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朵花开的时间改名
① 天真的预言的诗歌鉴赏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生命永恒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哲学。
“把无限放在掌心,让永恒收藏刹那”是生命永恒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见证。无限的人类历史可以由有限的人类个体来串织;无极的时空宇宙可以用有限的沉浮人生来度量,永恒的笔端能够记录人类文明的变迁。
历史的书卷可以承载岁月沧桑的巨变。当历史的车轮碾过人类的发展足迹,会有无数的文明在道路两旁绽开;当宇宙的尘埃在这些文明上落定,又一个美丽的春天即将烽成。如果这样,那有限与无限的概念是否可以交换,或许就根本无所谓有限无限的概念了。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个天堂”是人类个人生命充分的自信与自由,凝结起来就是一个广袤且博大的物种之起源的理由了。从一个卑微的个体生命中我们有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整个物种的生命力,这却正是“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把一刹那收藏”。
布莱克非常讨厌大哲学家培根,有些恨之入骨的意味,并认为大诗人华滋华斯“不是诗人,而是一个同所有真正的诗歌和灵感为敌的邪教哲学家。”他们两边,一边是浪漫主义者,一边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上的分歧可见一斑。
并且从布来克的另外一首诗《沙子》中也能得到一些眉目:“嘲笑吧,嘲笑吧,伏尔泰卢梭,嘲笑吧,嘲笑吧,但一切徒劳,你们把沙子对风扔去,风又把沙子吹回”。但是,如果要真正的更深刻的了解布莱克原本的思想,还需要更深的历史与文学的双重积淀。
(1)用一朵花开的时间改名扩展阅读:
威廉·布莱克的作品特点
布莱克一生都保持着宗教、政治和艺术上的激进倾向。他浓厚的宗教意识、艺术家的天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给他的诗歌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并使它的诗歌具有明显的宗教性、预言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等几大特点。
他对英国诗歌,特别是浪漫主义诗歌所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其前期诗作主要包括《诗歌素描》、《纯真之歌》及《经验之歌》等。
前期的诗作,语言上简单易懂,且以短诗为主,音节也能短则短,题材内容则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主;而后期的诗作篇幅明显增长,有时长达数百乃至上千行,内容也明显地晦涩起来,以神秘、宗教,以及象征为主要特征。
布莱克最被人们引用和传诵的,也是后代文学大家反复赞美的几首诗歌如《擦烟囱的少年》、《保姆之歌》、《病玫瑰》、《老虎的赞美诗》,皆可以看作构筑布莱克之“天国原形”的一部分。
自比为以西结的少年,四岁就看到了宗教幻象,并且可以用一种亲喃的语言和“白色诸神”寂静地交谈。尽管世风低落,文途滞涩,但布莱克怀着极大的天真和壮丽的想象力与战斗力,投入了类似班扬和马娄的“世俗反讽”运动中。
布莱克在和他相伴一生的乡村姑娘凯瑟琳的邂逅与共处中,获悉了平民心中的童话与贞洁,并以此与自身的经验和想象作为对比,参照了很多从中世纪就开始进行和流传的童话寓言式写作,并加上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意象创造力
