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名场面

七夕名场面

发布时间: 2024-08-28 01:26:03

Ⅰ 苏轼 鹊桥仙·七夕

《鹊桥仙七夕》

作者:苏轼

原文: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
不学痴牛女。
风箫声断月明中,
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
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
风雨散、飘然何处。

注释:

1、缑山: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四十里,《列仙传》王子晋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巅,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而去。
2、痴牛女:指牛郎织女,呆的异体字。
3、客槎:槎,同楂,竹木编成的筏。用晋张华《博物志》故事,有人曾乘浮槎从海至天河,见牛郎织女。后至蜀问严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客槎即指此。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题为七夕,是写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夜分别之事。

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当天风海雨飘飘散去之后,友人也将随风飘去。

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

范成大 鹊桥仙·七夕


《鹊桥仙七夕》

作者:范成大

原文: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
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
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
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
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释:

1、传说牛郎耕田,织女纺织。今以七夕良会,故工作都懒了。卢仝《月蚀》:痴牛与騃女,不肯勤农桑,徒劳含淫思,旦夕遥相望。
2、月姊:古代帝王有兄日姊月之说。李商隐《楚宫》二首之二:月姊曾逢下彩蟾。
3、风姨:《酉阳杂俎续集》卷三《支诺泉下》:封十八姨乃风神也。封与风谐音。这里将自然界的风月都拟人化,故用月姊风姨字面。月姊含颦,风姨吹雨,是相妒情态。
4、上片言以佳期被群仙妒忌,下片言相见怎如不见,新欢不敌旧愁,况又添了新愁。疑亦有寓意,不止泛咏七夕。

赏析:

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别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义的佳作。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纪丽》卷三七夕引《风俗通》),与牛郎相会,故又称双星节。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绩,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下韵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写出,笔墨从牛女宕开,笔意隽永。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骚骚然(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异》)。这些仙女,都妒忌着织女呢。织女一年才得一会,有何可妒?则嫦娥悔恨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风姨之风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难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织女爱情之难能可贵更可知。不仅如此。有众仙女之妒这一喜剧式情节,虽然引出他们悲剧性爱情。词情营造,匠心独运。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下片,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忍顾鹊桥归路的泪别场面,而是一步到位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的心态。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错见!见了又只是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罢了。词人运笔处处不凡,但其所写,是将神话性质进一步人间化。显然,只有深味人间别久之悲人,才能对牛郎织女心态,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结笔三句紧承上句意脉,再进一层刻画。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只七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不仅如此。旧愁未销,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年年岁岁,七夕似乎相同。可谁知道,岁岁年年,其情其实不同。在人们心目中,牛郎织女似乎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已。

然而从词人心灵之体会,则牛郎织女的悲愤,乃是无限生长的,牛郎织女之悲剧,乃是一部生生不灭的悲剧,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剧。牛郎织女悲剧的这一深刻层面,这一可怕性质,终于在词中告诉人们。显然,词中牛郎织女之悲剧,有其真实的人间生活依据,即恩爱夫妻被迫长期分居。此可断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冤》曲词)

此词在艺术造诣上很有特色。词中托出牛郎织女爱情悲剧之生生不已,实为匪夷所思。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是独具匠心的。(现代黑色幽默庶几近之)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人,正所谓绚烂于归平淡。范成大之诗,如其着名的田园诗,颇具泥土气息,从这里可以印证之。最后,应略说此词在同一题材的宋词发展中之特殊意义。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多用《鹊桥仙》之词牌,不失唐词多缘题(《花庵词选》)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欧词主旨在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词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词则旨在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可见,欧词所写,本是人之常情。秦词所写,乃破格之谈(《草堂诗馀隽》),是对欧词的翻新、异化,亦可说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词则是对欧词的复归、深化。牛郎织女的爱情,纵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总是人心,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决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来得更为广大。故成大此词,也是对秦词的补充与发展。从揭橥悲剧深层的美学意义上说,还是是对秦词之一计算。欧、秦、范三家《鹊桥仙》词,呈现一否定之否定路向,显示了宋代词人对传统对人生之深切体味,亦体现出宋代词人艺术创造上不甘逐随他人独创精神,当称作宋代词史上富于启示性之一佳话。

秦观 鹊桥仙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主旨为赞美传说中牛郎与织女的真纯爱情。汉魏以来,咏牛郎织女故事的诗词很多,要数秦观此作最见性灵、最为脍炙人口。起首三句,由云、星、银汉等物景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迢迢暗度,写牛郎织女渡过银河相会的情节,字字传神。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描述与议论结合,十分艺术地评价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胜过千百万人间夫妻的终日厮守。一相逢与无数的比,造成无穷大的反差,是对牛郎织女爱情价值的高度肯定,语言既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思想亦明晰透辟、高屋建瓴。换头三句,写牛郎织女相逢时的缠绵柔情,以及如胶似漆仿佛梦境的陶醉;佳期则逆回尚未相逢时二人的相依相恋及美好期待;语少情多,今昔交织,韵味无穷。尤其忍顾的细节,将二人相聚而害怕立即要分别的复杂心绪刻画入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结得最有境界。这两句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既指出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同时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典范性的爱情价值标准。这首词的意义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永恒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七夕的诗|七夕的诗词|七夕诗词


七夕的诗|七夕的诗词|七夕诗词

1、《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3、《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4、《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5、《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6、《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7、《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8、《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9、《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10、《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11、《七夕》

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12、《七夕》

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13、《七夕》

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14、《七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5、《七夕》

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16、《七夕》

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17、《七夕赋咏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18、《七夕》

