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闽南语七夕

闽南语七夕

发布时间: 2023-08-12 01:48:08

⑴ 闽南语六轮翘头 看谁人较敖什么意思

您好,这个问题好难啊,呵呵,迪克牛仔的《麻辣男人》那首歌里出现过,
为了你这个问题,我特意请教了高手---泉州智多星黑米糕同学,嘎嘎,
终于搞到标准答案了 ^^
“六轮翘头,看谁人较敖”,这句话是闽南语的谐音,
是台湾行酒令划拳的口诀里的话。

“六轮翘头”,也写作“六连翘斗”,是划拳里,“6”和“7”的意思。
“看谁人较敖”,意思就是说“看谁更厉害”,是一句酒令中押韵的话。

台湾猜拳行令中的“一”到“九”是:
一:本说「鳌头」或「一个」,喊「单操」则系一品「当朝」之讹音。

二:本说「二喜」,指两姓联婚、两家喜事之意,或说「两个相好」。

三:本说「三星」,(指福禄寿三星在天),喊「三伸」则系「三星」之讹音。

四:本说「四逢喜」,(指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说「四逢」是简称。

五:台湾拳一般不喊「五」,原因待考,可能是「五」与「误」同因之故。

六:本说「六连」,(天地四方称六合,六合之连而成宇宙),喊「络捻」则系「六连」之讹音。

七:本说「七巧」,(指七夕穿乞巧针),喊「七巧」则系「乞巧」之讹音。

八:本说「八仙」,喊「八匹」则系后人随意改口。

九:本说「魁斗」,(北斗魁星,又称九魁),喊「快到」则系「魁斗」之讹音。

十:本说「总开」,喊「总来」或「总捧」则系后人随意改口。

希望能帮到你,呵呵

⑵ 七夕演讲稿500字汇总

每年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七夕 演讲稿 ,方便大家学习。

七夕演讲稿1

我与姐姐盘腿坐在家门前的石阶上,一边拍着手,一边唱着一首首古老的歌谣。清亮迟誉的月光洒在苍老的榕树上,一阵微风轻轻吹过,将斑驳的树影打乱在身旁的铺路石上,风中夹杂着一丝丝甜蜜的味道。我们站了起来,抱着满怀的甜味儿风,决定去繁华的大街上,体验一下七夕之夜的浪漫氛围。

出了小巷口,一股浓郁的爆米花香迎面扑来,我和姐姐也不由自主地随着香味挤到了买爆米花的队伍中。平日冷冷清清的小摊在今夜却显得格外的热闹。趁着排队的空余时间,我们怀着好奇的的眼光打量着身边排队的小情侣们:只见男男女女们今夜都打扮的十分的美丽毁游或帅气。这些小情侣们有的是十指紧紧的相扣着,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有的是幸福的相拥着,眼里饱含着浓浓的爱意;有的是你追我赶的嬉闹着,举手投足间无不体现了此时的快乐……。

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借着风儿吹入了人们的心里。现在的七夕也不是小青年的专属节日哦。我与姐姐漫步在马路旁,就在昏黄的路灯下看见了两道熟悉的身影。咦?那不是楼下的吴伯伯与吴奶奶么?他们也是来过七夕的吧。

只见吴伯伯从口袋里颤颤巍巍地拿出了一颗糖,将糖纸小心翼翼地撕开再放进吴奶奶的嘴中。对哦,伯伯跟我们说过,吴奶奶她从年轻到现在一直很喜欢吃糖,伯伯当时就是在30几年前的今天用几颗稀有的进口糖跟奶奶求婚的,当时奶奶可是高兴得都要蹦起来了。这件事情我们虽然已经听着伯伯念了几年了,但都还是不厌其烦的一直央求伯伯再讲一遍。昏黄的灯光照在奶奶脸上,照着她嘴角的笑意,时光也仿佛回到了属于他们的金色年华。

城码余段市里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照亮了整个夜空,我抬头看了看头顶那一片闪亮的繁星,心想:牛郎与织女现在一定很幸福地相会在鹊桥上吧……。街道上汽车的鸣笛声,小贩的吆喝声,人们的谈笑声以及天上的烟火声,此刻在我们的耳朵里,心里都交织成了一曲浪漫的七夕之曲。

七夕,让我们与爱携手吧!

