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指修行
Ⅰ 荷花在佛语里代表什么含义
荷花常常被赋予莲被赋予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深情等品质。荷花的老家在印度等热带地区,印度人还将它作为自己的国花。由于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荷花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
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这类故事非常之多,影响很深,如《莲花王子的故事》,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蔼、自制、忌怒、忌杀、宽容和大度)的好国花比作莲花。《莲花王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
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佛教的重要信条之一,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宥,用慈悲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最好不过的是莲花。
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说:“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
人要做到出自尘浊而不为污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高的觉悟和定力,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开发佛性,消除魔性。佛性增强了就能抵住魔的干扰,还能降魔成佛,就能解脱生、老、病、死之苦。这听起来似乎很玄,宗教意味很浓,其实只是较高的一种思想境界层次。一切事理通达了,参透了,自然凡事都看得开,不再贪婪、恐吓、焦虑、痴心、嗔怒,在精神上自然摆脱了苦境,变得轻松愉快。所以佛教中的莲花,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无量寿轨》说:“是菩萨(观音菩萨)作是思维,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觉悟莲花,清净世界不染烦恼。”《大藏经图像》第六卷载《白宝口抄》云:“论凡夫心如合莲花,圣人心似开莲花……问:‘何故众生心性譬莲花乎?’答:‘《秘藏记》云:莲花部吾自身中,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此理虽经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转,而不染不垢,乃名莲花部。’《疏十二》云:‘观莲花不观余花耶?’此亦有意,如世莲花处污泥之中,生处虽说恶,而莲花体性清净,妙色无比,不为诸垢所染。凡夫变复如是,虽种种不尽三毒过患无量无边,亦此莲花三昧甚深,果实皆生其中,即是如来平等大慧之光也。”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佛教的各个宗派,又以净土宗与莲花的关系更密切。东晋时,高僧道安读了《弥勒下生经》后,向往弥勒净土,于是在弥勒佛像前念佛立誓,发愿来世往生弥勒居住的兜率天。道安的这种思想,又影响了他的高足弟子慧远。慧远继承与发扬了师父的核心思想,更加热心于西方极乐净土的崇拜,唯一不同的是他所向往的弥勒净土改为弥陀净土。东晋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慧远入庐山,建东林寺,倡导
Ⅱ 佛教为什么用莲花
【莲花】:代表佛的舌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至清至纯。藏传佛教认为莲花象征着最终的目标,即修成正果。
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表示纯净和断灭的一个主要佛教象征。它代表一切活动的鼎盛阶段,而进行这些活动是为了完全避免堕入轮回之错误。佛菩萨端坐或站立的莲花宝座象征着他们的神圣本源。
佛菩萨被想象成是洁白无瑕、极尽善美的,其身、语、意是绝对清净的。佛菩萨显现在轮回之中,但他们绝没有受到不洁之物、意障和心障的污染。
从埃及到印度的众多世界伟大文明都把莲花视为神圣的象征,并将其广泛的融入它们自己的艺术和建筑之中。莲花随太阳花开花落,在古埃及,人们认为黎明时太阳从东边的莲花中升起,日落时,它落入西边的莲花之中。
同样,吠陀教太阳神 的每只手都持有一朵莲花,象征着太阳掠过天际的路径。吠陀教的创生之神梵天诞生在一朵金色莲花里,而这朵莲花是从毗湿奴 肚脐里长出来的,宛如从脐状茎长出的一朵莲花。
密教大师莲花生 将佛教传入西藏,他同样被神化为生于一朵奇异的莲花上,开放在印度的乌仗那 王国的丹纳阔沙湖上。在印度教和佛教经文中,莲花被性隐喻为神圣子宫或阴道。莲花是梵文女性“阴道”的同义词,女性阴道柔软,呈粉红色且有开口。
同样,金刚是男性“阴茎”的同义词。金刚和莲花的结合是色 与空 或方便与智慧结合的性象征。在内在的层面上,这种结合象征着气渗入人体内主脉并升腾,它会穿透并开启脉轮中的莲花或轮 。
莲花是西方红色阿弥陀佛,即“莲花部怙主”的象征。阿弥陀佛的特质代表着火的红色、生命体液、黄昏暮光、夏季及将慈爱化作觉识。阿弥陀佛之伴偶般吒罗 的手持器物是一朵红色莲花。阿弥陀佛麾下的菩萨是莲花手观音 (即大慈菩萨)。
(2)荷花指修行扩展阅读
已知的最早与莲有关的艺术品,也是把莲与神结合在一起的,是一尊头上戴着莲花的裸体女神像,在印度的恒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3000年的遗物。文献中有关印度莲花女神的记载,最早见于印度的吠陀文献,说莲神生于莲花,站在莲花上,戴着莲花的花环。
在佛教问世后,佛教徒也采取了以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所以莲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莲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为莲花坐或为吉祥坐,成为佛教僧人打坐时的典型坐法。
