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兰花的小楷

兰花的小楷

发布时间: 2023-05-29 13:36:21

① 书法家写的室雅兰香是什么意思

书法家写的室雅兰香的意思是:住所种植兰花,兰花飘着香气,这是多么高雅的情趣。以此来形容居住环境的高雅清净。书法家写“室雅兰香”这一词,以表达自己高尚的品德和雅致的性情。

室雅兰香这一词出自康熙年间郑板桥的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与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异曲同工之妙。

郑板桥虽然出身于书香世家,但早年家道便已走向 破落,生存问题贯穿半生,这使他深刻地感受到民生之 困苦。在满腹儒家道义的熏陶下,志在为官,以求“立 功天地” “泽加于民”成为郑板桥历经康雍乾三朝科举考 试,最终在乾隆七年,以50岁“高龄”出任范县知县的 主观动力。

虽然,郑板桥也曾因乾隆十三年随驾皇帝,以书画 吏的身份卧居泰山四十余日,而深感“亦足康矣”。但能 够在卖画事业稍有起色之时,离家数百里去做官,仍可 见郑板桥这种自强不息,绝非仅为个人的荣辱享乐,而 是为自己求得一“为人民服务”机会和可能。

所以兰花更是体现了他为人服务,志向远大的性格,可谓借物传情、言志。

(1)兰花的小楷扩展阅读:

郑板桥的书法是三绝中的一绝: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由他23岁写的《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和30岁写的《小楷范质诗》推知,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人手。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这与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

对此,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在他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郑板桥书法最被称道的是“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人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隶书中有一种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行书曹操诗》轴(如同,现藏扬州博物馆)可视为“六分半”体的代表作。

此件写曹操《观沧海》诗,幅面很大,平均每宇有10平方厘米以上,字体隶意颇浓,兼有篆和楷;形体扁长相间,宅势以方正为主而略有摆宕。拙朴扩悍,恰与曹诗雄伟阔大的风格相似。

郑板桥曾在《赠潘桐冈》诗中称道自己的书法:“吾曹笔阵凌云烟,扫空氛翳铺青天。一行两行书数字,南箕北斗排星躔。”

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如作于乾隆二十七年的《行书论书》横幅,时已七十高龄,乃晚年佳作。

大意是说苏东坡喜用宣城诸葛氏齐锋笔,写起来十分如意,后来改用别的笔,就手心不相应。板桥自己喜用泰州邓氏羊毫笔,写起来婉转飞动,无不如意。于是把泰州邓氏羊毫比作宣城诸葛齐锋,最后说:“予何敢妄拟东坡?而用笔作书皆爱肥不爱瘦,亦坡之意也。”

整幅作品结字大大小小,笔划粗粗细细,态势欹欹斜斜,点画、提按、使转如乐行于耳,鸟飞于空,鱼游于水,在一种态情任意的节律中显露着骨力和神采:清人何绍基说他的字“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从这件作晶的章法、结体和笔画,不准看出他“波磔奇古形翩翩”的兰竹娄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郑板桥

② 描写兰花的古风词语

1.描写兰花的优美诗句大全

1、《古风其三十八·孤兰生幽园》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译文: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秋霜雨雪打着翠叶红花,兰的生命怕是就要结束了!若无清风来吹拂,兰又能为谁而香呢?

2、《种兰》 宋·苏辙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译文:兰花生长在幽谷里面没有人赏识,一个朋友在东轩种了些,拿来送我。它的香气能解除繁秽,更让人怜爱的是它的细叶可以抵御风霜。根扎在在密石边上秋天早早的开了花,一丛丛叶子靠着修竹有中午的阴凉。我想弄来蘼芜香草与它共在堂下,那就经常可以看到楚辞诗句中的意境了。

3、《题杨次公春兰》 宋·苏轼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 *** 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译文: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

杨次公的这春兰图用妙笔丹青把春兰如实画了下来,达到了可补《离骚》而无愧于屈原的地步。面对着这春兰花,就好像是面对着灵均,让人不敢把它戴在头上佩在身上来亵渎他。

4、《咏兰》 南朝·萧詧

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译文:连同茎叶折来的兰花聊可佩带,置入室中自然飘香,开花却不与其他花比赛拔髙枝节,含蕴着秀美的姿色在微霜里衰残。

5、《饮酒·幽兰生前庭》 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译文:幽僻之地的兰花在院子里生长,包含浓郁的芳香等待清风的的到来。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

不停的向前行走会失去旧路,顺应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许才能走通。醒悟到应该回去了,飞鸟没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比喻大事已成,良将功臣无用了,可以将他们处置了。

2.描写兰花的诗句大全

兰 花 诗

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程 樊《咏怀》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曹 寅《冬兰》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朱载震《建兰》

丛兰生幽谷,莓莓遍林薄。

不纫亦何伤,已胜当门托。

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

掉头忘闽海,倾心向京洛。

轻思昼回手弊芳,清泉晚宜瀹。

玉轸一再弹,天际如可作闹困。

华 岩《兰》

云壑固聿曼,幽芬毕弯族清且修。

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3.关于兰花的诗句古诗词

最低0.27元/天开通网络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畅宝宝我爱你

(宋·苏轼)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兰》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蕙》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半欲遮。最是清风披拂处,一茎嫩玉九枝花兰花诗古风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广群芳谱清刘灏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同上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咏兰元余同麓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兰花明刘伯温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着色兰明张羽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兰花明孙克弘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兰花明薛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兰花二首明李日华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写兰

4.古今描写兰花的诗句有哪些

《芳兰》 唐 李世民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感遇》(其一)

唐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二)

唐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楚思》

唐 高蟾

叠浪与云急,翠兰和意香。描写兰花的诗句古诗。

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兰二首》(一)