七夕演讲稿2

温州各地七夕的风俗、 传说 都会有所差别,11个县(市、区)各有各的特点,越靠近温州市区,一般风俗越简化,七夕前后,长辈会给晚辈送巧食(如糕饼店出售的麻巧)、时令水果等;而像洞头、泰顺等相对封闭的海岛、山区,则将古老的习俗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龙湾人人情来往很频繁,亲属间四季八节都会有些礼尚往来,如 除夕 长辈给晚辈送压岁钱, 春节 时,女婿到丈人家拜年,丈人家再回年(即回拜),还有 清明 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冬节(即 冬至 )等,都有礼物来往。人情往来密切,也增进了亲戚间的感情。

龙湾 舅舅给外甥送巧食

七夕节,当地一般是舅舅给外甥送礼,包括米饼、九层糕、巧食等物品。以前在农村,家家户户在七夕前几天就开始忙开了,磨米粉,制作这些送礼的点心,一些大户人家也会从糕饼店直接购买。

不过,在龙湾一带,当地人将巧食改称为“巧舌”(如市区称鸭舌),因为“食”字的本地话谐音折本的“折”(舌),反倒是“舌”字在本地话中和“赚”是同音。这和当地人重商的 文化 有密切关系,尤其在永嘉场一带(永强旧称)表现得特别明显。

有些人家还会将脸盆里装满水,放在瓦背上,第二天早上拿下来洗手洗眼睛,表示洗了以后会眼明手快。

孩子们则会在天井铺上竹板床,一边听长辈给他们指认天河、牛郎星、织女星,一边等着看牛郎织女相会,不过常常等着等着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就十分懊恼,互相发誓明年一定得坚持不睡觉,观赏这一奇景,十分有意思。

乐清 七月七,送巧人儿

乐清有“七月七,送巧人儿”的习俗,也是一个长辈给晚辈送礼的节日。

以前,我曾经听说清末时期,乐清本地有很多大户人家的小姐到了七夕晚上,会用彩线穿针乞巧的。不过,普通人家一般就是在七夕晚上,大人们摇着蒲扇,坐在道坦里,教孩子念一些和七夕相关的儿歌,如“天上星、亮晶晶;七月七, 巧人(方言音‘能’)大家分。巧人分成双。园里种株瓜;糍麻少,分阿嫂,糍麻多,分阿大(音‘豆’)。园里种株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泰顺 七夕拜马仙

每年七月初七,泰顺家家户户都会组织年轻人祭祀马仙。马仙是从丽水一带传来的,也称马仙娘娘、马天仙、马氏三显真仙娘娘等。据民间传说和《景宁县志》记载,马仙原本是丽水市(古称处州)景宁县鸬鹚乡人,因其孝顺父母,受到朝廷(唐代)敕封,为“唐孝妇”,人们于此建马天仙殿,作为求子的地方。

七夕清晨五六点,祭祀的人就带着祭品去马仙宫,除了传统的香烛外,还要带上时令水果、鱼鲞、鸡蛋、肉、茶叶、酒等物品,最重要的是要带上一种叫“明尖”的年糕制品,这种用米粉制成的糕点原来是做成小人状的,现在会做成圆锥体、鹤形等各种形状,一般会带上三五个,但也有人家特意做个特大的年糕,这种年糕制作不易,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如果做得不好就容易开裂,从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七夕求巧的寓意。

马仙宫还会有社戏表演,意思是“请神看戏”,通常会演一个早上。中午,祭祀结束后,大家将祭品带回家分给孩子们吃,求个吉祥如意,女孩子们还会求心灵手巧。有去祭祀的人家还会请客人到家里来吃祭品。

