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仙女灯
⑴ 七夕拜七仙女要些什么东西
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就是女孩子们向七姐乞巧得到一双巧手
⑵ 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游七姐水
正如《天仙配》里面有说,七仙女下凡来人间洗澡,然后就看上了偷窥的董永,成就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当然这个七夕礼传说的七仙女是七姐,而且里面是没有董永的,有没有牛郎,这个还真不好说,小道传说是有,仙女那天会去江河中洗澡,至于为啥要来人间洗澡,这个也不是很清楚,反正呢,仙女洗过澡的江河也就是洗澡水吧,你进去洗个澡,你就会姻缘美满,幸福安康等等。
拜七姐,祈祷姻缘和祈福许愿
其实就是古代人们对七姐的一个祭拜和许愿习俗,每逢七月初七,人们焚香案牍,摆上祭品,祈祷自己姻缘美满,孩子健康平安,女人们希望自己想七姐一样心灵手巧,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男人们则希望能娶到一个好婆娘。
穿针乞巧
是指民间,在七夕当天会举办一个节目,就是女人们针孔穿线比赛,谁穿得最多,就说明七姐就会降好运给谁,谁就好心灵手巧,而且赢的人还会有礼物,在古代,男耕女织,就是常态,女儿织布能巧很重要,越是手巧的人就代表着最优秀。
兰夜斗巧
源于汉朝时期的宫廷游戏,宫女将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将这些物品放在黑夜角落,让宫女摸黑寻找,这叫“斗巧”,而七夕夜也叫“兰夜”,古称为“兰夜斗巧”,这类游戏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故成了七夕的习俗。
七夕节的来历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⑶ 七夕拜七仙女要些什么东西
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也是民间传说七仙女中的织女与牛郎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传说因为他们相恋之后,牛郎不再下田耕种,织女不再勤于织布,所以被天公(帝)惩罚,一年只能相会一天。而七仙女们会保佑人间未满16岁的小孩长大成人,因而七夕当日妇女也会拜七仙女,一般称为“七娘妈”。七夕也是“七娘妈生”,传统习俗会准备供品祭拜七娘妈。祭拜时间多在傍晚,而同一天也会拜床母。床母是七仙女之一,是保护幼儿夜里安眠的神只。至于夜间则另有祭拜织女娘娘的“乞巧”活动,主要以未婚女子为主,希望能求得一身好手艺。
拜床母时先上香祝祷,待线香燃烧1/3后,即可快速烧化金纸,因为床母是保佑幼儿快长大,所以不宜拜太久。
拜七娘妈时,由于七娘妈与天帝相近,神格较高,且有七位,所以按传统会准备更多的供品,特别是准备一座七娘妈亭(纸糊灯座,供火化)代表七娘妈的神尊,或准备七娘妈的神妈(纸印的神像)贴在供桌前沿,再准备毛巾、脚盆给七娘妈梳洗,并备供品七份,最主要是准备汤圆七碗,每个汤圆中间再压一个凹洞,以便装盛相思的眼泪。牛郎和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天,难免感伤落泪。此外,油饭、麻油鸡饭都是七娘妈喜欢的食物。供花以蓟花或凤仙花、茉莉花及鸡冠花等皆可,再准备胭脂、桠粉、红丝线、香帕、扇子和镜子等。
每当祭拜“七娘妈生”时,家长会为未满16岁的子女准备“贯豢”(中间有洞的古钱或银牌),也就是将祭过的红丝线重新系在贯豢上,再给女孩戴在颈上,祈求七娘妈庇佑。一直到满16岁才“脱豢”。
不论拜七娘妈或只拜织女,妇女会在祭拜之后,将蓟花、脂粉各分一半,一半抛到屋顶上(象征天上),一半自己留下来用。表示一半是送给七娘妈使用。除了除了祈求孩童顺利长大,也祈求七娘妈赐予美貌和才能,甚至爱情,故而七夕是妇女最重要的祭拜节日。
⑷ 七夕来到仙女送来天上巧,求下联
上联:七夕来到仙女送来天上巧
下联:今日去魂美人归去枕边空
横批:金声玉润
⑸ 七夕节有什么风俗
⑹ 七夕节的由来是什么
七夕节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和妇女穿针乞巧的习俗,后来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被赋予了爱情的意义。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_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小儿节:因乞巧、乞文等俗。
⑺ 七夕节的传说
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
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7)七夕仙女灯扩展阅读: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
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
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顿生爱意,想起老牛的话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牛郎于是跟小仙女织女制造了邂逅,后来他们很谈得来,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牛郎织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蕴含浪漫,更反映了难能可贵的曲折爱情。我们相信,在天河的两侧,牛郎织女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彼此,一直见证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可贵精神,激励着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爱情的决心和勇气。
⑻ 如果是一个人的七夕,要怎么过才快乐呢
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去散步,一个人做陶艺,一个人拍景色,一个人可以喝两杯拿铁,一个人可以吃两份圣代,一个人可以点两只炸鸡,一个人过七夕,要过得快乐,首先要调整心。
给自己送一份礼物。
给自己的第一份七夕礼物,我想要一块手表,但是一定要精挑细选,与众不同,不管价格如何,都狠下心来给自己买一个。看起来轻盈有质感,既是手镯又是腕表,感觉戴起来很舒适!
当天把自己打扮得体面起来,买好奶茶与零食。在家里窗前,呆呆的看着行走在大街上的情侣们,与你的零食谈一场短暂的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