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墨荷花
❶ 画荷花的画名有哪些
《疏荷沙鸟图》、《荷花图》、《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荷花鸳鸯图》。
1、《疏荷沙鸟图》
《疏荷沙鸟图》是宋代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格调典雅,用笔精致,画风细腻,荷叶枯黄的斑点和细小的筋脉均描绘得一丝不苟。
2、《荷花图》
《荷花图》是中国近代画家张大千创作的水墨画,该作品绘画的是荷花,整幅画,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用笔豪放大气,格调清新典雅,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具有一股强劲的蓬勃向上之势。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是为了赠予毛泽东。
3、《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
《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是宋代画家冯大有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文物原属于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材质为册、绢、设色,尺寸为23.8 x 25.1厘米。
图的作者冯大有(约十二世纪),是南宋吴门(今江苏苏州)人。他自号怡斋,画史记载他善于捕捉莲花风、晴、老、嫩不同的面貌,可说是画莲的能手。这件作品赋色典雅,用笔细腻,又能写尽莲塘在风中的景象,是冯大有仅存的作品,更是一件清丽宜人的杰作。
4、《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
《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是宋代画家佚名创作一幅绢本设色画。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原载《烟云集绘册》(《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无款,签题黄居寀作。居寀为筌子。荷叶和莲蓬用粗笔勾描,蟹用细笔写之,笔法粗犷写实,设色鲜艳浓重。
5、《荷花鸳鸯图》
《荷花鸳鸯图》是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为荷塘一角,芦苇丛生,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一对鸳鸯相伴而游,在它们上面荷叶碧绿似伞,几朵红荷正绽吐芳菲。花鸟画法工整细致,虚实相合。
❷ 看看中国大咖画的荷花莲叶这才叫水平
▲【吴昌硕荷花图轴】
《荷花图》右上方以篆书自题:“石师泼墨,往往如此。乙巳秋中吴俊卿。”吴昌硕时年62岁。
图绘荷塘小景。荷叶以泼墨法绘出,墨分五彩,浓淡相宜;荷花以胭脂加水晕染,得娇艳欲滴之貌。构图盈满,层次鲜明,画风新奇。
▲【李鱓荷花图轴】
《荷花图》画上题七言绝句:“休疑水盖染淤泥,墨晕翻飞色尽黧。昨夜黑云梅浦溆,草堂尺素雨风凄。”
《荷花图》是李鱓58岁时的作品,为其成熟画风的代表作。图绘夜雨之后的出水芙蓉,出污泥而不染,枝叶高低错落,不蔓不枝,清新活泼。用笔奔放雄浑,挥洒自如,用墨浓淡相间,淋漓尽致地烘托出雨后荷塘烟雾蒸腾、水泽弥漫的意境,妙得天趣。李鱓非常注重水份在笔墨中的运用,他曾云:“画家以笔墨为主。八大山人笔胜于墨,石涛尚人墨胜于笔,笔墨极其妙,要于用水中时求之,不得此三昧者难以此语相告也。”画中的题诗安排在画面上方,与下面的荷叶相呼应,起到补充画面的作用。而题诗在内容上又发挥了画外之意,诗、书、画完美地结成一体。
李鱓的花鸟画不拘绳墨,酣畅淋漓,为他人所不及。但他也并非不讲法度,郑板桥为其所绘《花卉》册作跋时评价:“规矩方圆,尺度颜色,浅深离合,丝毫不乱,藏在其中,而外之挥洒脱落。”
▲【冯宁荷花图扇页】
《荷花图》扇页有自题:“乱碧风初卷,新红霞半含。
此作以没骨法绘前后景,前景是以绿色横涂斜抹的芦苇,后景是“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的特写荷花。芦苇为风所动,其纵横离乱的姿态没有干扰荷花端庄大气的整体形象,反而以其天然荒率的恣致,衬托出荷花作为水中仙子高华绝俗,“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作为宫廷画家,冯宁这种气韵高雅的画风迎合了清皇室的审美意趣。
▲【高凤翰荷花图轴】
《荷花图》图绘荷塘秋色,荷花于秋风中若俯若仰,似显似藏。荷叶或以浓墨泼染,以示勃勃生机,或以赭色晕染,以示萧索凋败。全图在墨彩交融中表现了满池风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境。作者以洒脱不羁的笔墨抒发了豪放的情怀。高凤翰时年45岁。
▲【缂丝荷花青蛙图轴】
此图是在本色地上缂织荷花青蛙。画面上两片大荷叶将荷花衬托得分外娇柔,水面的浮萍上跳跃着两只青蛙。画面构图简练而富于情趣,颇具文人画的韵味。
图轴缂法简单,物象全用平缂,个别部位如荷花花瓣用长短戗,花与叶的轮廓线用构缂或环缂等。设色亦不多,但巧用色差来表现物象,荷叶以灰绿、蓝绿分别表现正反面;浮萍用深灰、灰、绿、浅绿、蓝绿五色配合,更具写实感;青蛙的脊背半灰半绿,惹人喜爱。
▲【朱多炡荷花野凫图扇页】
《荷花野凫图》扇页有自题:“岁丁卯七夕为嗣宗长侄写。多炡。”丁卯是明隆庆元年(1567年)。
此图为野凫嬉戏小景图。荷花笔墨虚虚实实,以没骨法设色,注重水与色之间的交融,表现出荷塘为水汽所笼罩,若隐若现的含蓄之美。野凫以小写意刻画,姿态各异,造型生动,表现出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景写生的能力。作者在七夕,这个亲人相聚的特殊日子里,将此画送给长侄朱统錝(号嗣宗),浓厚的亲情溢于画中。
▲【陈洪绶荷花鸳鸯图轴】
《荷花鸳鸯图》此图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为题,花朵清丽,或含苞,初绽、或怒放,多姿多态;枝叶带露,娉婷舒展,俯仰欹侧;湖石雄奇,锐利坚崚,厚重沉凝。两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一对鸳鸯在水面戏水悠然,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一只青蛙正隐伏于石后的荷叶上觊觎甲虫,弓身欲动,给画面平添了几许生机与意趣,从中可见画家善于观察的细心与状物精微的匠心。