泰顺的孩子对周时,还会在孩子的手上系上红绳,男孩系左手,女孩系右手,当地称为“绑蹄”,到第二年七夕节当天,再将红绳取下,主要就是希望小孩子的手以后能拿笔稳一点,做事手巧一点。

洞头:扎七星亭、拜七仙女

全国各地的七夕节风俗多半和牛郎织女有关。而洞头的七夕节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融入了更多的民俗元素,除具有情人节元素外,更具有 儿童 节、成人节、乞巧节、女儿节、祈福节、 感恩节 的成分,其中 儿童节 、成人节的成分最重,这也和洞头特殊的地理环境,渔业生产的高危险性有关,要求青少年必须早日成人,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有十分鲜明的渔村特色。

洞头总人口12.6万,其中五分之三讲闽南语,其先人从福建泉州、惠安等地迁入,居民以渔业生产为主。“七夕”习俗最早从福建泉州随着人口迁徙传入洞头,主要分布在讲闽南语的北岙镇、东屏镇、元觉乡和霓屿乡等50个村居。习俗的祭拜程序、制作技艺等一直保留完整,原生态的民俗传承300多年,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2009年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东岙村被列为市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

洞头和闽南地区一样,在七夕节当天要祭拜七仙女(口语上尊称为七星娘妈,文学作品写作七星夫人),这源于洞头岛上广泛流传的古老传说。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体察人间疾苦善恶。王母扮成乞丐下凡,见有人用糯米饭捣油灰来砌坟墓,上前乞讨却遭到一顿鞭打。王母大怒,惊异世人如此糟践粮食、势利寡情。玉帝降灾人间,连旱三年,五谷不生,六亲不认,让大家“人吃人”!七仙女得知,半信半疑,也化作乞丐下凡人间,向一摆渡老伯乞讨,得知用糯米饭捣油灰砌坟墓的是财主,而很多穷苦人连糠菜饼都不一定吃得上。七仙女拿着糠菜饼上报天庭,但是君令如山,不能更改。于是七仙女再次下凡代行天令,用米粉印成人形馃饼,施舍给百姓,瘦小的孩子吃了后长得又高又壮。人们感念七仙女的恩德,把这种印有人形的馃饼取名“巧人儿”馃,年年七月初七制作;为了给七仙女下凡以后有个遮风挡雨的歇息地,于是就扎出了“七星亭”,祭拜七仙女。大家盼望自家孩子能得到七仙女的关照,快长大,便有了成人节的仪式。

在洞头,七夕来临前半个月左右,就有一些匠人做成“七星亭”售卖。凡有16岁以下孩子的家庭都要买。如果孩子刚好满16岁,就一定要买“圆亭”(有两层),如果孩子不足16岁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则买个扁亭(即平亭单层)亦可。近年来,大家的经济条件都提高了,所以扁亭几乎都没人买,匠人们也都不做了,反而是三层的圆亭风靡起来,更讲究的家庭还会买五层或七层的圆亭。

“七星亭”是用蔑扎纸糊彩描制成的,无论哪一种“七星亭”,都贴有七仙女像,还有少数“七星亭”里会有一种叫做“磨喝乐”的泥偶,头是用泥做的,但因为制作麻烦,除非买家有要求,否则很少有匠人会做。

七夕傍晚五六点钟左右,岛上居民就开始准备在天井或家门口祭拜七星娘娘,贡品有七星亭、“巧人儿”馃、红龟、红圆、一盘花(7朵,一般为染指甲的凤仙花,讲究一点的家庭会用玫瑰康乃馨等),彩色丝线七条(古时候,女儿出嫁都会用丝线来开脸,即用彩线将脸上的绒毛刮干净,而这彩线便是给七星娘娘开脸用的)、香粉七块(给七星娘娘化妆用的)、蛋(必须煮熟切成七瓣)、红绳串起来的铜钱、贝壳、长寿面、红枣等干果、时令水果、熟食等。有16岁孩子的家庭必须要杀一只公鸡做祭品,如果家庭经济困难,可以用米鸡代替,家里有 属鸡 的孩子如果刚好遇到鸡年,也要用米鸡代替。

