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七夕
⑴ 七夕节必知的七大习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七夕早已不单单只是汉代的乞巧节,而是中国最经典的情人节。但是你知道七夕有哪些必知的七大习俗吗?下面跟随小编一块看看吧!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中国广大的汉族人民便迎来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这一天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毋庸置疑,七夕节其实只是女人的节日。
七夕最早的时候叫做乞巧节,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
七夕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过“七夕节”流传下来许多民间风俗,其中最主要的有七种风俗。
一、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过“七夕节”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二、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三、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演变,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四、兰夜斗巧
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
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五、种生求子
旧时民间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尽管这些习俗特别有趣而且有意义,但是现在的社会已经很少见到这些习俗了,这不禁令人有些惋惜。不过,最值得欣慰的是从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七夕的传统依然被世人所铭记!下面还有哪些习俗呢?
六、晒书晒衣
据记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
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
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七、拜织女
“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过“七夕节”的大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即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以上就是七夕节必知的七大习俗!尽管这些习俗很多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再像之前一样受到人们的重视及继承,但是小编不由地感叹:古代人过的七夕真是甩现在的情人节几条街啊!
⑵ 关于七夕节的资料大全
大家应该都知道七夕节,七夕节是我国历史十分悠久的传统节日,不知不觉,又一年的七夕节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了解七夕节。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夕节的资料大全_七夕节各地不同的习俗,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关于七夕节的资料大全
● 七夕节的历史由来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着源远流长的星象 文化 ,古人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在探索宇宙之中所包含的奥秘。古代的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的秩序有家,同时还将星宿和地面区域进行了对应的分化。在汉代的时候,七夕意味着妇女向织女星乞巧智慧之意。因此被称为乞巧。在古代之时,七夕节与牛郎织女 传说 故事 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奇巧与牛郎织女的 爱情故事 融合为一,因此每到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之时,女人就会祈求上天,能够让自己变得像织女一样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于是七夕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七夕节的风俗传统
在七夕节到来之时,每家每户都会将庭院打扫的干净整洁,年轻的女人要向织女星进行祈求,希望织女星让自己心灵手巧,并且会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穿针成功者,意味着她能够心想事成。同时, 儿童 会在七夕节这一天将采摘回来的野花挂在牛角之上,又被称为喝牛生日。因为人们为了纪念老牛,让牛郎把它的皮剥下来去见织女,所以便有了为牛庆生的风俗。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女子穿针比赛。他们准备好结彩线,将线穿入七孔针之内,谁穿得越快越多,就意味着谁能够有更好的婚姻感情生活。
● 七夕节的地域文化
在江苏有七夕香桥会一说,每年七夕节将至,人们会赶来搭制香桥。并且在傍晚人们祭祀双星,将香桥焚烧,象征着,织女和牛郎已经相会。在浙江农村之中,盛行着用脸盆接露水的风俗。传说,露水就是牛郎织女相会之时的眼泪,抹在眼上和手上,能够让人们变得眼明手快。在广州还会举行七夕拜仙,但是已婚的女生一般不能够去参加。在中国西南地区流行这七夕节染指甲的风俗,有助于他们的生育。而在湖南,江浙地区,妇女会选择在七夕这一天洗头发,旨在可以得到织女的庇护。在广西地区,七夕节的早上去河边取水。可以用其洗澡,辟邪治病,延年益寿。同时家长会给孩子的脖子上挂上红头绳,希望上天可以保证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
▼ 七夕节各地不同的习俗
广东:七娘会