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19、《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
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
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20、《同赋山居七夕》

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21、《七夕歌》

唐刘言史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
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着金梭思往夕。
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
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22、《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23、《七夕偶题》

唐李商隐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
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24、《壬申七夕》

唐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25、《辛未七夕》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26、《七夕寄张氏兄弟》

唐李郢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

27、《七夕》

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

28、《七夕》

唐刘威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
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

29、《七夕二首》

唐刘禹锡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
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
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
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
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30、《七夕诗》

唐卢纶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
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
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
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

31、《七夕诗》

唐卢纶

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
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
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
回想敛馀眷,人天俱是愁。

32、《七夕》

唐卢殷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
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
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
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

33、《七夕》

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34、《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35、《七夕》

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
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36、《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37、《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38、《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Ⅱ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 七夕节节日传说有哪些

导读:七夕由来已久,在现今更是情人节的节日,所以庆祝场面肯定热闹,其实关于七夕,最有名的还是关于七夕节的传说,很少人没有听说过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吧。以下是我对七夕的由来与传说介绍,还不知道七夕节节日传说有哪些的朋友,赶紧来瞧瞧吧。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节节日传说有哪些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年幼时又得不到哥嫂的待见,整个人只有和那头老牛是最亲的,某一天牛郎遇到了一位堪称仙女的女性,即织女,所谓一见钟情莫过如此,牛郎他陷入了单相思中,而老牛看见牛郎好像有烦恼,于是就显灵给他出了一个计谋,让他怎么去俘虏织女的心。

在某一天时,仙女在河流中沐浴,牛郎见此果断拿走了织女的衣裳,而她自然就是惊慌失措,苦苦哀求牛郎把衣服还给她,但是牛郎当然不肯那么简单就把衣服给她了,于是便说“如果你愿意当我的妻子,那么这衣服就给你”,织女便应了下来,因为当初她就是奔着牛郎来的,如今两人情投意合,那么干脆在一起也算合适。婚后的日子很幸福美满,甚至还生下了一儿一女,直到后来老牛年龄太大了就去世了,夫妇二人倍感伤心,但是老牛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但好日子不久噩梦就来临了,织女和牛郎成亲的时被玉帝和王母娘娘得知,便差人下界捉拿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便猜到了是天庭来人,于是想起了老牛的叮嘱,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便飞了上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Ⅲ 七夕节的古代文化内涵

导语:七夕节相当于古代的相亲大会了,闺阁女儿门展示自己精致的女红作品,以此展现自我,这也是七夕节最有文化韵味的地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七夕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的诗句:“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蹊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得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

穿针乞巧,对月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此俗是七夕节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行于后世。《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至南北朝时期已较为盛行,刘宋孝武帝刘骏曾作《七夕诗》:“秋风发离愿,明月照双心。……沿风披弱缕,迎辉贯玄针”。梁简文帝亦有《七夕穿针诗》:“怜从帐里出,想见夜窗开。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当时的乞巧习俗不仅在民间流行,在皇宫也很盛行。还有喜蛛应巧的乞巧方式,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载:“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人们在七夕这天将蜘蛛置于盒中,视次日结网情况来判断是否应巧。在今日浙江等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

七夕乞巧风俗,至唐宋趋于最盛。唐诗中有许多七夕乞巧的描写。崔颢的《七夕词》“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王建的宫廷诗“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展现了当时都城长安七夕的繁盛景象;“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的这首《乞巧》是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宋元时期,京城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宋代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载:“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人们忙碌购买置办乞巧物品欢度乞巧节的繁华热闹场面,简直不亚于春节。读王禹偁写的《七夕应制》,可见一斑:“斜汉横空瑞气浮,桥边乌鹊侍牵牛。长生殿冷时无事,乞巧楼边岁有秋。菡萏晚花清露湿,婵娟新月暮烟收。华对祷祝华胥梦,谁道神仙不可求。”

明清时乞巧形式又有扩展,开始盛行投针验巧。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载:“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古代七夕节的习俗众多,除乞巧之外,还有守夜祈福、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等二十余项。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又见七夕,亲人团聚,祭牛郎织女,拜巧神,行乞巧,祈求爱情,使这个充满灵气的节日,到处飞扬着幸福的味道。

Ⅳ 七夕的传说

关于七夕的传说

七夕由来已久,在现今更是情人节的节日,所以庆祝场面肯定热闹,其实关于七夕,最有名的还是关于七夕节的传说,很少人没有听说过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七夕的传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夕的传说1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七夕的传说2

很久以前,有一个跟着哥嫂过活的孤儿,既聪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弃他,天没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向年后,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狼心的嫂嫂只给他一间破划房,一头老牛。从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间破划房内。

一天,牛郎赶牛走进了一片陌生的树林,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牛郎见到九个仙女驾着祥云落在河边的草地上,然后脱去五彩霓裳,跳进清澈见底的河水里,牛郎盯着一个最年轻是美丽的仙女。看的入了神,这时老牛突然说话了:“她是天上的织女,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会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着树从,悄悄拿走了织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时,其它仙女纷纷穿起五彩霓裳,驾着祥云而去。唯独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织女留下了。这时,牛郎从树后走出,请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勤劳健壮脉脉含羞的点了点头。

牛郎织女喜结良缘后,男耕女织,互敬互爱。两年后,织女生下一男一女。然而天帝听闻织女下嫁人间,勃然大怒。在七月初七时,王母奉旨带着天兵天将,捉了织女,悲痛欲绝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萝筐挑着儿女追上天去。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拨下金簪一划,牛郎脚下立刻出现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

