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节俗

七夕节俗

发布时间: 2024-03-27 13:05:05

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请列举2—3件。

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即七夕节(乞巧节),是中国古代年轻女性最为重视的节日。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即每到“七夕节”晚上,女子都要穿针引线(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摆下瓜果贡品,乞求自己能像天上的仙女一样心灵手巧,做一手好的针线活儿。
2、喜蛛应巧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所谓"喜蛛应巧",就是把一些瓜果食品(以香瓜、黄金瓜、巧果、花生、红枣等为主)放在果盆上,这通常是在穿针乞巧前已由大人们作了准备。
"穿针乞巧"以后,大家都睁大眼睛看果盆上有否"喜蛛"在结网,谁先发现,谁就大吉大利。但果盆上要有这种喜蛛的踪迹,却也不容易,有时为了早点分到瓜果,孩子们中总有一人会偷偷捉一只放在果盆上。
大人们其实也知道,睁一眼闭一眼的,在孩子"发现"喜蛛的欢呼声中,边把瓜果分到各人手中,边说道:"吃吧,吃吧,年年有巧,年年有巧。"
3、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投针验巧"就是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入"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但常常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就算成了,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
原来面盆里的水,经过半天太阳光照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于是取引线,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底下,就出现针影,这针影若是笔直的一条,即是"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或弯曲,或一头粗,一头细,或是其他图形,便是"得巧"。

㈡ 七夕通常都是怎么过的(传统习俗)

古代七夕节习俗:

1、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在七夕时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的人为得巧,迟完的人称之为输巧。

2、喜蛛应巧: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

3、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4、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

5、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㈢ 七夕节日的风俗有哪些 七夕节日的风俗介绍

1、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

2、兰夜斗巧。该习俗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

3、七姐诞。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热点内容
柳梅花 发布:2025-01-19 14:22:36 浏览:43
栀子花怎么养才茂盛 发布:2025-01-19 14:17:57 浏览:617
我眼中的茉莉花 发布:2025-01-19 14:16:30 浏览:446
花店高考 发布:2025-01-19 13:58:12 浏览:631
翠花的花语 发布:2025-01-19 13:58:09 浏览:942
广州情缘花店 发布:2025-01-19 13:57:35 浏览:94
柠檬色百合 发布:2025-01-19 13:53:19 浏览:564
夏日里的最后一朵玫瑰小说 发布:2025-01-19 13:35:31 浏览:621
海棠传说 发布:2025-01-19 13:35:31 浏览:22
日本盆栽书 发布:2025-01-19 13:26:03 浏览: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