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带针线

七夕带针线

发布时间: 2024-01-30 04:56:06

七夕节穿针寓意什么 七夕节穿针乞巧起源于哪个朝代

导读:古代的七夕节习俗可多了,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晒衣晒书,染指甲,拜织女等等,穿针乞巧这项习俗活动流传至今一直很火热,那么你知道七夕节穿针寓意什么吗?七夕节穿针乞巧起源于哪个朝代呢?想知道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七夕节穿针寓意什么

1、七夕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织女,顾名思义,善于织布的女子。织布织衣,当然要穿针引线,乞巧,乞求心灵手巧之意女子乞求自己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2、穿针乞巧,中国岁时风俗。每年七月初七举行。七夕之支,女子手执五色丝线统和连绫排列的九孔制胄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抉速全的穿过者称为“得5”。展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哇活向往。

3、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节日习俗,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4、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即七夕节(或乞巧节),根据传统,中国民间女子要当庭布筵,虔诚跪拜织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灵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艺。

七夕节穿针乞巧起源于哪个朝代

七夕节穿针乞巧起源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册蠢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七夕传说故事穿针乞巧

七夕风俗中流传时间最久、流传范围最广的当属“乞巧”。七夕活动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随着时代与地域的不同,七夕节这一天开展的活动也有着多种变化。不过,其中有一项竞赛性的游戏自始至终延续不绝,永远属于节日的中心环节之一,那便是“月下穿针”。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亏如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依其说法,在汉代就已经有了七夕夜晚女性们聚在一起比赛穿针的风俗,包括宫廷中都年年开展这一活动。

另外,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明确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瑜石为针。”由之可知,这一风俗至晚在南北朝时代(公元420-589年)已经确立,甚至可能上溯到汉代。

在乞巧风俗中,针是一种特殊的节日道具,乃古代女孩子必须会用的,做“女红”即针线活儿的必备。古代有专门用于七月七乞巧的针,这种乞巧“专用针”的针孔较大,有的还不止一孔,有双眼、五孔、七孔,多的达到“九孔”。

七月七当晚,如果能顺利穿针引线就是“得巧”了。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乞巧在古代很盛行,尤其是妙龄女孩更是乐此不疲。在这里面并非仅是“乞求心灵手巧”的需要,“乞巧”的潜意识里其实是“乞爱”,是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渴望——“穿针引线”本身就是男女姻缘的隐喻。

此外,民间还有两种乞巧方法:一种是“喜蛛应巧”,它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时期,即在七月初七晚,将捉来的喜蛛(一种红色的小蜘蛛)放在首饰盒里或其他器皿里。第二天清晨,打开盒子观察蜘蛛结网的情况,如果网结得方圆得体、疏密有致,即预示着这位乞巧州空陪者心灵手巧。

另一种是“投针验巧”的方法,流行于明清时期。七月七日上午,放一盆水在太阳下暴晒,待水面凝结成薄薄的一层膜后,把平日缝衣或绣花的针投入盆中,针便会浮在水面上。水中呈现的针影如果成云彩、花朵之形,就是“得巧”,如果出现粗如槌或弯曲不成形者,就表示丢针的妇女是“拙妇”。

Ⅱ 七夕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只要两个)

中国各地的七夕节习俗各有不同,爱恋当中的人们一定少不了要准备好玫瑰花和巧克力送给自己的另外一半,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那么大家知道七夕节的习俗都有哪些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七夕节的习俗。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时饥橘信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地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心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绫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七夕节的由来

传说董永虽然是一个凡人,但是为人朴实,一次王母娘娘的七仙女洗澡的时候,董永不小心偷走了老七衣服,老七回不到天庭,阴差阳错的与董永相爱,有了自己在凡间的一个孩子,王母娘娘知道之后十分气愤伍扰,但是董永养的老牛竟然能开口说话,你要是想见那女的就把我牛角割下来,果真割下来,牛角之后就有了飞天的能力,董永带上了自己的儿女,一起去追织女,马上就要遇见的时候王母娘娘使用自己的金簪画出一道天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抬头看牛郎星和织女星中间,会隔着一条银河的原因。

