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荷花学习目标

荷花学习目标

发布时间: 2023-06-10 17:10:11

『壹』 语文《荷花》教学设计

《荷花》一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荷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词。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谈话。

夏日炎炎,荷花盛开。那一方方美丽的荷花池,就成为人们纳凉消暑的好去处。孩子们,你见过哪里的荷花,它长得什么样子?

2、全班交流。

请5、6个孩子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荷花池,荷叶、荷花长得什么样子。

二、直接导课。

1、导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荷花》,作者叶圣陶。

2、板书课题。

请孩子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简介叶圣陶。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激疑。

这篇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荷花,长得什么样子呢?请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长句子多读几遍,来把握句子间词语的关系,掌握正确的停顿方法。

2、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四、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找四个孩子以开火车的形式横向读词语,读时注意指导三个生字“胀”“翩”“挨”的正确读音和“莲蓬”中“蓬”、“衣裳”中“裳”的轻音读法,以及“仿佛”中“佛”的'多音读法。

(2)小组比赛读。

找四个小组开火车比赛读词语,要指导读出每个词语的情感色彩。

(3)男孩、女孩接力读。

2、检查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

(1)提问。

叶圣陶给我们介绍的是哪里的荷花,长得什么样子呢?请你合上课本,用自己的话说说。

(2)找3、4个孩子说说,引导其他孩子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五、精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一)抓住:“冒”字体会荷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张力;三种姿势的特写,体会荷花的娇艳美。

1、谈话。

(1)抓住“冒”字体会荷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张力。

①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引导孩子们理解“冒”字在语句中的意思。

②根据语句这个语境,孩子们得出“冒”字应该选取第一个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手势模仿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找找“冒”字的同义词。(冲出来、钻出来、露出来……)

③用同义词替换的方法,引导孩子们体会作者“冒”字用的巧妙。

首先,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孩子们找到三个近义词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都含有显现出来的意思。

不同点:

冒——方向单一,向上、向外。

钻——方向多,钻出来、钻进去、钻下去(钻井、钻探)。

露——没有太强的方向感。

结论:从方向的方面说,“冒”字更准确,更形象地写出荷花的蓬勃向上的方向感。

冒——冒泡、冒烟、冒火,根据生活经验,物体会发生体积变大的变化。

钻、露——物体没有体积变化。

结论:从物体体积变化的方面说,“冒”字更生动地描摹出荷花的生命张力。

总之,“冒”字传神地写出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张力,充分地表现出荷叶、荷花的多,给人白绿相间的颜色美感,表达出作者的振奋之感、惊喜之感。

其次,指导孩子们朗读。

(2)抓住荷花的三种姿势的特写,体会荷花的娇艳美。

图片感知,体会荷花的娇艳美。

老师这里有几张美丽的荷花的图片,它们千姿百态各不相同,请你们欣赏一下,试一试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形容一下它们。

重点指导孩子们读准重音,表达清晰。如“两三片”“嫩黄色”“花骨朵儿”“饱胀”“破裂”的重读,清晰地表达荷花的娇艳欲滴以及各个姿势的特写美。

(二)抓住“我”的动作词句,引导孩子们体会荷花的动态美及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1、谈话。

孩子们,看到这样一池美丽的荷花,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孩子们的思维发散与否,由上面的环节来决定。这个问题,起到过渡的作用,既可检验以上环节的学习效果,又可引起下文。因此,要多找几个孩子敞开心扉来谈。】

2、叶圣陶此时又想到了什么呢?

可以让学生直接回答,因为有初读的基础。【叶圣陶想到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

3、点拨学生用“○”画出“我”这朵荷花的动作词语。

4、学生默读,圈画。

5、全班交流。

(1)通过朗读,体会荷花的动态美。

(2)通过开放性思维,体会荷花与虫的对话情趣。

六、拓展延伸

与荷花相关古诗出示。

七、作业超市。

【课件出示】

九、板书设计。

3、荷花

两三片,全,花骨朵

穿,站,舞,停,站

『贰』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1)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橘迅者、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昌局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圆薯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2)

课前激趣

1、猜谜: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2、背诵古诗

《江南》等。

一、激趣导入

1、 课前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要求:音乐带给你怎样的的画面?

交流:请你用最简洁的话告诉我,音乐带给你怎样面?

