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街景
Ⅰ 细说广东的民居特点(用地理知识的角度解释)
广东建筑之民居:骑楼风雨情
广东建筑之民居
广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省份之一,其首府广州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有南蛮,今有广州。
广东民居不少保存着古代气息,该地不少华工出国,也就是现在的侨民,这些侨民回国后,就建屋,因此,广东民居除了有中国原有的建筑风格外,还汇集了外国建筑形式和构件。广东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因此有不少侨乡风情建筑。
虽然国内很少有人把广东民居和江浙、徽派、四合院相提并论,但平心而论,从五邑的雕楼到客家的围屋,从西关大屋到东山洋房,从岭南建筑的重要标志骑楼到潮州的九宫格式建筑群,广东民居自成套路,最早把现代住宅和中国传统精神结合起来作为探索。
然而,现代广东民居,已经乏善可陈了。到处都一样,三层或四层或五层的小楼,墙面清一色的马赛克或瓷砖贴面,门窗清一色的不锈钢井子格的防盗网,乡下的有钱人家,还会在楼顶盖一个琉璃瓦顶的八角小厅。总之,看上去就是穿西装又镶金牙,实在是不伦不类、不土不洋、不敢恭维。
那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即将逝去的记忆,对目前的广东民居做一个集体反思吧。
开平赤坎骑楼十分高大
开平岘冈,骑楼下的茶客,每个人好象都有满腹的人生颜长江摄
“北京有四合院,上海有石库门,广州呢?”记者问。
“广州有骑楼。”广州文史专家,广州市社科院周翠玲教授如是答。
在窄窄的街道两旁,怎么回事?一幢幢房子好像长了脚,被柱子架在半空。再仔细看,底层的房子似乎往里掏空两米左右。这样,便在街左右两旁各形成一条宽敞的人行走廊,这条走廊,长可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
这就是骑楼,岭南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
骑楼年龄
广州骑楼的年龄,说来还没过100岁。周翠玲教授告诉记者:“民国七年(1918年),广州拆城墙、扩马路,开通了越秀北、人民路、盘福路、文明路、大德路等今天仍服务民生的主干道。当时为了充分运用马路空间,同时又针对南方潮湿多雨、炎热高温的气候特征,便在马路两旁搭建起两三层的砖木混合结构的骑楼式楼房,就连现代化的建筑南方大厦、新大新公司等,也采用了这种骑楼式的建筑结构,一时风靡全城,形成了广州街景的主格局。”
当时,骑楼主要集中在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等商业街道,以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最为壮观。这一带商业繁华,骑楼式建筑空间高敞,代表者有如新亚酒店、新华酒店等,1934年建成的爱群大酒店,首层也是典型的骑楼形式。
骑楼来源
说到骑楼的来源,目前比较流行两种看法。
一是“欧风美雨”说。广州是近代中国受欧风美雨影响的重要城市,至今粤语中的“士多(store,普通话中的小卖铺)”、“波(ball,球)”、“篮把(number,号码)”等,都几乎是英语的音译。欧风美雨对广州的影响,在建筑上体现得也很鲜明,如天主教圣心堂(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等商业建筑。
广东旅游局发布的一份资料中说,“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的。”因此,一些专家认为,骑楼是广东人将西洋建筑和岭南建筑结合的产物,是典型的“中西合璧”。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骑楼是越族先民“干栏”建筑的遗韵。《博物志》里说:“南越巢居”。《南越志》说:“南越栅居。”所谓“巢居”、“栅居”,就是广州博物馆展出的“干栏”。周翠玲教授告诉记者:“干指上面,栏指房屋。建筑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史前时代,岭南的原始建筑经历了洞穴、半地穴到完全地面式的发展过程。广州博物馆展出的汉墓出土遗物干栏,据考证是上屋住人,下面容纳家畜和杂物。这种干栏,特点是干爽、通风、避暑、防潮,适合岭南的亚热带气候和地理环境。”
