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与释家
① 佛兰与佛教有关系吗
所谓佛兰,是指某些品种的国兰,其蕊柱顶端的药帽从正面看去,犹似一尊端坐的弥勒佛像,从而引起人们的兴趣,将其命名为“佛兰”。通过对佛兰大肆宣扬,使一株本来很普通的兰花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诱使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纷纷解囊相购,并由此导致大量的野生佛兰被滥加采挖,以致种质资源大量流失,并使佛兰这类品种濒于灭绝,带来了不可弥补的负面效果。可以说,佛兰与佛教并无关系,只不过是花朵蕊柱的药帽形态与弥勒佛像相似而已(图23)。
图23 佛兰尊容
② 什么佛菩萨手中拿兰花
拿兰花的佛菩萨没见过。
见过的都是手持莲花的,莲花代表佛法,表示佛菩萨本身出离世间法的污泥而不染着,清香宜人,泰然自若。
③ 求兰花与佛教的联系,典故
古人常以花为友,谓之:梅为清友,菊为静友,兰为禅友。佛门将寺庙称为兰若,而佛家又将兰花称为禅花。兰花为佛教的六供奉之一,代表着佛教中因果的因,在大乘佛教中花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叫六度之花。修行者见花当思修今世好的因,来世才有好的果。兰文化与佛文化的结合始于唐朝,从唐朝起,兰花开始盆栽。唐朝画僧贯休和尚在兰溪种兰写兰,由此寺庙多辟有兰园,直到如今各大丛林中大都种有兰花。历来艺兰家中也不乏僧侣。至今仍传世的蕙兰名种‘金赡梅’,就是清乾隆时由文思院翠峰和尚选育出的品种。创于唐元贞年间的广东汕头灵山寺,其镇寺之宝就是灵山寺壁兰,一直传世至今。现代佛教活动中有兰花参与或兰花活动中也有佛教参与,其中第十五届中国(乐山)兰花博览会上举办方就办了一场以佛教音乐为主题的音乐晚会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而舟山的兰花的兰博会曾取名为“怫兰·慧馨” 普陀山兰文化博览会。将兰花和佛教较好地结合起来,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兰花文化与中国的传统宗教儒释道都有很大的渊源,是由于兰花的品质中的几大特点与这些宗教在精神上有很大的相通之处,与佛教则是其清静、禅定和出世。兰花生于空谷幽林,环境清静,无街市的喧闹,所以赏兰要静心明性,不为外物所染,保持禅定。兰花“不以无人而不芳”是一种淡泊,其特点在于“定”与佛教中的“戒、定、慧”中的“定”是同一含义。兰花的传统铭品的欣赏要点在于瓣型的正,花色的素,戒花瓣的无型和花色的杂乱,与佛教之中的戒也有很大相似之处。僧人修得身心空灵之时品兰花的清远幽香,飘逸的兰影对于修禅必有很大益处,就是我们世俗之人从养兰赏之中也能养成兰花的遗世独立,安于淡泊,乐于恬静的品格,脱离世俗烦恼,获得清静无为的快乐。佛教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兰一君子”、“见兰悟禅”之说是很有道理的。
普陀山戒忍方丈曾概括地说兰花和佛教的关系:“兰是禅花,非有禅缘,不结兰缘。兰是灵物,能卜凶吉。室浊则兰萎,屋凶则兰枯。兰有佛性,不论贵贱,平和同仁”。九华山亦是佛教名山和兰花产地,保护兰花或开发兰花应从佛教文化的角度出发,不能只是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大量采挖,那么不久将来兰花这一物种将从九华山区消失。
④ 慧宗禅师与兰花的故事出自何处
《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⑤ 佛教兰花的寓意
佛教兰花的寓意
佛教兰花的寓意,说到花这种植物,不仅鲜艳漂亮而且能够装扮室内空间,兰花有一种让人沉醉的清香,那朵朵盛开的花姿,给人带来一种幽静,下面了解佛教兰花的寓意。
佛教兰花的寓意1
第一种:寓意着春天脚步的临近;
第二种:寓意着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即将有好运来临;
第三种:寓意着来年走好运,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
兰花的简介
1、兰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
2、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兰花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人见人爱,它有宜人的香气,“路旁草簇有兰花,不露英姿不显华;待到幽香熏肺腑,始知卉苑隐奇葩 ”。这种散发幽香的兰花历来为人们所青睐。兰花那撩人而带神秘感的幽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花卉的香气不能比拟的。
兰花的花语是什么?
