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荷花毓丽

荷花毓丽

发布时间: 2023-06-04 00:43:40

① 赞美荷花的诗句

咏 荷
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
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
1.白茎:荷之藕色白,故名。
2.埋地:隐于地下。
3.生机:生命的活力。
4.清澄:水清明澄澈。
5.香:荷花之芳馨。
处身污浊境地,然而其并未被玷染。洁白的藕茎恬然隐毓于自己的生境,不为人们所见,不引人们关注,这又有何妨呢!(你看)她的生命充满活力,一派生机盎然的样子(健康积极,令人向慕)。碧叶舒展,丹华灿开,在那清明澄澈的水面显得十分清丽。其花之芳馨,不待风送,已弥漫于整个池塘了。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莲花
唐 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来自汉乐府的诗,是我的最爱,不知道题主有没有被她的美所倾倒!(还有个原因,好记。)

子夜四时歌.夏歌
南北朝 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皇帝写的诗,咱也欣赏一下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大诗人的诗,我就不多废话了。

② 海天佛国寻莲香

也许是因为出身普陀沈家门的缘故吧,从小就对一水之隔的圣地普陀山充满了敬畏,而每次上普陀山,我的内心总是充满喜悦和温暖,我急躁的步履也会变的轻盈和稳健。普陀山像一朵清新脱俗的莲花开放在东海莲花洋上,她的圣洁和纯净也成为我大半辈子凡尘心灵的寄托。

普陀山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是我国供奉观音的道场,佛教名山在海上的全世界仅普陀山一座。相传,唐咸通四年,日本僧人惠锷来中国留学,在朝拜五台山时得观音圣像一尊。后来,他带着观音佛像回国,船驶近普陀山附近的新罗礁时,突然海上出现了数百朵铁莲花,挡住了船的去路,虽经百般努力依然行驶不得,惠锷领会观音不肯离开中国,便舍船登岸,并留观音像造起寺庙。普陀山的香火由此开始绵延不绝,并吸引着无数信徒慕名从世界的各地前来朝拜。

初夏季节,从沈家门半升洞码头上船,只见莲花洋洋面波涛微耸,状似千朵万朵的莲花随风起伏,快轮在微波荡漾中前进,只要十几分钟的时间,便到了海天佛国普陀山。碧蓝如洗的天空下,金黄色的寺庙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下时不时地显出寺顶和檐角,码头的走廊有金黄色和咖啡色相隔的绸布幔帘在旅人的头顶呈现,显得庄重而肃穆。穿过码头长廊,走出候船大厅,便见一规模雄壮的进山门牌坊,也称短姑道头。牌坊上有“金绳觉路”、“同登彼岸”、“宝筏迷津”、“南海圣境”、“回头是岸”五方题额,据说为北洋政府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等人所书。门柱上刻有几幅楹联,其中“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一日二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觉无知”,最为令人浮想联翩。每次上普陀山,我都要在这座牌坊前驻足,重新读一读这些发人深思的对联。

从短姑道头到普济寺,有条“妙庄严路”,长约五里,一路带山映海,翠霭银涛。妙庄严路整洁的石板路上,每隔几步便有刻着莲花图案的青石板一方,那石板上的莲花可谓风韵独具,如果不是细细端详,你很难发现那叶子细长的是金钱莲,那花繁叶茂的叫马蹄莲,那叶疏柄长的称为虞美人莲,那藤蔓叶旺的叫含金莲,还有形如蒲墩的菩提莲等等…..真正是千姿百态,形象逼真。每当佛诞日,常常可见那些身背黄袋的香客们在“妙庄严路”的莲花石板上五体投地念念有词一路虔诚叩拜。普陀山的观音道场蜚声全球,其宗教活动可追溯于秦。至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并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传至东南亚及日、韩等国。至清末,形成3大寺、88禅院、128茅蓬,僧众数千。“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逢僧”,山上每逢佛事,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被世人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穿过“妙庄严路”,来到普济寺,只见山门前的“海印池”中朵朵荷花开得袅袅亭亭,清莹如玉的池水中,覆盖着高高低低的荷叶,那粉红色的荷花,从扇形的叶子中撑出来,在阳光下优雅地明媚着。一阵和风拂来,晶莹的露珠在翠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象白色的小生命在绿叶上灵动着。

