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乌云君
1. 一朵乌云惊鸟雀,半尺残月映残花何解
一朵红云惊鸟雀,半天残月映残风。惯看花开又花谢,缘起缘灭皆有因
2. 一什么乌云
一片乌云,一朵乌云,一团乌云。
3. 西北连天一块云,乌鸦落在凤凰群,不知哪位是君,哪位是臣
西北连天一块云,乌鸦落在凤凰群,不知哪位是君,哪位是臣连在一起可回以翻译为:“答西北玄天一朵云,乌鸦落进了凤凰群,满桌都是英雄汉,谁是君来谁是臣"。
出自《智取威虎山》杨子荣说的话。用字面意思联系下当时他说话的场景。乌鸦落进了凤凰群的意思是:深入座山雕老窝。满屋尽是英雄汉意思是:谦虚的夸座山雕的八大金刚都是凤凰。奉承的意思。谁是君来谁是臣的意思是:问座山雕在哪?
(3)一朵乌云君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座山雕,原名张乐山,威虎山上的匪首。《林海雪原》中的角色,后被杨子荣活捉。据史料记载,座山雕出生于清朝末年,是其堂兄将其带入东北伐木为生,后加入土匪,后因其有三绝,被推为匪首。
1947年2月7日被活捉,1947年2月7日,东北解放军牡丹江军分区战斗英雄杨子荣深入匪巢,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及时配合剿匪部队消灭了土匪,并活捉国民党东北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座山雕"张乐山。当月11日召开公审大会,之后在牡丹江监狱服刑。最后病死于监狱。
4. 一朵什么的组词
1、一朵花抄、袭一朵牡丹花、一朵浪花、一朵棉花等,各种花类都可以用一朵来表示数量。
2、一朵云、一朵乌云。云也可以用一朵来描述。
3、一朵蘑菇、一朵香菇。由于蘑菇呈现伞状,所以也可以用一朵来表示数量。
朵的拼音:ǒ
意思是:
1、名词植物的花或苞。
2、名词量词。计算花或云彩等团状物的单位。
3、动词,指条。
(4)一朵乌云君扩展阅读
朵字的演变:
“朵”字本身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已经不可考,但金文和小篆字体的“朵”字表明,“朵”字符合描述的就是“树上花朵”的情景,下面的“木”就代表“树”,上部的“几”就代表垂头向下开放的花骨朵。
汉字中类似的构字还有“果”和“禾”字,不同的是“果”上部代表“树上的果实”,而“禾”的上部代表“低垂的麦穗”。
“朵”字除了用于表示“花朵”的量词,也可用来表示像花骨朵一样的团状物,比如”一朵云“。
5. 一朵乌云、一片乌云、一团乌云都对吗 哪个量词更准确
含义都是不同的:
一朵乌云,这一词的组合就是矛盾体,一般不用;
一片乌云,形容其面积比较大;
一团乌云,一般形容乌云的面积虽不如前者但比前者厚重,且伴有动感。
6. 鈥滀竴()涔屼簯"閲忚瘝濉绌哄彲浠ュ~鈥滃爢"鍚
瀹屽叏鍙浠ョ敤鈥滃爢鈥濓紒锛侊紒
7. 一什么乌云
问题一:一什么乌云 朵
问题二:一朵乌云、一片乌云、一团乌云都对吗? 哪个量词更准确? 含义都是不同的:
一朵乌云,这一词的组合就是矛盾体,一般不用;
一片乌云,形容其面积比较大;
一团乌云,一般形容乌云的面积虽不如前者但比前者厚重,且伴有动感。
问题三:一_乌云 抹
问题四:词语补充完整,乌云什么,雨幕什么,骤雨什么,一什么阳光,一什么疾风,一什么杂草 乌云密布,雨幕不知道,骤雨倾盆,一缕阳光,一束疾风,一堆杂草。
问题五:天量词一什么小舟,一什么乌云? 量词填空示例如下:
一叶小舟,一条小舟
一片乌云,一团乌云,一层乌云
问题六:有一首歌的歌词好像是 乌云乌云 什么什么忘记了 哪首歌 乌云 乌云快走开? 这是 别找我麻烦
问题七:形容一个人心情像乌云一样怎么说 他愁容满面,心里很郁闷,心里布满了乌云,久久散不开,有谁能让他快乐呢!!
问题八:蔡健雅的一首歌,歌词“乌云乌云块走开。。。。。。。。”歌名是什么 找我麻烦
8. 物理学史上的两朵乌云是什么
1、第一朵乌云:迈克耳逊-莫雷实验与“以太”说破灭
人们知道,水波的传播要有水做媒介,声波的传播要有空气做媒介,它们离开了介质都不能传播。太阳光穿过真空传到地球上,几十亿光年以外的星系发出的光,也穿过宇宙空间传到地球上。光波为什么能在真空中传播?它的传播介质是什么?物理学家给光找了个传播介质——“以太”。
最早提出“以太”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下界为火、水、土、气四元素组成;上界加第五元素,“以太”。牛顿在发现了万有引力之后,碰上了难题:在宇宙真空中,引力由什么介质传播呢?