2、 过渡导入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的对象,描写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课文,是我国教育学家、文学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1、26、荷花(看老师板书,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因为他们都属于花。)

2、齐读课题,指导朗读。(荷花这么美应该怎样读,再来一遍。)

3、 初看荷花。

A、 想看荷花吗?(播放荷花录象)

要求: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畔去看看,老师有个建议看的的时候同桌可以指指戳戳讨论以下,看你能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你所见到的荷花。

B、学生交流。

4、 过渡进入第二小节。

相看两不厌,唯有白荷花,我觉得大家都是伟大的诗人,把荷花描写的那么迷人,想看看爷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二、教学第二小节。(出示内容)

1、 带问题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要求;用心去感受感受,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怎么样?

交流。

2、 带着问题再读第二小节。

要求;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读,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交流。

a、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课件出示图片)

你能把你的感觉读好吗?(指导朗读)

b、 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抓“冒”

(a)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在这里你用一个什么字?(肯定用冒字的精确)

(b) 荷花从这么多的荷叶中冒出来想干什么呢?(鼓励)

c、 有的……有的……有的……(每种姿态的荷花配图,指导朗读。)

3、 齐读课文。

多美的白荷花啊,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赞美这迷人的荷花。

三、教学第三小节。

1、叶圣陶爷爷写了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其他姿态的荷花吗?想看吗?(播放图片)

学生带着要求看图片。

要求:仔细观看图片,把你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朵深深地印在脑中,呆会讲给我们听。要是给你讲的荷花再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

交流。(师辅导为荷花加上动作表示。)

2、导读9这么多的白荷花……那一朵也很美。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A、 学生读第三小节。猜猜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

交流。(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 齐读课文。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热爱的大自然的同学一起与这位伟大的画家对话吧。

四、教学第四小节。(出示内容)

1、播放录音带。

2、激读

想不想与录音带比一比。

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朗读。

A、谁来作第一荷花?第二多朵?第三朵?

B、还有更多的荷花吗?齐读课文。

4、内化感悟。

这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去看,用心去听,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感觉到自己仿佛自己成了什么?

交流。

5、 齐读课文。

荷花是那么的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迷人,荷花的魅力是呢么令人难忘,我们陶醉了……

五、小结

1、此时此刻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赞美荷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呢?(同桌交流)

2、交流。

六、小练笔。

让我们也来作回作家,模仿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也来写写自己的荷花。

1、荷花你真是千姿百态……

2、忽然,我仿佛自己成了一朵荷花……

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题目来写一写。

七、总结结束。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学习六个生字“挨、莲、蓬、裂、姿、势”,理解“挨挨挤挤、花骨朵、饱胀、破裂、姿势”等词;

3、学习第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4、初步学会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段意。

教学重难点:目标2、3、4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你看过荷花吗?你仔细观察过荷花吗?

2、有一位作者仔细观察过荷花,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3、揭题,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老师给你三分钟时间,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反馈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来读。

(2)按课文一段一段读,如喜欢读第一段的请站起来读。

三、学习第2、3段

1、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反复地读第2段。

2、请你读读最喜欢的一句话。

一个学生读后,再问,有没有读得更好的,最后全班齐读。

读后说说这一句子好在哪里?

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板书)

说后再有感情地读这一句。(自由读,想象读,品读)

3、各句教学时的要点

第一句:

说明荷花多

第二句:

荷叶多、美

抓“挨挨挤挤”和比喻句

第三句:

从读中抓住“冒”

给“冒”换一词

你认为怎样的“钻”、怎么样的“长”才是“冒”?

将你刚才说的词加进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先指名读)

练习: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

第四~六句:

学生在读句子时,教师指导“莲蓬”的形。

看图,教师指图中的部分荷花,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注意要有感情。随机理解“花骨朵”、“饱胀”、“破裂”等词。

你觉得荷花怎么样?(美)什么美?(姿态美、颜色美)如果只有一种姿态,美不美?用一个词来概括种种姿态。(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

品读4-6句,体会荷花的姿态美。(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学生自由读。)

4、齐读第2段

如果我们来到公园,来到荷花池边,面对这么多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是啊。(下面用抒情的语调,朗诵第3段。朗诵时适当延长、停顿,让学生接下一句,以引起共鸣。)

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第3段。(读中悟美)

四、说段意练习

1、教给说段意的方法,作“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

2、学生自读第2段,说说段意。

3、讨论。

五、课堂作业

作业本1、2、4(1)