兰花在中国代表着女子气质如兰,蕙质兰心,男子温文尔雅,淡泊名利。
兰花的花语: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外国的兰花花语:热烈、友谊、自信。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
佛教兰花的寓意2
兰花的寓意是什么
兰花是高洁、典雅的象征,放在男性身上多是指君子,人品好;放在女性身上则寓意女人空谷幽兰(意指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
常见的兰花种类如文心兰寓意隐藏的爱剑兰。剑兰寓意高雅、长寿、康宁。不管是哪种兰花,其象征意义都是爱的吉祥物,因为在喜欢兰花的花友心中,兰花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种兰花是一种精神享受。
兰花都是怎么定价的
对于玩花的一些花友来讲兰花无疑是一种高价值的花卉,其定价也非常的讲究,从兰花品种、香味、花瓣、颜色、外形、开花数等都是决定价格高低的参考标准。具体常见的定价标准咱们一起往下看:
1、花瓣,兰花售价的高低其中最为中啊哟的一个标准就是花瓣的型,常见的兰花花瓣无非就是长长的尖尖的,没有新意,而好的兰花花瓣则像梅花、荷花和水仙花等,这种的售价是普通兰花的几十倍上万倍,厉害吧。
2、香味,兰花香气对于自身价值非常重要,兰花自古就有天下第一香、香祖等美称,好的兰花香味非常好闻,令人心旷神怡,这种香味特意闻还闻不出来,反而是在你读书、休憩、饮茶时有一种幽香阵阵扑鼻,也自有古人留下的经典词句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大家觉得神奇吗?
3、颜色,花的颜色也是决定是否值钱的重要参考,比如大家都知道玫瑰、月季等那种粉红、鲜艳红的颜色看起来非常招人喜欢,兰花也不例外,价值高的兰花颜色鲜艳亮丽,对比强烈,色彩统一,颜色越稀有越珍贵。
4、形态,无论是说到人还是其他东西,都会先以形也就是外表入人眼,放到现代社会就是美女帅哥身材好,外形好看等,在兰花上也不例外,兰花整体给人的神韵、叶姿、花姿、色彩等都是决定它自身价格的因素。
虽然兰花是大众都非常喜欢和任何的一种花卉,但价格不菲,据现有的市场价格报道,最贵的兰花一盆售价上千万,这对于普通人来讲是根部承受不起的。
佛教兰花的寓意3
兰花的寓意是什么?