在广东,最重视七夕节的是清代、民国年间,并流传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风习。屈大均《广东新语》 中,即已记载了清初“七娘会”的盛况,民国年间,并流传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风习。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即已记载了清初“七娘会”的盛况,民间多称“拜七姐”。
活动一般是在少女少妇中进行(男子与老年妇女只能在一旁观看,并行礼祭拜而已),预先由要好的十数名姐妹组织起来准备“拜七姐”,
女儿们在七夕夜要尽情梳妆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头发,然后换上锦绸裙袄、旗袍,头上梳发髻,戴上白兰、素馨等花饰;再画眉、抹脂粉、点绛唇、额上印花;用凤仙花汁染指甲。经过这番打扮,女儿们一个个如同仙子下凡,围坐于八仙桌旁,鹊桥边上,进行各种游戏:或自娱自乐,吟诗作对,行令猜谜,并穿针祭拜乞巧;并指点天上北斗七星(相传织女是七星姐妹中的一员)及双星,讲述牛女故事、诗文 典故 ;或请来歌姬,演唱粤曲,奏八音乐等,这时人们可往各处人家参观乞巧桌陈设,欢庆至半夜十二点钟,为织女下凡之吉时,此时所有的灯彩、香烛都点燃,五光十色,一片辉煌;姑娘们兴高采烈,穿针引线,喜迎七姐,到处欢声鼎沸。最后欢宴一番,这才散去。诚如清诗人汪仑(传说中的鱼名)《羊城七夕竹枝词》听说:“绣闼瑶扉取次开,花为屏障玉为台。青溪小女蓝桥妹,有约会宵乞巧来。”
台湾:拜“床母”
台湾七夕拜七娘妈之外,往往也另备小碗油饭到房中拜“床母”,二者应有类似含意。生产、育儿,这都是女性无可替代的职责,因此这类神祇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与女性信徒之间,遂构成密切的联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担母职时的焦虑与恐惧。“床母”,是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儿童的家庭,在当天傍晚时,在儿童睡的床边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饭、鸡酒(或麻油鸡),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时不宜太长,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约供品摆好,香点了以后,就可以准备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烧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会宠孩子赖床等。
浙江:七夕香桥会
在浙江嘉兴塘汇乡古窦泾村有七夕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
湖南、浙江:妇女洗发、接露水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 散文 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胶东:拜七姐神
在胶东地区,多于七夕拜七姐神。年轻妇女穿上新装,欢聚一堂,于庭中盟结七姐妹,口 唱歌 谣:“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手段。”不少地方还制作“巧花”,少女们用面粉制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或称巧果),还有巧菜,即于酒盅中培育麦芽(此即宋代的“种生”),用巧果、巧菜来祭祀织女。
中国西南: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 爱好 ,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广州:迎仙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陕西: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广西:七夕储水
广西某些地区有七夕储水的习俗,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山东:种巧菜作巧花
山东荣城有两种活动,一种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麦芽,一种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种带花的食品。
绍兴:南瓜棚下听悄悄话
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 七夕节物风俗知多少
祭月之仪
夏人的文化里上古遗传的祭祀月神,多在朔日,即一七、二七,有认为盛于汉代的十五祭月,也是对二七日的小小修正。古时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习俗,在 传统文化 里,月亮始终是女子的祥瑞。她们常常对月祈愿或倾诉心事。古来自有女子拜月的传统,尤其是七夕、中秋。貂蝉祭月的传说大约是最动人的画面了。
婚育恋曲
传统文化里,爱情基本上都要和婚育相连。在七夕的节物风俗里,这两件事的关联是很自然的。作为古老的汉族节日,先人于朔日祭月,本身就是一种乞求繁衍生息意愿的反映,盖因月之盈长暗喻了长生与兴旺。
夏历之尚七习俗孑遗下来,发展成为生长、长生的标志,而七月七更是长生又长生,故此这一日被称为“人日”。七夕前几天人们利用若干 种植 物,如小麦、绿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数寸后,于七夕即日用红蓝彩线束扎起来,作为一种得子得福的象征。还用蜡塑各种形象,放在水上浮游,实际上是生育信仰之一种。
天河夜话
七夕兰夜,许多少女会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传说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在社会风气开放的时代,也有情人们携手一起躲在瓜棚下偷听天河私语的。
拜织女会
这是七夕节女眷们的聚会,叫做“拜织女”。少女、少妇们大都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需要斋戒一天,待到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者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玩到半夜始散。
关于七夕节的资料相关 文章 :
★ 关于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 七夕节习俗大全,七夕节都有哪些习俗?
