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秧歌

七夕秧歌

发布时间: 2023-07-14 22:01:05

1. 端午节、腊八节、重阳节、中秋节、元宵节、七夕节都是几月几曰干什么都👧€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上古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食粽、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初八。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粗和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岩稿盯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敬戚、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2. 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七夕节是几月几号

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除夕等。下文是关于“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的具体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纳猜阅读了解。

我国的传统节日简介


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在中国,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唤携的节日。通过阅读上述“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和“七夕节是几月几号”的内容介绍,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更多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介绍,敬请查阅其他相关资料。

3. 秦皇岛七夕节大型活动是什么那些歌星要来

传统节日是生活的高潮,是一个民族的综合与终极价值观的载体,是民族精神DNA最鲜明和集中的表现,也是一个民族集体的文化创造。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央文明办关于过好“我们的节日”的工作要求,拟于2010年七夕节期间,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首届中华爱情节。有关事宜如下:
一、活动宗旨

通过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首届中华爱情节,在全社会培育健康向上的爱情观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力争使“我们的节日?七夕”首届中华爱情节与经贸活动相互联、与旅游立市发展相互为、与繁荣中华传统文化相互动,充分展示秦皇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实施“旅游立市”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活动主题

爱情忠贞、家庭和睦

三、核心宣传语

爱她(他),就带她(他)去秦皇岛!山海见证、白头到老!

四、活动思路及活动内容
(二)活动内容:

1、强势宣传拉动:

6月上中旬,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媒体: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明报、北京晚报、燕赵都市报;新浪、搜狐、人民、新华网等百余家重要媒体。广泛发布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首届中华爱情节的消息,从即日起正式接受各项活动的参与商家与个人的报名。公布以中国文明网、新浪网为平台,在全国范围内网络票选“中国爱情花”,备选花包括:百合花、玫瑰花、蔷薇花、勿忘我、康乃馨、马蹄莲等;启动“中国爱情娃娃(信物)”设计大赛。

2、权威论坛拉动:

中央文明办、河北省文明办、秦皇岛市文明办组织邀请权威民俗专家和各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于8月15日举办过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论坛,参观孟姜女庙、翡翠岛、葡萄沟、华夏酒庄等著名景区景点,品味秦皇岛的爱情文化底蕴。

3、系列活动支撑:

(1)8月14日,举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结婚周年庆祝大典暨邮票明信片首发式。面向全国征集各个婚龄的夫妇,如1周年——纸婚(拟从河北省对口援建的四川省平武县的灾后重组家庭中征集)、2周年——棉婚、25周年——银婚、50周年——金婚、60周年——钻石婚等,参加中华七夕情侣节庆祝大典活动,内容包括:重温山盟海誓、浪漫之吻、亲友祝福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忠贞爱情、家庭和睦的传统美德。(由秦皇岛天意龙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承办)

(2)8月15日,抚宁县在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举办赛巧大会。招募100对夫妇,分5组进行赛巧,内容包括:包饺子、制作乞巧果、编制中国结、爱情宣言硬笔书法、情歌对唱、情侣装制作展示秀等。观看“海誓?南戴河”原创大型歌舞情景剧,以及抚宁县拍摄的爱情故事风光片《寻梦南戴河》(正在筹拍当中)。活动开始前,举行盛大开幕式,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精神文明报、河北省文明办、秦皇岛市委市政府领导致辞。(由抚宁县委县政府承办)

(3)8月15日晚7:30,在秦皇岛奥体中心举办“相约秦皇岛、放歌七夕情”大型情歌演唱会。邀请知名度高、社会形象好的夫妻歌手、情侣歌手以及部分一线明星,真情演唱甜蜜爱情。邀请著名音乐人为活动创作主题歌,在演唱会上首唱。(由秦皇岛方辰工贸有限公司承办)
(4)8月15日,在北戴河举行大型集体婚礼。所有新人穿着红色汉服,举行传统的结婚典礼,包括吃汤圆、跨马鞍、拜天地等,倡导勤俭节约、家庭和睦等良好社会风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举办北戴河“情侣狂欢节”花车巡游、啤酒广场等特色活动。(由北戴河区委区政府承办)

(5)8月16日,在山海关举办“山海寻缘七夕相亲大会”,通过拓展训练、零距离双向选择、倾听牛郎织女私语、一见钟情、比翼齐飞游戏活动等,为男女青年之间搭起鹊桥。诚挚欢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驻军官兵参加相亲大会。(由山海关区委区政府、市民政局、市妇联、秦皇岛军分区政治部承办)

