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想起谁
1. 青未了|海棠依旧
文/柴翠香
仿佛一转身的功夫,我窗外的西府海棠就泼泼辣辣地盛开了。那粉粉嫩嫩的笑靥宛若仙子下凡,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淡淡疏影,秒杀了我所有的思绪。
我对花树向来敏感,只要见过哪怕听说过也便不会忘记,包括它们的名称和习性以及花开的季节与时长。对于记性一般的我来说,不能不算一种异于常人的辨别能力。我喜欢玉兰花的高洁;喜欢各种梅花凌寒独开的品格;喜欢榆钱花的烟火味道;喜欢异域风味樱花的烂漫……最喜欢的莫过于海棠花的洒脱与美丽。
我对海棠情有独钟已久,从喜欢“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微醉慵懒而缠绵的句子开始——尽管此海棠非彼海棠。海棠,自古以来就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国艳”之誉。
站在海棠树下,细细打量这心头的喜欢。正如苏轼诗中所言:“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轮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树形优美似亭亭少女,此刻它早已在不经意间繁花似锦,每个枝头都被密密匝匝的花与骨朵填满,簇拥在一起,十几甚至二十朵。不负重负而低下头去,平添了一份娇羞与妩媚。未开的花苞带着迷人的玫瑰红,若胭脂般鲜艳的有种不真实感;初开时是外红内粉色,偶尔被风掀起裙摆,恰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娇羞得很呢。全开时又变成了淡粉色,而那淡粉也不是均匀的涂抹,而是随机晕染,像极了美术课上的地方扎染,带着浅浅的诗意,黄色的花药被浅绿的花丝顶在花芯中间,随风微颤,生动而活泼,一棵海棠树便有了深深浅浅的不同花与朵。它们开得那么热烈,开得那么的超凡脱俗。就那样一枝枝横列在我的眼前,在春雨沐浴下带着一份诗情画意的韵味,不染一丝风尘般俏丽枝头,带着淡淡的芬芳,不由得让人一见倾心。远比樱花更妖娆,近比桃花更灿烂。
“明艳动人真姿色,胭脂点点夺人心。”这朵朵含羞低眉的海棠花,娴淑而优雅,此刻在我的眼前明媚起来,不由想起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花,想起它的主人——周恩来总理。海棠依旧,那个赏花的人早已离开我们整整四十五年了,永远的离开我们了。“海棠依旧”上演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赏花人几许再现?我一直以为西府海棠是以西花厅而命名的。通过查询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它是晋朝时候生长在西府(今陕西省宝鸡市),因而得此名。即使现在知道它的来由,我依旧执拗我最初的认定,西花厅就是西府海棠的故乡。
遥想春天的北京,此时已是阳光和煦,洒满西花厅,洒满海棠花,微风掠过,便有海棠雨飘落。这里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和他的战友伴侣邓颖超的居所,这里有他们也是我所钟爱的海棠,更因为它是周总理生前最喜欢的花,而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它!如今海棠花又开,那看花的人一定像花一样浓密!来看花,更是来看敬爱的周总理!中南海西花厅的西府海棠,也是善解人意,有它的灵性的呀!每年春天都是来赴主人之约,风雨无阻。轰轰烈烈地盛开在主人诞辰的日子里,把满树的繁华和芬芳弥漫整个西花厅,弥漫不染亭,弥漫我们走过的每一个角落,把对主人的怀念都赋予这纷飞的花瓣雨中。也给了人们一份缅怀总理的真实。海棠花陪伴了周总理无数个不眠之夜,也见证了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伟大一生;在他欣赏海棠的花开花落间,花儿也见证了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谁说海棠花的花语是“单恋”?他们用一生的恩爱、陪伴与比肩,彼此不求回报的付出,诠释了爱情的真谛,为世人做出了榜样。他们既是战友,又是情侣,他们的人格魅力令人折服,是我们一生也到达不了的高度。海棠花,比我们长情,它用最美的姿容陪伴总理,也让总理的浪漫情怀在花前月下得以抒发。年年相伴海棠下,岁岁常忆连理情。想必枝头的并蒂海棠就是在这里共同生活了二十六年相爱的那两个人吧!想着想着,一份感动涌上心头。他们是比翼鸟、连理枝。西府海棠,它终究成了总理的代名词。想起海棠,也便想起最是总理写照的“不染亭”——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正人君子,真正的共产党人,大国脊梁。“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此诗句将海棠花娴静、雅的特质描写得淋漓尽致,也对应了周总理温暖、博大、谦逊的高贵品质。如若世间真有完美的人,那真非周公莫属!
