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算个毛
A. 七夕的来历,及风俗
七夕的来历出自民间神话,出自古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1、人们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来已久,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2、《汉书·律历志》:“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尸子》:“天左舒而起牵牛,地右辟而起毕昴”。
3、“牵牛婺女”最初的含义是粤(越)地用以作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分野的“分星”。经历史发展演变,牵牛婺女天文字星象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牛郎织女美丽传说(《岁华纪丽》卷三引汉应劭《风俗通》佚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以及女性向织女星乞巧智慧与巧艺、祈祷姻缘、情人相会、切磋女红、拜织女等丰富的人文内涵。
4、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在七夕夜晚,年轻的姑娘、妇女们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B. 七夕节的来历
来历: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的传统文化节日。起源于自然天版象崇拜权、时间数字崇拜、妇女乞巧、生殖崇拜。
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
别称: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
风俗习惯:
1、七夕乞巧
判定乞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
2、游七姐水
民间传说七夕节天上的七位仙女会下凡到河流中洗澡,这时的河水因沾了仙气,人们洗了不但会带来桃花运,还可以预防疾病。
3、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
4、还有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等习俗。
C. 7月7日情人节的来历
七月七日是七夕。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D. 七夕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相传是织女星与牵牛星相会的日子。七夕节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夫妻团聚、情人相会,乞巧,炎黄两族通婚的故事。
民间故事称,天上的织女来到人间洗浴,牛郎听从神牛的话,偷走织女的衣服,织女遂与牛郎成婚。
但是,织女与牛郎的婚姻,受到织女母亲或父亲的反对,牛郎织女小夫妻被分隔在天河两侧,每年只有在七夕这一夜,织女与牛郎才能相会,届时有喜鹊聚集在天河上架成鹊桥。
如果让七夕节得到更好的传承,必须对节日内涵进行挖掘和创新,使之既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又区别于西方的玫瑰、巧克力,真正具有中国传统特色。
其实,七夕不必在乎形式,情感上的交流更重要,如今,七夕节在我国越来越得到广大青年的认同,尽管形式已发生变化,我们更应注重它所传达的精神意义和传统文化。
E. 关于七夕的传说
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
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5)七夕算个毛扩展阅读: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
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
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顿生爱意,想起老牛的话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牛郎于是跟小仙女织女制造了邂逅,后来他们很谈得来,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牛郎织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蕴含浪漫,更反映了难能可贵的曲折爱情。我们相信,在天河的两侧,牛郎织女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彼此,一直见证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可贵精神,激励着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爱情的决心和勇气!
F. 七夕情人节的由来典故
七夕情人节的由来典故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七夕情人节的由来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七夕情人节的由来典故1
【七夕由来】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
魏晋南北朝时,随着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日趋完善,七夕已成为普遍的节日,节俗活动日臻丰富多彩,而“乞巧”之举则成为最为普遍的节俗活动。《荆楚岁时记》一书中描述此俗云:“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妇人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等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更为有趣的是,由于魏晋文化的繁荣,此时的登楼晒衣改为了登楼晒书。
隋唐是七夕节大发展的时期,虽然其习俗基本上和魏晋相同,但其规模和盛况远远超过了前朝。比如七夕期间以锦彩结成楼殿,“嫔妃穿针,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的场景,在《隋唐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可以窥见一斑。特别是吟咏七夕的诗篇更比比皆是,仅全唐诗中就有仅千首。比如崔颢诗云:“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执针线。仙裙玉佩空自如,天上人间不相见。”祖咏同题诗亦云:“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明清时期,七夕做为最重要的民间年节之一,可谓精彩纷呈。据记载,明代七夕时,民家“女子以碗水暴月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月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此卜女之巧”。清代,七夕的主要活动则是家家陈瓜果等食品和焚香于庭,用以祭祀牵牛郎、织女二星乞巧。
时至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故有人称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
【别称汇总】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牛郎织女(刻纸)一
牛郎织女(刻纸)一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七夕情人节的由来典故2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俗称“七夕”,相传是天上的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天河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开始于汉代。因此,七夕节的形成也在汉代,当时就有“穿七孔针”、“以瓜果祭牵牛织女”、“登楼曝衣”的习俗。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从恋爱进而结婚、分离,到每年只能相会一天。传说逐渐完整,由于情节感人,因此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只是每个地方流传的情节略有不同。
以下是在台湾流传的故事: 古时候,天上的主宰玉皇大帝的第七位公主叫做织女,花容月貌,手艺高明,天天为天宫织锦。有一美男神叫做牛郎,由于勤于牧牛耕种,因此玉帝就把织女许配给他。但是没想到两人却因为爱情缱绻而渐渐废驰了工作,玉帝非常担忧,就命令喜鹊(现为吉祥的象征)转告二人,每隔七天才允许二人相聚一次,其余日子都要工作。但是这只喜鹊粗心大意,竟把命令传错了,说是每天都可以相聚一次,因此二人还是过着恩爱的生活,终于把每天的工作废驰了。玉帝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生气,就下令二人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聚一次,并用发簪在空中划了一道境界,把二人隔离。这道境界就是天上的银河。同时,为处罚喜鹊的失职,命令喜鹊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晚上,要集合同类,在银河上搭起一座长桥,好让牛郎与织女过桥相聚。每当二人相聚之时,互相倾诉一年来的思慕之情,不断地淌着伤心的眼泪。因此,每年七月七日的晚上,空中常常会下着毛毛细雨。
