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名人喜欢兰花

名人喜欢兰花

发布时间: 2023-08-24 16:57:45

A. 古代哪位名人喜欢兰花,哪位喜欢竹子.

苏东坡和郑板桥喜欢竹子;屈原、王羲之喜欢兰花,古人大都喜欢梅兰菊竹的,只是一时想不起还有哪些人。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B. 哪个名人喜爱兰花(最好是诗人)

古往今来孔子、屈原、李世民、李白、苏轼、李清照、郑板桥、鲁迅、朱德、陈毅、张学良等众多的文人墨客咏兰、画兰、写兰、诗兰,兰花已成为人们用来修身养性、寄情寓志、标明心迹、铸塑人格的象征,升华为意蕴深远的兰文化。

1、爱国诗人屈原不仅种兰,身佩兰花,而且以兰蕙高洁自比。他在《离骚》中就多次写到兰花:“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表,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豌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些名句被广泛传播,使“兰”这个词成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称,并由此使“兰”离开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为一种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

2、东晋诗人陶渊明喜爱兰花,他弃官归里,采菊养兰,写有咏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消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

3、唐代诗人王维养兰成癖,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汗漫录》说:“王维以黄磁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开创了瓷盆养兰先例。

4、唐代诗人杜牧喜爱兰花,相传他花不少银两养植兰花,建有相当规模的兰圃,在当时写了不少咏兰佳作,苏辙《次韵答人幽兰》诗云:“兰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新”,咏兰诗中寄托自己的理想。

5、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擅于盆栽兰花,发明沙石养兰法,他说:“兰蕙丛出,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他的《幽芳亭》首先对兰蕙作了分类:“一干一花,香有余者;一干五七花,香不足者蕙”他所称的"蕙"也为当代植物界所采用。

6、宋代哲学家、诗人朱熹酷爱兰花,他写过不少咏兰诗,其《秋兰》诗去:“秋兰递初馥,芳意满冲襟。想子空斋里,凄凉楚客心”,又在《兰》诗中咏道:“漫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他长期养兰对兰花很有研究,他在《楚辞辨证》中说:“大抵古之所谓香草,必其花叶皆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而为佩。若今之所谓兰蕙,则其花香,而叶乃无气;其气虽美,而质弱易萎,皆非可刈而佩者也”,并作诗日:“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作为不谙植物的文人,能得出这样结论,的确难能可贵。

7、唐末八大家中的“二苏”也是兰花爱好者,兄弟诗:“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借咏兰赞颂郑思肖坚贞不屈精神。近代大画家吴昌硕在一幅兰花画中也题有一首赞扬郑思肖的诗:“怪石与丛棘,留之伴香祖。可叹所南翁,画兰不画土”。

8、清代诗人,书画家郑板桥是历史上有名的兰痴,“自谓平生惟兰与竹为吾友也”。他在《种兰》一文说:“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山水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日:‘兰草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出谷送香非不远,哪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郑板桥:”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任他雷雨风,终久不凋残“,他的题兰花诗有七八首,兰画也应有这么多,完全可以出一本《板桥兰集》。他画兰潇洒清劲,名噪一时。他的咏兰诗也脍炙人口,如”深山绝壁见幽兰,竹影萧萧几片寒。一顶乌纱早须脱,好来高枕卧其间“。郑板桥晚年辞官回乡,还养了几盆兰花。有天夜里上床未入眠,却来了一个小偷人,他想了一计退小偷,便吟诗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见,知道暗示自己,赶紧出门想越墙溜走,这时屋里的郑板桥又说:“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于是小心避开逃走。

