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一生
『壹』 七夕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七夕”是我国有悠久传统的民族节日,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七娘会、双七节、香桥会、巧节会。农历的七月七日这一天还有魁星节、晒书节、神仙节、七夕水、盘古王节(七月节)以及耕牛生日等节日名称。名称不同,其过节的民俗内容也不同。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名称,这么多的不同过节方式,就是因为这个日子积淀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和人们对生活诠释,所以难以放弃。纵观“七夕”在我国的发展史,凡是动乱时期它是最容易被人们淡化的,凡是安定时期又是最让人挂牵的。现在又到了一个重新挂牵“七夕”的时期 了。
一、“七夕”的由来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七夕”即阴历七月初七夜,如今被称作“中国情人节”的传统节日,为什么定在七月七日夜呢?说起来,与湖南郴州还有些关系,郴州在汉初设为桂阳郡,在汉、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一些阶段就叫桂阳。桂阳是个出仙人与神话的地方,西汉即有《桂阳列仙传》,其中有个叫“成武丁”的成仙,很出名。《神仙传》、《列仙传》、《太平广记》、《中国神话人物辞典》都有其传,牛郎织女的相会日期,就是他透露出来的。南朝志怪小说集《续齐偕记》中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当问:‘织女何事渡河?兄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去后三十年当还耳。’明旦,成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一书中,就引用了这个故事。
公元前208年。战国时项梁拥楚怀王芈槐之孙牧羊人熊心为怀王。公元前206年,项羽佯尊熊心为义帝,从彭城(今江苏徐州)迁都郴县。同年秋,楚怀王熊心在郴县过了异乡的第一个七夕节不久,就被项羽暗地派九江王英布追到郴州,将义帝杀害。现在郴州仍存义帝陵. 据《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第二章 所载:现代学者研究,由牛郎织女神话形成的民俗节日,时间当在战国,地点则在楚国,湖南桂东隶属于楚国,.楚怀王就曾置七夕,后来才流传为全国性的节日。““七夕节”又叫“七巧节”,如今被称作“中国情人节”的传统节日。是我国的一种民族文化精品,据说湖南郴州桂东仙缘桥是牛郎织女在凡间相会的地方 “七夕节”的习俗和“牛郎织女”在桂东仙缘桥上相会的故事,在当地流传的十分历史悠久。
二、“七夕”的发展
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不管它的产生有多少个理由,如果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就会被无情地淘汰。“七夕”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存在并发展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七夕正式定为国家节日是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朝廷宣布在全国实行夏历,并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并明确: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重阳及春秋社日、冬祭腊日等为节日,形成定制。七夕在汉代是个重要的庆祝日,因为汉武帝的生日是乙酉年(公元前156年)七月七日诞生与漪兰殿。又传说元封五年(公元前110年)时,王母娘娘曾到皇宫会见过汉武帝,更给七夕加上一层神圣的光环。(2)神话故事的嵌入。牛郎织女故事起源何时,口头传说时期的事目前不好确定,就是古代所指的牛郎星、织女星究竟是哪颗星星,争议也是比较多的。从现在据有的文献资料看,把牛郎和织女说成相互爱恋、结婚、生子、被银河分离、七夕相会形成完整故事是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社会震荡,传统的儒学受到冲击,学术思想比较自由,民间文学非常发达。国家分成南北,战争使人民妻离子散,人们渴望统一安定的生活,于是牛郎织女一对恩爱夫妻被人为分割大河两岸的悲剧引起同情,越传越广,越传内容越丰富,以至进入许多文人的作品中,使七夕从汉代以宫廷为主的欢庆节日,演变成以民间为主的情感节日。
