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花文化
1. 兰花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精神象征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
其精神内质是象征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
拓展资料
一、简介
兰花:附生或地生 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 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 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1]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 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 春兰、惠兰、 建兰、 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1]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 兰章”喻诗文之美,以“ 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二、精神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张学良诗句),品德高洁,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其品格风范已成为中国人民理想人格的象征。
中国兰文化的奠基人孔子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人格。爱国诗人屈原养兰、赞兰,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气节。中国现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鲁迅从小钟爱兰花,他与兰花的深厚情缘,为兰文化增添了风采。
所有赏兰、植兰、爱兰、咏兰的人都从兰花身上汲取道德的力量,从而自觉地塑造提升自身的人格与胸怀,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兰文化蕴育、支撑、推动着一代代的人们爱兰、养兰。而且在植兰、艺兰、品兰、写兰、画兰、开发选取育兰花新品、精品的过程中,继承、拓宽、发展着兰文化。
第一文库网
2. 中国兰文化的跋
中国是花的国度、诗的海洋。
中者,中土也;华者,花也。中华为道中之花,是大道开花的地方。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以花命名的民族。中国人天生爱花,认为花是有灵性之物,视花为美的化身、幸福的象征。中国人欣赏花卉,不仅欣赏它的颜色和姿容,更欣赏花中所蕴含着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中国兰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花卉,它不仅常青、独秀、恬静、高雅,而且具有“不以无人而不芳”,“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华”等人文精神。人们赞扬兰花为“花中君子”,将兰作为完善自己人格的榜样。 笔者生活在幽兰飘香的古城绍兴,从小就受到兰文化的熏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有撰写《中国兰文化》的念头。鉴于中国兰文化博大精深,兰界又是海岳精液、藏龙卧虎之地,虽有意收集资料,但一直不敢贸然动手写作。直到2001年初,在中国林业出版社刘先银编审的建议和鼓励下,才开始理顺思路考虑提纲。按《辞海》将“文化”定义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的思路,将中国兰文化定义为:“一切与中国兰有关的人类活动的总和。” 并按此思路,将《中国兰文化》主要内容锁定为以下几大目标:理顺中国兰文化的历史;揭示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从文化与经济入手,探索中国兰花鉴赏标准的演变过程和中国兰花的发展趋势。
要全面阐述中国兰文化难度非常之大。这不仅因为中国兰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且兰文化还涉及到哲学、美学、历史、考古、艺术、经济等领域的知识,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笔者当时就意识到,光凭自己对兰花的热爱是远不能完成此项任务的。于是我们一方面集中精力和财力全力收集有关中国兰文化的资料,另一方面又阅读了大量的中国文化经典著作,从中体会传统文化之精华。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走访众多艺兰前辈,倾听文化人士的见解,依托著者近三十年之艺兰实践,终于慢慢地悟到了中国兰文化的真谛,断断续续地写出了一些文字。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才正式写作,并于2007年金秋时节完成了全部书稿。
我们认为:本书提及的内容仅是中国兰文化沧海中之一粟,许多地方尚未涉足有待后人继续研究。我们仅以此作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的学者对中国兰文化的关注。
在撰写《中国兰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各界友人的鼓励与支持。
已故中国著名画家、老舍夫人胡絜青先生2001年就为本书题好了书名。
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不仅为本书题写了书名,还热情地作了序言;艺兰前辈冯如梅先生阅读了全部书稿并逐字作了修改,并写了序言;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刘艺教授、原国家林业局副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赵学敏先生、浙江省文物局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鲍贤伦先生为本书题字;上海画家任寒秋教授为本书作画,西泠印社的余正先生、陈墨先生专门为本书刻制印章。书画家景喜猷、韦艺和、白鹤、魏中典、刘先银、刘平、江枫为本书题字。
