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的兰花
1. 蕙兰素心的植物文化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古代称之为“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蕙质兰心”意思是蕙兰的本质是中国兰花的中心。“蕙”为中国兰花的中心即:“蕙心”,蕙心就是“中国心”。爱兰者必爱“蕙”,“惠”指中国,“蕙”意思:中国的香草,“芷”人民的香草。“蕙芷”争荣压众芳被称为“国香”。
中国兰蕙兰是兰蕙同心的代表。中国兰花: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春剑、莲瓣兰等同称为兰蕙。
大诗人陆游诗句:“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芳兰即:蕙芷移取象征国家形象和标志。
时至近代,喜爱蕙芷也不乏人。宋庆龄还送给黄琪翔由国外寄来的兰花。当宋庆龄得悉黄琪翔将要离国赴任时,关心地说,战败后的德国,什么都很缺乏,于是送给黄琪翔许多东西,装成一个大木箱,给黄琪翔带去德国。新中国成立后,黄琪翔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及农工民主党副主席兼秘书长,与宋庆龄见面的机会多了。蕙兰植株飒爽挺秀、刚柔兼备的兰叶,亭亭玉立的姿态,有清芳幽远、沁人肺腑的幽香,因而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兰花爱好者。 自古以来将我国充满一花的产地及本省温暖山地生产的辛比吉兰之中的多花性者称之为一茎九花,简称为九花,有些人在习惯上书写「九华」。在我国一花称兰,多花称蕙以视区别。古人称一茎九花为蕙,也称蕙花而不称蕙兰。例如“蕙”包含有:中国传统的蕙兰为蕙;秋天开花的建兰,也有称之为“秋蕙”;原产中国西南的大花虎头兰等,也称为“大花蕙兰”等蕙花。
梅花、荷花、水仙花等理想花瓣,可以适用於九花。但自古以来爱兰者都以我国生产的兰花为选择对象,这是因为我国的兰花不但花色美,香味佳,色泽好,更是种类繁多。九花(包括素心和奇种)花期比一花迟,所以也称夏兰,不过这种称呼知道的人并不多。
从观赏的惯例,九花分为绿茎和赤茎。绿茎顾名思义就是绿色的茎,赤茎则带有红色的花轴,即枝花茎没有红色,但子房稍有红点就属于赤茎。
观赏九花时,以观赏一花的方式来看,那就无法看出九花的价值了。赤茎九花以程梅的豪壮为最出色,无畏风的吹袭,若以细干为判断的基准,就无法观查出其真正的动人之处。
2. 兰花有什么象征意义有什么精神内质
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兰花象征高尚。内很多关于兰容花的诗句如;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拓展资料
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君子谦谦,温和有礼,有才而不骄,得志而不傲,居于谷而不自卑。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3. 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出自那里
出自李白古诗《小幽山》
原文:
幽兰香风远,雅桂甜雨近。蕙草流芳根。枯藤缺华叶。欲寻千嶂壑,想知百思解。直下水流深,突上人缺真!
