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越一朵花
❶ 逾越一朵花的距离读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我觉得就告诉我们,生活当中人和人之间的美好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❷ 一粒沙里见世界 一朵花里见天国 手掌里盛住无限 一刹那便是永劫 这句话什么意思
1、意思:可以从一粒沙子里,看一个一个广阔的世界;一朵花里,可以看见一个天堂的美好。手掌里抓住无限的回忆,那一刻就是永恒的瞬间。
2、出自英国作者威廉·布莱克《天真的预言》。
原文: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翻译:
一粒沙看出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
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远。
(2)逾越一朵花扩展阅读
诗歌鉴赏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个天堂”是人类个人生命充分的自信与自由,凝结起来就是一个广袤且博大的物种之起源的理由了。从一个卑微的个体生命中我们有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整个物种的生命力,这却正是“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把一刹那收藏”。
这样的一首诗,看到这里,应该觉得它就是对人类生命中自信与自由的讴歌,可它的题目却偏偏叫做“天真的预示”,作者何谓之以“天真”二字呢?这样以来,意义岂不是大相径庭了?是作者对生命含蓄的嘲讽,还是对仕途无奈的自慰?我恐怕是无从猜测了,因为我对布莱克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字面水平的阶段。
我只知道布莱克非常讨厌大哲学家培根,有些恨之入骨的意味,并认为大诗人华滋华斯“不是诗人,而是一个同所有真正的诗歌和灵感为敌的邪教哲学家。”他们两边,一边是浪漫主义者,一边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上的分歧可见一斑。
并且从布来克的另外一首诗《沙子》中也能得到一些眉目:“嘲笑吧,嘲笑吧,伏尔泰卢梭,嘲笑吧,嘲笑吧,但一切徒劳,你们把沙子对风扔去,风又把沙子吹回”。但是,如果要真正的更深刻的了解布莱克原本的思想,还需要更深的历史与文学的双重积淀。
作者简历
1784年,在父亲过世后,布莱克开始与著名出版商约瑟夫·约翰逊合作。在约翰逊的合作者中包括当时英国许多优秀人物,如:约瑟夫·普莱斯利、玛莉·渥斯顿克雷福特和托马斯·佩恩等等。布莱克同玛莉·渥斯顿克雷福特很快成为了好友,并应邀为其作品创作插图。
1788年后,他陆续出版了四本诗集。
1825年开始,布莱克陷入疾病的折磨,之后,他决意要在死去之前完成为但丁《神曲》的插图工作,但是直到死去,他也未能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直到1827年8月去世前的几天,他仍然在工作,“叫人用最后的几个先令去买炭笔”,画完最后一幅画把它放下,说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
他一生中一面与妻子相依为命靠绘画和雕版的劳酬清贫为生,一面继续从事12岁就开始的诗歌创作,并配上自己的插图出版。威廉·布莱克的一生极其简单,没有大书特书之处,只有一些一直延续的简单事实和紧迫的艺术创作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天真的预言
❸ 逾越一朵花的距离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香子兰是一种豆科植物,它在花落后会结出豆荚形的果实。成熟的香子兰果实晒干变黑后,就会成为散发浓郁香味的香料,这种香料,可以被广泛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由于产量低,其价格仅次于藏红花,是世界第二昂贵的调味“香料之王”。最初,香子兰只生长在墨西哥,这是因为只有墨西哥特有的长鼻蜂才能给它授粉结果。因为香子兰果实的珍稀与贵重,当地的印第安人部落经常为争夺它发生武力冲突。
1793年,南印度洋留尼汪火山岛上的居民引进了香子兰和为之授粉的长鼻蜂。那年春天,香子兰在岛上生长茂盛,并开出了淡黄色的花朵,这令留尼汪人很高兴。但令人们想不到的是,那些长鼻蜂竟然出了问题:它们无法适应火山岛上的生活,最后都死去了,而当地蜜蜂对这种外来植物毫无兴趣。
香子兰的花期短暂,每朵花只开一天,没有授粉者,就意味着这些花朵全部凋谢也结不出一颗果实,人们心急如焚,却只能眼看着花谢而绝望。
一天,一个心有不甘的留尼汪人偶然用手捻了一下一朵香子兰花的花蕊,没想到这一捻竟捻出了奇迹,不久以后,这株香子兰结出了香喷喷的果实。这样,岛上的人们才知道,香子兰是雌雄同体的植物,没有长鼻蜂,人工也可以为它授粉。这个发现,使得香子兰的足迹开始遍及世界。
如今,每当香子兰花开时,人们只要随身带一个长长的针,刺一下花蕊,就完成了授粉任务。
香子兰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希望与我们只相隔一朵花的距离,有些人因为无动于衷、消极等待而失之交臂,而有些人只是动了一下手指,奇迹就会出现在眼前。
❹ 逾越一朵花的距离是什么意思
出自《读者》香子兰的故事
意思是,希望与我们只相隔一朵花的距离,有些人因为无动于衷、消极等待而失之交臂,而有些人只是动了一下手指,奇迹就会出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