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辛末七夕

辛末七夕

发布时间: 2024-11-13 23:28:45

Ⅰ 辛未七夕 李商隐 求这首诗的赏析

《辛未七夕》首联以牛郎织女故事发端,表现人与人遇合的困难,中间两联写描绘双方盼望相会时的情景和焦急心情,尾联以乞巧之事抒发自己喜悦感激之中又有些失望忧伤的情怀。

这首诗即事即景抒情,将有关节日的传说、习俗与自己的处境、思想感情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借彼言此,缠绵委婉,余味无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辛未七夕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1)辛末七夕扩展阅读:

名家点评:

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语轻而带谑,又是一格。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起便翻新出奇。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题有“辛未”字,必非无为而作。

清·纪昀《玉溪生诗说》:首四句作问之之辞,后四句即与就事论事,又逼入一层问之。超忽跌宕,不可方物。只是命意高,则下笔得势耳。

清·黄侃《李义山诗集偶评》:此篇纯以气势取胜。首二句作疑词;三四申言致疑之理;五六句与首句“好”字、次句“故”字相应;七八句言佳会果难,则当酬鹊桥之力,今但与蜘蛛以巧,是知佳期之稀,本缘仙意,仍与首二句相应。用意之高。制格之密,即玉溪集中。亦罕见其比也。

Ⅱ 辛未七夕 李商隐 求这首诗的赏析

下面是对李商隐《辛未七夕》的赏析:

李商隐的《辛未七夕》是一首描写七夕节日氛围和感慨时光流逝的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诗人展现了对七夕传统习俗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深深眷恋。

在诗中,李商隐巧妙地将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与自身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他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以及人们在七夕夜乞求美满姻缘的热闹场面,表达了自己对七夕节日氛围的热爱。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七夕的传说故事,将自己的感慨融入其中,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在诗中,李商隐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贴切的比喻。例如,他形容银河如同“碧浪”,牛郎织女相隔如同“参商”,这些形象的描绘不仅使诗歌更加生动,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同情和感慨。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七夕的热闹场景和自己的孤寂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

总的来说,李商隐的《辛未七夕》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诗歌。通过对七夕节日氛围的描绘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优美的艺术表现,是一首值得品味和欣赏的佳作。

Ⅲ (金风玉露,牛郎织女七夕会)是什么意思

金风玉露,牛郎织女七夕会的意思是金风四起玉露凝成的时候,牛郎织女才能在七夕相会。

出处:

《辛未七夕》

作者: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译文:恐怕是仙人们喜欢别离,所以才叫人们长时间盼望相会的日期。从来上天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岂必硬要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清辉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相望已久,接织女过河的微云恰恰涌现得迟。怎么会忘记不酬谢填河以渡的乌鹊,单给蜘蛛的偏爱向它乞求巧丝。

(3)辛末七夕扩展阅读

《辛未七夕》 赏析:

《辛未七夕》借牛郎织女故事发端,表现人与人遇合的困难。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两颗星每隔一年时间才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在乌鹊搭成的桥上相会一次。二人的阻隔本是在外来势力的强压下才形成的,但诗人翻陈出新,说恐怕是神仙们爱好别离,才故意将相会的时期安排得这么远。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二句说,佳人的相会要经过耐心的等待,需要在一定的良辰里才能实现。前句表地点,后句指时问。“金风”表明时间为秋季,暗合七月在初秋之义。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描绘双方盼望相会时的焦急心情。诗的最后两句又拈出七夕的故事与习俗,借用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的故事来暗喻自己是通过令狐绹的引荐搭桥才谋得官职的,对此事当然有心意要感激报答其恩德。后句一转,意谓尽管如此,但所得到的仅仅是个微不足道的职位,只有再作别的打算了。

Ⅳ 李商隐辛未七夕鉴赏赏析和解读

李商隐《辛未七夕》鉴赏、赏析和解读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钱钟书先生在品评分析李商隐诗时说过:“虽琢炼精莹,而真情流露,生气蓬勃,异于雕绘夺情、工巧伤气之作。”(《冯注玉溪生诗集诠评》未刊稿,转引自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第二卷688页,周振甫撰《李商隐》文中) 这几句话可谓是对李商隐诗歌总的艺术风格最为精当的评价,这首诗也很明显地体现了这种风格。

李商隐的诗大多都有寄托,但表现又很婉转,具有一种含蓄朦胧之美,本诗也是如此。这就需要先把本事理清,然后才能把握和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辛未”是唐宣宗大中五年(851),“七夕” 即七月初七,这个标题本身就把本诗的具体写作时间标示得清清楚楚,我们依据这条线索来考察一下诗人当时的处境。