另外七夕也是“注生娘娘”及“七娘妈”的诞辰。“注生娘娘”陈靖姑,又称“临水夫人”,是福建蒲田县临水人。她之所以被人们奉祀为生育之神,是因为相传她曾救了很多的产妇。据说:宋代蒲城有个叫徐清叟的人,他的媳妇怀胎十七个月,还没有生产,有一天,一个妇人自称姓陈专医生产专程来拜访他,吩咐他准备一间房间,房内的地板挖一个洞,把孕妇移到楼上,并且命令仆人拿着棍子在楼下看守。不久孕妇就生下一条大蛇,仆人看见立刻就把它打死,孕妇才得以平安。徐清叟很高兴要送珠宝表示感谢,但是陈姓妇人却不接受,只要求一条手帕就离开了。多年以后,徐清叟调任福州,在一座陈夫人庙里面,发现了这条手帕,于是他就奏请朝廷,封赠神号。据说,福州的注生娘娘庙,有配祀三十六婆姐,也就是璘王所赐的三十六个宫女,本省祀奉注生娘娘,只配祀十二婆姐,是略数的。
七夕情人节的由来典故3
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典籍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其二为《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神女,不可求死。”这些记录只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这几句话描述了织女没有织布,牵牛不拉车,显然,此时描绘的织女星和牵牛星主要还是作为带有农耕文明和家庭手工业文明的象征的两个星宿出现,并没有出现传说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相互关系和相关情节,这时的织女与牵牛并没有产生男女关系。后来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牛郎织女才开始有了隔河相望的相思形象。到了东汉时期,演绎成织女七夕渡鹊桥的传说。东汉应劭的《风俗通》记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桥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淮南子》“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史记》里也有记载:“四星在危面,匏瓜。牵牛为牺牲。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天官星占日:匏瓜一名天鸡,在河鼓东。牵牛一名天鼓,不与织女值者,阴阳不和。”到曹植的《洛神赋》里,才确定了牛郎织女的夫妻关系。而作为夫妇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大致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迁。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由此可见,对牛郎织女二星的歌咏,从周末经春秋战国,再由汉初至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流传数百年间,才提到七月七日相会。而那时候的七月七日已经是规模不小的岁时节日了。
七夕起源很早,刚开始时只是作为一个节令。从历史文献来看,七夕节起源时间至少在三四千年以前,其起源与星象、物候密切相关。
据说七夕的节日在战国时期可能就已经有了。据明代罗颀《物源》记载:“楚怀王初置七夕。”但因作者与所载时间相隔太远,恐不足信。关于七夕乞巧风俗最早的记载当数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文中记载:“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中时,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之‘相爱连’。” 又载:“汉丝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开于襟褛。”这两条记载都可以说明,西汉初宫中过七月七日的盛况,而汉代这些风俗活动中都不见有关牛郎织女故事的记载。由此可见,七夕并非是牛郎织女传说所衍生出来的岁时节日。
关于七夕节的起源,我们可以从七夕风俗中去探寻。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星神,也就是对自然的崇拜。《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东晋周处《风士记》:“七月初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此处的河鼓和织女,指的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牵牛星是视为谷物神,织女则传说是天帝之女桑蚕神,谷物神和桑蚕神都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的先民极为重视的神袛。那时的人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星宿。至于在七夕拜牵牛和织女二星,是因为两星的运行七月显得最为突出。
“七夕”也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据《太平御览》记载:“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麋为珍。”“七月七日为良日”,所以把它作为庆贺秋收的吉庆日子。汉魏时把这一天作为集会游乐的日子。这一天还是天宫神仙们聚会的日子。《续齐谐记》记载:“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七数在民间表现为时间上的阶段性,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完满。因此,在七夕风俗里,有乞巧乞福乞情等风俗,都是源于七月七日是良日,以此祈求丰收美满之意。对时间的崇拜,也延伸到对生命的崇拜上。在七夕风俗中,就有乞子和祭祖的风俗。杨琳在研究七夕节的起源时,结合民俗学相关原理、结合类书、文人笔记、地方志等相关记载资料,对七夕节的起源问题作了详细的辨析:七夕节的成因在于“七在古代文化中是个具有生殖魔力的数目,古人将七月七日作为节日是崇拜七这个神秘之数的结果,其实质是对生殖的期盼和膜拜。”因而,在古代,很多女性为了提高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地位,在七夕节这天往往会进行乞子的活动。
七夕节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结合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百姓长期处于战乱之中,追求幸福安定的生活愿望在现实中很难实现,于是便向传说中的人物去乞求。此时牛郎织女的故事进一步完善,并与七夕节相互融合,七夕节成为普遍的节日。除了乞巧的习俗外,七夕节在此期间还多了乞求富贵、长寿、生子的习俗,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也成了人们的情感寄托。由于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较低,在封建社会又通常被视为繁衍后代的工具,生下男婴因而成为女性为提高社会地位的方式之一,求子也因此而成为七夕节民俗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分别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和七夕节的探源可见,七夕节的起源主要来自古代人民对星辰、对自然以以及时间的崇拜,其起源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是毫无关系的。但随着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发展演变及其故事中传达的人类情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逐渐融合交汇的。
七夕情人节的由来典故4
解惑七夕
七夕应叫中国女儿节
相传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七夕节成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很多人已经把七夕当成了“中国情人节”。2016年8月22日,知名民俗学家、专家齐守成在接受辽宁晚报记者吴双采访时表示,将七夕节当成“中国情人节”是对七夕节的一种误读。
齐守成介绍,“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最早起源于汉代。节俗是晒经书及衣裳,向双星乞愿和穿针乞巧。如果真要将七夕节赋予一种通俗的叫法儿,应该是“中国女儿节”。齐守成解释,在历史上“七夕”节这一天,未出门的姑娘们一定要手绑彩线,乞求未来像天上的织女一样心灵手巧,因此,“七夕节”是古代女孩最重视的节日。七夕节的传统活动就是女孩子们用彩线穿上绣针,比比谁的针线活做得好,同时摆上瓜果贡品,乞求心灵手巧。
七夕节被误为情人节
之所以当今社会将七夕节误读为“情人节”,可能是源于牛郎织女的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
