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平远荷花池

平远荷花池

发布时间: 2023-08-17 23:37:38

Ⅰ 织金河:黔山风物最清流

织金河凤凰生态公园全景 李罡摄/光明图片

秀丽东湖 陈德彬摄/光明图片

宝桢湖 陈德彬摄/光明图片

古城之夜 陈德彬摄/光明图片

【聚焦城市治理 在水一方·织金】

贵州省毕节市的织金县正式建城354年,论 历史 ,放在中原算作新城,但到了贵州却是地道的古城。康熙五年(1666年),清政府析水西宣慰司下辖的陇胯、的都、朵里、阿架四则溪(则溪,彝语:有仓库的地方)设平远府,后改为州,1914年改称织金县。这座小城,起笔不凡,仅在“改土归流”后的第一个五年就建起了庙宇、桥梁、祠堂20多座,绝大多数保留至今,2006年这些建筑以“织金古建筑群”的名称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起织金的魅力,最独特的就是织金的水。在莽莽乌蒙群山中,少有像织金这样平坦的冲积坝子,乌江支流六冲河和三岔河在此汇流,当地百姓习惯将县城周边的河段统称为织金河。河不深,水不大,却显示出人杰地灵的气质。织金设府仅154年,就出了晚晴名臣丁宝桢,之后又不断有名人涌现。织金也渐成贵州人眼中的一块宝地,堪称黔山佳处。

织金水源丰富,除了众多溪流还有数不清的大小湖泊陂池、井泉潭塘。城东郊有荷花池,城南郊有金鱼池,城西郊有西湖,城北郊有八步碧云湖;织金河从城南郊凤凰山而来,穿城北去,两岸不到百步,便处处泉眼,因此也被称为贵州的“泉城”。

织金河上古桥多,史书记载的桥梁就有36座,月华桥、日升桥、回龙桥、太平桥、童生桥、兴隆桥和仲机桥等7座桥梁被列为国保文物。古桥上的石栏杆,古拙质朴,不尚雕饰。弯腰一试,恰是放置背篓的高度,不由让人感叹古人以人为本的造桥理念。

织金河的一汪清流也曾濒临消失。20世纪80年代末,煤炭资源丰富的织金县,小煤窑横行,私挖滥采,污染严重。织金河流域内很多河段丧失了生态功能。2017年开始,织金县下大力气治理水环境,采取PPP模式,投资38.6亿元,治理河段37.2公里,沿织金河建设了凤凰生态公园、冒沙井公园、古泉听音公园、宝桢湖公园及各主题公园节点间的河道沿线景观。

每逢节假日,离城2公里的凤凰生态公园就成了织金人必选的去处。6月18日,星期六,市民王金生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徜徉在凤凰湖畔。“我们一家子都越来越爱织金河了!”王金生一手拉着孩子,一手指着清澈广阔的河面,“这一带以前像个垃圾场,上游淌下来的黑水气味熏人。那时候怎么能想到这里现在成了孩子最爱来的地方?”他笑着说。旁边的妻子自豪地补充道:“我去过大城市的生态公园,不如我们这里的美。”此言不虚,近150公顷的园区内有山有水,有湖有河,大树参天,绿草如茵。游客中心、休闲广场、儿童乐园、主题雕塑、创意空间、文旅商家,一应俱全。再看织金河下游的宝桢湖,是一座“可观、可居、可游”的滨水城市公园。公园由南湖和北湖两个部分组成,南起向阳桥、北至官塘桥,园内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将亭、台、楼、阁、轩、榭、桥等融入丁宝桢的生平事迹,如:启蒙光阴、寒窗进士、毁家招募、举荐钱埙、资建平远、力主办学、开辟盐道、平远轶事,既再现 历史 人文,又营造优美意境。

“江山也要文人捧!”名流辈出的织金,山水自然少不了风雅。“东寺晚钟,西山早雪,回龙涌瀑,凤岭朝宗,穿洞流云,三潭滚月,双流激浪,墨峰耸秀”,这闻之向往的“织金八景”也曾因织金河被污染而黯然失色。如今得益于水环境治理的成果,在东山寺下,三潭回龙之间建起了再现古代织金风物的平远古镇。走进古镇犹如置身盆景之中,山似螺黛,泉潭相继,清流不绝。景区内分布着回龙潭、瓦窑龙潭、黄泥龙潭、猪粑粑龙潭等众多水源,汩汩如泄玉,潺潺绕林间。远处水榭传来丝竹之声,原来是织金县老年大学的学员们在排练自创的乐曲。拉胡琴的邓先生,65岁了,在织金河边长大,见证了变迁,他说:“如今的织金河,水有以前那么清,景却比以前美,我们赶上了最好的风景。”

