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兰花
1. 从50年代到现在的校园流行歌曲
1. 我们都是好孩子 2. 完美世界 3. 光辉岁月 4. 青春纪念册
5. 丁香花 6. 琥珀 7. 水手 8. 朋友
9. 一生有你 10. 最初的梦想 11. 玻璃杯 12. 那些花儿
13. 十年 14. 美丽心情 15. 约定 16. 奔跑
17. 朋友别哭 18. 回家 19. 童年 20. 回到过去
21. 祝你一路顺风 22. 千千阙歌 23. 分手快乐 24. 蜗牛
25. 爱我别走 26. 大约在冬季 27. 祝福 28. 我的未来不是梦
29. 下沙 30. 离别 31. 在他乡 32. 同桌的你
33. 心愿 34. 流年 35. 爱的代价 36. 笔记
37. 再回首 38. 第一次 39. 珍惜 40. 一路上有你
41. 一生何求 42. 明天会更好 43. 你的眼神 44. 白桦林
45. 生如夏花 46. 真心英雄 47. 再见 48. 窗外
49. 最想念的季节 50. 萍聚 51. 一路顺风 52. 完美生活
53. 龙的传人 54. 我是一只小小鸟 55. 忘忧草 56. 栀子花开
57. 踏浪 58. 野百合也有春天 59. 相逢是首歌 60. 一无所有
61. 恋曲1990 62. 秋日恋歌 63. 毕业生 64. 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
65. 同一首歌 66. 再见了最爱的人 67. 烛光 68. 掌心
69. 放心去飞 70.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71. 我的左手旁边是你的右手 72. 夏虫
73. 执着 74. 橄榄树 75. 故乡 76. 兰花草
77. 再回到从前 78. 瓶中沙 79. 光阴的故事 80. 潇洒走一回
81. 你在他乡还好吗 82. 蝴蝶花 83. 其实不想走 84. 送别
85. 鲁冰花 86.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 87. 驼铃 88. 分飞
89. 两只蝴蝶 90. 大学自习室 91. 分手的拥抱 92. 七月
93. 十七岁的雨季 94. 我愿你知道 95. 明年今日 96. 勇敢一点
97. 青春 98. 梦驼铃 99. 两只老虎 100. 你的样子
101. 外婆的澎湖湾 102. 思念谁 103. 被遗忘的时光 104. 让世界充满爱
105. 花木兰 106. 青春舞曲 107. 友谊地久天长 108. 难舍难分
109. 在那遥远的地方 110. 我们的纪念册 111. 好人一生平安 112. 路灯下的小姑娘
113. 蜗牛与黄鹂鸟 114. 离别歌 115. 中学时代 116. 毕业了
117. 似水年华 118. 轻舞飞扬 119. 我是女生 120. 偶然
121. 青苹果乐园 122. 青春无悔 123. 春夏秋冬 124. 离开
125. 当我想起你 126. 祝你平安 127. 跟往事干杯 128. 明月千里寄相思
129. 毕业歌 130. 单眼皮女生 131. 朋友首日封 132. 少年壮志不言愁
133. 流浪歌手的情人 134. 恋恋风尘 135. 在希望的田野上 136. 永夜
137. 捉泥鳅 138. 七子之歌 139. 蝴蝶飞呀 140. 歌声与微笑
141. 往事随风 142. 春天在哪里 143. 迟到 144. 寂寞的自由
145. 干杯朋友 146. 三月里的小雨 147. 未来的未来 148. 小螺号
149. 成吉思汗 150. 小小少年 151. 寂寞是因为思念谁 152. 岁月如歌
153. 娃哈哈 154. 且行且珍惜 155.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156. 想把我唱给你听
157. 大中国 158. 我怎么哭了 159. 卖报歌 160. 耶路撒冷的星空
161. 白桦树 162. 凤凰花开的路口 163. 乡间小路 164. 执著
165. 星光依旧灿烂 166. 雨中即景 167. 爸爸的草鞋 168. 张三的歌
169. 兄弟情深 170. 学习雷锋好榜样 171. 乡间的小路 172. 今天我们要走了
173. 闪亮的日子 174. 读书郎 175. 别人都说我们会分开 176. 骊歌
177.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178. 模范情书 179. 冬季校园 180. 忘了我是谁
181. 乡愁 182. 早班火车 183. 白衣飘飘的年代 184. 蒲公英
185. 青春日记 186. 垄上行 187. 好爸爸坏爸爸 188. 难兄难弟
189. 九月 190. 恋曲1980 191. 女孩与四重奏 192. 那时花开
193. 睡在上铺的兄弟 194. 惜别 195. 毕业旅行 196. 纯真年代
197. 松花江上 198. 墓志铭 199. 老屋 200. 关于现在关于未来
201. 时间快转 202. 雨滴 203. 岁月 204. 校园的早晨
205. 冲出你的窗口 206. 樱园梦 207. 我是猫 208. 秋蝉
209. 秋梧桐 210. 我们的田野 211. 恋爱症候群 212. 单车岁月
213. 红月亮 214. 生命之诗 215. 鹿港小镇 216. 当我老了