荷花,也称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中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我们在山上任何一个寺庙里见到的佛与菩萨不是高踞莲花座上,就是手持莲花,注目凝思。就连世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也是以莲为伴,观音的许多形象都是将莲花作为陪衬的。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是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据传,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象天仙一样美丽,性情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日后,身怀有孕的摩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象一片莲叶,她的脸儿象一朵绽开的莲花。后来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象车盖一样的莲花。有人说世上梅花贞洁,傲霜斗雪;兰花幽香,清丽典雅;竹高有节,青翠碧绿;菊花孤傲,千姿百态,为何我佛祖却独独钟情于莲花呢?据说这是由于古印度很早就有爱莲的风气。那时人们苦于国土气候炎热,对春夏之际开放的莲花,尤其感觉惬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从初创时起,就注意顺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莲花就常在佛经之中屡屡引喻。莲花生于淤泥,绽开于水面,却出淤泥而不染,由此看来莲花是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化身。莲与佛教所主张的出世人格,有着天衣无缝般的契合。

除普济禅寺前的海印池外,普陀山法雨禅寺前也有一个莲池,或者称为放生池。水影澄朝日,松风动紫烟。香客们流连于娉婷多姿的莲池清荷,常常作诗赞颂。清诗人邬景曙有《莲池夜月》诗云:“水满波澄月色明,幽香遥拂晚风清。忽惊身在莲花上,更待何年说往生。”清沈广敬《莲池夜月》诗曰“一轮池上月,万柄水中莲,水月双辉处,人间别有天。”

而最为有名的咏莲文章当属宋朝理学之开山鼻祖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相传公元1072年,周敦颐辞官在江西创办濂溪书院,定居讲学。因他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据传周敦颐的后人曾到浙江一带定居,也到了普陀虾峙湖泥等地,湖泥至今仍有东白莲、西白莲等地名,而且周姓也是当地大姓。当然,普陀是否有周敦颐后人,我还没有作进一步的考证。但周敦颐作为一名清官,在30年的政治生涯中始终坚持操守,虽然物质生活是清寒的,但其矢志追求光明不畏权贵,正直而清高的君子形象的确是青史留名的。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周敦颐的咏莲曲是莲花恒贯千古的写照。其实,真正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又谈何容易。有人说:净土无以出君子,浊泥未必养庸俗。只要我们肯于上进,只要我们具备一颗追求美好的心灵,无论贫富贵贱,都有创造辉煌的条件。人,贫贱不可怕,基础差不可怕,有缺陷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掉上进心,失掉坚定的信念,失掉成功的勇气,只要你肯上进,肯奋斗,便会成为浊世中一朵清莲,光照千秋!人生本就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途中会有鸟语花香,会有花红柳绿,当然也会有困难挫折,会有陷阱暗箭,会有奸诈小人。你无法保证你的生存环境始终是良好的是理想的,甚至于在某一个段落、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甚至于可能是恶浊的,这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如何要保持自己的操守?你不能改变环境,但是你可以改变你自己。你可以是很高尚的。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佛座下的莲花,在青灯前幻化,人世的轮回,常常只是聚散的云烟,对于生活中的种种挫折,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舍弃那些看似美好的温柔陷阱,才能追求那些遥远的人生梦想。当发现自己身处绝境时,不要轻言放弃,在滚滚红尘中,像莲花那样,身下是黝黑的污泥,却生出了一幅唯美的模样。生命如莲,莲如生命,让那朵莲花美丽我们的眼睛,让那朵莲花纯净我们的心灵,只要我们不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追逐的梦想,我们寻求的明天将把我们的生命照亮。