祭拜时口念祈福歌谣,与孩子一起祷告,焚烧七星亭。也有将七星亭放在第二年焚化的,讲述者曾经在半屏一带的一户人家里看到,他家因为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就将七星亭一起放在平时供奉土地、财神的供桌上,初一十五烧香,求七星娘娘保佑孩子平安长大,到了第二年七夕,买新的七星亭替换,再将老的焚化,年复一年,直到孩子16岁成人。

撤供后,公鸡供16岁孩子食用,寓意快长快大;红龟、红圆分送亲朋好友,告知孩子已“成丁”。拜七星娘娘的仪式从孩子一岁开始,一直到16岁成人,才结束。现在有些家庭是从家里的媳妇怀孕就开始祭拜,一岁和16岁时的仪式最为隆重,家里有一岁的孩子,祭拜时,红龟和红圆的数量是有规定的,一般为每样12个,遇到闰年每样准备13个,而孩子到了16岁祭拜时,红龟和红圆则是每样16个。

撤供后其他祭品由亲友们一起分食,如今的祈福宴就是由此演变而来。今年,东岙村的90桌七夕祈福宴已经被预订满了。今后,将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祈福宴”,像泰顺的“百家宴”一样,进一步提升洞头的文化旅游品牌。

讲述者表示,她小时候的七夕晚上,女伴们会相约到葡萄架下,听织女和牛郎说悄悄话,大家还会用明矾和凤仙花染指甲。

平阳:“巧舌”加“风消”

平阳人会吃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甜饼,形似长形口舌,放在油里炸过,遍体粘上芝麻饼条,叫“芝麻巧”或“巧舌”。还有一种,将糯米和糖炊熟捣韧,先做成半寸多高,一寸多阔,一尺多长的年糕,放在风里稍晾干,再用木刨刨成薄片,进一步晒后,放在油里炸,当地人称之为“风消”(也有叫烘烧、风尚、烘鞘等,都是读音的关系)。样子其实有点像虾片,但虾片是五颜六色的,味道是咸的;而“风消”则是甜的,白色,边缘有一道红线,这也是七夕节孩子们最爱的零食。

这两道糕点都是妈妈送给女儿的,姑娘们一边尝吃巧食,一边在月下做各种手艺,姑娘们相信织女会使她们的手更灵巧,同时心里祈祷着仙女鹊桥会。或是外公外婆给外孙送巧食糕饼蓬包,寄托着长辈希望小孩子吃了巧食后聪明又伶俐,还有“巧合”的寓意。

《平阳县志》记载:农历七月初七日夜,传说牛郎、织女渡银河,过鹊桥相会。民间孩童食“巧食”和“烘烧”,均为米粉制成的甜食。晚,妇女在中庭设巧食、瓜果,向天祭拜,并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以五色丝线竞穿绣花针,名为“乞巧”。平阳县内很多地方的百姓有过七月七的习俗,并流传一些歌谣,如昆阳、鳌江有“七月七风消和麦麦(蚕豆)”、萧江有“七月里来七秋凉,牛郎织女会鸳鸯;若要相会七月七,草桥排落河中央”。

在鳌江还流传着“七月七日吃巧食”的 故事 。话说明朝时,浙南某地有一姓朱的员外娶妻苏氏,年届四十才得一子,乳名朱墨贵,夫妻爱似掌上明珠。墨贵时至七岁,员外亲自教子习文,可是这墨贵在父亲的严格 教育 之下,越来越笨拙。某年七月七,苏氏再三向员外求情破例给儿子到舅父家做客一次,舅母用麦粉拌上红糖芝麻做成长长饼条给他吃,墨贵非常喜欢,还请求舅母明年的七月七多给他送来面粉饼条。舅父陪他游山玩水,并带他到田间学点农艺,这使他大开眼界,增加自然知识,心胸开阔。回家后在父亲面前滔滔不绝说起农业栽种知识,头脑比以前灵活轻巧许多,不比从前笨笨拙拙的样子,遂改名朱巧军。事后,老员外在大门上张贴四个大字“耕读之家”。日间让他田间劳动,晚上习文读书,学业大进,舅父母得知也是万分高兴。于是每年七月七做起很多很多麦条,定名“巧食”,专给朱巧军吃。后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七月七送巧食也就蔚然成风,直到现在。