事实上,“中国情人节”确实有,但不是七夕,而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即“上元节”。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要点起彩灯、出门赏月、燃放焰火。“在古代,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妇女往往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抛头露面是不守礼节的做法,只有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才能出门逛灯会,少男少女这一天才能互相会面,倾诉爱慕之情。所以,正月十五,才算是真正的中国情人节。”
很多商家将七夕节当成情人节进行商业炒作,很多青年人把七夕节当成情人节来过,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传统节日的保护,而且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扭曲了。“包括媒体都应该多宣传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对如何过传统节日有个正确的引导。七夕节之所以能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是因为它是有中国特色的.节日。我们应该珍惜,千万不能把自己的东西丢了。”
七夕情人节的由来典故5
超越时空的美丽传说“牛郎织女”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发展、演变,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情节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织云彩,也称云锦天衣;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头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诉他,天上织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银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织女的羽衣,这样没有了羽衣,织女就不能飞回天上了,就会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就会得到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后来有一天,王母娘娘听说织女“不守天规”,“私奔”凡间,大为恼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想起老牛告诉他急难时披上牛皮会得到帮助的话,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飞到了天上。就在牛郎要追上织女的关键时刻,王母娘娘拔下头簪,在织女身后一划,那划痕就成了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现在牛郎星旁的两颗小星,称扁担星,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最后,牛郎织女的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它们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丽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桥,让这对相思一年的夫妇在这一夜相会。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七夕节——单身女性节
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也是一个提倡男女相亲的节日。
民俗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七夕节首先是单身女子的节日。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赵魁夫认为,中国古代,七夕节应该是单身女子最快乐的一天,即使是春节,不少女子都未必可以穿着新衣服去串门,家中一般使唤男子走亲访友,只有在七夕节,古代的单身女子可以着盛装,大大方方地走出去与姐妹们聚会、玩耍。
“七夕节最早是在西汉的宫廷里执行的,后来流散到民间。”赵魁夫说,在西汉宫廷,宫女们不可能被提倡任意恋爱,所以七夕节最早的内涵主要是乞巧,表彰女子巧慧,女人们在这一天展示刺绣、针线等手艺绝活。
赵魁夫告诉记者,七夕节流传到民间以后,被加入了诸如爱情、家庭美满等愿望,甚至还加上了提倡读书、写文章的内涵,比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就提到七月七日人人晒书的片段。尽管七夕节各地风俗不同,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变的就是以“乞求女子巧慧”为主。
从这个角度出发,赵魁夫认为,七夕节与西方的情人节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古代绝对不允许妇女和丈夫之外的情人有暧昧之情,这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不可能放到台面上来讲。”赵魁夫说,因此有一种说法是,七夕节只应该是未婚女子的节日,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意思。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博士储冬爱也认为,七夕节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未婚女性的节日”。在近代,珠三角地区确实存在着一批“单身女性”,而她们也确实是乞巧节的主体。但是,这批单身女性的性质有两种,一种是结婚之后不满安排的婚姻而回到娘家居住,并终生“不落夫家”;另一种则是所谓的“自梳女”,这类女性一般是在十五六岁适婚时却不满封建包办婚姻,而对外宣告终生不嫁,并从此搬入“姑婆屋”居住。这些女性是近代珠三角独有的一个群体,她们反抗封建婚姻,用自身的行动来追求独立自主的婚姻。
;G. 七夕节诗句
七夕节诗句
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3、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晏几道《鹧鸪天七夕》
4、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晏几道《七夕》
5、星月同辉映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奈何缱绻催华发,更是无言叹路遥。作阿烺《咏七夕》
6、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7、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权德舆《七夕》
8、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9、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10、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1、叶茂枝繁花飘香,晶莹剔透滴露裳。七星伴月云追步,夕夕佳人伴衷肠。夜之鹰《七夕》
12、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13、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宋之问《七夕》
14、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孟郊《七夕》
15、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晋《七夕夜女歌》
16、七夕话语七夕梦,天上人间齐欢腾。牛郎织女会天河,鹊桥年年盼相逢。遥遥长安《七夕梦》
17、泛爱风魔挚爱难,三江苦水半觥甜。七夕哭诉声幽远,欲燃红玫畛陌妍。艾临《七夕外韵》
18、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罗隐《七夕》
19、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崔颢《七夕》
20、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杜甫《牵牛织女》
21、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22、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23、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24、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杨璞《七夕》
25、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26、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27、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祖咏《七夕》
28、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七夕节短信 七夕节祝福语句
日日夜夜盼今朝,七夕佳节话缠绵;朝朝暮暮催人泪,回回往往诉衷肠;点点红叶点点情,丝丝柔情丝丝意;翘首倚望天涯路,相约相守共甜蜜。
七是七月初七喜上喜,夕是情意浓浓要珍惜,节是相约相伴特殊节,快是心花怒放快乐颂,乐是喜上眉梢乐悠然。七夕情人节快乐!
