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长河

七夕长河

发布时间: 2024-02-28 18:25:43

① 关于七夕的诗句对联

1.有关七夕的律诗或对联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乐府诗集 卷四十五清商曲辞二 七日夜女歌九首】 三春怨离泣,九秋欣期歌。驾鸾行日时,月明济长河。

长河起秋云,汉渚风凉发。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

金风起汉曲,素月明河边。七章未成匹,飞燕起长川。

春离隔寒暑,明秋暂一会。两叹别日长,双情若饥渴。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画夜长悬丝。

灵匹怨离处,索居隔长河。玄云不应雷,是侬啼叹歌。

振玉下金阶,拭眼瞩星兰。惆怅登云轺,悲恨两情殚。

风骖不驾缨,翼人立中庭。箫管且停吹,展我叙离情。

紫霞烟翠盖,斜月照绮窗。衔悲握离袂,易尔还年容。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 南北朝 谢惠连】 落日隐櫩楹,升月照帘栊。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

蹀足循广除,瞬目矖曾穹。云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

遐川阻昵爱,修渚旷清容。弄杼不成藻,耸辔骛前踪。

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倾河易回斡,欵情难久?洝? 沃若灵驾旋,寂寥云幄空。

留情顾华寝,遥心逐奔龙。 沉吟为尔感,情深意弥重。

【七夕 唐 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白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 长恨歌(唐)白居易 】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 七夕 (唐)白居易 】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 七夕 (唐)罗隐 】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 七夕(唐)宋之问 】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 他乡七夕 (唐)孟浩然 】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 七夕 (唐)曹松 】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 秋夕 (唐)杜牧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七夕二首 (唐)刘禹锡 】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

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

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

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

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 七夕 (唐)沈?缙?】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

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

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 七夕诗 (唐)赵璜 】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 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云月掩楼台。

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 七夕 (唐)祖咏 】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 七夕 (唐)杨朴 】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 七夕 (唐)徐凝 】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 菩萨蛮 (宋)苏轼 】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闻月堕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 鹊桥仙 (宋)秦观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鹧鸪天 (宋)晏几道 】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 二郎神 (宋)柳永 】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 古别离(宋)庚肩吾】 古人谩歌西飞燕,十年不见狂夫面。

三更风作切梦刀,万转愁成系肠线。 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见 【 行香子 (宋) 李清照 】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2.七夕节相关诗句、对联

1、诗句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佚名《迢迢牵牛星》 (2)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5)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

——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6)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7)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2、对联 (1)上联:云汉秋高,凉生七夕;下联:天街夜永,光耀双星 (2)上联:银河横阻相思路;下联:喜鹊频添重聚桥 (3)上联:织女三更传爱语;下联:牛郎七夕渡银河 (4)上联:银汉迢迢,一夕欢娱,双星难止千行泪;下联:红尘滚滚,百年好合,佳侣欣倾万缕情 (5)上联:云汉秋高,织女停梭槎泛海;下联:天街夜永,牵牛迎辇鹊填河 。

3.七夕节相关诗句、对联

1、诗句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迢迢牵牛星》

(2)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5)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6)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7)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2、对联

(1)上联:云汉秋高,凉生七夕;下联:天街夜永,光耀双星

(2)上联:银河横阻相思路;下联:喜鹊频添重聚桥

(3)上联:织女三更传爱语;下联:牛郎七夕渡银河

(4)上联:银汉迢迢,一夕欢娱,双星难止千行泪;下联:红尘滚滚,百年好合,佳侣欣倾万缕情

(5)上联:云汉秋高,织女停梭槎泛海;下联:天街夜永,牵牛迎辇鹊填河

4.有关七夕的对联或律诗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白居易 《七夕》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恨河梁。 ——魏曹丕《燕歌行》诗经·小雅·大东》有: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岐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睕彼牵牛,不以报箱。” 大意是说:银河两岸的牵牛星、织女星,徒有其名,却不会织布,不能拉车。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问,脉脉不得语。”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王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盆。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 祖咏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乐府诗集 卷四十五清商曲辞二 七日夜女歌九首】 三春怨离泣,九秋欣期歌。

