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长在树上北平城
『壹』 四世同堂读后感题目
“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北平城也是这样,它顶美,若是被敌人占据了,它便是被折下来的花了。”
“假若北平是树,我就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是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再活下去。”
就是这样朴实而又非常到位、形象的话语,深深吸引着我,引领着我一口气读完了老舍先生的巨作《四世同堂》,四世同堂,是中国这株文化古树上鲜亮的花,家丁兴旺、和平和顺,就像今年的花谢了明年还要开,一代一代安安稳稳传下去。老舍先生把这株古树栽植在北平这座文化古城,栽植在中华大地饱受日本侵略的大幕之下,虽然北平城里没有硝烟、没有枪炮,可始终笼罩着被凌辱、被践踏、被扼住咽喉的窒息里,这株古树的儿女在这种环境下挣扎,它却无法保护,枝枝叶叶七零八落,四世同堂,成为了幻想。
古老的北平、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城楼,美丽的三海、白塔,都成了别人的玩物。
然而,被压迫百多年的中国产生了这批青年,他们要从家庭与社会的压迫中冲出去,成个自由的人。他们要打碎民族国家的铐镣,成个能挺着胸在世界上站着的公民。到国家呼救得时候,没有任何障碍能够拦阻的住他应声而至;像个羽毛已成的小鸟,他会毫无栈恋的离巢飞去。钱默吟老人是一位横草不动竖草不拿的诗人,在和平时期,他以花草、诗词和酒为伴,过着隐士一般的日子,可当国难当头,他挺起诗人并不健壮的胸膛,昂起头毫不畏惧的应战,“他须把血肉之躯掷给敌人,用勇敢和正义结束了这个身躯。”当他在狱中遭受非人的折磨,他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紧拴在一起,他告诉自己,“须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去保全性命,好把性命完全交给国家”,钱诗人就这样宁死不屈,把生命像一口唾液似的,在要啐出去的时节,又吞咽下去。爱和平的人没有勇敢,和平便变成屈辱,保身便变成偷生。他从此忘记了原有的安逸,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抵抗侵略的战斗中,用抵抗来为世界保存一个和平的、古雅的、人道的,文化。老人像一部中国的古书,厚重、正直、庄严,他所表现的不只是一点点报私仇的决心,而是替一部文化做正面的证据。他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是会带着他的诗歌、礼仪、图画、道德,为一个信念而杀身成仁的。从钱诗人、瑞宣、瑞全等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真正中国文化的力量。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阻止了中国这艘巨轮被狂风吹走。
读《四世同堂》,我被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所震撼、所感染。北平沦陷,这朵民族之花就会变成木头,为了让这株文化古树长青,它的枝枝叶叶、它的每一条根,哪怕只是细细的一小条,都拼命的抗争,虽然这株古树历尽摧残,但是终于没有枯萎,多少炎黄子孙用生命之血浇灌它,留住了文化之根。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中华民族的子孙要牢记这耻辱,决不让祖国在受他人欺凌!
『贰』 四世同堂惶惑好句赏析
1、沉默有时候是最保险的。
赏析:俗话说沉默是金,就是告诉我们要多思考,少说话,多听听别人的观点,认真总结和分析,否则一张口可能就会说错,那么带来的判断和结果可能是难以挽回的。
2、人要是没那么点劲儿,跟整天低着头拣食的鸡有什么分别呢?
赏析:作者用低头啄食地上食物的鸡来比喻没有奋斗精神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立志,要有挑战精神,为了理想努力奋斗,才不枉一生。
3、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北平城也是这样,它顶美,可是若被敌人占据了,它便是被折下来的花!
赏析:这句话用摘下来的花朵来比喻沦陷的北平,花朵长在树上是美丽的,有生命力的,但一旦摘下就会枯萎,无法持久。北平作为我们生活的故乡,作为我们国家的土地,被外敌侵占,就会像摘下的花朵一样,丧失了生命的灵魂。
4、一个亡了国的人去安慰另一个亡了国的人,等于屠场中的两头牛相对哀鸣。
赏析:这句话用来表达,亡国的人的下场就等于屠宰场里的牛,是悲哀的,是没有话语权和生命的权利的,作者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作为中国人,誓死不当亡国奴,才有生存的权利。
5、地道的中国人,带着他的诗歌,礼义,图画,道德,是会为一个信念而杀身成仁的。
感悟:在北平的沦陷区,依然有很多爱国志士为了保卫祖国而冲锋陷阵,为了这个信念而做出牺牲,而这样的同胞,才是地道的中国人,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骨。
6、凡是不敢杀敌的,必会自相践踏。
感悟:在国家命运面临存亡之际,没有血性的人,往往会向敌人屈服,或者为了生存而向自己的同胞下手,自相践踏就是缺乏骨气的结果,我们不能做那种直不起腰来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