山无陵,江水枯竭,爱你之心不变迁;天地合,冬雷夏雪,爱你之情不动摇;草木凋,天涯海角,相思之情不能少;携手伴,天荒地老,七夕佳节爱意浓!
七夕我来讨个巧,送你祝福消烦恼。祝你巧人有巧福,快乐平安装满屋;祝你巧手做巧事,事半功倍成功至;祝你巧心收巧情,好运幸福相伴行。
一颗相思豆,悠悠心门叩。一丝相思念,痴痴真情候。一缕相思意,甜蜜来邂逅。一抹相思情,幸福四重奏。七夕送你:一点相思,一点甜蜜,一点幸福。
凡人与神仙,结成千古奇缘;天上与人间,谱写爱情经典;牛郎与织女,赢得世人赞叹。亲爱的!咱是普通人,不做牛郎织女,七夕节,我祝咱俩天天相伴!
天,因为有了阳光所以很蓝;地,因为有了春雨所以很绿;海,因为有了风儿所以很宽。心,因为有了你所以很美很美!七夕到了,祝爱情甜蜜!
七夕了,用手机来传情达意吧,给暗恋的人发去丘比特的箭,给天天见面的爱人发去平时难以启口的情话,让他,让她,让我们,从内心里幸福地笑吧!
人依旧,梦依旧,老公老婆情依旧;岁月变,青春变,你我夫妻心不变;天常蓝,水常清,你我感情永常青。七夕到了,祝您爱情甜蜜!
愿甜蜜伴你度过一天中的每一时,愿平安同你走过一时中的每一分,愿快乐陪你度过一分中的每一秒。七夕到了,愿你甜蜜平安快乐!
天空架起桥,那是爱的纽带。你看那喜鹊在为情人们歌唱。我想为你歌唱,让你的笑容如彩虹般灿烂!祝七夕快乐!
遇到你之前,世界是一片荒原,遇到你之后,世界是一个乐园,过去的许多岁月,对我像一缕轻烟,未来的无限生涯,因你而幸福无边。祝七夕快乐!
七夕到,让我们一起种下爱情树,用甜蜜、思念来灌溉,用幸福、快乐做化肥,让美满梨、欢乐桃、吉祥瓜、幸福果结满树梢,让幸福传递,生活微笑。
千里姻缘,鹊桥相约,七夕相会,互诉衷肠;花团锦簇,美景交融,五彩云集,幸福延延;爱意浓浓,回忆悠悠,相伴相依,白头偕老。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酸酸甜甜是爱情的滋味,苦苦涩涩是痛苦的回味,清清凉凉是秋风的抚慰,缠缠绵绵是想你的心扉。七夕佳节来报备,相约携手你作陪,幸福蔓延心儿飞。
七夕情话,七夕节短信
你的笑,我无法忘掉;你的好,温暖我心潮;你的美,如秋月皎皎;我的爱,如秋水淼淼,陪着你一直到老。亲爱的,七夕到 了,陪着你度过生命中的每一个七夕。
你不要偷偷摸摸躲躲藏藏慌慌张张了,快点投案自首!我会向月老求情的,你必须明白,爱上我不是罪过,快点向我示爱吧。
漫长爱情的等待,印证牛郎织女的挚爱;时刻心中的期盼,见证了牛郎织女的爱恋;牛郎织女的神话,人间爱情的播撒,给你我的爱,爱你到永远,七夕情人节快乐!
静静的夜里,一个人偷偷想你,已成为我最隐秘的快乐。好几次梦中有你,我便贪恋着不想起床,放纵自己恣意占有你的似水柔情。
你如阳光般照亮我的世界,你如细雨般滋润我的心田,你如清风般吹拂我的思想。亲爱的,七夕到了,祝你快乐,幸福!