驾鸾行日时,月明济长河。 长河起秋云,汉渚风凉发。

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 金风起汉曲,素月明河边。

七章未成匹,飞燕起长川。 春离隔寒暑,明秋暂一会。

两叹别日长,双情若饥渴。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画夜长悬丝。 灵匹怨离处,索居隔长河。

玄云不应雷,是侬啼叹歌。 振玉下金阶,拭眼瞩星兰。

惆怅登云轺,悲恨两情殚。 风骖不驾缨,翼人立中庭。

箫管且停吹,展我叙离情。 紫霞烟翠盖,斜月照绮窗。

衔悲握离袂,易尔还年容。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 南北朝 谢惠连】 落日隐櫩楹,升月照帘栊。

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 蹀足循广除,瞬目矖曾穹。

云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 遐川阻昵爱,修渚旷清容。

弄杼不成藻,耸辔骛前踪。 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

倾河易回斡,欵情难久?洝?沃若灵驾旋,寂寥云幄空。留情顾华寝,遥心逐奔龙。

沉吟为尔感,情深意弥重。 【七夕 唐 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白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 长恨歌(唐)白居易 】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 七夕 (唐)罗隐 】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 七夕(唐)宋之问 】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 他乡七夕 (唐)孟浩然 】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 七夕 (唐)曹松 】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 秋夕 (唐)杜牧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七夕二首 (唐)刘禹锡 】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 七夕 (唐)沈?缙?】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 七夕诗 (唐)赵璜 】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

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云月掩楼台。 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 七夕 (唐)祖咏 】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 七夕 (唐)杨朴 】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 七夕 (唐)徐凝 】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 菩萨蛮 (宋)苏轼 】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闻月堕星河转。

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

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 鹊桥仙 (宋)秦观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鹧鸪天 (宋)晏几道 】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 二郎神 (宋)柳永 】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

5.腊八、七夕节诗句,对联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迢迢牵牛星 (梁)萧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道光皇帝

《腊八粥》

一阳初复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节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赏佳品达妙门,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升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001 殷曰清祀;

夏号嘉平。

002 葭灰吹陆北;

梅萼破枝南。

003 戊社酬神喧腊鼓;

丁农分肉试鸾刀。

004 侵凌雪色还萱草;

漏泄春光有柳条。

005 洛下僧分腊八粥;

吴中市有上元灯。

006 祭虎迎猫循旧例;

廋羊伏腊纵新谈。

007 三代之英,有志未逮;

一年得顺,既腊而归。

6.七夕节对联大全

上联:乞巧;下联:化生。

上联:双星节;下联:九华灯。上联:槎泛海;下联:鹊填河。

上联:翠梭停织;下联:银汉横秋。上联:五夜照天汉;下联:双星会女牛。

上联:桥填闻噪鹊;下联:河渡眷牵牛。上联:郭公果膺寿考;下联:杨妃私语长生。

上联:天街夜永双星会;下联:云汉秋高半月明。上联:晨起曝衣凭小阁;下联:宵来设果拜中庭。

上联:云汉秋高,凉生七夕;下联:天街夜永,光耀双星。上联:好语到来,云軿星驾;下联:巧思乞到,瓜果几筵。

上联:帝女合欢,水仙含笑;下联:牵牛迎辇,翠雀凌霄。上联:香满春台,乘逢七夕求相娶;下联:声和凤侣,羞道今朝是嫁时。

上联:天上幽期,人间乞巧,光转银绳垂玉露;下联:梦中欢会,河畔凝眸,泪垂彩锦掷金梭。上联:疏星残梦,梭影瑶池,缕缕相思天河畔;下联:澹月长空,秋期银汉,年年聚散此宵中。

