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糯米
㈠ 闽南七夕习俗
闽南七夕习俗:抄在闽南地袭区,传说中的“七仙女”并非一个仙女,而是七个神娘,俗称“七娘妈”,并且传说七月初七是“七仙女”的生日,因而民间把这一天称做“七娘妈生”。这也许是七夕民间流传在宗教氛围浓厚的闽南地区的衍化。
闽南七夕风俗:
糖粿做法
1.材料很简单,只要适量的糯米,白糖,花生,黑芝麻。
2.糯米粉倒入一盆内,加适量的开水,用筷子搅拌均匀。
3.待不那么烫了,用手和成糯米团。
4.抓一块糯米团搓成长条,掰一小块揉成圆子,用食指在小圆子的中间按一下,成一个小洞。
5.取一煮锅烧开水,然后把糖裸胚子倒入,只要一会儿就烧开了,见糖裸胚子浮起来了,用漏勺捞起。
6.少许花生用干锅小火炒,见颜色变黄就熟了。
7.盛入一装有白糖的大碗中,用力晃动几个,让糖裸入味就可。
8.这是做好的花生碎,加入黑芝麻拌和。
9.吃时沾一下花生碎加黑芝麻。
㈡ 福建七夕吃糖饭的寓意福建漳州七夕习俗活动
1.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故事是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在福建的闽南地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变成了董永和七仙女,因此当地有拜七娘妈的习俗,以祈求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2. 在福建,七夕吃糖饭的习俗寓意深刻。特别是漳州诏安县,当地居民会在七夕这天制作甜糯米饭,也称为糖饭。相传,这种糖饭可以用来祭拜床公婆,从而使夫妻关系甜蜜和谐。糖饭通常是用红糖或白糖与糯米一起煮成,有时还会加入花生、红枣、绿豆、香芋等配料,使其更加美味。
3. 福建漳州七夕的习俗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一项特色活动是“拜老婆”,东山岛的居民会在七夕购买石榴和小管(鱿鱼)进行祭拜。中午时分,将米饭、小管和石榴摆放在卧室的大床上进行祭拜。
4. 另外,还有拜床神的习俗。一些地方会在七夕这一天拜祭床神,家长会在孩子的床上摆放糖饭、海蟹、芋头、韭菜、龙眼、石榴等物品,并焚烧特殊的乌银花纸,以祈求孩子平安、聪明,并健康成长。
5. 闽南地区的七夕活动通常与数字七有关。祭祀时会准备七样果品、七份香花和化妆品、七双筷子、七只酒杯,还会搭建七娘桥和七娘亭,亭内设有七个座位,以庆祝七娘妈的生日。
6. 在漳州城区及其他一些地区,七夕传统食品是白酒(甜酒酿)。而有的地方则习惯吃糯米饭。在这一天,年轻女性会进行卜卦,以预测自己的婚姻和未来。此外,有的地方还会在七夕这一天进行女孩穿耳的仪式。
7. 福建闽南的七夕含义丰富。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并在南北朝时期从宫中传至民间,唐宋时期更是盛行。闽南地区将七夕与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节日习俗中出现了七娘妈的概念,以及与七相关的各种仪式和活动。
㈢ 七夕吃芋头饭有什么寓意
七夕吃芋头饭寓意甜甜蜜蜜。
糯米芋头饭
材料:糯米,芋头,红糖
步骤:
1.糯米提前浸泡半小时。
2.芋头去皮,洗净,切块,备用。(芋头最好选择口感类似豆沙的样子的大芋头,戴上手套或套个袋子在手上去皮,因为沾了芋头粘液的手,马上洗手,手会痒。)
3.把红糖用水搅拌均匀,倒入高压锅里面,然后放入糯米和切块的芋头,搅拌一下,盖上锅盖,用煮干饭的方法煮。
(糯米和红糖的比例:如果是放1斤糯米,要放7两的红糖,口感非常甜,这个是云霄当地的传统做法,如
果你无法接受那么甜,可以适量减少红糖的量。
糯米和水的比例:要比平时煮干饭的水少2成。)
祝福大家七夕情人节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