平阳七月七习俗还与端午节习俗相关联,端午当天,小孩子的手腕和脚腕上系着的五色长命线,要在七月七剪下,并在剪下的线上系好“巧食”抛到屋瓦上,好让喜鹊叼去帮助牛郎织女搭鹊桥。也有小孩将时令果品陈于瓦上,并用小竹棒击之,以庆牛、女相会,叫做“敲瓦翎”。

在平阳闹村还有“仓头宫七月七庙会”, 当天要给马仙娘娘拜寿。

在平阳的农村,还延续“分七月七”的习俗。当年七月以前娶新媳妇的人家会给亲戚和房族分巧舌、烘烧、麦麦等食物。这些东西都是新媳妇娘家提供的。

瑞安、文成等地

另外,瑞安、文成等地,会吃一种形状、大小和手指类似的面点。瑞安当地一般用米粉拌上红豆,制作成手指般大小,蒸熟食用,以求“手巧”;而文成则是在面点里加上薄荷等,夏天吃起来,有种凉凉的感觉。当地也把这些面点称为“巧食”。

七夕演讲稿3

七夕——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词语,在岁月的冲刷中,似乎风华已逝。

小时候听多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至今仍回响在耳旁。牛郎织女的日子,仍铭记在心中。鹊桥已建,争相目睹两人相聚时的声声细语。

现在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外来节日似乎逐渐替代我们的传统节日。人们知道有 西方情人节 ,并在西方情人节那天送给女朋友或老婆许多的礼物,但是否还记得,遥远的东方有个七夕?

恒河系里,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座美丽的桥梁,一个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 爱情故事 。儿时,你们也许听得多了;儿时,你们也许曾幻想着有那么一天牛郎织女会在一起。

中华儿女,为什么不能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延续下去?中华儿女,难道你们真的那么喜欢外来文化,而不喜欢自己那个“丑陋”的中华文化?中华儿女,难道你就让喜鹊搭成的桥梁白白地消失?

我想,不会的。中华儿女不会忘记自己的“老祖宗”——中华文化。虽说有糟粕,但是大多都是好的。儒家的思想教会了我们要尊师爱幼,那么,七夕这个日子,又教会了我们什么呢?

七夕,这个感人的日子。它教会了我们要努力争取自由,获得自由。无论是人是神,人生也是平等的,人生相爱,没有神的界限。人与人之间的爱恋没有隔膜,也没有人可以阻止。

七夕,一个永恒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逐渐被人们遗忘的情人节。

七夕演讲稿4

各位尊敬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每年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这个起源于汉代的节日,是我国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有着“中国情人节”之美誉。不过我们对待七夕节,不应该将其与西方情人节简单类比,因为七夕和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每个佳节一样,包含着我们民族朴素的情感和集中体现了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和优美。此次举办的“风雅兰夜?守望传统”庆七夕晚会,正是对我们 传统文化 回归的呼唤。

在我国古代,农历七月被称为“兰月”,七夕被称为“兰夜”,七月正是各类兰花生长的旺期,七夕赏兰,历来是文人墨客的雅事。而今夜,在兰花的氤氲中,诗词、书画、戏剧这些最为典型的中国元素都在这里汇聚。在座的老中青各位雅士济济一堂,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在这里,我首先要向大家介绍到会的各位领导,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对县规划建设局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晚到会的来宾除了县戏剧协会、县诗词学会、县兰花协会、县兰花学会、这些以弘扬平阳传统文化为宗旨的各家协会外,我还要向大家特别介绍来自我县的集福诗书画社,这是一个两个月前刚刚成立的群众文化团体,他们今晚专程赶来参加此次雅聚,让我们对这些远道客人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让我们开始欣赏今晚的精彩演出。这里要说的是,此次活动筹备时间很短。为了能办好晚会,县戏剧协会的主席牺牲了休息时间,奔赴各分会指导演出排练。他今晚还将担任主胡伴奏。让我们用掌声为他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七夕演讲稿5

