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七夕巧饼
❶ 七夕巧饼家常做法,正宗七夕巧饼怎么做
食材用料
面粉1200克
鸡蛋4个
牛奶400ml
白糖200克
玉米油50ml
酵母6克
花生300克
红糖200克
七夕巧饼的做法
1.准备材料,面粉8杯(150克一杯)
2.和面的材料
3.酵母和白糖加到面粉里,搅拌均匀
4.打入鸡蛋,和面粉一起搅拌
5.慢慢少量多次加入牛奶,边加边搅拌
6.加入玉米油,揉成光滑的面团
7.把盆放入温水中,盖上锅盖,隔水醒发一个小时
8.醒发面的时候开始准备馅料,花生烤熟、去皮,用料理机打碎
9.花生碎中加入红糖搅拌均匀,馅料就做好了
10.当面醒发至原来的两三倍大的时候,醒发完毕
11.将面团揉出气泡,揉光滑
12.切成大点的剂子
13.擀成圆饼,加入馅料
14.包成包子形状,要捏紧,别漏出馅来
15.把包子倒过来,口朝下
16.用手掌轻轻摁圆、摁薄点的
17.像上面一样,依次做完所有的巧饼
18.平底锅加油烧热,放入巧饼,煎至两面金黄
19.煎好的巧饼放入烧热的蒸锅中,蒸25分钟,
20.好了,出锅了
21.美味的巧饼做好了,开始享用吧!
小贴士
我做了两锅的量,用的材料量比较大,友友们要适量减少材料用量;夏天热,面醒发的时间比较短,等天气凉了,要适当延长醒发时间;巧饼做好后,不用特意再醒发,因为等全部做完了,先做的已经醒发好了,先煎前面做的,做的晚的最后煎。
❷ 山东地区七夕的活动是怎样的
每年的七夕节,山东各地都会举行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
胶东地区在乞巧之前有请七姐姐的活动,姑娘们白天到田地里去“偷”一些青秫秸,一路上不回头,不说话,回家后扎一神龛,或在土台上搭一小棚,内供织女图。
入夜后,姑娘们再手持秫秸围井台转一圈,请七姐姐位归神龛,然后坐在织女像前,对拍巴掌向织女乞巧,边拍边唱:“一巴掌一月一,姐姐教我纳鞋底。二巴掌二月二,姐姐教我绣花裙……”如此,一直唱到十二月。
胶东地区多在七夕拜七姐神。年轻妇女穿上新装,欢聚一堂,于庭中盟誓结成七姐妹。
不少地方还制作巧花,少女们用面粉制作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称巧果,还有巧菜,就是在酒盅中培育麦芽,此即宋代的种生,用巧果、巧菜来祭祀织女。
在旧时,长岛县的拉巧,其实就是斗巧。节前,姑娘们聚在一起,精心装饰巧棚,巧棚中有用面粉制作的狮子、斗鸡、凤凰、鲤鱼跳龙门、戏出子、转灯、饽饽、金钟等。
节日期间,把巧棚布置一新,晚饭后,姑娘们聚在一起,明灯蜡烛,唱喜歌拉巧。观众络绎不绝,有的还到外村去表演,一般延续4天左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
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7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3个水饺里。
乞巧活动以后,姑娘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不管结果如何,在乞巧的过程中,姑娘们之间结下的深厚友情,会随着岁岁年年七夕节的到来,而让彼此终生难忘,并成为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回忆。
曲阜地区在七夕做巧果与巧灯。巧果与巧灯都有各种各样的造型,巧灯造型有菊花、荷花、月季、牡丹、芍药、玉簪、兰花、海棠、佛手、文官果、玉兰、梅花等花卉灯,此外还有八仙过海、群仙祝寿、童子拜观音、福禄寿等人物灯。
孔府把巧果和巧灯作为节日礼品,送给各府本家和亲友。七夕之夜,从孔府大门,沿中轴线到后堂楼各院门口,花园各路、各景点,都摆设巧果与巧灯,各庭院和花山顶上,摆以巧果为主的点心和茶水。
入夜,府中人坐庭院中,仰望牛郎和织女会面,一片其乐无穷的景象,让人回味绵长。
在七夕之日,无棣、长岛等地有做巧芽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荣城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看巧云。
在荣城,七夕这一天,女子都要做“巧花”,即用面粉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如莲蓬、荷花、竹篮等。当地民众认为“七夕吃过巧花,能使人巧。”
在莘县,人们过七夕节的时候要搞重七。一般是7个女子,摆列7种瓜果,并各包馄饨7个,各置一钱于馅中,合而煮之,分盛7盘,焚香7炷,循序7拜,分而食之,以值钱之多寡验巧之失得。
潍县的人们要聚在一起,每家出一些米和面做成饭,并在这一天的黎明时,分以7人一组吃下,谓之“乞巧饭”。
在掖县,为了乞巧,女子们还要特意设立一个“乞巧筵”,姻亲们纷纷送来瓜果和五色饼。沿海的日照地区,女子在七夕夜多到海边去看五色云,即“巧云”。在禹城,乞巧活动已经不限于仅女性之间进行,甚至连男人都专门举办“乞巧会”。
在莱州,旧时农历七月初七,妇女要供奉织女,以乞心灵手巧。还制作各式各样的“巧饼子”以乞巧。七月初六开始供奉,七月初七撤供,七月十四再供上,意为送巧姐姐。
很多大人都把“巧饼子”用线串起来,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七月初七,婆家还要做巧饼送给新娶进门的儿媳妇,也有的送10个大饽饽、面鱼、包子。
在商河,牧童还会采集一些野花插在牛角上,以“贺牛生日”。曲阜、宁阳等地习惯在七夕之日晒衣物。日照妇女在这一天都要洗头,据说这天洗头头发明亮柔软,没有汗臭味。
栖霞民间庆七夕也有洗巧头的习俗,就是农历七月初七早晨,女人不论是青年、中年和老年都要洗头,据说,这天洗了巧头,一年四季头脑清醒,遇事不糊涂。