C. 哪些诗人喜欢兰花他们写过哪些作品是有关兰花的写兰花的那几句话他们为什么喜欢兰花

吴嘉纪《三月三日绝句》 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 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 朱彝尊《顾夫人画兰》 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王士慎《冯女郎画兰》 丐得骚人笔下妍,玉池清照影骈娟。 一从弱质辞空谷,冶叶倡条尽可怜。 石涛《墨兰》 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 大千香过有谁并,消受临池洒墨时。 《墨兰》 丰骨清清叶叶真,迎风向背笑惊人。 自家笔墨自家写,即此前身是后身。 《墨兰》 撇开瑶草点春星,倦想黄庭梦亦听。 叶下穿云交半面,世间何句得全青。 信他寒谷无边醉,簪我衣裙没骨丁。 相勘凡花痴不了,纵浇尘土有馀馨。 爱新觉罗.玄烨《秋兰》 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人称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程樊《咏怀》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曹寅《冬兰》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朱载震《建兰》 丛兰生幽谷,莓莓遍林薄。 不纫亦何伤,已胜当门托。 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 掉头忘闽海,倾心向京洛。 轻思昼回芳,清泉晚宜瀹。 玉轸一再弹,天际如可作。 华岩《兰》 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高凤翰《题郑板桥画兰陈溉夫画松》 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 兰离披,兰有香,松枝拂之松风长。 披风坐,北窗凉,老奴消受太清狂。 黄任《题画兰》 (三首)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痗。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磁斗养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了亮 《写兰石有寄》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李方膺《兰花册页》 (三首) 迷离萧艾露风寒,千古英雄泪不干。 搁笔沉吟谈往事,横琴未必调猗兰。 楚畹清风涌笔端,廿年作客与盘桓。 自怜不唱猗兰曲,万叶千花供世看。 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 当户已愁锄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汪士慎《兰》 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 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 《空谷清音图册页》 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 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李鳝《水墨兰蕙》 夏浅春深蕙作花,一茎几蕊乱横斜。 虽然不及幽兰品,百亩齐栽愿亦奢。 《幽谷芳菲》 淋漓如此写芳菲,只少盆栽与石围。 记得春风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归。 金农《画兰》 雨过深林笔砚凉,女兰开处却无郎。 柔笺骈穗多纤态,不数金陵马四娘。 缪公恩《露兰》 冰根碧叶杂荒芜,晓露近晖缀宝珠。 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 沈彤《幽兰为仪封先生作》 幽兰发空谷,蔚为王者香。 