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七夕
❶ “七夕”这天,燕子都到哪去了
从科学角度来讲,燕子多少与这一天无任何关系,如果少,那么与气候环境才有关系。你也只是今天才特意留意,如果你每一天都留意,可能会发现燕子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了。
❷ 七夕节时燕子都干什么
七夕,人们往往会说起喜鹊,而对于燕子,提及很少,没想到,它们那天也去鹊桥了呵,竟然不在我在窝里。 下面一篇文章,写的不错,你看看吧。 七夕节的燕子 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七夕节的早上,太阳还没出来母亲就开始喊我们起床了:“快起来,燕子都搭桥去了,你们还睡啊!” 我们揉着眼睛,不情愿地从炕上爬起来。 晚上奶奶讲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还依稀在眼前,想到今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一下子来了精神,奶奶说过七夕节的时候燕子都要去搭桥的,不知道我们家的燕子去了没有,忙地穿上两只鞋,走到堂屋去看屋顶上的燕子。 堂屋有前后两个门,前门和后门是对开的,冬天的时候把后门封上,到春天的时候才把后门打开。一打开后门那燕子就来了,燕子飞进堂屋,就在屋顶的檩子旁搭个窝。每天燕子用嘴衔来泥土,然后一口一口地垒起来就成了一个美丽的燕窝了。母亲说燕子也有巧燕和笨燕,笨燕子搭的窝窝口是直筒的,而巧燕搭的窝窝口是拐弯的,看着也别致些。我家的燕窝就是笨燕子搭的,而邻居三哥家的燕窝是巧燕子搭的,曾经让我羡慕。 看到燕窝里的小燕子还在,四只小燕子在燕窝边上,探着头叽叽地叫着,心里想燕子妈妈真的是去银河上搭桥了,为了别人把自己的孩子丢在家里,大老远的去帮着牛郎和织女相会去了,还真的是很可敬的。 看着小燕子,想到了牛郎和织女,牛郎和织女也是一对苦命的人,两人相亲相爱的,可是王母娘娘头上的那根簪子真利害,那么轻轻地一划,一条银河就把两人分开了。一年难得见上一面,只好在七夕节上相见了,可是隔着银河又难得走到一起。燕子真是善解人意,竟然记着这一天,每到七夕早早地就成群结队的去搭桥了。想到这儿又可怜起小燕子来了,燕子妈妈不在家,小燕子也怪可怜的,该不会饿了吧? 三哥家的燕子妈妈也去搭桥了,三哥过来说,他家的小燕子也在叫,总得想点法子,别让小燕子饿着啊。我们共同看着小燕子,那小燕子的小脑袋正好从燕窝边上露出来,黄黄的小嘴,羽毛有点发灰,大概是还没到发亮的时候吧。 母亲说,看着燕子不许用手指着,那样会瞎眼睛的。我们都怕,只是看着,不敢用手指点的,而燕子的窝更是没有人敢碰的。 三哥准备好了用一根秫秸和柳条,那是用来扎网拍的。我们不会扎,都是奶奶帮着扎的。在秫秸的上头扎两个眼,然后把柳条穿过去,这样柳条就弯成了一个圆圈。长长的秫秸上面是个圆圆的圈,我们这用它去粘蜘蛛结的网。蜘蛛网大都是挂在屋檐下,像个八挂图,很是好看,我们把蜘蛛网小心地粘在了我们的圆圈上,成了一个新的网,我们再用这个网去粘蜻蜓、粘蝴蝶。 三哥出主意说是要用我们的网拍去粘蚂蚱,这样可以用来喂小燕子。奶奶说,燕子不吃落地的,只吃空中飞的。我想一定要捉活的,不能让我们粘来的蚂蚱死掉的,死掉了,小燕子就不吃了。 早晨的蜘蛛网在阳光下闪着露珠,上面粘了好多的小虫子,而蜘蛛不知道躲到那里去了。三哥的个子高,他拿着我们的网拍,小心地对着蜘蛛网一缠绕,蜘蛛网就完整地粘到我们的网拍上了,要粘好多个蜘蛛网才能更有粘性,那样才可以用来粘蝴蝶、粘蚂蚱的。我们从一家的屋檐下,再到另一家的屋檐下,粘到了好几个蜘蛛网,用手碰一下,粘粘的,真的是好喜欢。 正在我们要回家的时候,在一个屋檐下,我发现了一只燕子,那只燕子的翅膀受伤了,不能飞,它躲在墙角胆怯地看着我们。我看到了,刚想用手指,想到妈妈说的,不能用手指着燕子,吓得把伸出的手缩了回来。拉着三哥的手说,“三哥,快来看,燕子。”三哥也看到了,他走过去,轻轻地把燕子握住了。我很怕,三哥不但用手指指了燕子,还用手把燕子捉住了,我怕三哥的眼睛会看不到东西。 我们把燕子带回了家,奶奶说,燕子是在搭桥时被踩伤的。是的,那一天我再也没见过空中飞的燕子,它们都去搭桥了,这只燕子一定是在搭桥时受伤的。 奶奶小心地用丝线把燕子的翅膀接上了,我们很高兴。希望燕子还能飞起来。我们把粘来的小蚂蚱喂给燕子吃,开始它不吃,后来竟然吃了,真是让我们好开心。 晚上是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的时候,我们用一个脸盆盛满了水,早早地就躲在奶奶的黄瓜架下,看着天上的星星都出齐了,那牛郎星和织女星显得是那样的明亮,可是就是走不到一起,真是有点让人着急了。
❸ “燕子穿帘处”的出处是哪里
“燕子穿帘处”出自宋代吴文英的《荔枝香近·七夕》。
“燕子穿帘处”全诗
《荔枝香近·七夕》
宋代 吴文英
睡轻时闻,晚鹊噪庭树。
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
