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门七夕
『壹』 浙江台州的民俗是什么
1、台州乱弹
原本叫做黄岩乱弹,它形成于明末清初,是浙江著名的四大乱弹之一,被文化部列为中国318个地方剧种之一。台州乱弹唱腔十分丰富,以乱弹为主,兼唱昆曲、高腔、徽调、词调、滩簧等,是全国少有的多声腔乱弹剧种之一。2006年,台州乱弹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黄沙狮子
黄沙狮子以舞、武结合和高超演技名扬四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民俗特色,是汉族民间精湛武艺和传统舞狮表演的完美结合,黄沙狮子的表演由舞狮、武艺、锣鼓三个部分综合穿插组成。舞狮表演分上半坦、下半坦二套30多个动作。
3、坎门花龙
源于玉环坎门渔村。是一个具有500多年传承历史的民间舞蹈,舞蹈热烈而奔放。每逢节庆活动,渔民们都会自发地组织花龙滚舞活动,表达祈求幸福平安的美好愿景。
4、小人节
是温岭市民间信仰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我国民间乞巧文化的“活化石”,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时期,当时福建移民相继迁徙至温岭石塘、箬山一带,将在闽南盛行的“七夕”习俗也带来并传承至今。
5、三门祭冬
是传承于三门县各乡镇聚族而居村落之中、在冬至举行的隆重而庄严的拜冬祭祖民俗活动。由取长流水、祷告祈天、祭祖、演祝寿戏、行敬老礼、设老人宴及与之伴生的相关民俗文化组成,具有鲜明的地方和区域文化特色,是保存至今的冬至节气民俗活动的代表。
2014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11月30日,包括三门祭冬等在内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贰』 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台州乱弹
台州乱弹,起源于明末清初。1955年被国家文化部列为全国318个地方剧种之一。台州乱弹的唱腔以乱弹为主,兼唱昆曲、高腔、徽调、词调、滩簧等。仅乱弹唱腔就有慢乱弹、紧乱弹、紧中慢、二焕、上字、和原、玉麒和三吊环等曲调。其舞台语言以中原语音结合“台州官话”,充满民语乡韵,通俗易懂,独具特色。
2、黄沙狮子
这项传统表演艺术的最大特点是把民间精湛武艺与传统舞狮表演巧妙地结合起来,舞武一体。它不但能在地上翻滚嬉戏,又能在高台上表演各种风趣的动作。表演时,演员在八仙桌上翻飞的同时,还兼耍“过堂”、“桌上筋斗”、“下爬点”、“叠罗汉”“悬桌脚”、等等翻桌动作。
3、济公传说
济公传说,是以南宋禅宗高僧道济的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主要分布于浙江省以天台为中心的区域,并由此辐射全国,影响世界。济公传说内容涉及降龙罗汉投胎的济公出世传说、神童李修元的济公传说和诸多济公癫狂济世、惩恶扬善、扶危济困、戏谑降魔的传说。
4、仙居无骨花灯
仙居无骨花灯,具有近1300年的历史,它的技艺十分独特,灯面图案均由刀凿针刺成孔,经过透光留影而成,特别是造型方法在中国花灯中独树一帜,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质灯片折拼粘接而成;造型千变万化,图案丰富多姿。
5、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干漆夹苎”工艺是天台民间传统的手工技艺。它是为各种制品外表装饰和保护的一种独特的技术。“干漆夹苎”工艺是用原始生漆、苎麻等材料,通过层层包粘,进行反复打磨,涂商朱砂等各种辅助材料,再贴上金箔等,再经工艺处理后完成作品。
『叁』 玉环特有的习俗有哪些啊注意!是特有的!快一点,我有急用!求求各位了!
1、祝寿
男寿逢九,女寿逢十。旧时有从30岁做起,40岁不做,以后10年一次。60花甲,称“大寿”,亲友晚辈备福果牲礼、寿糕寿酒,以示祝贺。平民不讲场面,稍事送礼。建国后,祝寿风大减,值时给老人添衣送补,合家聚宴,恭祝老人健康长寿。
2、做满月及其他
产妇坐月,亲友送索面、蛋、酒及小儿衣物布料,称“送月里”。满月宴请来贺亲友,称“满月酒”。是日为小儿剃乳发,分“剃头卵”。满百廿日、一周岁,亲友分别送衣料、银镯、银环,尤以外祖家为重,称“做百廿日”和“做对周”。旧时重男轻女,往往生女从简。
3、分家
民间视兄弟分家、另起锅灶自立门户为喜事。旧俗以媳妇娘家出送砌灶资,送桌、椅、锅婉盆盏以及瓢勺、火钳等一应炊、食用具,视贫富不等。男家父辈供数日至数月粮米。新灶起火,夫妻内外亲均送“发饭”、发糕、连头葱等来贺,也称“踏福”。
4、巧人酥、拜七仙女
在玉环,每年七夕前,都有长辈送晚辈巧人酥的习俗,寓意“乞巧”。在坎门一带,还有女孩拜七仙女的习俗。除了送巧人酥,玉环坎门一带,还有女孩七夕拜七仙女的习俗。拜七仙女,在七夕早上。要准备七样水果,水果没有特定的,葡萄、桃子、苹果……只要凑齐七样就可以了。
除了七样水果,还要放上巧人酥、七色绳,七仙女经和金元宝,还要准备七杯酒。
5、丧葬习俗:报丧
家人按死者生辰八字择大、小殓及发葬日,以黄榜写明,附属肖避忌,贴于门口或显目墙角,并奔告戚友。近年渐改用“讣告”。眷属在外,不论远近,即赶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