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笑谈
⑴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金钗所对应的花名及由来
林黛玉—— 芙蓉花
芙蓉原是荷花的别称,生于水中的是草芙蓉,生于陆地的是木芙蓉。木芙蓉八九月开花,花冠白色或淡红色,与荷花平分秋色。在《红楼梦》中所写的“芙蓉”均是指木芙蓉。《广群芳谱》中称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众人抽花名签行酒令,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并系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曹雪芹是把黛玉比似为芙蓉的。
薛宝钗——牡丹花
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的时候雍容华贵,又称“花王”。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做《清平乐》三篇,将牡丹和杨贵妃揉合在一起歌咏。在《红楼梦》中,有多处将宝钗比作杨贵妃的文字:如第二十七回的篇目便用的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家飞燕泣残红”,在第三十回中,宝玉偶尔不慎透露说众人将宝钗比作杨贵妃,结果惹得宝钗大怒等,可见。宝钗体态丰满,颇有杨贵妃之姿,兼之出身名门,家世显赫,把她比作为牡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贾元春—— 昙花
昙花难得开花,且只开于夜间,晨即萎谢,故有“昙花一现”之说,形容事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贾元春在书中出场不多,但她既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封建家族制造的“金玉良缘”婚姻的支持者:她在一次赏赐礼物给众人的时候,独宝玉与宝钗的相同,这就显示了她在宝玉择偶问题上的倾向。贾元春因病去世时年仅四十三岁,贾府从此失去了靠山,大故迭起。所以说贾元春就像昙花,倏然一现,宛如荣宁二府的荣华富贵,盛极一时,败落也快。
贾迎春—— 迎春花
迎春花性耐寒,常在早春时节冰雪犹寒时开花,故名”迎春”。宋代刘敞有首咏迎春花的诗:“秾李繁桃刮眼明,东风先入九重城。黄花翠蔓无人顾,浪得迎春世上名” 。贾迎春在众姐妹中才最平庸,对待丫环更冷漠无情,听任司棋受辱被撵,最后愤而撞墙自尽。迎春的无才无德,正如诗人眼中的迎春花一般,只是徒有虚名。
贾探春—— 杏花
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当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另据《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无论哪一种说法,总之探春最后是远走高飞了。
贾惜春—— 曼陀罗
曼陀罗花,原产印度,花名亦系梵语音译。《广群芳谱》引《法华经》曰:“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看来,此花与佛门颇为有缘。《红楼梦》里的贾惜春,好与出家人交厚,如妙玉、智能儿等,并最终“勘破三春景不长”,落发为尼。故以佛门之花曼陀罗来比拟惜春正合适。
李纨—— 梅花
梅花,严冬时节,百花凋零它自香,象征着高洁、坚贞。《红楼梦》中的李纨,人物高致,她所住的“稻香村”,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故自拟了个“稻香老农”的雅号。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晚,李纨抽到的是枝梅花签,上书“霜晓寒姿”,并附有王淇的诗“竹篱茅舍自甘心”,表明作者乃是拿她作梅花喻的。
王熙凤—— 罂粟花
罂粟花,其花灿然艳丽,其果可制药,少量用之有镇痛、镇咳和止泻的效用,但吸多成瘾却可置人于死地。《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满身锦绣,珠光宝气,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在这个几百口人的大家庭里,只有她能八面玲珑,四出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事关系,表现出了无人可及的聪明才智。但是她面艳心狠,背地里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个华贵艳丽,具有复杂性格的王熙凤,恰似毒品与良药的混合物,比之于罂粟花就再恰当不过了。
秦可卿——仙客来
仙客来原产波斯,是多年生的球茎草本,又称兔耳花。把秦可卿比喻为仙客来,实是取该花之名,原因在于:一是在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言及她妹妹(可卿)是仙界中的来客;二是秦可卿临死前在凤姐梦中讲到了为贾府保持“退路”的具体治家方略,其中还泄露了某些“天机”。所有这些都暗示了她是个 “非常人”,只能是来自仙境之客。
妙玉—— 梨花
梨花洁白如雪, 暗吐幽香。《红楼梦》中的妙玉,最大特点便是爱洁成癖,刘姥姥用了她的杯子喝茶,她便嫌脏把杯子扔了,甚至宝玉、黛玉都要遭她斥为“俗人”,可见其性格孤僻,不近情理。生活在大观园中花花世界中的她,却要去追求一尘不染的清净地,最终还是陷于淖泥之中。元好问的一首《梨花》诗,可以说是最形象地描绘出了梨花的品格,也可看作是妙玉一生的写真:“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素月谈相映,肃然见风度。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女石)。”
史湘云—— 海棠花
海棠花有“睡美人”之誉,其典亦出自杨贵妃:唐明皇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宋代释惠洪《冷斋诗话》)”!后文人墨客多以“睡美人”比之,苏轼更咏有一首著名的《海棠》诗。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写湘云酒醉眠卧芍药丛中,活脱脱便是一幅“海棠春睡图”。而在第六十三回中,湘云抽到的又是一根海棠签,题着“春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实则说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
巧姐—— 牵牛花
牵牛花一名,大概源自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之故事。巧姐生于七夕,又巧得刘姥姥起名,在贾府衰败之后又与板儿成婚,象牛郎织女那样过起了男耕女织的农村生活。如此看来,巧姐和平平常常,多长于山野田间的牵牛花多少有可比之处,故以牵牛花来喻之。
⑵ 《红楼梦》中有没有与兰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桃李春风结子完来,到自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的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袭人的判词>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这是李纨的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这是袭人的判词,