217. 却上心头 218. 青春正传 219. 流浪的承诺 220. 思念总在分手后
221. 来自我心 222. 恋人岛 223. 爱人同志 224. 在劫难逃
225. 希望你明年冬天会来 226. 告别的年代 227.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28. 你那好冷的小手
229. 昨天今天 230. 爱的叮咚 231. 归去来兮 232. 我的思念
233. 蓝色理想 234. 我们去远方 235. 十万个为什么 236. 文科生的一个下午
237. 赶海的小姑娘 238. 没有想法 239. 我们的一生 240. 爷爷为我打月饼
241. 飞鸟与冬天 242. 阿美阿美 243. 第一次(光良) 244. 丁香姑娘
245. 我去2000年 246. 踏着夕阳归去 247. 生命中的精灵 248. 音乐虫子
249. 未央歌 250. 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 251. 小小牵牛花 252. 上班族
253. 春分 254. 火车开往冬天 255. 妈妈的黑头发 256. 冒险小子
257. 未名湖是个海洋 258. 爱已成歌 259. 年轻人的心声 260. 为你难过
261. 我们多么幸福 262. 流光 263. 红河村 264. 露天电影院
265. b小调雨后 266. 百分之百女孩 267. 俏姑娘 268. 小雨滴
269. 朋友(周华健) 270. 好风长吟 271. 车窗 272. 赤足走在田埂上
273. 久违的事 274. 命运之变奏 275. 故事里的树 276. 你的明天会很美
277. 郎心似铁 278. 恋恋同学情 279. 歌唱王二小 280. 第五个季节
281. 嘿,不要叫醒我 282. 花雨伞 283. 停电的晚上 284. 等人就象在喝酒
285. 你不在的北京还下着雨 286. 我没醉 287. 北京的冬天 288. 为什么要走
289. 方便面精装版 290. 雨恨云愁 291. 西风的故事 292. 云知道你是谁
293. 忆儿时 294. 我们相识 295. 何年何月再相逢 296. 纷纷飘坠的音符
297. 匆匆别后 298. 午后的雷雨 299. 春分立秋冬至 300. 来不及呼吸
301. 时光牧童 302. 我居住的地方 303. 已是盛夏 304. 湖边含羞草
305. 伞的宇宙 306. 九月(许巍) 307. 随你而去 308. 岁月(沈庆)
309. 彝家娃娃真幸福 310. 昨夜没有留下梦 311. 让我们荡起双桨 312. 青青河边草
313. 请到天涯海角来 314. 兰花花 315. 红蜻蜓 316. 逛新城
317. 思乡曲 318. 恰似你的温柔 319. 深深的海洋 320. 花儿与少年
321. 紫竹调 322. 星星索 323. 小背篓 324. 洗衣歌
325. 采蘑菇的小姑娘 326. 美丽的姑娘
2. 《项脊轩志》围绕“百年老屋”的兴废,追忆往事,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文中是怎样表达这些感情的
(1)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穿。 修葺前,项脊轩狭小、阴暗、破漏;修葺后,项脊轩明亮、幽雅、安静。在这段,作者意在表现自己青少年时期读书生活过的书斋,可爱、可亲、可美,以表达自己深深的眷恋之情,而作者欲扬先抑,先极力叙述原来的项脊轩的旧、小、漏、暗,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可爱作铺垫。 修葺后的项脊轩迷人可爱,令人留恋之处,不仅仅表现在修葺后的明亮、不漏和安静等方面,更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融合上。 作者笔下修葺后的项脊轩,充满了诗情画意: 原来阴暗的小屋变明亮了,是因为阳光照射在新修的围墙上,从新开的四扇窗户反射到室内;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拦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长啸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时,静静地独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听大自然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庭院前幽静的环境,吸引着小鸟常来觅食,有人来了也不愿飞走;每当农历十五的晚上,皎洁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在墙上,有如一幅清淡优美的水墨画,而且是活的水墨画!——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之极。 (2)第二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 “多可喜亦多可悲”,家世之痛,思亲之情。 