作者: 陈桂珍

责任编辑:孙鼎期

排版:朱清植

普陀作协欢迎来稿

③ 散文欣赏— 心若莲花处处开

六月,是一朵莲,她睡在绿叶中,你瞧,她从梦中笑醒了。原来,我对着一朵莲花叫您时,满池的莲花都微笑了……

轻掂脚尖,移步莲池。那又是谁,酣梦微醒中清香“呓语”:轻点,再轻点,不要惊了我的情,搅了我的梦。

荷塘,我只见花开,不见你来……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径孤引绿,双影共分红。”美人笑隔盈盈水,风轻轻,鸟鸣呤,柔嫩的喜悦,在浅夏的风中恣意生长喃喃不休。傍晚,撑一竿青色,踏一叶扁舟,穿越千年,涉水而来。风吹彼岸垂杨柳,鱼儿莲间游,幽幽荷香,潺潺涟漪,清风弄影,欲语还休,脉脉温情,款款留芳。一抹诗意,半指柔情,不负光阴,不负卿,叶叶心心舒卷处,未成曲调先有情。

花淡淡,水悠悠,叶田田。那又是谁斑驳了这绝世的花颜,携一帘幽梦,盈一袖轻云,掬一滴清泉,揽一缕清风,娴静优雅,柔情缱绻,尾随而来?莲花初开,微风徐来,沁心的荷香,诗意了岁月,徜徉了人间,嗅着这若有若无的淡淡荷花香,一股通灵的感觉如游丝般慢慢的浸润了心扉,躁动的心儿也仿佛跟着悄然安静了下来。

“陌上欣欣青绿邈,岁岁年年,轮转无终了。”那又是谁蹙一弯峨眉,流转于潋滟碧波;嬉一袭水袖,惊鸿在风尘阙歌?逸动的涟漪,惑起的水滴,风动荷香,花开莲池。那又是谁羞答答的捧起那一宛粉,一宛白,以珠水空灵的韵味勾勒出那娓娓垂涎流香?风过,心头一抹芬芳,指尖一缕余香。是莲花开了吗?是莲花她处处开了吗? 那我为何只见花开,不见你来?

少时,小雨随风而至。倾时,云水之巅,清风细雨,烟雾迷弥,翠玉轻翻,红粉留痕,氤氲的莲池瞬时漾起一行行醉人的音符。“蕊中千滴泪,心里万条丝。”滴滴细雨,悠悠情思,那淡淡风痕处,款款崖暖时,你可晓莲花她已处处开?氤氲烟雨中,毓秀淡雅刻,那你又可懂迷离了谁的清波凝眸?馨香的花瓣,百年的凝望,千年的等待,“荷花频频,杨柳依依”,“三生两会,两世相逢”。既然,山和水可以彼此相忘,星和月可以流光相皎。风华只是一指流沙,苍老只是一段年华。那么,心儿在您的世界,您的天空可真的有我?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那谁又一世相逢,真正的呵护过这莲的心事?……有时,真的好想,化身为那一朵浮萍或一尾鱼儿,朝作暮息,逍遥自在,荷塘中观花开赏花落,月下听荷,不求一年四季与你相伴,但求花开最美的季节,始终陪在你身旁。然,韶华易逝,物是人非,人心有真假,感情有冷暖,那又有谁真正的怜惜过这抹红粉香尘?几瓣尘缘搁浅,小桥流水中,谁才是她的知音,谁又真正的懂得这莲心苦?

荷塘,我只见花开,不见你来……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微风细雨,轻盈袅娜,眠云卧波,怡静莲花摇曳生香。淡淡的香味,绿绿的凉意,花的芬芳,叶的清新,无不让身心顿觉一片澄澈通透,恍若那天上的白云漂游在透明的.时空里,恬淡的荷香中,一颗纯净雅致的心灵驰骋在寂静的旷野之中,惬意舒心,寥廓旷达。清新的花香,雅洁的空气,自由自在的呼吸,真是香清益远,沁人心脾,让人魂不守舍,神往不已。也许,心儿就在此时片刻间有了归宿,灵魂深处轻柔间有了饱满。“水不洗水,尘不染尘。”你给生活意境,生活就能给你情调。那么,何不让这六月的馨馨花瓣淡淡风痕处,心似莲花开,莲花处处开呢?

