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节的日子

七夕节的日子

发布时间: 2023-07-27 19:44:01

七夕节是哪一天

七夕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又被称为“乞巧节”。

七夕节的由来大多数人对认为是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延伸,是对这种浪漫爱情故事的一种祭奠。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一天就是七夕节。

俗话说,七月七日又七夕,牛郎织女会佳期。

发展到今天,七夕节其实已经变了味。现在没有人会再比赛什么女红,当然更不会有青年男女跑到南瓜棚子下面去诉衷肠了。不过七夕节这个情人节的地位是稳定下来了,这就是中国的情人节,是广大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最好机会。

在七夕节这一天,年轻男女互送礼物,约会才是正事。不过虽然形式变了,但是内涵不变,古人只能到南瓜棚下谈情说爱,而现在的年轻人的选择就多了。

❷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

七夕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

❸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

七夕节(7月7日)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中国情人节。寓意着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相守一生的情感。

传说在七夕这一天,牛郎织女会在鹊桥相聚。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天下情人相爱一生永不分离。爱情最原始的样子本该是这样,甜蜜浪漫,幸福美满,既然彼此相爱就要一心一意始终如一。



七夕节随着时间的演变慢慢成为了情人节,在这一天情侣会互相赠送玫瑰花来表达对彼此的爱意。情侣们在这一天会发朋友圈来宣誓他们的爱情,常常让人羡慕。其实爱情很简单,就是我想跟你在一起、我很爱你、想每天都陪着你、想关心你的一点一滴、想参与你的未来、想成为你的人生伴侣。

在古时候只要认定了对方,不管多远的距离,不管多长的等待时间,双方都会一心一意很少会变心。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现在人们的恋爱节奏也逐渐加快。



官宣变得越来越随意,那么自然分手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其实还是希望爱情可以回到当初最纯粹的样子,就是彼此互相喜欢,不被外界所干扰,彼此互相信任,共同维护这段感情,让爱情变得可靠又牢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生活的磨练。爱情是要用心的,只有付出真心才会有好的回报。我们憧憬爱情,但不要着急去寻找,慢慢来,属于你的爱情终究会来。

❹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

七夕节是农历七月七日,每年的阳历有所不同,2022年的七夕是阳历8月4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七夕节习俗

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七夕之夜,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2、喜蛛应巧

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3、投针验巧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

❺ 七夕是几月几日

七夕是农历每年的7月初7,2019年七夕时间为8月7日,七夕别名为乞巧节、女儿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悠久的历史,在上古时期因民间对天体产生崇拜,就将牛郎和织女这两个星星附上了美好的爱情故事手含,时至今日,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

七夕蠢碧是农历七月初七

清代称七夕为乞巧节、女儿节,这一日街道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乞巧的活动花样繁毕档笑多,身穿新衣,拜双星,乞巧、赛巧等主要的节俗活动,因此有女儿节之称。

❻ 七夕节是哪天

好像没有确切的时间,应该是一个晚上。如果不是一个晚上,牛郎织女岂不是太惨了。
据说相会时,我可以看见牛郎星和织女星会重叠在一起。
这是听小学老师说的,我没等着看过。
七夕节介绍(大量删节,可以去网络http://ke..com/view/8489.htm)
【七夕节简介】
[编辑本段]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桥节”、“女儿节”或“七夕爱情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西关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七夕别称“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由来】
[编辑本段]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节别称】
[编辑本段]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❼ 七夕是几月几日

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
七夕是流行于中国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七夕乞巧,最早起源于中国汉代,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习俗。远传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因受外来文化影响,洋节逐渐流行中国,部分商家和媒体联合炒作,宣传为“中国情人节”。
节日起源:
妇女乞巧: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时间崇拜: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数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女子7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元",也就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始焦黄,头发开始掉。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是一个生命周期结束。"七"这个数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应该是结束中的诞生。《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来复"是去而复来,也就是重生,轮回循环,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尽,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丰满。

❽ 七夕节是几月几号

七夕节是 农历七月七号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别称双七、香日、星期、巧夕、女节、兰夜、香桥会、巧节会。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牛郎织女的传说

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因为有一条爱情的主线,善良的人们就把鹊桥相会的夜晚定为情人节,也是合情合理的。现在很多人希望把七夕定为中国的情人节。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认可!这个故事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说织女三星像分开两脚,一天七次行进,虽然如此,也不能织布成纹;那明亮的牵牛星,也不能用来驾车。《史记天官书》描述天体运行,有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其北织女,织女,天孙女也句。河鼓,就是牵牛星,中间大星,左右两小星。这就是牛郎和一对儿女的原型。织女星,又名天孙,这也是神话中织女是天帝第七孙女说的来源。

到汉代末年,《古诗十九首》中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又比如曹丕《燕歌行》中说: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都已经把织女和牵牛看成一对情人了。所以秦汉时代应该是牛郎织女故事形成的早期阶段。

湖北云梦睡虎地区出土的秦简中就有了牵牛以取(娶)织女而不果的记录。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在南朝梁时殷芸的《小说》中已有粗略的梗概。当时还有很多类似的记载,比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周处的《风土记》,都有牵牛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

而20世纪初在敦煌石窟发现的《搜神记》中田昆仑和宋初《太平广记》中郭翰这两则故事,对明清时代牛郎织女故事的完成有更大的影响。

田昆仑的故事传说,田昆仑是穷汉,一天看到三个仙女在河中洗澡,于是他偷取了其中一套衣服。结果两个年长的仙女各自抱衣乘风而去,只有最小的仙女不敢出水,后来嫁给了田昆仑。他们生了个儿子田章。后来天女返回天庭,又出现了儿子田章寻母的故事。

郭翰的故事内容也大同小异。只是这郭翰是个姿度美秀,善谈论,工草隶的文人,说他有天在庭院中观月,忽见织女下凡,两人情投意合,就私订了终身。此后,织女夜夜来往于天上人间。有一天织女忽然对郭翰说:天帝知道此事后,命我不许再来,我们永别了。这郭翰悲伤成疾,织女在天上知道后,派了个使女下凡,赠诗两首,其中一首说:情人终已矣,良会更何时。这则记述可以说是牛郎织女故事的文人化。

热点内容
团购送鲜花 发布:2025-02-05 19:55:25 浏览:805
端砚荷花设计 发布:2025-02-05 19:48:26 浏览:402
日本经典歌曲樱花 发布:2025-02-05 19:30:05 浏览:320
球根秋海棠多少钱一盆 发布:2025-02-05 19:11:16 浏览:78
兰花和腐肉 发布:2025-02-05 19:06:23 浏览:642
请问栀子花的养护和管理 发布:2025-02-05 19:06:23 浏览:213
梅花的散文 发布:2025-02-05 18:57:09 浏览:371
盆景园文章 发布:2025-02-05 18:50:49 浏览:962
临窗花卉 发布:2025-02-05 18:49:49 浏览:634
韭兰花意思 发布:2025-02-05 18:47:40 浏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