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兰花真菌根

兰花真菌根

发布时间: 2023-08-19 01:59:06

A. 兰花真的有兰菌吗且他们是共生吗

兰菌就是兰科植物根内的内生真菌与兰根共生成的复合体从而现成菌内根,真菌吸收植料的有容机物,产生葡萄糖、核糖和其他营养物,维持自身营养,真菌自溶后,将碳水化合物及其他次生代谢物供给兰科植物;另一方面,兰科植物也估计真菌氨基酸,硫胺素等,形成共生的生活关系.菌根真菌能促进兰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潘瑞炽 叶庆生<<国兰生理>>)

B. 兰花根的形态特征是什么样子的

兰花的根多为圆柱状,常呈线形,无主根与侧根之分,粗大而肥壮,大多呈灰白色。根的前端有明显的根冠,其作用是保护根尖生长点。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和储存水分与养料。

在杓兰亚簇(Cypripedilinae)绝大多数地生种类的根上生有大量的根毛。附生兰的气生根是由中心的维管束和周围疏松的海绵组织构成,皮层的受光部分可以变成绿色而进行光合作用,这一层海绵状的组织称为根被。

兰花根的内部结构为典型的单子叶植物类型。其皮层细胞较为发达,在根组织内或根际周围通常共生着根菌,也称作兰菌、菌根,它属于真菌类,这些菌丝体侵入兰花根的内部后,逐渐被兰花分解、吸收,供作兰花的养分。这种现象对于根系生长在空中的附生兰尤为重要,因为根在空中无法直接吸收养分,只有靠这些根菌固定空气中的氮后,再消化吸收根菌所含的养分,就象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帮助固定空气中的氮,能促进豆科植物生长一样。尤其是兰花的种子,仅有发育不完全的胚而无胚乳,无法自行发芽生长(组织培养除外),在自然条件下,兰花种子的萌发需要这些根菌侵入,并把所含养分供给胚以后,才能萌发生长。

生长在地下的根称地生根,生长在空气中的根称气生根。无论地生根还是气生根,其内部构造基本相同,分外层、中层和内层。最外层是根被组织,它源于表皮组织,根被组织的细胞为长筒形,多角,由中心向外辐射状排列。根被细胞成熟时,原生质解体,细胞发生加厚的条纹。根被组织的功能是保护皮层,吸收水分,减少和保护皮层内部水分的散失。兰根的中层为皮层组成,细胞比较发达,约有20层多角形细胞组成,厚度约为根被组织的3倍,占根的大部分。最外面与根被相连的一层组织为外皮层,由单层细胞组成,辐射状排列,整齐,体积大于一般的根被细胞,其内是皮层,皮层细胞是活的细胞,有的含有针状结晶体,有的含叶绿体,有的含共生的根菌。

兰根的内层为中心柱,即兰根腐烂后留存的线状的“筋”。中心柱最外层与皮层相连的为内皮层,内皮细胞上凯氏带很发达。紧贴内皮层的一层是维管束鞘。内皮层与维管束鞘都有两种不同构造的细胞,在韧皮部外周的为厚壁细胞,在木质部外周的则为薄壁细胞。后者是输导组织,主要运输水分和养分;前者主要是加强根的强度。

兰根有多数的维管束,其木质部和韧皮部都是分开呈辐射状排列,在它们的周围有纤维组织,成为管柱,中心为薄膜细胞的髓部。

多数附生兰除地下根之外,还有许多气生根,其功能除吸收、固定和保护外,有叶绿素的部分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C. 栽培兰花常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兰花常见病害与防治知识

1、兰花真菌性病害:兰花真菌病害主要跟温度和湿度有关,通常气温在20-30度容易出现,它属于菌核类疾病,高温高湿环境特别容易产生,具有传染性,兰花的主要真菌性病害有:炭疽病,白绢病,立枯病,茎腐病。真菌性病害发生的原因是植料没有高度腐熟,处于高温高湿条件下,在花盆中产生第二次发酵,使得一些菌核裂变,产生菌丝体,比如白绢病。而且会产生多余的菌群,一些有害的孢子会依附在兰根,芦头,兰叶上,通过气孔,虫咬的伤口危害兰株,形成以上疾病。

2、兰花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大家比较熟悉且最典型的当属软腐病,该病主要是新芽出土,开嘴和展叶期多发,这时候兰花抗病能力比较弱,容易引起细菌感染。细菌性黑斑病,细菌借浇水或操作不当时,从叶片伤口或气孔侵入,高温时发病比较严重。细菌性病害发生的原因是用水不洁,植料没有充分消毒,通风不良,机械性损伤,生理性病害,属滋生性病菌,主要是要有一个好的环境,通风透气是关键。