临沂一般都在这天洗涮油罐子,据说这一天油罐子特别容易洗涮,用水轻轻一冲就洁净了。诸城、滕州、邹城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作相思雨或相思泪,认为是牛郎和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青岛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习俗是磕巧果。巧果也叫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应节食品。妇女们用面粉加入糖或蜂蜜用模子制作出来的带有牡丹、莲、梅、兰、菊等花样图案,还有象征吉祥意义的鱼、兽等各种动物图案的面磕子,用锅烙出来。
然后,将7个穿成串,戴在小孩子的脖颈上或手脖子上,既美观,也可食用,更重要的是用来辟邪。大的巧果放在锅里蒸,用来供奉牛郎和织女和祈福。
七巧果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并且有一定的讲究,鱼形的,代表农民的日子年年有余,生活越过越好。福字寿字的,代表老人吃了以后身体健康长寿。一长串的,小孩比较喜欢,吃了以后,代表着脑子聪明,以后一定会学习好,身体健康。
山东地区乞巧节供品主要以面制品为主,并要求制作精美。丰富多彩的七夕习俗,给人们带来了快乐与希望。
❸ 七夕节吃什么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与瓜果等为此节日的食物。
1、饺子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3、云面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4、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5、巧酥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3)胶东七夕巧饼扩展阅读:
“乞巧节”又称“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❹ 七夕节各地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过法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相传这天是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日子。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因为织女是个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在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
都要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颗聪慧的心、一双灵巧的手。于是,七夕便被赋予了
“爱情美满”和“心灵手巧”这两种涵义,围绕这两个主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2006 年5 月20 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表达希望牛郎织女能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初七家家都要杀
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便能永远不分开。在浙江嘉兴乡村有七夕香
桥会,每到七夕,人们都赶来用香搭制成桥,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
象征着牛郎织女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江浙一带,七夕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据说七夕
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流下的眼泪,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在浙江绍兴农村,这
一夜会有一些少女躲在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时倾听牛郎织女相会时说的悄悄话。这些少
女日后便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初七清晨,仙女要下凡洗澡,用这样的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
七水”。这天早上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七夕节”最基本的“乞巧”主要有“穿针乞巧”、“投针乞巧”、“喜珠应巧”、“兰夜斗巧”4 种形式,此外还衍生出其他一些方式。姑娘们除了会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饰物赛巧,还会备香案摆瓜果乞巧。各地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面点。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的几案上,先要请天上的织女品评。然后人们一面观赏着遥远的星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会使人变得灵巧。