作品用笔工致而不显刻板,着色醇厚而不流于俗腻,画风素洁明快,既有应物象形的写生功底,又不乏变幻合宜的适度夸张,画面呈现出一种在繁与简,疏与密、刚与柔的对比变化中的合谐与统一。
从署款和绘画风格上推断,当是陈洪绶中年的作品。
▲【荷蟹图页】
《荷蟹图》图中残败的荷叶枯黄斑驳,半浸于水中,一只雌蟹挥螯伏于叶上。潺潺流水中生长、飘浮着红蓼、蒲草、浮萍、水藻等,其叶片边沿均已泛黄,显示出时已临秋,荷叶的颓势与雌蟹的鲜活形成强烈的对比。画面刻意求真,荷叶用双钩夹叶法描绘,叶之叶筋、斑纹及莛上的小刺都刻意求工,雌蟹用笔缜密严谨。此图画面意境生动,题材别出新意,为宋人写实画作的典范。
▲【黄慎荷鹭图轴】
《荷鹭图》自题款:“双鹭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绿垂。立当青草人先见,行榜白莲鱼未知。一分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林塘得雨须增价,况与诗家物色宜。瘿瓢。”钤“黄慎”朱文印、“瘿瓢”白文印。鉴藏印钤“借树山房”。
黄慎的花鸟画更多地继承了明代徐渭的泼墨大写意花鸟画风。此图描绘雨后双鹭于荷塘憩戏觅食的情景。画上荷花数茎,枝叶劲挺,花瓣娇媚,似有暗香浮动。两只白鹭翩翩而下,谨慎地着入水面,画家通过这一细节巧妙地表现出“水满池”的情景,“用笔极简,意趣自足”,由此可见一斑。对于荷叶的用笔恣肆狂放,墨色浓重,显示出荷花枝叶肥厚、“风飘不动”的旺盛生命力。在硕壮浓郁的荷叶的衬托下,以淡而轻的笔法描绘出白鹭的轻盈稚嫩,惹人怜爱。此外,画家在简洁的构图中力求营造空间感:图中荷花高低错落,荷叶相互掩映,俯仰向背,姿态各异,有着明显的纵深前后关系。两只白鹭停息在荷杆之后,尤其那只迎面飞来的白鹭起到了扩展画面空间的作用。在文人画中,很容易因注重笔墨形式而忽略景物的空间感,职业画家出身的黄慎在吸收文人笔墨情趣的同时,恰当地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鹡鸰荷叶图页】
《鹡鸰荷叶图》图中荷塘里枯枝断茎,一片残败的荷叶向上斜出,翻卷的叶面,满布虫蚀的痕迹,一只鹡鸰停驻其上,双爪紧握荷茎,扭颈俯视,神情专注,为萧瑟的深秋平添了几许生气。鸟羽刻画细腻,先用色渲染,然后以极细之笔勾出,笔法生动秀逸。构图疏密有致,动静结合。
▲【傅山墨荷图轴】
《墨荷图》图中写暮秋池塘,以“泼墨法”放笔作荷叶数茎,墨色浓郁,水气淋漓。以细笔中锋勾写荷花、莲蓬,形简意赅,婆娑生姿,颇具枯秀韵致。下方画溪流潺湲,细苇汀草,一派恬静景象。幅上题句取自周敦颐《爱莲说》,借此突出了作者以荷花自况,高蹈磊落的风范。此图未署年款,据其题字结体行笔风貌,当为晚年率意写生之笔。傅山以善书者名世,所作山水、花草等皆则不规步于前人,多以行书、草书笔法直抒胸臆,自具面目,其画虽在明清画坛影响不大,但体现了晚明文人书家偶作翰墨游戏,实践“书画同源”理念的典型特色。
▲【石涛墨荷图轴】
《墨荷图》图绘欣欣向荣的荷塘景色。构图疏密交错,通过荷叶、茨菰、莲蓬、蒲草间的相互掩映构筑出变化丰富的空间层次。用墨淋漓尽致,浓淡、枯润相生,显现出作者较强的笔墨把控能力。
▲【陈师曾荷柳图轴】
《荷柳图》画幅右上侧自题:“荷花世界柳丝乡。衡恪为卫嫣世妹写于双棠馆。”
本幅作品画夏日池塘小景,荷花盛开,柳条低垂。柳叶的画法颇似隶书中波磔的笔画,笔调轻盈,活泼跳跃。荷叶则用笔饱满,大片色块与灵动的柳叶形成鲜明的对比。陈师曾的花鸟画构图多变,不落俗套,少有雷同,此图表现出一种轻松、恬淡的趣味,令人耳目一新。
▲【陈师曾墨荷图轴】
《墨荷图》画面右侧张大千题:“水殿风来暗香满。师曾画荷,大千补茨荘水草。”
图中陈师曾画荷用笔粗放,富有拙趣,而张大千画的水草笔触伶俐潇洒,英气勃勃,二人之画风差异明显,但相互补充,配合颇为默契。画面突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令人观之似觉暗香浮动。
▲【陈师曾墨荷图轴】
《墨荷图》此图布景用笔都极其简省,以少胜多。“简笔”(或称“减笔”)画法早已有之,宋时梁楷即以此法著称。画家用高度概括精炼的线条或笔划塑造物态,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陈师曾此作笔力似徐渭之狂纵,风格如八大(朱耷)之孤傲,所画墨荷昂然向上,刚强不屈,抒发出画家胸中郁勃之气。
▲【吕纪残荷鹰鹭图轴】
《残荷鹰鹭图》画面描绘了秋日荷塘中惊心动魄的一幕,苍鹰俯冲搏击白鹭,白鹭冲进苇丛深处,希图逃脱。众鸟或纷纷躲避,或受惊鸣叫。劲风吹动芦苇残荷,更添肃杀之气。作者把握住禽鸟的自然特征,赋予了戏剧化的情节表现,使画面具有扣人心弦的感染力。画家用写意的笔法画出枯败的荷叶,效果逼真,体现出高超的水墨控制能力。
▲【朱耷荷石水鸟图轴】
《荷石水鸟图》图绘荷叶下一只水鸟栖于孤石上,形成全图之焦点。水鸟形状独特,单足独立,神态凄凉,它似在休憩,更似在冷眼观望这冰凉的世界。作者孤寂凄凉的处境、强烈的反清复明思想以及面对清廷统治日益稳固而无可奈何的心境或多或少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琴棋书画APP,如有争议请联系删除!
❸ 画荷花的画家著名画家
画荷花的画家著名画家如下:
张大千的荷花(1899—1983)
张大千的荷花素净纯美,亭亭玉立又不失潇洒飘逸,将“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两种对立之美糅合其中,远观之仙气十足!
八大山人的荷花(1626—1705)
八大山人的荷花不是春色娇艳、欣欣向荣的鲜花,而是“溅泪”之墨花,是残叶败荷,一如他一向的画风,凄凉寂寞,冷意逼人。
徐渭的荷花(1521-1593)徐渭笔下的墨荷豪放泼辣,水墨淋漓,一挥而就,但求神和,不求形似。
❹ 莲花的诗句
导语:莲花生于水底泥中,但整体形态却靓丽高洁,素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美誉,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莲花的诗句大全,欢迎大家参考!
1、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昨夜夜凉凉似水,羡渠宛在水中央。——宋·苏泂<荷花>
2、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唐·李商隐<赠荷花>
3、平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自注:莲:怜,双关。——宋·朱淑真<新荷>
4、荷花含笑调薰风。两情着意尤浓。水精栏槛四玲珑。照见妆容。醉里偷开盏面,晓来暗坼香风。不知何事苦匆匆。飘落残红。——宋·沈瀛<画堂春(风中荷花)>
5、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元·吴师道<莲藕花叶图>