爱,无处不在;情,不增不减。恍惚中,生活的主题仿佛只是追逐,可是我们不知道已经有多久没有散步了?也许,就像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蒋勋在【路上书】所言:山河平静辽阔,无一贪嗔痴爱,而我们匆匆忙忙,都还在路上。而佛又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而注定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那么何不让我们笑对人生,逍遥于人生,让人生犹如那瓣瓣莲花,瓣瓣莲花处处开呢?

冲动来自激情,平静来自静修。既然生命只有一次,美丽也只有一次,那么我们不能简简单单的靠心情活着,而要靠心态去生活。同样,也不要让外界浮躁了自己,奴役了自己的心灵。因为信心不是自信的去等待,而是主动的走出去。人生的奔跑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取决于途中的持之坚持。

“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看着这满池的荷花,怀想着一份不曾走远的美丽,走在风景里,用心慢敲细打着世界。也许,站在人群中,我们毫不起眼,但人生路上,最美的风景却依然始终是我们独一无二的自己。那么,既然人生旅途中,处处皆是美丽的风景,而我们每个人心中,也曾都种有一朵莲花。那,人的一生,也可以说成是花的一生,一瓣纯净,一瓣优雅。

杨绛先生曾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觉,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那么既然这样,那不妨,给心灵一米阳光,还心情一个微笑。乐观一点,糊涂一些,想不开,就不想,得不到,就不要。因为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美美心情;我们不能选择容颜,但可以露露笑容。终究,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又何必自己为难自己呢?

也许,人生更多的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执着,而是那回眸一笑的豁达洒脱,回眸一笑间的莲花处处开。但,无论你的生活如何卑微,也请你都应该勇敢的面对。因为,若心儿是苦的,人生便如苦海无边;心儿是甜的,人生处处皆是曼妙风景。那倒不如,让自己推开心灵的窗儿,好好去爱,好好去生活,时时刻刻把最美的微笑最美的风景留给自己,遗香于别人。然后,用自己最美的心情,安然的过自己最想要的最滋润的小日子。最后,只留一瓣纯净,一瓣优雅。心似莲花开,莲花处处开。

六月,是一朵莲,她睡在绿叶中,你瞧,她从梦中笑醒了。原来,我对着一朵莲花叫您时,满池的莲花都微笑了……

嘘!原来,莲花她早已开,可为何不见你来……

④ 赞美荷花的诗词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2、《苏幕遮·燎沉香》

宋代: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译文: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窃窃私语。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想到那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带,却长久地客居长安。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梦中,我划着一叶小舟,又闯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3、《赠荷花》

唐代: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译文:世上人们对待花和叶的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在铜盆中,花叶只能落在土里化为尘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相映,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荷花与荷叶长久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真是让人愁苦至极。

4、《白莲》

唐代:陆龟蒙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冰清玉洁的白莲真应该生长在瑶池里。不管她有情也好,无情也罢,又有谁注意她呢?只能在晓月清风的陪伴下寂寞地自开自落

5、《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译文:西湖风光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⑤ 赞美荷花最出名的诗句

咏 荷
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
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
1.白茎:荷之回藕色白,故名答。
2.埋地:隐于地下。
3.生机:生命的活力。
4.清澄:水清明澄澈。
5.香:荷花之芳馨。
处身污浊境地,然而其并未被玷染。洁白的藕茎恬然隐毓于自己的生境,不为人们所见,不引人们关注,这又有何妨呢!(你看)她的生命充满活力,一派生机盎然的样子(健康积极,令人向慕)。碧叶舒展,丹华灿开,在那清明澄澈的水面显得十分清丽。其花之芳馨,不待风送,已弥漫于整个池塘了。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莲花
唐 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来自汉乐府的诗,是我的最爱,不知道题主有没有被她的美所倾倒!

