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感官

七夕感官

发布时间: 2021-01-29 21:05:21

A. 求一首情人节表达单身汉心情的现代诗

七夕节日要来了,就以七夕为题吧。

《用一个谐音庆祝节日》

七夕来了我回要
买两瓶七喜答
我要祝福:
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喝一瓶
然后倒掉一瓶
(我不喜欢碳酸饮料
但这并不妨碍)
为故事找一个理由狂欢
去刺激感官

干涸的灵魂呼吸空气中的潮湿

等晚上的时候打开吧
如果顺着嘴唇流过的是月光
空瓶丢进夜色去漂流
牵牛织女座,像极了两条金鱼
在天河里游了千百年而距离
仍在观赏之中
(我不是鱼不知道
他们是否快乐)

隔与不隔是种美学
翻腾是无法抵达的声波
彼此沉默的凝望
把思念吐满整个江河
闪烁的星星
有喜鹊想要去啄

B. 为什么七夕节发夕阳

七夕一起看夕阳也是很浪漫的

C. 央视七夕晚会官宣嘉宾海报,除了明星还有看点吗

央视七夕晚会官宣嘉宾海报,除了明星当然还有其他看点。第一:浓厚的文化气息类节目。七夕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节日,当然是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的,那么表达文化的节目自然必不可少。有很多节目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依托融合歌曲,古典舞、相声的多元化呈现方式,为观众带来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表达。连节目单的呈现方式都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看第一篇章为《此时醉良辰》。第二篇章为《此夕最相思》,第三篇章《此生共相守》不仅与七夕的节日内涵相衔接呼应,更是显示了中华文化的文字底蕴,令人感到温暖动心。

D. 我今年30岁,喜欢上了一个20岁左右的暑假工,明天就是七夕了,我应该怎么表白

首先能约会再说,先相处相处,不急,对方20除非两情相悦,不然太突然反而会把她推远,还是争取明年的2.14

E. 七夕的由来是什么

七夕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5)七夕感官扩展阅读:

牛郎织女的传说

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因为有一条“爱情”的主线,善良的人们就把鹊桥相会的夜晚定为“情人节”。现在很多人希望把“七夕”定为“中国的情人节”。“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认可。

这个故事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说织女三星像分开两脚,一天七次行进,虽然如此,也不能织布成纹,那明亮的牵牛星,也不能用来驾车。

《史记天官书》描述天体运行,有“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其北织女,织女,天孙女也”句。河鼓,就是牵牛星,中间大星,左右两小星,这就是牛郎和一对儿女的原型。织女星,又名天孙,这也是神话中织女是天帝第七孙女说的来源。

到汉代末年,《古诗十九首》中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已经把织女和牵牛看成一对情人了。所以秦汉时代应该是牛郎织女故事形成的早期阶段。湖北云梦睡虎地区出土的“秦简”中就有了“牵牛以取(娶)织女而不果”的记录。

“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在南朝梁时殷芸的《小说》中已有粗略的梗概。当时还有很多类似的记载,比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周处的《风土记》,都有牵牛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而20世纪初在敦煌石窟发现的《搜神记》中“田昆仑”和宋初《太平广记》中“郭翰”这两则故事,对明清时代牛郎织女故事的完成有更大的影响。

“田昆仑”的故事传说,田昆仑是穷汉,一天看到三个仙女在河中洗澡,于是他偷取了其中一套衣服。结果两个年长的仙女各自抱衣乘风而去,只有最小的仙女不敢出水,后来嫁给了田昆仑。他们生了个儿子田章,后来天女返回天庭,又出现了儿子田章寻母的故事。

“郭翰”的故事内容也大同小异。只是这郭翰是个“姿度美秀,善谈论,工草隶”的文人,说他有天在庭院中观月,忽见织女下凡,两人情投意合,就私订了终身。此后,织女夜夜来往于天上人间。有一天织女忽然对郭翰说:天帝知道此事后,命我不许再来,我们永别了。