海棠树下,周总理深情的话语犹在耳边响起“海棠花好,温暖,它古朴大方,不张扬,每朵花之间都很团结”。尽管总理早已不在,但海棠依旧,总理音容笑貌还有他的精神永存。忽然间顿悟:因为团结,才有了这一树一树的明媚与温暖;中国人也如同这繁茂的海棠花,在疫情期间,因为团结,才有了十四亿人的步调一致;因为团结,才有了千万奔赴武汉的医务人员、解放军战士、消防官兵和志愿者……才有了我们尽赏海棠花的喜悦心情和无尽的机会。感恩这个时代,感恩老一辈为我们缔造的中国共产党,感恩伟大的祖国。
一窗海棠花,让我一次一次穿越旧时光,欣赏旧时光里的花开花落,花雨纷飞里怀想那个我所敬仰的人。惟愿岁月静好,海棠依旧。
写于2021年3月5日(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23周年)
(图片源自网络)
【 作者简介 】 柴翠香,曾用笔名问斜阳、紫陌等。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会员,中华诗词、诗赋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旧夏的味道》《小窗盈香》《香飘尘外》,诗集《萤窗心语》、《穿过阳光的小巷》等。散文集《云上时光》即将付梓。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电话:13210570289 (入会) 18765312921 (投稿)
壹点号当代散文
2. 南京莫愁湖海棠初开,这样的美景让你想到了什么
3月9日,在南京莫愁湖公园,上万株海棠己逐渐开放,红色的花瓣在春日里摇曳着身姿,分外美丽,也是因此引来许多的市民前来欣赏。海棠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就是雅俗共赏的名花,从古至今有着“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的称号。
古人常用海棠作诗,以海棠为题材的名画也不胜枚举。比如陆游曾作诗:“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美丽高雅,抑或是“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繁茂,朝日争辉。南京的海棠花,绽放在春日里,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在人们的注目中,尽情而潇洒。花开时香且丽,刘子翠有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海棠似娴静的淑女,亦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
3. 则去偷香窃玉上用心,又不曾得甚,自从海棠开,想到如今。 求爱情 怎么解
我个来人的浅见:
这个签的源意思是说,求签之人意在“偷香窃玉”,却又求之不得。于是,从海棠花开的时候就爱上了这个人,但这段恋情一直没有成,求签者思念对方到如今。【古时解签说是求签人动机不纯,旨在偷香窃玉,批评求签人不是真心爱人,而是攀附权贵或者是为了钱财。我个人觉得,如果是这样,何必“自从海棠开,想到如今”?海棠花古称“断肠花”,花语是“苦恋”。所以我认为签中专门用海棠来比,应该是侧重于说求签人,求而不得,苦苦思念着对方。但不管怎么说,这个签,求爱情,应该是不成的意思。求,却不曾得。苦恋着对方。】
我个人觉得这个最多解出了你现在的状态,预知未来,再求一个吧。。。。
4. 海棠花的散文
【关于海棠花的散文精选1】
那年,我们办公室搬迁,该搬的东西基本上在新办公室就位,最后只剩下一盆海棠,同科室的小李气喘吁吁地搬着它,站在新办公室门口说:“这盆海棠放哪?”科长急忙用手指着我的办公桌,应声道:“就放在窗下三惠办公桌头吧.”于是,这株海棠便经常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我默默瞥一眼那株大叶海棠,又矮又小又瘦,盆中的黑土脏兮兮的,叶片皆是星星点点的麻脸,从未见它开过花,像一棵山涧里的野蒿,留它何用?扔掉算了,我不愿经常在眼前看到它那猥琐的形象,令人心里不舒服,但领导喜爱,只好听其摆布了。
我想起古代名士却偏爱海棠,宋人苏东坡描述:“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装。”还有诗句赞道:“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金人元好问也有诗句吟道:“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他们把海棠描绘得如此高雅,让我费解。
冬去春来,在我桌边的那珠海棠疯长起来,进入初夏竟超出办公桌半米高。好像天天都在变,叶子又肥又大又嫩又绿,颜色由浅变深,生机勃勃,这使我对它有了好感。
某日,我心里颇烦,默默坐于办公桌旁,紧蹙眉头,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口,仰望窗外那蓝天高空,飘荡着几朵白云,在缓缓变化着不规则的形状。良久,收回目光,便不由自主地把视线落在面前那株大叶海棠上,细观之,发现它的茎、叶、花都很奇特,心里不禁一颤,原来海棠竟然这么美呀!