布莱克留下了18世纪最重要的诗集《天国与地狱的婚姻—想象力的赞美诗》和《纯真与经验之歌》。布莱克构筑了世界的宏伟与庄严教堂的顶层,在那里,理想与现实的箴言熠熠闪光,时时提醒着圣母般的洁净与肃穆。
布莱克从不否认自己是一个借丰富想象而进行创作的人,但同时代的人除了为他的怪异举止和热情四溢的精力而感到困惑外,还为他的面貌的高深与可敬而感到迷惑。
布莱克显然不是为属于他身体命运的那个时代写作的作家,同阿蒂尔兰博一样,他藉一种基于神秘与梦幻经验而“对感官不同程度”的扰乱,找到了一条通向自由和赞美的 “天国诗歌”的皈依与信仰。
也许,这就是布莱克留下的最重要的经验与价值,布莱克“玫瑰的哭嚎”和“真理总是隐藏在疯狂的暮霭中”的大胆语句,找到了些许从“黑暗的烟囱”延伸到“玫瑰色天国”的神秘体验路途。
布莱克的关于:“在荒原尽头,手指可以触天”的诗句,启发了西班牙画家格列柯和达利,在《记忆的永恒》和《西班牙内战的讽喻想象》中,达利用天才的画笔表达了对这位十八世纪最伟大诗人的缅怀与赞美。
布莱克1810年的《米尔顿》,至1916年,休伯特·帕里爵士为此诗的自序谱上音乐,改名为《耶路撒冷》,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赞歌之一。
② 关于花的【童话故事】
1、雏菊(选自《安徒生童话》)
在乡间的一条大路边,有一座别墅。你一定看见过的!别墅前面有一个种满了花的小花园和一排涂了油漆的栅栏。在这附近的一条沟里,一丛美丽的绿草中长着一棵小小的雏菊。
太阳温暖地、光明地照着它,正如太阳照着花园里那些大朵的美丽的花儿一样。因此它时时刻刻都在不停地生长。
有一天早晨,它的花盛开了;它的光亮的小小花瓣,围绕一个金黄色的太阳的中心撒开来,简直像一圈光带。
它从来没有想到,因为它生在草里,人们不会看到它,所以它要算是一种可怜的、卑微的小花。不,它却是很高兴,它把头掉向太阳,瞧着太阳,静听百灵鸟在高空中唱歌。
小雏菊是那么快乐,好像这是一个伟大的节日似的。事实上这不过是星期一,小孩子都上学去了。
当他们正坐在凳子上学习的时候,它就坐在它的小绿梗上向温暖的太阳光、向周围一切东西,学习了上帝的仁慈。
雏菊觉得它在静寂中所感受到的一切,都被百灵鸟高声地、美妙地唱出来了。于是雏菊怀着尊敬的心情向着这只能唱能飞的鸟儿凝望,不过,它并不因为自己不能唱歌和飞翔就感到悲哀。
“我能看,也能听,”它想。“太阳照着我,风吻着我。啊,我真是天生的幸运!”
栅栏里面长着许多骄傲的名花——它们的香气越少,就越装模作样。牡丹尽量扩张,想要开得比玫瑰花还大,可是问题并不在于庞大。
郁金香的颜色最华丽,它们也知道这个特点,所以它们就特别立得挺直,好叫人能更清楚地看到它们。它们一点也不理会外边的小雏菊,但是小雏菊却老是在看着它们。
它心里想:“它们是多么富丽堂皇啊!是的,美丽的鸟儿一定会飞向它们,拜访它们!感谢上帝!我离它们那么近,我能有机会欣赏它们!”
正当它在这样想的时候,“滴丽”——百灵鸟飞下来了,但是他并没有飞到牡丹或郁金香上面去——不,他却飞到草丛里微贱的小雏菊身边来了。雏菊快乐得惊惶起来,真是不知怎样办才好。
这只小鸟在它的周围跳着舞,唱着歌。
“啊,草是多么柔软!请看,这是一朵多么甜蜜的小花儿——它的心是金子,它的衣服是银子!”
雏菊的黄心看起来也的确像金子,它周围的小花瓣白得像银子。
谁也体会不到,小雏菊心里感到多么幸福!百灵鸟用嘴来吻它,对它唱一阵歌,又向蓝色的空中飞去。足足过了一刻钟以后,雏菊才清醒过来。
它怀着一种羞怯而又快乐的心情,向花园里的花儿望了一眼。它们一定看见过它所得到的光荣和幸福,它们一定懂得这是多么愉快的事情。
可是郁金香仍然像以前那样骄傲;它们的面孔也仍然很刻板和发红,因为它们在自寻烦恼。牡丹花也是头脑不清醒,唉,幸而它们不会讲话,否则雏菊就会挨一顿痛骂。
这棵可怜的小花看得很清楚,它们的情绪都不好,这使得它感到苦恼。正在这时候,有一个小女孩子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刀子到花园里来了。她一直走到郁金香中间去,把它们一棵一棵地都砍掉了。
“唉,”小雏菊叹了一口气,“这真是可怕。它们现在一切都完了。”