⑥ 关于莲花池的诗句古诗

1.关于莲花池的好词好句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采菱诗》南北朝·江淹 秋日心容与,淡水望碧莲。

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

高采溢通壑,香气丽广川。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采莲曲》梁元帝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夏歌》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采莲曲二首》梁·简文帝(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摘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常闻蕖可爱,采撷欲为裙。

叶滑不留綖,心忙无假薰。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咏江南可采。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采菱诗》南北朝·江淹 秋日心容与,淡水望碧莲。紫菱唤帆亦可采,试以缓愁年。

参差万叶下,泛漾含竖百流前。高采溢通壑,香气丽广川。

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采莲曲》梁元帝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

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夏歌》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采莲曲二首》梁·简文帝(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度,莲多摘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常闻蕖可爱,采撷欲为裙。叶滑不留綖,心忙无假薰。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咏江南可采莲》南朝·梁·刘缓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

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同心芙蓉》南朝·梁·朱超 青山丽朝景,玄峰朗月光。

未及清池上,红叶并出房。日分双蒂影,风合两花香。

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云雨流轻润,草本应嘉祥。

徒歌江上曲,谁见缉为裳。 《赋得涉江采芙蓉》南朝·陈·祖孙登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轼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采莲曲》陈后主 相催暗中起,妆前日已光。

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风住疑衫密,船小畏裾长。

波文散动楫,茭花拂度航。低荷乱翠影,采袖新莲香。

归时会被唤,且试入兰房。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采莲曲》唐·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叶谈链大何稠叠螺式污泥脱水机;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曲池荷》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古风》(其二十六)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子夜吴歌(其二)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采莲曲》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李白(摘录)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采莲曲》唐·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

2.宋代诗人杨万里赞美莲花池的莲花的诗

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原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3.描写普陀山莲花池的诗句

康有为用“观音过次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 。

楼阁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的诗句赞颂普陀山之胜景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Mountain Putuo)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

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 。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

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

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编辑本段四海尊崇 普陀山凭借其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来山隐居、修炼、游览。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

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

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观光揽胜者络绎不绝。

宋陆游、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历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赋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迹极为丰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特遣内侍携重礼专程来普陀山朝拜观音。

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还多次召见普陀山高僧,赐金、赐紫衣、赐字、赐佛经,礼遇有加;新中国历任中央领导人也都亲自莅临普陀山视察、指导工作。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

历经数十年艰辛的建设、开发和保护,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旅游秩序井然,景区社会稳定,相继荣获了“国家级安全山、文明山、卫生山”、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旅游消费者权益示范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还通过了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获得全国第四家ISO14001国家示范区荣誉等。 优越的人文环境、一流的旅游服务使普陀山常年游人如织,佛事四季不断。

2004年接待游客 230多万人次。每年三大香会节以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普陀山之春”旅游节期间,游客更多,香火更旺。

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虔诚朝拜,一派“海天佛国、琉璃世界”庄严而又繁荣的景象. 普陀山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集礼佛观光、避暑度假、文物考古、海岛考察、书画写生、影视摄制,民俗采风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 编辑本段十二景观 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

其风景点数又以百计,可谓风光无限。如其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一样,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游览普陀山的历代名人曾凭各自的观感,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普陀十六景”之颂赞。

明代文学家屠隆的咏“普陀十二景”诗: 梅湾。

4.描写普陀山莲花池的诗句

康有为用“观音过次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 。

楼阁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的诗句赞颂普陀山之胜景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Mountain Putuo)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

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 。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

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

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编辑本段四海尊崇 普陀山凭借其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来山隐居、修炼、游览。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

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

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观光揽胜者络绎不绝。

宋陆游、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历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赋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迹极为丰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特遣内侍携重礼专程来普陀山朝拜观音。

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还多次召见普陀山高僧,赐金、赐紫衣、赐字、赐佛经,礼遇有加;新中国历任中央领导人也都亲自莅临普陀山视察、指导工作。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

历经数十年艰辛的建设、开发和保护,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旅游秩序井然,景区社会稳定,相继荣获了“国家级安全山、文明山、卫生山”、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旅游消费者权益示范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还通过了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获得全国第四家ISO14001国家示范区荣誉等。 优越的人文环境、一流的旅游服务使普陀山常年游人如织,佛事四季不断。