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
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
秋鬓改,妒月姊、长眉妩。
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
泪湿沙边凝伫。
作者简介(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荔枝香近·七夕注释
⑴荔枝香近:词牌名。《词谱》:“《唐史·乐志》:‘帝幸骊山,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荔枝香》’。《碧鸡漫志》:‘今歇指调、大石调,皆有近拍,不知何者为本曲?’按《荔枝香》有两体,七十六字者始自柳永《乐章集》注“歇指调”;七十三字者始自周邦彦,一名《荔枝香近》。”此词双调,七十六字。前后片各七句四仄韵。[2]
⑵愁:一本作“秋”。
荔枝香近·七夕鉴赏
“睡轻”四句,引神话传说点题。言词人在七夕晚上正恍恍惚惚地小睡着,恍忽中只听见庭院中的树上不断地传来喜鹊们的聒噪声。它们似乎在说:今天晚上我们又要飞上天去搭起鹊桥,使牛郎织女能够重聚在天河西畔,度过一夕的幸福时刻。“天津”,即指天河渡口。“蛛丝”两句,叙说自身的孤苦。此言词人所居的小楼角落挂满了蛛网,这说明那里已经很久无人前来打扫住处了。词人生活在这种与爱妾生离死别的孤独境况中,所以惟见燕子飞来,穿堂入室与他作伴,却难见伊人来此与他相伴。“天上”一句,两相对比。词人说:天上的牛郎织女尚有一年一夕的鹊桥会,而地上的我却永远不能再见爱人一面,所以哀叹“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啊。上片从题旨生发,重在悲叹自己与两妾生离死别的不幸遭遇。
“秋鬓改”两句是说:我已经老矣,能不鬓发转白?因为自己的日渐衰老,所以更引起了我对传说中吃过不死药而永葆青春美色的嫦娥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种嫉妒心。这是一般老年人常有的牢骚话。“过雨”两句是说:眼前又到了秋风秋雨的烦闷季节,再加上室外的梧桐叶随风飒飒地飞舞,能不使人见秋景而起愁?所以后来的鉴湖女侠秋瑾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叹;而词人也有“离人心上秋”之愁。“梦入”三句,思妾之心愈深矣。此言词人从七夕鹊桥会的传说,进而联想到自己如果要想与爱人相见,那就只能在梦境之中了。所以词人起而独自徘徊,企图摆脱相思之苦。只见天上几颗星星闪烁,映衬着冷冷清清的门户。他漫步在宅边河畔,不由得又因思念爱妾而泪滴涟涟。下片主要是哀叹自身的老境凄凉及怀念离逝的两个爱妾。全词从七夕的神话传说,联想到自己与两位爱妾生离死别的愁苦,既写时节,又写亲人,读来感人肺腑。
❹ 七夕节燕子都干什么去了为什么在意这一天总是看不见燕子。真的是去搭鹊桥妈
七夕节是看不到喜鹊了,不是看不到燕子了。喜鹊在这一天,就不出门了。打鹊桥是神话传说。这一天的喜鹊上那去了,还是个迷。
❺ 七夕为什么一整天都看不到喜鹊和燕子要科学的解释。谢谢、
喜鹊常结成大群成对活动,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家燕有一个“怪癣”:它们总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迁飞,而且飞得很快,有时只能看见它们的影子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楚它的模样。所以晚上看不到这两种鸟。如果你生活在中国,而且附近有这两种鸟的分布,白天看不到可能是个巧合。或者你没留意。
❻ 七夕为什么没燕子
七夕可是初秋耶怎么可能有燕子厊,,
❼ 七月七为什么看不到燕子
为什么我在七夕那天还看到不少燕子。农历七月,燕子的繁殖期已经结束,它们开始扩散至城镇各个角落捕食,所以就比较少能见到它们了吧。
❽ 七夕当天燕子都去哪里了 ,,
“七夕”这天,燕子都在繁殖。
燕子一般在4~7月繁殖。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是把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巢为皿状。
每年繁殖2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第二窝少些,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鸟出壳,亲鸟共同饲喂。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食物均为昆虫。
七夕的由来:
七夕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