七月初七日为七夕节,亦称“乞巧节”、“少女节”、“情人节”。七夕节,主要是庆贺天上牛郎与织女的一年一会。来源于 神话故事 ,民间习惯称为天河配。

依照七夕节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山西民间有扎像庆贺之俗,就是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织女相会。在像前敬献瓜果桃李以示祝贺。星汉灿烂之际,如果看到天河中有奕奕正白气,闪耀着五色的光芒,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征兆。旧时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织女恩赐。据说牛郎织女是勤劳的化身,所以跪拜者求农求织求婚均可。求金求银求暴利则要适得其反。一人只能乞求一事,求多则不灵。在吉祥征兆面前,连续三年诚心诚意乞求一事,则必然应验。山西气候,七夕前后多降雨,能够连续三年乞求一事当属不易。民间传说,七夕节如果天上降雨,就是牛郎织女哭诉衷肠,预兆着夫妻和睦,家庭兴旺。

七夕节里,姑娘媳妇还有许多向织女讨教手艺的活动,称为乞巧。

晋南地区习惯用当年产的新麦秸编成一座桥,配以牛郎、织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鹊等 编织 物,置放案头。或是用彩色纸,剪成上述景物,贴在墙上。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用彩色线来穿针孔,能够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

曲沃县盛行男、女孩童以星星草、香节投水乞巧。

晋北地区习惯白天在院里晒一盆水,因微尘飘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将绣花针涂油以后,轻轻放置水面,能够飘浮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晋西北地区是在盆水中放置豆芽,将节前生好的豆芽,放置水面。在阳光照耀下,经过盆水的折射,水底倒影会显示出各种动态,或蜈蚣、或水蛇、或水狗、小鸡。倒影显得越复杂越逼真,意喻艺巧越多。

晋东南地区女孩子,七夕节要逮一只吐丝的蜘蛛,圈在匣子里。第二天观察蜘蛛的结网疏密状况,越密乞巧越多。

与少女一样,少男在七夕节也要向牛郎讨教耕耘本领。

晋南地区,习惯在木板或石板上覆土,土上制作茅屋小景,屋旁作成田园。田地中种粟生苗,称之为“谷板”。

晋北地区习惯将小麦及各种豆类用水浸泡,促其生芽。七夕节,用彩线缠芽,称之为“种生”。

晋西北牧童要为耕牛编戴花环,称为“老牛过生日”。

晋东南流传有夜深人静,躺在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的说法。七夕节,民间喜用白面或糕面加油、糖、蜜做成各种糖果,称为巧食。山西境内,家家要吃西瓜,喜欢在西瓜上刻画花纹图案,称为“花瓜”。


七夕演讲稿500字汇总相关 文章 :

★ 关于浪漫七夕节演讲稿范文五篇

★ 关于七夕节的作文500字范文欣赏5篇

★ 2019七夕晚会演讲稿范文五篇

★ 情人节发言稿精选范文5篇

★ 关于七夕的作文500字

★ 朋友演讲稿500字精选汇总

★ 课前演讲演讲稿500字汇总

★ 关于七夕情人节浪漫演讲稿

★ 冬天演讲稿500字精选汇总

★ 七夕节作文精选5篇500字小学生优秀作文

⑶ 一首歌名

你说的应该是这首:
电视剧富贵在天插曲《车站》,两个人唱过.
张秀卿 唱的是闽南语.
曹磊 唱的是国语.
下载:
http://mp3..com/m?tn=mp3&ct=134217728&lm=-1&word=%B3%B5%D5%BE&t=2