悲伤的肝肠寸断的织女和挑着儿女的牛郎,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遥望对泣,他们哭声感动了喜鹊,霎时无数的喜鹊飞向天河,搭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可以在鹊桥上相会了,王母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桥上相会一次。

七夕的传说3

七夕的传说的'由来

七夕的传说的由来由语文我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我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牛郎织女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时间最早、流传地域最广的传说,在我国民间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七夕鹊桥会壁纸

追溯由牛郎织女传说形成七夕节的过程,时间当在战国,地点则在楚国。查经问典,《诗经·小雅·大东》中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葙的诗句,这是有关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文字记录,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还有一首与织女有关的《周南·汉广》中所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据史料记载,诗中的汉即指汉水,又指天汉(银河),游女是指汉水女神或织女星神。楚人雄距江汉地区,甚重祠祀汉之游女。另外,在楚地民间,常将牵牛星与河鼓三星搞混淆了。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注文云: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而在南阳汉画像石牛郎织女星座中,正是以河鼓为牵牛。居汉水之北的南阳,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汉,襟三山而带群湖之称。战国时,南阳属楚,楚始都于淅川丹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如此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是形成牛郎织女传说的重要条件之一。

南阳汉画像石与星宿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源于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们把天上的星宿神化与人格化的结果。牛郎星位于银河东,织女星在银河西,二星隔河相望,使人们产生无尽的遐想。牛郎织女的传说源于楚,到了汉代,伴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其传说更为广泛、具体、生动、形象,是成为绘画与雕刻的重要素材。汉代是我国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汉代的南阳是全国有名的都市之一,并成为南北文化、科技发展的交汇地,多种文化因子的碰撞,产生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这里还诞生了一代天文学宗师张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南阳又出现了大量表现幽远深邃太空的汉画像石,其中的牛郎织女星座,形象生动地把星宿与传说结合在一起,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南阳的有力证据之一。

南阳丝绸与织女

据文献记载,南阳周代已有养蚕业和丝绸业。西汉年间,南阳郡为全国八大蚕丝产地之一。东汉时,张衡《南都赋》中记载的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阳,名扬天下。牛郎织女传说的诸多版本中,都离不开织女的纺织技术。盘古开天发源地的民间传说中,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技术。这与很有名望的南阳丝绸有着渊源的关系。由七夕节衍生出的乞巧风俗活动,主要因为织女是天帝之女,心灵手巧,为人间少女所崇拜。今人谈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荆梦岁时记》的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据河南大学出版社《楚国史》记载荆楚北从今河南南部,南至衡阳,东至九江一带。而西周之前文献所指的荆楚当在今河南南阳盆地至江汉平原一带。据此可知,南阳位于荆楚之地,由此形成了乞巧风俗,此盛况有民歌一首为证: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以上见证了奇巧中的织女与南阳丝绸的渊源关系。

民间传说中的南阳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全国各地的民间流传相当广泛,版本较多,但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神话传说自产生到流传过程中形成定型故事。一般与产生地区的地名风物相粘连,这是神话传说地方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致使人们从感情上或从直观的感受上认为这个故事更具可信的色彩而广为传播。根据现代诸多的民俗之类的出版物,大都记载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南阳,如海燕出版社的1997年版程健君的《民间神话》中有牛郎是南阳县桑林人之说,宗教文化出版社的《节俗》和三峡出版社的《中华民俗艺术大全》中均记载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在南阳桐柏县盘古开天发源地还流传着另一版本的牛郎织女传说:黄牛是在盘古开天辟地时,因为当时地上没有五谷,它将天仓中的五谷偷来撒向人间,因而被玉帝赐下天庭,摔断了腿。孙如意用百花露给黄牛治好了伤,黄牛帮助牛郎和织女成了家。后来,黄牛又不顾受罚,帮助织女和牛郎从天宫偷来蚕蓝、蚕种、织布机、织布梭等。自此,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生活幸福。故事中还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缎技术。不同版本传说中的人物、地点都指向了南阳,完全符合神话传说地方化的特征。

七夕的传说4

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说织女三星像分开两脚,一天七次行进,虽然如此,也不能织布成纹;那明亮的牵牛星,也不能用来驾车。

《史记天官书》描述天体运行,有“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其北织女,织女,天孙女也”句。河鼓,就是牵牛星,中间大星,左右两小星,这就是牛郎织女和他们的一对儿女的神话原型。织女星,又名天孙,这也是神话中织女是天帝第七孙女说的来源。

到汉代末年,《古诗十九首》中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又比如曹丕《燕歌行》中说“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都已经把织女和牵牛看成一对情人了。可见,秦汉时代应该是牛郎织女故事形成的早期阶段。湖北云梦睡虎地区出土的“秦简”中就有了“牵牛以取(娶)织女而不果”的记录。

而“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在南朝梁时殷芸的《小说》中已有粗略的梗概。当时还有很多类似的记载,比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周处的《风土记》,都有牵牛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而20世纪初在敦煌石窟发现的《搜神记》中“田昆仑”和宋初《太平广记》中“郭翰”这两则故事,对明清时代牛郎织女故事的完成有更大的影响。

Ⅳ 七夕大家怎么过的

1、一起去看电影

在七夕晚上和他(她)一起去电影院看一场爱情电影,吃着爆米花喝着冷饮,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看电影一定要之前预约,因为到了七夕看电影的人一定很多,别到时候买不下票就吹了。

2、参加七夕活动

很多地方在七夕都会举办一些活动,如接吻大赛,如相亲大会等等,不管是单身的你还是苦苦追寻的你,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记得一定要打扮的漂亮些!