板书:

荷花

有的……

冒有的……千姿百态

(多、美)有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2、3、4、5自然段;

3.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 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和

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

二、读读、贴贴,学习第二段

1.自由轻声朗读2、3自然段

2.谁来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3.讲读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

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a.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c.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色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

d.集体朗读这句话。

e.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C.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a.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三种不同的姿态)

b. 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c. 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结合图片观察)

D.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绿、大、密,用三个“有的“写出了荷花姿态美。那么,他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呢?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

为什么?你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看。

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学生演示)

边演示边说:一朵( )的白荷花在( )的荷叶间( )。

齐读这句话。

4.A.过渡: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

B.比较: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怒放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色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一些,所以作者要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5.指导朗读

三、读读、想想,学习第三段

1.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2.(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

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

齐读第四自然段

3.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

『叁』 由《荷花》一课想到的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荷花》一课,安排的是精读引领课,是以1+x的形式出现。

        本课的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语段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美。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荷花的姿态写清楚的。

    3.体会文中的优美语句。

        目标中的人文主题是想象画面,感受荷花之美。语文要素是学习作者描写荷花的姿态,并体会文中的优美语句。目标整合到位,主题鲜明,无碎片化现象。

        教学过程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回顾导入

        以回顾《燕子》和《荷花》描写手法的不同导入,展开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围绕语用,精读得法

        老师出示问题,读第一至三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读着作者的描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同时,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荷花的多与美。哪些句式能体现荷花的多,哪些句子体现荷花的美和荷叶的多、绿、美,以及荷花淡淡的香味。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结合播放荷花的图片,进一步学习浓香、甜香、醇香、芬芳、喷香、异香……等词语,并且掌握“有的……有的……”的句式。最后得到熟读成诵。

(三)以例学习,举一反三

        读着作者的想象,你想到了什么?作者有趣的想象给了我们启示,我们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条鱼儿、一只蜻蜓、一个小水滴……

        在读中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在学习如何阅读《荷花》的基础上,以例悟法,学法得法,迁移致用。

        出示夹竹桃图片,让学生一边观察一遍想象,看看季羡林先生是如何观察夹竹桃的,他又在观察时想到了什么?阅读《夹竹桃》第二自然段写夹竹桃的花的颜色、第三四自然段描写夹竹桃的花期、第五自然段描写夹竹桃的花影。作者由夹竹桃花的颜色想到了火与雪;由花期长想到了韧性;由花的影子想到了地图、水中的荇藻、墨竹等。同时,进行合作交流汇报。

        最后以大自然中无数的生灵,只有我们走近它们,仔细地观察,甚至如痴如醉地去观察,才能发现它们身上的秘密小结本课。

        纵观本节课,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阅读,在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境,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汲取营养。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学习掌握优美语句和重要句式,使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得到双赢。

        本节课语文知识整合到位,目标明确,任务完成的好。学习环节简明,不琐碎,不繁杂。体现了聚焦目标,直奔主题,读为基础,以例悟法,学法得法,学以致用,一课一得的先进理念。

『肆』 课文《荷花》教学设计

导语:课文《荷花》的作者是叶圣陶,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下面是课文教案,欢迎参考!

第一课时链迅腔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3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段段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括1-3段段意

难点: 概括1-3段段意,感受荷花的美丽

(三)课前准备:挂图、幻灯、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

1、 出示挂图:这是什么花?你看了图上的荷花有什么感棚衫受?

2、 听录音,思考: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1-3)

二、学习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反馈:

字音: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读准花骨朵,画图理解花骨朵

字形:骨:第3画()翩:左扁右羽

提出不懂得词:莲蓬:看图理解挨挨挤挤:做动作理解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4、齐读课文,读出你想表现的感觉。

三、学习1-3段

1、 默读1-3段,思考:这三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清香、形态、姿势)

2、 学习第一段

●读,找出写荷花香气很诱人的词?

●概括段意?(我一进公园,就闻到一阵荷花的清香。)

3、 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标好句号

●划出直接写荷花形状的句子(4、5、6)

●写了哪几种不同的形态?(全开、刚开、未开)从图中找出这三种形态的荷花。

●课文用什么词把三部分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

●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为什么?(2)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读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体会哪个词用的好?