2004年接待游客 230多万人次。每年三大香会节以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普陀山之春”旅游节期间,游客更多,香火更旺。

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虔诚朝拜,一派“海天佛国、琉璃世界”庄严而又繁荣的景象. 普陀山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集礼佛观光、避暑度假、文物考古、海岛考察、书画写生、影视摄制,民俗采风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 编辑本段十二景观 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

其风景点数又以百计,可谓风光无限。如其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一样,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游览普陀山的历代名人曾凭各自的观感,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普陀十六景”之颂赞。

明代文学家屠隆的咏“普陀十二景”。

5.关于莲花的诗句作为题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题记。

周敦颐的《爱莲说》流传至今,它文章里的一句话更是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它的文章里记述了菊、牡丹、莲花三者之间的关系,菊是隐逸者,牡丹是富贵者,莲花是君子,前二者都是为了衬托莲花,衬托莲花的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等品质。

这次到泸州来,听说新修了一个莲花池,所以我和我的亲戚朋友今天才慕名而来,欣赏这流芳百世的莲花。

一走进莲花池,我就被这景观惊呆了。发现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

游客们拍照的拍照,欣赏的欣赏,络绎不绝。

虽然今天的阳光十分刺眼,但是大家都抱着欣赏几千年来被文人雅士所赞扬的心态,就是再热也都不怕了。莲蓬参天碧绿,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有的莲花在莲蓬下,就像母亲呵护自己的小孩,仿佛又像一把伞帮莲花遮挡住太阳的光辉。在风雨中,莲蓬就是莲花的庇护所。不管风有多大,雨有多大,莲蓬都是在默默地保护着莲花,它不受风吹袭的干扰,也不怕雨滴在它身上活蹦乱跳的乱舞,所以在此,我认为莲叶也是值得赞美的,因为它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放眼望去,都是莲叶,在莲叶与莲叶之间也夹着莲花,看到此景,我不经意间吟起一位古人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花有的是红的,红得像苹果一样,恨不得去咬上它一口。也有的是白的,白的像雪,好像这里才下过雪一样,只不过还有些雪没有融化。有的是粉红色的,粉红色的像霞,像朝霞一样再细看,还有青蛙在莲花旁停留,仿佛它也在欣赏莲花,欣赏它的美,欣赏它的不慕荣利的高尚品德,当游客一来,它又“扑通”一声跳入了水中。它们有的正含苞欲放,它们看见别的莲花都开了,唯独它们自己没开,它们看起来有些着急了,心想:我开了一定要跟它们比比美,看谁更美丽。莲花们争先恐后地开放着,仿佛都想和自己的同类决一高下,看看谁开的莲花最好,最受游客们的喜爱。我看到了罕见的并蒂莲,所谓并蒂莲,也就是莲花并排在一起,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驻足观赏,我也过去看。它们两朵莲花就像亲兄弟一样,花瓣触碰着花瓣,就像手拉着手,代表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好朋友。

莲花就是这样,因它的品质而得名,因别人的歌颂、赞扬而得名,因目睹了它的真容感慨万千而得名。此次观赏莲花,更让我对周敦颐的《爱莲说》的这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

6.慈仁寺莲花池>古诗的意思

慈仁寺荷花池

(清)何绍基

坐看倒影浸天河,①风过栏干水不波。②

想见夜深人散后,③满湖萤火比星多。④

【注释】

①倒影浸天河:这里是天河的影子倒映在荷花池中的意思。天河:银河。

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是由许

多恒星构成,通称天河。

②水不波:水面上没吹起波纹。

③想见:由推想而知道。这里含有想象得到的意思。

④萤火:指萤火虫的亮光。萤火虫:昆虫名,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

能发带绿色的光。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季夜晚慈仁寺荷花池上景色的诗。夏天夜晚,人们坐在

荷花池边,看到天空的银河和池塘内荷花的影子,全都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

看上去又好像荷花的倒影浸在银河里一般。微风吹过池边的栏杆,池塘里的

水也没兴起波纹。可以想象,夜深人们散去以后,水面上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它们的萤光映入水中,可能会比星星还要多。