香风满四野,素姿凝清光。 脉脉含深情,独立遗众芳。 何堪萧与艾,结交当道傍。 萧艾滋露华,幽兰罹严霜。 光风一以转,采采充佩裳。 郑燮《题半盆兰蕊图》 盆是半藏,花是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题来兰》 两盆兰草,一晚一早。 先后得花,春末夏晓。 《题兰》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峤壁兰》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兰》 留得根棵大,何怨叶短稀。 春雷潜夜发,香气入云飞。 《兰》 许多含蓄意,不肯露春情。 待过清明后,精华入夏清。 《题兰》 (五首) 兰花不是花,是我眼中人。 难将湘管笔,写出此花神。 兰香不是香,是我口中气。 难将湘管笔,写出唇滋味。 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 任他风雷雨,终久不凋残。 一笔与两笔,其中皆妙隙。 何难信手挥,不顾前人迹。 有根不在地,有花四季开。 怪哉一参透,天机信笔来。 《丛兰荆棘》 荆棘以慰其根,风露以畅其神。 素心不形喜怒,众草亦沾余春。 《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山水小幅、并白丁墨兰共一卷》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客焦山袁梅府送兰》 秋兰一百八十箭,送与焦山石屋开。 晓月敲门传简贴,烟帆昨夜过江来。 《题盆兰倚蕙图》 春兰未了夏兰开,画里分明唤阿呆。 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题破盆兰花图》 春雨春风写妙颜,幽情逸韵落人间。 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题峤壁兰花图》 山顶兰花早早开,山腰小箭尚含胎。 画工立意教停蓄,何苦东风好作媒。 《画芝兰棘剌图寄蔡太史》 写得芝兰满幅春,傍添几笔乱荆榛。 世间美恶俱容纳,想见温馨澹远人。 《兰》 (四首) 屈宋文章草木高,千秋兰谱压风骚。 如何烂贱从人卖,十字街头论担挑。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 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 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 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 《画兰寄呈紫琼崖道人》 山中觅觅复寻寻,觅得红心与素心。 欲寄一枝嗟远道,露寒香冷到如今。 《破盆兰花》 春雨春风洗妙颜,一辞琼岛到人间。 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画盆兰送范县杨典史谢病归杭州》 兰花不合到山东,谁识幽芳动远空。 画个盆儿载回去,栽他南北两高峰。 后被好事者攫去,杨甚愠之。又十余年,余过杭,而杨公已下世久矣。其子孙述故,乞更画一幅补之。既题前作,又系一诗曰相思无计托花魂,飘入西湖叩墓门。为道老夫重展笔,依然兰子又兰孙。 《折枝兰》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为侣松上人画荆棘兰花》 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 门径有芳还有秽,始知佛法浩漫漫。 《折枝兰》 晓风含露不曾干,谁插晶瓶一箭兰, 好似杨妃新浴罢,薄罗裙系怯君看。 《八畹兰》 九畹兰花江上田,写来八畹未成全。 世间万事何时足,留取栽培待后贤。 《幽兰》 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回环。 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 《兰》 世间盆盎空栽植,唯有青山是我家。 画入悬崖孤绝处,兰花竹叶两相遮。 《盆兰》 西江绝妙赣州兰,曾买盆花几上看。 画里不知还得似,故乡风露未全干。 《山兰》 山上山下都是兰,香芬馥郁是一般。 可恨世人薄幸眼,只因高低两样看。 