这郭翰悲伤成疾,织女在天上知道后,派了个使女下凡,赠诗两首,其中一首说:“情人终已矣,良会更何时。”这则记述可以说是牛郎织女故事的文人化。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七夕节这一天,中国古代主要活动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 、晒书·晒衣、贺牛生日。

F. 在七夕节出生的人的性格是怎样的

黄道宫位置:约在狮子座27度-处女座30度
季节:夏末
元素:火、土
主宰行星:太阳、水星
象征符号:狮子、处女
理解事物的方式:直觉、感官、思考
狮子处女结合了黄道宫第五宫狮子和第六宫处女两星座的特征,可比拟为人类35岁左右的年纪,也相当于北半球夏季末期,这时人们会开始除草晒干以备冬天之用,已采收了某些水果和农作物,其它的农作物也已接近成熟状态。这段日子里白天逐渐缩短,夜晚加长,秋天的脚步逐渐近了,暑假也快结束了。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到了35岁的阶段,已经十分成熟,在人格发展、工作和家庭生活面都已有显著成就;自己也可能发掘到或向别人展露出自己人格中秘密或隐而未现的风貌。这样一来,因为自我定义感的强化,一股新的力量就会源源不绝地注入体内。这个阶段的人们会重视家庭或两性交往的价值,也愿意开诚布公地跟别人分享心中的秘密。至于单身未婚男女也渴望在此时,找出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在狮子处女这一周出生的人,是内向与外向人格的综合体。在他们身上可找出处女座的实际、踏实的性格,也能发现狮子暴躁易怒、直觉强烈的个性;这两种特质造就了外表安静、灵感丰富的个体,内心永远有一盏温暖的亮光。有些狮子处女的人会掩饰其才华洋溢的一面,初见面时,给人一种安静、深沉的印象。也有些狮子处女的人比较爱出风头,但是内心却相当敏感,重视隐私。他们可能会掩饰自己人格的某些面向或心中的秘密,而且时间持续好几年,但是即使是他们之中最内向的人,也会每隔一段时间突然展现其内在丰厚的特质,让全世界都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人,正在做什么事。到了这个时候,这类型的人才会了解刻意掩饰自己是没有用的,他们越想躲起来,别人越会注意到他们。不妨光明正大一点,敞开心胸,让别人有亲近了解他们的机会,不需要在内敛和外向之间摇摆不定,自寻苦恼。
出身普通环境或社会低阶层的狮子处女的人,必须花费心思、加倍努力,才能渐渐往上爬升。而且即使已经开始往上爬了,他们仍得抱持更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强烈意志力,才可能顺利达成目标。可惜,很多这类型的人在努力过程中都无法超越内心的恐惧,因而平淡无奇地过完一生。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可能跟外界对他们的看法正好完全相反,有时他们虽自信满满,但别人可能根本忽略了他们的存在。
狮子处女的人不像其它星座的人一样,那么需要外界的掌声来肯定自己;不论这类型的人的个性多么沉静、知足,他们对自己的价值都很有自信。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除非他们能在社会或专业领域中出人头地,否则这类型的人只会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轻易将心事或事实真相告诉外人。事实上,如果这类型的人能敞开自己,接纳别人的话,将能增加自己的力量,更快达到目标。那些成功又紧守私密一辈子的狮子处女的人,通常都是透过自我表白或某些行为,别人才有机会了解他们,这种孤僻性格可能会被当成“自恋狂”或“自虐狂”。