(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昂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划出写荷叶的句子

这句话中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是(),写荷叶颜色的词是(),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这段话主要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就多。在碧绿的荷叶的衬托下,荷花显得更美丽了。

●小结,这段话荷花的形状。谁能概括的说说荷花的形状美在哪里?

(开的多,形状各异,白花、黄莲蓬、绿荷叶,昌答颜色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荷花形状各异,十分美丽。)

3、学习第三段

●理解姿势:姿态

●看图说说白荷花有哪些姿势?用一个词概括?(千姿百态)

●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真了不起?

(所有的荷花都很美,各有各的样子,而且他们的样子不时的在改变。画家要画下来,是不可能的。课文这么写是为了说明荷花姿势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白荷花的姿势很美。)

4、 读1-3段

四、作业

1、 背诵第二段

2、 看图仿写

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

板书:

清香

荷花 形态 形状各异

姿势 千姿百态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4、5段,进一步感受荷花之美

2、背诵课文2、3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荷花之美

难点: 感受荷花之美、背诵课文2、3段

(三)课前准备: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有感情朗读1-3段,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荷花的美?

2、 背诵第二段

二、学习4、5段

1、 听录音,讨论:这两段写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2、 学习第四段

●面对一池的荷花,作者想到了什么?

●想象中的我美吗?美在哪里?

(静态美: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光彩照人;动态美,风吹来,与一池的荷花一起翩翩起舞,十分美丽。)

●蜻蜓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做了好梦,说明什么?(它们生活在荷花池里十分快乐,从而衬托出荷花的美丽。

●为什么我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荷花太美了,我看的入了迷,把自己都忘了。)

●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概括段意(我看着美丽的荷花,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三、总结全文

1、 有感情朗读全文

2、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 背诵自己知道的有关荷花的诗句。

四、作业

1、 完成作业

2、 给荷花上色

板书:

荷花想象(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伍』 小学语文《荷花》教学设计

《荷花》是一篇经典美文,为了不破坏它的整体韵味和美感,我设计的第一课时重点是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第二课时重点是理解、积累和运用。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荷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习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的切合于生活实际,即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的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地同时,能够更加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理念: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通过朗读、书写指导会读写、理解本课中的生字词语,并能流畅的,正确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准备:

【先学提纲】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和比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和疑难的句子,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

学情分析:

本文的语言颇有特色,学生学习文章之后,很多学生都会学以致用,迁移到对其它花卉的描写中。紧扣文章的语言,有效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努力让“这一池荷花”由“纸上画”变成“活的画”。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美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比一比看谁最聪明。

出示课件: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衬衫,绿裙水上漾。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荷花。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图片展示形象感知

1.简介荷花

从古至今,荷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深受人们喜爱,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诵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荷花》这篇课文。(课件)

2.展示荷花图

你们见过荷花吗?

(播放荷花图片)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

预设1:美丽的荷花、漂亮的荷花,洁白的荷花,粉红的荷花

说的很贴切,能不能用一些更优美的词语或是成语来形容呢?

预设2:惹人喜爱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洁白无瑕的荷花、争奇斗艳的荷花

你们的词语宝库真丰富。

3.引导过渡

荷花真美呀,美得同学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特别喜欢荷花,他还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美好享受?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中学生可能没有仔细的去观察过荷花,对于荷花的印象比较模糊,用图片的方法呈现荷花,用直观的视觉感受唤醒学生的记忆,带领学生去感受荷花的美。】

二、人文对话探寻美

(一)初读感受美

请同学们先尽情的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要求:

(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就达到了这个要求,相信这些词语也一定难不倒你们。

1.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儿饱胀翩翩起舞舞蹈昨夜好梦破裂一幅

开火车读

请同学们当一回小老师,仔细看看,这里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正音

“蓬、胀、梦”是后鼻音。“昨”是平舌音。

“骨”有两种读音,课文中读第一声,“花骨朵儿”“眼睛骨碌一转”也读第一声

但是“骨头”“骨肉相连”读第三声。(板书骨的两种读音)

你们的提醒对于其他同学们来说十分有帮助。带着这些注意点,一起来将词语读两遍。

2.指导书写

(1)显示生字

学习语文,不单要会读,还要会写,并且要写好看。“字如其人,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写字反应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写字写的漂亮给人大气,儒雅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字如何将它们写正确写漂亮,就需要我们去分析它们的结构以及组成。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字,说说看你有什么好方法去记住它?