上联:帝女合欢,盈盈泪水天桥溅;下联:牵牛含笑,脉脉情思喜鹊传。上联:两地相隔,往日牛郎常拭泪;下联:七夕已至,今宵织女要停工。

上联:织女牛郎,阅尽此间春色去;下联:卧龙凤雏,借得银河鹊桥来。上联:一水相隔,往日牛郎常拭泪;下联:七夕已至,今宵织女欲过桥。

上联:明月皎皎,白露团团,牵牛渡水,帝女停梭,朗朗星桥翩翩鹊;下联:素心幽幽,银河澹澹,鸿雁传书,鱼笺寄恨,盈盈珠泪剪剪风。

7.谁知道关于七夕节的对联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8.关于七夕的经典对联精选

上联:五夜照天汉 下联:双星会女牛 上联:桥填闻噪鹊 下联:河渡眷牵牛上联:郭公果膺寿考 下联:杨妃私语长生 上联:天街夜永双星会 下联:云汉秋高半月明 上联:晨起曝衣凭小阁 下联:宵来设果拜中庭 上联:云汉秋高,凉生七夕 下联:天街夜永,光耀双星 上联:好语到来,云軿星驾 下联:巧思乞到,瓜果几筵 上联: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下联: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上联:香满春台,乘逢七夕求相娶 下联:声和凤侣,羞道今朝是嫁时 上联:天上幽期,人间乞巧,光转银绳垂玉露 下联:梦中欢会,河畔凝眸,泪垂彩锦掷金梭 上联:疏星残梦,梭影瑶池,缕缕相思天河畔 下联:澹月长空,秋期银汉,年年聚散此宵中 上联:帝女合欢,盈盈泪水天桥溅 下联:牵牛含笑,脉脉情思喜鹊传 上联:两地相隔,往日牛郎常拭泪 下联:七夕已至,今宵织女要停工 上联:织女牛郎,阅尽此间春色去 下联:卧龙凤雏,借得银河鹊桥来 上联:一水相隔,往日牛郎常拭泪 下联:七夕已至,今宵织女欲过桥 上联:明月皎皎,白露团团,牵牛渡水,帝女停梭,朗朗星桥翩翩鹊 下联:素心幽幽,银河澹澹,鸿雁传书,鱼笺寄恨,盈盈珠泪剪剪风 上联:织女牛郎,阅尽此间春色去; 下联:卧龙凤雏,借得银河鹊桥来。

上联:云汉秋高,凉生七夕; 下联:天街夜永,光耀双星。 上联:一水相隔,往日牛郎常拭泪; 下联:七夕已至,今宵织女欲过桥。

上联:一双木偶,左男右女心相印; 下联:两个恋人,你意我情爱永恒。 上联:香满春台,乘逢七夕求相娶; 下联:声和凤侣,羞道今朝是嫁时。

② 七夕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七夕”是我国有悠久传统的民族节日,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七娘会、双七节、香桥会、巧节会。农历的七月七日这一天还有魁星节、晒书节、神仙节、七夕水、盘古王节(七月节)以及耕牛生日等节日名称。名称不同,其过节的民俗内容也不同。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名称,这么多的不同过节方式,就是因为这个日子积淀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和人们对生活诠释,所以难以放弃。纵观“七夕”在我国的发展史,凡是动乱时期它是最容易被人们淡化的,凡是安定时期又是最让人挂牵的。现在又到了一个重新挂牵“七夕”的时期 了。

一、“七夕”的由来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七夕”即阴历七月初七夜,如今被称作“中国情人节”的传统节日,为什么定在七月七日夜呢?说起来,与湖南郴州还有些关系,郴州在汉初设为桂阳郡,在汉、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一些阶段就叫桂阳。桂阳是个出仙人与神话的地方,西汉即有《桂阳列仙传》,其中有个叫“成武丁”的成仙,很出名。《神仙传》、《列仙传》、《太平广记》、《中国神话人物辞典》都有其传,牛郎织女的相会日期,就是他透露出来的。南朝志怪小说集《续齐偕记》中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当问:‘织女何事渡河?兄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去后三十年当还耳。’明旦,成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一书中,就引用了这个故事。

公元前208年。战国时项梁拥楚怀王芈槐之孙牧羊人熊心为怀王。公元前206年,项羽佯尊熊心为义帝,从彭城(今江苏徐州)迁都郴县。同年秋,楚怀王熊心在郴县过了异乡的第一个七夕节不久,就被项羽暗地派九江王英布追到郴州,将义帝杀害。现在郴州仍存义帝陵. 据《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第二章 所载:现代学者研究,由牛郎织女神话形成的民俗节日,时间当在战国,地点则在楚国,湖南桂东隶属于楚国,.楚怀王就曾置七夕,后来才流传为全国性的节日。““七夕节”又叫“七巧节”,如今被称作“中国情人节”的传统节日。是我国的一种民族文化精品,据说湖南郴州桂东仙缘桥是牛郎织女在凡间相会的地方 “七夕节”的习俗和“牛郎织女”在桂东仙缘桥上相会的故事,在当地流传的十分历史悠久。