唐 唐彦谦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5.形容兰花的诗词

1、《兰花》

宋代:潘牥

闻说吾家又一种,移来远自剑津湾。

叶如壮士冲冠发,花带癯仙辟谷颜。

行辈合推梅以上,交游多在菊之间。

平生我亦好修者,乞取幽兰镇小山。

作者潘牥(1204-1246)字庭坚,号紫岩,初名公筠,避理宗讳改,福州富沙(今属福建)人。

端平二年(1235)进士第三名,调镇南军节度推官、衢州推官,皆未上。历浙西茶盐司干官,改宣教郎,除太学正,旬日出通判潭州。

2、《兰花》

宋代:许棐

竹底松根惯寂寥,肯随桃李媚儿曹。

高名压尽离骚卷,不入离骚更自高。

作者许棐,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海盐人(今属浙江)。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3、《记小圃花果二十首 其十八 兰花》

宋代:刘克庄

清旦书窗外,深丛茁一枝。

人寻花不见,蝶有鼻先知。

作者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4、《题兰花图》

元代:刘基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置月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薋菉葹。我欲纫之充佩祎。

睘睘独立众所非。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作者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5、《兰花》

明代:文嘉

奕奕幽兰傍砌栽,紫茎绿叶向春开。

晚晴庭院微风发,忽送清香度竹来。

作者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仲子。吴门派代表画家。

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

6.形容兰花淡雅的诗句一

1、春兰兮秋菊,常务绝兮终古。 (屈原《离骚》)

2、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晏殊《蝶恋花》)

3.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5. 山中兰叶径, 城外李桃园。 (王勃《春庄》)

6. 亭树霜散满, 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 楚老徒悲歌。 (马戴《秋思》)

7. 孤兰生幽园, 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 复非高秋月。 (李白《孤兰》)

8. 兰溪春尽碧泱泱, 映水兰花雨发香。 (杜牧《兰溪》)

9. 兰之猗猗, 扬扬其香。不采而佩, 于兰何伤。 (韩愈《幽兰操》)

10. 西北秋风凋蕙兰, 洞庭波上碧云寒。 (刘禹锡《重送鸿举师赴江陵唐》)

7.形容兰草的诗句

(宋·苏轼)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

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兰》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

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 《蕙》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半欲遮。

最是清风披拂处,一茎嫩玉九枝花 兰花诗 古风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清刘灏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同上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兰元余同麓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兰花明刘伯温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着色兰明张羽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兰花明孙克弘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兰花明薛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兰花二首明李日华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写兰明景翩翩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折枝兰清郑板桥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清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清郑板桥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画兰清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溪沙 兰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兰朱德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张学良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兰唐 崔涂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兰明 陈汝言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清钱谦益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清秋瑾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唐 唐 李世民《芳兰》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 张九龄《感遇》(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 陈子昂《感遇》(其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唐 高蟾《楚思》叠浪与云急,翠兰和意香。

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唐 唐彦谦《兰二首》(一)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唐 唐彦谦《兰二首》(二)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唐 王勃《春庄》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唐李白《赠友人》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唐 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历,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唐 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句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唐 李群玉相逢在总角,与子即同心。

隐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 李峤《兰》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唐 刘驾《兰昌宫》宫兰非瑶草,安得春长在。回首春又归,翠华不能待。

悲风生辇路,山川寂已晦。边恨在行人,行人无尽岁。

唐 陆龟蒙《方响》击霜寒玉乱丁丁,花底秋风拂坐生。王母闲看汉天子,满猗兰殿佩环声。

唐 崔涂《幽兰》幽植众能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青春每到迟。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

唐 白居易《问友》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兰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疏。唐 陈陶《种兰》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

春风长养深,。

8.形容兰花的词语

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 兰 元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兰花 明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着色兰 明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兰花 明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兰花 明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兰花二首 明李日华 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写兰 明景翩翩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兰 明徐渭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折枝兰 清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 清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画兰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溪沙 兰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兰 朱 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兰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兰 唐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花 清秋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

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

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

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9.兰花 诗句大全

描写兰花的诗句大全,关于赞美兰花的诗句 描写兰花的诗句,关于赞美兰花的诗句 描写兰花的诗句大全,关于赞美兰花的诗句(宋·苏轼) 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

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兰》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

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蕙》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半欲遮。

最是清风披拂处,一茎嫩玉九枝花 兰花诗 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清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同上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兰 元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兰花 明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着色兰 明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兰花 明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标题:描写兰花的诗句大全,关于赞美兰花的诗句 网址: 沙发回目录 描写兰花的诗句,关于赞美兰花的诗句 着墨 | 2012-12-04 16:19 兰花 明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兰花二首 明李日华 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写兰 明景翩翩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折枝兰 清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山顶妙香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高山幽兰 清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题画兰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浣溪沙 兰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兰 朱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板凳回目录 描写兰花的诗句大全,关于赞美兰花的诗句 着墨 | 2012-12-04 16:19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兰 花 清秋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唐 唐 李世民《芳兰》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 张九龄《感遇》(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 陈子昂《感遇》(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唐 高蟾《楚思》叠浪与云急,翠兰和意香。

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唐 唐彦谦《兰二首》(一)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唐 唐彦谦《兰二首》(二)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唐 王勃《春庄》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唐李白《赠友人》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唐 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历,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唐 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句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唐 李群玉 相逢在总角,与子即同心。

隐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 李峤《兰》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唐 刘驾《兰昌宫》宫兰非瑶草,安得春长在。回首春又归,翠华不能待。

悲风生辇路,山川寂已晦。边恨在行人,行人无尽岁。

唐 陆龟蒙《方响》击霜寒玉乱丁丁,花底秋风拂坐生。王母闲看汉天子,满猗兰殿佩环声。

③ 明朝红颜薄命的奇女子卞玉京诗词作品欣赏

卞玉京生于明朝天启三年,卒于清代康熙四年,享年42岁。

卞玉京画像

卞玉京出身在南京的一个官宦之家,父亲为明朝 *** 的一位官僚。但是好景不长,父亲英年早逝。卞玉京原名为卞赛,还有一胞妹,名卞敏。因为生计所迫,卞玉京便携带卞敏到秦淮一带的青楼卖艺为生。卞玉京长相秀丽,长大后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而卞玉京从小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位不可多得的才女。卞玉京为人清高,擅长吟诗作对,在秦淮一带有很大的名声。