按照大日经的解释,“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为莲花坐;单足著右上,名为吉祥坐。”佛教徒相信莲能反应修行程度,认为高僧诚心念佛,则西方七宝池中即生莲花一朵,若能精进,则其花渐大,倘或退惰,则其花萎落。又相信:“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往生阿弥陀佛刹者,皆于七宝池莲花中化生。”
莲随着佛教,流传到亚洲的每个角落。在爪哇的婆罗浮图佛坛上,在缅甸的蒲日古城,泰国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吴哥窟等地的大庙里,在斯里兰卡的钟形塔里,巴厘岛的葬蓝上和西藏的符箓上,都可以看到莲的图画,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弥吽”中,其中的“叭弥”的意思便是莲花。
莲花在中国有深邃的文化渊薮。唐代将佛教立为国教后,莲花备受人们敬爱。佛祖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莲花自喻。《本草纲目》载:“释氏用为引譬,妙理俱存”。佛国也指莲花所居之处。也称“莲界”。
佛经称“莲经”,佛座称“莲座”或“莲台”,佛寺称“莲宇”,僧舍称“莲房”,架裟称“莲衣”等等。莲花图案也成为佛教的标志。佛教的建筑、装修、器物也都有莲花图案。
莲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宝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征之一。
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
寺院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八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莲花
Ⅲ 莲花在佛教中有什么地位九品莲花是什么
九色莲花是一种经常被用作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它代表着神圣、女性美、纯洁、复活、优雅和太阳。在佛教的象征体系中,莲花代表着世界的起源。除了它的实用价值,莲花是最常被用作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曾代表圣洁、女性的美丽和纯洁、复活、优雅和太阳。花中的君子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卓青莲而不妖”。诚信的象征:盖“青莲花”,谐音“诚信”也。
九朵莲花代表淤泥而不染,表现出品格高尚的品格,不受污染,受人尊敬。莲花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横向,肥厚,节间膨大,纵向通气道多,节间缢缩,上部叶呈黑色鳞片,下部须形成不定根。
Ⅳ 佛教中莲花代表什么
莲花代表佛的诞生。
莲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宝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征之一。回
佛教问答世后,佛教徒也采取了以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所以莲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
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莲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为莲花坐或为吉祥坐,成为佛教僧人打坐时的典型坐法。
佛教徒相信莲能反应修行程度,认为高僧诚心念佛,则西方七宝池中即生莲花一朵,若能精进,则其花渐大,倘或退惰,则其花萎落。
(4)荷花指修行扩展阅读:
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
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院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
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Ⅳ 和尚荷花什么意思
和尚代表修行的僧人。
莲花即荷花代表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净解脱。
太阳表示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的无限智慧光明照耀。整体的意思思,修行者通过沐浴佛的智慧光明,从烦恼淤泥中生出觉悟的莲花得到解脱。
莲花与佛教的渊源极深,可以说有佛教的地方就会有莲花。我们常看到,佛菩萨或坐或站于莲花台之上,有的掌托莲花,有的手执莲花,神态如莲花般安祥慈悲,供佛用的灯和蜡烛也常作成莲花造型。那么佛教为什么会选择莲花呢?主要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与佛教的宗旨很相应。莲花,又称荷花。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莲花代表圣洁、美好。在佛教故事中,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美丽清亮的大眼睛。悉达多太子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之一,便是池中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在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因为它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层含义。而莲花除了莲瓣,还有莲蓬、莲子,莲瓣、莲蓬可观赏,莲子可食用;莲子又可生长,栽培更多的莲花。莲花开放于炎热夏季的水中,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这都是莲花所表征的美德。莲花,也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无量寿轨》说:“是菩萨作是思维,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觉悟莲花,清净世界不染烦恼。”佛教说“花开见佛性”。这花即指莲花,花开即指修者达到一定智慧的境界。比喻人有了莲的心境,就会显现佛性。这是佛教用莲花来象征修佛和比喻修佛人的根本原因。
Ⅵ 为什么用莲花象征佛法
为什么莲花可以作为佛教的象征?