Ⅱ 荷花的介绍

荷花又名莲花,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它生于碧波之中,花开于炎夏之时。

叶似碧玉盘,茎似绿翠柱,花局丛仔如出水芙蓉,清香远溢。

花后又托出一盘珍珠般的、营养丰富莲子,地下埋着甜脆的藕茎。

真是全身是宝,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

荷花古时是宫庭花园或私人庭园的珍贵花卉,近代园林布置中,被广泛选作为水景园的主题植物。

无论是绿化水面,还是美化庭园,均能产生较强的风景效果。

并且还有净化水质、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等功能。

荷花生于沼泽、湖泊、池塘。

花、叶多姿,茎中通外直,婷婷玉立于水中,迎骄阳而不惧,出污泥而不染,给人以清净高雅之感,古往今来,被用以赞美人的高尚品德。

荷花原产亚热带地区和大洋洲,我国除 *** 、青海外,全国都有分布。

荷花郑伍的叶大,圆形,直径可达70厘米,具14-21条辐射状叶脉。

叶面深绿色,粗糙,在放大镜下可见叶面满布短小钝刺,刺间有一层蜡质白粉,这是荷叶的自我保护装置。

当雨水落在叶面上时,立即凝聚成大小的水珠,可随风滚动而不致透湿叶片。

荷花在长期自然演变和人工培育过程中,形成许多品种,目前已达200个以上,通常分为食用和观赏两类:

食用类

1、藕莲

植株高大,根茎粗壮,生势强健,不开花或少开花,以食用根状茎为主。

2、子莲

根状茎不发达,细而质劣,分枝多,花以单瓣为主,开花多,结实率高,莲子大,以食用莲子为主。

观赏类

称为花莲,根状茎细而软,品质差,茎和叶均较小,但开花多,花型复杂,花色鲜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根据重瓣性、花色及株型等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瓣型

花大,花瓣约16-20枚。

2、复瓣型

部分雄蕊花瓣化,花瓣较多,约21-59枚。

3、重瓣型

全部雄蕊花瓣化,花瓣增多,约60-190枚,花瓣较短而圆,花径略小,一般不结实。

4、佛座型

花瓣增加极多,常200枚以上,不结实。

5、重台型

雌蕊的心皮亦花瓣化,突出花之上成重台状。

6、多花型

又称千瓣莲,桐汪是荷花的珍品。

一个花蕾内包含两个以上的花心,是由变态的花托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轴心发育而成。

花开放时外瓣层层谢落,内层碎瓣(即雄蕊变态的小花瓣)不断增生,并旋转成两个花心或多个茶心。

外观双花心者。

"并蒂莲",三花心者称"品字莲",四花心者称"四面莲"或"田字莲",多花心的称"五子莲"或"绣球莲",均不结实。

另有一种并蒂现象,即荷花的花芽在分化过程中,受到某种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分成两个分生中心,进而发育成两个双胞胎的花蕾,于是在一支花茎上并开两朵花,结一对莲蓬。

这是偶然现象,并非品种特征,但民间视为吉祥信物,称为"瑞莲"。

7、碗莲

凡植于口径26厘米的缸内,株高约33厘米,立叶直径不超过24厘米,花径12厘米以内的小型品种称为碗莲。

荷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认为荷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淤泥污染,又非常清香,故认为莲花是报身佛所居之"净土",所以佛教中的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均坐于莲花之上。

但佛教中所指的"莲花",还包含了同科睡莲属的睡莲,它与荷花的主要区别是叶浮于水面而不挺出水上,叶为卵形,基部开裂呈箭形,子房与花托合生。

~荷花节日~

荷花花大色丽,清香远溢。

自古以来是深得人们喜爱的我国传统名花之一。

江南民间旧俗以农历6月24日作为荷花生日,人们结伴往种植荷景点观荷,称"荷花节日"。

~荷花分布~

荷花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之一,地理分布甚广,除中国外,日本、苏联、伊朗、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均有公布。