兰,因多生于幽谷之中,且香气清幽,故称“幽兰”。
蕙亦兰之一种。兰(春兰)一般一葶一桦,蕙则多花,但香气稍弱。
此处并非强调兰与蕙的差别,只是为对偶,不能用同一词。也就是说,兰、蕙指同一种东西。
流,很可能是留之误。
兰花的香气虽不浓郁,但随风传播的距离却很远。蕙草即使凋谢,也留下芬芳的根。
本质优秀,而不张扬。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爱兰、养兰、咏兰、画兰,古人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
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花、竹、菊花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君子”。
兰花又名王者香、国香、幽客、媚世、香祖、侍女。古人对中国兰情有独钟,中国兰在古代称为“蕙”,“蕙”指中国兰花的中心“蕙心”,常与伞科类白芷合名为“蕙芷”,
称芷兰为“王者之香”、“众领群芳”、“天下第一香”等。 中国兰蕙兰是兰蕙同心的代表,中国兰花:春兰、建兰、寒兰、墨兰同称为兰蕙。
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
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
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3)同心的兰花扩展阅读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李白
4.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个兰是什么意思
兰花。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石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5. 关于猫与花的诗句有哪些
1. 关于猫与花的诗句
关于猫与花的诗句 1. 关于猫的诗句
关于猫的诗句推荐一首陆游的《赠猫》,全诗如下:
《赠猫》
宋 陆游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释义:用一包盐的代价迎来了一只小猫咪,它尽心呵护着书房里的万卷书。让人不好意思的是因为家里穷对它的赏赐很菲薄,天冷的时候它的身下没有温暖舒适的毡垫,食物里也经常没有鱼。
裹盐:古代习俗,主人向邻居或商贩讨要猫仔时,往往要用相对贵重的盐和小鱼来交换,以表示对小生灵的重视。
(5)同心的兰花扩展阅读
为了守护藏书,用一包盐的代价换来了一只小猫,陆游却觉得愧对小猫,天冷没有毡子给它取暖,饭食中也常常没有鱼。裹盐这个词比较有意思,从宋朝始,人迎猫如纳妾,是要下聘礼的,聘礼是盐或鱼干。
虽然陆游养猫是用来抓老鼠的,但是其实是个“猫奴”。在另一首《赠猫》其三中表现的很明显:
赠猫 其三
执鼠无功元不劾,一箪鱼饭以时来。
看君终日常安卧,何事纷纷去又回?
大意是这样的:抓不到老鼠也不责怪小猫,小鱼干一顿不少伺候着,只是希望陪在身边而已,为何总是东跑西窜的不着家?
可见陆游对于见不到猫儿有多么哀怨,然而又能怎样呢,还不是顿顿小鱼干伺候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赠猫
2. 与猫有关的诗句
清杜岕《警鼠》诗:“花下蹲狸奴,可以慎忖度。”
刘仲尹《不出》诗曰:“天气稍寒吾不出,氍毹分坐与狸奴。”
北宋黄山谷《乞猫》:“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盆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清钮琇 《觚賸·沉香瘗狸》:“ 合肥 宗伯所宠 顾夫人 ,名 媚 ,性爱狸奴。”
《韩非子》:“今鸡司夜,使狸捕鼠,皆用其能。”
《孔丛子》:“孔子弹琴,见狸方捕鼠。”
陆游《赠猫》全诗:
裹盐迎得小狸奴,
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资俸薄,
寒无毡坐食无鱼。
宋·陈郁《得狸奴》:”穿鱼新聘一衔蝉,人说狸花量直钱。旧日畜来多不捕,于今得此始安眼。牡丹影晨嬉成画,薄荷香中醉欲颠。却是能知在从息,有声堪恨复堪怜。 “
清·龚自珍《忆北方狮子猫》:“缱绻依人慧有余,长安俊物最推渠。故侯门第歌钟歇,犹办晨餐二寸鱼。” 明·文徵明《乞猫》:“珍重从君乞小狸,女郎先已办氍毹。 自缘夜榻思高枕,端要山斋护旧书。 遣聘自将盐裹箬,策勋莫道食无鱼。 花阴满地春堪戏,正是蚕眠二月余。”
清·陈崇光《题猫蝶图》:“聘得狸奴制小名,潜来时见问金睛。裙边袖角才相探,又向花阴戏晚晴。”
3. 与猫有关的诗句
1)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 ——出处: 乐钧《世无良猫》
2)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出处: 陆游《赠猫》
3) 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出处: 乐钧《世无良猫》
4) 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 ——出处: 陆游《得猫於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
5) 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出处: 乐钧《世无良猫》
6) 养得狸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 ——出处: 黄庭坚《谢周文之送猫儿》