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大多就是陈列瓜果乞巧,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则会在七夕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祈求得巧。
在胶东地区,多见七夕拜七姐神。年轻妇女穿上新装,欢聚一堂,于庭中盟结七姐妹,口唱
歌谣:“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手艺。”
不少地方还制作“巧花”,少女们用面粉制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或称巧果),还有巧菜,即于酒盅中培育麦芽(此即宋代的“种生”),用巧果、巧菜来祭祀织女。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
各种奇巧的小玩艺儿,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
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七月初六至初七,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
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
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
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互相赠送,以示
友情。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
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时至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与此同
时也派生出一些新时代特征的七夕活动,如:相亲大会、大龄青年联谊会等⋯⋯
❺ 烟台巧饼的意义
烟台巧饼是在七夕乞巧烂瞎节做的一种食物,寓意生活正历岁幸福、心灵手巧。
古时,七夕做饼如手指与口舌状,名曰“巧食”,妇女举睁、儿童用五彩线缕贯“巧食”抛掷屋背,谓让喜鹊衔去搭桥,夜渡牛郎、织女过银河相会。
巧饼主料是用面粉、温水、酵母制作而成,因口味比较多,所以制作的食材也会略有不同。制作巧饼的时候可以添加适量的奶粉,既能使巧饼吃起来口感更好,而且还能增加巧饼的蓬松度。
❻ 关于七夕节的资料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
由来:
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介绍: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习俗:
1、江南
江南的刺绣女孩会在夜晚月光下,将一根绣花针轻轻放到一碗水面上,借助水的表面张力将针托浮,在月光照射下,针周围会出现水波纹,哪一个波纹最复杂,就会绣出最好的作品,有时针上穿有红丝,也是向七仙女“乞巧”。”
2、西南
染指甲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年轻姑娘们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这样可以年轻美丽,对未婚女子而言还意味着找到如意郎君。
3、胶东
胶东地区则多在七夕拜七神姐。妇女们穿上新装,欢聚一堂、盟结七姐妹;少女们则制作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称巧饼,用来祭祀织女。
❼ 七夕有什么好吃的么做法
七夕给爱人做一道传统点心-巧饼(巧果)
在这样一个节日里,给爱人做这道传统的小点心,让他感受节日里的亲情!
原料:
面粉250克、糖25克、酵母2克、牛奶125克。
工具:巧饼模(木制)
做法:
1、将面粉,糖,酵母,混合均匀后,加入牛奶,充分揉成光滑的面团(多揉一会儿,组织更细腻),覆盖发酵。
2、发酵至1、5倍大时,取出,再充分揉面,排出气泡,重新揉成光滑面团。
3、将面团揉成长条形,分切成若干个小剂子。
4、将模具内先撒满面粉,转匀再倒出多余面粉。(防粘处理)
5、将小面剂子放入模子内,按压结实,用利刀沿模子表面平切去多余的面后,再按压结实。
6、将模子反过来,敲案板,扣出小面坯。
7、依次做完其他。
8、平底锅小火加热,将生坯从边缘开始逐个摆入(稍微间隔出一点距离,防止膨胀粘连),最后放入中间位置。
9、小火干烙至两面上色均匀即可。
❽ 山东七夕巧果的做法
导语:夕节这一天要吃“巧食”。“巧果”又名“乞巧果子”“巧饼”,是用油、面、糖等做成的各种形状的小面点,香甜可口,是七夕节这天必做、必吃的一种传统节日面食。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山东七夕巧果的做法,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食材:
主料:面粉125克、牛奶60克、糖16克
辅料:干酵母1克
做法:
1.拿出一半的`牛奶(冬天记得用温牛奶发酵快点),加入酵母,搅拌融化
2.面粉过筛,和糖一起加入容器内。将牛奶和酵母的混合液慢慢加入面粉内,搅拌成絮状,看情况再加入剩余的牛奶(注意水不能过多)
3.用压面机反复压,压出光滑的面片
4.然后揉成团(你也可以手揉,比较费劲)
5.面团放入大盆内,改保鲜膜,发酵2倍大(戳孔不会马上反弹即可)
6.将发酵好的面团排去空气,整圆,搓长条,切割成10克一个的小面团
7.将糕点模具撒上薄薄的一层粉
8.将小面团加入模具内,用手指用力按压,使其贴合
9.用剪刀剪去多余的面团
10.使劲磕出
11.将巧果胚一字排入不粘烤盘内
12.将烤盘入预热180度,第二层,大约15分钟,表面上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