在这个“敞开的交界”出生的人具有很杰出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他们喜欢静静等待、观察,不会想办法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此外,他们天生语言、思考能力很强,擅于将所观察到的事情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且在表达之前,还会花一段长时间冷静地重新思考。因此,狮子处女的同事、朋友经常依赖他们的记忆和客观判断力。通常只要这类型的人维持情绪稳定的话,他们会是你可以信赖、依靠的朋友。
喜欢交替运用隐藏和揭露事实的手段当武器和策略来达到目的的狮子处女的人,最后会明白这种幼稚、贫乏技俩的实质好处并不多。一般来讲,只要这类型的人能遇见真心爱他们、接纳他们的朋友,一个或数个都可以,他们发生这种问题的机率便会大大减少。透过信任、爱和包容,这类型的人便不须再玩这类“捉迷藏”的游戏。待他们勇于接受成长的挑战时,也就不再为不成熟的情绪所困扰。
好奇、喜欢侦探小说的人,一定会很喜欢跟狮子处女的人来往;了解这类型的人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相对地成就感也很大。狮子处女的人并不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肯定,但他们极需要别人的了解,只有敏感的人才会注意到他们内心的呐喊,因为狮子处女的人宁可静默,也不会开口要求。
很明显地,狮子处女的人很需要可以信任,能够替他们保守秘密、对他们百般忠实的朋友和情人,这一点对他们来说相当重要。这类型的人不轻易对人流露他们的热情和爱意,因为他们很怕受到拒绝。一旦这类型的人不幸地被朋友或情人背叛的话,他们的情绪会整个崩溃,不再信任别人。
狮子处女的人有情有义,只要是能让他们打开心门的朋友,彼此都会维持一辈子的友谊。能充份接受狮子处女的人,即使他们表露出真实个性,还是会喜欢他们并继续交往,甚至成为亲密的终生朋友或伴侣。狮子处女的人本身可能不是个好父母或好子女,他们重视私我的个性,使得他们根本无法和家人分享喜乐或分担彼此的痛苦。但是这类型的人跟兄弟姊妹或表堂兄弟姊妹的感情会很亲,换句话说,狮子处女的人和同辈份的人在一起时,就会偶尔打开心房,倾吐内心秘密。因此,这类型的人日后找的伴侣或配偶,最好也是属于兄弟姊妹般的类型,是能与他们谈心,分享内心世界的人。虽然狮子处女的人通常比较自我中心、孤僻、神秘,不是能全心全意为家庭牺牲奉献型的人,但是平日该尽的义务,他们不会逃避,除非你的要求太多或不尽情理,否则他们会很乐意配合。
优点:自给自足、观察力强、才华洋溢
缺点:过于自恋、深沉内敛、无法与别人分享
建议如果你老是将自己隐藏起来,就别怪别人都不认同你。多敞开心胸,让别人有机会了解真正的你。别将所有的心事和秘密全压抑在你一个人的心中。让别人进入你的心房,跟你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情侣:双鱼白羊座、金牛座一、金牛双子座、双子座二、双子座三、狮子座一、天秤座一、天秤座二、天秤天蝎座、射手座二、水瓶座二
夫妻:巨蟹座二、天秤座三、射手座一、水瓶座三、双鱼座二
朋友:白羊座三、金牛座二、双子座一、狮子处女座、处女座二、天蝎座三、射手魔羯座、双鱼座一、双鱼座三
家人:白羊金牛座、金牛座三、巨蟹座三、天蝎座二、天蝎射手座、射手座三、魔羯座三
同事:白羊座二、双子巨蟹座、巨蟹座一、狮子座三、处女座一、处女天秤座、天蝎座一、魔羯座二、水瓶双鱼座