3、兰花病毒病:兰花的病毒病主要是一种过滤性,隐性病原体,多不在当代发生,而是在下一代的新生兰株中产生,有时症状不明显,主要寄生在兰株体内,增殖扩散,属于潜伏侵染,发觉非常困难。这种疾病一般很少发生,一旦发生,危害严重,下山兰中没有听说。传统品种引种交换,一定要选信用好,靠得住的兰家。病毒病属于自身携带式病菌。

4、多菌灵:多菌灵属内吸式药物,广谱杀菌药,通过喷施,浇灌,让兰株吸收药效,达到治疗的效果,有残留,经常用会产生抗体,与百菌清交替使用可解决抗药性问题。

5、百菌清:百菌清属悬浮性药剂,主要杀灭表面细菌,给兰花喷施比较管用,用药后大多不产生抗体。

6、农用链霉素,是目前农作物生产当中,比较可靠的一种广谱杀菌药,花卉中杀菌也比较常用,属于内外皆修,喷灌都行,属抗生素类,需间隔使用,使用六小时后需用清水回水,去除残留。本人比较喜欢用农用链霉素预防,大多从本地种子公司购买,比较可靠。

7、甲基托布津,属低毒,广谱杀菌剂,内吸式,对叶螨,线虫有抑制作用。

8、兰花常见虫害:杀虫剂,阿维菌素,主要杀螨,杀卵。吡虫啉,烟碱类高消杀虫剂,比如蚧壳虫,蚜虫,小黑飞,蓟马等。

9、触杀剂:菊酯类的乳油;内吸杀虫剂:氧化乐果;神经毒:呋喃丹;呼吸毒剂:氰氢酸;生物毒剂:矿物油。通过阅读说明,联合使用,交替使用,不会产生抗体。危害兰株的病菌虫,十分复杂,虽不可能全部杜绝,但积极防治是根本。

D. 兰花根部发黑怎么办

兰花根部发黑,腐烂要立即换盆,腐烂部位剪去。

伤口要防菌内——换盆或容分株时,根部有伤口,要先用杀菌剂涂抹伤口,防止病菌侵入。

盆子勿太大——小株栽大盆,植料用量多,容易导致通气不良,浇水也不易控制。若浇水吸水太多,植料不易干燥,细菌侵入引起烂根。

E. 兰花根部腐烂怎么治

1、控制日照

换盆之后一段时间,不能烈日暴晒,要置于蔽日、空气流通的地方,但应注意风不宜太大以免受影响。改善环境,保证适宜的湿度,如果一直烂根,生长状态不佳,大部分是因为环境过于干燥,尤其是夏季湿度不足造成的,所以一定要注意通风、光照与湿度的控制。

2、合理浇水

在栽培管理中,要严格调节用水,盆土要以半湿见干为佳,既不能盆土见白干燥,又不能明显太湿。如遇雨天,应迁至遮雨之处,尽量掌握好盆土湿度,以保证其正常开根。

3、停止施肥

兰花为肉质根,根中存储了大量的水分,没有办法吸收高浓度的肥料,尤其是在根部有伤口时,根部会遭受肥害,造成烂根。所以在施肥时,要薄肥勤施。另外在使用发酵的有机肥或长效肥时,不要过于贴近根部,以免烂根。

4、及早换盆

换小盆体,盆体大,易积水。发现兰花烂根,便要重新换土上盆上植料,植料要注意质量和排吸水性能,以火烧土或干燥的土、炭等植料为好,也可在根芦部适当掺盖些粗砂,效果较好。

5、注重栽植

除了保证盆土通水之外,芦头下部到接近根部外的植料要密实,芦头要适当栽深一些,既起到保护作用,又防芦头晃动或浮离土面。烂根和萎缩发黄的叶要剪除,以减少养份损耗,使芦头的营养得到贮存,以维持根系发育。

拓展资料:

兰花(学名:Cymbidium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兰花根部腐烂之因:

1、环境不适

光照不足:兰花的品种不同,所需要的光照时间也不同,但基本上都要保证4小时以上。光照不足或光线昏暗,兰株的光合作用较弱,并且盆土不易干,水分会长时间停留,影响根部的生长。

不通风或太通风:不通风,养护环境过于闷热,浇水不容易干,植株的蒸腾作用也减弱;通风过大,花盆中的水很快就会被吹干,若不及时补水,根部储藏的水分会慢慢耗尽,逐渐变干。

湿度不够:兰花喜欢相对湿润的环境,根部也需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若太热或者太干,都会导致兰花烂根。