七夕到,鸿雁报,有份情意来相告。银河耀,喜鹊闹,我的心意你知道。月儿笑,星儿照,缕缕情丝心头绕。花儿俏,枝头茂,密密爱意胸间烙新乐吧。
你是那搭桥的喜鹊,用身体托起甜蜜;你是那神奇的牛皮,总是能给人惊喜;你是那快乐的箩筐,用温馨见证奇迹。七夕到了,牛郎织女期待着幸福相依,你还不快去?顺便也祝你开心哦!
你是我最思念的人,朵朵玫瑰似我的热情;你是我最爱的人,片片巧克力就是我的心。亲爱的,七夕赏月,行不!
七夕到,牛郎织女过鹊桥,天上人间共美妙。发条短信让你笑,收到的红鸾星动月老关照,知心爱人甜蜜拥抱,快乐好运天天来到,幸福生活一直到老!
你有一双迷人的黑瞳,有时忧心忡忡,有时单纯懵懂,总之令我怦然心动。素色的裙子在风中,尽情舞动。只想用最美的歌声来讲你赞颂。亲爱的,七夕快乐,让我们共同编织属于我们自己的美梦,让生活与众不同!
七夕,几许相思泪;七夕,佳人心相随。七夕,天地唱团圆,七夕,爱情是最美,祝天下有情之人把手牵,无情之人早坠情网!七夕节快乐!
爱情这东西,太多了,让人吃不消;没有吧,心里空落落。这人,还都有七情六欲,那我就趁七夕还没到,赶紧祝你爱情不多不少,刚刚好,甜蜜幸福直到老!
每次相遇都值得珍惜,每一次浪漫都值得铭记,每一份真心都值得守望,每一份爱情都值得祝福,七夕情人节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祝你幸福甜蜜!
每当你拥抱爱人时,别忘了还有友情,每当你望着远方,别忘了爱在身旁,每当你历经风雨,别忘了还有彩虹,七夕情人节了,亲爱的朋友,祝你幸福!
每年七夕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动,美丽的神话讲述着爱的忠贞。握着你爱的人的手一起遥望亘古不变的星空,祝福每个有爱的人:爱情甜蜜,七夕快乐!
遇到你之前,世界是一片荒原,遇到你之后,世界是一个乐园,过去的许多岁月,对我象一缕轻烟,未来的无限生涯,因你而幸福无边。情人节因你而有意义!
缘份的人生是精彩的,诚挚的友情是窝心的;我用温情的心盛满问候与关怀;我用真挚的情满载幸福与喜悦,真切的祝福你:七夕情人节快乐!
爱情可以有,我还真没有!不管情人有没有,亲戚朋友总会有!不管现在有没有,继续努力肯定有!不管七夕有没有,幸福快乐定要有!
爱热了,用冰把它冻起来;爱冷了,用火炉把它围起来;爱渴了,用水把它浸泡起来;我精心呵护只为了七夕送你我的真心,祝七夕快乐。
爱是穿肠毒药,痛苦却幸福;爱是心灵体会,心碎却甜蜜;爱是生活体验,艰辛却美丽;爱是痴狂迷恋,无奈却期盼。爱就是你,让我难以割舍。七夕快乐!
爱是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甜蜜;爱是种感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爱是种缘分,即使分离也会觉得心醉;七夕将临,愿心爱的人快乐幸福!
爱是牵挂,爱是奉献,爱是不变的思念;情是眷恋,情是期盼,情是回忆的甜。七夕节就要到,祝福送到身边,愿你的爱情永远如蜜甜。
爱是你我绵绵的思念,幸福的拥抱,甜蜜的语言。爱是牛郎织女痴情的等待,漫长的轮回,忠贞的相守。七夕,爱的纪念日,爱你到永远。亲爱的,七夕快乐!
爱是牛郎织女痴情的等待,银河两畔遥遥相望不离不弃;爱是你我真情的相守,彼此关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七夕到来之前,想对你浪漫的说三个字:我爱你!
爱是一罐糖果,让我们变成小孩,甜甜蜜蜜亲亲我我;爱是一条弧线,让我们连成小圆,圈圈圆圆天天年年;七夕,你我吃着糖果唱着江南,爱在江南烟雨中。
爱是一道七色彩虹:红色爱心,橙色真心,黄色诚心,绿色关心,青色疼心,蓝色贴心,紫色恒心。七夕将至,我把七色心送给你,祝你七夕情人节快乐!
爱是一种感受,即使痛苦也觉得幸福;爱是一种缘分,即使分离也觉得心醉;爱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觉得甜蜜;七夕将临,愿心爱的人快乐幸福!
爱是一种缘分,能够相爱是一种快乐。爱是一种感受,经历多少日子也会觉得幸福。爱是一种体会,富或贫穷也会觉得甜蜜。七夕将临,愿你和爱人快乐幸福!
黄昏后,柳梢头,牛郎织女来碰头。心连心,手牵手,鹊桥上面走一走。有情人,永相守,天上人间恩爱秀。情无价,爱永久,比翼双飞在九州。七夕节快乐!