先回忆“诸父异爨”引起庭院的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笔墨中无不浸透着作者无限的“悲”情; 通过老妪忆母,再现了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泪下(“余泣”); 忆及幼年读书时,祖母来轩看望自己,那真挚感人的情景,那谆谆的嘱咐,那沉甸甸的期望,更是让自己忍不住要大哭一场。 这一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场”,无不紧扣“亦多可悲”来写,回忆中隐含着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对自己怀才不遇、有负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 (3)第三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是写“悲”的进一步补充,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埋头苦读,要实现理想的期望。 (4)第四、五段,是补写,通过补叙,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这一部分意在写悲,却先极力叙写当年两人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以“喜”衬“悲”,衬托今日丧妻的悲哀。最后,托物抒情,借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寄托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
3. 请问什么是广州文化 广州传统广州特色
1.历史沿革
广州镇海楼是一座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清朝闭关锁国时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
广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均发生在广州。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曾经三次建立了临时政权。毛泽东在这里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这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并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彭湃、马思聪、邹小杨、谷希云、余德超、钟杰武等也曾来广州传播先进文化。
1982年国务院宣布广州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羊城传说
广州又称“五羊城”、“穗城”。 关于广州的别名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上有骑着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衔着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赐予百姓,并祝福此地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五只仙羊因为依恋人间而留了下来,保佑当地风调雨顺。百姓为感谢五位仙人,在他们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观”,观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越秀公园内既有“五羊雕塑”,此传说被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所应用。
文物古迹
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1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9处。中山四路一带先后发现了秦汉造船遗址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址等三处南越国史迹正联合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2.文化艺术
岭南文化
广州是一座具有2222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名胜古迹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镇海楼、六榕寺、南海神庙、五仙观、怀圣寺、陈家祠、圣心堂、三元宫等,都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广州,融汇中外文化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盆景、广东音乐、粤剧、粤菜、粤语以及城市景观、生活习俗等,都体现了岭南文化的风格。
行花街