女孩子拿着郁金香走了,雏菊很高兴,自己生在草里,是一棵寒微的小花。它感到很幸运。当太阳落下去以后,它就卷起花瓣,睡着了,它一整夜梦着太阳和那只美丽的小鸟。
第二天早晨,当这花儿向空气和阳光又张开它小手臂般的小白花瓣的时候,它听到了百灵鸟的声音;不过他今天唱得非常悲哀。是的,可怜的百灵鸟是有理由感到悲哀的:他被捕去了。
他现在被关在敞开的窗子旁的一个笼子里。他歌唱着自由自在的、幸福的飞翔,他歌唱着田里嫩绿的麦苗,他歌唱着他在高空中快乐的飞行。可怜的百灵鸟的心情真是坏极了,因为他是坐在牢笼里的一个囚徒。
小雏菊真希望能够帮助他。不过,它怎么才能办得到呢?是的,要想出一个办法来真不太容易。
它现在也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景物是多么美丽,太阳照着多么温暖,它自己的花瓣白得多么可爱。啊!它心中只想着关在牢笼里的雀子,只感到自己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时候有两个男孩子从花园里走出来。有一个男孩子手里拿着一把又大又快的刀子——跟那个女孩子砍掉郁金香的那把刀子差不多。他们一直向小雏菊走来——它一点也猜不到他们的用意。
“我们可以在这儿为百灵鸟挖起一块很好的草皮。”一个小孩子说。于是他就在雏菊的周围挖了一块四四方方的草皮,使雏菊恰好留在草的中间。
“拔掉这朵花吧!”另一个孩子说。
雏菊害怕得发起抖来,因为如果它被拔掉,它就会死去的。它现在特别需要活下去,因为它要跟草皮一道到被囚的百灵鸟那儿去。
“不,留下它吧,”头一个孩子说,“它可以作为一种装饰品。”
这么着,它就被留下来了,而且还来到关百灵鸟的笼子里去了。
不过这只可怜的鸟儿一直在为失去了自由而啼哭,他用翅膀打着牢笼的铁柱。小雏菊说不出话来,它找不出半个字眼来安慰百灵鸟——虽然它很愿意这么做。一整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
“这儿没有水喝,”被囚禁的百灵鸟说。
“大家都出去了,一滴水也没有留给我喝。我的喉咙在发干,在发焦。我身体里像有火,又像有冰,而且空气又非常沉闷,啊!我要死了!我要离开温暖的太阳、新鲜的绿草和上帝创造的一切美景!”
于是他把嘴伸进清凉的草皮里去,希望尝到一点凉味。
这时他发现了雏菊,于是对它点头,用嘴亲吻它,同时说:“你的每片白花瓣就是一朵芬芳的花!啊,你使我记起,我丧失了真不知多少东西!”
“我希望我能安慰他一下!”小雏菊想。
但是它连一片花瓣都不能动。不过它精致的花瓣所发出的香气,比它平时所发出的香气要强烈得多。百灵鸟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虽然他渴得要昏倒,他只是吃力地啄着草叶,而不愿意动这棵花。
天已经黑了,还没有人来送一滴水给这只可怜的鸟儿。他展开美丽的翅膀,痉挛地拍着。他的歌声变成了悲哀的尖叫,他的小头向雏菊垂下来——百灵鸟的心在悲哀和渴望中碎裂了。
雏菊再也不像前天晚上那样又把花瓣合上来睡一觉。它的心很难过,它的身体病了,它的头倒在土上。
2、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选自《安徒生童话》)
东方所有的歌曲都歌诵着夜莺对玫瑰花的爱情。在星星闪耀着的静夜里,这只有翼的歌手就为他芬芳的花儿唱一支情歌。
离士麦那不远,在一株高大的梧桐树下,商人赶着一群驮着东西的骆驼。这群牲口骄傲地昂其它们的长脖子,笨重地在这神圣的土地上行进。
我看到开满了花的玫瑰树所组成的篱笆。野鸽子在高大的树枝间飞翔。当太阳射到它们身上的时候,它们的翅膀发着光,像珍珠一样。
玫瑰树篱笆上有一朵花,一朵所有的鲜花中最美丽的花。夜莺对它唱出他的爱情的悲愁。但是这朵玫瑰一句话也不讲,它的叶子上连一颗作为同情的眼泪的露珠都没有。它只是面对着几块大石头垂下枝子。
“这儿躺着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歌手!”玫瑰花说。