中国花卉协会秘书长王殿富先生、中国兰花学会理事长罗毅波博士、国家“863计划国兰项目”首席科学家魏亚鉥教授、艺兰名家周焕根先生、陈学祥先生、殷继山先生、叶建华先生、诸建平先生、简旭东先生、朱关烈先生和李永鑫先生、钱茂竹先生、赵文卿先生、董建成先生、谢德华先生、范建华先生、扬吉先生、刘先银先生等对本书的诞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热情的帮助,他们不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兰体会,而且还为本书的初稿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在此,谨向诸位先生的支持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广大读者对本书的厚爱,欢迎提出宝贵意见,随时聆听各位高见。
著 者
2007年金秋
于香祖斋
3. 兰花的植物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爱兰、养兰、咏兰、画兰,古人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花、竹、菊花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君子”。
1987年在全国十大名花评选中,兰花仅次于梅花、牡丹、菊花,名列第四。兰花被中国的河北省保定市、福建省龙岩市、台湾省宜兰市、贵州省贵阳市、云南省保山市选定为市花。 1988年12月25号。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兰花”特种邮票。志号:T 129。全套4枚连印。邮票画面都以画配诗形式,清幽淡雅。
第一枚“龙字”,图旁题的是宋苏轼的诗:“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第二枚“大一品”,图旁题的是清何绍基的绝句:“香逾澹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
第三枚“银边墨兰”,图旁题的是唐李世民的《芳兰》诗:“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裹作芬芳”;
第四枚“大凤尾”,图旁题的是明张羽的五言绝句《咏兰叶》:“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同时还发行了一枚兰花小型张,图案为“红莲瓣”。邮票以外题有朱德的咏兰诗:“幽兰吐秀乔木下,仍自盘根众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兰花一般形容人君子,常形容女人空谷幽兰。 文心兰:隐藏的爱 剑兰:高雅、长寿、康宁 兰花的花语: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
4. 兰花的传统文化与典故
(一)兰花的美与最初的意象
最初的兰花,本身并不具备今天所认为各种意象。人们喜爱兰花,源自兰花的自然美。所以,更多的是对兰花这种质地美的赏析。这时的兰花,并未在形成系统的兰花文化,只是结合与时代结合,成为一种生活的象征,或者叫陪衬。
据史料记载,国人植兰,可以追溯到上古之世,诸如《越绝书》所载“勾践种兰渚山”、屈原《离骚》自述“余既滋兰之九畹号,又树蕙之百亩”,都是证明。这说明,那时的人们,更侧重与兰花带来的外在美,侧重于兰花造就的外部环境及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
也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人们立足于兰花的质地美,认为大片兰花所创造的环境是美好安定生活得象征。这时的人们愿意植兰于寓所附近,以营造一种美好的环境。这时的兰花,也被认为是最纯洁最美好的象征,但终究不是兰花意象和文化的主流。
(二)、兰花意象的发展与其文化底蕴
我们知道,一个时代的文化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每一种文化的产生或者形成都是与时代结合的产物,都有历史的缩影。而谈到兰花文化,就不得不谈到儒家文化,谈到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谈到唐宋元明清时期。可以说,这些都是兰文化的过度与飞跃时期。兰花的意象因之丰富,得以更好传承与发展,并与传统文化一起形成了健全的体系。
作为儒家文化代表的孔子,有“兰当为王者香”、“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等语。孔子在兰的自然属性与儒家的人格特征之间找到了呼应与契合,并借助于兰的文化意象使孺家的人格特征得以直观地、清晰地表达,同时,兰的文化内涵亦由此产生,并逐渐丰富起来。 在先秦儒学著作中,有多处将兰作为君子的人格象征。如:《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困而改节。”这些都为此后兰花意象的丰富打下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兰花意象和文化着重体现于其诗词歌赋。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些诗词歌赋背后的深层文化实质。文化界已有公认,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兰意象的意义意象无疑是中国古典诗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古代文化和诗论中,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审美内涵。
5. 兰花的文化内涵
兰花的文化内涵
兰花的文化内涵,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就包含了兰花,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用兰花来形容品格高尚的人。在古代很多诗人们也很喜欢兰花,对于兰花的文化内涵大家了解多少呢?