为了求得完整的解决,牛顿复活了亚里士多德的“以太”说,认为“以太”是宇宙真空中引力的传播介质。后来,物理学家又发展了“以太”说,认为“以太”也是光波的传播介质。光和引力一样,是由“以太”传播的。
他们还假定整个宇宙空间都充满了“以太”,“以太”是一种由非常小的弹性球组成的稀薄的、感觉不到的媒介。19世纪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也把传播光和电磁波的介质说成是一种没有重量,可以绝对渗透的“以太”。
“以太”既具有电磁的性质,又是电磁作用的传递者,又具有机械力学的性质,它是绝对静止的参考系,一切运动都相对于它进行。这样,电磁理论因牛顿力学取得协调一致。“以太”是光、电、磁的共同载体的概念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形成了一门“以太学”。
但是,肯定了“以太”的存在,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运动,就必须会遇到每秒30公里的“以太风”迎面吹来,同时,它也必须对光的传播产生影响。这个问题的产生,引起人们去探讨“以太风”存在与否。
为了观测“以太风”是否存在,1887年,迈克耳逊(1852-1931)与美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莫雷(1838-1923)合作,在克利夫兰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实验:“迈克耳逊-莫雷实验”,即“以太漂移”实验。
实验结果证明,不论地球运动的方向同光的射向一致或相反,测出的光速都相同,在地球同设想的“以太”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因而,根本找不到“以太”或“绝对静止的空间”。由于这个实验在理论上简单易懂,方法上精确可靠,所以,实验结果否定“以太”之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迈克耳逊一莫雷实验使科学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他们或者须放弃曾经说明电磁及光的许多现象的以太理论。如果他们不敢放弃以太,那么,他们必须放弃比“以太学”更古老的哥白尼的地动说。经典物理学在这个著名实验面前,真是一筹莫展。
2、第二朵乌云:黑体辐射与“紫外灾难”
在同样的温度下,不同物体的发光亮度和颜色(波长)不同。颜色深的物体吸收辐射的本领比较强,比如煤炭对电磁波的吸收率可达到80%左右。所谓“黑体”是指能够全部吸收外来的辐射而毫无任何反射和透射,吸收率是100%的理想物体。
真正的黑体并不存在,但是,一个表面开有一个小孔的空腔,则可以看作是一个近似的黑体。因为通过小孔进入空腔的辐射,在腔里经过多次反射和吸收以后,不会再从小孔透出。
19世纪末,卢梅尔(1860-1925)等人的著名实验―黑体辐射实验,发现黑体辐射的能量不是连续的,它按波长的分布仅与黑体的温度有关。从经典物理学的角度看来,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不可思议的。
怎样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的结果呢?当时,人们都从经典物理学出发寻找实验的规律。前提和出发点不正确,最后都导致了失败的结果。
例如,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建立起黑体辐射能量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但这个公式只在波长比较短、温度比较低的时候才和实验事实符合。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和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金斯认为能量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建立起在波长比较长、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和实验事实比较符合的黑体辐射公式。
但是,从瑞利——金斯公式推出,在短波区(紫外光区)随着波长的变短,辐射强度可以无止境地增加,这和实验数据相差十万八千里,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失败被埃伦菲斯特称为“紫外灾难”。它的失败无可怀疑地表明经典物理学理论在黑体辐射问题上的失败,所以这也是整个经典物理学的“灾难”。
历史背景
在1900年4月27日,开尔文勋爵在英国皇家研究所做了一篇名为《在热和光动力理论上空的十九世纪乌云》的发言,演讲中开尔文声称:动力学理论认为热和光都是运动的方式,现在这一理论的优美和明晰,正被两朵乌云笼罩着。— 开尔文勋爵,在热和光动力理论上空的十九世纪乌云。
开尔文所言的两朵乌云分别是指迈克耳孙-莫雷实验测量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问题。出自对牛顿理论的高度信任,开尔文也相信这两个问题会被最终扫清,发言中他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对于波动说中为何光以外的其他物质不会和“胶状”以太发生相互作用的问题,开尔文提出假设以太是可伸缩的,从而迈克耳孙-莫雷实验不能完全否定以太的自由运动。
而对于黑体辐射的问题,开尔文认为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和瑞利等人对能量均分定理永远成立的维护是不必要的,“解决问题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否定这一结论”。
开尔文对这两个问题的在意程度反映了当时物理学界对物理学理论体系的普遍忧虑,但他很有可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两朵乌云给物理学带来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这场风暴颠覆了旧理论体系的框架,分别导致了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两大理论体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