并且卞玉京和董小宛、陈圆圆、李香君等人齐名,被称作是秦淮八艳。后人提及卞玉京的时候,都免不了要感怀她和吴伟业的爱情故事。吴伟业是一名诗人,卞玉京和吴伟业互相爱慕,但是吴伟业因为害怕得罪权贵,而没有回应卞玉京的心意。后来,清军入关,卞玉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卞玉京先嫁于一个世家子弟,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她便离开。卞玉京为了逃脱被俘虏的命运,她便以道士装扮掩人耳目。最终,卞玉京看破红尘,后半生一直都是青袍穿戴,过着隐居的生活。在隐居期间,卞玉京苦练书法,用了三年时间,为救命恩人抄写了一部《法华经》。

而卞玉京被称作才女,在诗词歌赋、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成就。卞玉京擅长画兰花、书法以小楷为最佳,书法作品有《法华经》等。

卞玉京诗词

卞玉京被称作才女,在诗词歌赋、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成就。

秦淮八宏蚂艳画像

卞玉京擅长画兰花、书法以小楷为最佳,书法作品有《法华经》。卞玉京是位红颜薄命的女子。卞玉京出生于明朝天启三年,父亲为江苏南京一带的官僚,后来父亲早逝,卞玉京家道中落。为生计所迫之下,卞玉京便带着妹妹卞敏到秦淮一带的青楼里卖艺为生。

卞玉京长相秀丽,长大后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而卞玉京从小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位不可多得的才女。卞玉京为人清高,擅长吟诗作对,在秦淮一带有很大的名声。说起卞玉京的才情,在散词方面还是有很高的造诣。散词蔽知埋注重意境,词人把握词散而行不散这一核心,创作的诗词还是颇有写实和意境之美。而卞玉京在散词方面很擅长。卞玉京的词具有诗境、词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而极富意境之美。而卞玉京的散词又区别于散文诗,词的长短不一,表达的意思却是恰到好处。

卞玉京曾经做过这样一首散词:借着心慌回头,顾盼胜楚楼,君瘦瘦;容颜身后暗瞅,忧忧眉上愁,君回头;衣袖藏柳答羞,不慎言语後,君邀游;警惕烟消云後,羞答答残留,君未嗅。词的下阕是:一曲琴河感旧,错那胭脂瘦,,伊等久;问曲那得伤透,半生缘分秋,伊错奏;梦里泛舟叙旧,故地寒风流,伊添蹂;法华经惠山周,风尘魂不休,伊隐修。这首词是卞玉京的《青楼记》中的一篇,作于她在隐居期间。

卞玉京墓

卞玉京是位红颜薄命的女子。卞玉京出生于明朝天启三年,父亲为江苏南京一带的官僚,后来父亲早逝,卞玉京家道中落。

卞玉京之墓

为生计所迫之下,卞玉京便带着妹妹卞敏到秦淮一带的青楼里卖艺为生。

卞玉京长相秀丽,长大后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而卞玉京从小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位不可多得的才女。卞玉京为人清高,擅长吟诗作对,在秦淮一带有很大的名声。在一次偶然的酒席上,卞玉京认识了诗人吴伟业。吴伟业对卞玉京的名气也是早有耳闻,今日一见佳人的容貌和谈吐,更是倾心。在酒桌期间,借酒助兴的卞玉京便吟诗一首,得到了吴伟业的回应。酒酣之时,卞玉京问吴伟业愿不愿意娶她为妻。吴伟业先前得知卞玉京将会入选送入皇宫,便含糊其辞。没说愿意,也没有说不愿意。后来,卞玉京告诉吴伟业,自己对他的钦慕之情。但是,吴伟业害怕因为卞玉京而得罪达猛凯官显贵,就没有给卞玉京回应。

后来,明朝战火不断。清军入关后,百姓的生活生灵涂炭。卞玉京还被清军虏去,献给多铎,卞玉京为了逃出来,便装扮成道士的模样。最后,卞玉京也一心皈依佛门,作为了一名女道士。

在卞玉京死后,将她葬于惠山禾氏陀庵旁,其墓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市。卞玉京生前一直钦慕吴伟业,而在卞玉京死后,吴伟业也怀念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情,作诗歌《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来缅怀她。

卞玉京长得

卞玉京生于明朝天启三年,卒于清代康熙四年,共享年42岁。

卞玉京画像

卞玉京出身在南京的一个官宦之家,父亲为明朝 *** 的一位官僚。但是好景不长,父亲英年早逝。在父亲走后,卞玉京家便由此家道中落。卞玉京原名为卞赛,还有一胞妹,名卞敏。因为生计所迫,卞玉京便携带卞敏到秦淮一带的青楼卖艺为生。

卞玉京和卞敏两姐妹长相秀丽,深得青楼老板的喜爱。而姐姐卞玉京更是出出落得亭亭玉立,所以,卞玉京和董小宛、柳如是、李香君等人被称作秦淮八艳。

卞玉京不仅长相端庄艳丽,更是颇有文采。卞玉京擅长画梅花、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以小楷最为出名,卞玉京在诗词方面,也有自己的心得。在当时,卞玉京可谓是一名才女,才貌双全,并且诗词音律绘画方面都很擅长。当时,仰慕卞玉京的公子哥很多,但是卞玉京认为高傲,不轻易委身于一些公子。但是卞玉京喜欢和文人交谈,慕名前来想要一睹芳容的文人们,卞玉京却很乐意相见。在酒席之间,卞玉京乘着微醺之意,便和文人吟诗作对。酒酣之时,卞玉京诗兴大发,便随口吟诗作对,让在座的一些人士敬佩不已。

卞玉京由此在秦淮河畔声名大噪。秦淮河畔长相出众的女子很多,但是像卞玉京这等才貌双全的女子却屈指可数。后来诗人吴伟业在《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中是如此形容卞玉京的:“中山有女娇无双,清眸皓齿垂明珰。”

④ 兰花的寓意和象征诗句

1. 关于兰花的寓意诗句
关于兰花的寓意诗句 1.兰花有什么寓意,诗句有哪些
兰花花语:解读兰花的象征意义——美好、高洁、贤德。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张学良诗句),品德高洁,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其品格风范已成为中国人民理想人格的象征。

兰花的花语:美好、高洁、贤德。外国的兰花花语为:热烈、友谊、自信、自傲

竹有节而无花:与善人交,确确实实地根无所系了,志若兰兮终不移:松,松有叶而无香。

秋兰兮尘芜,绿艳恐休歇:宋朝还有个很有名的画家郑思肖(1239—1316)画兰不画土。——唐李白

兰花十里照春水,久而不闻其香。非无脚下浮云闹,贻以赋役取之:不以无人而不芳:头可得:历朝历代的中国士大夫们最喜欢三种植物,兰于石背一花开

为草当做兰,称它们为“岁寒三友”。——潘天寿《题兰石图 》

忽有幽香寻不得.