“我在他的墓上散发出香气;当暴风雨袭来的时候,我的花瓣落到它身上,这位《依里亚特》的歌唱者变成了这块土地中的尘土,我从这尘土中发芽和生长!我是荷马墓上长出的一朵玫瑰。我是太神圣了,我不能为一个平凡的夜莺开出花来。”
于是夜莺就一直歌唱到死。
赶骆驼的商人带着驮着东西的牲口和黑奴走来了。他的小儿子看到了这只死鸟。他把这只小小的歌手埋到伟大的荷马的墓里。那朵玫瑰花在风中发着抖。黄昏到来了。玫瑰花紧紧地收敛其它的花瓣,做了一个梦。
它梦见一个美丽的、阳光普照的日子。一群异国人——佛兰克人——来参拜荷马的坟墓。在这些异国人之中有一位歌手;他来自北国,来自云块和北极光的故乡。
他摘下这朵玫瑰,把它夹在一本书里,然后把它带到世界的另一部分——他的辽远的祖国里来。这朵玫瑰在悲哀中萎谢了,静静地躺在这本小书里。他在家里把这本书打开,说:“这是从荷马的墓上摘下的一朵玫瑰。”
这就是这朵花做的一个梦。她惊醒起来,在风中发抖。于是一颗露珠从她的花瓣上滚到这位歌手的墓上去。太阳升起来了,天气渐渐温暖起来,玫瑰花开得比以前还要美丽。她是生长在温暖的亚洲。
这时有脚步声音响起来了。玫瑰花在梦里所见到的那群佛兰克人来了;在这些异国人中有一位北国的诗人:他摘下这朵玫瑰,在它新鲜的嘴唇上吻了一下,然后把它带到云块和北极光的故乡去。
这朵花的躯体像木乃伊一样,现在躺在他的《依里亚特》里面。它像在做梦一样,听到他打开这本书,说:“这是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
3、玫瑰花精(选自《安徒生童话》)
花园中央有一个玫瑰花丛,开满了玫瑰花。这些花中有一朵最美丽,它里面住着一个花精。他的身体非常细小,人类的眼睛简直没有办法看得见他。每一片玫瑰花瓣的后面都有一个他的睡床。
像任何最漂亮的孩子一样,他的样子好看,而且可爱。他肩上长着一双翅膀,一直伸到脚底。他的房间才香哩!那些墙壁是多么透明和光亮啊!它们就是粉红的、细嫩的玫瑰花瓣。
他整天在温暖的太阳光中嬉戏。他一忽飞向这朵花,一忽又飞向那朵花;他在飞翔着的蝴蝶翅膀上跳舞。
他计算一共要走多少步子,才能跑完一片菩提叶上的那些大路和小径——我们所谓的叶脉,在他看起来就是大路和小径。
天气变得非常冷,露水在下降,风儿在吹,这时最好的是回到家里去,他尽快赶路,但玫瑰花已经闭上了,他没有办法进去——连一朵开着的玫瑰花也没有了。
可怜的小花精因此就非常害怕起来。他过去从来没有在外面宿过夜,他总是很甜蜜地睡在温暖的玫瑰花瓣后面。啊,这简直是要他的命啊!
他知道,在花园的另一端有一个花亭,上面长满了美丽的金银花。那些花很像画出来的兽角。他真想钻进一个角里去,一直睡到天明。
于是他就飞进去了。别作声!花亭里还有两个人呢——一个漂亮的年轻人和一个美丽的少女。他们紧挨在一起坐着;他们希望永远不要分开。他们彼此相爱,比最好的孩子爱自己的爸爸和妈妈还要强烈得多。
“但是我们不得不分开!”那个年轻人说,“你的哥哥不喜欢我们俩,所以他要我翻山过海,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办一件差事。再会吧,我亲爱的新嫁娘——因为你不久就是我的新嫁娘了!”
他们互相接吻。这位年轻的姑娘哭了起来,同时送给他一朵玫瑰。但她在把这朵花交给他以前,先在上面吻了一下。
她吻得那么诚恳、那么热烈,花儿就自动地张开了。那个小花精赶快飞进去,把他的头靠着那些柔嫩的、芬芳的墙壁。
但他很清楚地听到他们说:“再会吧!再会吧!”他感觉到这朵花被贴到年轻人的心上 ——这颗心跳动得多么厉害啊!小小的花精怎样也睡不着,因为颗心跳得太厉害了。
但是这朵花没有在他的心上贴得太久,那个年轻人就把它取出来了。他一边走过阴暗的森林,一边吻着这朵玫瑰花。啊,他吻得那么勤,那么热烈,小小的花精在里面几乎要被挤死了。
他隔着花瓣可以感觉到年轻人的嘴唇是多么灼热,这朵花开得多么大——好像是在中午最热的太阳光下一样。
这时来了另外一个人,一个阴险和毒辣的人。这人就是那个美丽姑娘的坏哥哥。他抽出一把又快又粗的刀子。
当那个年轻人正在吻着玫瑰花的时候,他一刀把他刺死了;接着他把他的头砍下来,连他的身体一起埋在菩提树底下的柔软的土里。