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虚实兼写,以动衬静。前两句写眼前之景,后两句

写想象之景。实景写静,而想象中的虚景,却以萤火飞动,映入水中,以动

写静,动与静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参考资料:

⑦ 关于白莲花的诗句(32条诗句)

1. 关于白莲花的诗句
关于白莲花的诗句 1.赞美白莲花的诗句
1、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出自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白莲》

原诗

《白莲》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2、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腻。

出自宋代诗人唐珏的《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

原诗

《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

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腻。泠泠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

别有凌空一叶,泛清寒、素波千里。珠房泪湿,明珰恨远,旧游梦里。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

译文

白莲的纯洁,如同美人在夜晚梳妆去粉一样美丽。白莲挺立在清凉的月光下,萧萧的风声里,娇红都顾忌退避无踪的环境中。过去宫中美丽的太液池空了,动人的霓裳羽衣舞没有了,一切都不堪回首。虽然白莲高清的精魂尚在,但翠绿的荷叶已经残败,白莲花蕊也已坠落,水中一片凄凉萧瑟。

白莲凋谢后,尚有荷叶在清凉寒冷的夜里,遥远地漂泊在千里之外的水中。莲蓬萎落,采莲少女恨亦远,昔日的良辰美景都永远逝去了,现在只能在梦中重温。虽然盛时已经过去,秋日也已来临,但琼楼依旧不夜,广寒泛夜仙意尚留。莲花凋谢了,莲香散失了,秋深露凉,寒气逼人。

3、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出自唐代诗人武元衡的《赠道者》

原诗

《赠道者》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译文

她穿着一身洁白如雪的衣服,就好像一枝美丽的梅花般好看。这位曳着雪白衣裙的女子,正含情脉脉,带着羞涩的微笑,姗姗来到我的梦中。如果这位白衣女子来到越溪边,置身于一群身穿红色衣裙的越国美女中,那情景就好像一片红色的莲花中绽放了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莲。

4、莲,花之君子者也。

出自宋代诗人周敦颐的《爱莲说》

原诗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5、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

原诗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却不懂得藏好自己的行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2.形容白莲花的句子
1.莲花,蘸着些许清水,写出生命的瑰丽。远看,如瞎似雪;近看,似画如诗。英姿与神韵,令人流连忘返;色彩与芬菲,催人祢想遐思。莲花纤嫩,莲叶柔韧,穿透重重淤泥与~~深水,凸显生命的高贵与鲜活娇美。

2.你看,那满池的莲花真是惹人喜爱。有的还是花骨朵儿,似乎还在沉睡;有的含苞欲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则已经热情绽放,露出迷人的身姿。当微风吹过,池水泛起波纹,莲花仙子们随着风儿羞滴滴地舞动着。那一片片飘落的花瓣,仿佛是仙女们不小心撒落的串串珠宝。那黄色的花蕊,好似女王的王冠,华贵而耀眼。
3.形容莲花品质的诗句
1)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 李白《妾薄命》

2)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3)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4)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李商隐《赠荷花》

5)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6)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 王昌龄《西宫秋怨》

7)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 李白《古风•其十九》

8)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9)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10)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刘攽《雨后池上》

11) 一年滴尽莲花漏。 :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2)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王维《山居即事》
4.描写白莲花的句子
1.莲,花中之君子也,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这是宋朝大儒周敦颐先生在《爱莲说》一文中对莲花的描写与评价。如果说这几句话是先生对莲的风韵、风骨的描写与评价,那么下面这段话则当是对莲之神韵,莲之本质最透彻最精辟的描写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出于污浊而不污浊,长于淤泥而无污垢,生出的是清香,是美丽,这就是莲。

2.荷花——花中仙子,她全身无不透着一股艺术家和舞蹈家的气质。那娇嫩雅致的花朵透着沁人心脾的清香,仿佛是一位笑颊粲然的舞蹈着的少女!那微微上弯的粉红的花瓣儿,那黄得可爱的蕊儿,丝毫不会比牧丹差!但却比牧丹朴实得多!荷叶现在变成了荷花的褶裙,在微风的吹拂下有种“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干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的诗情画意。