那株静静伫立的海棠,主茎有母指粗,像青竹节似的.。茎节处有小毛刺儿,并生发出许多幼嫩的枝叉,有长有短。主茎像一根支柱,支撑着那枝叉上宽大繁茂的叶子。这些叶子肥大而奇特,中间凹陷,勺子似的,正面呈深绿色,背面呈朱红色,如同天上的红云。叶子边缘有毛绒绒的如发丝细的小锯齿。轻轻扒开叶子,叶下隐藏着一朵朵红得像胭脂的小花,层层叠叠,簇拥在一起,似花环套花环,形成一个鲜艳的大花球。花瓣如同压扁的小山桃,又像少女染红的手指甲。嫩黄色的花蕊,包裹在花瓣中间,含而不露。朵朵盛开的鲜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它默默地隐藏在海棠叶下,不愿炫耀自己。由这些花点缀出的整株海棠,漂亮极了,这不由让我想起词人李清照的词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我终于明白那些古人钟爱海棠的情结,明白了科长为什么不让丢掉那盆海棠的原因。原来,它竟是如此之艳丽,如此之娇媚,这不得不使我改变对海棠的看法了。从此,我精心养护这株海棠,使它枝繁叶茂、鲜花常开,使它为我们的办公室增添一份生机和春意。
后来每当我细细观赏这株海棠时,心里就有一番感慨,假如当初很讨厌它,把它扔掉,或挪走,或让它干枯而死,那我很难改变对海棠的看法,或永远不会发现它的美;再如每人都像我这样,老是带着对事物最初的判断眼光去审视一切,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呢?
【关于海棠花的散文精选2】
海棠花,艳丽、风流,历代文人对之激赏,留下了许多有名的海棠诗篇。
唐末诗人刘谦称它是“虢国夫人”:“烟轻虢国颦歌黛,露重长门敛泪袊。”宋崔晏干脆把它当作杨贵妃来描写:“浑是华清出浴初,碧绡斜掩见红肤。”范成大形容它“晓镜为谁妆未办,沁痕犹有泪胭脂”。元好问诗赏:“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唐代有个诗人郑谷,说“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恨不得与花朝夕相伴。李清照,在雨疏风骤之夜醒来,浓睡不消残酒,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对海棠殷勤相问。陆游,见海棠花在炎炎日光下,唯恐娇容萎懵,居然写了一道给天帝的奏章:“迄借春荫”遮护海棠。苏轼,见海棠如对红颜知已,深恐其夜深睡去令已寂寞,写出了“故烧高烛照红妆”的妙句。明代王象晋《群芳谱》形容:“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清人刘灏《广群芳谱》则说:“悠然出尘,俯视众芳,有超群绝类之势。”吟咏海棠的诗文可以说不计其数,大约苏轼谪居黄州之时所作的那首古风最是长篇。
海棠诗史上有一憾事,便是诗圣杜甫不咏海棠。
王安石说“少陵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有人则认为杜甫不咏海棠,“不是为梅牵兴,怕渠恼乱春心”。或者“定自格高难著句,不应工部总无心”。宋代初王禹偁考证说,杜母名海棠,故其不作吟诵,是因为避纬。
海棠还有一个遗憾,据说是没有香气香味。人称海棠“有国色,无天香”。
据宋代陈思所撰《海棠谱》记载,宋代有个刘颜林与诗友说笑话时说:“生平有五恨,一恨鲥鱼骨多,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诗。”
张爱玲有著名的“人生三恨”:一恨鲥鱼多骨,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
从海棠谱所记来看,张爱玲的“人生三恨”有“二恨”是从宋代刘渊材的“人生五恨”中“分享”过来的,只有“红楼未完”是张加上去的,但是“恨红楼未完”也不是张的“原创”。然而,世人皆以为“人生三恨”是张爱玲的著名品位品牌。我无意对张爱玲作评论,只是指出有关海棠之文史事实,以正视听。
传说,海棠原有天香,王母娘娘把她打下凡尘失去了香魂,因此只有有心人在幽静中才能闻到她的清香。
其实海棠有香,只是薄香清淡些。袁枚有诗云:“海棠自有香,只要静中闻。”“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我曾游四川潼川,专访过海棠,昌州海棠就有香,昌州因而别称“海棠香国”。下贴出海棠二首。
一、昌州海棠
宋刘渊材有言:“平生死无恨,所恨者五事耳,第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诗。”张爱玲由是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骨,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四川潼川昌州海棠恰好有香,因而别称“海棠香国”。今我来,已过端阳。
道义常同骨气违
兴衰但与风云合
岂是少陵无心赋
莫言无情恨乔繇
二、海棠
贪向春风舞蛮腰,半开时节最妖娆
可怜蝶粉与蜂狂,蟾光一任薄香飘
莺语依旧近老枝,褪尽东风女儿妆
何劳苏子烧明烛,斗室携来解语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