七月七日的民俗活动更加生动具体,传说也越来越贴近平民百姓,如织女可以使妇女手巧,黄牛可以使人致富,神仙可以下凡接人上天离开人间苦难……为了延长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时间,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这样的习俗:七月七日白天杀公鸡,以免打鸣惊醒正在相会的牛郎织女。有人说西方节日以宗教为主,中国节日以亲情为主,是有道理的。
(3)祭祀和宗教内容的渗入推动节日民俗发展。南北朝以后,唐朝统一了全国,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在唐宋时期,牛郎和织女进一步神化,由被人同情的拆散夫妻而变成能主宰天下耕作和织绣的神仙,成为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百姓共同祭祀的神灵。唐朝皇宫内白天用阳起石染轻彩,作连理花千余朵,当午散于庭中,随风而上为“渡河吉庆花”;晚上以锦彩结成楼阁,列花果酒炙,设坐以祀二星。宋代时又把牛郎、织女这一对神仙和佛经天龙八部中的‘摩 罗’联系起来,每到七夕把牛郎、织女制成土偶泥人形象,摆在桌上供奉。供奉摩 罗代表牛郎、织女到明代仍很盛行,不过除了泥制的还有木雕,甚或还有金银制品。到了清代,七夕的民俗活动更加成熟,丰富,除了沿袭历代流传下来的供“五子”、贺双星、求灵巧、水浮针、看巧云、拜魁星……以外,还增加上演《天河配》、《长生殿》节令戏,使七夕成为娱乐性很强的传统节日。
三、“七夕”的文化特征
节庆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研究节庆文化应从这个节庆的文化精神、节庆用具、节庆用语、节庆饮食、节庆禁忌、节庆日期等方面内容入手。每个节庆均有自己的文化特征,我觉得七夕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情”字,表达了中国人对夫妻情的态度和理想。老百姓说:“久别赛新婚”,宋朝秦观在《鹊桥仙》中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反映了家庭与社会关系,道出了“千秋不仗片时争”的处世哲学。牛郎织女相会,满天的喜鹊都向天河扑去,互相咬着尾巴为他们搭桥,这是一幅壮丽的天人和谐的图画,善良和博爱的凯歌。中国人追求的是爱情的永久,而不是一时的欢娱;是情感的相互交流夫妻恩爱,而不是一时的男女相互吸引。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追求永恒,是七夕节庆文化的特征,我相信七夕这个传统节日也确实有它的永恒性,这是因为:(1)只要能看到银河,人们就会联想到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七夕正值夏末秋初之时,白天巧云布天,夜晚星光灿烂,是人们在户外观天的好季节。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加速,街区照明亮度大,影响了观天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终究要追求“回归自然”。七夕到户外观天,会成为节日“时尚”的,七夕由于和天象联系在一起,使其具有长期的生命力。(2)七夕歌颂的是夫妻恩爱,和谐稳定。只要有家庭存在,夫妻白头到老就是人生幸福的一大追求。社会竞争越激烈,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越重要,现在讲银婚、金婚、钻石婚……都是对夫妻生活的赞美。七夕的文化内涵与社会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人们需要有一个展示夫妻情感和周边为其进行祝福的机会。所以七夕在当代更具时尚性。(3)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有效载体,中华的振兴必然要表现在文化的繁荣。七夕这个节日的综合性和独特性,是中华节庆文化的重要代表又是每年节庆周期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有了它才使得节庆文化丰富多彩,失去它就失去了节庆文化的完整性,所以它不会被人们忘记。 七夕这个节日从先秦到现代,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这个节日有兴有衰,历经风雨洗礼,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了能够满足民众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传统节日,调节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万物间的种种关系,是不可替代的宝贵精神财富。现在我们应该是一要尊重,二要研究,三要发展,使传统节日在凝聚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贰』 七夕:以爱之名,以余生为期,许一人以白首,择一城以终老
最好的遇见,是一缕清风,在月色花影里迷了路,是一只蝴蝶,途径一丛篱笆安了家;是流水入双耳抚琴,是月色来窗前挂帘。
