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温州七夕习俗

温州七夕习俗

发布时间: 2023-09-28 19:58:00

『壹』 七夕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

七夕节的风俗和传统有:乞巧活动、拜织女、吃巧果、青苗会、七夕夜听悄悄话等。

1、乞巧活动。

乞巧活动是七夕节最传统的民俗活动。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织女能够赐给自己技巧,让自己也变得心灵手巧。

在山东济南一带,人们陈列瓜果乞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意味着乞巧成功了。或者捉一只蜘蛛,放在盒子里,第二升颂天打开盒子,如果蜘蛛已经结网,逗宴就称为得巧。

『贰』 七夕节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

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最出名的就是情人节,你知道多少七夕节的风俗活动?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夕节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七夕节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

七夕节简介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民间习俗

一、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拿如滚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的。

二、接露水

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三、拜七姐

七月七的七娘会,广东多称“拜七姐”,闽台即称为“拜七娘妈”。在新中国成立前,“七夕”是靓女们的盛大节日。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广东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宋代刘克庄曾有诗咏道:“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在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或组织大家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传统“七姐诞”庆祝仪式由农历七月初六晚开始,为期一至二晚。不同地方庆祝“七姐诞”的仪式各有不同特色。“七姐诞”乞巧习俗在东南亚地区也很流行。

在广州,无论贫富之家,姑娘们都会梳妆打扮,点上香烛,“先期备办种种奇巧玩品,并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等(见《广州岁时记》)。广州七橡旅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信此日为“仙女淋浴日”。东莞七夕拜七姐”,民间传统的乞巧拜七姐祈福仪式,仪式包括上贡品、净手、上香、拜祭等环节。有的地方在七夕之夜,靓女们在月光下摆上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围坐在桌前默念自己的心事,向织女星许愿。“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广州天河区、番禺区、黄埔区一带把七夕节称为“七姐诞”,又叫“七娘诞”、“摆七娘”、“拜七娘”,是岭南古老乞巧民俗的存续。七夕之日,由社区组织“拜七娘”仪式,祭拜对象除了牛郎、织女二星,还有织女的6个姐妹。社区女性展示手工艺制品,是“摆巧”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福建闽南、浙江温岭消余和台湾等地即称为拜“七娘妈”,七娘妈又称七星妈、七星娘娘、七星夫人、七娘夫人等,为织女星化身。七夕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每年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这天,台湾民间还流行一种“成人礼”,即孩子长到满15岁时,父母领着他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一天,台南地区要为16岁的孩子“做十六岁”,行成人礼。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庆贺一番。闽南、台湾民间七夕虽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际,几乎家家户户要买来中药使君子和石榴。石塘七夕习俗流行于浙江温岭沿海的石塘、箬山一带,为16岁以下儿童于七夕节之日向七娘妈祈福的传统民间活动。石塘先民于三百多年前从闽南迁入,此习俗随之而来,存续至今。主祭者为女性长辈。

四、斗巧

七夕斗巧,判定斗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输巧”、“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

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对月穿针

“对月穿针”,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然后,她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喜蛛应巧

喜蛛应巧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

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

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针验巧

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所谓投针验巧,即是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入“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但常常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就算成了,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原来面盆里的水,经过半天太阳光照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于是取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底下,就出现针影,这针影若是笔直的一条,即是“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或弯曲,或一头粗,一头细,或是其他图形,便是“得巧”。

输巧

输巧,七夕乞巧,穿针落人后者为“输巧”。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如唐代诗人所描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看寻。”祭拜仪式结束后,八仙台上的摆设保持不动,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们互相串访时参观、评议。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兰夜斗巧

兰夜斗巧是一种游戏。七月旧时称为“兰月”,而七月初七即七夕这天晚上又叫作兰夜。将五彩线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女性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

五、乞求姻缘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即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七夕夜晚对着星空向织女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按照民间传说,“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一种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他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信守令人感动,所以七夕节充满了浪漫的气息。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女子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得到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此外还祈求赐给自己美满的姻缘。

六、拜魁星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魁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古代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在七夕这天拜祭,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闽东一带读书人崇敬魁星,于“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

七、拜床母

台七夕除拜七娘妈之外,往往也另备小碗油饭到房中拜“床母”,二者应有类似含意。生产、育儿,这都是女性无可替代的职责,因此这类神祇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与女性信徒之间,遂构成密切的联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担母职时的焦虑与恐惧。“床母”,是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儿童的家庭,在当天傍晚时,在儿童睡的床边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饭、鸡酒(或麻油鸡),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时不宜太长,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约供品摆好,香点了以后,就可以准备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烧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会宠孩子赖床等。

八、姑娘洗发

姑娘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七夕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让女性年轻美丽,而且还可让未婚的少女尽快找到如意郎君。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九、晒书晒衣

古代,“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人们选择七夕晒书据说是因为七月七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是龙王爷“晒鳞日”,人们多在此日暴晒衣服、棉被之类,以防虫蛀,读书人也往往在这一天曝晒书籍。汉后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普及全国。东汉崔实《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

十、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七夕的传统食物

1、饺子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3、花瓜

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则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比较实用的药方有晒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了。如今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七夕这一天,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叁』 七夕节的习俗是什么

七夕,闷袭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那么大家知道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是什么吗?