预设1:“挤”左右结构,提手旁加一个整齐的奇,左窄右宽。

预设2:“蓬”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加上“逢”,草字头要把下面的“逢”盖住。

预设3:“骨”注意其笔顺。

预设4:“胀”左右结构,月字旁加一个“长”,左窄右宽。

预设5:“裂”上下结构,“衣”字底,上面一个“列”,下面一个“衣”,“衣”字一横挨着横中线书写。

预设6:“幅”左右结构,巾字旁,祝福的福把视字旁变成巾字旁,左窄右宽。

预设7:“翩”左右结构,羽字旁,扁加羽,左右等宽。

预设8:“蹈”左右结构,足字旁加“舀”,左窄右宽。

预设9:“昨”左右结构,日字旁加“乍”,左窄右宽。

预设10:“梦”上下结构,夕字底,上林下夕。

学字期间,学生用钢笔给生字描红。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生字容易读错写错的地方加以强调,教会学生记住生字以及写好字的方法。】

3.指导朗读

解决了文中的“拦路虎”,把词语放进课文,是否可以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不多字不破字呢?请同学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同学仔细听如有错误给予纠正。

生读生纠正。

预设1:声音响亮,语气流利。

预设2:不怕失败,反复纠正,精神可嘉,值得表扬。

预设3: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准了音,而且读出了情。

预设4:谁能一字不差的读下来?

预设5:老师听到了,可是其他同学好像没有听的很清楚,谁能让所有人听清楚?

4.能力提升

课文会读了,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你是不理解的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下面一个小练笔相信也一定难不倒聪明的你们。

课件出示:我能填

1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2没有开放的花。()

3形容舞姿轻快优美。()

4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

5随着风的吹拂在摆动。()

【设计意图:通过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部分较为复杂的词语,夯实基础。】

(二)细读品味美

1、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解决了生字词,理解了词义,现在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

读完了课文,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给你的一个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来概括?(美)

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看文章写了荷花的什么美?(气味,形状,姿势)(板书)

你们读课文真仔细。请你找找看写荷花味道美,形状美,姿势美的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气味美(闻到清香)

2第二自然段:形状美(观察形状)

3第三自然段:姿态美(欣赏姿态)

这三个自然段是作者站在荷花池边干什么?用三个字概括。(看荷花)

面对这么美的一池荷花,作者仅仅这是这么看着吗?快速浏览第四自然段,他还干了什么?

4第四自然段:(想象情景)

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意识到原来他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5第五自然段:(回到现实)

所以第二部分我们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想荷花)

2、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文章叙述清楚、描写细腻、抒情热烈,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展现在我们面前。认真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第一自然段中你读到了写什么?

①出示句子“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清香”

“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清香”说明了什么?

用“一......就......”造句。补充句子

②出示句子“我赶紧往荷花池跑去”

“我赶紧往荷花池跑去”说明了什么?

老师仿佛已经透过文字闻到了荷花的清香。谁来读好这一自然段?

预设1:通过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荷花清香的浓郁。荷花的气味美。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梳理课文的脉络,迅速地把握课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三、课堂小结

那作者笔下荷花的形状和姿态究竟有多美呢?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在干什么呢?我们留到下一节课再来学习。最后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带着想象走进荷花的世界。女生1、2小节,男人3、4小节,第5小节一起读。

四、布置作业:

《习字册》

【板书】

荷花

挤蓬骨胀裂幅翩蹈昨梦

骨gǔ(骨头)

骨gū(骨碌一转)

热点内容
折一朵大花 发布:2025-02-12 02:50:35 浏览:897
山茶花感言 发布:2025-02-12 02:43:28 浏览:905
高阳镇鲜花 发布:2025-02-12 02:43:25 浏览:10
临沂鲁南花卉市场地址 发布:2025-02-12 02:37:32 浏览:532
牡丹园舞社 发布:2025-02-12 02:25:21 浏览:391
鲜花小巧 发布:2025-02-12 02:20:34 浏览:808
盆景红叶树 发布:2025-02-12 02:09:45 浏览:748
插花彩灯球 发布:2025-02-12 02:07:00 浏览:460
鲜花盆栽型 发布:2025-02-12 02:04:49 浏览:867
绿植刺虎 发布:2025-02-12 01:53:59 浏览: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