(6)8月15——18日,在昌黎县举办“浪漫七夕、蜜月昌黎”旅游休闲活动,携手浪漫之旅,共诵海誓山盟。举行民俗文化(“三歌一影”——地秧歌、民歌、吹歌和皮影)展演。几大葡萄酒庄,推出个性化情侣珍藏版葡萄酒(商标上印制情侣照片和签名),憧憬美好明天、见证忠贞爱情。(由昌黎县委县政府承办)

(7)4月——9月,举办“爱的结晶——中国宝宝纪录”秦皇岛赛区活动。该活动主要面向全市0到6岁的宝宝,围绕宝宝生理、心理健康为主线,包括体格发育、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内容,通过组织预赛、复赛及决赛,评选出各个年龄组的冠、亚、季军参加全国总决赛。期间,将举行颁奖晚会和“俄罗斯青年钢琴家弗拉季斯拉夫钢琴独奏音乐会”。(由秦皇岛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秦皇岛市广电局、秦皇岛日报社、共青团秦皇岛市委员会承办)

五、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中央文明办

主办单位:新浪网 精神文明报 河北省文明办 中共秦皇岛市委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秦皇岛市委宣传部 秦皇岛市文明办 秦皇岛市民政局 秦皇岛市旅游局 秦皇岛市文化局 秦皇岛市妇联 秦皇岛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秦皇岛军分区政治部 北戴河区委区政府 山海关区委区政府 抚宁县委县政府 昌黎县委县政府