穿越千年等待,告别别离无奈。爱情是苦涩菜,苦尽自有甘来。七夕心潮澎湃,缘份已有安排。别再坐着发呆,好好把握真爱。幸福用心灌溉,天天浪漫精彩!
七夕佳节今非昔比,牛郎天天相伴织女。跨越银河轻而易举,搭座鹊桥相应成趣。爱情不必一年一遇,爱你之心无庸质疑。七夕情人节,让我永远陪伴你!
架一座鹊桥,传两地相思,许三生三世,历四时寒暑,绘五彩缤纷,传天地六合,于七夕之节,邀八方来贺,飞九天之外,得十分幸福。预祝七夕节快乐!
遥望璀璨的星空,织一段美丽的七夕云锦,写满我想你的字样;采集桂花的芬芳,酿出醉人的爱情琼浆,倾注我爱你的情怀。七夕到了,想你,爱你。
一颗心只被你吸引,那是专一;一份情只为你涌动,那是迷恋;一首歌只为你歌唱,那是痴情;一句话只对你低吟,那是爱你。七夕到了,和你一起谱写爱情的华章。
你我相遇在今朝,七夕明月来相照。天生牛郎织女会,人间真爱来寻找。不怕银河路迢迢,鹊桥相会甜蜜绕。只愿今生与你伴,七夕之夜乐淘淘。祝七夕快乐!
郎有情,妾有意,七夕相会鹊桥边;眼相望,情频传,爱意深深感天地;动真情,掏真心,爱你一生永无悔。七夕情人节,爱你一生一世,幸福永远!
郎情妾意七夕会,牛郎织女真情鉴。神仙也有爱情在,人间爱情遍地开。男男女女真心爱,喜鹊搭桥送信来。愿你早日觅真爱,开开心心笑开颜。祝七夕快乐!
七夕银河星璀璨,喜鹊搭起鹊桥来。牛郎织女终见面,喜笑颜开泪难干。人间也有真情在,心心相印磐石坚。古往今来传说在,爱情花开永不败。愿你早日觅得真爱,幸福开颜!
七夕到来浪漫到,天上人间共神话。牛郎织女鹊桥会,人间情侣也成对。心心相印无朝暮,岁岁年年情不移。手牵手儿盟誓愿,今生爱你永不变。祝七夕快乐!
七夕如期而至,不早不晚;七夕就在当下,不远不近;七夕鹊桥相会,不离不弃;七夕就是爱你,不管时光,不问流年。亲爱的,七夕快乐。
七月七日七夕到,天上人间同相会。牛郎织女来团聚,恩爱夫妇情无限。我俩星光荷塘边,情深意浓花月下。相拥相吻甜蜜语,爱你一生不分离。
七夕情人节,搭座爱情的鹊桥,横跨浪漫的天河;带着甜蜜的微笑,步入幸福的天桥;手捧火红的玫瑰,表白心中的真爱:亲爱的,我爱你!
鹊桥翩翩渡良缘,牛郎织女相见欢。真心相爱情无限,至今已有千百年。今日七夕把你念,只愿同心手相牵。共涉爱河心缠绵,一生一世永不变。亲爱的,七夕快乐。
一朵花开了,两颗心靠近了;一份情来了,两只手相牵了;一个节日到了,两个人相恋了。七夕佳节,愿亲爱的朋友们都能找到爱情,心相连,手相牵,甜蜜来相恋。
七夕情人节,牛郎会织女;天河架鹊桥,让爱来飞渡;浪漫牵牵手,绵绵真情涌;甜蜜亲亲嘴,幸福无限多;真心来表白,爱你到永远!
雪纷飞,天地圣洁心期待;燕归来,春意融融思念种;花盛开,骄阳难挡情葱茏;七夕到,银河灿烂爱翩翩。把你让在心田,今生不会改变。亲爱的,七夕快乐。
七夕的银河更璀璨,七夕的鹊桥渡神仙。我俩相会荷塘边,心心相印情无限。牛郎织女我不羡,恩恩爱爱赛神仙。今生只愿与你伴,开开心心到永远。祝七夕节快乐!
拿起支笔,划到银河,今生今世不寂寞;鹊桥搭起,几笔即可,浪漫爱情机遇多;美女只需画一个,真爱马上从天落;记住找笔别错过,预祝七夕更快乐!
拿根牛鞭当鲜花,牛郎真情献给她;织女美貌将她夸,相思话语要肉麻;送她温柔一大把,顺便偷吻她脸颊;浪漫约会美如画,预祝七夕约会笑哈哈!
悄悄的挟一缕情丝,放飞在炎炎夏日;默默的拽一丝牵挂,悬挂在无垠宇宙;静静的捎一声问候,盛开在七夕佳节。七夕来临,祝你爱情甜甜,生活满满。
恋你是我心里的秘密,爱你是我幸福的甜蜜,疼你是我活着的意义。我可以没有自己,但绝不能没有你!水晶之恋,爱你一生不变!七夕快乐!
夏去秋来心情好,急寻天涯好芳草,好马常吃回头草,老牛更喜吃嫩草,兔子也贪窝边草.嗨!哥们,七夕到了,祝你想吃啥草就吃啥草!七夕情人节快乐!
