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是几月几日2018
Ⅰ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
农历的七月初七,被誉为中国的情人节,这一天是七夕节,尤其对女孩具有特殊意义,因此也被称为女儿节。它源自于美丽的牛郎织女传说,充满了浪漫气息。
在2018年,七夕节的具体日期是8月17日。尽管这个日子对于年轻女孩来说是个庆祝手巧的日子,但它并非法定假日,因此没有休息日。
下面是2017年至2022年七夕节的具体日期:
- 2017年:8月28日
- 2018年:8月17日
- 2019年:8月7日
- 2020年:8月25日
- 2021年:8月14日
- 2022年:8月4日
牛郎织女的故事讲述了牛郎与织女的浪漫邂逅与分离,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他们得以在银河相会,象征着爱情的坚贞不渝。这个传说在中国四大爱情故事中占据重要位置。
七夕节的习俗各地不同,但普遍寄托着对精湛手艺和美好爱情的向往。女孩们通过缝纫比赛和祭拜织女祈求技艺提升和爱情的降临。农村中,人们还会观察天空中牛郎织女的星座,讲述他们的故事。在现代城市,虽然庆祝方式有所变化,但年轻人更倾向于将七夕节视为一个表达爱情的节日,鲜花和巧克力等礼物很受欢迎。
Ⅱ 2018七夕节是几月几日
相传只有在七夕这一天,分个两边的牛郎织女才能彼此详见,被古人赋予成了象征爱情的节日,美好的传说描述出了一段爱情故事。 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2018 七夕节 是几月几日。
问:2018年七夕是几月几日。
答:2018年8月17日,农历七月初七,星期五。
牛郎织女的传说来源于人们对星辰的敬畏和崇拜:
文献中最早出现牵牛、织女记载的,是创作于西周的《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此时的牛郎织女还只是天上二颗被人格化了的星辰,可见牛郎织女传说最初来源于人们对星辰的敬畏和崇拜。
根据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的战国晚期竹简《日书》的内容,牛郎织女婚姻的悲剧性已初现端倪,并得到广泛流传。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意思是说,戊申、己酉,牵牛迎娶织女的婚姻非常不幸,若人们在这种时候结婚,丈夫三年内会离弃妻子。
汉初《淮南子》中有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的记载,两汉时还产生了最早的关于牛郎织女形象的绘画和雕刻。比如班固的《西都赋》和张衡的《西京赋》,都记载了长安西郊昆明池边设有牛郎、织女石像的事情。而东汉《古诗十九首》已经将牛郎织女相爱而不能团聚的传说初步做了一个交代: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Ⅲ 2018年的情人节和七夕节什么时候
2018年的情人节是2018年2月14日,2018年的七夕节是2018年8月17日。具体介绍如下:
1、情人节:
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情人节的晚餐约会通常代表了情侣关系的发展关键。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其他国家也已开始流行。
2、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3)七夕节是几月几日2018扩展阅读
七夕节并非“中国情人节”:
传统七夕节并非情人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源于汉代。乞巧节并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民间又称“七姐”。
从传统故事来说,七夕纪念的是夫妻间忠贞不渝的情感,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情人”。传统的七夕节有特定的内涵和传统,没必要将其更名去和其他节日作类比。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更说明全社会都应该把这个节日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七夕节并非“中国情人节”,中国也不存在“中国情人节”。七夕节,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是国家的文化根基,不能轻易改变。
Ⅳ 情人节是几月几号
2018年08月17日 星期五
2018七巧节是农历七月初七
农历七月七日,称七夕节,乞巧节、七巧节、少女节、女节、女儿节、洗头节、情人节、双星节、双七节、妇女节等,汉族传统节日。民间相传,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通过鹊桥相会的日子。
牛郎、织女都是星名,源出上古,民间基于天体自然崇拜而产生了“牛郎织女”神话。《诗经·小雅·大东》有:“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跛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在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在西汉刘安《淮南子》及东汉应劭《风俗通》里,发展了喜鹊填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神话内容,至今仍流传在民间。岁时习俗过七夕节,亦始于上古。
罗颀《物源》载:“楚怀王初置七夕。”汉魏时已有穿针乞巧,晒衣曝物的节俗。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针于襟楼,俱以习俗也。”另《艺文类聚》卷四载《竹林七贤论》:“旧俗,七月七日,法当晒衣。”后世围绕着织女,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