1、吃巧果

妇女在七夕节洗发,是一项很特别的民间习俗。在湖南与江浙一带的地方志,都有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这项习俗,可能和七夕圣水有关。七夕这天取泉水与河水,如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女性在这天沐发,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还有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关于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家乡有哪些习俗呢?

『肆』 七夕节的习俗 浙江各地七夕节习俗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全国各地在七夕之际有着多姿多彩的习俗,单是浙江一省,各市县的七夕节俗就不一样,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浙江各地七夕习俗,一起来看看浙江各地怎么过七夕。

杭州:七夕赛巧坎山镇有个千年古寺地藏寺,当地百姓在七夕之夜都自发地来到地藏寺宿山祈愿,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坎山百姓过七夕的另一内涵则是“七夕赛巧”文化。
家家户户都祭星乞巧——在庭院中放一根巧杆,上面挂着花边,八仙桌上也放着精美的花边,桌子中间摆放着时令水果——“藕断丝连”的莲藕、“甜甜蜜蜜”的方柿、“多子多福”的石榴、“巧果如心”的水菱和一碗清水。乞巧结束后便是女孩们的“赛巧”活动。穿针引线,挑织花边,姑娘少妇现场比试,其乐融融。
金华:杀公鸡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初七家家都要杀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便能永远不分开。
七夕这天,农家少女会取黄荆柴及乌桕叶捣汁洗发,让一头秀发乌黑发亮,美若仙女;家中女子于七七之夜,设香案陈列瓜果糕点于庭院,遥拜七仙女,向其乞巧。女孩们会静卧葡萄架或梧桐树下,听牛郎织女窃窃私语;姑娘们还会用指甲花涂染指甲,打扮窈窕,吸引眼球。
衢州:冲洗净身每年七夕,柯城区九华乡关溪村村民都会敲锣打鼓、放鞭炮、抬佛,热闹地举行庆祝活动。当天,村民都要用水冲洗自己身体,以求净身,意思是:消灾,老佛保佑,万事平安。关溪村七月七民俗庙会始于明代,这一民俗一直延续了几百年,周边村民每逢此时,也来关溪村参加民俗活动。
绍兴:南瓜棚下听悄悄话在绍兴农村,七夕这一天,到了夜深人静之时,许多少女都会悄悄地躲在暗处,偷听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说的悄悄话,俗称“听天语”。据说,凡是听到了他们相会时说的悄悄话的女子,日后必定能得到千年不渝的坚贞爱情。
宁波:槿叶洗头每逢七夕,宁波民间有妇女拜织女、乞巧、对月穿针、槿叶洗头、听悄悄话、印巧果等习俗,宁波各地方志均有相关记载。明嘉靖《镇海县志》:“七夕妇女用槿叶汁(温水)汤梳栉,庭院陈瓜果乞巧。”
温州:送巧食每逢七夕,温州民家女子便在庭院中陈列各种瓜果、糕饼,面对天穹穿针引线,向织女乞求智巧,曰“乞巧”。此俗已废。民间还有七夕吃“巧食”习俗。“巧食”系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人们是夜把“巧食”抛在瓦背上,酬谢喜鹊搭桥之功,并望多给人间报喜。
七夕节,温州民间有吃麻巧和红豆饼的习俗。爷爷奶奶们会把亲手做的“巧食(麻巧)”送给孙儿孙女们,并刻意把巧食做成手指状,祝愿孩子们长大都有一双巧手。过去,温州人凡在这一天出生的,也会给取一个带“巧”的名字,比如男娃叫“阿巧”、“巧弟”,女娃叫“巧姐”、“巧妹”等。
嘉兴:七夕香桥会在嘉兴,每年七夕,人们都会赶来参加七夕香桥会,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搭成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并在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在祭祀牛郎织女后,便将香桥焚化,象征着二人已经走过香桥,欢喜相会。
嘉善农村家家用西瓜祭牛郎织女,用脸盆接露水,谓露水为牛郎织女眼泪,抹眼和手,可使人眼目清亮,心灵手巧。桐乡濮院七夕有请机神的习俗。民国时期,嘉兴有童谣:“七七星,扁担星,念巧七遍就聪明。”夜晚斋星,供品以西瓜、藕、菱为主。
台州:石塘小人节在温岭石塘镇的石塘、箬山一带,七夕节被称为“石塘小人节”,长辈在七夕当日向七娘妈(织女)为未满16岁的孩子祈愿。
三百多年前,石塘、箬山一带的居民从福建迁入,将当时在闽南盛行的七夕供奉玩偶的习俗也带到了这一地区。作为“七夕节”的一个分项目,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了解更多星座网络、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热点内容
荣成鲜花代送 发布:2025-01-28 03:23:58 浏览:494
太原鲜花吧 发布:2025-01-28 03:23:18 浏览:998
苏州梅花电池 发布:2025-01-28 03:23:17 浏览:827
小草变鲜花 发布:2025-01-28 03:23:11 浏览:139
张大林画梅花视频 发布:2025-01-28 03:21:53 浏览:979
荷花多少水 发布:2025-01-28 03:21:48 浏览:174
宽叶绿植客厅 发布:2025-01-28 03:19:34 浏览:108
盆栽榕树掉叶 发布:2025-01-28 03:12:12 浏览:846
盆栽怎取样 发布:2025-01-28 02:54:45 浏览:987
兰花粉红色 发布:2025-01-28 02:52:38 浏览: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