⑷ 你七夕啦(闽南语)啥意思

应该大概就是我的心意在你看来不算什么我给你的爱不够所以你才失望地放弃我我问过我所有的朋友啦~都是心凉啊失望啊伤心的意思~

⑸ 闽南话划拳令词

台湾酒拳.教学如下

各用一只手,五根手指玩
猜两人同时出的指头总数,猜对的就是赢家,输家要喝一杯酒
两人要同时出拳,也要同时喊出0到10的数字.如果都两人喊的数字不符合指头数就继续下去,如果两人都符合也继续进行(也有一说是两人都喝一杯),直到其中一方喊出正确数字为止
该游戏节奏很快,出完拳喊完如果没胜负马上要继续喊下去出下去,高手一秒就喊完一次,低手以1.5秒喊一次算正常.
正常喊的方式是把数字用台语重复两次,例如一一,二二,三三.也有特殊喊法,例如8的话不是喊八八,是喊"八仙",0是喊"不出',10好像是喊"全出",依个人喜好,能让对方迅速了解为佳

基本 你先备好口诀(以下是台语ㄉ)
单操 两响 三来 四洪 六连 七侨 八仙 九怪 十(全来 暴露)
记住 没有5的喔
再来练手势 拳不离母 这是规则
(年轻人较不懂的就不太易这点)就是怎出都会出大拇指
一 大拇指
二 大拇趾与食指
三 大拇趾与食指+中指
四 全开 但你食指要弯进去

台湾拳:

划拳双方出拳数目在○至五之间,并同时猜双方出拳之总数,猜对者赢拳,输者喝酒。

一:本说「鳌头」或「一个」,喊「单操」则系一品「当朝」之讹音。

二:本说「二喜」,指两姓联婚、两家喜事之意,或说「两个相好」。

三:本说「三星」,(指福禄寿三星在天),喊「三伸」则系「三星」之讹音。

四:本说「四逢喜」,(指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说「四逢」是简称。

五:台湾拳一般不喊「五」,原因待考,可能是「五」与「误」同因之故。

六:本说「六连」,(天地四方称六合,六合之连而成宇宙),喊「络捻」则系「六连」之讹音。

七:本说「七巧」,(指七夕穿乞巧针),喊「七巧」则系「乞巧」之讹音。

八:本说「八仙」,喊「八匹」则系后人随意改口。

九:本说「魁斗」,(北斗魁星,又称九魁),喊「快到」则系「魁斗」之讹音。

十:本说「总开」,喊「总来」或「总捧」则系后人随意改口。

----------------------------
至於你要的拼音,因为我是台湾人(我不会台湾拳,但会台语),
所以我不会你所说的拼音,我尽量用我能表示的给你。

1. 单超 ( 单操)
2. 两响 ( 两想 或 "冷A(2声)凶厚")
3. 三仙 ( 撒m 先) ps.先的音有点像 san
4. 四逢 ( 素红)
6. 六连 ( 辣(轻声) 连)
7 七巧 ( 七(轻声) "颗咬"加起来的音(kiao这样吗? = =)
这也有人说 ( kiao 导) kiao="颗药"加起来的音
8 八仙 ( 霸先)
9 九怪 ( 高拐)
10 总来 ( 宗来)