无论是“中西合璧”说,还是“继承传统”说,骑楼作为广州的一个符号,充分地体现了广州的商城特色,更见证了广州的现代化进程,在上海、武汉等城市,骑楼甚至成为“广东街”的标志。
骑楼哲学
记者近日在图书馆翻阅了不少关于骑楼的资料,上面说,骑楼堪称是广东人的民间智慧的产物,不是专业建筑人员的发明。
若从民俗的角度看骑楼,或许还能洞悉广东人独特的“骑楼哲学”。
老话说:“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但在骑楼下,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雨水如注,你都可处变不惊。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里,“廊”是个常规项目,但多是用来赏清风、邀明月、看水景,但骑楼下的长廊,更像是社会公益,行在廊下,挡烈日,避风雨,你都可心下皆安。当然,这里还有商人的心思,你在廊内,总不能站着,好吧,就到退在2米内的店内看看,这一看,自然难免碰到合适的物件,就买了吧,皆大欢喜。
虽然店铺退后2米,看着不如在街旁赫然醒目,但这一退,却又退出更大的利润空间,老派粤商的智慧尽在其中。
骑楼的又一大特色,是其自由的装饰,这又体现出粤人不拘一格,为我所用的美好性格一面。
周翠玲教授介绍说:“骑楼一般分楼顶、楼身、楼底三部分。有的楼顶是尖顶塔形,有的在正面墙挑出拱形雨篷,造型丰富。墙面装饰也多种多样,有浮雕图案、窗洞形式、线脚、阳台铸铁栏杆等,有的融合了西方巴洛克或罗可可建筑装饰风格,有的是岭南特色的佳果与吉祥纹饰以及具有中国古典卷草图案。有的还把满洲窗运用在骑楼上。”
广州西关大屋
广东清代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开平碉楼、三水大旗头村、从化钱岗村、深圳大鹏所城等等。
民系简介:
中原移民以及融入汉族中的越人和俚人发展成广府人,现今约有3800万人。在广府民系的移民过程中,南雄珠玑巷起过重要作用,珠玑巷是由大庾岭路进入岭南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原移民南下途中首选的定居地。在宋代历史变迁中,迁居珠玑巷的中原人又陆续流徙岭南腹地,落籍珠江三角洲一带。珠玑巷因此成为联系中原和岭南,具有民族南迁象征意义的地方。
专家点评:
广府民居风格在南宋以后逐步建立起来,至清中叶已经相当成熟。主要代表形式是布局整齐的梳式布局村落和三间两廊式的合院。村前有风水池塘,中轴线前端布置大祠堂,成为整个村落的构图中心。整齐通畅的巷道发挥着交通、通风和防火的作用。锅耳式的山墙此起彼伏,形成蔚为壮观的广府民居特色。岭南园林独树一帜,可游可居,在拥挤中求疏朗,在流动中求静观,在朴实中求轻巧,在繁丽中求淡雅。在五邑侨乡,则产生了多层的庐式民居和碉楼建筑,在平面展开的传统村落中格外突出,其多样性的西洋建筑风格和装饰题材洋溢着浓厚的异国风情,成为中国乡土建筑中的一支奇葩。
岭南古建之经典——体味广州西关大屋千年沧桑所谓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西关分为上西关和下西关,其中上西关地势较高,下西关地势较低。明末兴建起十八甫,开设有十三行。清代中、后期起,西关先后兴建了宝华街、逢源街、多宝街等居民住宅区,这里的西关大屋和竹筒屋等广州典型的传统建筑便应运而生了。由于此类建筑以西关一带居多,故称为"西关古老大屋"。