最想跟你说的是爱你,最想与你走的是人生,最想和你过的是日子,最想带你去的是鹊桥,七夕情人节到了,亲爱的,我爱你,愿你七夕快乐!
七夕节之夜,爱情永不灭;传送真挚情,没有真不行;转发诸朋友,祝福永不朽;失手信删除,友情仍长久;保存短信儿,今生都快乐!
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告诉特别的你,我很关心你在这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我要说我们好幸福的,是赛过神仙哥哥姐姐的,我爱你,我要伴你到天长地久!
真想你:不分白天黑夜,越是黑夜越是想;不分四季更替,即使寒冬亦温暖;不分距离远近,即便就站在你身边。
七夕七夕今非昔比,你我见面顺应天理;跨越银河此番壮举,多亏鹊仙搭桥成趣;你我好似牛郎织女,爱你之心,无庸质疑;默默心许:让我天天见你!
思念是一场花瓣雨,浪漫是一场太阳雨,关怀是一场及时雨,幸福是一场毛毛雨,感动是一场泪花雨,七夕佳节,银河倒泻,才子佳人,一起去看流星雨!
丝丝清风缠你心情万缕,绵绵夏雨拌我思念如潮。寄语白云朵朵,与你共赏七夕。说不尽相思苦,道不完爱你浓,七夕明月能传情,只望鹊桥可相会,爱你到永远!
七夕情人节来到,牛郎织女相聚首;相思哀愁在心头,念你恋你已好久;趁此佳节表心意,对着银河许誓爱;你愿否做我织女,共同牵手到白头!七夕快乐!
生活苦,倍加珍惜;伤痛苦,心中铭记;磨难苦,励志人心;感情苦,更显真心;苦,让我们学会生活,让我们看到真心:虽苦犹甜。七夕:我们一起追赶幸福。
守候星空盼星雨,数落星辰许星愿。星空星雨落千粒,星辰星愿现千回。遥祝远朋行安至,笑柔挚心有相知。
有关七夕节的诗句
1、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顾太清《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
2、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3、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4、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5、抛梭振镊动明珰,为有秋期眠不足。王建《七夕曲》
6、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7、婺星为情慵懒,伫立明河侧。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8、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9、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10、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
11、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12、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13、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14、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15、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16、庆人间七夕佳令。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17、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18、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深香。刘镇《柳梢青七夕》
19、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20、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21、流苏翠帐星渚间,环佩无声灯寂寂。王建《七夕曲》
22、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3、问欢情几许?早收拾、新愁重织。张埜《夺锦标七夕》
24、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25、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李商隐《壬申七夕》
26、忍记穿针亭榭,金鸭香寒,玉徽尘积。张埜《夺锦标七夕》
27、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28、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张埜《夺锦标七夕》
29、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30、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31、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32、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王建《七夕曲》
33、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34、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35、夜色银河情一片。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36、问别来、解相思否。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37、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38、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柳恽《七夕穿针》
39、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40、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41、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罗隐《七夕》
42、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43、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44、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45、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张埜《夺锦标七夕》
46、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7、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48、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
49、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50、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51、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52、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53、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54、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55、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56、天公定亦怜娇俊,念儿女,经年愁损。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57、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58、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李商隐《壬申七夕》
59、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王建《七夕曲》
60、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H. 七夕的来历,及风俗
●七夕的来历和传说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这个节日已越来越少人庆祝。在50年代和60年代,每逢这一天,牛车水一带到处张灯结彩,布置得如同仙境一般,来自不同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这里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由于节日的来源富有浪漫色彩,乞巧节应发展成为华人的“情人节”,让这一天充满爱情的温馨与甜美,也让人们向所爱的人表示赏识与关怀。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就夜晚而言,除月夕外,七夕也是同样美丽动人的......