3、观看夜景

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每年相见的日期,在夜晚,静坐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琴音奏乐的声音,当然这只是个传说。要是在七夕夜晚一起在碗面观星赏月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男士记得多带件衣服,起风的时候可以给女的披上,女士记得带花露水,以防蚊虫叮咬。

4、吃顿烛光晚餐

坐在窗边,关灯点蜡,看着窗外的美景,一起说一些比较有趣的故事,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哦

5、送他(她)礼物

七夕一直都是个浪漫的节日,在这个浪漫的日子里送他(她)一个浪漫的礼物,是不是很合适呢?挑选礼物的时候一定要他(她)喜欢的,并且是一直想要而没有买下的最好!一束玫瑰花也是很好的

6、送他一个手工制品

自己动手折个川崎玫瑰,或者是心形物品,也显得很浪漫温馨。

Ⅵ 文化历史:古代人怎么过七夕

“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民间相传是牛郎织女从鹊桥渡过天河相会的日子,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在百姓心中织女是位善良、貌美、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初七当晚,女子,特别是未出阁的女子要向织女“乞巧”,以求也能拥有一颗聪慧的心,拥有一双灵巧的手。因此,七夕这一天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被赋予了“爱情美满”和“心灵手巧”的两种内涵,近年,这一天又有了“中国情人节”的说法。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正式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们纪念七夕这一天、在七夕这一天祈愿,往往也都围绕着“心灵”、“手巧”这两个主题,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纪念形式和民俗活动。特别是古代,这些风俗是异常丰富而多彩的。

蜘蛛乞巧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即指一种小蜘蛛。唐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也写过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宋代《东京梦华录》:“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喜蛛应巧”或曰“蛛丝乞巧”,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乞巧方式,女人们在七夕之夜捕捉蜘蛛(也称喜子)放在事先准备妥当的小盒子中,翌日清晨打开盒子,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标准评价蜘蛛一夜所织,来研判得巧丰寡。这个习俗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后来历代验巧之法也稍有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Ⅶ 七夕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七夕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5篇

七夕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

原文:

七夕

宋代: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译文: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不明白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来织满天的锦绣云霞。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每年人们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织女乞求赐予刺绣、纺织等的聪慧、智巧,但实际上,人间的智巧己经很多了。

注释: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yāo)织女弄金梭(suō)。

牵牛:星名,在银河之西,俗称牛郎,一名河鼓,又名黄姑。大概以李牛三星像牛头角、感之形,名之牵牛。若何:怎么样。织女,在银河东,织女四星像梭形,名之织女。织女传说为天帝之女,又叫她天孙,会纺织,韩愈待“天孙为织云锦裳”。金梭:梭子的美称。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年年”句:因织女会纺织,古代女子便于七夕焚香陈瓜果,祝贺她夫妇聚合,又向她乞求智慧,民间有穿七孔针之戏。乞与,赐给。不道:没有科到。

赏析:

唐诗主情,宋诗主理。宋的这种主理的诗,对那些喜好唐诗的人来说,常有味同嚼蜡之感。但诗如能用简捷的句子,深刻地表达一种哲理,也不能不说有其特殊的妙趣。杨朴的这首《七夕》,就是具有这种妙趣的哲理诗。

诗的作者从牛郎、织女七夕踏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发端,别出新裁,表达了作者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前两句设问: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来织满天的锦绣云霞。这里的“须”字,是一种怀疑和否定,从正面来解释,就是没有必要来邀请织女作这一切。这两句来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为很多人把把牛郎织女的神话作为美妙的故事来接受,对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从未提出过质疑。以为神胜过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间的一切都要聪明许多。但诗人却对此表示怀疑。前两句的这种怀疑只涉及到神话故事本身,但这已足以造成悬念。这两句为诗的末联所发的奇论,做了有力的铺垫。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己多”。这两句是说:每年人们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织女乞求赐予刺绣、纺织等的聪慧、智巧,但实际上,人间的智巧己经是很多了,多得有点可怕。诗人在这里并非是在赞扬人间的机巧,而是来了一个大转弯,诗人此时想起的不仅仅是人间创造幸福的巧智,还有行恶的智巧:有巧取牵夺,互相倾轧,以及繁复、杂多而又绞尽脑汁的勾心斗角。诗人赋予末一行诗中的“巧”的含义已经不同于第三行诗中“巧”的含义。恰是这种新的含义,不无道理,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宽了诗思的领域,这就便诗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处开掘,一使诗具有了横空出世、奇崛诡辩之美。当人间充分运用他的机巧来进行勾心斗角的时候,要邀织女来已无意义。从四句诗的整体和诗情的深入来看,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表现得很是恰当、巧妙、深刻。

杨朴在那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种思想和见识是很深刻的,加之诗语简练、晓白、朴实,就使诗思凝重、洗练,富有趣味。

七夕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2

原文:

他乡七夕

唐代: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译文: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身在他乡恰逢乞巧,看着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羁旅愁绪更甚。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远离故土,不见妻子月下穿针,心中空空只余孤寂,怀念家乡。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微风拂过带走盛夏的炎热,新月当空,初秋已快来临。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是谁在忍着心中愁痛偷偷的看着银河?就是那遥远天际的牵牛星。

注释: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jī)愁。

七夕:为七月初七,民间的乞巧节。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xù)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绪风:微小的风。

谁忍窥(kuī)河汉,迢迢问斗牛。

河汉:为天上的银河。迢迢:形容遥远的意思。斗牛:星名。牵牛星。

赏析:

在异地他乡适逢七夕佳节,更增加旅人的思乡思亲的情怀。可是远离家乡,看不见妻子在月下穿针乞巧,对月怀人,诗人生起无限羁旅穷愁、去国怀乡之感。孟浩然诗歌大胆抒发个人的理想愿望,给开元诗风注入了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

七夕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3

原文: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五代: 毛文锡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译文: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注释: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chán)光鹊影伯劳飞。

七夕句:用牛郎织女的故事。光鹊影:月亮之光,鹊桥之影。伯劳:鸟名,又名鵙。

每恨蟪(huì)蛄(gū)怜婺(wù)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蟪蛄:蝉的一种,吻长,黄绿色,夏秋能鸣。婺女:又称“女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鸳机:织锦机。

赏析:

这首词用牛郎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含蓄地写了一对年轻男女的幽会,时机难得,两情依依。并对“蟪蛄”、“婺女”这类的自然现象加以人格化,表现了女子妒人多欢而己少欢的幽恨。全词流畅深沉,含蓄耐思。《栩庄漫记》评此词“意浅辞庸,味如嚼蜡”,似不允当。

七夕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4

原文:

菩萨蛮·七夕

宋代:陈师道

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

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译文:

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

七夕佳节乌鹊、飞燕纷纷前来架桥,被银河阻隔的牛郎织女一年才能再相见。急雨冲刷着织女所乘之车,天旋银河斜。

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千载悠悠,离愁绵绵,虽然相隔遥远仍能遥遥相望。不似人世间,回头望去只有巍巍群山。

注释:

东飞乌鹊西飞燕,盈(yíng)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

乌鹊:喜鹊。盈盈:形容清澈。天回:天旋,天转。

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香车:泛指古代贵族妇女的专车。这里指织女所乘之车。

赏析: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一个古老的神话,《诗经·大东》就有了织女与牵牛两星分居银河两旁的叙述。到《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形成了故事的大致轮廓。以后在《岁华纪丽》、《尔雅翼》及六朝梁殷芸《小说》(《月令广义》引)等书中,关于这个神话的记载渐趋完整。到近代,流传于民间的,更是丰富充实,积极健康,成为脍炙人口的一则古代神话。由于这个神话在诸书中一般是以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只能在一年一度的七夕靠鹊桥相会,终究被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因此历代文人经常借这个神话故事来抒发离愁,陈师道的这首《菩萨蛮·七夕》也并不例外。

词的上片写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下片以“离愁千载上”换头,抒发天上“不似人间”的感喟。

词的上片写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起句:“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是说平日牛郎织女在天河两侧,不得相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只有到了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由乌鹊架桥,在天河相会。“东飞乌鹊西飞燕”,状乌鹊和燕纷纷前来架桥的忙碌场景,这也是让牛郎织女克服“盈盈一水”的阻隔而相会聚首的唯一条件。经年不见,只能隔河对泣;此时相逢,相见自然恨晚。

“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衬托了两人盼望见面的急切心情,也隐含了历经劫难的艰苦历程。香车,泛指古代贵族妇女的专车,梁孝元帝《车名诗》:“佳人坐椒屋,按膝对兰薰,绕砌萦流水,边梁图画云,锦色悬殊众,衣香遥出群。”这里指织女所乘之车。河汉,即天河,《广志》:“天河曰银汉,又曰银河,亦曰天汉、天津、绛河、明河。”

下片以“离愁千载上”换头,抒发天上“不似人间”的感喟。牛郎织女的悲剧,其核心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千载悠悠,离愁绵绵。远隔天一方,“相远长相望”,这是何等的憾事。但是,“相远”犹能“长相望”,“人间”却“回头万里山”,连“长相望”亦不得,这种“终不似”就显得越加沉痛了。得到这个结论以后,“回头万里山”,对坎坷不平的人间,一种夹杂着钦羡和惆怅的复杂心情不免油然而生。据《宋史》载,陈师道“高介有节,安贫乐道”,平时常“终日不炊”,死后由友人“买棺敛之”。这首词作,作者恐怕也有借天上的牛郎织女的悲剧来衬写人间无数悲剧的意思。

七夕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5

原文:

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宋代:赵以夫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译文: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佳人的心事有谁能够知晓呢!与他相逢的初次是在自己的小红楼一次宴会,那是个天凉暑退、夜色沉沉的难忘之夜。竹韵荷风,多么美丽,幽僻的场所,二人初通情爱之后的再度相逢。短暂相会很快过去了,就像空中飘浮的云彩,霎那间消逝得无影无踪,一去而不复返了。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泪珠滴落,湿润了精美的信笺;小楼中仍然弥漫着珠饰的香气。然住事如过眼烟云,旧情终难以续,苦苦思恋的结果呢,却不过是徒增烦恼而已。牛郎织女银河相阻,尚有每年七夕鹊桥相会,可是自己却与情人永无相见之日。

注释:

翠绡(xiāo)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鹊桥仙:词牌名。富沙:地名,即古建瓯县城,为词人任职所在之地。翠绡:疏而轻软的碧绿色的丝巾,古代女子多以馈赠情人。

锦笺(jiān)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锦笺:精致华美的信纸。珠:珍珠镶嵌的首饰,是“再相逢”时的赠物。歇:消散。

赏析:

这首词是为友人写的伤离之作,抒写作者对歌伶乐伎及其所代表的那个社会阶层不幸女性们的深切同情。全词上片写欢情,下片写离恨,中间用“又还”句过渡,铺排得体,结构紧密,笔淡而情浓,是篇较有特色的作品。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是说在初秋日,天凉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楼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赠给他一条碧色的丝巾,表述她内心的情意。依内容次序,三句应当逆读,词中这样安排,即使句子顿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绡”一语。翠绡是疏而轻软的碧绿色的丝巾,古代女子多以馈赠情人。翠绡传情,故夜宴亦倍添欢乐,天气也仿佛格外清爽。总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欢乐与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欢宴”二字,写场面、气氛,烘托出恋人,当时的欢乐与幸福。“欢宴”与“翠绡”句对照,说明:她在“欢宴”的大庭广众之中偷偷赠物传情,她爱得是那样深,那样急切,简直有点忘乎所以。这一句寥寥数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节日、时间、地点、天气到人物,无不美好,让人难以忘怀。

“竹边荷外再相逢”句则是说这是暗通情愫之后的一次幽会,地点在荷塘附近的丛竹旁边。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传情,这回则可以尽情地互诉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笔峰一转,传达的情意变了。如果说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这一句则是美好的惆怅,因为在苦苦盼望之后的相会是那么匆匆逝去,就像“碧云飞去”一样,不能不令人无奈、愁苦。这两句对往昔的回忆,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缕闲愁,万种情思。

“锦笺”二句,睹物怀人,叹惋无尽。锦笺,精致华美的信纸,是她捎来的信笺。珠,珍珠镶嵌的首饰,是“再相逢”时的赠物。二句写欢聚已逝只能面对她情意绵绵的信和尚带余香的赠物空自追念,低回不已。一“尚”、一“未”,写记忆犹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启愁怀。锦笺墨迹未干,珠饰还散发着她的香气,而往事浮云,旧情难续。万种愁怀,由“空惹”一句道出。说“空惹”,或许是由于信物尚存,难成眷属;或许是由于旧情未泯,人已杳然。总之,这在封建社会是常见的爱情的悲剧。悲剧已成,“锦笺”“珠香”,于事无补:“闲愁千缕”,也是自寻烦恼罢了。但是,惹出“闲愁千缕”的,不仅是她的所赠,还有七夕这个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关的神话传说。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古人七夕词,无不提到牛郎织女,感慨他们一年才一见的刻骨相思,但秦观却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有新意也有深意。赵以夫此词也是更进一步地写,认为自已和情人还不如牛郎织女,他们尚能一年一见,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见却杳杳无期。

总之,上片写欢情,下片写离恨,中间用“又还”句过渡,铺排得体,结构紧密。上下互相映衬,中心十分突出。全词笔淡而情浓,是篇较有特色的作品。

Ⅷ 七夕原文、注释、赏析

七夕原文、注释、赏析(6篇)

七夕原文、注释、赏析1

原文: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五代: 毛文锡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译文: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注释: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chán)光鹊影伯劳飞。

七夕句:用牛郎织女的故事。光鹊影:月亮之光,鹊桥之影。伯劳:鸟名,又名鵙。

每恨蟪(huì)蛄(gū)怜婺(wù)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蟪蛄:蝉的一种,吻长,黄绿色,夏秋能鸣。婺女:又称“女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鸳机:织锦机。

赏析:

这首词用牛郎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含蓄地写了一对年轻男女的幽会,时机难得,两情依依。并对“蟪蛄”、“婺女”这类的自然现象加以人格化,表现了女子妒人多欢而己少欢的幽恨。全词流畅深沉,含蓄耐思。《栩庄漫记》评此词“意浅辞庸,味如嚼蜡”,似不允当。

七夕原文、注释、赏析2

原文:

他乡七夕

唐代: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译文: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身在他乡恰逢乞巧,看着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羁旅愁绪更甚。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远离故土,不见妻子月下穿针,心中空空只余孤寂,怀念家乡。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微风拂过带走盛夏的炎热,新月当空,初秋已快来临。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是谁在忍着心中愁痛偷偷的看着银河?就是那遥远天际的牵牛星。

注释: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jī)愁。

七夕:为七月初七,民间的乞巧节。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xù)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绪风:微小的风。

谁忍窥(kuī)河汉,迢迢问斗牛。

河汉:为天上的银河。迢迢:形容遥远的意思。斗牛:星名。牵牛星。

赏析:

在异地他乡适逢七夕佳节,更增加旅人的思乡思亲的情怀。可是远离家乡,看不见妻子在月下穿针乞巧,对月怀人,诗人生起无限羁旅穷愁、去国怀乡之感。孟浩然诗歌大胆抒发个人的理想愿望,给开元诗风注入了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

七夕原文、注释、赏析3

原文: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注释:

①欢情与离恨:神话故事,织女为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来到人间,自嫁与河西牛郎后,织造乃断。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离,只准每年七夕(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②此宵:七月七日。

赏析

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这首以这样一个凄婉哀怨的悲剧故事为题材的小诗,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诗人对这对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首句“烟霄微月澹长空”由写景人手。一弯残月挂在高高的夜空,显得孤寂凄凉。这为牛郎织女七月初七的相会提供了背景,同时渲染一种气氛,这种气氛与人物的心境相合。从首句对环境的描写,使读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也会感悟到《七夕》令人感伤的基调。

