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渐入荷花深处

渐入荷花深处

发布时间: 2023-06-14 01:37:41

1. 描写李清照划船误入荷花深处努力向外划的诗句是什么

描写李清照划船误入荷花深处努力向外划的诗句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 谁知道李清照“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江鸥鹤”的整首词顺便说下这首词之大意…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如梦令》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是李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作品中第一句说明了这是已经过去的一天,是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傍晚的时候。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时常引起她的回忆。在那里作什么?第二句告诉我们,她喝酒喝得醉醺醺的,已经到了不认识回家路途的程度了。“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显然,她是在一边欣赏郊野的景色,一边在喝酒,而且,也不是刚刚到了那里,是在那里已经游赏了相当长的时间了。“兴尽晚回舟”,是说在玩赏的兴致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之后,天色已晚,才上了去时所乘的小船,掉转船头,往回走。可是,沉醉的后果产生了。由于天色黯淡,特别是醉眼模糊,辨认不清归路,把船划进了一片密集的荷花丛中。“藕花”,即荷花。因荷花是从藕长出来的,所以在诗词中也常叫藕花。按照词调的要求,这里不用荷花,而改称“藕花”。这时,她心慌意乱是可想而知的了。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划出荷塘?怎么样才能划回家去?正好,按词调,这里需要重复一遍相同的两个字的句子,作者恰到好处地填写了“争渡,争渡”。这里的“争”,作怎么讲。“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争渡,争渡”,重复一遍,就突出了她焦急的心情。当她正在心如火燎,思量着怎样才能划出荷塘回家时,想必是在胡乱地划动着小船,去找寻一条归路。忽然听得,呼啦啦一片响声,从河滩上飞起了一群被小船惊起的水鸟。“鸥鹭[ōulù]”,鸥和鹭都是水鸟。小词写到这里,戛[jiá]然而止。至于下文如何,就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了。想来,可能是惊飞的水鸟,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使得头脑清醒了一些,终于能够寻路回家了吧!

3. “误入藕花深处”出自哪里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译文一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2、译文二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3、译文三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4、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zen),怎样才能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4. 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是什么意思

上阕四句描写采菱少女们居处环境及出发采菱时的情况。“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丽的楼房,多为富贵家妇女所居,白居易《秦中吟·议婚》中有句云:“红楼富贵女,金缕绣罗襦”。这里,词中所写少女未必就是富贵家女,作者只是采取一种“欲美其人先美其物”的手法罢了。“寒玉”:取其清冷雅洁之本质,以比喻溪水的清澈碧透。上阕大意是:红楼逶迤连绵,前连溪曲,后倚青山。溪中的水清莹寒冽,宛如碧玉。突然,一向沉寂的溪面上热闹喧哗起来了,装饰得漂亮华丽的木兰船荡漾在溪面上,船上载着一群天真无邪、丰姿绰约的采菱女,她们正准备出发采菱呢!
下阕四句描写少女们采菱及归回的经过。前两句写少女们来到鸳鸯并游的浦面上,嬉笑着、追逐着,三三两两,隐入茂密的荷叶、菱叶之中进行采撷。“荷花娇欲语”一句,描写极为生动形象。放眼望去,浦面上荷花密密匝匝,亭亭玉立;微风过处,枝叶相依相偎,恰同娇憨的少女呢呢喃喃,低头耳语,好一幅生气盎然、楚楚动人的“荷花图”。此外,这一句还巧妙地起到了一种衬托作用,用荷花来衬托少女的美丽,颇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味道。人荷相间,人荷相映,是花美,还是人娇,光彩炫目,心旌摇曳,连读者也分辨不清了。
最后两句,作者又给读者转换了一幅夜景:波面上凝积着一层深深的寒烟,天地间的一切好像被罩上一幅轻纱,到处都模模糊糊,若有若无。本来皎洁的月光也因此而变得朦胧黯淡,扑朔迷离。在这样一种最容易牵动人愁怀的景色之中,这一群“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采菱女们,却依然欢悦轻快,摇着彩棹,唱着菱歌,踏上了返家的归途。
综观全词,清新明快的语言,细腻传神的刻画,天真无邪,艳丽活泼的形象,轻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构成了一首情景并佳的杰作,使读者能从中得到深深的美感享受。

5. 描写李清照划船误入荷花深处努力向外划的诗句是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6. “误入藕花深处”出自哪里

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一、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译文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6)渐入荷花深处扩展阅读:

李清照本首小令起句“常”字点明是曾经的游览经历,虽然发生于昨日,仿佛又刚游历一番,足见此次游历令李清照印象深刻。“溪亭”交待游记之地,“日暮”当为截取的当日游历的一个片断,也暗示李清照在此地观景的时间之长。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寥寥数语,似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无穷。这首《如梦令》李清照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尺幅虽短却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热点内容
牡丹江皮带扣 发布:2025-02-10 09:58:35 浏览:317
红枫叶的花语 发布:2025-02-10 09:50:15 浏览:788
百合网搞百合 发布:2025-02-10 09:40:33 浏览:786
心妈郁金香 发布:2025-02-10 09:34:47 浏览:96
百合电话卡 发布:2025-02-10 09:29:00 浏览:20
西兰花的图片大全大图 发布:2025-02-10 09:28:59 浏览:587
百合小说御姐师生 发布:2025-02-10 09:09:41 浏览:137
咖啡拉郁金香的奶泡要求 发布:2025-02-10 09:01:13 浏览:547
梅花鹿的牙齿 发布:2025-02-10 08:55:38 浏览:781
捕虫草盆栽 发布:2025-02-10 08:55:37 浏览: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