除了这两句之外,好像没有直接写兰的诗句。
望采纳。
⑶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指谁
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金陵十二钗副册
甄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林红玉、龄官、娇杏;
金陵十二钗又副榜:
滚历
晴雯、花袭人、平儿、金鸳鸯、黄金莺、紫鹃、白玉钏、白金钏、司棋、麝月、彩云、芳官。
1、林黛玉=芙蓉花
书中第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黛玉伸手掣出一枝芙蓉,上题“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故黛玉当为芙蓉花。
2、薛宝钗=梨花、牡丹花
书中第二十八回,宝玉、薛蟠、蒋玉菡等一起行酒令,宝玉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梨花喻雪,暗指宝钗。故宝钗当为梨花。
又第六十三回,宝钗伸手掣出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故宝钗又为牡丹。
3、史湘云=海棠花
同是第六十三回,湘云掣出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故湘云当为海棠。
4、妙玉=梅花
书中第四十九回写有: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故妙玉当为红梅。
5、贾元春=榴花
书中第五回关于元春的判词为: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故元春当为榴花。
6、贾探春=杏花、玫瑰花
书中第六十三回,探春掣得的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故探春当为杏花。
又第六十五回,兴儿对尤二姐说: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故探春又为玫瑰花。
7、贾迎春=菱花
书中第三十七回结社,宝钗说:二丫头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故迎春当为菱花。
8、贾惜春=莲花
同是第三十七回,宝钗说: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故惜春当为莲花,且是佛前莲。
9、李纨=兰花、梅花
书中第五回关于李纨的判词:上面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故李纨当为兰花。
又第六十三回,李纨抽的签上画着一枝老梅,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故李纨又为梅花。
10、王熙凤=凤凰花、菊花
书中第五回里关于王熙凤的判词: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故王熙凤当为凤凰花。
又第四十三回,王熙凤的生日是在九月初三,秋日开花为菊。故王熙凤又为菊花。
11、巧姐=稻花
书中第五回里巧姐的判词: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故巧姐当为稻花。李纨虽身居稻香村里,却只是寡妇,并非农妇,真正嫁作农妇的是巧姐,因此巧姐实为稻花。
12、秦可卿=桂花
书中第十三回,贾珍设坛于天香楼,超度秦可卿,实为作者曲笔,暗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取的是唐代诗人宋之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句。故天香指桂花,秦春备团可卿当为桂花。
13、薛宝琴=梅花
书中第五十回,众人联句之后,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故宝琴当为红梅花。且其夫家便是梅翰林家。
扒橘
14、袭人=桂花、桃花
书中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木樨即桂花。故袭人当为桂花。
又第六十三回,袭人伸手取了一支出来,却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旧诗写着道是:桃红又是一年春。故袭人又为桃花。
15、晴雯=芙蓉花
书中第七十八回,晴雯逝后,宝玉回至园中,猛然见池上芙蓉,想起小丫鬟说晴雯作了芙蓉之神,遂作一曲《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故晴雯当为芙蓉花。
16、香菱=菱花、莲花、并蒂花
书中第五回里关于香菱的判词: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原名英莲,故香菱当为菱花、莲花。
又第六十三回,香菱掣了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那面写着一句诗,道是:连理枝头花正开。故香菱又为并蒂花。
17、麝月=荼糜花
书中第六十三回,麝月掣出一枝荼糜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糜花事了。故麝月当为荼糜花。
18、夏金桂=桂花
书中第七十九回,夏金桂因想桂花曾有广寒嫦娥之说,便将桂花改为嫦娥花,又寓自己身分如此。故夏金桂当为桂花。
巧姐 《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1)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2)副册
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3)正册
宝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凤姐: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其中副册之中的香菱、尤二姐、秋桐、娇杏是妾;其余之宝琴、三姐、岫烟、李纹、李绮、金桂是亲戚,而小红因为贾芸,龄官因为贾蔷之故,也都可归入亲戚之行列;又副册之十二人皆为比较重要之大丫鬟。
1、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此写林黛玉和薛宝钗
2、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此写贾元春
3、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 ,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此写贾探春
4、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此写史湘云
5、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此写妙玉
6、后面忽见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此写贾迎春
7、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此写贾惜春
8、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此写王熙凤
