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拜是
『壹』 七夕拜七仙女要些什么东西
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也是民间传说七仙女中的织女与牛郎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传说因为他们相恋之后,牛郎不再下田耕种,织女不再勤于织布,所以被天公(帝)惩罚,一年只能相会一天。而七仙女们会保佑人间未满16岁的小孩长大成人,因而七夕当日妇女也会拜七仙女,一般称为“七娘妈”。七夕也是“七娘妈生”,传统习俗会准备供品祭拜七娘妈。祭拜时间多在傍晚,而同一天也会拜床母。床母是七仙女之一,是保护幼儿夜里安眠的神只。至于夜间则另有祭拜织女娘娘的“乞巧”活动,主要以未婚女子为主,希望能求得一身好手艺。
拜床母时先上香祝祷,待线香燃烧1/3后,即可快速烧化金纸,因为床母是保佑幼儿快长大,所以不宜拜太久。
拜七娘妈时,由于七娘妈与天帝相近,神格较高,且有七位,所以按传统会准备更多的供品,特别是准备一座七娘妈亭(纸糊灯座,供火化)代表七娘妈的神尊,或准备七娘妈的神妈(纸印的神像)贴在供桌前沿,再准备毛巾、脚盆给七娘妈梳洗,并备供品七份,最主要是准备汤圆七碗,每个汤圆中间再压一个凹洞,以便装盛相思的眼泪。牛郎和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天,难免感伤落泪。此外,油饭、麻油鸡饭都是七娘妈喜欢的食物。供花以蓟花或凤仙花、茉莉花及鸡冠花等皆可,再准备胭脂、桠粉、红丝线、香帕、扇子和镜子等。
每当祭拜“七娘妈生”时,家长会为未满16岁的子女准备“贯豢”(中间有洞的古钱或银牌),也就是将祭过的红丝线重新系在贯豢上,再给女孩戴在颈上,祈求七娘妈庇佑。一直到满16岁才“脱豢”。
不论拜七娘妈或只拜织女,妇女会在祭拜之后,将蓟花、脂粉各分一半,一半抛到屋顶上(象征天上),一半自己留下来用。表示一半是送给七娘妈使用。除了除了祈求孩童顺利长大,也祈求七娘妈赐予美貌和才能,甚至爱情,故而七夕是妇女最重要的祭拜节日。
『贰』 七夕为什么要拜菩萨
如果是观音的话,应该是祈求子嗣的。七夕节的习俗大都与牛郎织女相关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西和乞巧节已经传承了1800多年,是全国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历史最为悠久的“七夕”节日民俗活动之一。2008年“乞巧节”被增补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2007年,“七夕贡案”更是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 2014年,郧西七夕节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叁』 你知道吗,古代读书人要在七夕拜“魁星”
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双七节等,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
因此,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牛郎织女上,把之称为中国情人节。
可你知道吗,“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和星宿的崇拜。在古代,农历七月初七也被视为“魁星生日”,所以七夕节还有一个别称叫“魁星节”。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在科考中取得高第被称为“魁”,有“首”之意,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魁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因而在儒士学子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旧时很多地方都有魁星楼、魁星阁等建筑物,香火鼎盛。
民间传说,这位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既然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而八月的秋闱(乡试)在即,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当然,“拜魁星”也不是随便“拜”的,得有一番讲究:
首先,需要事先要糊一个纸人(魁星):高大概二尺,宽五六寸,蓝面环眼,锦袍皂靴,左手斜捋飘胸红髯,右手执朱笔。之后放到香案上。
其次,要准备好祭品。其中熟羊头(公羊,留须带角)是不可缺少的,其两角束红纸,放入盘子摆在“魁星”像前。其他茶酒、甜点随意。
再者,拜魁星需在烛月交辉中进行,鸣炮焚香礼之后,大家在香案前围桌会餐。餐后便会玩一种名叫“取功名”的游戏助兴:取桂圆、榛子、花生三种干果,分别代表状元、榜眼、探花。一人坐庄,分别拿三种干果往桌子中间投,干果到谁身边谁便是状元、榜眼或探花。
相应的还有“复试”、“三及第”、“落榜生”各种与功名有关的词汇穿插在游戏之中。游戏一直持续到所有人都“考取功名”为止。散场时鸣炮烧纸镪,而“魁星”像也和纸镪一起焚烧。
拜“魁星”,饱含着古时多少读书人对金榜题名的美好期待。
()
『肆』 七夕节日的风俗有哪些 七夕节日的风俗介绍
1、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
2、兰夜斗巧。该习俗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
3、七姐诞。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伍』 七夕节的节日习俗是什么
七夕节的节日习俗是拜织女、种生求子、斗巧、接露水、乞求姻缘。
1、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的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然后在桌子上摆上茶、酒、水果、五子等祭品,其中五子是指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
『陆』 七夕拜巧子什么意思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内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容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柒』 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有拜织女、兰夜斗巧、七姐诞、种生求子、妇女洗发等。
1、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
(7)七夕拜是扩展阅读: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捌』 七夕是什么
你好,七夕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也是属于七夕情人节。
七夕的具体来历:
一、七夕节的起源
七夕节最早源自于汉代,在《西京杂记》有相关的记载,例如“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不过根据历史来看,七夕节的起源其实根本上还是自然崇拜,如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对神话故事的编织也比较擅长,所以便将牵牛星和织女星化为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
二、七夕节的传说
七夕节的传说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因为跟七夕节相关的影视作品那是数不胜数,深入人心,而且七夕节的牛郎织女传说本身就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
而传说故事是这样的,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年幼时又得不到哥嫂的待见,整个人只有和那头老牛是最亲的,某一天牛郎遇到了一位堪称仙女的女性,即织女,所谓一见钟情莫过如此,牛郎他陷入了单相思中,而老牛看见牛郎好像有烦恼,于是就显灵给他出了一个计谋,让他怎么去俘虏织女的心。
在某一天时,仙女在河流中沐浴,牛郎见此果断拿走了织女的衣裳,而她自然就是惊慌失措,苦苦哀求牛郎把衣服还给她,但是牛郎当然不肯那么简单就把衣服给她了,于是便说“如果你愿意当我的妻子,那么这衣服就给你”,织女便应了下来,因为当初她就是奔着牛郎来的,如今两人情投意合,那么干脆在一起也算合适。婚后的日子很幸福美满,甚至还生下了一儿一女,直到后来老牛年龄太大了就去世了,夫妇二人倍感伤心,但是老牛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但好日子不久噩梦就来临了,织女和牛郎成亲的时被玉帝和王母娘娘得知,便差人下界捉拿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便猜到了是天庭来人,于是想起了老牛的叮嘱,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便飞了上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七夕的农历日期是每年的七月初七。
以上就是七夕节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