7) 闲折海榴过翠径。雪猫戏扑风花影。 ——出处: 秦观《蝶恋花》
8) 当路绝群尝诫暴,为猫驱猕亦先迎。 ——出处: 李绅《忆寿春废虎坑余以春二月至》
9) 斩却猫儿,问他狗子,更去参尊宿。 ——出处: 沈瀛《念奴娇》
10) 新年筋力太龙钟。腰似铁猫儿重。 ——出处: 刘克庄《西江月》
11) 独独漉漉,鼠食猫肉。 ——出处: 王建《独漉歌》
12) 大家必若赐金龟, 卖却猫儿相报赏。 ——出处: 崔日用《乞金鱼词》
13) 若解捉老鼠,不在五白猫。 ——出处: 拾得《诗》
14) 失却斑猫儿,老鼠围饭瓮。 ——出处: 寒山《诗三百三首》
15) 鼠虽为君却,狸食自须足。 ——出处: 戎昱《相和歌辞。苦哉行五首》
16)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出处: 屈原《九歌》
17) 缱绻依人慧有余,长安俊物最推渠。 ——出处: 龚自珍《忆北方狮子猫》
18) 停潦鱼招獭,空仓鼠敌猫。 ——出处: 元稹《江边四十韵(此后并江陵时作)》
19) 深闺驯绕闲时节,卧花茵,香团白雪,爪位湘裙,回身欲捕,绣成双蝶。 ——出处: 董舜民《玉团儿》
20) 骅骝将捕鼠,不及跛猫儿。 ——出处: 寒山《诗三百三首》
21) 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出处: 乐钧《世无良猫》
22) 服役无人自炷香,狸奴乃肯伴禅房。 ——出处: 陆游《鼠屡败吾书》
23) 悠然独倚阑干立,花下狸奴卧弄儿。 ——出处: 沈说《暮春》
24) 穿鱼新聘一衔蝉,人说狸花量直钱。 ——出处: 陈郁《得狸奴》
25) 扪虱欣时泰,迎猫达岁丰。 ——出处: 李瑞《长安感事呈卢纶》
26) 春来更惹人怜惜,怪无端鱼羹虚设。暗响金铃,乱翻鸳瓦,把人抛撒。 ——出处: 董舜民《玉团儿》
27) 墉集欺猫鼠,林藏逐雀鹯。 ——出处: 徐威《中秋咏怀借杜子美秋日述怀》
28) 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出处: 佚名《韩奕》
29) 猪儿狗儿都死尽,养得猫儿患赤瘕。 ——出处: 佚名《李后主童谣》
30)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出处: 柳宗元《掩役夫张进骸》
31) "陋室偏遭黠鼠欺,狸奴虽小策勋奇。" ——出处: 罗大经《猫捕鼠》
32) 聘得狸奴制小名,潜来时见问金睛。 ——出处: 陈崇光《题猫蝶图》
33) 回云迎赤豹,骤雨飒文狸。 ——出处: 李颀《二妃庙送裴侍御使桂阳》
34) 莺雏金镟系,猫子彩丝牵。 ——出处: 路德延《小儿诗》
35) 珍重从君乞小狸,女郎先已办氍毹。 ——出处: 文徵明《乞猫》
36) 猫儿不识主,傍家搦老鼠。 ——出处: 裴谞《又判争猫儿状》
37) 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 ——出处: 陆游《赠猫》
38) 吁嗟乎猫乎,岂独于猫然。 ——出处: 陈著《怜猫示内》
4. 跟猫有关的诗句
闲折海榴过翠径。雪猫戏扑风花影。 —— 秦观《蝶恋花》
珍重从君乞小狸,女郎先已办氍毹。 —— 文徵明《乞猫》
猫儿不识主,傍家搦老鼠。 —— 裴谞《又判争猫儿状》
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 —— 陆游《赠猫》
吁嗟乎猫乎,岂独于猫然。 —— 陈著《怜猫示内》
大家必若赐金龟, 卖却猫儿相报赏。 —— 崔日用《乞金鱼词》
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 佚名《韩奕》
墉集欺猫鼠,林藏逐雀鹯。 —— 徐威《中秋咏怀借杜子美秋日述怀。》
斩却猫儿,问他狗子,更去参尊宿。 —— 沈瀛《念奴娇》
当路绝群尝诫暴,为猫驱猕亦先迎。 —— 李绅《忆寿春废虎坑余以春二月至。》
回云迎赤豹,骤雨飒文狸。 —— 李颀《二妃庙送裴侍御使桂阳》
莺雏金镟系,猫子彩丝牵。 —— 路德延《小儿诗》
5. 关于猫的诗句
关于猫的诗句推荐一首陆游的《赠猫》,全诗如下: 《赠猫》 宋 陆游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释义:用一包盐的代价迎来了一只小猫咪,它尽心呵护着书房里的万卷书。
让人不好意思的是因为家里穷对它的赏赐很菲薄,天冷的时候它的身下没有温暖舒适的毡垫,食物里也经常没有鱼。 裹盐:古代习俗,主人向邻居或商贩讨要猫仔时,往往要用相对贵重的盐和小鱼来交换,以表示对小生灵的重视。
(5)同心的兰花扩展阅读 为了守护藏书,用一包盐的代价换来了一只小猫,陆游却觉得愧对小猫,天冷没有毡子给它取暖,饭食中也常常没有鱼。裹盐这个词比较有意思,从宋朝始,人迎猫如纳妾,是要下聘礼的,聘礼是盐或鱼干。
虽然陆游养猫是用来抓老鼠的,但是其实是个“猫奴”。在另一首《赠猫》其三中表现的很明显: 赠猫 其三 执鼠无功元不劾,一箪鱼饭以时来。
看君终日常安卧,何事纷纷去又回? 大意是这样的:抓不到老鼠也不责怪小猫,小鱼干一顿不少伺候着,只是希望陪在身边而已,为何总是东跑西窜的不着家? 可见陆游对于见不到猫儿有多么哀怨,然而又能怎样呢,还不是顿顿小鱼干伺候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赠猫。
6. 关于猫的诗句有哪些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 —— 乐钧《世无良猫》
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 乐钧《世无良猫》
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 —— 陆游《得猫於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