9、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此写巧姐
10、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此写李纨
11、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此写秦可卿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三春”隐指迎春、探春、惜春,“初春”指元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子”、“系”合而成“孙”字,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判词”寓意迎春被“中山狼”般的孙绍祖迫害致死。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前两句写探春虽然才精志高,但时运不佳。后两句写探春远嫁海隅,一去不返。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判词”暗示惜春的结局是出家为尼,伴青灯,穿缁衣终其一生。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前两句说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家庭的富贵并不能给她以温暖。后两句说史湘云婚后好景不长,转眼间夫妻离散。“湘江水逝楚云飞”,句中嵌有“湘”、“云”二字。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洁,既指清洁,亦指佛教所说的净。佛教宣扬现实世界是污秽的,惟有佛国才算“净土”,所以佛教又称净教。妙玉有“洁癖”,又身在佛门,故云“欲洁”。“金玉质”,喻妙玉“出身不凡,心性高洁”,但“终陷淖泥中”。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合而成“凤”字。此“判词”隐寓王熙凤的结局。据脂批,贾府“事败”,王熙凤曾落入“狱神庙”,后短命而亡。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判词”前两句写巧姐在贾府势败后,被“狠舅奸兄”所卖。后两句写巧姐母亲王熙凤曾济过刘姥姥,最后也得到刘姥姥的相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为他人作笑谈。”首句“李”、“完”寓“李纨”二字。次句“兰”字寓李纨之子贾兰。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根据脂批,小说第十三回回目原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判词是说秦可卿与公公贾珍通奸,伤风败俗的秽行都是从宁国府开始的。
从第五回的“判词”中,我们已得知《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和秦可卿。
陵十二钗生平简叙
林黛玉
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薛宝钗
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王熙凤
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 “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 “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李纨
字宫裁,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她出身金陵名宦,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她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以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李纨就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 ”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贾元春
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
贾迎春
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 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
贾探春
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 玫瑰花”之诨名。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贾惜春
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珍的妹妹。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秦可卿
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贾巧姐
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园。后嫁给一个姓周的地主。
史湘云
金陵十二钗之一,是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
妙玉
苏州人氏。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旧时迷信认为命中有灾难的人应该舍身出家做僧、道,有钱人家买穷人家子女代替出家,叫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身体才好,故一直带发修行。父母已亡,身边带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带发修行,但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她嫌脏,不要了,而给宝玉喝的茶杯却是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宝玉生日,她特地派人送去“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的字帖。后贾府败落,她被强人用迷魂香闷倒奸污,劫持而去
【十二金钗】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金钗十二行”本用以形容美女头上金钗之多,后以“十二金钗”喻指众多的妃嫔或姬妾。
金陵十二钗是姐妹、姑嫂、母女、妯娌的关系,和妻妾之类扯不上关系。应该就是范指诸多世家大族家的贵族年轻女子。金陵十二钗里面真正在金陵呆过的大概只有宝钗、凤姐二人,贾府四春和巧姐都在京城出生成长,湘云李纨应该也是如此,秦氏来历不明(据说“家住江南姓本秦”),妙玉在苏州呆过,没说是否去过金陵,黛玉也来自苏州,一生没去过金陵。
红楼梦十二支曲
《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黛玉,宝钗)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