⑹ 闽南语雪梅思君唱什么

唱出雪梅分恁听,雪梅做人真端正,
甘愿为君守贞节,流传名,好名声,
劝恁列位注意听,着学雪梅这所行,
毋嗵学人做歹仔,无尪婿生子歹名声。

正月算来人迎红,满街人马闹葱葱,
前街闹热透后巷,人看人,看迎红,
亏得雪梅守空房,十七八岁毋嫁尪,
目屎流落目眶红,愿心想我子亲象人。

二月算来春草青,草仔发芽草青青,
雪梅看子喉头滇,春天雨,落袂离,
针黹毋绣布毋织,暝日哀怨心伤悲,
心肝死人做伊去,等几时才能得相见。

二月算来二月闰,雪梅抱子问灶君,
要问商辂的字运,问商林,的亡魂,
怎样甲阮无缘份,做伊死去见阎君,
乎阮雪梅找无君,心肝想那想那怨恨。

三月算来是清明,家家户户上山顶,
雪梅抱子到墓前,墓桌前,排三牲,
三杯白酒排头前,一对白烛点双边,
要买墓纸台墓顶,望商辂母子会长成。

四月算来是夏至,娘婢相招问翁姨,
要问商林怎会死,牵亡魂,来说起,
岁寿吃到五十四,一点风痰感入脾,
吃没着药才会死,误雪梅青春少年时。

五月算来人缚粽,江中锣鼓闹葱葱,
有尪有婿要游江,秦雪梅,守空房,
乱风拆散薄情人,鸿雁分开在西东,
商辂我子这细汉,等几时才会亲象人。

六月算来是半年,玉兰开花白迷迷,
南风吹来清香味,红秋蝉,哭吱吱,
听见杜鹃叫声悲,声声叫出苦伤悲,
心肝死人自伊去,放细子乎我在养饲。

七月算来七夕天,牛郎织女在河边,
七月初七要相见,恨商林,早过身,
前世注定歹八字,一世甲君袂团圆,
歹命雪梅来嫁伊,要见君除非着后世。

八月十五月大光,雪梅想君入花园,
看见百花开十全,看月光,想着君,
十六年未入君门,并无甲君困同床,
雪梅思君心头酸,要见君除非入阎门。

九月算来是九重,雪梅思君入绣房,
拿起针线绣花丛,绣双凤,朝牡丹
又绣一只孤飞雁,天边海角乱飞还,
声声哭出真哀怨,秦雪梅甲恁同一款。

十月算来北风寒,翻笼翻箱翻被单,
拿起商林的长衫,无爱看,伤心肝,
前年花园企对看,今年放煞我孤单,
拿起遗衫乎君看,烧乎君阴间穿袂寒。

十一月算来是冬至,家家户户人做节,
有人搓圆有人做粿,亏雪梅,大惨凄,
头梳圆髻插白花,脚穿乌袜甲白鞋,
身穿一领布仔花,毋末粉打扮守大体。

十二月算来是年兜,家家户户人敬孝,
雪梅点香到门口,跪落去,大声号,
声声哭出我家口,少年守节在地叨,
毋愿乎人讲借口,愿心想我子会出头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追问,我是闽南人】

⑺ 七色落花雨还在淅沥,遥想牛郎织女,七色的爱年年等待,今晚相逢夜!求这首歌的名字!

歌词:七夕情(民视八点档嘉庆君游台湾片尾主题曲)

歌词:
七夕下雨夜,雨声细微,遥想牛郎和织女~~
七夕的爱,年年等待,今晚相逢夜~~
我也有真情,我也有真爱,怎能不相聚~
是情不够真,是爱不够深,不能打动月老心~~
七夕的雨滴滴伤心,滴滴伤我心
何时何时何时情梦顺我心

闽南语歌词:
七夕的落雨暝雨声稀微 遥想牛郎织女
七世的爱 绵绵等待 今暗相逢暝
咱也有真情 咱也有真意 怎袂冻作堆
是情不够深 是爱不够坚 袂冻感动月老心
七夕的雨滴滴伤心 滴滴伤阮心
何时何时何时情梦顺我心

热点内容
浪挂一朵朵 发布:2025-02-04 10:37:14 浏览:33
600一斤茉莉花 发布:2025-02-04 10:37:13 浏览:57
巫师3爱丽丝拿不拿玫瑰 发布:2025-02-04 10:22:36 浏览:848
紫罗兰上色素描图片 发布:2025-02-04 10:21:51 浏览:745
樱花长笛曲 发布:2025-02-04 10:20:31 浏览:59
荷花的好文 发布:2025-02-04 10:17:10 浏览:937
冰百合花 发布:2025-02-04 10:02:44 浏览:774
形容雪下的很大形成一朵花的成语 发布:2025-02-04 10:01:03 浏览:527
梅花表宇宙系列 发布:2025-02-04 09:32:40 浏览:251
臼色兰花 发布:2025-02-04 09:27:47 浏览: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