最好的爱情,是你恰好来,我刚好在,是我心中的欢喜,落成你眉间的诗行;你眼中的星辰,照亮我的余生。
纵初见也延及芳华,恋你千年,执手千年。
几回篇,道尽一场风烟。锦瑟弦,刻下两段缠绵。一生入你夜吟诗行的画,一世度你明月相思的情。
钱钟书:“我还没有订婚。”
杨绛:“我也没有男朋友。”
总有一个人,让你原谅所有的从前;总有一个人,让你觉得,所有的等待都有尽头;总有一个人,让你觉得,之前所有琐碎的美好与不美好,都是为这一天作铺垫。
关于那场遇见,你会在记忆里,写下虔诚的每一笔,那会是余生最美的画面,一笔风的柔情,一笔草的温婉,一笔眉间的喜悦,一笔心上的悸动。
遇见你,突然觉得余生很长,还可以一起说很多的话,做很多喜欢的事。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地方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张爱玲: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
无论爱情留下多少遗憾,我们仍然无法自拔地一次次坠入爱河,仍然在生命的每一页,留下风花雪月的故事。
如果你去翻开尘封多年的书卷,你会看到一张张泛黄的书签,或是枯草,或是红叶,写满浪漫的惆怅与遗憾,落下山盟与海誓,那些都美好的回忆。
爱情或有遗憾,或有背离,或有伤痛,或有错过,却从来没有对错。
多少人,将爱情匆匆地装进行囊,一路捡拾,亦一路丢失。
也有人,将爱情写入错落的诗行,春风词笔,墨色的旧章里,是不老的青梅,依旧的红颜。
还有人,将爱情藏入心间,用灵魂耕耘,在岁月的土地上,等待一季一季的花开。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与一人,婉容相见,喜色相悦,在十里湖光里载酒,在烟霞花影里煮茶,在三寸光阴里相望,在浮世红尘里终老,仿佛一切都是最初的模样,好像心花盛开在眉间。
淡云来往,时光相倾,犹如心中便开满花枝,犹如走在一个人的心中,走出一串美丽的韵脚,满世界都是岁月静好,满心的欢喜旖旎成了绚丽的色彩。
既许一人以偏爱,愿尽余生之慷慨。
暮白首,始于初见,止于终老。往后余生,冷暖有相知,喜乐有分享,同量天地宽,共度日月长。
要在眼里心里开多少花,才能送给你一个春天;要在纸上写多少遗憾,才能有一场相逢;要对流星许多少次愿,才能等来一场相知。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未曾谋面的,终会相见;好的光阴一定也是会开花的,开在你的眉间;总有一个人,如三月的风吹来,你愿拿出所有的温柔相待。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从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或许天长地久只是空谈,或许白首不离只是当日愿,或许执手终会相离,或许相知也只是一场空欢喜。
但我仍愿,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许一人深情,留一世繁华。
余生,以浅浅的心境,过淡淡的日子,等待一场明如春风的相遇,期待一场静若秋水的相守。
七夕,愿你遇良人,予你欢喜城,长歌暖浮生。
七夕,愿你一生被爱,一生可爱,三月拾花酿春,六月流萤染夏,十月稻陌拾秋,腊月丛中吻雪。
『叁』 传统节日七夕的简介
七夕节,又名七巧节、乞巧节、双七、七姐诞等,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牛郎织女星象对应地理分野的记载见于《汉书·地理志》:“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
经历史发展,牛郎织女天文星象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美丽传说,以及民间女性向织女星乞巧智慧、祈祷姻缘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七夕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古时候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会在七夕夜晚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七夕的一生扩展阅读
七夕习俗
【穿针乞巧】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趁着月光,身着新衣的妙龄女子围坐在一起,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穿针引线。
据说,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
女子乞巧,求一颗七窍玲珑的慧心。
【喜蛛应巧】
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对于少女来说,乞巧节亦是一个嬉戏玩耍的节日。