文:然妙
如果说做一个全民公选,选出一种花来作为佛教的代表,那么,毫无悬念的肯定是莲花。莲花代表佛教,佛、菩萨的造像,无论是坐的、站的,都离不开莲花。说到莲花,它的公众形象就是“纯洁”“清净”“出淤泥而不染”…… 但是,真的仅仅只有这些么?世间万物、花草那么多,唯独以莲花为主要代表,想来肯定还有它殊胜处的。
说到莲花的殊胜,个人以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妙法莲花经》一经的弘传。《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自从鸠摩罗什翻译以后,无论从佛教义理还是文学造诣上都堪称一绝。从古至今,研究、研读的人无数,甚至人们对他评价“成佛的法华”,由此可知,《法华经》在汉传佛教中地位之高。因为《法华经》中以莲花喻妙法,因此,莲花才会一度成为国民佛教花。
《法华经》中的莲花,根据隋智者大师的解析,可不仅仅只是“清净”“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简单,它所代表的,可以是整部法华经,甚至还可以是佛陀49年说法的全部。以下,就按《法华经》中莲花的含义,略作说明:
《法华经》共有二十八品,智者大师将之以权、实、本、迹,即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两个主题,将法华经前十四品与后十四品做了个划分。前十四品是迹门,后十四品是本门。然后分别以莲花的三种含义为比喻,说明整部经的旨意。
莲花的三种含义:一、为莲故花,二、花开莲现,三、花落莲成。
首先是迹门三喻:
一、为莲故花——喻为实施权:莲花盛开,是因为要将莲子养熟。这就如同,佛为了众生能够证得实相之理,而用种种方法,权巧方便来作说明。《法华经·方便品》偈说:“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也就是说,佛陀成道后,说法49年,虽然开示了八万四千的法门,其实都是为了最终能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唯有佛乘,才是究竟的目的。
二、花开莲现——喻开权显实:莲花是一种很奇妙的花朵,在花朵盛开的同时,果实已经结好了。于是,在这里就比喻众生经过听闻佛法、修学以后,在法华会上,证悟大乘的果实终于显现。佛也不再辛苦的以各种方便而说,可以大大方方地把他最真实、最殊胜的实相之理告之于众。所以,《法华经》中说:“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佛一开始不直接说实相法呀?道理很简单,就是人们根机、程度太低,说深了听不懂。听不懂,就不愿意听了。
三、花落莲成——喻废权立实:莲花经过一度的盛开,美到极致后,就该凋谢了。花一谢,莲蓬成熟,整个就显露在人们的眼前。这说明,经过法华一会后,众生都了解了实相之理,终于明白,原来每个人都是可以成佛。于是,佛就可以将他之前所设立的种种权巧方便法都收起来了。就如同《金刚经》中比喻的,人已经渡过河流,不需要竹筏等工具,可以丢弃不用了。这时候佛的说法就是“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就是显示了最殊胜、最无上的佛教义理。
第二,再说明《法华经》本门三喻。
一、为莲花故——喻从本垂迹:《法华经·从地涌出品》中有一个片段,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说法时,大地涌出无量无边的菩萨,弥勒菩萨这时候就疑心这些菩萨是从哪里来的?以前为什么没见过?是谁教化的?佛回答说:这些都是无教化的菩萨,都是我的弟子,是为了护持《法华经》而来。弥勒菩萨就说,看这些菩萨的修行,少说也有几劫了,释迦佛成佛才四十几年,怎么可能教化。甚至说,这是“父少而子老,举世所不信”,就如同一位二十五岁的青年,却有一百岁的儿子,是个笑话。
这时候,佛就说,假使有人将这个世界磨为微尘,经东方五百个微尘数世界,下一粒微尘,待微尘下尽,再把这些世界又磨为微尘,一粒微尘算一大劫,像这样微尘点劫前,我已经成佛了。这个时间的算术方式,实在无法想象,只能说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了。那么久以前,佛就成佛了,而今生示现净饭王的太子,出家、降魔、成道,都只是为了方便教化众生示现而已。