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黛玉,宝玉)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元春)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探春)
[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
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迎春)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妙玉)
[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湘云)
{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
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
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惜春)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凤姐)
{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
幸娘亲, 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巧姐)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宿孽总因情.(秦可卿)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
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
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李纨)
{收尾.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湘云)
富贵的,金银散尽, (宝钗)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迎春)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秦可卿)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
欲知命短问前生,(元春)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凤姐)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回答者: Tanworld - 探花 十一级 7-28 14:58
百家讲坛里有
回答者:sushuangqi - 试用期 一级 7-28 15:04
薛宝钗 和 林黛玉
画: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
⑷ 兰之味 的翻译
翻译:
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贴近闻嗅品赏的。它的香气似有似无,时断时续,飘渺萦回,它的清纯以情致韵味胜出。兰花的香气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所以称她是吉祥(或是善)。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绝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
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把画画得像。
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兰花的情韵,实在是难以穷尽的。
出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原文: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4)兰花笑谈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张大复壮岁曾游历名山大川。初患青光眼,凭微弱的视力坚持写作、教书。原本家底殷实,因请江湖游医铁鞋道人医治眼疾,典卖祖传字画、良田,但越来越重,至40岁失明。
一度还患有偏头痛、伤寒、肺炎等疾。除了短时间在朋友的衙署里担任幕僚,主要以口述的方式让人记录整理除了名著《梅花草堂笔谈》。
记下自己设馆、作幕、出游的见闻,包括著名人物的言行、家乡风土人情、灾荒与兵寇、水利沿革以及昆曲的兴起与发展等。
解读:
《梅花草堂笔谈》中,亦有些称颂明室盛世的作品,如第十三卷《泰昌初》篇,展现出了一派和平的景象:“泰昌初发帑罢税,何论边徼关梁?舞汹涌,即穷巷妇女稚子皆有生气。
尔时斗米百三十钱,民间不见疾苦,垂白三老,笑谈朝政,大行诏下,莫不欷觑掩涕,如丧考妣,果有此事”。文中充满了对明王朝热爱留恋之情。
应当指出:《梅花草堂笔谈》在清代流行的版本,已经经过张大复之孙庭贻及钱继章等人校订补编过的,必然流露出流连和怀旧之情。
其孙安淳在序言中明确写道:“诸君子师友渊源之类相慕,皆倾心我先大父高风道韵,每出遗文,共相恭订,辄相与叹慕资嗟。
流连不置,淳窃私心自悲,更自幸也,夫生遭鼎革,国破家亡,回首玉峰,七叶故庐鞠为茂草,迄无一椽为容俎之地,良足悲矣!
独白卷诗文岿然独存,讵非九原大幸哉!”这段怅恨叙述,流露出极大的反清情绪,所以此书在清乾隆年间被列为禁书。
《笔谈》中还有一些篇章记录了家人好友的事情,取材虽小,而其人其事活然欲生,跃然纸上。如《卷七》中的《吾女》:沈声远门之甫毕,复为邻火延烧其家。
老少子女争保囊物而吾孝伯独移二稚避火竹林下,动止如常,斯亦不愧吾家女也,人言贫累重乃不知以处忧患,故独轻。乙卯之日,通过人人争着保财。
而孝伯“动正如常”,在火灾中救出两个小孩子的事迹,一个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妇女形象便出现在眼前。难怪作者要不无自豪地说:“斯亦人愧吾家女也”。
还有的记述了一些异人异事,如《卷一》的《顾道民》“江上顾道民,往来常涧间,与一人面善,雅非相好也,一日复过之,见其人子母相抱哭,其哀,道民问故。
其人曰:吾父小逐十一于下邳有传言父卒死,而家穷,甚不能遂赴所在,故悲耳“道民慰之,曰:“姑自宽,稍停当有的耗”。
后七日来报,“汝父其无恙,则已索其父乎书出怀中,叹慰而去,道民日行六百里,顷刻能?敢百器,又能数日不食,异人也。
一时莫详其异云。虽然“莫详其异”,但顾道民的古道热肠,为素不相识仅仅面善的人排忧解难,一样令人感动。
⑸ 午夜兰花的内容梗概
兰花先生。半夜种兰花的人。清淡绝然的白色。若有若无的香气。
直到真相大白的前一刻,那个名动天下,机智过人的楚留香怎么也没料到,这幕后的主导者,策划这一场前所未见的江湖大战,牵连着有关无关的各色人等,就是自己身边一直最最信赖的人,最聪明最懂事最贴心最温柔的红颜知己。江湖人心中所想女子一切美好的化身.她叫蓉蓉,苏蓉蓉(古龙弟子丁情在《那一剑的风情》中杜撰)。
从他年少起,这个兰心蕙质的女子,就一直陪在他的身边,一起面对风雨,一起成长.她比谁都懂他,了解他,信任他,宽容他,热爱他。她为他打点一切,大到江湖中各种复杂的关系,祖传家业用以维持日常生活和扶贫救灾的田产收入安排,小到他最爱吃的东西,最爱喝的茶,最习惯躺着休息的长椅,最方便随手拿起书的位置,她都一一记在心里,安排妥当.他想到的,她一早想到了,他想不到的,她想替他到了.有她在身边,他从来都无需费心,自有最稳妥贴心的照顾。没有谁能有苏蓉蓉的心细如尘,温柔如水,善解人意。
有她在身边,他又多了一个被天下男人羡慕和妒忌的理由.