二、“七夕”的发展
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不管它的产生有多少个理由,如果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就会被无情地淘汰。“七夕”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存在并发展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七夕正式定为国家节日是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朝廷宣布在全国实行夏历,并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并明确: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重阳及春秋社日、冬祭腊日等为节日,形成定制。七夕在汉代是个重要的庆祝日,因为汉武帝的生日是乙酉年(公元前156年)七月七日诞生与漪兰殿。又传说元封五年(公元前110年)时,王母娘娘曾到皇宫会见过汉武帝,更给七夕加上一层神圣的光环。(2)神话故事的嵌入。牛郎织女故事起源何时,口头传说时期的事目前不好确定,就是古代所指的牛郎星、织女星究竟是哪颗星星,争议也是比较多的。从现在据有的文献资料看,把牛郎和织女说成相互爱恋、结婚、生子、被银河分离、七夕相会形成完整故事是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社会震荡,传统的儒学受到冲击,学术思想比较自由,民间文学非常发达。国家分成南北,战争使人民妻离子散,人们渴望统一安定的生活,于是牛郎织女一对恩爱夫妻被人为分割大河两岸的悲剧引起同情,越传越广,越传内容越丰富,以至进入许多文人的作品中,使七夕从汉代以宫廷为主的欢庆节日,演变成以民间为主的情感节日。

七月七日的民俗活动更加生动具体,传说也越来越贴近平民百姓,如织女可以使妇女手巧,黄牛可以使人致富,神仙可以下凡接人上天离开人间苦难……为了延长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时间,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这样的习俗:七月七日白天杀公鸡,以免打鸣惊醒正在相会的牛郎织女。有人说西方节日以宗教为主,中国节日以亲情为主,是有道理的。
(3)祭祀和宗教内容的渗入推动节日民俗发展。南北朝以后,唐朝统一了全国,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在唐宋时期,牛郎和织女进一步神化,由被人同情的拆散夫妻而变成能主宰天下耕作和织绣的神仙,成为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百姓共同祭祀的神灵。唐朝皇宫内白天用阳起石染轻彩,作连理花千余朵,当午散于庭中,随风而上为“渡河吉庆花”;晚上以锦彩结成楼阁,列花果酒炙,设坐以祀二星。宋代时又把牛郎、织女这一对神仙和佛经天龙八部中的‘摩 罗’联系起来,每到七夕把牛郎、织女制成土偶泥人形象,摆在桌上供奉。供奉摩 罗代表牛郎、织女到明代仍很盛行,不过除了泥制的还有木雕,甚或还有金银制品。到了清代,七夕的民俗活动更加成熟,丰富,除了沿袭历代流传下来的供“五子”、贺双星、求灵巧、水浮针、看巧云、拜魁星……以外,还增加上演《天河配》、《长生殿》节令戏,使七夕成为娱乐性很强的传统节日。
三、“七夕”的文化特征
节庆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研究节庆文化应从这个节庆的文化精神、节庆用具、节庆用语、节庆饮食、节庆禁忌、节庆日期等方面内容入手。每个节庆均有自己的文化特征,我觉得七夕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情”字,表达了中国人对夫妻情的态度和理想。老百姓说:“久别赛新婚”,宋朝秦观在《鹊桥仙》中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反映了家庭与社会关系,道出了“千秋不仗片时争”的处世哲学。牛郎织女相会,满天的喜鹊都向天河扑去,互相咬着尾巴为他们搭桥,这是一幅壮丽的天人和谐的图画,善良和博爱的凯歌。中国人追求的是爱情的永久,而不是一时的欢娱;是情感的相互交流夫妻恩爱,而不是一时的男女相互吸引。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追求永恒,是七夕节庆文化的特征,我相信七夕这个传统节日也确实有它的永恒性,这是因为:(1)只要能看到银河,人们就会联想到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七夕正值夏末秋初之时,白天巧云布天,夜晚星光灿烂,是人们在户外观天的好季节。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加速,街区照明亮度大,影响了观天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终究要追求“回归自然”。七夕到户外观天,会成为节日“时尚”的,七夕由于和天象联系在一起,使其具有长期的生命力。(2)七夕歌颂的是夫妻恩爱,和谐稳定。只要有家庭存在,夫妻白头到老就是人生幸福的一大追求。社会竞争越激烈,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越重要,现在讲银婚、金婚、钻石婚……都是对夫妻生活的赞美。七夕的文化内涵与社会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人们需要有一个展示夫妻情感和周边为其进行祝福的机会。所以七夕在当代更具时尚性。(3)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有效载体,中华的振兴必然要表现在文化的繁荣。七夕这个节日的综合性和独特性,是中华节庆文化的重要代表又是每年节庆周期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有了它才使得节庆文化丰富多彩,失去它就失去了节庆文化的完整性,所以它不会被人们忘记。 七夕这个节日从先秦到现代,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这个节日有兴有衰,历经风雨洗礼,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了能够满足民众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传统节日,调节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万物间的种种关系,是不可替代的宝贵精神财富。现在我们应该是一要尊重,二要研究,三要发展,使传统节日在凝聚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③ 我知道“乞巧”又名( )。这个古代的节日是每年的( )月( )日。“长河”又叫