《幽兰》 昨日寻春出禁关,家家桃柳却无兰。 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访幽宗定在山。 《盆兰》 买块兰花要整根,神完力足长儿孙。 莫嫌今岁花犹少,请看明年花满盆。 《兰》 (八首) 素心兰与赤心兰,总把芳心与客看。 岂是春风能酿得,曾经霜雪十分寒。 乱草荒蓬著处理,兰花无地可安排。 想因赋质多灵秀,定要移根上苑栽。 九畹兰花自千古,兰花不足蕙花补。 何事荆棘夹杂生,君子容之更何忤。 不红不紫不深黄,碧绿沉沉叶几章。 惟有西风偏称意,惯催石上扫秋霜。 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 惟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他卉可同栽。 一峰过去一峰遥,路人三峰近斗杓。 兰蕊愈高香欲远,洞庭草青满湖飘。 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 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 半边修竹半边兰,碧叶清芬满近山。 总是一团春夏意,略无秋气杂其间。 《兰》 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 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 《蕙》 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半欲遮。 最是清风披拂处,一茎嫩玉九枝花。 《题兰》 (十首) 味自清闲气自芳,如何沦落暗神伤。 游人莫谓飘零甚,转眼春风满谷香。 不减群芳作色鲜,生成石径力犹坚。 却缘冢草休为伍,寂寞空山只自怜。 八畹兰花七畹开,天花一畹也须栽。 明年定与春光发,只待天门响震雷。 为买春风二月天,苏松宿草种成田。 隔江相望无多路,一到扬州便值钱。 一种幽兰信笔栽,不沾雨露四时开。 根繁叶密春常在,可惜无香蝶不来。 水殿风濒翠幄凉,丛兰九畹飘芬芳。 离骚纫作幽人佩,今日方称王者香。 林下佳人迥异常,临风无语淡生香。 凭谁写作灵均赋,为尔招魂到楚湘。 谁向山中挖得来,长枝短叶几花开。 先生好把瓯盆买,点石铺苔细细栽。 若有香从笔论过,墨如金玉水如珠。 欲将孤竹幽兰比,只是夷齐屈大夫。 浓处清幽淡处香,花开楚畹久各扬。 暖风意入高人手,移得金盆上玉堂。 《题兰》 四块兰花三块开,中间一块且迟回。 世间万事从容好,直待春闺兰复来。 李调元《芷塘同年斋中秋兰秀茂异常属余作诗》 契阔今素心,忽动伊人怀。 入室座未安,馨芳盈庭阶。 此种秉幽趣,高寄白云隅。 一为香所误,遂与诸草偕。 其芳终不言,自分溷尘埃。 今充君子佩,永得邀栽培。 月夜静相对,如与人忘骸。 愿言托孤根,岁宴两无猜。 方婉仪《题马守贞双钩兰花卷》 楚畹幽兰冠从芳,双钧画法异寻常。 国香流落空留赏,太息金陵马四娘。 爱新觉罗.书诚《题幻翁墨兰》 北人爱兰不易致,画兰直作真兰视。 吾叔立意恐雷同,一以粉糅蕴精粹。 天地古人皆非师,神全故坐形支离。 快笔如锥划纸碎,破花断叶含清恩。 閟阁时闻豹囊鼓,轻扬茶烟供香祖。 世间沈麝敢同焚,笔墨闻薰长不腐。 虚室题诗得数观,似同君子久盘桓。 薄劣虽惭谢车骑,愿将心事托芝兰。 高朋《题画兰为郑板桥作》 芳菲香气动吟毫,疑是湘君下汉皋。 争奈幽芳多惹怨,于今不忍读离骚。 姚范《记赠折枝兰花》 屈原已死潇湘空,蕙兰不生芳草丛。 揭来南阮萧斋中,美人不见相思瘦。 一枝折赠秋风后,夜雨西堂落红豆。 我昔曾谱猗兰篇,空山鼓之谁与传。 烦君更乞冰丝弦。 鲍倚云《兰语篇》 幽芳不知春,春赴桃蹊水。 回波忆旧雨,冥蒙晓烟里。 畴昔子慕予,窈窕竟奚似。 目成山之南,清川渌如此。 萧萧秋雨恶,檐端孕花蕊。 酷腊酿奇寒,土乾未滋蚁。 引领期人房,吹衣北风起。 根发暗已朽,处堂昧生理。 怨长交不终,媒劳复谁倚。 酾酒与花盟,花光去若驶。 荪兮独自愁,何人信予美。 王文治《可韵上人墨兰卷子》 (四首) 谁将淡墨染春痕,瘦叶疏花倚石根。 一院古苔青不扫,重帘着地月黄昏。 春眠初觉鸟声忙,临罢黄庭日渐长。 待与高僧参鼻观,绝无香处是真香。 小池雨过看濡毫,更酌红楼读楚骚。 为与幽兰多夙契,建牙犹得近湘皋。 南核春蕊发华滋,视膳萱庭日景迟。 手擘倭笺如水碧,花前闲补广微诗。 《兰》 女侠金陵马四娘,吮毫犹带口脂香。 临风故写湘江怨,牵引骚人一带肠。 