G. 急需一份朦胧诗的赏析

——兼 谈《 痴 情 》

朦胧诗古已有之,最有名的恐怕就是李贺、李商隐。中国现代朦胧诗最早震惊文坛的,是二十年代从法国留学归来的李金发。他的第一首诗《弃妇》在《语丝》杂志上发表后,就被人议论纷纷。他的诗集《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出版后,更是招致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讥讽和抨击。“晦涩难懂”,“逻辑混乱”,“语无伦次”,“故弄玄虚”,几乎成了诗坛众口一致的评价。“诗人的堕落”,“诗坛败类”,“反动诗人”,“文字游戏”等等,也不绝于耳。不管三七二十一,“诗怪”这顶帽子,从此便永远地、牢牢地戴在李金发头上了。也许李金发所承受的压力太大了,也许只停留在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派的照搬和移植,枯竭了“诗怪”的诗源,反正没过多久,李金发就如昙花一现,永远在诗坛销声匿迹了。然而,李金发的影响却从来没有消失,三十年代的“现代诗”,四十年代的“九叶诗人”,五十年代的台湾诗坛,都或多或少有其回声;八十年代的“朦胧诗”,更是名噪一时。

得名于“朦胧”,最直接的原因是一般人读不懂,感到诗的内容、含义像在云里雾里,似可捉摸,但又把握不准;另外觉得它“不按常规出牌”,在遣词用语方面,在技巧方面,都怪怪的,难于一下子接受。中国人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传统的欣赏习惯和思维定势,一旦与此相悖,就焦躁起来,很难静心、耐心、专心、细心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努力去破解,而诉诸斥责与排挤,批判一通,大获全胜。这种“精神胜利法”导致了固步自封,缺乏“拿来主义”的胸怀和气魄,怎么能广泛汲取外来有益营养,不断进取和创新呢?

中国现代朦胧诗可以说是直接吮吸外来乳汁长大的,其营养元素很庞杂。把朦胧诗简单划归某一流派,不啻胶柱鼓瑟;但分不出主次轻重,也难免如瞎子摸象。

首先,朦胧诗的创作方法主要是象征主义,它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都大相径庭。象征主义依赖“意象”而不是单纯的形象(具象)、喻象来构筑诗意。既然是意象,它比字面的含义更广泛,更深刻。举例来说,“拂晓,我们登上长城。”这是写实。“长城”是实实在在的,是此地而非彼处。“象黄河一样伟大,象长城一样坚强”,这是比喻,“长城”在这儿成了喻象。取“长城”的坚固、挺立而比喻坚不可摧。这些,在一般的诗歌中是常见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很显然,这里的“长城”就不是实指,也不是比喻,而是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等等的象征了。

读朦胧诗,不能够停留在词句的表面含义上,要明晰它的象征含义。

这样看来,朦胧诗必须通过“暗示”来传递其真实信息。诗人以外在的词句“暗示”读者,读者第一要明确这是暗示,第要接受暗示,第三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悟性深刻理解。这与传统的被动阅读、被动接受大不一样,再加上其“暗示”的含义是多义的,不象字面上的意思那么单一, 那么固定,须费心琢磨,所以,耐不住性子的读者骂一声“什么烂诗,无病呻吟”就束之高阁,当然也就失去了钻研与收获的乐趣了。

其次,朦胧诗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 ——“通感”(也称“感官错位”),也是对传统的叛逆和突破。视觉只管看到什么,听觉只管听到什么,嗅觉只管闻到什么……,这,好象天经地义。一旦听到了色彩,闻到了声音……,那不是奇谈怪论吗?朦胧诗打破了感官功能的界限,一切都畅通无阻。“怪”,“逻辑混乱”,“语无伦次”,“结构失控”,“语病满篇”……的指责与“通感”有很大关系。
第三,朦胧诗不大讲究“结构严谨”,常常运用“断裂式跳跃”,即上下句之间不连贯,跳跃幅度很大。一般的诗歌也运用跳跃,但往往只在同一空间,同一场景中。如“艳阳高照,河山妖娆,田野碧绿,羊儿蹦跳”这是在同一视觉、同一场景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跳跃。朦胧诗则不然,它的跳跃从一个平面直奔另一个平面,呈立体状。虽有内在联系,表面却似乎毫无关系。“逻辑混乱”,“语无伦次”也与大跳跃有关系。
掌握了这些,《痴情》就很容易解读了。