广州又叫花城,广州人爱花。有钱人家几千上万元一盆的进口花卉也会买上几盆。普通人家也要岁朝清供一盆金橘、几株水仙。除夕夜一家老小行花街是传统,也是广州市民的重头戏。 行花街也就是逛迎春花市,年前3、4天开始,除夕达高潮便结束。每年市政广州天河花市府都要花大力气予以布置。花市开市后,华灯初上时(实行交通管制),行花街的人就摩肩接踵而至,8、9点钟后人如潮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行花街嘈杂拥挤,难免磕磕碰碰,但人们全都彬彬有礼,格外谦让与宽容,满脸都是笑意和喜悦。一般前几天多为外省人,因为绝大多数外省人要看央视年欢晚会。年三十逛完花市后常常去叹夜茶,花市鲜花争奇斗艳,品种繁多,舶来品中有欧洲的薰衣草、泰国的富贵掌、荷兰的郁金香、北欧的玫瑰、南美的五代同堂、比利时的杜鹃等等;国产品种有江西的金边瑞香、吉林的君子兰、洛阳的牡丹、漳州的水仙等。行花街顾名思义主要是逛和欣赏,买肯定要买一点,可多可少,以示吉祥如意。所以,情侣们双双穿梭花市最多也就买一两枝玫瑰、银柳、百合;而家庭多选择传统的本地金桔、富贵竹、桃花、发财树、红运当头等。广州人认为外来花虽然很漂亮,但大都没有特别的象征意义,不能满足新年祈望“平安”、“富贵”的意头。行花街是为了沾点花香瑞气,挤掉晦气,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
西关小姐与东山少爷
西关在老广州城的西门以外,东山则在东门以外,两者遥遥相对。历史上,两地形成的文化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西关地势低洼,水乡泽国,河涌如网,人口稠密,是繁华闹市区;而东山地势较高,地广人稀,20世纪初,美国基督教选定东山为传教基地。教会开辟的幽雅居住环境吸引了大批归侨结庐定居。从此,荒凉的东山日渐喧闹,成为一个高档建筑成群的住宅小区。 广州有句俗谚,“东山少爷,西关小姐”,意思是:东山是权门显宦的聚居地,出入的多为官家子弟。东山洋楼,是民国初年一些华侨和军政官僚在广州市东山新河浦、恤孤院路等地兴建的仿西洋别墅,引来达官贵人聚居。“东山少爷”就是由此而来;而西关是商业繁华区,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花飞蝶舞。这里的女孩子是地道的大家闺秀,她们纤细的身段,软软的粤语,受过良好教育,有的还会些手工,尊敬长辈,拥有中国的传统美德。花园式洋房与西关大屋,权力与财富,现代与传统,各分东西,相辅相成。
商业“骑楼”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若干阶段。西洋建筑在广州便有了以下类型,如天主教圣心堂(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以及遍布广州各主要商业街道(骑楼商业街)的商业骑楼建筑。其实,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的。皆因商业建筑中的"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广州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气魄最大: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均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本世纪60年代以后,广州新建的商业街区已很少采用这种形式了。
西关古老大屋
西关大屋西关,是老广州人对市中心荔湾区内北起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这一带的称呼,这里古时位于广州城的西门外。这一带有许多典型的传统旧屋,人称“西关古老大屋”。 这些老屋过去多是豪门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厅团结合,装饰精美。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这种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种花木等功能。 西关古老大屋现存数量已从清末民初鼎盛时期的800多间变成不到100间,其中较值得参观的有十三甫正街15号的大屋。
曲艺戏剧
著名编剧唐涤生主条目:粤曲、粤剧、南音和咸水歌
粤剧,源自南戏,广泛流传于两广、港澳和海外华人社区,在广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朝解禁粤剧后,粤剧艺人在广州黄沙成立八和会馆,此后广州逐渐成为粤剧活动的中心之一,民国时期达到繁盛的顶峰,并且内战时一批粤剧艺人迁往香港。建国后一度由于文革受到摧残,但改革开放后再次得到重视,重新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蓬勃发展。
在广州的粤剧著名剧目有:《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双仙拜月亭》《再世红梅记》、《蝶影红梨记》、《香罗冢》、《红了樱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红》等。广州历来的粤剧剧团有觉先声剧团、广东省粤剧团、广州粤剧团、广州红豆粤剧团等等,而粤剧名伶有:薛觉先、马师曾、靓次伯、梁醒波、新马师曾、芳艳芬、红线女、罗品超等.