6、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唐·李白<采莲曲>
7、结亭临水似舟中,夜雨潇潇乱打篷。荷叶晓看元不湿,却疑误听五更风。——宋·杨万里<荷花>
8、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数声水调红娇晚,棹转舟回笑人远。肠断谁家游冶郎,尽日踟蹰临柳岸。——宋·秦观<采莲>
9、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照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鹧鸪天。赏荷>金·蔡松年
10、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梁·萧纲<采莲曲>
11、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梁·吴均<采莲曲>
12、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唐·李群玉<北亭>
13、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番霜。寂寞秋江上。——元·刘秉忠<干荷叶>
14、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昨夜萧萧疏雨坠。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莲子与人常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宋·欧阳修<渔家傲>
15、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宋·释仲殊<荷花>
16、诗曰: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数声水调红娇晚。棹转舟回笑人远。肠断谁家游冶郎,尽日踟蹰临柳岸。——宋·秦观<词笑令(采莲)>
17、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8、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宋·柳永<甘草子>
19、一雨池塘水面中,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宋·刘颁<雨后池上>
20、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娇。翠房分菂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棹月明桡。——宋·董嗣杲<荷花>
21、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宋·杨万里<红白莲>
22、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宋·杨公远<月下看白莲>
23、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宋·张文潜<莲花>
24、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宋·欧阳修<采桑子>
25、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元·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26、采莲时节懒匀妆,日到波心拨棹忙。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宋·何应龙<采莲曲>
27、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唐·李白<折荷有赠>
28、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9、堤路行无极,一株一步杨柳碧。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宋·宋自逊<东湖看荷花呈愿父>
30、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宋·柳永<望海潮>
31、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宋·王月浦<荷花>
32、千美女学宫妆,占断薰风水一方。试问画工何处在,移来五月鉴湖凉。高擎万柄绿参差,匹练横铺锦一机。喜对薰风描写得,秋风夜雨不敢知。——宋·释云岫<画荷花二首>
33、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终须放,船儿去,倩香深处住,看伊颜色。——宋·苏东坡<荷花媚·荷花>
34、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唐·卢照邻<曲池荷>
35、碧玉烟波阔,芰荷风起秋香发。采莲女儿红粉新,舟中笑语隔烟闻。高系红裙袖双卷,不惜浮萍沾皓腕。争先采得隐船篷,多少相欺互相问。吴儿荡桨来何事,手指荷花示深意。郎指莲房妾折丝,莲不到头丝不止。月上潮平四散归,舟轻楫短去如飞。断肠脉脉两无语,寄情流水传相思。——宋·张耒<江南曲>
36、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37、庭院寂无声,明月流空万影横。坐对荷花两三朵,红衣落尽秋风生。——元·赵雍<秋初夜坐>
38、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唐·李白<渌水曲>
39、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明·徐渭<荷花>
40、酣红腻绿三千顷,总是波神变化成。出自淤泥元不染,开於玉井旧知名。暑天胜似凉天好,叶气过於花气清。何事濂溪偏爱此,为他枝蔓不曾生。——宋·释文珦<东湖荷花>
41、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宋·欧阳修<荷叶>
42、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关于莲花的诗句。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唐·李群玉<新荷>
43、上荷花生紫烟,吴姬酒肆近人船。更将荷叶包鱼蟹,老死江南不怨天。——明·袁凯<浦口竹枝>