西关古老大屋是过去豪门富商在此营建的大型住宅。这些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传统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纵深方向展开。其典型平面是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由南而北,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天井、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一般大屋为二三进,形成颇多的中轴线。两旁偏间前部左边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偏厅和客房。客房顶为平天台,供乘凉、赏月和西关小姐们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偏厅、客房后部为卧房、厨房等。庭园中栽种花木,筑有假山鱼池,颇为典雅清幽。
客家传统民居的特点
以土楼、围龙屋、殿堂式围屋为代表的客家传统民居,类型不一,风格有异。然而,其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则是它们突出的共同特点。
一、坚固性
现在的福建、广东一带的圆形、方形土楼,一般都有200-300年乃至500-600年的历史。它们历经风雨洗刷,强烈地震,台风袭击,至今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在丛山峻岭之中。
如此坚固的民居,与精心选择屋址,科学的设计,用料及施工方法分不开。现仅从土楼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作一些说明。
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铁混凝土似的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发生大地震,白天柝柝有声,历时20分钟,夜里继续震动,但土楼始终挺立无恙。
二、安全性
历史上,客家本是中原汉人,他们南迁至闽粤赣边区山区后,为防止土著和盗匪的打劫及猛兽的袭击,他们建造的土楼、围屋,皆防范严密,甚为安全。
例如,宛如古城堡似的土楼,一、二层不设朝外的窗子,或只开设枪眼似的细长石窗,三楼四楼和每个房间都有朝外的大窗,既利于采光,流通空气,又成了了望敌情和向外射击的枪孔。土楼大门的门框,门坎都是条石,门板厚约10厘米。有的大门上斜挖了几个嵌有竹筒的护门孔,倘有土匪攻门,可往下射击和浇开水。有的土楼大门还安装了防火水柜、水槽,若来犯之敌放火烧门,只要一按开关,水便顺门而下,以灭火护门。土楼本来已坚固异常,但为防万一,有的土楼还夯筑了夹墙。万一外墙被炮火轰开,土楼仍有夹墙支撑,安然无恙。土楼内有各种齐全的生活设施:设于天井的深水井,是被围困时的水源,楼内有砻、碓等加工粮食的设备。这一切都使匪敌久攻不下。至于那些四角建有高耸碉楼的“四点金”,更是领盗匪望而却步。
三、封闭性
客家民居,不论土楼还是围屋,五凤楼,里面的每一个房间,厅堂,天井,都以走廊,巷道,楼梯相通,住户生活方便。然而,它们对外则是全封闭的。土楼一般只开一个正门一个后门,或一个正门两个侧门,围屋,围龙屋的各横屋,半环形围屋,皆设有门楼。万一有盗匪打劫,只要把门一关,便封闭得严严实实的。
四、合族聚居性
客家土楼,围屋,五凤楼等,一般都规模庞大。永定“承启楼”有300多个房间,面积5376平方米。“遗经楼”有五层楼,面积10336平方米,光是厅堂便有51个。难怪日本一位建筑学教授看了永定土楼后写道:“这动人的客家土楼,与其说是一幢庞大的住宅,不如说是一座小城市”。
如此庞大的民居,正是为了适应聚族而居的特点。“承启楼”最多时曾住80户,600多人。家乡罗氏围龙屋,有300多个房间,为罗氏50户人家,350人所共居。住户虽多,但由于房间、厅堂、天井也多,能以厅堂及天井和若干房间组成一个个生活小单元,又令住户各各得其所,显得幽雅,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土楼、围屋的“心脏”——祖宗祠堂。这里是族长聚集各户家长议事的地方。逢年过节,合族的每家都挑着各种供品,到这里祭祀祖先。男儿娶亲,须在祠堂拜天地,叩祖先,宴宾客。闺女出嫁,向列祖辞行后,方可罩上盖头,踏着象征团圆的大圆匾出阁。老人谢世,祠堂成了举哀发丧的灵堂。就这样,一座祠堂将合族融洽地凝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广东开平碉楼