★ 关于七夕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 关于七夕主题活动方案大全
★ 七夕节古诗大全有哪些
★ 关于七夕情人节的词语集锦大全
★ 关于七夕的优美诗句大全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词欣赏
★ 七夕节主题活动方案大全【5篇】精选
★ 七夕节活动方案最新大全5篇
★ 关于七夕节的优美句子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⑶ 七夕节是什么节日是情人节吗
七夕节是什么节日是情人节吗
七夕节是什么节日是情人节吗,有很多不过节日的人都不知道七夕是什么节,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七夕是牛郎织女在鹊桥相见的日子,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他们的,那七夕节是什么节日是情人节吗,一起来看看吧。
七夕节是什么节日是情人节吗1
七夕是情人节,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国内的情人节。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节日习俗
1、听悄悄话
在浙江绍兴一些农村,七夕夜会有许多靓女,偷偷躲在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待夜深人静之时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待嫁的少女日后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
2、净水视影
江苏一带的乞巧活动是取净水一碗于阳光下曝晒,并露天过夜。即捡细草棒浮于水中,视其影来定验巧拙。也有许多年青女子采用小针看水底针影来应验智愚的。其他地区的汉族也多采用这种方式来应验巧拙智愚。
3、拜神
粤西部分乡村有在七月七日做籺拜神的习俗。根据传统习俗,人们先拜庙里的“老爷”(菩萨),再拜土地公。拜神的贡品一般有籺、三茶五酒、水果等。
七夕节是什么节日是情人节吗2
七夕是“情人节”吗?看看古人是如何过七夕的便知道了
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七夕节”,同时也是商家与情侣的狂欢节。在如今,七夕节被视为中国本土的“情人节”,情侣们会在这一天互送礼物,开启甜蜜的约会,而商家们则忙于备货,趁着节日氛围多卖些商品。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外国节日的冲击,许多人都希望借助七夕节来唤醒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对于传统节日我们切不可一知半解,比如七夕节,它在古代可不仅仅是情人节。
有关七夕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诗经》上,《诗经大东》记载:“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这句诗是牛郎织女故事的雏形,不过此时它却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是从农业文明的角度讲述织女工作的繁忙。牛郎织女星是七夕节的来源之一,但它却不是全部。
中国古代的观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许多古老典籍中都记载有星象文化。比如《春秋命历序》中就记载:“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汉书·地理志》云:“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这里的婺女就是织女,她逐渐演化为女神,被民间称为七姐、七星娘娘等,擅长编织云彩,是妇女、儿童的保护神。
除此以外,七夕节还源于人们对于特殊数字和时间的崇拜。在古代人们认为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等“重日”是吉日,而七月七作为其中之一,自然受到人们的重视。《太平御览》还记载:“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糜为珍。”这说明古人认为这一天是象征丰收的日子,因此七月七这一日要普天同庆,天地同乐。
在古代七夕节的“主力军”是妇女和儿童而非情侣,比如宋代《梦粱录》中就记载道:“七月七日,谓之七夕节。其日晚晡时,倾城儿童女子,不论贫富,皆着新衣。富贵之家……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或取小蜘蛛,以金银小盒儿盛之,次早观其网丝圆正,名曰得巧。”宋代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流传甚广,但参加盛会的大多都是妇女与儿童,儿童自然是什么节日都要参加的,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古代的七夕节其实是“妇女节”。
既然是“妇女节”,节日的主角当然是女子。在古代七夕节也被称为“七姐诞”,每到这一天,女孩们便会在晚上对着织女星摆上瓜果进行祭拜,乞求女神赋予她们灵巧的双手和精妙的编织技艺。当然,有的女孩也会乞求姻缘巧配。
直到东汉时期,在战乱当中人们将希望与美好寄托在神话故事里,因此牛郎织女的故事逐渐形成。东汉《风俗通》中的“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是故事的雏形,而到南朝时梁殷芸《小说》中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则已经是故事的完整版。