44、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关于莲花的'诗句。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宋·范成大<州宅堂前荷花>
45、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唐·温庭筠<莲>
46、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荷花>宋·白玉蟾
47、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竹枝词>元·丁鹤年
78、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唐·皇甫松<采莲子>
49、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隋·弘执恭<秋池一株莲>
50、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晋·乐府<青阳渡>
❺ 国画·名家 | 不凋的荷花在墨色中绽放
荷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荷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有品格高尚、纯净美好等寓意。莲花有并蒂同心者,为一蒂两花,且“莲”与“怜”谐音,是男女好合、夫妻恩爱的象征;莲花多子,故可寄托多子多福的愿望。
国画中荷花有很多寓意象征,周敦颐为我们塑造了一个 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的君子形象; “一品清廉” ,荷花寓意公正廉洁,是对清官的赞扬; “本固枝荣” ,荷花枝繁叶茂,用荷花丛生比喻根基牢固,兴旺发达,家道昌盛……
除此之外,画家笔墨下写意大气的墨荷更是给我们更多思想遨游的空间。
此图原载《烟云集绘册》。无款,签题黄居寀作。居寀为筌子。评曰:居寀之画鹤,多得筌骨。其有佳处,亦不能决其高下。至于花竹禽雀,皆不失筌法。
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衬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视特写的手法,描绘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
大液池内碧叶连天,莲花掩映,浮萍丛生,几对野鸭正徜徉于湖面之上;空中彩蝶飞舞,乳燕展翅,一派风和日丽的景色。叶、花皆双钩填彩,以色彩之深浅绘出俯仰向背的关系。用笔十分精细,得院体画之精髓。
张中,字子政,亦作子正,松江人,山水师黄公望,尤长于墨笔绘花鸟竹石,笔墨疏简,风格俊逸,属于文人画写意体系。《枯荷鸳鸯图》用浅淡笔墨画败荷,水边坡石,石上鸳鸯双栖,构图取势简洁疏朗,水墨点染与没骨法并用,笔墨粗简,略带写意,色调淡雅,表现了张中花鸟画的典型面貌。
图中几株荷叶欹正仰俯,荷花或含苞,或盛开,姿态不同。苇草丛立,水草点点,湖水清澈见底。一对鸳鸯正嬉戏水中,毛羽丰美,情趣盎然。一只翠鸟停于荷杆上,正欲展翅掠出。该图写景写物,形象生动,画面清秀,兼工带写。以没骨写叶,以粉白勾花,工笔与写意和谐统一,笔墨自然,设色淡雅,意境清俊朗。
周之冕的花鸟图勾染点簇,兼工带写,自成一家,创立“勾花点叶派”技法,他将陆治的设色工致和陈复的水墨写意画法融合于一体。此图勾线填彩,雅致高逸,色调明润清丽。
此画描绘地是荷塘残叶,一只鸷鹰正搏击白鹭。鹰从画面的右上方往左逆转而下,强劲的双翅微微收拢,头颈有力地转了过来,两爪已经攥紧向下,凶狠的眼睛紧紧盯着猎物,正箭一般地冲向在残荷与芦苇间奔逃的白鹭,仿佛刹那间,白鹭就成为鸷鹰的口中之食。画面的下方,白鹭在芦苇与残荷间仓皇奔逃,其它禽鸟也都恐怖惊避,有一只野鸭张嘴向上看,头颈紧缩,一幅恐惧之态。在具体表现上,画家将芦苇、荷叶、莲蓬、白鹭、禽雀杂乱地安排在一起,更好地体现了白鹭、禽雀遭受袭击时的慌乱情景。几片残荷,数枝芦花,点明了正值初秋季节,萧杀的秋景渲染了气氛。使画面的调子统一和谐。
构图简洁洗练,布局清新奇巧。水墨加入了适量的胶,以避免水墨渗散,恰是此图的特色所在。图中以淋漓的墨色画荷叶,画蟹则寥寥数笔,看似草草为之,实则浓、淡、枯、湿、勾、抹、点多种笔法参用,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画上自题诗曰:“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诗意幽默。
近代著名美术史论家黄宾虹说:老莲画法上溯晋唐,下开扬州八怪之先声,以至山阴诸任氏而止。概括了陈洪绶作品的师承影响。《荷花图》笔法劲健,怪石嶙峋,尖峭突兀,荷花则敦厚朴茂,画风写实。
陈洪绶对人物、山水、花鸟画无所不精,当时有“南陈北崔”的美誉。花鸟画勾勒精细,色泽清丽,风格鲜明。此图画水中亭亭而生的红莲花。赭墨石色的湖石衬托着绿叶、红莲。水中一对鸳鸯在戏嬉。花鸟以劲细的线条勾勒,敷色艳丽,层次细腻,变化微妙。湖石用笔方折粗硬,衬托了描绘精细圆润的莲花、莲叶。这种对比衬托的手法是陈老莲常用的。图上自识:“溪山老莲洪绶写于清义堂。”
构图简洁洗练,布局清新奇巧。水墨加入了适量的胶,以避免水墨渗散,恰是此图的特色所在。图中以淋漓的墨色画荷叶,画蟹则寥寥数笔,看似草草为之,实则浓、淡、枯、湿、勾、抹、点多种笔法参用,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画上自题诗曰:“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诗意幽默。
这是一帧工笔设色花卉小品,技法从宋代院体画中脱变而出。钩勒晕染,功力深厚。花、叶的线条工细而不呆板,敷色艳丽而不浓腻。光彩奕奕,栩栩如生。构思别致巧妙,以局部的深入描绘使形象格外突出鲜明。尺幅之中,只着一花半叶,一株水草率意地穿插其间。晕染工致,将荷花的叶脉甚至纤维也用细笔毫发无遗地勾出。整个画面显得气闲神静、恬润温雅。
此画描绘了秋风萧瑟之中,一茎新荷凌空而出,盛放的花瓣娇艳动人,与凋残半枯的荷叶以及枯槁无色的莲蓬形成鲜明对比。荷花以恽寿平特有的没骨画法绘出,色调清丽冷艳,用笔洒脱飘逸,营造出一派空潆的韵味。画幅左上自题:“此帧数年前在东池上醉后涂抹,残荷离披芦草交横,略得荒汀寂寞之至,置乱纸残帙中,不知何时为书老所得,今秋偶出示,余恍然如房次律遇故物于破瓮中也。因书老索题戏为拈笔”。
此画取荷塘一角,红荷盛开,新荷残叶映带成趣,塘水清澈,水草飘动。呈现盛夏荷塘一派蓬勃的景象。此图用没骨法画成,荷花的染色,以粉带胭脂,由瓣头渐入而成;荷叶以浅色作底,又以深色渲染让出叶脉。