诗人一开始就用“望夫石”这个极具象征性的意象,以“脚步”(进程)“绿了”(复活)暗示作者萌发了恋情,而且到了痴迷的地步。“白云苍狗”是一成语,天上云彩变换:白呀,灰呀,红呀,黄呀;形状也是一会儿马呀,一会儿山呀,一会儿狗呀……,喻经历丰富。这句是作者的自嘲,意为历尽沧桑,自感很有理智和办法,却躲不过丘比特(爱神)之箭的射击,其实自己还“嫩”得很呀。这里倒有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的意味。“痴”是“病态”,但也是珍贵的幸福体验。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人不会感染这种“病”,患此“病”者必然像孩子那般天真单纯。“儿时”“笑靥”被“拽”了出来,童心未泯,自然很容易陷入情网之中。

“痴情”之人对时间都是非常敏感的,度日如年的况味势必体会颇深,“一日何止 十二时辰?!”是他们共同的由衷感叹。一“痴”当然要胡思乱想,自己折磨自己,如“泥雪濡梦”。无论如何,巴望对方有明确的表示,这是“痴”者最迫切的愿望,也是治疗“痴”的灵丹妙药。“叩响 清风朗月”,暗示默求对方别让自己受熬煎了,痛痛快快回个话吧。这倒和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徐志摩的“徽徽,许我一个未来吧!”
有异曲同工之妙。看来,这位老兄“痴”得太执着,太投入,也太难过,

“有时也 泪语纷纷”。注意,这里是“泪语”,不是“泪雨”,诗人有意将视感和听感揉在一起,一边流泪一边喃喃自语,倒也蛮逼真的。

《痴情》最后一段,不大朦胧,其实也不须一味朦胧。牛郎织女被无情地阻隔在天河两边,他们痴痴地凝望,等待七夕相会。这是痴情的一种结局。古时一个叫尾生的小伙,依约在蓝桥下等情人。情人迟迟不来,河水却暴涨起来。尾生抱住桥墩石柱不肯离开,怕失去和情人相见的机会(估计这次约会千辛万苦才争取到),最后竟被淹死。这种“痴”,也算痴到极点了。这也是一种结局。无论与意中人能否终成眷属,诗人对自己的痴情是无怨无悔的。喋喋不休的表白,逢场作戏的示爱,都不配步入“情痴”的行列。“沉默是金,真爱是金”,这是情感世界的至理。

不耻冒昧,将己见公开,不知诗坛高手是不是在暗中发笑?抛砖引玉,交流提高乃在下诚意,欢迎切磋。

附: 痴 情

“望夫石”下脚步

绿了

白云苍狗, 依然稚嫩

鸢花丛中拽出 儿时

笑靥

一日何止

十二时辰?!

泥雪濡梦 叩响

清风朗月

有时也

泪语纷纷…

天河边对视

蓝桥下断魂

我心悠悠----

沉默是金

H. 餐厅搞七夕情人节活动。有没有好的创意。整体的方案。

好吧,可考虑将灯的色彩遮挡成红色或紫色。制造全场红紫效果,弄些玻璃小碗,里面弄上花瓣和漂蜡(蜡烛)。

成本低,感官效果好。在不知道具体店面情况下,我只能想到这里了...希望有帮助

I. 老夫老妻了还有必要过年轻人的七夕情人节么

老夫老妻曾经也经历过激情,也有过爱的甜蜜,也是曾一起度过每一个有意义的节日的人。他们是因为爱走到一起的,爱需要回味,这样才能重拾当年心底里的深情与盼望;爱也需要表达,在平凡琐碎的日子里爱的表达让生活多了温暖和色彩。

对于老夫老妻,过情人节的时候也可以送礼物,比如鲜花什么的。不过与年轻情侣相比,我认为其实老夫老妻更应该过节!婚姻生活当中的柴米油盐,让他们少了恋爱时期的那种激情,这