七月七日,女子们在小盒内放入小蜘蛛,次日再看,谁的蛛网结的最密、最圆满,就是“得巧”。
【种生求子】
七夕前几日,在小木板上负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待到数日,便可生出绿芽。
摆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
将绿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
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肆』 七夕的故事
踏着爱的音符,迎着期待的目光,又一个七夕来到我们的身旁。带着憧憬,带着向往,带着爱的杯盏,带着思念的琼浆。相爱的人,要在今夜一杯一杯尽情地畅饮。醉了吧,醉倒在爱人的臂弯里,醉倒在天地博大的胸怀里。
爱是红尘里旖旎的风景,展现出人间最亮丽的风情。爱是人生动情的篇章,吟诵出生命最神秘的力量。这是一个溢满爱的夜呀,天上人间,思念的话语,填平了银河,没有了阻隔。缠绵的温存,滋润了饥渴的灵魂。天涯海角心灵相伴的爱人,守候这一刻的来临。上演一幕幕爱的故事,生生世世,永恒的主题。
古老美丽的爱情传说,使人间的爱情变得虔诚、神圣,葡萄架下听到的绵绵絮语,是忠贞不变的爱的教育,银河阻断相聚的身影,断不了相思的心灵,七夕银河架起永恒的鹊桥,让有情人释放相思的煎熬,享受缠绵的美妙。
轻柔的风,淡淡的月光,携手相依,看满天的繁星,你叫我认牛郎和织女星。你说,你做牛郎一生爱我,我说我做织女,一生伴你。不,我们同时说,我们不做牛郎和织女,要天天过七夕,岁岁共婵娟。不要浊浪滔天、泪眼盈盈、隔河相望,让永远真的存在,相拥在永远的每一天。
今夜的月亮,她那完美的弧度,好像你对我张开的包容的怀抱。她如弯弯的小船,摇荡在银色的夜空,映着银河的光亮,放射着七彩柔和的光芒,带着我的爱情,沐浴在你的身上。那雾霭般的轻云,沉静中融汇了我的灵魂,是我欲语还休的容颜,柔和如纱帐的月光弥漫了我一生的娇柔,是你永远的依恋。那灵动的星星是你深情的眼眸,伴着流淌的银河,沿着岁月奔腾在我身旁。
你给了我整片星空,我知道我享有的是一份深沉宽广的爱。只有你的臂弯是我的城堡,只有你的爱恋是我最美的守候。心中有岸不怕远航,感谢上苍给我们一座幸福的桥梁,永远永远你我红线相牵,你的路途中有我的苍老,我的方向里有你的微笑。在大地多情的怀抱,在群星闪烁的夜空,描绘这一幅旖旎的爱情彩虹。
迢迢银河,激情的海洋,点点繁星,爱的诗章,昭昭明月,照亮幸福的方向。我是你前世播下的种子,在今世为你盛开的玫瑰。你是我万里层云独一无二的唯一,是无可替代的奇迹。让我们在七夕的深情里陶醉盘旋,用旷世的爱恋弥补化蝶的跋涉艰难。
脚步轻轻的呀,别扰了鹊桥上那呢喃的梦呓。携手相牵,让我们步入心灵的天堂,伊甸的汪洋。
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俗称「七夕」,相传是天上的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天河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开始于汉代。因此,七夕节的形成也在汉代,当时就有「穿七孔针」、「以瓜果祭牵牛织女」、「登楼曝衣」的习俗。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从恋爱进而结婚、分离,到每年只能相会一天,传说逐渐完整,由于情节感人,因此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只是每个地方流传的情节略有不同。以下是在台湾流传的故事:
古时候,天上的主宰玉皇大帝的第七位公主叫做织女,花容月貌,手艺高明,天天为天宫织锦。有一美男神叫做牛郎,由于勤于牧牛耕种,因此玉帝就把织女许配给他。但是没想到两人却因为爱情缱绻而渐渐废驰了工作,玉帝非常担忧,就命令喜鹊(现为吉祥的象征)转告二人,每隔七天才允许二人相聚一次,其余日子都要工作。但是这只喜鹊粗心大意,竟把命令传错了,说是每天都可以相聚一次,因此二人还是过着恩爱的生活,终于把每天的工作废驰了。玉帝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生气,就下令二人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聚一次,并用发簪在空中划了一道境界,把二人隔离。这道境界就是天上的银河。同时,为处罚喜鹊的失职,命令喜鹊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晚上,要集合同类,在银河上搭起一座长桥,好让牛郎与织女过桥相聚。每当二人相聚之时,互相倾诉一年来的思慕之情,不断地淌着伤心的眼泪,因此,每年七月七日的晚上,空中常常会下着毛毛细雨。
每逢「七夕」,民间的妇女有乞巧的习俗,故有人称为「乞巧节」;又因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者是女性,也称为「女儿节」或「少女节」。在许多传统性的节日中,是最富有浪漫气氛的岁时节庆,所以又有「中国的情人节」之称。