楚留香曾对朋友说,如果世上还有一个人离开他他就活不了,那么这个人一定就是苏蓉蓉。
如果。如果。前提是如果.只是如果。如果就是没发生,或者发生了也不会对现状有任何改变的假设。假设的存在,本身其实并无实际意义。可是男人,偏偏很容易假设,说出“如果”,连带出连自己都无法确定的虚无缥缈的希望。
若问,楚留香是什么样的男人?回答,据说,他优秀完美到就如江湖中对他的种种传言,一如所有女子对仰慕的男人的想象.一如最美好的幻觉。
爱情或许本是幻觉.
聪慧如她,温柔如她,善良如她,苏蓉蓉是多少女子梦想成为的对象,因为她的绝代风华,因为她在他的身边.
她偏生陪在这样的男人身边,仿如命中注定的宿命.她偏生爱上了这样如风的男人,仿如命中注定的情劫.
他仿佛不属于世间任何一个人,包括她。她心中只有一个他。她是他心中的一个。她的爱很简单,爱上唯一的他,用尽全力。他的爱也很简单,爱上每一个唯一的人,用一次力。此情绵绵无绝期。爱情啊,同样源于真心的出发点,怎么存在着如此多不同的形式?
男人追逐他要的世界,他的世界。女子只能担心,牵挂,想念,忐忑,辗转反侧。
他生命中那些追风的日子,那些与美人相逢相知相携同行的日子,把酒当歌,笑谈人生,快意恩仇,何其畅快。他会想起远远的某个地方,等他回家的她吗?在他一次次遇见爱情的时候,他会想起她对于他的爱,和他和这些美人之间的有什么不同吗?他怎么会想起,怎么会想这些。若想起,还是潇洒的男人吗?还是风流的香帅吗?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终于,那么多辉煌的传说都成了过去,都成了江湖人茶余饭后言谈中的传奇。他们不知疲倦地讨论楚留香传奇的一生,那是多少江湖人的江湖梦.他一生中遭遇过最厉害的敌人是谁,最好的朋友是谁,最爱的女人是谁,他最后的生死未知,已经凝结成了江湖传说中最神秘美丽的迷。
时光流转,年华老去.某个地方,繁花尽落.那个女子独自等待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了。曾经说离不开她的男人终究连生死都无法让她知晓,还妄谈什么感情。她是苏蓉蓉。她是最聪明最温柔最美好的女子,最懂得他的人,那些江湖传说中有也有她的名字,但却始终没和他最爱的那个女子联系在一起.
所以这一次,为了不可知的他的生死,为了自己独自等待的爱情,她落下了此生最大风险的赌注。她化身兰花先生,策划这一场牵连甚广的江湖大战,赌上所有人的,包括自己和那个人的生命。所有的目的只为引他出现,看清自己在他心中究竟是什么位置.即便他因此而死,也是他欠她的。欠她的等待,欠她的温柔,欠她的承诺,欠她的幸福,她相信自己不会后悔.他也不会.据说真相大白后是个美好的结局.还好上天眷顾,这一段旅程虽然辛苦,未来人生的旅途,她不再是一个人忐忑相顾.
这就是午夜兰花的故事.记忆中那抹别样的红.最温柔最聪明最美好的苏蓉蓉,为爱而付出一切的女人,记得爱人一切习惯的女人,偏偏怎么就忘记了好好的爱护自己?不爱自己,忽略自己,挂心的那个人转身离开,还剩什么留给自己?当化身兰花先生的时候,满心的等待和盼望,是不是始终相伴着不确定的惶恐和忧虑?同样折磨着自己?
所以,午夜兰花,兰花先生,都是提醒着看故事的人,为爱付出一切的人,好好的,好好的,同样的爱着自己.爱所爱的人.那样互动温暖的幸福,从来都在心的不远处,不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