七夕节起源古老,历史悠久,而它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融合以后,形成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比如在西汉时,女子们会在这一天进行祈福,刘歆在《西京杂记》中就记载道:“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南北朝时,南方非常重视七夕节,节日仪式非常隆重。唐朝时宫中还要专门设“乞巧楼”,以供嫔妃和宫中女子向七星娘娘乞巧。在宋朝时,七夕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它在民间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成为全国性节日。每到七月七时,宋都还会专设乞巧市场,《醉翁谈录》中记载:“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通过记载不难看出宋朝七夕节的盛况。不过此时七夕节的主角仍然是女子,男子不过是在旁欣赏者,而男女定情只是“女儿节”中的一小部分。
正如端午节有比赛龙舟与包粽子一样,七夕节也有独属于它的比赛,那就是“赛巧”。在七夕节女子们会比赛穿七孔针,穿的快的女子会得到女神的祝福,将来会心灵手巧,而穿的慢的人则需要将提前准备好的礼物送给获胜者。《元氏掖庭录》中对此就有专门记载:“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除此以外,古代民间还有对月穿针的习俗。而所谓对月穿针,就是女子们先向织女星虔诚跪拜,然后拿出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对月穿针。对于古人来说,最有意思的当属喜蛛应巧,女子们会在这一天各捉小蜘蛛放入盒子当中,等待一定时间以后将盒子打开,里面的蛛网越稠密则说明主人将来越心灵手巧。
而当时间来到近代以后,民间的七夕节依旧隆重。比如浙江宜兴人会在这一天聚集起来搭制香桥,祭祀双星,象征牛郎织女相会。而广东的七巧节则异常隆重,庆祝仪式从七月六号晚上就已经开始,人们会在香案上摆放许多瓜果与奇巧的东西,琳琅满目,五彩缤纷。
直到现代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七夕节的情人节气息愈发浓厚。许多人对此提出了批评,认为七夕节本不是情人节。不过换个角度想一想,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必然趋势,若是它能够促进传统节日的繁荣,即使存在误会,只有我们能够了解真正的七夕节,那么它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⑷ “七夕知何夕”的出处是哪里
“七夕知何夕”出自宋代李廌的《七夕》。
“七夕知何夕”全诗
《七夕》
宋代 李廌
七夕知何夕,云是牛女期。
俚俗具瓜华,阶除儿女嬉。
繁星烂煌煌,流月湛沉辉。
群儿望鹊桥,桥端七宝帷。
彷佛想言笑,芗泽疑烟霏。
人间光阴速,天上日月迟。
隔岁等旦暮,会遇未应稀。
愿言停笑驩,察我心所祈。
我欲赐新巧,智术妙通微。
年年渡河汉,秋至次舍移。
宣淫五云上,此论乃吾欺。
吾为牛女辨,欲判千古疑。
作者简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⑸ 关于七夕诗句的知识
1.有关七夕的知识
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古时候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会在七夕夜晚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2.有关七夕的知识
七夕节的有关知识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
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乞巧七夕的习俗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
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
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
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
3.关于七夕的诗词歌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牵牛织女 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 织女出其东。
万古永相望, 七夕谁见同?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明月试看看。
乞巧歌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情人庙庙联 真情无人见,假情天有知。
(情人庙供奉牛郎织女,位于台北) 情人庙鸡心石上刻小诗 情人双双到庙来,不求儿女不求财, 神前跪下起过誓,谁先变心谁先埋。 鹊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 唐 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牵牛织女 七夕 唐 白居易 烟霄微月淡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霄中。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此诗虽短,但天上人间,欢情与离恨,都有涵盖,可谓言简意赅。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鹧鸪天 七夕 宋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著有《小山词》。本词以宋朝关于鹊鸟误传使牛郎织女只有一天相聚时间的说法入手,先写鹊鸟误传的遗憾,后写分别的离愁别恨,指出牛郎织女虽有相会但终归是悲剧。
·二郎神 七夕 宋 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七夕 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鹊桥仙 宋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4.求达人,请问七夕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鹧鸪天 七夕 宋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二郎神 七夕 宋 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5.有关七夕的诗词有哪些