罗聘《秋兰文石》 今年九月偏无菊,欲纫秋菊笑可拈。 画毕自看还自悔,笔花端合让江淹。 孔继涵《从侄柞索兰》 (二首) 幽兰似佳人,不以色自炫。 忽漫度微风,芳馨袭庭院。 缅怀湘中君,含情发深眷。 乞君九畹英,足我三益友。 睛窗午梦醒,疏香暗消受。 保以伴蹇修,一卷离骚有。 高鹗《幽兰有赠》 九畹仙人竟体芳,托根只合傍沅湘。 一江水泛灵妃瑟,八月天寒楚客裳。 谁使当门逢忌讳,更教采佩太馨香。 愁深漫展离骚读,天问从来最渺茫。 张士元《种兰》 兰生杂众草,偃仰衢路旁。 草盛占雨露,兰孤无容光。 我行适见之,小立还彷徨。 不恨草色满,恨兰不善藏。 移兰种堂下,茎叶日以长。 闭门幽香发,众草将安伤。 张纶英《兰草》 幽兰有高致,质弱苦易零。 芳香不可留,滋树徒劳形。 小草时作花,嫣红间葱青。 闲阶濯新雨,绰态何娉娉。 悦目非不怡,所嗟乏奇馨。 采之聊把玩,慨彼服媚情。 一笑谢东皇,荣枯无定形。 孙原湘《兰》(二首) 宛然清露被江皋,叶叶灵芬出素豪。 一种离披烟雨态,剩泥残壁画离骚。 写得灵根九畹芳,玉叉高展看潇湘。 春风吹过闲蝴蝶,画里业寻画外香。 张问陶《兰》 (二首) 偶检丛兰画几枝,各标神韵肯参差。 高花飞舞低花笑,同倚春风自不知。 偶检离骚写数行,便思乘兴画潇湘。 可怜百种沿江草,不及幽兰一箭香。 褚华《兰花咏》 苍烟漠漠松篁径,万朵瑶花破春冷。 月明老鹤飞上天,美人下山踏花影。 晓露洗,东风吹,香雾湿衣君不知。 心含幽怨立许久,修蛾绿过湘江湄。 沈彩《题自写兰》 入春十日雨兼风,兰叶香迟未破丛。 差喜砚田初解冻,墨花色发翠毫中。 盛大士《顾南雅侍读画兰歌》 湘江帝子弹瑶瑟,恍惚神游众香国。 画手东吴擅顾雍,妙写兰心与兰质。 仙姿亭亭俗艳空,有意无意天然工。 真珠帘卷玉钩堕,千花一笑羞群戏。 嫩芽细拨银钩小,麝墨螺烟自萦绕。 映带争看取势妍,纵横会得忘言巧。 翻思昨夜醉停樽,露台独立吟黄昏。 翩其仙袂御风去,花气为我留诗魂。 画兰人本兰台史,品格幽兰足相似。 滇池草色绿蘼芜,远驾星轺采芳芷。 秋江梦君水一方,碧城杳霭云苍茫。 嫣然花容隔香雾,爱心不见心旁皇。 燕台高吟夕阳暮,闲情别有沧州趣。 君还翰墨兴飞腾,我已容华迥非故。 惠我清风拂素笺,蘅皋幽思倩君传。 好与美人搴作佩,墨华如醉泼湘烟。 王贞仪《题素心兰画幅》 (二首) 谢庭幽种托根殊,似此孤标绝世无。 素质宜陈青玉案,东风初启碧纱?。 萧骚帝子三闾赋,零落王孙九畹图。 一自江皋遗佩后,年年烟雨怨啼鸪。 看花作画亦精神,传得双钩楚泽春。 燕尾鱼鈂差后乘,光风霁月认前身。 交从至淡方称契,品到无瑕始见真。 裁我瑶笺惭报语,不教青眼误埃尘。 何绍基《素心兰》 深心太素绝声闻,悔托灵根压众芬。 万古贞风怀屈子,一江白月吊湘君。 香逾淡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 园榭秋光都占尽,故应冰雪有奇文。 陶澍《题墨兰赠尹月三》 虎头画法古无比,今之画者恍惚似。 烟墨数点出新意,勃勃清香生绢底。 根荄故与众卉殊,不俗之气如吾子。 持归张向画屏前,秋来好梦湘江水。 龚自珍《题盆中兰花》 (四首) 忆昨幽居绝壁下,漠漠春山罕樵者。 薜荔常为苦竹衣,鵁鶄误僦鼫鼯舍。 天荣此魄不用媒,可怜位置费君才。 珍重不从今日始,出山时节千徘徊。 华堂四宦下红罗,谢家明月何其多。 郁金帐中闻夜语,谢娘新病能诗魔。 二月奇寒折万木,严霜夜夜雕明烛。 小屏风下是何人,剪辑云鬟换新绿。 谥汝合欢者谁子,一寸春心红到死。 旁人误作淡妆看,持问燕姬何所似。 吾琴未碎百不忧,佳名入手还千秋。 合欢人来梦中去,安能伴卿哦四愁。 燕山楚楚云不娇,灵药几堆春未苗。 菖蒲茸生恰相似,女儿甘逊神仙骄。 宣州纸工渲染薄,画师黄金何处索。 一别春风小景空,磁盆倚石成零落。 汪端《兰》 春在娟娟绿玉枝,潇湘烟淡月明时。 千秋独抱离骚意,未许江篱杜若知。 《王韵香画兰长卷》 (四首) 清梵鱼山夜月寒,松花如雨落仙坛。 倚窗初试金壶墨,写罢灵飞更画兰。 瑶笙吹彻羽衣凉,瑟瑟微波梦碧湘。 解为幽花写秋景,玉人原是杜兰香。 眉黛文殊晕浅颦,拈花一笑悟兰因。 夫容湖上琳宫静,忆尔空山听雨人。 碧杜红蘅俪楚骚,花歌叶舞在冰绡。 婵娟我识黄昏令,明月扬州忆玉箫。 祁嶲藻《幽兰》 空山四无人,知有幽兰花。 花开不可见,香气清且嘉。 飞流下危磴,时有横风遮。 香久亦不闻,山深愁路赊。 众草何青青,吐艳明朝霞。 如何咫尺间,渺若天一涯。 援琴坐白石,日暮三叹嗟。 魏源《新罗山人醉笔墨兰歌》 昨夜醉肠花怒开,墨池起蛰惊春雷。 枯者游戏为根荄,乱者屈曲为蓓蕾。 