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兰花的隐逸

兰花的隐逸

发布时间: 2023-07-27 09:04:48

❶ 兰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兰的含义是什么?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

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幽悬兰草 遇净土而生 不因无人而不芳...脱俗矣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蓝色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蓝色是永恒的象征,它是最冷的色彩。 蓝色有着勇气的含义。 在 *** 教中,蓝色是一种纯洁的颜色。 蓝色还表示秀丽清新、宁静、忧郁、豁达、沉稳! 蓝色 大海的象征,是代表沉稳与女性气质的颜色。喜欢蓝色的人性格上都很沉着稳重,而且诚实,很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能够关照周围的人,与人交往彬彬有礼,蓝色代表博大胸怀,用不言弃的精神.和谐世界
兰在中国代表什么意思
梅、兰、竹、菊,汉民族古诗文中常提到的花中四君子。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空谷幽香、与世无争。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象征意义
你好: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很高兴为您服务,满意望采纳谢谢。
跪求:兰是什么意思?用在名字里可以吗?能代表什么?谢谢!
兰,香草也,,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可以用在名字里但要看你取的名字是什么单看一个兰字 就只能解释字面上的意思了,若取名为张兰 冯兰我感觉不太可取,若为蕙兰 若兰等还可以,给我的感觉是温婉 贤惠 淑女,要是男孩子取名为兰你就要三思了,仅供参考
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兰花代表什么意思
兰花代表忠贞

兰者,草中之王,不乏孤芳自赏,但是敖者以及人之敖,毕竟是美人之草。 附四君子 梅 梅花香自苦寒来,喜欢梅花高雅的气质,不畏严寒,独独在雪中肆意盛开,不管不顾的旁若无人。 古人喜欢梅花也是因为她高傲自然,在冰雪未褪的时候,红艳的花瓣,幽幽的清香,不然怎么会有那段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白白的雪,粉红色的桃花,互衬互应别有一番感激在心中。 人们常常把梅花比做一个清丽的美人,桀骜不逊。也比做那些不畏艰难知难而进的人,站在最高的山顶看透最美的风景。现在的梅花还是与以前一个摸样,往往在冰雪未溶的春天就伸展自己的身资,绝傲世人。 古人有语,“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兰 兰是四君子当中的佼佼者,她的淡雅,她的香。一朵朵小小的花朵,盛开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绽放著自己,我们能看到她不为世俗,不为富丽,只为自己。盛开,一朵花开的时间,一个神话诞生的瞬间。 人们喜欢兰花,喜欢她的高雅。好一个高贵淡雅的美女,静静的开放,人说,兰者,王者之香。未曾见过她的美,但是如此流传之盛的雅意定是有她不同凡响之处。 兰者,草中之王,不乏孤芳自赏,但是敖者以及人之敖,毕竟是美人之草。古人说,“古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竹 ......
梅兰竹菊都象征什么?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

梅兰竹菊的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关于梅兰竹菊对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一、梅

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著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二、兰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著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宋人郑思肖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吴中(今苏州),为表示自己不忘故国,坐卧都朝南方。常画"露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园艺,不著泥土,隐喻大好河山为异族践踏,表现自己不愿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气节。寥寥数笔,却笔笔血泪。倪瓒曾为其题诗:"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所以,诗人爱兰咏兰画兰,是透过兰花来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在兰花孤芳自赏的贞洁幽美之中,认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三、竹

竹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兰字代表什么意思
兰,香草也,,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的繁体字:兰 就是一个简体一个繁体,本质是一个字,一个意思
松柏、梅、杨柳、兰、荷花、竹、百合、菊花的象征意义、特殊含义是什么?
松柏----坚强不屈杨柳----情思缠绵荷花----坚贞纯洁百合----不同颜色百合的含义:白百合:象征百年好合、伟大的爱粉百合:象征清纯、高雅黄百合:象征财富、高贵黑百合:恋、诅咒不同品种百合的花语:百合(所有的百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高贵香水百合:纯洁、婚礼的祝福、高贵白百合:纯洁、庄严、心心相印葵百合:胜利、荣誉、富贵姬百合:财富、荣誉、清纯、高雅野百合:永远幸福狐尾百合:尊贵、欣欣向荣、杰出玉米百合:执著的爱、勇敢编笠百合:才能、威严、杰出圣诞百合:喜洋洋、庆祝、真情水仙百合:喜悦、期待相逢梅花----坚强和高雅兰花----美好、高洁、贤德。外国的兰花花语为:热烈、友谊、自信、自傲兰花有好多种,其中:紫萝兰 .永续的美小苍兰 .纯真、无邪嘉德利亚兰 .贵妇人蝴蝶兰 .幸福逐渐到来文心兰 .隐藏的爱竹子----刚直不阿,有节气,有骨气菊花----清净、高洁、长寿 、吉祥 、我爱你、真情菊花(红):喜恋菊花(白):诚实君子菊花(黄):失恋翠菊:追想、可靠的爱情、请相信我春菊:为爱情占卜六月菊:别离冬菊:别离法国小菊:忍耐瓜叶菊:快乐波斯菊:野性美 *** 斯菊:少女纯情 坚强万寿菊:友情矢车菊:纤细、优雅麦秆菊:永恒的记忆、刻画在心鳞托菊:永远的爱