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 乐钧《世无良猫》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 陆游《赠猫》
骅骝将捕鼠,不及跛猫儿。 —— 寒山《诗三百三首》
墉集欺猫鼠,林藏逐雀鹯。 —— 徐威《中秋咏怀借杜子美秋日述怀。》
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 佚名《韩奕》
斩却猫儿,问他狗子,更去参尊宿。 —— 沈瀛《念奴娇》
当路绝群尝诫暴,为猫驱猕亦先迎。 —— 李绅《忆寿春废虎坑余以春二月至。》
回云迎赤豹,骤雨飒文狸。 —— 李颀《二妃庙送裴侍御使桂阳》
7. 关于猫的古诗词
关于猫的古诗词:1、雪猫戏扑风花影。
——宋·秦观《蝶恋花》白话译文:猫儿在春风柔柔里嬉戏轻扑花影。2、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
——宋·陆游《得猫于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白话译文:猫的样子像老虎但还会爬树,像小马驹又不用拉车。3、狸猫得鼠活未食,戏局之地或前后—— 宋 · 强至《予家畜狸花二猫一日狸者获鼠未食而花者私窃》白话译文:狸花猫抓到活着的老鼠并不吃,而是前后的在这里戏耍。
4、室有相乳猫,庭有同心兰 —— 宋 · 辛弃疾《周氏敬荣堂诗》白话译文:屋里面有刚出生的小猫,庭院中有同心的兰花。5、猫儿不识主,傍家搦老鼠 —— 唐 · 裴谞《又判争猫儿状》白话译文:猫咪不认识这家的主人,却到家中抓老鼠。
6、猫儿捉老鼠,引得狗儿吠 —— 宋 · 释道枢《颂古三十九首其一》白话译文:猫咪在那抓老鼠,吸引的狗吼叫。
8. 关于猫的古诗词
关于猫的古诗词:
1、雪猫戏扑风花影。 ——宋·秦观《蝶恋花》
白话译文:猫儿在春风柔柔里嬉戏轻扑花影。
2、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宋·陆游《得猫于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
白话译文:猫的样子像老虎但还会爬树,像小马驹又不用拉车。
3、狸猫得鼠活未食,戏局之地或前后—— 宋 · 强至《予家畜狸花二猫一日狸者获鼠未食而花者私窃》
白话译文:狸花猫抓到活着的老鼠并不吃,而是前后的在这里戏耍。
4、室有相乳猫,庭有同心兰 —— 宋 · 辛弃疾《周氏敬荣堂诗》
白话译文:屋里面有刚出生的小猫,庭院中有同心的兰花。
5、猫儿不识主,傍家搦老鼠 —— 唐 · 裴谞《又判争猫儿状》
白话译文:猫咪不认识这家的主人,却到家中抓老鼠。
6、猫儿捉老鼠,引得狗儿吠 —— 宋 · 释道枢《颂古三十九首其一》
白话译文:猫咪在那抓老鼠,吸引的狗吼叫。
6. 兰花比喻爱情的诗句
1. 关于兰花的爱情诗句
关于兰花的爱情诗句 1.关于“兰花”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兰花”的诗句有很多:
1、《兰花诗》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2、《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3、《广群芳谱》清·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4、《兰花》明·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
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
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等等还有很多。
5、《高山幽兰》清·郑燮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6、《咏兰诗》现代·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7、《兰花》清·秋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8、《咏兰》现代·朱德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9、《着色兰》 明·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10、《兰花》 明·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11、《兰花》明·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12、《兰花二首》明·李日华
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着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13、《写兰》 明·景翩翩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14、《折枝兰》 清·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15、《山顶妙香》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兰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中国人常常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将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兰花自古以来都象征着高洁,诗人往往以兰花来自喻,来体现自己高洁脱俗的品质。