宣宗大中三年(849),徐州军乱,驱逐原节度使李廓。朝廷任命卢弘止(《旧唐书》 作卢弘正,今从《新唐书》)为武宁节度使前去治理徐州。卢弘止是个文武双全的干练之才,元和年间进士及第,论资历和地位都比李商隐高。他很有魄力,徐州军“自王智兴后,吏卒骄沓,银刀军尤不法。弘止戮其尤无状者。终弘止治,不敢哗” (《新唐书·卢弘止传》 卷一七七)。局势稳定后,卢弘止便招揽人才,于十月聘李商隐为判官,得侍御史衔,从六品下。李商隐的品级略有提高,久受压抑的心情开始好转。这时期他情绪高昂,积极上进,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在《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一诗中他形容当时的心情说:“此时闻有燕昭台,挺身东望心眼开。且吟王粲 《从军乐》,不赋渊明 《归去来》。……借酒祝公千万年,吾徒礼分常周旋。收旗卧鼓相天子,相门出相光青史。”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了解李商隐当时的喜悦与对卢弘止感恩戴德并寄以厚望的心情。他在徐州幕府中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大约在大中五年春天,卢弘止死于任所,李商隐失去了这位有地位的朋友,只好离开徐州幕府再度入朝,请求令狐綯的援引。于此可知,冯浩 《玉溪生诗集笺注》 论此诗曰:“时在徐幕,必有借慨”便不足为凭了。从时间来看,当时李商隐已离开徐州幕府还朝,从思想感情来看,诗人对卢弘止感激犹恐不及,怎能还有什么“借慨”呢?所以,此诗的感慨当是对令狐綯所发,这从时间和人情常理上都可找到根据。

李商隐与令狐綯的关系极其复杂而且又很微妙。李商隐曾在青少年时期受知于令狐綯的父亲令狐楚,并在令狐父子的竭力举荐下考中进士,令狐父子对李商隐是有恩情的。可是,后来李商隐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并娶其女为妻。王茂元属于李德裕党中的骨干人物,而令狐父子则是牛僧孺党中的中坚,牛李两党在当时是水火不相容的政敌。这样,牛党中的人大都认为李商隐忘恩负义,对他很反感。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李商隐基本上都是在李党势力范围中活动任职。然而,这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李党领袖人物李德裕已被贬而死,力量渐衰。牛党一派基本上控制了朝廷大权。大中五年四月,同平章事令狐綯已出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李商隐唯一比较可依托的朋友卢弘止又已经去世,他无路可走,只好硬着头皮回京向令狐綯求情,争取得到谅解并能推荐自己。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什么结果,他受到了许多冷遇。大概在五六月份时才出现转机,给他一个补太学博士的职务。

据张采田考证,李商隐此诗创作在 《无题》 四首之后。经过向令狐綯的再三陈情,二人关系已有所缓解,所以李商隐才能得到补太学博士之职(正六品上)。他开始转忧为喜,但此职距李商隐原来的理想差距还很大,他并未能如愿以偿。于是,他便在七夕之时创作此诗,借牛郎织女之事抒发自己喜悦感激之中又有些失望忧伤的情怀。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是借牛郎织女故事发端,表现人与人遇合的困难。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在我国长期流传的美好传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两颗星宿隔着天河相望,每隔一年时间才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在乌鹊搭成的桥上相会一次。二人的阻隔本是在外来势力的强压下才形成的,但诗人却翻陈出新,说恐怕是神仙们爱好别离,才故意将相会的时期安排得这么远吧!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隐约地体察到诗人的这种心情: 他和令狐綯的隔膜已经很久,此次进京又经过了许多周折,费了许多唇舌。现在才渐渐有了转机,所以他觉得时间太长,但必定算有了希望,这便是“迢递作佳期” 的含义,语中微露喜悦之情又暗寓自我调侃的意味。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二句说,佳人的相会要经过耐心的等待,需要在一定的良辰里才能实现。前句表地点,后句指时间。“金风”表明时间为秋季,暗合七月在初秋之义。因为阴阳五行中的“金”配属秋天,故“金风” 即是秋风的意思。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描绘双方盼望相会时的焦急心情。“漏”即刻漏,是古人标示计算时间的记时器物,其作用与现代的钟表相同。“清漏”暗指为天宫仙界中的器物。“渐移” 表现嫌时间过得太慢。这两句诗大意是说,二人急切地盼望着相会时刻的到来,可是那漏壶中的刻箭却移动得非常缓慢,他们焦灼地相望了很久很久,然而那些连接两岸的云气尚未接通,所以他们迟迟也未能过河相会。这两句诗曲折地表现出作者在获得补太学博士的职务后,希望再有新的提升,还在焦急地渴盼着。张采田解释这两句诗说“属望尚奢”,是有道理的。

