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过是一朵花
A. 飞鸟集每日一品(23)
泰戈尔原文:
“We, the rustling leaves, have a voice that answers the storms, but who are you so silent?”
“I am a mere flower.”
冯唐版:
“我们是沙沙作响的叶子
对狂风啊
我们沙沙
你谁啊,不说一句话?”
“我只是一枝花。”
郑振铎版:
“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暴风雨,但是你是谁呢,那样地沉默着?”
“我不过是一朵花。”
我的翻译:
“我们,是发出沙沙声回应暴风雨的叶子,你是谁呢,如此静默?”
“我只是一朵花。”
这首诗,像是小男孩们和小女孩卖芦大的对话。非要套用现有形象的话,不妨使用哆啦A梦男孩4人组和女孩静香。在我的想象里,男孩们把自己打扮成叶子问静香:“我们是叶子,我们用沙沙声回应了风暴,那你是谁呢?你怎么这样安静?”装扮成花朵的静香说:“我只是一朵花呀!”
今天的翻译,严格来说,差别不大。毕竟翻译这种东西不是创作,首要一条是遵照原文。如果能在遵照原文的基础上锦上添花,那很好;如果做不到,也不必画蛇添足。今天的翻译,冯唐为了押韵,把“沙沙”重复了两遍,我觉得没有必要。就像写诗,如果没有灵感强作诗,那和强奸有什么区中竖别?确实,不管有没有灵感,每日强迫自己练习写作肯定有效果,但是与灵光一现相比,效果或许差强人意。为赋新词强说愁,肯定无法写出真正“愁”的感觉。其实没有必要一定要每一首都押韵,就像你没办法把高低胖瘦不同的美人塞进一个标准的模子里;就算不押韵,也已经很好了。
此篇冯唐和郑振铎的翻译大同小异,唯独除了两处不同:“沙沙”和“萧萧”;“一枝花”和“一朵花”。“沙沙”就是拟声词,是风吹叶子的声响。网上对“萧萧”的解释: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2.萧条,寂静。3.形容凄清寒冷。4.稀疏。5.简陋。6.潇洒。并有例句:1.秋日将尽,冷雨微寒,窗外是潺潺的雨声,萧萧的雨幕,象落叶飘飞,似静夜飞花。2.纳兰性德《浣溪纱》 谁念西哗逗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怎么样?有没有觉得“萧萧”比“沙沙”感觉更悲惨一些?从郑的翻译中我读出一种:为了革命不惧强权不怕牺牲的感觉。而冯的翻译我的感觉好像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间的互动,字里行间都少了很多那种凄凉悲壮的感觉,反而有了种浪漫和俏皮。就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歌词: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 只有树叶在沙沙响 夜色多么好 令人心神往 多么迷人的晚上 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 悄悄看着我不声响……至于“一枝花”和“一朵花”,我个人觉得差别不大,一枝花可能有一树枝的花朵,正好对应叶子们,但也有可能一枝上也就一朵花。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不同的译者不同的人生直接导致了不同的译本并从中窥视到其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喧嚣似叶,娴静如花。
图片来自于网络
B. 寻【泰戈尔】的一首诗~!很美的一首~!
你静静地居住在我的心里
你静静地居住在我的心里
如同满月居于夜空
----- 泰戈尔
初中时读泰戈尔的爱情诗,隐约觉得有一种淡淡的美,然而并不十分感动,读过以后也就记不得什么了。当时不理解,泰戈尔何以凭借这些小诗赢得诺贝尔文学奖。那时的我,倒是更加感动于徐志摩、席慕蓉的一些浪漫诗句。
日月如梭,偶然间有个人问到我一个古老的问题:什么叫做爱情?对这个话题,我的心里似乎有千言万语,但又好象没有语言能够确切表述我的感受。蓦然间忆起了泰戈尔的这句诗,便念给她听------
你静静地居住在我的心里,
如同满月居于夜空。
我的回答使她满脸茫然。我只有微微一笑。是的,她也许还不可能体会得出,这句诗所描绘的爱情体验是何其浪漫、何其深刻、何其感人。我也是近来才感悟出这其中的“大美”。美得像宁静的宇宙……
爱一个人,已不期望曾经拥有,更不祈求天长地久;甚至不渴望雨中的漫步、月下的相拥。只要有你“静静地居住在我的心里”也就满足了,此生再无憾!
把一份爱珍藏在心灵深处,如同美酒深埋于地下,愈久愈芳醇。有一份爱照耀着苍凉的人生,如同满月照耀着黑暗的夜空,你的心里永远不孤独,你的灵魂永远不会沉沦。
夜空中没有月亮。一个人静坐着,默默念着这句诗,心里无比宁静、无比幸福,不知不觉间,泪水已润湿了我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