若无清风吹。气若兰兮长不改,不采羞自献,来不相知去不留,则与之俱化。~~~屈原

室雅何须大,复悲高秋月,梅有花而无叶。松的四季常青,清气为谁发——唐李白
2.兰花有象征意思的诗句
爱 兰

不是生来偏爱兰,缘于神姿自天然。

心逐碧草摇清风,嗅得幽香沁心田。

寻 兰

心仪兰花爱意浓,山中寻踪乐春风。

攀登危岩拨荆棘,一见芳姿露笑客。

采 兰

云遮雾罩溪水潺,登高攀崖觅幽兰。

采取奇草花悦目,忘尽饥饿和严寒。

养 兰

阳台莳兰数十丛,朝顾暮看日相逢。

道出不怕君笑我,糟糠说我已发疯。

赏 兰

采回兰花盆中栽,馨香引得蝶飞来。

惹我夜半无睡意,灯照芳容细观测。

梦 兰

痴心兰花登山采,归来未歇数盆栽

天姿仙影日三顾,多少次第梦中开。

画 兰

一方宣纸几笔墨,画出兰花迎春开。

不知墨香是花香,引得蝴蝶堂上来。

题 兰

阳台兰花巧安排,春夏秋冬轮回汗。

风送天香沁肺腑,自有狼毫抒胸怀。

读 兰

始自子称王者香,空谷幽兰天下芳。

莳养数盆显神韵,引我诗情读华章。
3.代表兰花的诗句
《芳兰》 唐 李世民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感遇》(其一)

唐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二)

唐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楚思》

唐 高蟾

叠浪与云急,翠兰和意香。描写兰花的诗句古诗。

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兰二首》(一)

唐 唐彦谦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第二篇:《兰花的诗词赏析》

兰花的诗词赏析

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兰花。对于兰花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情

愫。可能在兰花的馨香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喜欢上它。人们对于兰花的评价从古至

今一直都很高,兰花一直被说为是空谷幽兰;因为兰花是喜阴的植物,常被说来是隐士来道

出作者归隐的想法。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

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

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兰后来又引申出

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

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

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

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

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

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

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

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

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

"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

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

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所以兰花在古人眼中是很高贵的,也就有很多古诗词是描写兰花的,或借兰

花抒发自己的归隐之志,或表现自己对兰花的喜爱,或借兰花蓝表现自己郁郁不

得志的心情。下面是对我最喜欢的两首首写兰花的诗词的赏析:描写兰花的诗句古诗。

孔 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隐俗之中,见芳 兰独茂, 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得,今 乃

与众草为伍。” 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 逢时,托词于兰。这首诗是孔子在被赶出鲁国是看

到路边兰花与杂草生长在一起,有感而生就写出了这首诗,他更是借这首诗写出自己像兰花

一样生不逢时,生不逢地。他一兰花自喻也表现了自己不愿与杂草生在一起的文人高洁。
4.兰花的诗句并与寓意和简介
《咏兰叶》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咏兰花》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

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花中四君子,即中国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其中,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5.关于兰花的诗句及解释
兰花诗 十二首 古 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 兰 元 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题 画 兰 清 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兰 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 兰 朱 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 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 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 秋 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1-29 13:44 《幽兰》 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回环。 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

《兰》 世间盆盎空栽植,唯有青山是我家。 画入悬崖孤绝处,兰花竹叶两相遮。

《盆兰》 西江绝妙赣州兰,曾买盆花几上看。 画里不知还得似,故乡风露未全干。

《山兰》 山上山下都是兰,香芬馥郁是一般。 可恨世人薄幸眼,只因高低两样看。

《幽兰》 昨日寻春出禁关,家家桃柳却无兰。 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访幽宗定在山。

《盆兰》 买块兰花要整根,神完力足长儿孙。 莫嫌今岁花犹少,请看明年花满盆。

《兰》 (八首) 素心兰与赤心兰,总把芳心与客看。 岂是春风能酿得,曾经霜雪十分寒。

乱草荒蓬著处理,兰花无地可安排。 想因赋质多灵秀,定要移根上苑栽。

九畹兰花自千古,兰花不足蕙花补。 何事荆棘夹杂生,君子容之更何忤。

不红不紫不深黄,碧绿沉沉叶几章。 惟有西风偏称意,惯催石上扫秋霜。

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 惟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他卉可同栽。

一峰过去一峰遥,路人三峰近斗杓。 兰蕊愈高香欲远,洞庭草青满湖飘。

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 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

半边修竹半边兰,碧叶清芬满近山。 总是一团春夏意,略无秋气杂其间。

提问人的追问 2009-11-29 13:46 有没有解释呢,一首就可以了。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1-29 13:54 【赏析】 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

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

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

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

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

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

《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

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

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

现实不合理想,怀才不获起用,那就只有远走高飞,别谋出路,但是前途又会怎样呢?李白用了春秋时代田饶的故事,含蓄地抒写了他在这种处境中的不尽惆怅。田饶在鲁国长久未得到重用,决心离去,对鲁哀公说:“臣将去君,黄鹄举矣!”鲁哀公问他“黄鹄举”是什么意思。

他解释说,鸡忠心为君主效劳,但君主却天天把它煮了吃掉,这是因为鸡就在君主近边,随时可得;而黄鹄一举千里,来到君主这里,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鸡那样忠心效劳,却受到珍贵,这是因为黄鹄来自远方,难得之故。所以我要离开君主,学黄鹄高飞远去了。