3.饮食文化
广州的饮食文化闻名全国。所谓“食在广州”。广州每年都有美食节,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1、粤菜:
粤菜以广州菜作为代表,广州菜是在汇集我省各地优秀民间美食的基础上不断地吸取我国各大菜系之精华,借鉴西方食谱之所长,融汇贯通而成一家的。广州菜用料广博,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品种多样。1956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上介绍的莱品便有5447个。与菜品有渊源关系的点心815款,小吃品数百个。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广州菜的烹调方法有二十一种之多,尤以炒、煎、焖、炸、煲、炖、扣等见长,讲究火候,制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鲜、嫩、脆为主,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时令性强,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较为常见的广州菜色有白切鸡、白灼海虾、明炉乳猪、挂炉烧鸭、蛇羹、油泡虾仁、红烧大裙翅、清蒸海鲜、虾籽扒婆参等。
2、早茶:
“饮茶粤海未能忘。”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其他地方的问候语大多是“吃了吗”,广州人则往往是“饮咗茶未啊?”(喝茶了吗?)。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一盅两件,优哉游哉;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由此可见,饮茶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单纯“茶”的范畴,已经成为社会交际方式的一种。饮茶构成了岭南文化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质。广州老字号的茶楼有:陶陶居、陆羽居、怕香居、南园、北园、泮溪、大同、惠如、三如、多如、巧心、得心、正心、福来居、西华居、美珍居等。
3、岭南佳果:
广州的水果品种有500多种,其中以荔枝、香蕉、木瓜、菠萝分布最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被誉为岭南四大名果。此外,还有芒果、杨桃、石榴、龙眼、白榄、乌榄、黄皮、杨梅、菠萝蜜、三华李、西瓜等。 广州地处亚热带,热带亚热带水果品种繁多,一年四季都有鲜果上市,故有"水果之乡"的盛誉。广州果树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史书载,当年汉武帝便向岭南征贡"御橘",三国吴交址太守士燮向孙权进献的"瑞橘",指的都是甜橙,而非今日通常讲的柑橘。 据调查,广州的水果有40个科、77个属、132个种及变种、500多个品种,其中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33个。著名品种有增城挂绿荔枝、黄登菠萝、罗岗甜橙、石硖龙眼、芳村花地甜杨桃等。近年培育了细核淮枝、八月熟荔枝、红江橙、大果龙眼、穗中红番木瓜、翠宝西瓜等品种。
4、特色小食
广州名饼“鸡仔饼”,原名“小凤饼”,据说是清咸丰年间广州西关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凤的女工所创制,其成为名饼却在半个世纪之后,广州河南成珠茶楼因中秋月饼滞销,制饼师傅急中生智,把制月饼的原料按小凤饼的方法制作,并大胆地用搓烂的月饼和猪肉、菜心混合为馅料,再调以南乳、蒜茸、胡椒粉、五香粉和盐,制作出甜中带咸、甘香酥脆的新品种“成珠小凤饼”来,因其异味香脆而受到顾客青睐。小凤饼形状像雏鸡,故又称鸡仔饼。其后,又进一步改进,务求精制巧作,并改进包装,罐装或盒装,远销东南亚。
广州传统文化 广东音乐 是以广东民间曲调和某些粤剧音乐,牌子曲为基础发展完善起来的地方民间音乐。广东音乐在演奏上采用装饰音和加花所产生的音色和风格,明显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20年代初到建国前的30年间,广东音乐创作乐曲达300首以上,其中约50首至今仍流传于海内外。