2.求首关于”兰”的情诗
唐·韩愈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唐·王勃春庄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唐·唐彦谦兰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唐·唐彦谦兰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唐·施肩吾兰渚泊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
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唐·马戴秋思亭树霜散满,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唐·李世民芳兰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唐·李白孤兰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唐·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无可兰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唐·李峤兰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王琴。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唐·崔涂幽兰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唐·杜牧兰溪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唐·刘禹锡重送鸿举师赴江陵西北秋风凋蕙兰,洞庭波上碧云寒。
茂陵才子江陵住,乞取新诗合掌看。唐·刘商与于中丞万倾荒林不敢看,买山客足拟求安。
田园失计全芜没,何处春风种蕙兰。唐·刘谷和三乡诗兰蕙芬芳见玉姿,路傍花笑景迟迟。
苎萝山下无穷意,并在三乡惜别时。唐·褚朝阳奉上徐中书中禁仙池越凤凰,池边词客紫薇郎。
既能作颂雄风起,何不时吹兰蕙香。宋·苏轼题杨次公春兰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宋·苏轼题杨次公蕙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辞》中。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宋·释文兆幽兰远与村桥接,深春积雨时。
兰芳人未捋,花发蝶先知。草密封闲径,林疏露短篱。
别来锄久废,身老恨归迟。宋·丁谓兰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
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宋·张咏萧兰种萧芳兰中,萧生兰亦瘁。
它日秋风来,萧兰一齐败。自古贤者心,所忧在民泰。
不复梦周公,中夜独慷慨。宋·晏殊盂兰盆红白薇英落,朱黄槿艳残。
家人愁溽暑,计日望盂兰。宋·释重显日暮游东涧极目生晚照,幽情眷兰芷。
白苹叶里风,不在秋江起。宋·梅尧臣兰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
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宋·梅尧臣石兰石言曾非石上生,名兰乃是兰之类。
疗疴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意。宋·赵湘皇后阁春帖子紫兰红蓼簇香盘,晓逐金壶下太官。
朝罢三宫归已晚,日华明丽雪消残。宋·朱熹咏蕙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宋·朱熹兰涧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宋·朱熹兰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元 余同麓咏 兰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元·揭 斯秋蕙幽丛不盈尺,空谷为谁芳。一径寒云色,满林秋露香。
元·李祁题《兰棘同芳图》幽兰既丛茂,荆棘仍不除。素心自芳洁,怡然与之俱。
元·元梅墨兰飞琼散天葩,因依空岩侧。守墨聊自韬,不与众芳碧。
元·倪瓒题郑所南《兰》伙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元·张翥题兰鹈 声中花片飞,楚兰遗思独依依。春风先自悲芳草,惆怅王孙又不归。
明·李梦阳湘妃怨采兰湘北芷,搴木澧南浔。渌水含瑶彩,微风托玉音。
云起苍梧夕,日落洞庭阴。不知篁竹苦,惟见泪斑深。
明 陈汝言兰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明·李日华垂兰从风不猎香,俯溪自怜影。空山狼藉春,半属野樵领。
明·陈献章题画兰阴崖百草枯,兰蕙多生意。君子居险夷,乃与恒人异。
明·文彭题兰竹卷偶培兰蕙两三栽,日燠风微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堂,开窗时有蝶飞来。