另外七夕也是「注生娘娘」及「七娘妈」的诞辰。「注生娘娘」陈靖姑,又称「临水夫人」是福建蒲田县临水人。她之所以被人们奉祀为生育之神,是因为相传她曾救了很多的产妇。据说:宋代蒲城有个叫徐清叟的人,他的媳妇怀胎十七个月,还没有生产,有一天,一个妇人自称姓陈专医生产专程来拜访他,吩咐他准备一间房间,房内的地板挖一个洞,把孕妇移到楼上,并且命令仆人拿着棍子在楼下看守,不久孕妇就生下一条大蛇,仆人看见立刻就把它打死,孕妇才得以平安。徐清叟很高兴要送珠宝表示感谢,但是陈姓妇人却不接受,只要求一条手帕就离开了。多年以后,徐清叟调任福州,在一座陈夫人庙里面,发现了这条手帕,于是他就奏请朝廷,封赠神号。据说,福州的注生娘娘庙,有配祀三十六婆姐,也就是璘王所赐的三十六个宫女,本省祀奉注生娘娘,只配祀十二婆姐,是略数的。
七月七日也是魁星夫子的诞辰,「魁星」是星宿的名称,也就是北斗第一颗星。因为一般相信魁星是「文章之府」,所以一般人,特别敬奉魁星,现在一般各地的寺庙,也有奉祀魁星,而且把魁星列为「五文昌」之一,而称他叫「魁星夫子」。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伍』 你最难忘的七夕是怎样的
七夕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而我也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相比大家都喜欢的西内方情人节,容我更愿意过我们自己的七夕节。
在我和恋人相处的过程中,一块过的七夕节不多。在结婚以前大多数时候,因为工作的原因,都处于异地的一个状态。
在你们的心目中,哪一个七夕节最难忘呢,欢迎大家分享自己难忘的七夕节!
『陆』 七夕节的来历
来历: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的传统文化节日。起源于自然天版象崇拜权、时间数字崇拜、妇女乞巧、生殖崇拜。
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
别称: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
风俗习惯:
1、七夕乞巧
判定乞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
2、游七姐水
民间传说七夕节天上的七位仙女会下凡到河流中洗澡,这时的河水因沾了仙气,人们洗了不但会带来桃花运,还可以预防疾病。
3、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
4、还有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等习俗。
『柒』 七夕节过生日的人是什么命 七夕的幸运物品
七夕最浪漫的故事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爱情,也关于文化的演变, 在七夕节,我们可以观察到生活中的唯美传统和精致的巧果,这些都是一种属于生活也属于节日的独特美丽。
七夕节过生日的人是什么命
七夕出生的人总体上来说,一生的命运都是不错的,她们没有关于钱财的担忧和生活的苦闷,家庭关系也比较和睦,无论在工作或财务收入都能常保好运,而使生活丰足无忧。家庭方面,亲缘关系良好,兄姊妹间的相处融洽和乐,且多能在事业发展上有所成就。此日出生的女子,性格较为保守平淡,但深具福禄,且身体健全,是属于长寿康泰的命格。
七夕的幸运物品
七夕节是一个美丽的节日,除了关于爱情的古诗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美丽的传统习俗,包括送礼物,送礼物就是一个很能让人明白对方想要表达的情感。不同的礼物也能够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香水的独特芬芳,以及若有若无的的香气总是不禁令人着迷。七夕送女友一瓶香水作为礼物,轻轻洒上几滴,便会瞬间提升浪漫的气息。让爱情里的甜蜜味道时常萦绕在身边。晶莹剔透的水晶饰品,象征着纯净简单的爱情。而女孩子对于这一类闪闪发亮又纯洁干净的饰品都很是钟情。
七夕的歌谣
七夕乞巧是妙节,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盖。七月七日摘下来,姐姐妹妹照影来。又像花,又像菜,看谁心灵手儿快。
奇点星座网,很多人都会关注的星座知识网络。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捌』 一个人如果他是在七夕出生,那这个人一生的命运如何呢
我只是知道,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版七夕节权。
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用迷信的说法好象是,男孩子如果生在十五日,便是贵命,将来要做高官。但这些人的命硬,如果父母命薄,便要遭克。最不吉利的是女孩子生在“七夕节”,相传此日生女命薄如织女。
那就是注定这一生也没有完美的爱情啊/
不过楼主你也不必太认真啊/
那只是迷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