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兰花谷
A. 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散文阅读题-----再线等----快!!!
访 兰
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可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使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住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文章说:“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父亲成功培植兰草“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份愠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纵观全文,父亲带我到深山去“访兰”,其真正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有关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A.全文短小精悍,含蓄隽永且虚实相间,既有对兰草的细腻描写和刻画,又有对人生感悟的诠释,情理并茂,发人深省。
B.文章开篇设置悬念,既激起了读者急切的期待心情,又使行文跌宕起伏,并为下文“访兰”蓄势。
C.“我”和父亲花了半天时间才到空谷兰草之地,崎岖的山路、直下的瀑布、轰轰隆隆的水声,既表明“访兰”之艰辛,又体现了兰草生长环境之恶劣。
D.“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这句话既表现了“我”对空谷兰草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我”对大自然美景的怜惜和热爱之情。
E.文章中,“我”由空谷兰草之状之味产生联想,从优美到崇高,咏物以明志,既坦陈了为人处世的意义,又反映了“我”不与世俗同流的人格魅力。
答案:
1、因为它们生长的环境不一样。盆景里的兰草经过人的精心裁培,只是供人玩赏,样子虽美,但太甜、太媚,格调也俗气。而山间幽兰则吸天地之灵气,秉大自然之毓秀,有自己的特色、富有灵性。
2、方圆几十里的人们(包括“我”)只知观赏兰花的形美即外在美,而忽视了他的“本质”,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
3、让“我”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人活在世上,不可失去“本质”,不要献媚迎合,拍马逢迎,应保持自己的节操,否则就会失去人格,这样也不会对社会对人类有所作为。
4、B E
提示:A.未“刻画”兰草;
C.不是表明兰草生长环境的恶劣;
D.“我对大自然美景的怜惜和热爱之情”有硬贴和拔高之嫌。
B. 优美散文摘抄300-500字!!
羡慕一座山,生长得巍峨雄壮、直矗云天。仰首望上去,湛蓝的天空下,阳光灿烂地做着背景,勾勒出高山那悬崖峭壁奇石怪垒的身架,更是把人们所有的崇敬和赞叹都写在了高处。感情丰富的人,多半会被感动,会想起一个英雄,会去膜拜那远胜于人类的崇高,发出"噫吁嚱,危乎高哉!"的感叹;豪气冲天的人,多半会被激动,会攅起力量去攀爬,去征服,当站在了一览众山小的峰顶时,便会被自己感动,会发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得意之语;更有踏遍千山万水的思想家,从一座山,看沧海桑田的变幻,看人世间的无常,
便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恰逢了万里无云的日子。未及想自己属哪种类型的观山人,便被飞机引领着置身群山之上了。
从舷窗俯瞰地面,莽莽群山在春日的辉映下,正呈现出淡紫的颜色。
北方的山不似南方的葱绿。尤其是在经历了从西伯利亚而来的严冬的横扫后,朔风扯去了那些并不丰厚的枝叶,山脊上就只剩了嶙峋的骨骼和坚硬的精神了。
春天来了。太阳不再冷冷地在天空把自己印成一个图案,而是暖暖地活转回一些情意,羞涩地给大地传达着些许的暖意,令得坚冰开始熔化。从山沟沟里就氤氲出一些若有若无的雾气来,或浓或淡地缭绕在峰脊沟壑之中。
自上而下地这样看山,一道道梁,一重重岭,密密排排地铺陈在大地上,好似看着一群冬闲的汉子们,举着烟袋锅簇蹲在一起,闲磕着话头晒太阳,酝酿着那即将到来的春耕。全然没有"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感慨。便羡慕天上高飞的鹰。 因为有了更高的打量,便对这地面上的高耸奇绝有了一颗平常心,即使是落在沟壑,也不必高山仰止地唏嘘。因为,它们只要一振翅,便可胜过那"望山跑死马"的人间好汉了。
飞得越高,视野里所容纳的山便越多。在天上的人看来,那静谧山脉的绵延起伏,只便做了手掌心的纹路,又像是一池吹皱了的水波,看不出崇高,也看不出伟大。那阳光下淡紫色的温柔,还不如更高处所看到的乌云,层层堆积翻卷着更来得壮观和惊心动魄些。因为,看的人知道,这些黑压压在脚下翻卷的情绪,终会氤氲成风暴雷电,倾注到大地上给生灵带来恐惧或灾难。而那静谧的山野,却千年万年的守候着。一样的山,一样的水,一样的春夏秋冬,一样的风景,重重迭迭、似曾相识。