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广东开平碉楼-开平碉楼兴起
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是在20世纪20~30年代。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市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市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更为颓败,开平人民迫于生计,开始大批出洋谋生,经过一辈乃至数辈人的艰苦拼搏渐渐有些产业。到了民国,战乱更为频仍,匪患尤为猖獗,而开平因山水交融,水陆交通方便,同时侨眷、归侨生活比较优裕,故土匪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当时县内较大的土匪有张韶、朱炳、胡南、候晚、谭钦、吴金发、张沾、黄保诸帮,他们四处劫掠,制造了无数惨案。据粗略统计,1912年至1930年间,开平较大的匪劫事件约有71宗,杀人百余,掳耕牛210余头,掠夺其它财物无数,曾3次攻陷当时的县城苍城,连县长朱建章也被掳去。
从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这14年中,匪劫学校达8次,掳教师、学生百余人。其中,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众匪伙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时,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17人。此事轰动全县,海外华侨闻讯也十分惊喜,觉得碉楼在防范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节衣缩食,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后来,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宇。
广东开平碉楼-碉楼类型及艺术特点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建成)。
类型上,约分三大类:一是更楼或灯楼,这种楼一般建在村头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团及更夫使用,里面有枪支、探照灯及报警器,一旦发现匪贼立即报警,让村民准备。二是众楼,由十多户或几户人家合资兴建,这种碉楼有3~6层,每层设有2~4间房,如有匪贼或洪涝,各户人家可住进众楼,以避灾难。三是居楼,由华侨独资兴建,用于长久居住。开平碉楼中西合璧,碉楼的造型千姿百态。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很难将开平碉楼具体归入国外某一个时期的某种建筑风格之中。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筑元素在开平碉楼中和谐共处,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它在建筑结构上则充分体现了防卫功能,其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钢窗、铁门,墙身厚,顶层四面都有枪眼,楼顶还有了望台、探照灯、警报器、枪械等,在历史上对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极大贡献。
Ⅱ 关于现代关于七夕节的诗句。
祝】福彩云鹤桥飘,
七】仙女姑下云轿;
夕】阳月宫遥万里,
情】谊烟霞心知晓。
人】间真爱电波遥,
节】枝攀花磁感到,
快】愉鹤蝶逍遥舞。
乐】事随君眼界找。
Ⅲ 涓冨曡妭瑕佹槸澶╂皵涓嶅ソ鍘诲摢鐜╋紵
鐪嬬數褰卞晩锛岃繖鏄鏈缁忓吀鐨勮繃娉曘