兰花的文化内涵1
国兰以其姿色香韵的独特奥妙与变化无穷,以及品种易于纯化盆栽,可作庭园厅堂摆设,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而备受古今中外人士的钟爱赞赏。据史书记载,一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赞赏“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香”,“王者之香”。宋人王学贵说:“挺之茎卉中,竹有节而啬茎,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唯兰兼有之。”的确,兰花兼岁寒三友之长,集姿色香韵于一身,是观赏花卉中之佼佼者。
今人品兰,更称颂兰德。朱德总司令说:“兰洁身自重,谦虚谨慎,花中真君子”。张学良将军撰《兰花颂》,写道:兰之为品,兼牡丹、菊花、莲三者之德,又各极其长,王者之香,富贵之极;容古留芳,是飘逸之最;出污而不染,经岁寒而不凋,它的坚韧刚劲之美,非莲所能比拟。故世之君子贤能,多以兰德自律,以兰德明志,以兰德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待人接物。
何谓兰德?兰德乃兰品格之升华,表现在:
①爱国主义精神,激人奋进。屈原是战国时代的一位伟大诗人,借兰蕙抒发心中忠愤不平之气,悲愤沉江而死,使人崇拜敬仰,被奉为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宋末元初著名画家郑思肖画兰以明志,所画的兰无根无土,以怀念宋朝之亡,忠贞不屈,被尊为爱国之先模。
②团结自强,集体创作。兰喜聚蔟而居,丛生固本,而能经受风雨,立定繁衍于悬岩峭壁。这种团结奋进、自强不息之精神,正体现高尚的兰德。
③淡薄胸怀,洁身自好。兰生于幽谷岩崖,伴明月,沐清风,朋樵牧,友杜竹,不求闻达于人,不为无人而不芳,纵使置于闹市庭院之中也一尘不染,清素高雅,幽香依旧。可谓高洁之德。
④无私奉献,留香人间。兰花不管天南地北,不管山林城市,每每开花,清香四溢。其香清幽、纯正、悠远,令人脱俗,使人神醉,从古至今称誉为国香、香祖、天下第一香。这种倾其所有、竭其所能,将美好祥和献于人类的精神,正是高尚兰德之所在。
历代仁人志士以兰喻志,借兰抒情,文人墨客,画兰颂兰,使兰花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符号,成为中华大地真善美的象征。今人爱兰兴兰,弘扬兰德,对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将产生深远意义。
兰花的文化内涵2
兰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它的寄语是美好、高洁、祝福,平时可以将兰花送给好友,生活中人们常用兰花形容品格高尚的人。兰花是很娇嫩的花卉,对水分的要求很严格,养殖时可以按照见干见湿或不干不湿的原则给植株浇水。
兰花的寄语
兰花又被称为中国兰、春兰、山兰,属于附生或地生草本植物,喜欢在阴凉的环境中生长,常被作为盆栽种植。兰花寄语是美好、高洁,平时可以将兰花送给好友,可以表达心中的'情谊,能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兰花是很娇嫩的花卉,它的花朵两侧是对称的,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祝福也是兰花的寄语,人们通常会用兰花来形容品格高尚的人。兰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常和梅花、菊花、竹子一起被称为四大君子,是典雅的象征。
兰花害怕阳光直射,种植时最好将植株放置在室内半阴通风的环境中,种植过程中要保证空气流通性好。兰花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适宜在疏松、肥沃、含有腐殖质的沙壤土中生长,养殖时可以将腐叶土、园土、河沙混合配制土壤。