牛郎和织女没法跨越天河,便坐在对岸哭泣,他们只能隔着银河遥遥相望。但是还好有喜鹊们,全天下的喜鹊被牛郎和织女的行为感动,便为他们搭建一座鹊桥,让他们在桥上相见。

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所以后人便将这一天定为七夕。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而民间的少女们都希望能得到烂轮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才有了“乞巧”的习俗。

七夕节就是起源于这个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牛郎织女相识、相知、相爱,却因人仙有别被迫分开。七夕节拥有着很美好的神话故事,传说在七夕节这一天,家里有葡萄架的可以在下面偷听到牛郎和织女的对话。其实和传说没多大关系,主要的由来就是以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为载体,赞叹爱情的伟大,都是古人对于七夕节的美好猜想。


如今,七夕乞巧节已经逐渐演变成情人佳节,大家在这浪漫的日子里,表达着对家人的爱。祝大家七夕快乐

Ⅲ 拜月乞针线是什么节日

拜月乞针线是七夕节。七夕节称之为七姐节、女儿节等,为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是由星宿崇拜所衍化而来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由于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因此称为“七夕”。在我国,七夕节著名的传说有“牛郎织女”。

拜月乞针线是什么节日

拜七姐,祈福许愿、祈祷姻缘、储七夕水、乞求巧艺、档谨坐看牵牛织女星等军事七夕的传统习俗。后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七夕这天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之后将香桥焚化,以代表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便是香桥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所衍化而来的。

而每年的七夕情人节日期是根据中国的阴历来计算的,每年的阴历七月七日就是七夕节,因此每年阳历七夕节日期也会有所不同。在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国务销州院列入初亏蠢蔽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

Ⅳ 为什么七夕节要对月穿针

这是一种针乞巧方式。
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 “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

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南朝梁诗人刘遵《七夕穿针》诗云:“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那“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写的就是女子对月穿针的细节动作。

“对月穿针”是不容易的:七夕之月即使再亮,也是弦月之光,并不能朗照,而且时有微云漂浮;再则,所穿之针称为“七子针”,这是种特制的扁形七孔针,即针末有七个针孔。光线不亮,针有七眼,要把彩线飞快地穿过去,岂是容易之事?

所以,梁简文帝《七夕穿针》诗描写比赛穿针的女子心理说:“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线没有穿准,怪月色昏暗,线头散开了,怪夜风太大,心理的描写真是细致入微。可见古代女子对“七夕穿针”的重视——在这方面的争强好胜,正因为这是女子的立身根本之一。

南朝梁柳恽的《七夕穿针》诗别具一格的。诗云“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这就将单纯的穿针娱乐变为实际的裁衣寄远,于是民俗与社会问题浑融泱洽,天衣无缝。宋代柳永《二郎神》“运巧思,穿针楼上女”。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以乞巧。”作者将七夕望月穿针与定情私语绾合一起,又表现了节序的特定内容。

热点内容
花艺师名片 发布:2025-01-21 00:51:31 浏览:161
粉色康乃馨一束多少朵 发布:2025-01-21 00:48:41 浏览:986
黛珂樱花套装 发布:2025-01-21 00:48:31 浏览:376
兰花诗杜甫 发布:2025-01-21 00:46:57 浏览:485
汽修七夕 发布:2025-01-21 00:44:48 浏览:819
樱花卫厨吸油烟机 发布:2025-01-21 00:39:04 浏览:298
绿植形容词 发布:2025-01-21 00:38:57 浏览:677
周一花艺 发布:2025-01-21 00:38:15 浏览:569
扬州邗江区花店 发布:2025-01-21 00:36:11 浏览:904
专类花卉 发布:2025-01-21 00:31:12 浏览: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