明·史鉴子昂兰国香零落佩 空,芳草青青合故宫。谁道有人和泪写,托根无地怨东风。
明·李日华江南四月雨晴时,兰吐幽香竹弄姿。蝴蝶不来黄鸟睡,小窗风卷落花丝。
明·李日华画兰懊恨幽兰强主张,开花不与我商量。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明·陈继儒王楚玉画兰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
明·董其昌兰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明·董其昌兰无边蕙草袅春烟,谷雨山中叫杜鹃。
3.关于兰花的诗句及解释
兰花诗 十二首 古 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
展开 兰花诗 十二首 古 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 兰 元 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题 画 兰 清 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兰 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 兰 朱 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 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 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 秋 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1-29 13:44 《幽兰》 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回环。
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 《兰》 世间盆盎空栽植,唯有青山是我家。
画入悬崖孤绝处,兰花竹叶两相遮。 《盆兰》 西江绝妙赣州兰,曾买盆花几上看。
画里不知还得似,故乡风露未全干。 《山兰》 山上山下都是兰,香芬馥郁是一般。
可恨世人薄幸眼,只因高低两样看。 《幽兰》 昨日寻春出禁关,家家桃柳却无兰。
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访幽宗定在山。 《盆兰》 买块兰花要整根,神完力足长儿孙。
莫嫌今岁花犹少,请看明年花满盆。 《兰》 (八首) 素心兰与赤心兰,总把芳心与客看。
岂是春风能酿得,曾经霜雪十分寒。 乱草荒蓬著处理,兰花无地可安排。
想因赋质多灵秀,定要移根上苑栽。 九畹兰花自千古,兰花不足蕙花补。
何事荆棘夹杂生,君子容之更何忤。 不红不紫不深黄,碧绿沉沉叶几章。
惟有西风偏称意,惯催石上扫秋霜。 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
惟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他卉可同栽。 一峰过去一峰遥,路人三峰近斗杓。
兰蕊愈高香欲远,洞庭草青满湖飘。 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
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 半边修竹半边兰,碧叶清芬满近山。
总是一团春夏意,略无秋气杂其间。提问人的追问 2009-11-29 13:46 有没有解释呢,一首就可以了。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1-29 13:54 【赏析】 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
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
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
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
“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史记。
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 现实不合理想,怀才不获起用,那就只有远走高飞,别谋出路,但是前途又会怎样呢?李白用了春秋时代田饶的故事,含蓄地抒写了他在这种处境中的不尽惆怅。
田饶在鲁国长久未得到重用,决心离去,对鲁哀公说:“臣将去君,黄鹄举矣!”鲁哀公问他“黄鹄举”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鸡忠心为君主效劳,但君主却天天把它煮了吃掉,这是因为鸡就在君主近边,随时可得;而黄鹄一举千里,来到君主这里,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鸡那样忠心效劳,却受到珍贵,这是因为黄。
4.求诗一首,表达对春天的兰花喜爱之情
《眷兰》
鹊语莺声叶底滑,
几点清霜绿上斜。
东风侵袭应有际,
碧香熏染料无涯。
杨花委地蔽浮土,
柳絮依天欺落沙。
残花落絮飘飞尽,
料得方始露芳华。
蝶恋花·挂兰
笑把江山封挂印,
面映沧桑望断白云尽。
浪迹天涯邀月饮,
子言名利皆下品。
自在清风随我隐,
我欲携来丝雨织素锦。
独有佳人纤手引,
行迷幽径寻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