广东木偶戏 我国木偶戏始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元、明、清。古时称“傀儡戏”。广东木偶戏,大约在元代传入。新中国成立后,木偶戏艺术得到很大发展,1956年,广州市创办广东省木偶剧团,创作出富有南国特色的木偶艺术。木偶造型精雕细刻,神采各异,传神逼真,栩栩如生。剧目有:《芙蓉仙子》,《张羽煮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吒闹海》,《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等。广东木偶剧团的木偶艺术在国内、国际上享有盛名,曾获罗马尼亚国际木偶、傀儡戏联欢节银质奖章,深得各国艺术界的赞赏。
八音班?锣鼓柜 粤曲产生、衍变和发展的150年,大体上经过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为“八音班时期”。八音班演唱粤曲始于道光初叶。当时的粤剧未能满足广大农村观众要求,便出现了以粤曲清唱为主,人数不多的八音班。19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八音班十分盛行。据清光绪三年(1877年)的不完全统计,从业人员达500多人。除为民间的喜庆、迎神等活动演唱外,还常到农村或小城镇演出,有些较小型和业余性质的八音班,将乐器放置在一个如花轿模样的大柜里,演奏时抬着柜“游行”,只奏不唱,人称锣鼓柜。
南音 南音是用广州方言演唱的说唱形式,也是粤剧、粤曲常用曲牌,有说它是在木鱼,龙舟的基础上吸收扬州弹词(吴声)等曲种的曲调发展而成的,为了与广东以外的吴声区分,即以“南音”(南方曲调)名之,它比木鱼,龙舟的音乐性强,因而作为独立的曲种出现在舞台上的机会很多。南音的句格、声韵要求相当严整,有伴奏、有快板与过门音乐,旋律婉约优美,有着浓郁的南国地方色彩,早期的南音传唱范围多在文人雅士之中,传统作品也多是伤春怨梦之作。其中以《客途秋恨》、《叹五更》等最为流行,迄今传唱不衰。解放后则产生了《沙田夜活》等优秀作品。
粤剧 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和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美洲华侨聚居地区时有演出。于清雍正年间吸收各剧种特色,汇合南音、粤讴等形成粤剧。是广州的主要剧种。
广州特色广州是植物的王国,汇集了热带、亚热带的植物品种,巨大的树干笔直高耸,宽阔的叶子摇曳多姿,极具浓郁的南国风情。
常见的植物有广州市树红棉树、水杉、银杏、榕树、凤凰树、白兰树、羊蹄甲,还有茉莉花、米兰、扶桑、夹竹桃、菊花、芍药、鸡冠花、玫瑰、水仙、大丽花、兰花、含笑、茶花、勒杜鹃、桃花、梅花、鸡蛋花等花卉,近些年从国外引进种植的新品种有郁金香、康乃馨、金百合、凤梨、非洲菊、缅甸兰等。
广州观赏植物的好去处有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兰圃、西苑盆景之家、云台花园和每年春秋两季均举办菊展的越秀公园、文化公园,另外广州有每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展示各种花卉、植物,吸引众多的市民及游客。远郊的芙蓉嶂郁郁葱葱,林木茂盛;从化森林公园山青水秀,清新怡人;番禺莲花山山林奇特,超凡脱俗……
此外,惠福路、盘福路、滨江路等旧马路上,两旁还种植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古榕,像一把把撑天巨伞,阳光透过,马路上斑驳婆娑的树影随风而动,引人遐想……
粤食之乡
广州以美食而闻名于世,曾有外国人在游记中写道:“在这里,鹅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大,要好……很多蛇被捉来当美味食用”,广州人也自夸广州的菜馆菜式之多,一个人即使待一年也吃不完。
广州菜是粤菜的代表,用料广博,选料珍奇,味道重清、鲜、爽、滑、嫩、脆,注重形象,品种繁多,而且集其它菜系之长,如京都骨、虾爆鳝背就是吸取京菜口味而创制的;铁板牛肉、鱼香鸡球则借鉴的是川菜口味;五柳鱼、东坡肉是浙菜口味;闻名岭南的太爷鸡是徽菜口味;而西汁猪扒、茄汁牛排等,则是从西菜移植而来的……