3.我喜欢荷花不仅仅是因为它舞姿优雅动人,也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用途广泛具有实用价值。而是因为它象征着在污浊环境中仍能洁身自好的人;象征着追求自由、理想、不受世俗羁绊的独立的自主的生活。

4.远远传来一阵幽幽的清香,仿佛是甜甜的,令人有一种想轻轻咬一口的冲动。那香味儿牵着我来到一方小小的池瑭,是它散发出来的香气么?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幅“红衣翠扇映清波”的美景。这一方池塘都被那青得仿佛会流出水来的圆圆的荷叶占据了,那么袅娜可爱!荷叶儿上面还有着晶莹剔透的“珍珠”!几只蜻蜓飞来,把荷叶当成停机场。我想蜻蜓们一定很快活吧!“置身于带有清香的荷塘之中,我们的确很快活!蜻蜓用翅膀跳出的舞蹈回答了我。

5.莲花的叶子突出在水面上,那迁细的茎支撑着叶子,叶子中衬托着几朵艳丽的莲花和花苞。那莲花真绮丽,话中心有一个圆锥形的莲蓬。莲蓬的表面有几个圆圆的小点,莲蓬里的果实就是莲子。在莲蓬下似圆锥顶的那儿有个花蕾。

6.一到夏天,莲花开放了,刚开放的是嫩黄的,盛开的是粉红色的,花朵中间,几片花瓣托着莲蓬伫立在水中,中间还露出几个花蕊,花瓣下部分是粉色的,上面泛着白,真像一位浓妆淡抹的少女!几片莲叶围着这朵莲花,如众星捧月般,莲叶是那样绿,把池塘里的水也染成了绿色,莲叶是一簇簇的,挤满了整个池塘,莲花的艳丽把鱼儿也吸引过来了,鱼儿跳出水面,想亲吻一下这美丽的莲花,鱼儿把水珠也带到了莲叶上,这时的莲花好似一个洗完脸的孩子甩了甩头,把身上的“珍珠”又甩了下去。
5.描写白莲的句子
在远离喧嚣的荷塘深处,与白莲如期而遇,恍若梦中一相逢。远远看到白莲仙子飘逸的身影,仿佛浪迹了一生,蓦然,峰回路转,进入了芬芳脱俗的诗画。

白莲,天华之首,静落在茂密的莲叶间。比清泉还晶莹,纯洁净化着人间的污浊,比雪花还洁白,仙女下凡般的风姿绰约。

那一朵朵的洁白像从天上飘落下来,在碧波中轻盈地绽放。花海如梦,清纯少女娉娉婷婷地在风中飘移,如一片洁云高高飘起……驶向至善至美的圣洁,驶向无限光明馥郁的彼岸……

白莲花穿过污泥的试炼,成其晶明,把纯净善美的花朵高高标起到水面。天然的朴素风格,没有任何凿痕,钟灵毓秀的孕生。拥有这种低调、平和、宁静、超然、自观自照的人生态度,心境宽松,淡定从容,心的温度里外绝对是一致的。

白莲,淡然若水之绝尘静美,足以让天地为之肃穆。

白莲,花魂诗境之千古禅韵,流转碧波清音之悠远。

热点内容
阳光绿植书咖啡 发布:2025-02-13 01:46:30 浏览:931
叶子花语意 发布:2025-02-13 01:37:09 浏览:371
七夕恋诗 发布:2025-02-13 01:37:04 浏览:271
牡丹亭选译 发布:2025-02-13 01:21:14 浏览:869
九鱼牡丹 发布:2025-02-13 01:19:54 浏览:28
午夜的玫瑰 发布:2025-02-13 00:52:46 浏览:907
剪裁盆景 发布:2025-02-13 00:48:26 浏览:90
鲜花桌摆开会 发布:2025-02-13 00:48:22 浏览:309
怎样放鲜花 发布:2025-02-13 00:27:08 浏览:661
第三自然段写紫罗兰什么颜色 发布:2025-02-13 00:26:53 浏览: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