❷ 荷花兰花梅花菊花分别表达了艺术家们什么思想

荷花:代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菊花

❸ 兰花有什么象征意义有什么精神内质

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兰花象征高尚。内很多关于兰容花的诗句如;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拓展资料

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君子谦谦,温和有礼,有才而不骄,得志而不傲,居于谷而不自卑。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❹ 古代谁具有兰花的品质 隐居了

兰花: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既然说到兰花,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古代谁具有兰花的品质,并且他选择隐居了。

古代谁具有兰花的品质 隐居了

兰花象征具有的品质是淡雅,清秀,飘逸,超凡脱俗,君子~

1、君子 出自孔子家训 “气若兰兮终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以及孔子“兰当为王者香”

2、高洁出尘的品质 ——“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自芳”。另见朱德元帅“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3、才俊 ——“芝兰玉树生阶下”,出自东晋谢安与其子侄对话。联想到的人物,近现代代表人物主要有张学良和朱德,张学良人称兰花将军。清代郑板桥,宋代赵匡胤,以及东晋的谢安,王羲之等。联想到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兰亭在今绍兴市郊,古代为勾践养兰练兵之所。后为王羲之家别墅。兰文化的核心地位是孔子创造的,虽然当时他所说的兰是指一切有香气的会开花的草,而不仅仅是今天的兰科植物。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

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幽悬兰草遇净土而生 不因无人而不芳...脱俗矣! 兰花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在万花之中有其神似生命之身,独具特色的风格与品格。兰花出深山而不忘深山,入城市而不恋城市,富不忘本,穷不忘源,品格可谓高尚。兰花从大城市移植到乡村、农舍,只要遵循其生长规律,对于每一个人都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兰花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心态、情绪,默默无闻,奉献于人。兰花宁静,不张扬,持久的清香,不浓烈,只有用心的人才会体会到她的高雅和美。

古代隐居的名人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守一类的官,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他少年时曾有过豪放的生活,志向远大。他接受了儒家的用世思想,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他曾写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少年好学,知识渊博,诗、赋、文写得都非常出色。但由于政治黑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就是他仕途不通和悲剧的原因。

萧统在《陶渊明传》里写道:“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这里记载了陶渊明29岁时初仕为江州祭酒。但由于“不堪束职”,时间不长便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于晋元兴三年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因心不悦回了家。回家后,耕植不足以自给,再加上孩子多,生活没有办法。亲戚和朋友都劝说他出去作官,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于是被任为小县之令。那时正值战乱,他害怕到远处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他酿酒,他就在彭泽县任职。他任职后,给家里送一服役的人,并写信说:“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现在送给你们一个服役的人,帮助你们耕种田地。他也是人呀,请你们好好待他。”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经去职。后来,他写了《归去来辞》这篇传世之作。诗人在序文里交代了写作原因。他十分坦城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这就是说,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了。辞中叙述了他辞官的决心和心情:“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对黑暗现实的有力反抗。但文中有些乐天知命思想是不足取的。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叙事、写景、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感情真实充沛,富有抒情意味。宋代著名作家欧阳修曾赞扬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陶渊明在《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中写道:“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从陶渊明29岁为州祭酒至辞官彭泽今共13年。他看不惯当时政治的腐败.从而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涯, 陶渊明最后的这20余年的田园生活和其他隐士们的隐居山林不同。陶渊明隐居的本身就是对于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的一种反抗,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这和逃避现实不一样。这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反映、如《归田园居》、《饮酒》中的“结庐在人境”、“长公曾一仕”;《拟古》中的“少时壮且厉”;《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述酒》《读山海经》中的“巨猾肆威暴’、“精卫衔微木”:《杂诗》中的“白日沦西阿”;以及《咏荆轲》等等。在这些诗中,诗人歌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身恋归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短短几句,对仕途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青松在东园,众草投其姿;凝霜殓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这里,诗人以青松自比,虽然“卓然见高枝”,但在那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仍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还有,“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比怀悲凄。终晓不能静。”“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虽然他看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但他还不愿服老,还想继续作一番事业,建功立业。至于《咏荆何》、《读山海经》,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战斗精神的颂扬,反映了诗人自己反抗黑暗现实的思想,表现了他“金刚怒目式”的一面。说明他没有忘怀现实,也没有放弃他的伟大理想。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这就是他能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在当时社会士大夫鄙视劳动的情况下,这本身便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也使他的田园诗具有劳动生活气息。参加劳动,尊重劳动人民,能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并且感到有很大的乐趣,这确实是很不容易做到的。《癸卯岁始春怀左田舍》二首、《归园田居》、《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都描写了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在昔闻南苗,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诗人,能够早出晚归辛勤耕作,并且要“长如此”,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少见的。这不仅是劳动本身的意义,而且也是对劳动观念的变革。“人生归有道,衣食因其端”,诗人在这里宣扬了依靠劳动而食的真理,这种观点确实是十分难得的。他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是十分真挚的:“且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于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觞远见候,疑我与时乘。”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密切关系,他们在一起聊天谈心,喝酒,真是无所不谈。