此画写双鹭在荷塘浅水之处觅食。将墨之浓淡干湿发挥至极致,或以浓墨重笔写新荷之郁郁生机,或以淡墨枯笔写老荷之萧索凋败。双鹭以淡墨简笔勾画,枯笔焦墨点提出眼部、喙、爪。传神生动,纵逸泼辣,挥洒自如。作者宗法徐渭,更在画中融入其书法特点,画面多有干枯、飞白和运笔迅疾之迹,给人以畅快淋漓,一气呵成之感。
这幅画描绘的是清风拂过的河塘,水波涟漪,阔大的荷叶与荷花也随风轻轻摇动。荷塘的水面画家没有完全用空白的虚境表现,而是用湿笔淡墨富于动感的笔势略加点染,表现水波荡漾。此画上有画家自题:“浦上生绿烟,波底荡红云。勿摇双桂楫,犹恐湿湘裙。相约采莲来,艇子打两桨。惊起白鹭鸶,飞入横塘港。……”描绘荷叶田田、荷花盛开的荷塘风景。
款题“蒲塘秋艳,抚南田公本,女氏恽冰。”钤“恽冰”、“清于”印。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整幅运用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荷花则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
八大山人描绘荷塘,多是浅水露泥,荷柄修长,扶摇直上,亭亭玉立,具有君子之风。在这幅图中,与莲荷相呼应的左下面画水中露石,组合得当,右部留在画外,用笔放逸,疏秀而具生气。八大山人曾自云:“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古松,皆吾静观而得神者。”可见其画荷是观察入微,静观悟对而以意象为之,信手拈来,妙趣自成。
❻ 明代画家徐渭在花鸟画方面有什么成就
到了明代,画鸟画兴盛发展,这一时期最有名的画家是徐渭,他的泼墨大写意花鸟画在古代绘画历史上有巨大影响,代表了明代花鸟画的最高峰。
徐渭,是晚明时期杰出的画家。徐渭成就主要在诗、文、书、画、戏、曲等领域,他出入于儒、道、释三家,精于音律,专于史志,对医术、对联、灯谜、制茶、酿酒、剑法之事,都有所涉猎。
在绘画方面,徐渭以泼墨大写意花鸟画成就最为卓著,他开创了明代以后大写意画花鸟画派一代新风,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后来花鸟画的发展。
徐渭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的形成,与他多方面文艺才能息息相关,也与他一生坎坷遭遇以及特立独行个性紧密相连。
徐渭写意花鸟画,画的都是传统文人画中常见的题材,诸如有梅花、芙蓉、水仙、菊花、荷花、桂花、海棠、芭蕉、竹石等,也有徐渭在生活中常能接触到的,如石榴、葡萄这样的果类,另外还有诸如鱼、蟹这些江浙一带常见的水族。
这些司空见惯的题材,在徐渭的笔下却能平中见奇,表现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境界,这正是因为徐渭在处理这些寻常的题材时,有许多独到的手法。
徐渭水墨写意花鸟画造型特点,是水墨语言简练概括,其笔法往往放逸豁达,不求形似,画面表现最鲜明的是笔墨的意趣和他强烈的个性。
徐渭在题画时常称自己的画法为“戏涂”,可见他绘画时近于游戏的心态,对于物象和法度,他更是不拘小节,甚至他对物象一简再简,直至简化为直接表现物象之影。
徐渭是继明代画家陈道复之后,较早以纯水墨写意画鱼蟹的名家。徐渭画的墨葡萄及石榴,完全是一片酣畅淋漓的墨影,已成为了他泼墨大写意绘画的代表题材,烙上了无法复制的徐渭风格印记。
徐渭画中物象,其组合大胆自由,不受空间时间限制,其《烟云之兴》长卷,就是把四季不同时期的花卉和果木,画在一幅画卷中。徐渭还把不同时间生长的芭蕉和梅花画在一起,中间只有一墙之隔,题诗更是饶有趣味,诗写道:冬烂芭蕉春一芽,隔墙自笑老梅花。世间好事谁兼得?吃尽鱼儿又拣虾。
这样的组合一经过题诗,变成画理上的新意。最为重要的是,徐渭画作中由心灵出发的那种深刻而细腻的表现力,在他以前的花鸟画中是绝无仅有的。徐渭这一充满艺术表现的风格,终于开创出花鸟画的新纪元。因此,徐渭是古典美向近代美转变的枢轴人物。
徐渭艺术手法中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即将具象对象,融于放纵无拘、具有抽象意味的笔墨语言中,极大丰富了水墨意象的表现力。
❼ 描写荷花相思诗句
永遇乐 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长恨歌》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❽ 描写荷花的诗词
描写荷花的诗词1
一、七绝
雾淡花香玉露滋,亭前小雨嫩荷痴,
清流细酒烟湖醉,曵去风尘妩媚枝。
二、七绝
烟雨江南悠韵长,爱莲笔墨写湖光。
蜻蜓点水无言语,似懂小荷藏暗香。
三、七绝
一池菡萏舞黄昏,荡尽浮华远俗喧。
翠叶悠闲撩碧水,清颜嵌入万诗魂。
四、七绝
荡尽浮华觅本真,荷花青蒂脱凡尘。
世人只见金光罩,哪知污泥苦缠身。
五、七绝
羞向东君饰粉腮,东君别后自由开。
淤泥尚可标风骨,月下柔情不胜哉。
六、七绝
天生丽质玉人腮,欲避喧嚣野外栽。
千古诗篇齐赞颂,有谁读出苦心来?
七、七律
亭台碧水向东流,两岸青青景色幽。
菡萏娟娟花万朵。秋波荡荡泛千舟。
微风缕缕拂眉发,细雨丝丝点鬓头。
南北公园纳凉处,人来人往画中游。
八、七律
芙蓉仙子燕飞来,九曲回廊意象开。
朵朵莲荷双展翅,枝枝翠叶满青苔。
沉鱼落雁佳人面,闭月羞花美女腮。
夏至清池风色好,四方游客聚仙台。
九、鹧鸪天
疑是嫦娥下九霄,青衣仙子绿衣飘。
蜻蜓禅定空中舞,彩蝶翩跹水面敲。
惊世俗,竞妖娆。文人墨客展离骚。
美词雅句难书尽,唯有莲心借酒浇。
十、鹧鸪天
十里荷塘接碧天,幽香盈袖舞翩翩。
出泥不染惊人世,玉貌琼姿立水间。
吴音软,越声欢。怡然观赏伴琴旋。
花开恨不相逢好,又恐多情骚客缠。
十一、鹧鸪天
卿本仙居在琼台,嫣然一笑下凡来。
不枝不蔓冰肌骨,无色无尘璞玉胎。
波里漾,水中裁。罗裳翠黛美人才。
马良若有传神笔,万朵莲花墨里开。
十二、浣溪沙
初夏荷花并蒂开,笑迎骚客远尘埃。鸳鸯称景美情怀。
几斛明珠装翠盖,数行彩袖缀红腮。此时犹恐在蓬莱。
描写荷花的诗词2
《莲花》
【唐】 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 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另外,值得关注得是隋唐时期已有关于并蒂莲的诗文作品出现。
《咏同心芙蓉诗》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咏南池嘉莲》
【唐】姚合
芙蓉池里叶田田,一本双花照碧泉。
浓淡共妍香各散,东西分艳蒂相连。
《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容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池》
【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写荷花的诗词3