2、浇水时间和方法不对

浇水的时间和方法会随着盆土的干湿情况、四季温度发生变化,选择不同的浇水方法,可以保证盆土不至于太干或太湿。

所以夏天最好晚上浇水,到第二天水会滴光,盆土也不会太湿。其次浇水要观察植株的生长状况,若生长不好,及时改变浇水方法及浇水量。另外温度过低(10℃以下)或温度太高(30℃以上),不要浇水,否则兰株会因冻伤或蒸伤尔烂根。

3、施肥不当

兰花为肉质根,根中存储了大量的水分,没有办法吸收高浓度的肥料,尤其是在根部有伤口时,根部会遭受肥害,造成烂根。所以在施肥时,要薄肥勤施。另外在使用发酵的有机肥或长效肥时,不要过于贴近根部,以免烂根。

F. 兰花根部的益生菌来自哪里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它的植株根系本身特别是根系即带有各种共生菌,兰花的生长离不开它的共生菌群 。您的采纳是对我最大的支持!祝您好运!谢谢!

G. 我的兰花根部长了像白色线一样的东西,接着根部也烂了,整株发黄慢慢就枯了,请问这是什么病,怎么治疗

兰花白绢病,白绢病又称白丝病、菌核病。发病始自兰株近地茎部,初呈黄色至淡褐色的流水病斑,后变褐至黑褐色腐烂,并在根际土壤表面及茎基部蔓延,破坏茎部并感染幼叶和根部,叶鞘、根群产生白色菌丝;被害部位呈水渍状,腐烂变软,发黑,直至叶片枯萎,病菌扩散至假鳞茎,菌核由白色变为赤褐色至茶褐色坏死,严重时整株叶丛枯死。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4至5月开始侵染,6至8月发病高峰期,病害发生迅速,导致被害兰株烂枯死亡。

白绢病

防治措施

1.改变养兰的基质酸碱度

此病在基质偏酸(pH值小于5.3)时易发病。所以在基质中拌入1/10体积比的草木灰,或浇施0.3%石灰水将pH值调高,使之达到6.5左右,可减少白丝绢病的发生,效果明显。

2.土壤消毒

基质土壤用0.2%五氯硝基苯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消毒,也可用五氯硝基苯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800倍液喷洒根际和土壤,或用五氯硝基苯粉50克拌半干湿细沙土4至5公斤,撒在病株根茎处,可抑制病情蔓延传播。

3.撒新鲜草木灰预防

南方5至6月多雨季节,土壤湿度较大,易在盆面发生白绢病,应迅速搬出兰场“隔离”,并将基质扒开,将染有菌丝的基质取出,将病根剪除,喷施高猛酸钾溶液1000倍液消毒,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喷施根系、伤口,并撒新鲜草木灰在兰根周围,然后覆上基质护根,2至3天后才浇水,如基质湿可推迟5至 7天后再浇,防治效果良好。

4.改善通风条件

当病害发生时,用医用氯霉素针剂2000倍水溶液,淋施病株,每日一次,连浇3次。一旦发病应剪去病叶,改善通风条件,将全株兰浸于10%的硫酸铜溶液中消毒。对附近兰株,也要全面喷施,淋湿基部、盆面,每日一喷,连施2次,可控制病情,防治效果良好。

5.氯霉素喷洒

新芽长出土面后,每周用0.05%氯霉素喷施一次,连喷2至3 次,如盆土干燥时,可用此药浇施,以预防细菌感染。也可浇喷阿斯匹林1500倍液,可增强兰株免疫力,阻止病菌侵入、扩散。

6.其他喷药

新芽伸长期和展叶期,可选用医用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或青霉素混合稀释成2000倍液,淋洒病株,并全面喷药,每3至4天一次,连喷2次,防治效果良好。

发病后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至10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防治效果良好。也可在阴雨或降雨前后喷药防治,可采用50%速克灵粉剂500倍,或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粉剂500倍液,杀毒矾500至6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300倍液,喷施株茎、叶片、盆面,防治效果显著。

热点内容
顾诚丁香 发布:2025-02-04 12:41:05 浏览:21
栀子花不生根 发布:2025-02-04 12:39:51 浏览:374
diy花艺吊灯 发布:2025-02-04 12:35:41 浏览:795
沙县荷花 发布:2025-02-04 12:28:22 浏览:786
懒人盆栽植物 发布:2025-02-04 12:25:29 浏览:553
东方广场花店 发布:2025-02-04 12:14:49 浏览:365
军团再临情人节手镯 发布:2025-02-04 12:00:58 浏览:792
七夕展车布置 发布:2025-02-04 11:49:53 浏览:203
学插花的app 发布:2025-02-04 11:40:29 浏览:982
樱花牌自行车 发布:2025-02-04 11:34:47 浏览: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