“银汉秋期万古同”中“秋期”二字暗扣题面,“万古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现了自然界银河天象的永恒状态。意思是说,“秋期”的银河总是“微月澹长空”,从而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说,分居银河东、西两边的牛郎织女,一年之中只能怀着深长的情思隔银河相互眺望,“惟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会”。这是多么可悲、可叹的故事!于是,诗人以咏叹的抒情笔调写道:“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每年七夕,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终于相聚在一起,说不尽绵绵情话,道不完思念爱慕之意;他们会珍惜分分秒秒难得的时光,温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着无比的欢乐与幸福。遗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暂的欢聚后,留给他们更多的则是无尽的相思和难耐的凄寂。相会的欢乐,离别的痛苦,这一切都发生在七月七El夜,由牛郎和织女来品味。

全诗紧紧围绕“七夕”神话着笔,景合情切,不蔓不枝,最后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题面“七夕”。

七夕原文、注释、赏析4

睡轻时闻,晚鹊噪庭树。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

秋鬓改,妒月姊、长眉妩。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泪湿沙边凝伫。

注释

⑴荔枝香近:词牌名。《词谱》:“《唐史·乐志》:‘帝幸骊山,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荔枝香》’。《碧鸡漫志》:‘今歇指调、大石调,皆有近拍,不知何者为本曲?’按《荔枝香》有两体,七十六字者始自柳永《乐章集》注“歇指调”;七十三字者始自周邦彦,一名《荔枝香近》。”此词双调,七十六字。前后片各七句四仄韵。[2]

⑵愁:一本作“秋”。

赏析/鉴赏

“睡轻”四句,引神话传说点题。言词人在七夕晚上正恍恍惚惚地小睡着,恍忽中只听见庭院中的树上不断地传来喜鹊们的聒噪声。它们似乎在说:今天晚上我们又要飞上天去搭起鹊桥,使牛郎织女能够重聚在天河西畔,度过一夕的幸福时刻。“天津”,即指天河渡口。“蛛丝”两句,叙说自身的孤苦。此言词人所居的小楼角落挂满了蛛网,这说明那里已经很久无人前来打扫住处了。词人生活在这种与爱妾生离死别的孤独境况中,所以惟见燕子飞来,穿堂入室与他作伴,却难见伊人来此与他相伴。“天上”一句,两相对比。词人说:天上的牛郎织女尚有一年一夕的鹊桥会,而地上的我却永远不能再见爱人一面,所以哀叹“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啊。上片从题旨生发,重在悲叹自己与两妾生离死别的不幸遭遇。

“秋鬓改”两句是说:我已经老矣,能不鬓发转白?因为自己的日渐衰老,所以更引起了我对传说中吃过不死药而永葆青春美色的嫦娥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种嫉妒心。这是一般老年人常有的牢骚话。“过雨”两句是说:眼前又到了秋风秋雨的烦闷季节,再加上室外的梧桐叶随风飒飒地飞舞,能不使人见秋景而起愁?所以后来的鉴湖女侠秋瑾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叹;而词人也有“离人心上秋”之愁。“梦入”三句,思妾之心愈深矣。此言词人从七夕鹊桥会的传说,进而联想到自己如果要想与爱人相见,那就只能在梦境之中了。所以词人起而独自徘徊,企图摆脱相思之苦。只见天上几颗星星闪烁,映衬着冷冷清清的门户。他漫步在宅边河畔,不由得又因思念爱妾而泪滴涟涟。下片主要是哀叹自身的老境凄凉及怀念离逝的两个爱妾。全词从七夕的神话传说,联想到自己与两位爱妾生离死别的愁苦,既写时节,又写亲人,读来感人肺腑。

七夕原文、注释、赏析5

原文:

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宋代:赵以夫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译文: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佳人的心事有谁能够知晓呢!与他相逢的初次是在自己的小红楼一次宴会,那是个天凉暑退、夜色沉沉的难忘之夜。竹韵荷风,多么美丽,幽僻的场所,二人初通情爱之后的再度相逢。短暂相会很快过去了,就像空中飘浮的云彩,霎那间消逝得无影无踪,一去而不复返了。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泪珠滴落,湿润了精美的信笺;小楼中仍然弥漫着珠饰的香气。然住事如过眼烟云,旧情终难以续,苦苦思恋的结果呢,却不过是徒增烦恼而已。牛郎织女银河相阻,尚有每年七夕鹊桥相会,可是自己却与情人永无相见之日。

注释:

翠绡(xiāo)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鹊桥仙:词牌名。富沙:地名,即古建瓯县城,为词人任职所在之地。翠绡:疏而轻软的碧绿色的'丝巾,古代女子多以馈赠情人。

锦笺(jiān)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锦笺:精致华美的信纸。珠:珍珠镶嵌的首饰,是“再相逢”时的赠物。歇:消散。

赏析:

这首词是为友人写的伤离之作,抒写作者对歌伶乐伎及其所代表的那个社会阶层不幸女性们的深切同情。全词上片写欢情,下片写离恨,中间用“又还”句过渡,铺排得体,结构紧密,笔淡而情浓,是篇较有特色的作品。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是说在初秋日,天凉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楼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赠给他一条碧色的丝巾,表述她内心的情意。依内容次序,三句应当逆读,词中这样安排,即使句子顿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绡”一语。翠绡是疏而轻软的碧绿色的丝巾,古代女子多以馈赠情人。翠绡传情,故夜宴亦倍添欢乐,天气也仿佛格外清爽。总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欢乐与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欢宴”二字,写场面、气氛,烘托出恋人,当时的欢乐与幸福。“欢宴”与“翠绡”句对照,说明:她在“欢宴”的大庭广众之中偷偷赠物传情,她爱得是那样深,那样急切,简直有点忘乎所以。这一句寥寥数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节日、时间、地点、天气到人物,无不美好,让人难以忘怀。