C. 描写兰草的写物散文欣赏
兰花有一种让人沉醉的清香,那朵朵盛开的花姿,有的简约,有的张扬,有的玲珑洁雅,巧笑嫣然灿烂着生命的美丽。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描写兰草的写物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兰草的写物散文欣赏:兰草情怀
前些日子从报纸上得知,我的家乡罗田县获评“中国野生兰花之乡”,不胜惊喜。
兰花之香,品位高远。兰香清幽、独特,令人感到意味深长;香气似有若无、似远忽近。她淡淡的清香,轻轻袭人,沁人肺腑。一丝一缕,令人心旷神怡,兰花之香不像其他花那样浓香扑鼻,而在于一个清淡的“幽”字。她的香气,借助山间天然之风,传送远方,吸引着喜欢她的人儿前往,一睹她的容颜。苏辙在《答琳长老寄幽兰》一诗中说:“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知。”写出了文人追逐兰花芬芳的心迹。
我,是有兰花情结的。
每逢三月,兰草花开。我的生日在三月。记得小学时期,每当我生日的那一个星期,便会收到来自米枝、利红等同学的礼物,她们每人每年无一例外送给我的,都是一大把最好的兰草花。趁着周末,一大清早,她们便上山去采(其实罗田话叫“抽”兰草花),漫山遍野地去寻找。当然不是毫无目的性,一阵风儿吹过,那幽幽的独特的花香便是召唤她们的声音,于是循着花香,很快找到一丛,立即下手,须得像菜农抽蒜苗那样从根部去采。然后又是一丛,就这样抽啊抽,惊喜交加,不知疲倦,直到自己认为足够多为止。第二天到学校里来,她们当然会挑那生命力最旺、开得最好、花朵儿最多的给我,这个同学一把,那个同学一把,天哪,我都快拿不动了,还往我怀里塞。我呢,放学时抱了这些花,兴高采烈地回家,在奶奶那里要几个罐头玻璃瓶子来,灌上水,小心把兰花插在瓶子里,每个瓶子都插满,然后在每个房间都放上一瓶。立刻,花香满世界。那是多么令人陶醉的时光啊!
我自己当然也会上山去抽兰草花。只是,我家后面的山,不太高,不成气候,在我的记忆当中,那里应该是没有兰草花生长的。倘若有,也早被别人捷足先登了,要么连根带土挖回家盆栽,要么将花抽走,哪里还能等到我这个学生娃去采啊。我想,“空谷幽兰”,说的是那种人迹罕至的山间吧,于是,在周末时分,约了几个伙伴,我们跑到很远很远的别的山上去,循香觅兰。
初中以后的日子,为了读书,为了升学,远离了这些美好的事物。而我,每年还是要选个时候去山上寻一寻兰花的芳影,有时竟然空手而归,为安抚失落的心,只好沿途折一些开得很艳的映山红回家。
后来到了黄州,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开始几年,我依然有办法得到兰草的。那时候,在实小门口或是电信门前,总有罗田女挑着两篮子兰草花来卖。不记得是哪一年,六姐和八姐也来黄州花了呢!近几年来,大概是因为车费涨价了,卖光兰草,除了车费,所剩无几,也就很少有人愿意做这事了。再者因为许多女人都跑去外面打工。
今年清明小长假的前几天,我在空间里发布一条说说,谈及家乡的兰草花儿开了。不想,这条说说竟勾起了远在万里之外的磊同学的思乡梦。更不曾想,他竟打飞的回家了。他走的时候,仅带了把兰草花。
前几天,老公回老家去了一趟。走之前,对他下达了任务:一定得给我带兰草花儿回来。果不其然,他回来的时候,提着一个黑袋子,直伸到我面前,说:给!顿时,一股久违的幽香扑面而来。我跳起来,夸张地尖叫一声,仿佛自己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那是一大把兰花,通灵清秀,嫩黄鲜活。每一枝兰花,都有筷子粗的嫩绿色的杆子上,次第开放着十来朵花儿,每朵花儿都有五个微型剑状的花瓣,点点赭红的花蕊点缀其中,像极了古代美人的樱桃小嘴,不张扬,不娇贵,不妖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兰花,我的至爱。
兰花,如今是家乡的骄傲。愿她开遍罗田的山山涧涧!
描写兰草的写物散文欣赏:兰草花儿开
陕南秦巴山中,随处可见兰草。
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一种植物,漫山遍野都是,形状如草,颜色如兰,花儿并不好看。
就是这种普普通通的兰草,旬阳在征集县花时竟然选中了她。
一时间,兰草走进千家万户,《兰草花》唱红山乡,花费两百万元的地方戏《兰草花儿开》也搬上舞台,成为汉水文化的奇葩,香飘万里。
“兰草花呀不会开/开在那个高山呦陡石崖/叫的一声哥喂,叫的一声妹也/带妹一把上高台/咿呀嗨咿呀嗨咿呀号嗨——”
几句简简单单的歌词,却人人传唱,经久不衰。
作为生在深山长在深山的山里人,我对兰草不以为然,更对这种文化现象不得其解。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冬日,妻子下乡归来,手中提着一个口袋,里面装着一窝兰草。她说,今天下乡到棕溪镇,山上到处都是兰草,同事们挖了很多,车的后备箱都装满了,好不容易才抢到这点儿。我说,有啥好抢的,这种野草没有什么稀奇的,随之将其丢在楼顶一角。
一个月后,妻子问我把兰草栽了没有。我说,忘记了。妻子催促我快去移栽,我说,天寒地冻,又没浇水,肯定冻死了,或者干死了。不过,我还是陪妻子上到楼顶。
真是奇迹!楼顶一角那窝兰草还在活着,根系还是那样发达饱满,叶子还是那样茂盛幽兰。这时已是数九寒天了,大地一片荒凉,山坡没有绿色,邻居家的花园也是枯枝败叶一片,唯独这窝兰草带给自然一丝绿意,彰显着极强的生命力!