鲁哀公听了,请田饶留下,表示要把这番话写下来。田饶说:“有臣不用,何书其言!”。
6.形容兰花的诗词
1、《兰花》

宋代:潘牥

闻说吾家又一种,移来远自剑津湾。

叶如壮士冲冠发,花带癯仙辟谷颜。

行辈合推梅以上,交游多在菊之间。

平生我亦好修者,乞取幽兰镇小山。

作者潘牥(1204-1246)字庭坚,号紫岩,初名公筠,避理宗讳改,福州富沙(今属福建)人。

端平二年(1235)进士第三名,调镇南军节度推官、衢州推官,皆未上。历浙西茶盐司干官,改宣教郎,除太学正,旬日出通判潭州。

2、《兰花》

宋代:许棐

竹底松根惯寂寥,肯随桃李媚儿曹。

高名压尽离骚卷,不入离骚更自高。

作者许棐,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海盐人(今属浙江)。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3、《记小圃花果二十首 其十八 兰花》

宋代:刘克庄

清旦书窗外,深丛茁一枝。

人寻花不见,蝶有鼻先知。

作者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4、《题兰花图》

元代:刘基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置月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薋菉葹。我欲纫之充佩祎。

睘睘独立众所非。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作者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5、《兰花》

明代:文嘉

奕奕幽兰傍砌栽,紫茎绿叶向春开。

晚晴庭院微风发,忽送清香度竹来。

作者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仲子。吴门派代表画家。

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
7.描写兰花的诗句
咏 兰 诗 选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韩 愈《幽兰操》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唐·王勃《春庄》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李白《孤兰》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⑤ 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 诗作 书法 。具体的画,诗,书法是哪种比如是行书,楷书,隶书之类的。

郑燮多画竹子、兰花,但在一本拍卖会图录上见过其画的树木
书法正如楼上所说,独创“六分半体”,讲困乱究书的动不是激情澎湃;书的静不是萎靡颓废。
真草隶篆融为一体,大大小小,东倒西歪,犹如“乱石铺街”地题于石壁上,代替了画石所需的皴法,产生了节奏美、韵律美,又恰到好外地表现了石头的立体感、肌理美,比单纯用皴法表现立体感更具有意趣。
用诗词体现当时社会风貌及心中所想所消祥愿,多题拿尺搏在自己的画上

⑥ 书法家写的室雅兰香是什么意思

书法家写的室雅兰香的意思是:住所种植兰花,兰花飘着香气,这是多么高雅的情趣。以此来形容居住环境的高雅清净。书法家写“室雅兰香”这一词,以表达自己高尚的品德和雅致的性情。

室雅兰香这一词出自康熙年间郑板桥的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与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异曲同工之妙。

郑板桥虽然出身于书香世家,但早年家道便已走向 破落,生存问题贯穿半生,这使他深刻地感受到民生之 困苦。在满腹儒家道义的熏陶下,志在为官,以求“立 功天地” “泽加于民”成为郑板桥历经康雍乾三朝科举考 试,最终在乾隆七年,以50岁“高龄”出任范县知县的 主观动力。

虽然,郑板桥也曾因乾隆十三年随驾皇帝,以书画 吏的身份卧居泰山四十余日,而深感“亦足康矣”。但能 够在卖画事业稍有起色之时,离家数百里去做官,仍可 见郑板桥这种自强不息,绝非仅为个人的荣辱享乐,而 是为自己求得一“为人民服务”机会和可能。

所以兰花更是体现了他为人服务,志向远大的性格,可谓借物传情、言志。

(6)兰花的小楷扩展阅读:

郑板桥的书法是三绝中的一绝: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由他23岁写的《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和30岁写的《小楷范质诗》推知,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人手。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这与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轿亏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

对此,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在他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郑板桥书法最被称道的是“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人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隶书中有一种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行书曹操诗》轴(如同,现藏扬州博物馆)可视为“六分半”体的代表作。

此件写曹操《观沧海》诗,幅面很大,平均每宇有10平方厘米以上,字体隶意颇浓,兼有篆和楷;形体扁长相间,宅势以方正为主而略有摆宕。拙朴扩悍,恰与曹诗雄伟阔大的风格相似。

郑板桥曾在《赠潘桐冈》诗中称道自己的书法:“吾曹笔阵凌云烟,扫空氛翳铺青天。一行两行书数字,南箕北斗排星躔。”

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首让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如作于乾隆二十七年的《行书论书》横幅,时已七十高龄,乃晚年佳作。

大意是说苏东闭芹神坡喜用宣城诸葛氏齐锋笔,写起来十分如意,后来改用别的笔,就手心不相应。板桥自己喜用泰州邓氏羊毫笔,写起来婉转飞动,无不如意。于是把泰州邓氏羊毫比作宣城诸葛齐锋,最后说:“予何敢妄拟东坡?而用笔作书皆爱肥不爱瘦,亦坡之意也。”

整幅作品结字大大小小,笔划粗粗细细,态势欹欹斜斜,点画、提按、使转如乐行于耳,鸟飞于空,鱼游于水,在一种态情任意的节律中显露着骨力和神采:清人何绍基说他的字“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从这件作晶的章法、结体和笔画,不准看出他“波磔奇古形翩翩”的兰竹娄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郑板桥

⑦ 柳叶撇(即兰叶撇)在楷书中什么时候使用

应该是“兰叶撇”,简单说就是两头尖的撇,写法是尖锋入纸,尖锋出纸,形态就像兰花的叶子,故名“兰叶撇”,这种写法在柳公权的字帖中比较常见,可以找像“度”字等广字旁的字看看,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⑧ 颜真卿早年楷书也很稚嫩唐《王琳墓志》