“现在他完蛋了,被人忘掉了,”这个恶毒的哥哥想。“他再也回不来了,他的任务是翻过海,作一次长途的旅行。这很容易使他丧失生命,而他现在也就真的丧命了。他再也回不来了,我的妹妹是不敢向我问他的消息的。”
他用脚踢了些干叶子到新挖的土上去,然后就在黑夜中回到家里来。但是与他的想象相反,他并不是一个人独自回来的,那个小小的花精在跟着他,他坐在一片卷起的干菩提树叶里。
当坏人正在挖墓的时候,这片叶子恰巧落到了他的头发上,现在他戴上了帽子,帽子里非常黑暗。花精害怕得发抖,同时对这种丑恶的行为却又感到很生气。
坏人在天亮的时候回到家里来了。他取下帽子,径直走到他妹妹的房间里去。这位像盛开的花朵一般美丽的姑娘正在睡觉,正在梦着她心爱的人儿——她还以为他在翻山走过树林呢。
恶毒的哥哥弯下腰来看着她,发出一个丑恶的、只有恶魔才能发出的笑声。这时他头上那片干枯的叶子落到被单上去了,但是他却没有注意到。他走了出来,打算在清晨睡一小觉。
但花精却从干枯的叶子上溜出来,走到正在熟睡的姑娘的耳朵里去。像在梦中一样,他把这个可怕的谋杀事件告诉了她,并把她哥哥刺死他和埋葬他的地方也讲了出来。他还把坟旁那棵开花的菩提树也讲给她听。他说:
“千万不要以为我对你讲的话只是一个梦,你可以在你的床上找到一片干叶子作证。”
她找到了这片叶子,她醒了。
唉,她流了多少痛苦的眼泪啊!没有一个人可以倾听她的悲愁。窗子整天是开着的。小小的花精可以很容易地飞出去,飞到玫瑰花和一切别的花儿中去;但是他不忍心离开这个痛苦的姑娘。
窗子上放着一盆月季花,他就坐在上面的一朵花上,经常望着这个可怜的姑娘。她的哥哥到她房间里来过好几次。他非常高兴,同时又很恶毒;她心里的痛苦,一个字也不敢告诉他。
黑夜一到,她就偷偷地离开屋子,走到树林中去。她走到菩提树所在的地方,扫掉地上的叶子,把土挖开。她立刻就看到被人谋害了的他。啊,她哭得多么伤心啊!她祈求上帝,希望自己也很快地死去。
她很想把尸体搬回家,但是她不敢这样做,她把那个眼睛闭着的、灰白的头颅拿起来,在他冰冷的嘴上亲了一下,然后把他美丽的头发上的土抖掉。“我要把它保存起来!”她说。
当她用土和叶子把死尸埋好后,就把这颗头带回家来。在树林中埋葬着他的地方有一棵盛开的素馨花;她摘下一根枝子,带回家里来。
“哎,美好的东西消逝得多么快啊!”花精叹了一口气。
他终于找到了另一朵玫瑰,这成了他的家。在它柔嫩芬芳的花瓣后面,他可以休息和居住下去。
每天早晨,他向可怜的姑娘的窗子飞去。她老是站在花盆前面,流着眼泪。她的痛苦的泪珠滴到素馨花的花枝上。
她一天比一天憔悴,但是这枝子却长得越来越绿,越来越新鲜;它冒出许许多多嫩芽,放出白色的小小花苞。她吻着它们。
她恶毒的哥哥骂她,问她是不是发了疯。他看不惯这样子,也不懂她为什么老是对着花盆流眼泪。
他当然不知道这里面有一对什么样的眼睛闭了,有一双什么样的红唇化作了泥土。她对着花盆垂下头。
小小的玫瑰花精发现她就是这样睡去了,因此他就飞进她的耳朵,告诉她那天晚上在花亭里的情景、玫瑰花的香气和花精们的爱情。
她做了一个非常甜蜜的梦,而她的生命也就在梦里消逝了。她死得非常安静,她到天上去了,跟她心爱的人在一起。
4、世上最美丽的一朵玫瑰花(选自《安徒生童话》)
从前有一位权力很大的皇后。她的花园里种植着每季最美丽的、从世界各国移来的花。但是她特别喜爱玫瑰花,因此她有各种各色的玫瑰花:从那长着能发出苹果香味的绿叶的野玫瑰,一直到最可爱的、普罗旺斯的玫瑰,样样都有。
它们爬上宫殿的墙壁,攀着圆柱和窗架,伸进走廊,一直长到所有大殿的天花板上去。这些玫瑰有不同的香味,形状和色彩。
但是这些大殿里充满了忧虑和悲哀。皇后睡在病床上起不来,御医宣称她的生命没有希望。
“只有一件东西可以救她,”御医之中一位最聪明的人说。“送给她一朵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花──一朵表示最高尚、最纯洁的爱情的玫瑰花。这朵花要在她的眼睛没有闭上以前就送到她面前来.那么她就不会死掉。”
各地的年轻人和老年人送来许多玫瑰花──所有的花园里开着的最美丽的玫瑰花。然而这却不是那种能治病的玫瑰花。那应该是在爱情的花园里摘下来的一朵花;但是哪朵玫瑰真正表示出最高尚、最纯洁的爱情呢?