诗人还讴歌田园风光,这也是陶渊明诗歌的一大特点。与历代文人学士所写的不同,在于他不是美化现实,也不是纯粹欣赏田园风光,而是把田园风光和黑暗的仕途生活相比较而写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呔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里写的田园风光多么美,难怪后人把他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一派,评价确实很高。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田园生活并非如此美妙,它经常遇到天灾人祸,就连诗人也是“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更不要说比诗人更加贫苦的广大农民了。诗人这样写是把美丽朴素的田园风光与黑暗污浊的仕途生活加以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佳途的虚伪。他把黑暗的对途比作“迷途”、“樊笼”,他把自己误入佳途比作“羁鸟”、“池鱼”一样不得自由而痛苦。所以他决心回到田园,重新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况且,诗人心中并不平静。他曾写到,“猛志逸四海,寒翮思远翥”,“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说明这才是诗人的“真意”所在。

陶渊明是田园诗之大家,其实,我们应该更多地注重他的政治理想。他的政治理想就是“世外桃源”。诗人在农村接近了人民,了解了人民的饥苦,他又不满当时仕途的黑暗虚伪,他写道:“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重华去我久,贫上世相寻”。他根据西北人民逃避待秦暴虐的情形,又根据《三国志》记载;“田畴人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诗人根据这些传闻,把他的理想形象地表现在《桃花源记》里,在这个“社会”里,“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重孺纵行歌,斑白欢游指”,人人都“怡然自乐”。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大家过着富庶和平的生活。这个世外桃源集中地反映了诗人和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它和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成了鲜明的对比。毫无疑问,这也是诗人对封建社会的一种否定,这种理想在当时社会情况下当然不可能实现,但它的进步意义是不可否定的。这里虽然有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它是诗人归田后对农村生活实践的结晶,是思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种理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志士仁人所向往的,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困此,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过去的一些人把他当作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这是不对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陶渊明在躬耕生活中,家境十分困苦。他在《有会而作》诗里写道;“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在这首诗序里写道:“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可见他的生活困乏到何种程度!就在这一年即公元426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去看望他,他在家已经饿着肚子躺了很久了。擅道济对他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擅道济送给他一些吃的。陶渊明在《乞食>诗里也写道:“饥来验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即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诗人在困苦之中,写了《挽歌诗》三首、《自祭文》一篇,于公元427年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一个伟大的诗人,落得这样凄惨的结局,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剧。他给我们留下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为后代许多正直、进步作家和人们所景仰。当然他诗中的人生无常、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有《陶渊明集》传世。

❺ 兰花象征什么品质外貌,特点特征是怎么样的古人对其的赞誉有什么

兰花象征什么?
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幽悬兰草 遇净土而生 不因无人而不芳...脱俗矣!