1、吴均《采莲》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2、李白《折荷有赠》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3、李白《子夜吴歌(其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4、白居易《京兆府栽莲》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下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5、乐府《青阳渡》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6、沈约《咏芙蓉》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7、李白《古风(其二十六)》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8、刘孝威《采莲曲》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9、刘缓《咏江南可采莲》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10、祖孙登《赋得涉江采芙蓉》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轼不定,菱歌引更长。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11、萧衍《夏歌》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12、江洪《咏荷诗》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13、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14、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15、王昌龄《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6、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7、欧阳修《采桑子》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18、石涛《荷花》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19、魏夫人《菩萨蛮》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20、白居易《东林寺白莲》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风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描写荷花的诗词4
1、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日风。
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平湖淼淼莲风清,花开映日红妆明。
4、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
5、莲舟泛锦碛,极目眺江干。
6、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7、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8、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9、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10、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11、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
12、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13、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14、鸂鶒交交塘水满,绿萍如粟莲茎短。
15、共倒金荷家万里,欢得尊前相属。
16、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17、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8、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19、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20、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
2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2、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
23、莲渚收香,兰皋浮爽,凉思顿欺班扇。
24、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描写荷花的诗词5
1、《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唐·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4、《荷花》
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5、《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7、《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8、《莲花》
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9、《莲》
唐·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着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10、《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11、《芙蓉》