诗人们歌唱着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花;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一朵。消息传遍全国,传到每一颗充满了爱情的心里,传给每一种年龄和从事每种职业的人。
“至今还没有人能说出这朵花,”那个聪明人说,“谁也指不出盛开着这朵花的那块地方。这不是罗密欧和朱丽叶棺材上的玫瑰花,也不是瓦尔堡坟上的玫瑰花,虽然这些玫瑰在诗歌和传说中永远是芬芳的。
这也不是从文克里得的血迹斑斑的长矛上开出的那些玫瑰花──从一个为祖国而死去的英雄的心里所流出的血中开出的玫瑰花,虽然什么样的死也没有这种死可爱,什么样的花也没有他所流出的血那样红。
这也不是人们在静寂的房间里,花了无数不眠之夜和宝贵的生命所培养出的那朵奇异之花──科学的奇花。”
“我知道这朵花开在什么地方,”一个幸福的母亲说。她带着她的娇嫩的孩子走到这位皇后的床边来,“我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花!
那朵表示最高尚和最纯洁的爱情的玫瑰,是从我甜蜜的孩子的鲜艳的脸上开出来的。这时他睡足了觉,睁开他的眼睛,对我发出充满了爱情的微笑!”
“这朵玫瑰是够美的,不过还有一朵比这更美。”聪明人说。
“是的,比这更要美得多,”另一个女人说。“我曾经看到过一朵,再没有任何一朵开得比这更高尚、更神圣的花,不过它像庚申玫瑰的花瓣,白得没有血色。我看到它在皇后的脸上开出来。
她取下了她的皇冠,她在悲哀的长夜里抱着她的病孩子哭泣,吻他,祈求上帝保佑他──像一个母亲在苦痛的时刻那样祈求。”
“悲哀中的白玫瑰是神圣的,具有神奇的力量;但是它不是我们所寻找的那朵玫瑰花。”
“不是的,我只是在上帝的祭坛上看到世界上最美的那朵玫瑰花,”虔诚的老主教说。“我看到它像一个安琪儿的面孔似的射出光彩。
年轻的姑娘走到圣餐的桌子面前,重复她们在受洗时听作出的诺言,于是玫瑰花开了──她们的鲜嫩的脸上开出淡白色的玫瑰花。
一个年轻的女子站在那儿)。她的灵魂充满了纯洁的爱,她抬头望着上帝──这是一个最纯洁和最高尚的爱的表情。”
“愿上帝祝福她!”聪明人说。“不过你们谁也没有对我说出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花。”
这时有一个孩子──皇后的小儿子──走进房间里来了。他的眼睛里和他的脸上全是泪珠。他捧着一本打开的厚书。这书是用天鹅绒装订的,上面还有银质的大扣子。
“妈妈!”小家伙说,“啊,请听我念吧!”
于是这孩子在床边坐下来,念着书中关于他的事情──他,为了拯救人类,包括那些还没有出生的人,在十字架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没有什么爱能够比这更伟大!”
皇后的脸上露出一片玫瑰色的光彩,她的眼睛变得又大又明亮,因为她在这书页上看到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花──从十字架上的基督的血里开出的一朵玫瑰花。
“我看到它了!”她说,看到了这朵玫瑰花──这朵地上最美丽的玫瑰花。
5、小意达的花儿(选自《安徒生童话》)
有一个非常喜欢花的小女孩儿,她叫小意达。在她的房间里摆放着许多盛开的鲜花“有花儿的陪伴,多快乐呀!”
一天清晨,小意达忽然发现:“昨天还开的好好的花,一夜之间,怎么都低下了头?我可怜的花”
她问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有学问的学生,这个学生听了小意达的问题说:“一定是你的花昨天晚上跳舞跳累了,才没精神的。”“什么?花还会跳舞?”小意达根本不相信。
学生说道:“不相信的话,你在半夜的时候站在窗前往外看,就能看到花王和花后举办的舞会。”小意达盼望着天快快黑下来,等啊,等啊,终于天黑了,她躺在床上一直想着花儿跳舞的事情,不想睡着。
可是过了好久,花儿的舞会还没开始,她的眼睛就快闭上了,这时候小意达耳边传来了一阵轻柔的音乐声,她悄悄地爬下床,站在窗前。
窗户外面的花房里果然在开舞会呢!幽蓝的月光下,整个花房被照得很明亮。小意达回头看了看自己房间里的花,一朵都不见了。
这时,花房里的鲜花们开始跳舞了。它们一会儿弯腰相互致意,一会围在一起转圈跳舞。在一朵百合花弹奏的钢琴声中,所有的花儿都尽情的跳着。
忽然,一根放在桌子上的木棒也忍不住跳到地面,加入到了跳舞的队伍。接着,又有一个小泥人也加入进来,它总是做鬼脸,想吓唬跳舞的花儿们,但是大家都不怕它……
舞会越来越热闹,这时,花房的门打开了,头戴王冠的玫瑰花王和花后,在好多鲜花的陪伴下走进舞池,有吹豆荚的牡丹,有摇铃铛的雪形花和风信子……
小意达看得眼睛都花了,过了好久之后,花儿们才相互告别,舞会结束了,为了不让花儿们发现,小意达也躺到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小意达看到房间里的花都凋谢了。她没有伤心,把凋落的花瓣都捡到一个盒子里,埋到了花园的土地里了。
小意达知道:“明年春天,花儿还会重新绽放,一定还会回来开舞会的!”