此外,广州人喜欢饮早茶、下午茶和夜茶,品茶之外还要吃点心。广式点心品种有一千多款,为全国之最,制作精细,咸甜皆备,其中以广式月饼最为有名。宵夜也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因此市里形成了多条“夜食街”,以及各个茶楼酒店中的“夜市茶座”,品尝广州各色美食是体味广州人日常生活的最好方式。
购物天堂
广州毗邻港澳,这是个商业意识浓厚的城市,商场林立,市场繁荣,一年两度的广交会更增加了商业气氛。对旅游者来说,广州是真正的“购物天堂”。
著名的综合性商场有:天河城广场、中华广场等。在广州国际大厦等各大酒店,也处处可见品种繁多、设计新潮的世界名牌产品。广州街头各类店铺林立,珠宝、服装、副食、纪念品等应有尽有,繁华的商业街上,名牌专卖店鳞次栉比,漫步街头,五花八门的商品会给旅游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广州有八大风情街,除著名的上下九步行街、北京路之外,游客们还可顺便到附近的另几条风情街走一走:如高第街日用品一条街,文德路文化街,华林寺玉器一条街,还有大南路书坊街内的金鱼水族一条街……
广州是植物的王国,汇集了热带、亚热带的植物品种,巨大的树干笔直高耸,宽阔的叶子摇曳多姿,极具浓郁的南国风情。
常见的植物有广州市树红棉树、水杉、银杏、榕树、凤凰树、白兰树、羊蹄甲,还有茉莉花、米兰、扶桑、夹竹桃、菊花、芍药、鸡冠花、玫瑰、水仙、大丽花、兰花、含笑、茶花、勒杜鹃、桃花、梅花、鸡蛋花等花卉,近些年从国外引进种植的新品种有郁金香、康乃馨、金百合、凤梨、非洲菊、缅甸兰等。
广州观赏植物的好去处有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兰圃、西苑盆景之家、云台花园和每年春秋两季均举办菊展的越秀公园、文化公园,另外广州有每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展示各种花卉、植物,吸引众多的市民及游客。远郊的芙蓉嶂郁郁葱葱,林木茂盛;从化森林公园山青水秀,清新怡人;番禺莲花山山林奇特,超凡脱俗……
此外,惠福路、盘福路、滨江路等旧马路上,两旁还种植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古榕,像一把把撑天巨伞,阳光透过,马路上斑驳婆娑的树影随风而动,引人遐想……
粤食之乡
广州以美食而闻名于世,曾有外国人在游记中写道:“在这里,鹅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大,要好……很多蛇被捉来当美味食用”,广州人也自夸广州的菜馆菜式之多,一个人即使待一年也吃不完。
广州菜是粤菜的代表,用料广博,选料珍奇,味道重清、鲜、爽、滑、嫩、脆,注重形象,品种繁多,而且集其它菜系之长,如京都骨、虾爆鳝背就是吸取京菜口味而创制的;铁板牛肉、鱼香鸡球则借鉴的是川菜口味;五柳鱼、东坡肉是浙菜口味;闻名岭南的太爷鸡是徽菜口味;而西汁猪扒、茄汁牛排等,则是从西菜移植而来的……
此外,广州人喜欢饮早茶、下午茶和夜茶,品茶之外还要吃点心。广式点心品种有一千多款,为全国之最,制作精细,咸甜皆备,其中以广式月饼最为有名。宵夜也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因此市里形成了多条“夜食街”,以及各个茶楼酒店中的“夜市茶座”,品尝广州各色美食是体味广州人日常生活的最好方式。
购物天堂
广州毗邻港澳,这是个商业意识浓厚的城市,商场林立,市场繁荣,一年两度的广交会更增加了商业气氛。对旅游者来说,广州是真正的“购物天堂”。
著名的综合性商场有:天河城广场、中华广场等。在广州国际大厦等各大酒店,也处处可见品种繁多、设计新潮的世界名牌产品。广州街头各类店铺林立,珠宝、服装、副食、纪念品等应有尽有,繁华的商业街上,名牌专卖店鳞次栉比,漫步街头,五花八门的商品会给旅游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广州有八大风情街,除著名的上下九步行街、北京路之外,游客们还可顺便到附近的另几条风情街走一走:如高第街日用品一条街,文德路文化街,华林寺玉器一条街,还有大南路书坊街内的金鱼水族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