唐·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一夕练塘东。
12、《独芙蓉》
唐·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双双鸂鸟游。
13、《夏日南亭怀辛大蓉》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4、《惜莲花》
唐·崔橹
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日风。
留样最嗟无巧笔,护香谁为惜熏笼。
缘停翠棹沉吟看,忍使良被积渐空。
魂断旧溪憔悴态,冷烟残粉楚台东。
15、《重台莲》
唐·皮日休
欹红媠婑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16、《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17、《古意》
唐·韩愈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18、《采莲曲》
唐·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19、《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20、《白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描写荷花的诗词6
1、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宋·王月浦《荷花》
2、三千美女学宫妆,占断薰风水一方。试问画工何处在,移来五月鉴湖凉。高擎万柄绿参差,匹练横铺锦一机。喜对薰风描写得,秋风夜雨不敢知。——宋·释云岫《画荷花二首》
3、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终须放,船儿去,倩香深处住,看伊颜色。——宋·苏东坡《荷花媚·荷花》
4、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唐·卢照邻《曲池荷》
5、平湖碧玉烟波阔,芰荷风起秋香发。采莲女儿红粉新,舟中笑语隔烟闻。高系红裙袖双卷,不惜浮萍沾皓腕。争先采得隐船篷,多少相欺互相问。吴儿荡桨来何事,手指荷花示深意。郎指莲房妾折丝,莲不到头丝不止。月上潮平四散归,舟轻楫短去如飞。断肠脉脉两无语,寄情流水传相思。——宋·张耒《江南曲》
6、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7、夜深庭院寂无声,明月流空万影横。坐对荷花两三朵,红衣落尽秋风生。——元·赵雍《秋初夜坐》
8、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唐·李白《渌水曲》
9、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明·徐渭《荷花》
10、酣红腻绿三千顷,总是波神变化成。出自淤泥元不染,开於玉井旧知名。暑天胜似凉天好,叶气过於花气清。何事濂溪偏爱此,为他枝蔓不曾生。——宋·释文珦《东湖荷花》
11、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宋·杨万里《红白莲》
12、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宋·杨公远《月下看白莲》
13、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宋·张文潜《莲花》
14、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宋·欧阳修《采桑子》
15、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元·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❾ 古代著名画荷名家有哪些
黄居寀 933-993 五代
郭索图
黄居寀字伯鸾,成都(今属四川)人,黄筌季子。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其园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过乃父,与父同仕后蜀,为翰林待诏。尝合作殿廷墙壁,宫闱屏幛,不可胜记。入宋仍任翰林待诏,尤得太宗看重,授光禄丞,委以搜访名画,鉴定品目,一时侪辈莫不敛袵。居寀与其父画格均富丽浓艳,适合宫廷需要,故黄氏在画院居于主持地位,其他画家要入画院,一时俱以黄氏画风为优劣取舍标准。淳化四年(993)出使成都府,时年六十一,在圣兴寺画有《龙水》《天台山》《水石》等壁画。《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有《春山图》《春岸飞花图》《桃花山鹧图》等332件。传世作品有《竹石锦鸠图》册页,《山鹧棘雀图》轴,绢本,设色,纵99厘米,横53.6厘米,上方有宋赵佶题“黄居寀山鹧棘雀图”8字,横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兄居实、居宝都有画名,但英年早逝,名声不及居寀大。
南宋
图
无款,绢本设色 纵23.8厘米,横25.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亲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视特写手法,描绘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质。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画面无款印,传为吴炳作。《虚齐名画录》著录。》
李安忠 12世纪 南宋沙鸟图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宋徽宗宣和(1119-1125)时为画院祗候,历官成忠郎。南渡后绍兴(1131-1162)间复职画院,赐金带。工画花鸟、走兽,尤长于“捉勒”(鹰鹘之类),《画继补遗》谓其“工画捉勒,得其鸷攫及畏避之状”。亦间作山水。马臻题其《雪岸寒鸦图》诗云:“北风万里吹石裂,古树槎桠摧朽铁,群乌哑哑如苦饥,倦飞还向空林歇。孤村荒寒得食远,日暮沙边啄残雪,回情诉意各有态,羡杀画师心更切。我尝记得天随诗,至今读之心激越,妇女衣襟便佞态,始得金笼日提挈。老乌,老乌,尔身毛羽黑离离,况复人间厌尔啼,何不飞鸣丈人屋,丈人屋头春柳绿。”画迹有《牧羊图》,著录于《书画记》;《宜春苑训狮图》著录于《绘事备考》。传世作品有《晴春蝶戏图》,现藏故宫博物院《野菊秋鹑图》册页,绢本,设色,纵24.1厘米,横40.5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鹑图》团扇相传为其所绘,藏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