善良的小意达做了这么美的一个梦,她明白了花儿总会凋谢的,她期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愿我们都像小意达一样,珍惜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尽情地、快乐地过每一天,让我们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美丽。
③ 张爱玲说【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有时间去读读张爱玲的作品,就明白的更多了。
④ 民间传说
1、菏泽龙王冯传说菏泽市西南22.5公里王浩屯镇刁屯河之东,有一个树木蓊郁的龙王冯村。该村冯氏之祖冯重礼原为山西省襄恒县人,于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年间(1488-1505)迁此建立庄园。此处本是黄泛区遗址,地势低洼,盐碱地多,遂取名为冯家洼。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七年(1512年),相传有一个名叫焦义行排行老三的壮汉到冯家洼投宿,愿意帮助冯重礼种地。冯重礼许诺之后,焦三便起早贪黑,奋力干活,砍刨荆根,播种粮棉。每逢天旱苗枯,焦三却能兴云布雨,有求必应。焦三做短工三年期满,便于冯重礼约定在浓云密布、雷震骤雨时再来相会。
焦三话音刚落,忽然天昏地暗,雷声隆隆,焦三已腾入云空,杳无踪影。冯重礼这时才知道“焦三”是龙王的化名。冯家洼百姓为答谢龙王之恩,就在冯家洼村南盖了一座龙王庙,冯家洼也更名为龙王冯。
2、魏紫牡丹
明代,曹州牡丹已名震京城。
传说,一年谷雨过后,明朝皇帝朱元璋带着军师刘伯温及一班文武大臣来曹州观花。他们一行人来到曹州的一处牡丹园,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异了。只见牡丹园内,各种牡丹争奇斗艳,香气袭人,远远胜过皇家御花园。
朱元璋嫉妒心特强,决不允许百姓胜过皇家。于是,立刻下了一道圣旨:要把园内的所有牡丹移入御花园。
刘伯温能掐会算,他在园中转了几圈,看出此处牡丹园如此繁盛的门道。于是,他走到朱元璋前小声嘀咕了几句。朱元璋急忙下令:其他牡丹不要挖了,只挖看园人赵义门前的一株。花农们大喜。
赵义平素最喜欢的就是这一株牡丹,但想到这样可以保住其他花农们的牡丹,也只好忍痛割爱了。唯有赵义的妻子魏花痛哭不止。赵义不明究竟,急忙追问。魏花痛苦万分,只得吐露了实情:“事到如今,我不能不告诉你了。我本是牡丹花仙,看你勤劳善良,便和你结为夫妻。
没想到被刘伯温看出。我只好把腹中六个月的婴儿,留在根下了……”说罢,一阵风起,魏花不见去向。朱元璋此时已乘上车辇,带走了牡丹。
赵义才知道妻子是牡丹花仙,想到夫妻平日恩爱之情,不胜悲伤,倒在门前花坛之内,哭得死去活来。第二年春天,在赵义门前的牡丹花坛里,长出了一棵紫牡丹,馥香浓郁。村民们知道这是魏花的孩子,便取名“魏紫”(谐音:子)。
3、荷苞牡丹
相传,在明朝时,曹州牡丹乡有一位名叫赵安的花农。女儿春蕊,年方十八,聪明伶俐,眉目俊秀。她在花丛中行走,百花总是垂头掩面,自愧丑陋,人们都叫她“羞百花”。姑娘还十分勤劳,方圆数十里的人们谈起春蕊,都交口称赞。
春蕊与邻村青年秋生,情投意合,真诚相爱。白天,一块劳动,晚上在花间月下倾吐痴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日,春蕊、秋生正在田间劳动,曹州官府的差役前来抓丁。秋生极力挣扎,春蕊也拼命阻拦,都无济于事。秋生和村里的几个小伙子被抓走了。春蕊悲痛万分,泪如雨下。
好好的一对鸳鸯被拆散,春蕊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不知暗中流过许少泪。多少个不眠之夜,姑娘面对清月,手扶柴门,盼望亲人归来。然而春去秋来,只见落花随水去,不见亲人把家归。后来,春蕊为表思念之情,决计绣一只荷苞,等秋生回来赠给他。