兰花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
兰花一般形容人君子,常形容女人空谷幽兰。
文心兰:隐藏的爱
剑兰:高雅、长寿、康宁
兰花的花语: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
(5)兰花与释家扩展阅读 :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兰花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它的观赏价值很高。兰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绿、黄绿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为名贵。兰花的香气,清而不浊,一盆在室,芳香四溢。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古人这首诗将兰花的幽香表现得淋漓尽致。兰花的花姿有的端庄隽秀,有的雍容华贵,富于变化。兰花的叶终年鲜绿,刚柔兼备,姿态优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艺术品。“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叶胜看花”。这首诗就是用来形容兰叶婀娜多姿之美。
⑥ 兰花开花与佛教的寓意
兰花开花的寓意比较多,主要常见的有三种。第一种:寓意着春天脚步的临近;第二种:寓意着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即将有好运来临;第三种:寓意着来年走好运,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
⑦ 儒释道与兰花的渊源是怎样的
公元1805年,浙江天元余姚等地掀起了一股种植兰花品赏兰花之风。先是天元道坛的道长道士,后继天元的文人雅士,再逐渐发展到名人及商家,进而成为了一种民风。
公元1819年,为了进一步宣扬崇道敬德,一位张姓道长广邀名人雅士,发起了“天元兰花盆景展现会”,简称叫“兰盆会”。这个“兰盆会”每年举行两次,每次展期历时7天。
第一届“兰盆会”在公元1819年深秋的农历十月底举行,展出了各类兰花200余盆,观赏者近500多人。到了公元1831年,“兰盆会”的规模近一步扩大,展会内容也从原观兰赏花,扩展到品兰、咏兰、画兰、赠兰。一时间,天元名人雅士云集,热闹非凡,“兰盆会”名誉姚北。
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都是讲的人生道理。做人要以正为师,以守贞为本,言不激行,有兰心兰德的人必然心性不乱,言行不偏激,就是君子,就是正人。
道家坚守的是一种真元之气,和合之气,即不被恶俗所感染的正直之气。我国蒙学著作《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古人认为,人在脱离母胎之初心性是善良的、真朴的,然而人心随着年岁的增长,习性就开始变化,渐渐地被世俗中丑恶的东西所侵蚀,变得复杂和混沌起来,如一泓清泉被污染了。
道家的修道就是儒家讲的修身,那人为什么要修道呢?因为世界是一个大染缸,太混浊太肮脏太龌龊了,染上坏的习性就必须把它去掉,修道就是返璞归真,还原人性的初态。
兰花的特性使其任凭外界物性万变,也不离性淡守贞和香清高洁的品格,成为了人们学习与修行的榜样。因此道家认为,兰花乃草中尤物,花中至宝,人若修到如兰的境界,则非圣即贤矣!
我国历史悠久,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兰花就是沉浸在优美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它完美地将我国各派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主旨串联在了一起。除了儒教和道教以外,兰花对佛教也有完美的诠释。
佛教信奉的是清静、禅定和出世,而兰花生于空谷幽林,环境清静,无街市的喧闹,“不以无人而不芳”,是一种淡泊,其特点在于“定”,也就是不为外物所染,保持禅定,与佛教中的“戒、定、慧”的“定”是同一含义。
一代高僧圆瑛法师有偈云,“世间诸相皆常住,万象森罗见本真”,人和万物相同,都有各自的真实本性,要见本真就需修行,修到什么程度呢?佛家追求的是修到“真如”境界,也就是明心见性的高度。
佛家之云,禅者,静也,定也,悟也;静了,定了就得妙悟,就能生出人生的大智慧来。“贪嗔痴”是每个人身心上的蒙尘垢物,“戒定慧”乃是医治“贪嗔痴”最好的妙方。
因此,佛徒修行的第一要务就是戒,戒什么?戒贪念,戒嗔心,戒痴愚之性也。戒然后定之,戒了就清静了,就定了,心态就平和了,人生的智慧就长出来了。因此,几乎所有的佛家寺院都种植有禅兰,其目的就是用作僧尼入定悟禅与劝教世俗众生修行。
佛教认为,从养兰品赏之中也能养成兰花的遗世独立,安于淡泊,乐于恬静的品格,脱离世俗烦恼,获得清静无为的快乐。佛教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兰一君子”“见兰悟禅”之说是很有道理的。
普陀山戒忍方丈曾概括地说兰花和佛教的关系:
兰是禅花,非有禅缘,不结兰缘。兰是灵物,能卜凶吉。室浊则兰萎,屋凶则兰枯。兰有佛性,不论贵贱,平和同仁。
兰花文化与我国传统的儒释道都有很深渊源,正是由于兰花品质中的几大特点与这些宗教在精神上有很大的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