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不是爱
虽说七夕被我们称为情人节不过十余年历史,但其实从“向上天乞求心灵手巧”的乞巧节到如今爱情象征的节日,是一个长达千年的漫长演化过程。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七夕是如何在悠悠岁月中逐渐变成情人节的。而它,其实称为古代的情人节也并不过分。
七夕真的不是情人节,只是乞巧节么,其实所有人都错了
七夕乞巧的起源
不管是我们现在所称的七夕,还是古代的乞巧节,虽然节日形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它的日期—七月七日。关于对“七月七日”这个日子的纪念,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春秋时期的《书经》,“七”在《周易》的卦爻中有反复、归来的意思,再加上“七”本身代表着终结和开始,所以七月初七的这个节日纪念,最早是古人的一种“数字崇拜”。到了东汉太守应劭所著的《风俗通义》又称其为“七夕”,七夕之称由此而来。
当然晋代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还有这么一段对话,说:
“七月初七日,俗重此日,其夜洒扫中庭。然则中庭乞愿, 其旧俗乎?”又说:“魏时人或问董勋云:‘七月七日为良日,饮食不同于古,何也?’勋云:‘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糜为珍。 今北人唯设汤饼,无复有糜矣。 ”
这表明除了数字崇拜以外(既“七月七日为良日,““七日”为阳数),更为重要的是七月初七刚好是秋粮成熟之日,百姓以做丰收之欢庆。
七夕真的不是情人节,只是乞巧节么,其实所有人都错了
那乞巧节跟七夕又是什么时候结合的呢?
晋代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载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开襟楼,倶以习之”之句是为关于把“七月七日”当做一个节日来对待,也就是乞巧节的最早记载。从这里我们除了知道“七月七日“在汉朝的时候已经颇具流行以外,也知道了乞巧节主要的形式就是“穿七孔针”。在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就有: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咸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到了七夕这天,妇女们一边穿七孔针,一边把瓜果等放到庭院中,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织网,则说明自己的祈祷和乞求将会得到应验。至此,这一形式就成为了乞巧节最主要的风俗,比如唐宪宗朝的宰相权德舆就有《七夕》诗曰:“家人竞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北宋的《东京梦华录》也有,“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盒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七夕真的不是情人节,只是乞巧节么,其实所有人都错了
看来宋
⑵ 爱情不是七夕的全部意义 七夕,我们歌颂什么
说是“中国情人节”这是对传统文化浅薄的认识和附会。
七夕跟西方的情人节是两回事,两者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一来乞巧跟情人节没有任何关系,二来中国的七夕是表现爱情忠贞的节日。
如果把七夕当做情人节,也像外国人送朵玫瑰花的话,那只是一个形式,并不了解它的内涵。现在七夕的主要形式是表达爱情,所以就慢慢转移到情人节的说法上来。
我是这么看的,民间说是什么节都可以,但是没必要在人大上提议把它定为中国情人节。
⑶ 七夕不送你礼物就是不爱你吗
不一定。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送礼物才能表达爱意。爱情是一种情感,不是通过礼物来衡量的。当然,送礼物是表达关爱的一闹做档种方式,但这并不代表不送礼物就不爱对方。对于两个人的关系来说,表达爱意的方式和方式本身并没有定式,需要根据双方的喜好和情况来决定。最重要的是,在两人之间建立起真诚和信任的基础,这才是真正的液乱胡悄爱情所需要的。
⑷ 为什么说七夕不是情人节,勿想恶事
七夕节被誉为现代的情人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每年到了七夕的时候,商家必然会大肆宣传一番,借此刺激消费,那么朋友圈里总是到处晒恩爱秀礼物的照片,但是七夕真的是情人节吗?
于是王母娘娘就罚他们二人不能相见,但是后来被织女和牛郎的爱情感动了,所以她就法外开恩,让牛郎和织女在七夕的这一天相见,每年的这个时候,据说很多很多喜鹊都会在空中搭一座桥,让牛郎和织女能够在桥上短暂的相见。
那么现在乞巧节变成了情人节,其实也有这样一个原因,虽然乞巧节中也有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但是现在七夕七巧节已经变成了非常商业化的一个节日,各类商家都是趁着这个机会来进行促销,虽然说这也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大家在过情人节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他乞巧节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