谁知,就在这年春天牡丹开时,曹州知府前来观花。见春蕊有“闭月羞花”之貌,便魂飞体外,立生霸占之心。第二天,知府便派人带着厚重的彩礼,前来求婚。春蕊忠于爱情,当场拒绝,并将来人痛骂一顿。
知府恼羞成怒,见出彩礼求婚不成,就来个半夜抢亲。在这一天夜里,官兵们包围了春蕊家的花园,春蕊自料难以脱身,便毅然投进花园中的水井,殉情自尽。天亮后,乡亲们含泪将春蕊的尸体从井中打捞出来,葬于花丛之中。
三年后,秋生逃出虎口,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然而,他万万没有科想到春蕊已离开人世,他发疯似的跑到春蕊的坟前,泪下如雨,哀声动地。秋生正哭之间,忽听有丝丝的响声,睁眼一看,见坟上长出一株奇异的花草来。
这花从没见过,一串串粉红色的小花,形如荷花,十分好看。乡亲们得知后,也纷纷跑来观赏。大家都说,这是春蕊姑娘死得冤屈,特来显灵,给秋生送来了荷苞。大伙便给这花起了个名,叫“荷苞牡丹”。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牡丹乡至今仍流传着这个忠贞纯洁的爱情故事。
4、葛巾玉版
洛阳人常大用,素喜牡丹花,听说曹州牡丹绝好,就前来欣赏,并在一个花园住下。一天,他遇见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姑娘葛巾,很是喜欢,他们最后结为夫妇。回到洛阳后他俩又做媒,把葛巾的妹妹玉版许配给常大用的弟弟。
两年后,葛巾和玉板各得一子,才第一次告诉常大用自己姓魏,母亲是曹州第一夫人。常大用怀疑,就请人去曹州打听,得知曹州根本没有魏氏。他便亲自前去曹州证实,才从一块石壁上的一首诗中得知,曹州确实没有魏氏,而曹州第一夫人则是一株名为“葛巾紫”的牡丹。
常大用以为自己的妻子是花妖。回去后,他不敢当面质问,就把那首诗让葛巾看,葛巾看后大怒,认为丈夫不相信自己,一气之下就和玉版将孩子扔到地上,谁知孩子落地便没有了。葛巾和玉版后悔不已。几天后孩子落地的地方长出了两株牡丹,一紫一白,花大如盘,人们将其命名为“葛巾”、“玉版”。
5、陶朱公传说
相传春秋时,范蠡帮越王灭掉吴国后,弃官同西施逃到了宜兴丁山一个叫台山的村子,然后隐居下来。他发现当地黄龙山的泥土可以做陶器,就教村民采泥做坯、筑窑烧陶。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范蠡虽然把陶器烧出来了,但烧的不是歪货(陶器变形),就是黄货(陶器没有烧透),而且陶器上有许多裂缝。一时范蠡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有一天,西施淘好米,动手烧饭。范蠡见火苗很旺,射得很高,心想这不是浪费柴火吗?就把垫在锅底的三块石头拿掉。
西施说:锅子压在火上,火就烧不旺了。果然,三块石头拿掉后没,火就萎了下去。范蠡想:假如烧窑时泥坯不着地,垫空烧,是不是容易烧透吗?按照此法,烧出来的黄货少了,后来,人们称这种石头叫“脚石”。
又有一天,范蠡做完活回家,西施正在烧饭。烧着烧着,饭锅滚了。西施赶紧把灶里的木柴夹出来,只留几块在里面。范蠡问:“为什么把柴夹出来?”西施说:“饭烧滚后要闷一闷,要‘还火’。
如果一直用大火烧,时间短了做成生饭,长了烧焦。等到西施还了火,开锅盛出饭来,粒粒似珍珠。范蠡吃着吃着,突然想:烧陶器不也和烧饭一样吗?如果一直用猛火,米粒吃不消,就烧焦了;陶器吃不消,就烧裂了。假如烧烧,闷闷,不就既可烧透,又不裂了吗?
后来范蠡照着这个方法做,果然成功了。他把这些方法教给当地百姓,从此丁蜀窑场就兴旺起来。后来,人们尊奉他为“陶朱公”,在蠡墅崇福寺塑了他的像(抗战时被日军所毁),每年阴历四月初七(范蠡生日),隆重纪念他,他居住过的地方就改名为“蠡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