《唐王琳墓志》全称“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现存放于洛阳市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志高八十九点八厘米,宽八十九厘米,青石质。志文三十二行,满行三十二字,楷书,有界格。志盖高九十四点五厘米,宽九十三点五厘米,篆书“大唐故赵郡君墓志铭”。二OO三年秋,洛阳市龙门镇张沟村东出土。该志为“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兼福建等州经略使慈源县开国公徐峤撰”,“朝散郎前行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颜真卿书”。该志下侧有刻于“开元二十九年”字样,恰和文中“辛巳之年”相符。唐开元二十九年即公元七四一年。该志拓本一经面世,便引起书界的强烈关注。尤其该志为颜真卿三十四岁时所书,较一九九七年河南偃师市出土的《郭虚已墓志》又早九年,诚可称为迄今发现的颜真卿的最早书作。

颜真卿作品传世多矣,千百年来学者论及者,皆其中 年以后所书。一九九七年偃师出土的唐《郭虚已墓志》为 颜真卿于天宝元年(750年)撰书,时年四十三岁。墓 志拓本面世,令书界振奋不已,被称为颜氏最早之作。

2003秋,洛阳龙门镇张沟村出土颜真卿书于开元 廿九年(741年)的唐《王琳墓志》。志全称《唐故赵郡 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石灰岩质,纵90厘米、横90.5 厘米。四侧刻云纹饰,唯下侧有“开元廿九年记”数 字。志全文32行,满行32字,有浅界格。

撰文者为王氏之夫徐峤,徐峤两《唐书》有传。官至 “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兼福建等州经略使、慈源县 开国公”。曾“撰易广义卅卷、类二戴礼百篇、文集卅卷”。 洛阳近年出土的《桓臣范墓志》,为徐峤于开元廿七年(739年)所撰。

开元廿九年王琳卒於润州,徐峤悲痛欲绝,亲志其铭。 翌年,峤卒。徐峤文采超人,所撰王琳志铭气度不凡,志 文为颜真卿所书。此时徐峤五十多岁,颜三十余岁,职位 不高。徐峤让颜书丹,可谓慧眼识珠。

有唐一代,楷书尤盛。玄宗一朝,尤重书法,书坛人 才辈出,各领风骚。至于开科取士,书法成为必不可少之 一项。颜真卿逢开元盛世,“举进士、登甲科”,证明其文 采超人,书法精湛。所以,不久就任校书郎。徐峤托颜真 卿书志文,应当说是颜真卿又一次施展才能的机会。《王琳 墓志》让我们领略了颜真卿早年书作的魅力。

平原抗逆,兴元赴难,颜真卿其节可旌可表。书法浩 然正气,宛如其人。作为一代宗师,其书碑志“世宝传之”, 百代不衰。

唐宋以降,书家论颜真卿者,数不胜数。元郑杓《至 朴》篇:“颜真卿含弘光大,为书统宗……”,其《古学》 篇云:“真卿‘剑池’、阳冰之‘讲台’、‘祠宇’等作,纵 横生动、不假修饰,其署书雄秀者乎!”明陶宗仪《书史 会要》云:“……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 戈如发弩……如锋绝剑摧,惊飞逸执,其千变万化,各俱 一体。”今观王琳志,应当说,颜青年时代,已崭露头角, 其书已呈现出独特的风格。随着岁月递增,其书渐臻完善, 直至炉火纯青。

碑文:

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

夫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兼福建等州经略使慈源县开国公徐峤撰。

朝散郎前行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颜真卿书。

赵郡君王氏,讳琳,字宝真,族望太原,胤承仙胄�璧,济美弈业其休。六代祖广昌郡公士良,周小司徒、吏部尚书、隋并州刺史。五代祖德衡,隋仪同大将军。并周隋,史有传。高祖武英,隋枣阳公、皇朝左卫大将军,尚咸宁县主。曾祖神感,判凉府节度、西州长史。祖仁肃,尚秉直长,并伟才湛识,彪武炳文,贵戚增荣,戎麾总寄清仕,令望克传家声。烈考献,袭枣阳公,糠�名,实优游,琴酒抱素,高尚八十而终。夫人弘农杨氏生一子一女,子听思未仕而卒,女即赵郡君焉。于昭淑仪,实著令范。吾见其懿,可略而言尔。其生韫惠和,性克柔婉,孝慈穆于中,外礼乐备乎周旋。丝�组�彩就雕缕,凡曰女工之妙,自然造微。载惟女史之规宁,俟师姆、我先太夫人重笄枣之行,难齐姜之选,允择四德,遍于六姻。谓求宜家,俾正妇道,年甫十八礼归吾门。事舅姑,奉�藻,节环佩之响,整山河之容,温如�如,有典有丽。余自弱冠登于宦途,克俭克勤,靡私靡费,尝无囊箧之蓄,固存俸禄之余。初不愆甘脆之资,终能广散惠之义,由是中外戚属钦裕慕仁,若众鸟之赴春林,族云之归晴阜矣。开元中,及丁二门艰,罚其居丧之节,动必加人号,毁之深,气积成痼。余既出镇,随泛江皋,允遵辅佐之宜。不惮东南之厉,居诸卑湿,岁月沉沉,异蠲无妄,将叶勿药。天乎可问,曷祸我贤,以今辛巳之年秋七月二旬有八日薨于润州之正寝。呜呼哀哉!载惟平昔禅寂为行,暨属纩之际真性转明,泯苦空,绝恩爱,慧心普至,挥手谢时犹托以祀,绝荤血敛唯缦素。卜宅龙门之上,幽凭净境之缘,敢怀雅言,宁忍夺志,危旌旅榇�江。而回男行女随哀哀不绝,万里孤帆爰届洛都,即以其年十一月二日安厝于龙门西岗清河王岭,从遗语也。前瞻伊阙,傍对伊川,宝塔灵龛尽为极乐之界,鲸钟鱼梵常送大悲之声,即是楞伽之峰,自然解脱之岸,岂比夫北邙之垄,西陵之原。白杨萧萧,夜杂鬼哭;苍烟漠漠,昼掩魂游者乎!子�、云、晕,女茗、菲、萼、兰,天生之孝,孺慕之哀举声殒绝,感恸行路。峤一和琴瑟,垂四十年中馈正言作程作则。妇礼可以久敬,母仪可以训时,奈何双飞忽伤孤翼。抚存追往,吊影何言?不堪长簟之悲,聊发鼓盆之响。雪涕挥翰敢志鸿妻,其铭曰:

凤皇于飞,和鸣锵锵。婉娈家室,兰芬蕙芳。追想妇则,言容允光。载惟母范,慈训克藏。织��组,浣濯衣裳。能谦能顺,有朴有章。从予镇守,遐赴江乡。奈何沉疾,匣剑孤亡。一遘凶变,六姻感伤。痛乎鳏夫,忍见此殃。愁看苦月,泣对空床。况卜宅兆,永诀泉堂。龙门之阳,伊水汤汤,贤妇家傍福地无疆。

释文:

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

夫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兼福建等州经略使慈源县开国公徐峤撰。

朝散郎前行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颜真卿书。

赵郡君王氏,讳琳,字宝真,是太原的名门望族,后代累世继承祖先不凡的业绩。六代祖广昌郡公王士良,做过周的小司徒、吏部尚书、隋并州刺史。五代祖王德衡,是隋朝的仪同大将军。连同周、隋,史书上有传。高祖王武英,被隋朝封为枣阳公、皇朝的左卫大将军,还掌管着咸宁县。曾祖王神感,兼任凉州中都督府的节度使和西州中都督府的长史。祖父王仁肃,主执直长之政,并且雄才伟略,见识深远,文武双全,贵戚增荣。军队指挥总寄托清廉公正的仕途,美好的声望能宣扬家族的名声。已故先人王献,世袭枣阳公,不过是个没有价值的空名,实际上悠闲自得,整日弹琴喝酒,守其本真,不为物欲所诱惑,高寿超过八十岁死去。夫人弘农杨氏生一子一女,儿子听思没有入仕就死掉了,女儿就是赵郡君。表明美好的容止仪表,其实显露美好的典范。我看见她的美好,可以大略地说一说。她一生蕴藏贤惠柔和,性情能够温顺,在家中孝敬父母、恭敬父母,在外边具备礼和乐应酬。丝织品纺织,编织圆形细带,彩色丝织物成就刻镂丝线,所有称为女工的神妙、深微,天然成就精妙。思考妇女省视的准则,等待媒人、我死去的母亲尊重成年的行为,不容易齐全的选择,以选择妇女的四德,周遍于姻亲。为寻找家庭安顺,夫妇和睦,使整饬为妇之道,年满十八岁,经仪式出嫁到我家。侍奉公婆,妇顺,节奏佩玉的声音,整理有气势的容貌,柔和洁白,文雅美丽。我从二十岁左右登上仕途,能够节俭勤劳,没有自己消耗,曾经没有盛物的袋子和小箱那样的积蓄,坚持积存剩余的俸钱、禄米。开始不丧失美味食品的本钱,到底能够广泛地散布仁爱宽厚的情义,由于此,内外亲戚眷属钦佩富足思慕仁爱,好像众鸟趋往春天的树林,家族归附云晴旺盛了。开元中,遭遇叔父之丧,责罚她居丧的礼节,动不动就大声喊叫,诋毁她很深,生气久积成疾病。我既然出外镇守,随我漂浮江湖,以遵守辅佐的事宜。不畏惧东南的灾疫,居住在地土低洼潮湿之地,岁月深沉,其他的显示没有非分,长久的花没有疗治。天啊应该问,为何危害我贤良的妻子,在这辛巳之年的秋天七月二旬又八日死在润州居屋之正室。呜呼哀哉!思考往日实行坐禅寂定,到病重将死之际本性运转显著,消灭世俗间一切,断绝深切的恩谊、情爱,心思聪慧全面到达,摆手惜别告别时还嘱咐祭祀,断绝荤腥节制血泪只缓慢地吃素。在龙门之上选择阴宅,和充满沉静安闲的清净境地有缘,哪敢心怀平素之言,宁可忍受迫使改变本志,端正旗子,在旅居之地停放之灵柩逆水而上。而迂回难行的男女跟从悲伤不已,万里孤舟于是到达洛阳,就在这年十一月二日安葬在龙门西岗清河王岭,是顺从遗言。向前看是伊阙(龙门石窟),旁边对着伊河,宝塔灵龛都是阿弥陀佛所居的世界,撞钟之杵和钟、木鱼清净常送诵经的声音。就是(佛所在的)楞伽之峰,自然解脱之岸,难道能和北邙的坟墓,西陵的宽阔平坦之地相比吗?白杨摇动,夜里夹杂着鬼哭;苍烟无声,白天遮蔽心灵行走的人吗!儿子徐�、徐云、徐晕,女儿徐茗、徐菲、徐萼、徐兰,天生孝顺,对死去的亲人仰望敬爱的哀痛使他们全都哭得声嘶力竭,感伤悲恸行路之人。徐峤应和琴瑟,留传四十年妻子合于正道的话作为效法。为妇的规范可以长久地敬仰,人母的典范可以教诲时尚,如何夫妇双飞忽然丧祭单独的配偶。体恤存在,回溯过往,对影自怜说什么呢?不能忍受长竹席的悲痛(指死人),姑且显现叩击瓦器的声音。拭泪挥毫岂敢为妻子写墓志,那墓志铭说:

雄雌俱飞,相和而鸣锵锵然(比喻夫妻和谐)。亲爱家庭,兰花香草香气芬芳(比喻品德或声誉的美好)。回想为妇的法则,言论和仪容得当、明亮。思考人母的典范,母亲的教训能够收藏。做所有的女红,还要洗涤衣裳。能谦逊能顺从,有质朴有采色。跟从我镇守,长久奔赴水乡。如何积久难治的病,宝剑藏于匣中(比喻人才埋没,不被任用)一个人孤独地死去了。一遭遇不吉利的变化,亲戚们都很感伤。悲伤啊鳏夫!怎能忍心看到这种祸殃。一个人看着苦月发愁,一个人对着空床哭泣。况且选择阴宅的界域,在黄泉下永远诀别了。龙门的南面,伊河流水汤汤,我贤德的妻子家依附(接近)福地没有疆界(极限)。

志文与史籍 :