没想到兰草如此耐寒,耐旱,还四季常青,仅凭这三点,我就没有理由不爱她!
我显然是兴奋了,跑到街上买回两个大花盆,取回两盆沃土,将那窝兰草一分为二,栽到两个盆子里,然后浇足水分,放在书房窗外的阳台上。
冬去春来,花盆里的兰草根部生发了新芽,新芽旁边还冒出筷子粗的花茎,两盆各有一株,嫩绿可人。
这天下班回家,刚刚打开房门,满屋奇香,沁人心脾。我问香从何来?妻子说兰草花开了。
两个盆子仅仅只有两株花茎,每株花茎只有十个花骨朵,能香溢满屋吗?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妻子说,兰草花与众不同的就是她的奇香,不然山里人为什么这样爱她呢?
第二年春天,每盆兰草又长出三株花茎,每株花茎又开出十个花骨朵,共计是六株花茎六十个花骨朵,香气浓浓,弥漫室内室外。
今年春天,两盆兰草更加绿绿葱葱,枝叶繁茂,每盆长出十株花茎,每株花茎开出十个花骨朵,共计二十株花茎二百个花骨朵,密密麻麻,好似竖起的两盆小风铃,随风飘佛,朵朵飘香,令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我对妻子说,兰草花自从栽到盆里我就没有好好管她,可是她却越生越旺,越开越多,你拿回来的这窝兰草真好呀!妻子说:“不是我拿回来的兰草好,是所有兰草本来就好,你看满山遍野的兰草花,谁又管她了?开得那样好!”
是呀!兰草就像朴实的山里人,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过分的奢求,平平淡淡,自自然然,只要拥有一点土壤和阳光,她就会拼命地生长,尽情地绽放,用自己顽强的生命给人力量,用自己悠悠的芳香给人梦想,用自己生命的绿色给人希望!难怪旬阳人要把兰草花作为县花,难怪山里人要唱着《兰草花》走遍天涯,我是越来越喜爱她了。
描写兰草的写物散文欣赏:兰草印禅心
“处暑无三日,新凉值万金。”
终于将要摆脱这恼人的、极度谄媚的夏,不出三日,空气将不再粘稠。因为,处暑已临;因为,预报又有中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暂不奢求寒气来,只要丝丝清凉几许,可好?可好?
今夏,似乎比往年更会缠绵悱恻,陷在它的溺爱里,苦不堪言,又无处可逃。只好蹙起眉头,把一个“熬”字涂了又涂,描了又描。
也许,还是修炼得太差。“心静自然凉”的境界,常常达不到。于是,觉得这一个夏,咋就如此漫长,如此惹人儿恼?
从来“望眼欲穿”用来念人,今夏,我把它暗许了好个天凉的秋。只因那凉秋似惊鸿女子,“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我们怎能不知?自然万物,不因你喜她,她就娇宠;不因你厌她,她就凋零。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喜与不喜,厌与不厌,它们就在那里,度它们的因果。
常常地,羞对一朵花,羞向一株草。昙花夜间烟花般绽放明灭,不管不顾那些远道而来的倾慕者。兰生幽谷,无人鉴赏却也兀自恣肆清芬。
花开亦有韵,草木亦含情。只不过,它们只是不紧不慢,不谄媚不阿谀奉承,它们就在自己的世界里,修得盈盈禅香。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吗?我与它们比,自是羞愧难当。
为了缩短与花草们禅修的距离,我恭恭敬敬地把它们请回家,供在案几上,窗台旁,阳台上,书桌边。其中花草,唯兰花与兰草最盛。每晨必去敬拜,最是那兰草的挺拔与倔强给予我无穷的力量与修悟。兰草枝条垂下来,枝上青色的花儿瓣瓣却顽强地向上挺立,那不正是一种逆流而上的禅修吗?
此时,反观我在今夏酷暑面前的娇气与懦弱,我对季节的朝三暮四之猥琐,与倔强坚毅的兰草相比,实在是无地自容。
静下来,再静些,日日去熏染兰香,要渐渐学会处逆境而不畏缩不前,度四季而不近此远彼,入尘世而不沾染淤泥。
描写兰草的相关散文文章:
1. 关于兰草优美散文
2. 兰花优美散文
3. 兰花抒情散文
4. 关于描写兰花的散文
5. 关于兰草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