《沉醉东风七夕》作者:卢挚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荔枝香近七夕》作者:吴文英 睡轻时闻,晚鹊噪庭树。
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
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 秋鬓改,妒月姊、长眉妩。
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
泪湿沙边凝伫。 《凤栖梧甲辰七夕》作者:吴文英 开过南枝花满院。
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高树数声蝉送晚。
归家梦向斜阳断。 夜色银河情一片。
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陈迹晓风吹雾散。
鹤钩空带蛛丝卷。 《壬申七夕》作者: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惜秋华七夕》作者:吴文英 露蛛丝,小楼阴堕月,秋惊华鬓。
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
相逢,纵相疏、胜却巫阳无准。 何处动凉讯。
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
银河万古秋声,但望中、婺星清润。轻俊。
度金针、漫牵方寸。 七夕的诗句赏析: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2、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唐徐凝《七夕》) 3、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4、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5、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晋《七夕夜女歌》) 6、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7、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8、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唐杨璞《七夕》) 9、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唐孟郊《古意》) 10、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唐权德舆《七夕》) 。
6.急求:关于七夕的诗词
七夕节的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民间有俗语说:“今日人间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俗称“七夕”,相传是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时刻,又叫“乞巧节”。
由于织女心灵手巧,在凡间曾把织布、绣花的技巧传授给妇女们,因此,每年七月初七晚上,趁着织女与牛郎团圆之时,女孩们为之祭拜,希望自己能够心灵手巧,祈望美满幸福。 在这样的晚上,遥望那条天河,让人想到了关于七夕的无数诗词。
这一天,比泊来的情人节,更多了一种传统的、古典的韵味与诗意。 这一天,我们古人总会望着银河两岸的牵牛星与织女星,想象着他们一年仅一夕的相会,该是如何的让人断肠。
对着茫茫的星空,那些诗词,就喷涌而出了。 关于七夕的诗,最为经久传唱的,应该是秦观的那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两句,给了相爱却无缘的人多少安慰与期待。 唯借烈酒万般思 奈惜丹桂空留香 玉盘轻舞寂寞纱 恐惊钩月随西下 今朝弦月梦相依 更鼓催促无人回 流水聆听相思语 折柳相送待七夕 年年七夕今又至 翩翩飞鹊各不同 银河渡桥人依旧 相思离苦化雨愁 和青鸟七夕诗 青云直上九宵去 鸟鹊相随银河里 话别牛郎织女情 七七相会泪如雨 夕阳不肯西山坠 绝唱千古无人比 银河天际开,相思两界来。
鹊搭情义桥,雨诉别离愁。 七夕诗 风雨七夕夜--啸之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
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
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 乃书于纸上。
毕而卧。凄然入梦。
乙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日暮晴空起墨云,无端又阻有情人。 一生几度一良夜?泪若倾盆又一年。
风雨七夕计已久,炎凉人事亦非鲜。 年来惯作孤灯读,哪管晴天或雨天。
七夕--啸之 一纸书成寄不成,远游长啸且徐行。 登峰日落天辽莽,踏岸江流月半明。
利欲功名似易水,家国儿女若浮萍。 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
7.有关七夕的诗句有哪些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也就是东方情人节。
有关七夕的诗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 ——《七夕》啸之 风雨七夕计已久,炎凉人事亦非鲜。
——《风雨七夕夜》啸之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徐凝《七夕》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之一》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杨璞《七夕》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孟郊《古意》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孟浩然《他乡七夕》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权德舆《七夕》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晏几道《七夕》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李商隐《马嵬其二》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8.关于七夕的诗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年代】:现当代 【作者】:柔昆 【作品】:集句咏七夕 【内容】: 相思欲写相思意, 相思泪滴相思字。