《王琳墓志》是由其夫徐峤撰写,唐代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

那么,徐峤的家世如何呢?据《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儒学》中载:“徐齐聃字将道,湖州长城人……梁慈源侯整四世孙。睿宗时,赠礼部尚书。子坚……出为绛州刺史。数外徙,久乃迁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子峤,字巨山。开元中为驾部员外郎、集贤院直学士,迁中书舍人、内供奉、河南尹。封慈源县公。父子相次为学士,自祖及孙,三世为中书舍人。”《新唐书》为徐家祖孙三代写了传。

据《新唐书•卷四十一•志第三十一•地理五》记载:“湖州吴兴郡,上。武德四年,以吴郡之乌程县置……县五。”又据《旧唐书•卷四十三•志第二十三•职官二》记载:“礼部尚书一员,正三品。”《新唐书•卷三十九•志第二十九•地理三》载:“绛州绛郡(河东道),雄。户八万二千二百四,口五十一万七千三百三十一。县七。”《旧唐书•卷四十四•志第二十四•职官三》载:“州县官员分上州、中州、下州”,“上州:国家制,户满四万以上为上州。刺史一员,从三品”。绛州人口八万多,为上州,绛州刺史是副三品。

《旧唐书•卷四十二•志第二十二•职官一》载:“正第三品,左右散骑常侍”、“从第三品,秘书监……入正三品”。《新唐书•卷四十七•志第三十七•百官二》载:“集贤殿书院直学士……掌刊缉经籍……校书四人,正九品下。正字二人,从九品上”。《旧唐书•卷四十二•志第二十二•职官一》载:“从第五品上阶,中书舍人……。”《旧唐书•卷四十二•志第二十二•职官一》载:“从第二品,开国县公、爵”。

通过史籍,我们可以了解,徐峤还是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以及福建等州经略使。据《旧唐书•卷四十•志第二十•地理三》记载:“江南道,江南东道,润州上,隋江都郡之延陵县。武德……九年,扬州移理江都,以延陵、句容、白下三县属润州。天宝元年,改为丹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润州。旧领县五,天宝领县六。”据《旧唐书•卷四十二•志第二十二•职官一》载:“从第三品,上州刺史。”据《辞源》载:“�访使:官名。唐开元二十一年分全国为十五道,每道置�访处置使,简称�访使,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略同于汉之剌史。”而据开元二十四年徐峤所撰《金仙长公主墓志》记载,徐峤曾任的最大官职是上柱国,正二品。《新唐书》为他做的传中说他“字巨山”,而与《王琳墓志》同时出土的《徐峤墓志》中则说他“字仲山”,“事亲孝,事兄恭”,由此推断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字仲山较为可信,《新唐书》为讹记,现甄别正误,亦有功于书史。

唐代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时为朝散郎、前行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据《新唐书•卷四十七•志第三十七•百官二》载:“秘书省,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上;丞一人,从五品上。监掌经籍图书之事,领著作局,少监为之贰。”“著作局郎二人,从五品上;著作佐郎二人,从六品上;校书郎二人,正九品上;正字二人,正九品下。著作郎掌撰碑志、祝文、祭文,与佐郎分判局事。”又据《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载:“颜真卿字清臣,秘书监师古五世从孙。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希烈因发怒……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旧唐书•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二•职官一》载:“正第一品,司徒……以上职事官。”“正第八品上阶,监察御史。”

志文书法 :

二00四年秋,颜真卿最早书作唐•《王琳墓志》面世,它显现了颜真卿书法早期的真实面貌。

楷书,是书体规范化的第三种书体,也是继隶书后的书体规范的最后美化和完善。同隶书相比,楷书结体更加严谨、工整、规范,笔法也更加丰富了。它的点画醒目、棱角分明,点、横、竖、撇、捺等都有严格的起笔和收笔规则。虽然楷书流派纷呈,但它们都有着大致的风貌。这就是它最大限度地对以往的笔法、结构作了严格的规范的简化。唐代是楷书的成熟期、高峰期。

据朱关田所撰《颜真卿年谱》,颜真卿开元二十四年(七三六)二十八岁授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开元二十九年(七四一),颜真卿时年三十三岁。《王琳墓志》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他最早期的作品,比《多宝塔碑》尚早十一年,比《郭虚己墓志》亦早九年写成。《郭虚己墓志》为颜真卿四十二岁时所作,标志着颜真卿书法艺术达到鼎盛期,此时他的书法艺术风格臻于成熟而又完善,笔力遒婉而又不似他老年时的“枝蔓”。

《王琳墓志》字体颇具遒劲端雅、清丽脱俗的气质,字势雄逸,给人清新宜人之美感。这时,他沉着雄强的大家风范已初见端倪,在结构上宽博大气而自然,从中不难看出王羲之、褚遂良的影响。对代表唐代书法特征的颜真卿,有清刘熙载《艺概》评:“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细看字迹,横竖笔划张弛有度而又挺秀,运笔灵活自如而婉转,合于法度。颜真卿颜体楷书所表现出的特征有:含有篆书笔意的如钢筋铁骨般的笔划,结构趋向于舒展开阔,体势如隶书般平正的正面取势,无论笔划与结构以内在严格的法度外在表现出相当的随意性等等。《王琳墓志》已经具备这些特征。当然,这一时期他的书法虽已卓有建树但又稍嫌稚嫩,《王琳墓志》仍然属于他的早期作品,是颜真卿书法艺术史上重要的碑文。

热点内容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发布:2025-02-14 04:26:08 浏览:497
崩坏3rd紫罗兰 发布:2025-02-14 04:18:23 浏览:322
满城的花店 发布:2025-02-14 04:17:06 浏览:252
玫瑰花浴的功效 发布:2025-02-14 04:15:44 浏览:238
梅花齐 发布:2025-02-14 04:14:46 浏览:960
花店花钵 发布:2025-02-14 04:12:00 浏览:576
花艺手工社 发布:2025-02-14 03:54:39 浏览:912
办公室绿植租凭 发布:2025-02-14 03:46:04 浏览:673
陈在花卉 发布:2025-02-14 03:42:51 浏览:884
恋花语 发布:2025-02-14 03:42:39 浏览: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