“竹边荷外再相逢”句则是说这是暗通情愫之后的一次幽会,地点在荷塘附近的丛竹旁边。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传情,这回则可以尽情地互诉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笔峰一转,传达的情意变了。如果说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这一句则是美好的惆怅,因为在苦苦盼望之后的相会是那么匆匆逝去,就像“碧云飞去”一样,不能不令人无奈、愁苦。这两句对往昔的回忆,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缕闲愁,万种情思。

“锦笺”二句,睹物怀人,叹惋无尽。锦笺,精致华美的信纸,是她捎来的信笺。珠,珍珠镶嵌的首饰,是“再相逢”时的赠物。二句写欢聚已逝只能面对她情意绵绵的信和尚带余香的赠物空自追念,低回不已。一“尚”、一“未”,写记忆犹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启愁怀。锦笺墨迹未干,珠饰还散发着她的香气,而往事浮云,旧情难续。万种愁怀,由“空惹”一句道出。说“空惹”,或许是由于信物尚存,难成眷属;或许是由于旧情未泯,人已杳然。总之,这在封建社会是常见的爱情的悲剧。悲剧已成,“锦笺”“珠香”,于事无补:“闲愁千缕”,也是自寻烦恼罢了。但是,惹出“闲愁千缕”的,不仅是她的所赠,还有七夕这个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关的神话传说。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古人七夕词,无不提到牛郎织女,感慨他们一年才一见的刻骨相思,但秦观却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有新意也有深意。赵以夫此词也是更进一步地写,认为自已和情人还不如牛郎织女,他们尚能一年一见,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见却杳杳无期。

总之,上片写欢情,下片写离恨,中间用“又还”句过渡,铺排得体,结构紧密。上下互相映衬,中心十分突出。全词笔淡而情浓,是篇较有特色的作品。

七夕原文、注释、赏析6

原文:

菩萨蛮·七夕

宋代:陈师道

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

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译文:

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

七夕佳节乌鹊、飞燕纷纷前来架桥,被银河阻隔的牛郎织女一年才能再相见。急雨冲刷着织女所乘之车,天旋银河斜。

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千载悠悠,离愁绵绵,虽然相隔遥远仍能遥遥相望。不似人世间,回头望去只有巍巍群山。

注释:

东飞乌鹊西飞燕,盈(yíng)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

乌鹊:喜鹊。盈盈:形容清澈。天回:天旋,天转。

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香车:泛指古代贵族妇女的专车。这里指织女所乘之车。

赏析: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一个古老的神话,《诗经·大东》就有了织女与牵牛两星分居银河两旁的叙述。到《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形成了故事的大致轮廓。以后在《岁华纪丽》、《尔雅翼》及六朝梁殷芸《小说》(《月令广义》引)等书中,关于这个神话的记载渐趋完整。到近代,流传于民间的,更是丰富充实,积极健康,成为脍炙人口的一则古代神话。由于这个神话在诸书中一般是以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只能在一年一度的七夕靠鹊桥相会,终究被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因此历代文人经常借这个神话故事来抒发离愁,陈师道的这首《菩萨蛮·七夕》也并不例外。

词的上片写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下片以“离愁千载上”换头,抒发天上“不似人间”的感喟。

词的上片写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起句:“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是说平日牛郎织女在天河两侧,不得相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只有到了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由乌鹊架桥,在天河相会。“东飞乌鹊西飞燕”,状乌鹊和燕纷纷前来架桥的忙碌场景,这也是让牛郎织女克服“盈盈一水”的阻隔而相会聚首的唯一条件。经年不见,只能隔河对泣;此时相逢,相见自然恨晚。

“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衬托了两人盼望见面的急切心情,也隐含了历经劫难的艰苦历程。香车,泛指古代贵族妇女的专车,梁孝元帝《车名诗》:“佳人坐椒屋,按膝对兰薰,绕砌萦流水,边梁图画云,锦色悬殊众,衣香遥出群。”这里指织女所乘之车。河汉,即天河,《广志》:“天河曰银汉,又曰银河,亦曰天汉、天津、绛河、明河。”

下片以“离愁千载上”换头,抒发天上“不似人间”的感喟。牛郎织女的悲剧,其核心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千载悠悠,离愁绵绵。远隔天一方,“相远长相望”,这是何等的憾事。但是,“相远”犹能“长相望”,“人间”却“回头万里山”,连“长相望”亦不得,这种“终不似”就显得越加沉痛了。得到这个结论以后,“回头万里山”,对坎坷不平的人间,一种夹杂着钦羡和惆怅的复杂心情不免油然而生。据《宋史》载,陈师道“高介有节,安贫乐道”,平时常“终日不炊”,死后由友人“买棺敛之”。这首词作,作者恐怕也有借天上的牛郎织女的悲剧来衬写人间无数悲剧的意思。

热点内容
盆景中种草 发布:2024-11-25 05:20:10 浏览:763
梨树到牡丹江的火车时刻表 发布:2024-11-25 05:12:07 浏览:846
兰花防病害 发布:2024-11-25 05:12:06 浏览:572
豆浆豆花店 发布:2024-11-25 05:10:35 浏览:556
梅花鹿宝6 发布:2024-11-25 05:08:39 浏览:371
花卉培养容器 发布:2024-11-25 04:27:53 浏览:274
黄莲花花语 发布:2024-11-25 04:19:46 浏览:536
艺笙花店 发布:2024-11-25 04:09:57 浏览:966
横县茉莉花花季 发布:2024-11-25 03:53:15 浏览:381
鲜花玩具视频 发布:2024-11-25 03:48:21 浏览: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