沈周 1427-1509 明
明代杰出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称为“明四家”,人称江南“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受众望,平时平和近人,要书求画者“屦满户外”,“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从不拒绝。甚至有人作他的赝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沈周的书画流传很广,真伪混杂,较难分辨。文征明因此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重要作品有《仿董巨山水图》轴(作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沧州趣图》卷、《卒夷图》、《墨菜图》(这两幅原为册页,后合装成卷)、《卧游图》等。
陈淳 1483-1544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他能诗文,擅书法,尤精绘画。陈淳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陈氏少年作画工细,中年后笔法放纵,自立门户。陈淳从师文徵明,在其门下声誉最高。擅长写意花卉,其作品虽表现一花半叶,却淋漓疏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他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陈淳中年以后间作山水,技法学米友仁、高克恭,多以江南风景为题材,手法简练,极具文人生活情趣,文徵明曾微笑着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存世作品有《红梨诗画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罨画图》等。其子陈括继承父风、擅花卉。秋江清光图,立轴,设色,纸本,纵157.8厘米,横43.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此图紧扣“秋江”二字,撷取枯荷、芙蓉、芦苇等具有季节特征的折枝花草为主要题材,辅以翠鸟、家鸭,写出一派秋天的气象。荷叶用藤黄带墨点拓,表现枯的质感;芙蓉用花青点叶,淡墨写枝,花用淡墨双钩填以淡红;鸭子用破笔皴擦,毛羽蓬松。笔法秀劲,色调清淡,构图疏朗,深得秋天的神韵。
徐渭 1521—1593
图
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徐文长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这大概是文人惯用的诡计,即把自己最受人重视的艺术放在最末的位置,以抬高其它。其实,他是我国大写意画的宗师,影响及于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直至吴昌硕、齐白石,在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最擅长花卉画,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气格刚健而风韵妩媚,具有诗一般的抒情性和韵律感,极为人们所珍视。其书法则长于行草,徐文长虽自列为第一,但成就似乎逊于绘画。
陈栝 明代
字子正,号沱江,江苏苏州人。陈淳的儿子。善画花卉,笔似其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作《海棠图》,二十八年作《湖山明丽图》,三十二年(1553年)作《墨笔花鸟图卷》,由此可知其生活年代。作品有《为肯山作山水图轴》,《花石图轴》。
陈洪绶 1598—1652
绶莲石图册页
字章侯,号老莲,别号老迟。他少年是便有奇才,能诗善书,尤爱绘画。4岁时就曾作过八九尺长的《关壮(关羽)像》壁画。陈洪绶12岁是便在街市卖画。但是陈洪绶虽少负奇才,却屡试不中。陈洪绶对明末政治腐败深怀不满,明亡后他心情十分沉痛,常常纵酒狂呼。因心怀有亡国之痛,改号“悔迟”。当清军攻入浙江时,曾逼他作画,把刀搁在他的头上,他仍坚决不动笔。《荷花鸳鸯图》是陈洪绶中年的作品。画中,几茎荷叶,或侧或正;几夺荷花,或怒放或含苞。一块形状奇古的太湖石,立在荷花叶丛中。叶的姿态多姿,花的娇艳欲滴,与石的瘦硬层叠构成鲜明对比,而有结合得十分自然。两只彩蝶,一只正从画的左上方向被莲叶遮挡了一半的一朵荷花飞去,而另一只,早已停留在花心。一动一静,互为呼应。水面上的两只鸳鸯,没有画成通常并排而卧的样子,而是左右相向。一只在石与叶的中间休息,另一只则在戏水,但是它的头侧向爱侣,眼中更像有脉脉的情意。正幅画的构图十分完美,用色也非常协调。
八大山人 1626-1705
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石涛 1630一1724
图
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中国清代画家。僧人。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
他是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原籍广西桂林,为广西全州人。其生年有明崇祯九年、十四年、十五年(1636、1641、1642年)诸说,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九年、约五十七年(1705、1710、约1718年)诸说。明亡后,朱亨嘉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出家,法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曾拜名僧旅庵本月为师,性喜漫游,曾屡次游敬亭山、黄山及南京、扬州等地,晚年居扬州。他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并与清王朝上层人物多有往来,内心充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