而在我国,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省的富锦,车临上海至台湾省,西至天山北麓,除 *** 自治区和青海省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荷花分布。

~荷花文化~

在80年代山东济南市,河南许昌市,广东肇庆市别选定荷花为市花。

而新成立的门特别行政区亦选取荷花作为区花。

在祖国大地上繁衍生息的荷花,古时就以善美的姿态,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以荷花为题材的诗词,最早见于《诗经》彼泽之陂,有蒲与荷",三千年前民间已用荷花喻女性之美,并与蒲草并提,象征男女之间的爱情。

而荷花之美亦被历代文人推崇备至。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散文爱莲说短短一幅文章就将荷花的纯真圣洁品格渲染的淋漓尽致,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的名句被广为传诵,荷花被誉为君子之花。

~荷花品种~

荷花之所以成为中国名花之一,一个重要原因是前人为我们培育了丰富多彩,观赏价值的品种,到了90年代后期,我国荷花品种已达300多个,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优,领先国际,其中不少品种乃稀世之宝。

<一>荷的起源

"荷"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

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一亿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

当时,气候恶劣,灾害频繁没有动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野生植物生长在这个贫瘠的地球上。

其中,有一种今天我们称为"荷花"的水生植物,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在我国的阿穆尔河(今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

大约过了九千年,原始人类开始出现。

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这种"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与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

渐渐地,"荷花"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的心中,成为人类生存的象征。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开始了进一步的了解。

当时的人类为了生活上对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泽地带,而这些地带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布区域。

从出土文物看:在河南省郑州市北部大河村发掘的"仰韶文化"房基遗址,发现室内台面上有炭化粮食和两粒莲子,经测定,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

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中国古老的糊花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二>荷文化的形成---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荷花文化

自公元前11世纪起,中国从漫长的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时代---西周。

荷花也在这时期里从湖畔沼泽的野生状态走进了人们的田间池塘。

《周书》载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

"可见,当时的野生荷花已经开始作为食用蔬菜了。

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将荷花各部分器官分别定了专名。

我国最早的字典,汉初时的《尔雅》就记有:"荷,芙蕖,其茎茄,其叶,其本密,其画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

"对荷花的了解已有一定的概念。

荷花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劳动生活,同时,也凭借它艳丽的色彩,幽雅的风姿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

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就有关于荷花的描"山有扶苏,隰与荷花。

""彼泽之陂,有蒲有荷"。

荷花作为观赏植物引种至园池栽植,最早是在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在他的离宫(即现在的苏州灵岩山)为宠妃西施赏荷而修筑的"玩花池"。

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珍品"莲鹤方壶"(通高118厘米,故宫博物管藏)则从美术方面,反映了荷花对时代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件工艺珍品取材于真实的自然界,荷花花纹概括形象,龙和螭跃跃欲动。

可见,荷花被伸化的龙、螭及仙鹤一样,成为人们心目中崇高圣洁的象征。

<三>荷文化的发展---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荷花文化

秦汉之前,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劳动人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混战局面。

在这个统一大帝国里,荷花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医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

汉朝是中国农业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对荷花的栽培发展发生了重要的作用。

汉以前,我国的荷化品种均是单瓣型的红莲。

到了魏晋,出现了重瓣荷花。

南北朝时期又发展有千瓣(并蒂)荷花。

西汉开始,中国的官私营商业迅速发展,丰富了各地区的商品种类,对荷花的传播分布有着重要意义。

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的特产---莲藕均通过这些中心商市进入北方,从根本上扩大了荷花的分布区域,使北方人民进一步认识荷花,了解荷花,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荷花的栽培技艺。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有"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

";又有"种莲子法":"八月九日取莲子坚黑者,于瓦上磨莲头令皮薄,取墐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长二寸,使莲头平重磨去尖锐,泥干掷于池中重头泥下,自然周皮,皮薄易生,少时即出,其不磨者,皮即坚厚,仓卒不能也。

"可见,当时南北两岸的中原地区荷花的栽培技术已是相当高超了。

我国的医学从秦汉起开始了新的发展。

汉朝神农在尝遍百草后,总结出一套治病良方,即《本草经》,又称《神农本草经》,其中就有莲藕药用保健功能的描述。

东汉谯县华佗,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神医,他在手术前,先给病人饮麻沸散,使其失去知觉,刳割腹背后缝合伤口,最后涂敷以藕皮等制成的膏药,四五天后便可愈合。