所以《法华经·寿量品》中说“我实成佛以来,久远若斯…… 但教化众生,作如是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早已证悟是本,方便示现现在这个身是垂迹,就如同莲花在未开时候,莲蓬已经在花蕾里面了,为了能展现莲蓬,才开花。
二、花开莲现——喻开迹显本:如前佛开示自己早已成佛的事迹,告诉大众,莫以为是“父少而子老”,就是从迹的方面而说本、真实。因为看到了迹,才能显示出本,就如同花开了,才能见到莲蓬一样,不然包在里面,谁都不知。
三、花落莲成——喻废迹立本:《法华经》中说“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为何要示现,为何几十年来都不说久远成佛,都是为了度众生的方便。如今,大众都已经能够驱入佛的知见,也不需要隐瞒了,所以显示久远成佛的根本。
以上,是根据智者大师依《法华经》莲花的含义而说,意在借莲花之美略尝法华之妙。当然,整部《法华经》的妙义,是需要细细一字一句去品味的,谨以此文,作为契机。
Ⅶ 佛教中莲花代表什么
莲花代表圣洁、美好。莲花,也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
佛教认为,人间烦恼多于恒河沙数,迷失自我如同陈淤积垢。有志者应该努力修行,净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脱俗,追求到达清净无碍的境界。
莲花生于淤泥,绽开于水面,出淤泥而不染,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莲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来象征佛教的这种思想,莲花与佛教所主张的出世人格,有着天衣无缝般的契合。
《无量寿轨》说:“是菩萨作是思维,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觉悟莲花,清净世界不染烦恼。”佛教说“花开见佛性”。这花即指莲花,花开即指修者达到一定智慧的境界。比喻人有了莲的心境,就会显现佛性。这是佛教用莲花来象征修佛和比喻修佛人的根本原因。
莲花在中国有深邃的文化渊薮。唐代将佛教立为国教后,莲花备受人们敬爱。佛祖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莲花自喻。《本草纲目》载:“释氏用为引譬,妙理俱存”。佛国也指莲花所居之处。也称“莲界”。
佛经称“莲经”,佛座称“莲座”或“莲台”,佛寺称“莲宇”,僧舍称“莲房”,架裟称“莲衣”等等。莲花图案也成为佛教的标志。佛教的建筑、装修、器物也都有莲花图案。莲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宝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征之一。
(7)荷花指修行扩展阅读:
相关故事:
1、佛教故事中,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美丽清亮的大眼睛。悉达多太子降生时,摩耶夫人在兰毗尼园中,手扶娑罗树产下释迦牟尼;当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花木同时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像车轮一样的莲花。
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2、据佛经《百缘经》载:从前,在恒河上游有个国王,名叫波罗奈,因其特别喜欢莲花,被民众称为“莲王”。这年天降灾难,生出一种怪病,医生们忙得焦头烂额,还是不见成效。国王遂派御医帮助,但也不见起色。
国王询问御医,方知治好此病只有吃河中赤鱼才行。可是眼前河里已经没了赤鱼。国王听后束手无策,王子得知这一消息,遂投入河中化为赤鱼,献身为大众被人分食。
不料赤鱼“割处随而复生”,怎么也割不尽,一直割食了十二年,百姓们全部获得新生。据佛经说,这位王子就是释迦牟尼,他苦心修行创立佛教,因为佛祖是莲王之子,所以佛家特别珍爱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