“乞巧”又复名(七夕 )。:俗称制“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这个古代的节日是每年的( )月( )日。”: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
“长河”又叫 :天河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中国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④ 白居易关于七夕的诗词《七夕》鉴赏

《七夕》


唐代: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译文


抬头仰望明月长空,感慨漫漫历史长河中七夕与秋天都是销旦一样的。


每一年的这一天,牛郎与织女都体味着相聚的欢愉与离别的愁绪。


注释


烟霄:云霄。


欢情与离恨:神话故事,织女为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来到人间,自嫁与河西牛郎后,织造乃断。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离,只准每年七夕(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此宵:七月七日。


赏析


首句“烟霄微月澹长空”由写景人手。一弯残月挂在高高的夜空,显得孤寂凄凉。这为牛郎织女七月初七的相会提供了背景,同时渲染一种气氛,这种气氛与人物的心境相合。从首句对环境的描写,使读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也会感悟到《七夕》令人感伤的基调。


“银汉秋期万古同”中“秋期”二字暗扣题面,“万古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现了自然界银河天象的永恒状态。意思是说,“秋期”的银河总是“微月澹长空”,从而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说,分居银河东、西两边的牛郎织女,一年之中只能怀着深长的情思隔银河相互眺望,“惟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会”。这是多么可悲、可叹的故事!于是,诗人以咏叹的抒情笔调写道:“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每年七夕,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终于相聚在一起,说不尽绵绵情话,道不完思念爱慕之意;他们会珍惜分分秒秒难得的时光,温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着无比的欢乐与幸福。遗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暂的欢聚后,留给他们更多的则是无尽的相思和难耐的凄寂。相会的欢乐,离别的痛苦,这一切都发生在七月七El夜,由牛郎和织女来品味。


全诗紧紧围绕“七夕”神话着笔,景合情切,不蔓不枝,最后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题面“七夕”。


扩展阅读:白居易的文学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旅斗芦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拆带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热点内容
茶道七夕 发布:2025-01-20 07:02:44 浏览:711
描写一束鲜花 发布:2025-01-20 07:01:50 浏览:973
佛是你心中的一朵莲花 发布:2025-01-20 06:39:22 浏览:345
家庭菊花插花 发布:2025-01-20 06:34:23 浏览:262
樱花的折纸方法 发布:2025-01-20 06:34:15 浏览:627
丝网花制作视频郁金香 发布:2025-01-20 06:32:09 浏览:486
盆景宜摆多高 发布:2025-01-20 06:17:14 浏览:730
栀子花最佳移植时间 发布:2025-01-20 06:17:14 浏览:982
光雾山野樱花 发布:2025-01-20 06:12:23 浏览:52
茉莉花的栽培养护 发布:2025-01-20 06:01:21 浏览: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