七夕别称“星期”的背后,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二星在七月七日这天会合,故称。王勃的《七夕赋》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乞巧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郎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 。
●七夕乞巧
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
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各地风俗不一。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象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样会使人变得灵巧。
汉代时,民间便开始向织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美满甜蜜的婚姻和得子。
●七夕节的习俗 (相关链接:地方习俗)
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民间习俗。
七夕的重头戏主要在女孩的身上!因为传说中,织女的手艺极巧,能织出云彩一般美丽的天衣。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间,遂发展出了一种“乞巧”的习俗。乞巧的习俗大约早在汉代就已形成,只不过是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结合。乞巧用的针就分双眼、五孔、七孔、九孔之多。七夕晚上,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看谁先穿过就是“得巧”。另一种丢针卜巧的方法,是在七夕的中午,放一盆水在太阳下爆晒,过了一段时间后,空间中的尘土就会在水面上结成一层薄膜。这时把针丢在水里,有了薄膜的支撑,针会浮在水面上。再看看水中呈现的针影,如果成为云彩、花朵、鸟兽之形,就是得巧。反之,若呈现细如线、粗如槌的影子,就是未能得巧。有些妇女,采集各种鲜花,放在盛有水的铜盆里,露置院中,第二天取来搽面,据说可使皮肤娇嫩白净。有些妇女捣凤仙花,取汁,染无名指和小指甲的指,称“红指甲”。有些妇女还唱《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除此之外,七夕当天还得在月下设一香案,供上水果、仙花向织女乞巧。据载,蔡州有位丁姓女子,十分擅长女红。有一年七夕她乞巧时,看到一枚流星掉在她的香案。第二天早上一看,原是只金梭。从此之后,她的“巧思益进”。乞巧的方式之多,甚至连祭织女的供品也可派上用场。供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瓜果,如果夜里有嬉子(一种小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表示该女子已得巧。讲究一点的,如唐朝宫女,就把喜子放在小盒子中,第二天早晨打开来看。如果网结得不好就是巧乞得少。
另有窃听哭声之说,据说必须要是个童女,在夜来人静之时,悄悄的走进古井之旁,或是葡萄架下,屏息静听,隐隐之中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对谈或是哭泣的声音,此女必能得巧。
妇女问乞巧,男子也没闲着。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青年男女乞智、乞巧,希望自己的技艺才能高人一等,而已婚的、年老的、贫的、富的,莫不各怀所愿,于是七夕俨然成了一个许愿的日子。七夕当夜,拜牛郎、织女时,马上下拜,说出自己的愿望,不管是乞富乞寿、乞子,莫不灵验。但是所乞求的愿望一次只能有一种,而且要连乞三年才会灵验。
据说七夕的天河,还可预告当年的收成,天河明显,收成就好,粮价就低;天河灰暗,收成就不好,粮价就贵。有的地区在七夕作“青苗会”,也是一种许愿的活动。
佛教传入中国后,汉人从佛经中吸收这个神名,用来为玩偶命名。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东京城里所卖的磨喝乐,以来自苏州的最为精巧,号称天下第一。用来进贡宫里的磨喝乐,其可爱精致自不在话下,奢侈一点的,甚至以金银铸造而成。其实,磨喝乐应是妇女乞子时所供的吉祥之物,但从磨喝乐的生平中,我们找不出任何与七夕或求子有关的事迹。尽管如此,七夕供奉磨喝乐的手中经常拿着一枝荷叶,因此在七夕时,许多小孩子也都打扮得服饰鲜丽,手持荷叶,在大街小巷游行嬉戏。
除了磨喝乐以外,北宋汴京城到了七夕前几天,市面上还会推出各式应节的特殊产品。例如以蜡铸成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作成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又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在摆一写小茅屋、花木在上面,作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七月也是荷花盛开之际,有人便动脑筋,折下未开的荷花,作成假的双头莲,造形可爱,颇受时人欢迎。
这许多应节植物成的各色花样,充分显现了一个盛夏节日的活泼朝气。而夏季特有的炎热阳光,又促成了另一项七夕的习俗——晒书、晒衣。现代的科学报告指出,日光中所含的紫外线,的确具有杀菌的效果。历史上关于文人晒书、晒衣的习俗有过几则有趣的小故事。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监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世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以上所诉,大多是民间过七夕的逸事,而古代的宫廷又是如何度过七夕的呢?贵为一国之君,皇室的排场自然非平民可比。南朝的齐武帝曾兴建一座城楼,每逢七夕,宫人都登楼穿针,称为“穿针楼”。历史著名的风流天子唐玄宗也非常重视七夕,他在宫中建造了一座乞巧楼,楼高百尺,可容纳数十人。又在楼上陈设各色瓜果酒晡祭祀牛郎、织女。宫中的妃嫔们则各赐以九孔针、五色线,在月下穿针,先穿过者为得巧,同时还有音乐演奏,欢乐达旦,引得大家争相仿效。
●七夕的食品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则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比较实用的药方有晒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
●王侯的七夕
在许多七夕的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最为脍炙人口。古代的天子拥有三宫六院根本是极平常的事。每位后宫佳丽莫不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君王的宠幸,她们所凭借的最大本钱就是美貌。但,俗语说:“色衰爱驰”,就连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亦不免有秋扇见捐的恐惧。
某年七夕,在夜凉如水的长生殿,杨贵妃看着天上的牵牛、织女星,除了羡慕他们坚贞的爱情外,同时也兴起了对自己地位的感慨。忍不住吐露了自己的心事。唐玄宗听了以后,也深受感动,便和立下了“愿生生世世为夫妻”的誓约。这段凄美的爱情,经过后代文人的彩笔描绘,变得家喻户晓。
白居易的《长恨歌》及洪升的《长生殿》都是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长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更是传颂一时的名句。
另一位浪漫国君——南唐后主李煜,在未亡国前,宫中的生活极尽风雅之能事。每到七夕,就命女在宫中用红白罗百匹,拉开象征天河,隔天再收起。李后主降宋后,过着遭人软禁的生活。有一七夕,他因思念故国,就填了一首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还召来以前的宫女唱。宋太宗知道以后大怒,下令赐死。一代词人竟以七而丧命。
I. 七夕节的来历
一、七夕节来历: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9)七夕算个毛扩展阅读: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等。“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