❻ 君子为何偏爱兰花

《孔子家语》有这样一段记载: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这是孔子回答子路的一段话,当时孔子被围困,断粮七日。孔子以兰的特性和生长习性,来比喻自己不因贫穷而动摇自己志向,也不因得失荣辱而改变信念。

兰,多生长在溪边、原野湿地和湿润的山野林间。这一生长习性,使得它大多远离俗世,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不像桃花等较为常见的花卉容易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兰的叶虽经风霜而常绿,姿态高雅别致,气味幽香静谧。它不与群芳争艳,就算是无人欣赏,也含苞而放,芳香四溢。

从兰的身上,可以看到隐士的气质、君子的风范,看到高洁、隐逸、与世无争的品质,这对于文人而言,是值得效仿、敬佩和比拟的美德。他们赞美兰、也抒发自己,欣赏兰、也观照内心,一代一代的文人,就这样不断围绕着兰的高洁、隐逸、与世无争进行书写,同时也不断丰富着兰的精神内核。而屈原,正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屈原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复吟唱着兰。在他的笔下,兰是君子,德行高洁。《离骚》中他写,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王逸章句言行清洁者佩芳,德仁明者佩玉,屈原的扈与纫,正是显示了自己德行高洁、修身清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写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虽然被流放,但是还是种植兰惠等香草,明写兰惠,实际上是写自己的品行,虽然在流放中,但依然修行仁义,勤身自勉,朝朝暮暮不曾懈怠。他写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行走时也要靠近长满兰椒的地方,以此说明自己时时刻刻不忘高洁。

《孔子家语》记载,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这段话,说的其实是交友和环境对人的影响。芝兰之室,即芷兰之室,指的是有芷、兰两种香草的.房间,用来比喻能感染、改变人的良好环境。芝兰之香,比喻君子之德,芝兰之香,就如君子德行一样高洁清雅、不媚流俗。这其实是在兰的自然属性与人的人格特征之中找到了相呼应的点,借助兰这一意象,直观地表达人的德行。由此发出君子必慎其所处的感慨。

屈原,正是不断地借助兰,来强调自身的德行品性。屈原此人,在俗世中一直保持这自身的高洁,他清醒,自觉地担负起楚国的历史使命;他自信,有着远大的志向抱负;他坚贞,对精神的清白有着执着的追求;他有节,不与时俯仰、不同流合污。《离骚》一开篇,屈原就反复表达了自己的内美(美好的德性)与修能(卓越的才能),他以自身的这种内美而自豪。同时,正是因为屈原的这种质性忠贞清洁的个性,他才对君子之兰有着偏爱,并赋予了兰意象更丰富的精神内涵。

不止屈原,历代文人对于兰的书写从未停止,在他们的笔下,兰已然成为高洁人格的象征。有人写兰花的幽香,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苏轼《题杨次公春兰》);有人写兰花隐逸之态,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三花斛三首》其三兰花);有人把兰花比君子,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兰(卢纶《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

赵孟坚的《墨兰图》

当然了,画家也对兰花情有独钟。宋代赵孟坚的《墨兰图》,笔调劲利,笔意绵绵,画出了兰的潇洒姿态,也画出了他的超逸情怀。明代徐渭《墨花九段图卷》中的墨兰,简练脱俗,格调古雅,画兰的同时也写照自己,无媚有清苦。清代郑板桥更是留下了大量关于兰的画作,也写下了诸多题兰诗,画中的兰大多舒朗,经霜不变色、凌寒不凋谢,诗中的兰则高洁隐逸,一如其人清高孤傲、不与世同,正如他所说的,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徐渭《墨花九段图卷》局部

可以说,历代文人画家都将兰看作一种精神象征,将人的品格赋予兰,也从兰的形态特征观照自己。这种渗透在兰中的强烈的象征意味,影响着后代无数热爱文学热爱艺术的人,由此在文学史、艺术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热点内容
情人节相关的甜品 发布:2025-02-06 10:44:47 浏览:573
体现雨中一朵花的细节描写 发布:2025-02-06 10:38:20 浏览:819
鲜花壁纸手机壁纸图片 发布:2025-02-06 10:28:30 浏览:356
飞车樱花大礼包地址 发布:2025-02-06 10:27:40 浏览:970
比喻七夕 发布:2025-02-06 10:23:24 浏览:377
盆景宿舍 发布:2025-02-06 10:13:54 浏览:926
绿萝盆栽养护方法 发布:2025-02-06 09:59:12 浏览:751
北碚樱花跑 发布:2025-02-06 09:39:11 浏览:371
绿植变枯萎 发布:2025-02-06 09:37:36 浏览:912
厦门鲜花市场 发布:2025-02-06 09:30:22 浏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