最后两句内容含量更大,思想感情也比较复杂。诗人在这里又拈出七夕的故事与习俗。“乞巧” 即乞求巧慧聪明,也是七夕风俗中的一项内容。《荆楚岁时记》 曰:“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得。” (引自 《初学记》 卷第四)。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是说,牛郎织女得以相会,怎么能不想要报答乌鹊架桥的功德呢?但是为了心灵手巧,人们还是向蜘蛛乞求,希望它把丝套在瓜果上以带来巧慧。若再加以解析的话,前句是借用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的故事来暗喻自己是通过令狐綯的引荐搭桥才谋得官职的,对此事怎能没有心意要感激报答其恩德呢?后句一转,意谓尽管如此,但我所得到的仅仅是个微不足道的职位,只有再作别的打算了。联系李商隐后来的行踪,这两句诗的语意就更明白了。补太学博士后不久,李商隐就离开此职,到由河南尹改镇东蜀的柳仲郢幕府中任节度书记,十月改判上军,不久又升任检校工部郎中 (从五品上)。这便可证明李商隐对令狐綯的举荐虽有一定的感激之情,但对其职位并不满意。他可能当时已在另寻出路,开始向蜘蛛乞巧丝” 了。

本诗的表现方法非常高明。诗人即事即景抒情,将有关节日的传说、习俗与自己的处境、思想感情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借彼言此,既是彼又是此,使二者妙合无垠、浑然一体。从表面意义来看,诗人是在写 “七夕”节日的情景,从古老的传说故事到一直延续的民间风俗乃至于当时的客观景象都概括了进去。若仔细品味,诗人在这形象的描述中又寄托了很深的寓意,将自己当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含蓄地倾述出来,缠绵委婉,余味无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另外,诗人利用谐音双关的手法,用 “巧丝”来谐“巧思”,也增加了本诗的情趣。

Ⅳ 李商隐《辛未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

辛未七夕原文: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辛未七夕赏析

碧落银河之畔,正是「牛郎」与「织女」相会的良好场所,何必一定要待金风玉露之七夕才相会呢?大约正是由于仙家之好别离吧?疑而不解,正反映出诗人苦闷难释的孤寂心态,语意感伤,心境难堪。

本诗从猜测仙家的心思入手,指出有离别之苦,才有佳期之乐。然后转到描写佳期的喜庆气氛,以及期盼团圆的心情。最后想到民间风俗,问:「既奉出食品,让蜘蛛代为乞巧,那又如何答谢搭鹊桥的乌鹊呢?」

诗词作品: 辛未七夕 诗词作者:【 唐代 】 李商隐 诗词归类: 【七夕节】、【孤独】

Ⅵ 李商隐《辛未七夕》翻译

诗从猜测仙家的心思入手,指出有离别之苦,才有佳期之乐。然后转到描写佳期的喜庆气氛,以及期盼团圆的心情。最后想到民间风俗,问:“既奉出食品,让蜘蛛代为乞巧,那又如何答谢搭鹊桥的乌鹊呢?”本诗妙在用语,如用“碧”、“金”、“银”、“玉”烘托喜气,用“久”、“迟”表现期盼心情。

Ⅶ 想找古诗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的出处,有哪高手帮忙,急求大神帮助

辛未七夕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热点内容
丝带玫瑰花粘 发布:2024-12-28 05:15:39 浏览:208
卢湾区花店订花送花 发布:2024-12-28 05:15:26 浏览:565
穿心草盆栽 发布:2024-12-28 04:48:52 浏览:134
矫情的花语 发布:2024-12-28 04:46:31 浏览:426
插花研学 发布:2024-12-28 04:36:50 浏览:492
腊梅花偏方 发布:2024-12-28 04:36:06 浏览:245
华盛顿樱花季 发布:2024-12-28 04:36:06 浏览:733
情人节限定皮肤所有 发布:2024-12-28 04:28:10 浏览:609
九月花卉亭 发布:2024-12-28 03:55:46 浏览:618
结婚证字号j430404情人节骗人 发布:2024-12-28 03:51:33 浏览: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