兰花对水分的要求很严格,它喜水但害怕水涝,养殖时可以按照见干见湿或不干不湿的原则给植株浇水,每次浇水时打湿土壤即可。兰花除了可观赏外,还能作为药材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的功效,可用来治疗肺结核。
兰花的文化内涵3
一、兰花施肥方法
1、假如你是刚上盆的兰花,因为盆土中都有足够的养分,不可多施肥。否则此时新上盆兰花经过一份折腾,根部会有一定伤口,施肥过多,会造成肥害,滋生细菌,影响兰花的服盆。
2、当兰花生长15-20天后,会长出一定新根,有了一定抵抗力,这时就可以适当施肥。在秋季是兰花生长茂盛季节,并开始发芽,如若发现花芽不饱满产生变态畸形,不可大施肥,先喷晒叶面肥,以促进其生长。
3、初春时气温较低,兰花刚出室,,生长期缓慢,施肥不能被很好的吸收,残留在土壤中,反而不利于兰花的生长。盛夏高温时期,兰花进入休眠状态,对养分吸收能力很弱,若施肥,会雪上加霜。
4、施肥时候最好在天气晴朗,施肥时间最好选择在早上或者傍晚,可以跟浇水配合。当你在中午施肥,中午温度最高,肥料在土壤中发酵,容易造成肥害。一般在10-15天可以施一次稀薄的液肥。
二、兰花施肥合适肥料
1、肥料分三大类即有机肥、无机肥和间接肥,其种类不同、性质不同、作用也不相同,品种复杂,种类繁、多达上千种,有单质肥,复混肥、复合肥、全效肥和专用肥,其中专用肥效果最好。
2、在农村比较常见的腐熟农家肥,农家肥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将其浸泡成肥水,沿盆边浇灌。注意是需要腐熟一年以上可以使用。
3、在家里养殖兰花,从保持卫生上看,要注意选择一些缓释肥,这样肥效会比较长,并且不需要担心养分过多的危害。选择元素充足的肥料,满足兰花对肥料的需求,使用专门的促进生根生芽的肥料。
结语:以上就是兰花施肥方法。要想兰花长得枝繁叶茂,就要进行合适的施肥。切忌,施肥不能过浓、过多。以免造成肥害,影响植株生长。
6. 兰花有什么品质或精神
兰花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兰花有什么品质或精神
查看全部19个回专答写回答有奖励
兰花有什属么品质或精神
我来答有奖励
匿名用户
成为第NaN位粉丝
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幽悬兰草 遇净土而生 不因无人而不芳...脱俗矣!
推荐于 2018-11-20
7. 兰花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兰花生于来山野,挺劲朴实的品自质,是中华民族不慕名利、忠贞不渝的崇高精神象征,故有人说“人是万物之灵,兰为植物之秀”。人们以兰颂德、借兰喻物、喻人、借兰抒情把兰花视为高雅纯真的化身,女儿名兰以寄望,艺人绘兰以寓意,诗人咏兰以言志,女人比兰以示美,男人慕兰表痴心。人们把好的文章书法称为“兰体”,真挚纯洁的友谊称“兰谊”,朋友们契结为兄弟称为“金兰之交”,交换的谱贴称为“兰谱”,把存放文档的地方称为“兰台”。
几千年过去了,华夏民族代代爱兰、养兰、赏兰、赞兰、崇兰、颂兰、咏兰的古朴遗风依然源远流长,香远清逸的兰花依然净化着人们的灵魂,美化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8. 兰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兰花来的特点是花色自淡雅,香气浓郁,清而不浊,所谓一盆在室,芳香四溢,兰花象征高洁典雅。
兰花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兰花花色淡雅,香气浓郁,清而不浊,所谓一盆在室,芳香四溢。
兰花喜欢阴凉的环境,怕阳光直射。养护尽量放在半阴处,有散射光即可。
兰花喜欢湿润的环境,忌干燥,平时要经常通风。
肥沃的土壤可以让兰花生长的更加健壮,选用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拓展资料
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