4. 七夕祝福秧歌词

七夕祝福的秧歌词

5. 西安有个关于七夕的传说的地方,在那里,叫什么

在西安的长安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七夕节与牛郎织女传说,在西安市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珍贵的现实文化元素。位于该市长安区斗门街道办事处的昆明湖遗址、牛郎织女石雕和石爷庙、石婆庙代表着西安七夕传统古远广阔的历史文化空间,牛郎织女传说的形成与传承,七夕节的兴起与发展,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历史轨迹。今天的斗门镇一带,依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七夕民俗活动。这里有正月十七和七月初七的大型石婆庙会,有完好活跃的织女信仰和牛郎织女传说。七夕节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春节等并列为我国六大传统节日。长安牛郎织女传说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申报国家级名录。
1.西安七夕节的历史文化空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为操练水军征讨西南诸国,在都城长安西南西周灵池的基础上开凿了方圆40里的昆明池。昆明池的修建,还妥善解决了长安城的供水问题,使之成为一个充满灵气的城市。汉武帝也常在此泛舟游乐登楼赏景。清代北京修的昆明湖,作用就与汉昆明池完全相同。
汉武帝在开凿昆明池时,模仿牛女二宿隔着天河遥遥相对的情景,在昆明池的两侧,各立一座牵牛、织女石雕,象征天上的星辰来到人间,从此,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第一次有了具体的形象。织女石雕现在长安区斗门棉绒加工厂内,牵牛石雕现在斗门南沣村和常家庄交界处,相隔约1.5公里,1956年被列为陕西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牵牛石雕高258厘米,右手置胸前,左手贴腹,身体呈跪状,上身微微向左扭转,大眼阔鼻,表情朴实憨厚;织女石雕高228厘米,上身微微向右扭转,浓眉大眼,表情忧郁,作笼袖罢织的姿势。他们相互遥望,却无法相会,默默地诉说着相思之苦,正像《古诗十九首》中描绘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汉河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昆明池畔的牛郎、织女石雕,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传为两位神人,尊为“石爷”、“石婆”,公元798年修庙设案供奉,千百年来香火一直很盛。北宋宋敏求在《长安志》中写道:“唐贞元十四年置石父庙”,其“石婆庙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昆明池右”。据文献所知,这是我国最早的祭祀牛郎织女的庙宇。
古代长安城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为七夕节的兴起、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文化空间。《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是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七夕活动的记载。到了唐代,七夕文化臻于鼎盛,形成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唐玄宗非常重视七夕,在宫中建造了一座高达百尺,可容纳数十人的乞巧楼。每至七夕在此欢乐达旦,引得民间争相仿效,更加风靡普及。崔颢诗云:“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执针线。仙裙玉佩空自如,天上人间不相见。”就是对当时长安七夕盛况的真实写照。
2.西安七夕节的现实文化空间。石爷庙、石婆庙从古到今,历经沧桑,几经毁损和重建。据当地老人讲,石婆曾埋在地下,大约在清朝的时候,被一场洪水冲出半个身子,这场洪水才得以退却,人们认为石婆拯救了一方人。因此,有人用土坯为石婆卷了一个洞。民国初年盖了三间大殿,“文革”期间被拆毁。80年代当地百姓自发重建石婆庙,前后两个大殿,占地10余亩。
石婆庙现在每年有两次大的庙会活动,一是农历正月十七前后,当地传说是牛郎织女结婚的日子;二是在农历七月七前后,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石婆庙会活动一般持续三至五天。香客以陕西关中居多,远至甘肃、山西、河南等省,高峰时每日多达数万人,敲锣打鼓、扭秧歌、耍社火、放鞭炮,非常热闹,和春节相比毫不逊色。相比之下,石爷庙香火却显得比较冷清,虽然历史上也曾辉煌过,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在一间十分简陋的小庙内。
庙会上的善男信女各有所求,主要有求子嗣、求婚配、求财富、求长寿、求病愈、求增福等。他们认为石婆能和观音菩萨一样大慈大悲,解脱烦恼和痛苦,有求必应。石婆会看病,是远近闻名的,据说身上哪不舒服,只要在石婆相应部位摸一下,病就会好。在石婆像前,青年男女则向石婆烧香跪拜,祈求婚姻美满,祈求心灵手巧。
庙里用树干搭了一座简易桥,名叫鹊桥。说是过了这座桥就可以得到婚姻美满,青年男女争先恐后抢着过桥。庙的旁边临时搭一个简易戏楼,台下挤满了看戏的人。演唱的都是秦腔传统剧,从上午一直唱到晚上,气氛非常热闹。
夜幕降临,庙里庙外到处都是守夜的人。传说在这里睡觉能够托梦石婆的神灵感应,消灾祛病,得到帮助。还有些人聚集在大殿里,听远道来的居士唱经歌,有些人也跟着唱,通宵达旦。经的种类繁多,内容大都是劝善的。
除上述活动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给牛郎和织女睡觉的石炕,供献被褥,上香磕头,祈盼他们今夜在此重温洞房蜜月。庙里有一块大石头,有三米见方,石面上有条像水冲的小渠。传说有一天牛郎不慎尿炕了,把炕冲了二条小渠,织女很生气,打了牛郎一个耳巴,一脚把牛郎蹬到距石婆庙四里远的斗门,两个人从此分离。因此,两个石像至今只能默默对视。
石婆庙规模虽小,却有浓郁民俗文化的厚重积淀,在历经了两千年风雨的洗礼后,长安石婆庙浓缩了七夕传统文化的精髓,依然保留许多原生态的文化特征。据史书记载,向牛郎织女两星祈富、祈寿、祈子、守夜是古代七夕民俗活动的主要内容。
慈悲济世,劝人向善,是石婆庙民俗文化的精髓,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重建、拓展西安七夕节文化空间的构想。西安七夕传统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的作用,应引起重视。西安斗门之所以至今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传统的七夕文化习俗,就是因为有昆明池、牛郎织女石刻和石爷庙、石婆庙这样好的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保护文化空间就是保护民俗文化赖以传承的载体。因此,有关方面提出在昆明池遗址上,建设七夕文化主题公园,为保护和弘扬西安七夕传统习俗提供一个新的载体和文化空间,探索一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西安斗门既有牵牛、织女石雕和石爷、石婆庙真实的载体,又有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和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在这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背景所在地,建造七夕文化公园,可以有效利用石婆庙及其周边独特的文化资源,使人们对西安对门七夕民俗活动有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七夕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民族的、传统的就是世界的,牛郎织女历史文化是中国、全世界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有条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6. 中国有哪十个传统节日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有:除夕、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

1、除夕

腊月最后一天,称为除夕,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2、春节

又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3、元宵节

元宵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4、寒食节

在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5、清明节

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6、端午节袜码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祭龙习俗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反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食粽子与扒龙舟是普遍习俗。

7、七夕节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

在古代,七夕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这一日女子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对着星空蔽凯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它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

8、中秋节

又称秋节、八月节、团圆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告并哪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9、重阳节

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10、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热点内容
鲜花网页模板 发布:2025-02-06 17:53:16 浏览:651
七夕送披萨 发布:2025-02-06 17:48:54 浏览:689
梅花生物股票最新消息 发布:2025-02-06 17:31:36 浏览:848
东郊市场花卉 发布:2025-02-06 17:23:14 浏览:53
伯爵玫瑰手镯 发布:2025-02-06 17:18:58 浏览:766
陆游插花赏析 发布:2025-02-06 17:06:35 浏览:650
秦王素兰花 发布:2025-02-06 17:04:07 浏览:178
种植花卉温室 发布:2025-02-06 17:00:13 浏览:481
成都鲜花小区 发布:2025-02-06 16:46:07 浏览:899
香菜变盆栽 发布:2025-02-06 16:37:49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