荷花遂成为我国医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枝奇葩。

西汉时期,乐府歌辞逐渐盛行,由此产生了众多优美的采莲曲谣。

其中有《采莲曲》(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歌舞者衣红罗,系晕裙,乘莲船,执莲花,载歌载舞,洋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是我国广大人民最喜爱的民间传统歌舞之一。

<四>荷文化的兴盛---隋唐至明清时期的荷花文化

隋唐以后,荷花的栽培技艺进一步提高,有关荷花的诗词、绘画、雕塑、工艺等荷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饮食文化中,荷花已进一步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名贵补品。

同时荷花凭借它的色彩艳丽、风姿绰约进入了私家园林。

如长安城外东南隅有秦汉时宜春苑,隋朝建都长安后,更名为芙蓉园;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的曲院风荷。

尤其是经过贞观之治后,荷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工艺美术家创造的灵感来源。

如隋唐时期的瓷器、铜镜等的装饰多采用莲花花纹;金银器上,尤其是盘边缘,多饰以富丽的莲瓣纹,整个风格华丽而真实。

宋代的染纺业较唐代有更高的发展。

著名女画家兼工缂丝的朱克柔创作的荷花缂丝图案,"古淡清雅"、为一时之绝作。

明清的木版年画多采用"连(莲)贵子"、"连(莲)年有余(鱼)"等荷花吉祥图案,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愿望。

在我国的艺术绘画史中,荷花的艺术精品更是丰富多彩。

最著名的是南宋画院吴炳的《出水芙蓉》,生动细腻的刻画了荷花清新脱俗的优雅气质。

还有明末画家张子政"芙蓉鸳鸯图"。

<五>荷文化的光大---近代荷花文化

自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荷花也成为美化人们生活、陶冶情操的珍贵花卉,被誉为十大名花之一。

孙中山先生,周恩来总理等多次提倡大力发展荷文化,并把友谊的种子传播到友好的邻邦。

1918年,孙中山先生东渡日本,带去了九颗辽东半岛普来店出土的莲子,经过精心培育,古莲子栽植成功。

1963年,大贺将一百颗大贺莲种子,送给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

1979年4月,邓颖超副委员长访问日本,参观鉴 *** 持建造的奈良唐招提寺时,森本孝顺长老将中日两国专家培育的唐招提寺莲、孙文莲、中日友谊莲的莲藕捧交给邓颖超副委员长。

1980年4月,为庆贺"日本国家鉴真和尚像中国展"来扬州大明寺展出,武汉研究所便将繁殖的唐招提寺莲、孙文莲、中日友谊莲的莲藕送往大明寺,安放在紧连鉴真纪念堂的平远楼前。

<六>荷花之名

1.以其外形特征命名。

荷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说:"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故名。

"芙蓉:亦称"夫蓉"。

汉辞典《尔雅》解释道:"芙蓉之含敷蒲也。

"另《说文解字》云:"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

"李时珍也说,芙蓉就是"敷布容艳之意",难怪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

2.以其生长习性命名。

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由于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古人将其归为水草类,取名多为"水"字起头。

三国文学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赋》中称赞到"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

3.以荷花圣洁高雅的气质命名。

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

据《北梦琐言》记载:唐代元和年间(806---820年)苏昌远居吴中(今苏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脸女郎,赠给他一枚玉环,不久,他发现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开,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样的玉环,但"折之乃绝",后人由此又称荷花为玉环。

热点内容
星型郁金香 发布:2025-02-04 15:46:04 浏览:934
兰花茉莉花 发布:2025-02-04 15:43:03 浏览:134
绿植挖 发布:2025-02-04 15:38:05 浏览:32
白海棠和韵 发布:2025-02-04 15:34:59 浏览:9
中国花卉交易网 发布:2025-02-04 15:30:35 浏览:452
2014西岭雪山情人节 发布:2025-02-04 15:30:23 浏览:534
破甲之刃樱花 发布:2025-02-04 15:10:28 浏览:598
百合香的扮演者 发布:2025-02-04 15:09:33 浏览:547
青弹盆景 发布:2025-02-04 15:06:07 浏览:425
花之恋仿原生态花卉加盟 发布:2025-02-04 15:01:41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