瑕佷笉灏卞幓涓闂翠复琛楃殑鍜栧暋搴楀潗涓嬶紝涓や釜鍠濈潃鍜栧暋锛岀湅鐫灏忛洦涓嬬殑琛楁櫙锛屽惉鐫搴楅噷鐨勯煶涔愩傚畬缇庝簡
Ⅳ 上海半岛酒店七夕有什么活动上海半岛酒店餐厅价格
马上就要是七夕了,小伙伴们在七夕的时候都有什么活动呢?周五上班,一般都是晚上去吃饭看电影了,在上海的小伙伴们,小编比较推荐大家去一家餐厅,总的来说这家餐厅还算是很不错的。
本周五正值中国情人节—七夕,上海半岛推出了多款七夕情人节套餐,其中一款更是以“史上最具性价比的情人节套餐”而吸粉无数。
海鲜珍馐不限量畅吃
上海半岛酒店近日推出了全新的海鲜盛州稿陆宴,为饕客带来夏日犒赏味蕾的佳选。即日起至9月30日,大堂茶座将呈现由厨师团队精心准备的丰富海鲜自助晚餐,采用一系列鲜美的海鱼、贝类及虾蟹类并融入了创新的烹饪技巧,清爽味美的海鲜及优质的服务定让食客留下无与伦比的用餐体验。
海鲜自助晚餐包括丰盛的海鲜冷盘,内含新鲜生蚝、肥美的帝王蟹和大虾、烟熏三文鱼及各式刺身等;除此以外更有多款热的前菜供选择,如阿拉斯加蟹肉饼、香烤生蚝及照烧鳗鱼等。钟爱海鲜的客人可按照口味偏好选择香烤或清蒸等烹饪方法制作七星海鲈鱼、美国扇贝、龙虾及老虎虾等优质食材。
主菜选择也同样丰富多样,包括夏威夷风味三文鱼牛油果波奇饭、蛤蜊青豆天使面、英式炸鱼与薯条册顷搭配白醋汁及塔塔汁、鲍汁海鲜烩饭等,鲜美的海鲜菜肴令人唇舌留香。海鲜晚餐以精致的甜点及生鲜水果画下句点。清甜鲜美的海鲜与美酒搭配可谓锦上添花,顾客可自选享用由酒店侍酒师精选的餐酒搭配,引发味蕾的碰撞。
大堂茶座海鲜自助晚餐从8月3日起至9月30日每天晚上供应,周日至周四定价为每位人民币368元(加16.6%服务费),周五至周六定价为每位人民币398元(加16.6%服务费)。周日至周四12岁以下儿童定价为人民币184元(加16.6%服务费),周五至周六定价为每位人民币199元(加16.6%服务费)。
大堂茶座七夕海鲜自助晚餐定价为人民币398元*每位,人均400多元就能畅吃海鲜、刺身、烧烤和丰盛的主食,晚上还能听到乐队的现场演唱,浪漫感十足。
米其林一星艾利爵士餐厅的七夕浪漫烛光晚餐
让七夕节在爱人心中留下难忘珍藏的回忆,在坐拥外滩与浦江美景的艾利爵士餐厅共享晚餐无疑是对挚爱表达爱意的最佳方式。
情侣们在俯瞰外滩的米其林艾利爵士餐厅享用精致的五道式现代法式七夕情人节浪漫晚餐,厨师贝丝与饼房行政总厨卢思昂定制了五道式现代法式菜肴,为你呈献与众不同的浪漫。情侣更将获赠心形半岛专属麦卡伦威士忌巧克力及七夕定制鸡尾酒。
艾利爵士餐厅烛光晚餐定制为人民币1,314元(加16.6%服务费)每位。
艾利爵士餐厅露台
为庆祝这个柔情蜜意的节日,艾利爵士露台将布置着浪漫动人的鲜花及粉色气球,让爱侣们在私密客座尽享甜蜜时光。品味饼房行政总厨卢思昂定制的巧克力草莓等甜点佳肴,搭配唐·佩里侬香槟,沉醉于浪漫的夜晚。
关于上海半岛酒店
坐落于洋溢着老上海迷人风情的外滩黄金地段,上海半岛酒店设有235间豪华舒适的客房及套间,坐拥都市摩登街景和迷人花园风光。精选各国料理,打造难忘的美食之旅:逸龙阁的粤式风味、艾利爵士餐厅的欧陆风情和大堂茶座的精致下午茶,满足各种不同口味的宾客需求。以航海装潢为主调的引航酒吧和典雅复古的玲珑酒廊则是夜晚休闲小酌或翩翩起舞的好去处。半岛酒店水疗中心将为宾客提供一敬坦流的水疗按摩和养身理疗服务。半岛精品廊目前拥有25家国际奢侈品牌店,半岛精品店则推出各种半岛品牌商品和精致小食供宾客选择。糅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美典雅和中国传统元素相结合的装饰风格,经典又不失现代风范,向被誉为“东方巴黎”的上海致以浪漫的敬意。上海半岛酒店还可提供两种豪华都市旅游选择:乘豪华私人游艇Azimut
47在黄浦江享用早餐或自助晚餐,乘坐两辆MINICooperSClubman汽车,在司机的导游下游览上海并畅享购物乐趣。
Ⅳ 南京有哪些比较好玩的地方(具体的!~~)要适合七夕和女朋友去玩的!急!~
情侣园啊 估计 最近结婚的肯定不少 奥运加七夕 去看看婚礼在玄武湖畔憧憬未来也不错的回 沿着玄武湖环湖答路走到太平门那 就是紫金山中山陵了 到那的海底世界玩玩吧 很有意思的 出来做2路带她坐到夫子庙七夕那里肯定人很多不过有气氛 到那最主要小吃多的 呵呵 带女生去最好 这样一天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