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一朵水莲花
『壹』 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娇羞……”全诗。
全诗为: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拓展回答】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这首诗的作者是徐志摩,它也是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十七首(见《集外诗集》),仅留此一首,题作《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这首诗写于1924年作者随印度诗人秦戈尔访日期间,这首送别诗也是徐志摩抒情诗的绝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诗词鉴赏
文学赏析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这首诗以其简练的笔法,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开头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表现诗人对日本女郎柔情蜜意的深深眷恋。这位日本女郎在与诗人分别之际,似有不少话想说而叉羞于启齿,于是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那种欲言又止的举动,正表现了日本女性的贤淑、温存与庄重。同是写离别,日本女郎与诗人告别,毕竟不同于中国女子与情人的告别,对作者自是别有一番情趣,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对此记忆犹新。
第二句用一个比喻“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以水莲花在凉风吹拂下的颤动作比,为了突出其柔媚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的娴静与纯美。但要看到,这句诗表面上写这位女郎的体态弱不禁风,其实是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通过这一比喻,读者的想象力即可超出现实的空间,飞翔得更加高远了。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女郎把内心复杂的情感化作一声声的“珍重”来表达自己对对方难以割舍的爱慕敬仰之意。
通过语句重叠。平凡而韵味实足,正如第四句所写“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诗人在品味这一声声“珍重”里所包含的“蜜甜的忧愁”后,以“沙扬娜拉”这一平常然而诚挚的告别词结束,不仅是点题,而且通过这包含着复杂情谊的语调,把女郎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念心情传达出来。这句“沙扬娜拉”是深情的呼唤,也是美好的祝愿。
这首诗十分微妙而逼真地勾勒出送别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短短五句,既有语言又有动作,更有缠绵的情意,寥寥数语,而形象呼之欲出,充分显示了诗人传神的艺术功力。
作者自评
如徐志摩在《猛虎集·序文》里所言:“在这集子里(指《志摩的诗》)初期的汹涌性虽已消减,但大部分还是情感的无关拦的泛滥,什么诗的艺术或技巧都谈不到.....我的笔本来是最不受羁勒的一匹野马,看到了一多的谨严的作品我方才憬悟到我自己的野性;但我素性的落拓始终不容我追随一多他们在诗的理论方面下过任何细密的工夫。”
『贰』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是什么意思
是说一个女子娇羞美好的姿态
『叁』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是徐志摩哪首诗里面的
是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这首诗里的。
作品原文
《沙扬娜拉》
徐志摩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一诗写于1924年5月徐志摩陪泰戈尔访日期间。
1924年5月,泰戈尔、徐志摩携手游历了东瀛岛国。在回国后撰写的《落叶》一文中,他盛赞日本人民在经历了毁灭性大地震后,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的勇毅精神,并呼吁中国青年也要永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除此之外,作者在日本也深深感受到日本女郎的独特风情。因而扶桑之行的另一个纪念作品便是长诗《沙扬娜拉》。最初的规模是18个小节,收入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诗》。再版时,诗人拿掉了前面17个小节,只剩下题献为“赠日本女郎”的最后一个小节。
(3)似一朵水莲花扩展阅读
知识延伸
关于徐志摩爱情诗《偶然》
《偶然》写于1926年5月,乃是诗人徐志摩初遇林徽因于伦敦时所写,昔时徐志摩偶识林徽因,燃起爱情之火、诗作之灵感,一挥而就有此佳作。初载于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这也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的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歇长廊中堪称别具一格。诗史上,一部洋洋酒洒上千行长诗可以随似水流年埋没于无情的历史沉积中,而某些玲珑短诗,却能够超越历史,独放异彩。
参考资料
网络-偶然(徐志摩诗歌)
『肆』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娇羞是什么意思
这是徐志摩的诗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只这一句,那种女性的温柔,在他的笔下,是如此的传神。温柔宛如一朵水莲花,妩媚又害羞,明媚中带着几分羞涩。
『伍』 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的全诗是什么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全诗是: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一诗写于1924年5月徐志摩陪泰戈尔访日期间,1924年5月,泰戈尔、徐志摩携手游历了东瀛岛国。
在回国后撰写的《落叶》一文中,他盛赞日本人民在经历了毁灭性大地震后,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的勇毅精神,并呼吁中国青年也要永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5)似一朵水莲花扩展阅读: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赏析:
这首送别诗仅有短短的五行,却把一份别离的轻愁和依依不舍的缠绵写得净透。尤其是,它干手净脚地排除掉一切枝节,紧紧抓住日本女人温婉娇羞的动人特点大书特书,让人印象深刻。
首两句无疑是本诗的诗眼,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以在水面上无所依凭。
不胜风力的水莲花比况日本女子欲说还休的娇羞和离愁可谓以神带形,形神兼具,极具画面感和传神度,动人心魄。
若以倒数第二诗句中蜜甜的忧愁五字来印证或界定这两句诗,很容易便会导出这极有可能是一首情诗的推理。
但实际上就这首诗所烘托的整个氛围而言,它是否情诗已不重要,那份犹抱琵琶半遮面、似有还无或似无还有的影影绰绰已尽在其中。
『陆』 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娇羞……”全诗。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回羞,
道一声答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首诗是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十七首(见《集外诗集》),仅留此一首,题作《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6)似一朵水莲花扩展阅读:
这首诗写于1924年作者随印度诗人秦戈尔访日期间,这首送别诗也是徐志摩抒情诗的绝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1924年5月,泰戈尔、徐志摩携手游历了东瀛岛国。在回国后撰写的《落叶》一文中,另外他在日本也深深感受到日本女郎的独特风情。因而扶桑之行的另一个纪念作品便是长诗《沙扬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