眉间心上, 脉脉此情谁寄? 鸳鸯帐里鸳鸯被, 鸳鸯枕上鸳鸯睡。 天上人间, 幽幽此恨谁知。
【年代】:元 【作者】:乔吉 【作品】: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内容】: 崔徽休写丹青, 雨弱云娇,水秀山明。 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
水洒不着春妆整整, 风吹的倒玉立亭亭, 浅醉微醒,谁伴云屏? 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年代】:南宋 【作者】:朱淑真 【作品】:鹊桥仙 【内容】:七夕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
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
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年代】:宋 【作者】:杨朴 【 题 】:七夕 【内容】: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行香子 【内容】:七夕 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 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 浮槎去, 不相逢。
星桥鹊驾, 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 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 醍儿雨, 醍儿风。 【年代】:唐 【作者】:赵璜 【 题 】:七夕诗 【内容】: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莫嫌天上稀相见, 犹胜人间去不回。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云月掩楼台。
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年代】:唐 【作者】:徐铉 【 题 】:驿中七夕 【内容】: 七夕雨初霁,行人正忆家。
江天望河汉,水馆折莲花。 独坐凉何甚,微吟月易斜。
今年不乞巧,钝拙转堪嗟。 【年代】:唐 【作者】:唐彦谦 【 题 】:七夕 【内容】: 露白风清夜向晨,小星垂佩月埋轮。
绛河浪浅休相隔, 沧海波深尚作尘。天外凤凰何寂寞,世间乌鹊漫辛勤。
倚阑殿北斜楼上,多少通宵不寐人。 【年代】:唐 【作者】:权德舆 【 题 】:七夕 【内容】: 今日云輧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兢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商隐 【作品】:马嵬 【内容】: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贺 【作品】:七夕 【内容】: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年代】:唐 【作者】:崔颢 【 题 】:七夕宴悬圃二首 【内容】: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时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年代】:唐 【作者】:崔涂 【 题 】:七夕 【内容】: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年代】:唐 【作者】:林杰 【 题 】:乞巧 【内容】: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题 】:七夕 【内容】: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年代】:唐五代 【作者】:崔颢 【作品】:七夕宴悬圃二首 【内容】: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时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年代】:唐五代 【作者】:曹邺 【作品】:古相送 【内容】: 行人卜去期,白发根已出。 执君青松枝,空数别来日。
心如七夕女,生死难再匹。 且愿车声迫,莫使马行疾。
巫山千丈高,亦恐梦相失。 【年代】:隋 【作者】:陈子良 【作品】:七夕观新妇隔巷停车 【内容】: 隔巷遥停幰,非复为来迟。
只言更尚浅,未是渡河时。
⑹ 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因七夕赋予了人格化的牛郎织女美丽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七夕节的习俗有拜织女、兰夜斗巧、七姐诞、种生求子、妇女洗发等,也是男女表达爱意赠送礼物的最佳时机。
说到七夕,我和大家讲一个一辈子忘记不了的事,我和媳妇的爱情长跑地位就是在七夕时节奠定的。虽然我没有鹊桥相会的美好爱情故事,但是也有非同寻常的记忆,大学期间,和媳妇正在谈恋爱,可谓热恋当中,七夕节那天我并没有记起,她就问我要礼物,我自己其实早就忘记七夕了,自己蒙了半天也没有明白过来,但她坚持问我要礼物,我就愣是没有想起七夕来。她很单纯得告诉我----七夕节,从此我就再也没有忘记这个节日。每当七夕,我会提前准备七夕礼物,因为媳妇的坦诚和相信,我们一直恩爱到现在,所以大家切记,七夕节的送礼物习俗一定不能忘记,趁七夕让彼此的心连在一起,大家都有啥记忆犹新的七夕经历,我们一起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