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词牌格律
A. 木兰花慢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例词:【宋】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开端是上一、下四句法,前片第四句,后片第五句,皆以去声字领下四言三句,承以两言短韵,紧接“仄平仄仄”的上一、下三的特殊句法,下又以一去声字领七言一句,殆是北宋教坊歌曲时节拍如此。后片第六字亦有不叶韵者,第五句亦作“仄仄平仄仄”。南宋诸家颇不一致,开端多改作上二、下三句法,后片二言短韵后,或改作五言两句。亦有略去两片中间诸两言短韵者。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平平(韵),仄仄中平(韵),平仄仄,仄平平(韵)。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B. 减字木兰花有必须对仗句吗
减字木兰花是词牌名,词相对于诗而言对于对仗的工整性并没有太大的要求,只是对于韵脚的掌握更严格,每个词牌都有特定的韵脚。
C. 减字木兰花的词牌格律是什么能否举一例说明。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减字木兰花[宋]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D. 求《木兰花令》和《词笑令》格律。
木兰花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调笑令 :本调个别处有破格,但均不失吟咏和谐,可谓是有格而不拘泥的典范。词格本身是为了吟咏上的和谐,若有利于整体和谐,稍有破格,则也未尝不可。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E. 减字木兰花平仄格式
《减字木兰花》为双调,上下阕各四句,共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其词谱(平仄格式)如下:
中平中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仄韵)中仄平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仄韵)中仄平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
词例:
《减字木兰花》
【宋】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减字木兰花》
【宋】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宋】欧阳修
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
《减字木兰花》
【宋】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F. 寻词牌名木兰花和减字木兰花的格律
地铁减腿法
坐地铁的时间少则五分钟,多则半个钟头,就利用这个时间做运动吧。
两只脚的脚踝交替按压八秒钟,每只脚各做三次。双腿先分开,双膝并合,用力互相压着八秒,重复做直至下车。
办公室减腿法
到影印机影印或FAX时,不妨先提起一只脚成九十度角。然后用另一只脚的脚尖撑起全身,接着缓缓落下,每只脚做十次。惯常逐级上楼梯的你,不妨大步一些,两级两级上,而且尽量将重量移向前腿。
食物减腿法
为何你会有一对大象腿?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你“饥不择食”,无论脂肪或卡路里有多高都照吃,于是脂肪不断在身上生长,所以要美腿,就要“拣饮择食”,多吃蔬菜和蛋白质的食物,都有助结实腿部肌肉。
当你进行以全身减肥为目的的锻炼时,全身各个部位包括大腿在内都会得到减肥。能使腿部和臀部得到锻炼的最有效的增氧健身运动是行走、骑自行车、越野滑雪、爬楼梯。
跑步也是消耗热量的好方法,但对于大腿很粗胖的人来说却不是最佳选择。因为这些人会发现跑步很艰难也很不舒服,就不愿意坚持下去。而采用行走与跑步相结合的方法就好得多。当您不感到艰难时,可以适当增加跑步而减少行走。
游泳也是一项全身性增氧运动、但游泳对大腿的使用不是太多。如果你想在游泳池中健美大腿。可以在浅水中行走,或者穿着救生衣在深水处行走。水的天然阻力会使你的大腿得到强有力的锻炼。这种锻炼效果 是在马路上所得不到的。
为了使大腿减肥,每次锻炼需30分钟。每周至少3―5次。坚持中等以下及中等强度的锻炼。即达到最大锻炼强度的60%,可以消耗更多的脂肪。如果你觉得维持这种锻炼水平有些吃力,可以先从小运动量进行。然后再慢慢加强。还可以在锻炼强度和时间上灵活掌握。 若锻炼强度较低且较容易进行,可增加锻炼的时间就消耗脂肪的情况来说,行走1小时和跑步20分钟的效果 是相同的。
在执行锻炼计划之前。最好让医生给你进行一下身体检查,然后选择一个容易进行又无不良反应的锻炼强度。以后锻炼时间可以逐步增加,但每周平均增加的锻炼时间不应超过20%。自我锻炼的最好方法是锻炼结束1小时内身体能恢复正常。
G. 诗词木兰花和七律有什么区别
1、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例:【宋】苏轼《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醉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2、七言律诗(七律一般指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例:《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H. 木兰花的词牌格律
【格一(仄韵换韵格)】
仄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
【格二(仄韵定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
【格三(减字木兰花)】
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 ---
【格四(偷声木兰花)】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
【格五(木兰花慢)】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仄中平(韵),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注】开端是上一、下四句法,前片第四句,后片第五句,皆以去声字领下四言三句,承以两言短韵,紧接“仄平仄仄”的上一、下三的特殊句法,下又以一去声字领七言一句,殆是北宋教坊歌曲时节拍如此。后片第六字亦有不叶韵者,第五句亦作“仄仄平仄仄”。南宋诸家颇不一致,开端多改作上二、下三句法,后片二言短韵后,或改作五言两句。亦有略去两片中间诸两言短韵者(例如南宋词人吴文英《木兰花慢·紫骝嘶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