种平淡的生活更应该通过一些特殊的节日带来一些冲击和惊喜。

J. 七夕跟月亮有关吗

传说,七月七日晚上,天上的牛郎织女要从隔开的银河上踏过喜鹊组成的桥相会。这当然不是事实,横跨银河系两侧的距离长度是以千万光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即便乘坐与光线一样快的飞行器,跨过银河系也绝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
话虽如此,但这个传说却以其凄美感人,长久以来在我国普通老百姓里流传。
?
有人说,七月七日这天应该定为中国的情人节,她表现了古代相爱的男女之间
淳朴,真挚和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的爱情。。但也许在今天玩世不恭的男女
看来,隔着一道茫茫的天河引颈长望,既不现实,挑着一对“电灯泡”孩子一
年一度的匆匆相会,也实在乏味,倒不如在震耳欲聋的酒吧间里,扭啊扭,或
者春风一度,各别东西,来得实惠,刺激,又不负责任。
固然,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青年男女在那个礼教森严的社会里,追求
自由恋爱幸福的艰难,但恰恰唯其艰难和险阻,才激发起坚韧和持久,因此,
这个故事才会长久地在人们中流传,才会附丽到七月七日这个仲夏夜的晚上,
遥望星汉灿烂,而天河渺渺,独有天孙(织女星)闪闪烁烁,向着彼岸的河鼓
(牛郎星)传递着她那永恒的爱。而那种“杯水主义”,除了感官的一时享受
以外,实在不能谈到多少精神价值。
早在汉代,《大载礼记·夏小正》就说:“是月织女东向,盖言星也”,也就
是说,至少在汉时,人们已经注意到织女星在天空中的运行规律,以七月显得
最为突出。《史记·天官书》说织女“是天帝外孙。”,也就是天孙的由来。
《星经》:则说“牵牛,名天关。”,牵牛星就是牛郎,而河鼓则是后来转义。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故事的最早来历可在西晋文学家傅玄的《拟天问》里发
现,他说:“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这个传说可能起源在更早的东汉。
清末王湘绮的诗里写到:
“厮养娶才人,天孙嫁河鼓,一配匆匆终百年,粉泪簪花总不语。”
他看到的是匹不匹配的问题,而更向往的是:
“春来江上霞如绮,锦水鸳鸯不独飞。”
南朝时候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了那时江汉地区,七月初七日这天夜晚,
家家户户的妇女结扎彩丝线,空很细的针,有的人用金、银、黄铜做成针,把
瓜、果等摆列在庭院中,向织女星神乞求智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织网,就
认为是织子星神降临的显示。也就是说,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不只有牛郎织女
相会的意义,而且有向织女星神乞求智巧的意义。织女星作为民间传说里的纺
织女神,她是古代劳动妇女勤劳智慧的象征,古代妇女在这天晚上,通过结扎
彩丝线这样的女红活动来祭祀她,希望从她那里得到智巧的源泉,所以七月七
日晚上,又被称为“乞巧节”,这是一个有进取精神的节日。
后来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写到北宋盛时,七夕分外热闹,“七夕前三
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节,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
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 铺陈磨喝乐(注)、花瓜、酒灸、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谓之‘乞巧’。”。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与周密的《武林旧事》所记载的南宋临安七夕夜与北宋的庆祝活动大致相同,比起南北朝时期,乞巧节在两宋的活动更丰富多彩了。
我喜欢乞巧节,她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多元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启迪
智慧和勾起对爱情遐想的节日

热点内容
花店的话拒收 发布:2025-04-04 18:46:19 浏览:104
翁安草塘樱花 发布:2025-04-04 18:27:16 浏览:304
梅花儿37 发布:2025-04-04 18:22:03 浏览:83
栀子花的养法和注意事项 发布:2025-04-04 18:12:59 浏览:88
丁香怎样收存 发布:2025-04-04 18:12:20 浏览:521
纸樱花剪 发布:2025-04-04 18:10:29 浏览:168
玫瑰糯米球 发布:2025-04-04 18:09:46 浏览:192
女百合斗 发布:2025-04-04 18:09:39 浏览:843
食用海棠果 发布:2025-04-04 18:03:40 浏览:92
水粉木兰花 发布:2025-04-04 17:43:13 浏览: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