横披乱放无端涯,有时画兰兼画梅。 暗香斜影窗前阶,便疑草书乱僧杯。 酒气兰香拂拂来,张颠濡发青莲杯。 神乎鬼乎仙乎哉,请匹灵均呵壁才。 潘遵祁《题画兰》 (二首) 读罢离骚思惘然,夜凉清梦落琴边。 不知寂寞湘江上,可有幽人枕石眠。 绝代幽姿压丛芳,肯随红紫媚春阳。 饶他绮石黄磁斗,不及空山自在香。 宗粲《谢婉生姐赠兰》 生平爱种梅与兰,梅花易种兰花难。 相思万斛消不得,惟馀清梦萦湘干。 凉风蓦地送香气,美人空谷来姗姗。 一枝新向胆瓶供,对之喜动双眉端。 名花本推国香首,赠花人更余相欢。 忆从古梅林下别,遥通音问惟青鸾。 芳踪相隔心不隔,贻我秋佩清芬攒。 见花如见玉人面,无言常向妆台看。 张印《写兰》 望望楚天云,月坠秋江冷。 帝子魂不来,为写一枝影。 秦树声《为人题画兰》 (三首) 浥露不掩骨,临风忽断肠。 王者久不作,知君为谁香。 有人亦自芳,岂必恋空谷。 弃置乃偶然,天命期无辱。 寒花有晚节,犹伤天地秋。 虽各一时秀,论心耻与俦。 王殿森《秋兰》 闲庭习幽静,清香透书帏。 起视盆中兰,娟娟开一枝。 秋光倏已晚,尔开何独迟。 风声撼林薄,霜痕沾鬓丝。 孤芳孰延赏,知音安可期。 我亦素心人,何时慰幽思。 蒋兹《咏兰》 曲奏当年明月夜,美人心事水潺潺。 如何芳草迷归路,洒落香痕满世间。 谭嗣同《画兰》 雁声吹梦下江皋,楚竹湘帆起暮涛。 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 刘灏《兰花》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 张云龙《画兰》 此是幽贞第一花,不侪桃李只云霞。 采香或可通来径,更写春山一片遮。 释彻凡《题画兰》 彼美在空谷,离立今冰霜。 地幽作花早,春风生古香。 盈盈一涧水,孤客遥相望。 不采何忍舍,采之用无方。 愿得赠之子,佩以罗绮裳。 中道勿捐弃,千载留芬芳。 岳莲《自题画兰》 十分珍重护芳丛,意在忘言淡荡中。 尘外天然见标格,肯随桃李嫁春风。 静诺《咏秋兰》 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金永爵《暮春幽兰小集》 岳下岚漪坐处深,韶光上纳养诗心。 春兰已觉千花乱,院寂自闻一鸟吟。 烟散茶炉鸣涧籁,云行画壁响山琴。 寻芳近日奚囊富,惟许高朋独赏音。 周诒蘩《兰》 迨腊青苞舒紫萼,开年晴雪泛崇光。 曾开眼媚乍奇梦,未许纫愁寄恨肠。 幽谷春风芳意被,空阶夜雨素心长。 不从绮石黄瓷畔,谁识人间有此香。 周诒端《咏兰》 桃李多华色,高于五尺松。 荫此径寸兰,绿中间紫茸。 雨雾濡不及,将为众草封。 牧童重刍茭,刀镛浸相从。 我行春涧滨,怜汝冰霜容。 移种当绮窗,佳气郁葱茏。 开花莫早谢,知心难再逢。 杨益生《兰》 幽香逸韵本天成,绿展参差四五茎。 淡泊自甘同小草,如何浪得美人名。 李慈铭《题子缜墨兰》 采采幽香远欲闻,郑公书带上缤纷。 虚堂客去风来候,绕壁寻诗总为君。 《题子缜画兰二绝句》 (其一) 唱断乔家碧玉词,一丛香草最相思。 不堪更着铢衣舞,风露先愁欲堕时。 (其二) 绰约丰肌分外妍,镜中倩影不胜怜。 娥眉曼绿分明在,孤负琴心已十年。 《题潘星丈庚戌分校礼闱画兰三绝》 (其一) 空体纷纷逞意裁,临风无语独徘徊。 分别二十三年恨,曾向空山写影来。 (其二) 隔帘逐队听琵琶,孤绝琴心海上槎。 千朵白莲香一瓣,铺堂谁向赵昌花。 (其三) 欲折殷勤不自持,蔚兰去外寄相思。 天寒日暮潇湘远,更灸戏炉写楚辞。 秋瑾《兰花》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与凡葩斗艳俦。关于喜欢兰花的故事如下:羲之摹兰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约友修禊,选择了兰亭为修禊之所,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外,此地还盛开幽兰,馨香扑鼻。同去的名士们因此而留下了“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微音选泳,馥为若兰”、“仰泳挹遗芳,怡神味重渊”等咏兰名句。 王羲之在精研书法体势时,更得益于爱兰。兰叶清翠欲滴、素静整洁、疏密相宜、流畅飘逸。王羲之将兰叶的各种姿态运用到书法中,使他的书法结构、笔法、章法的技巧达到精熟的高度。他的书法兰画映素,气脉贯通,字体秀美,错落自然,且因字生姿、因姿生妍、因妍生势、因势利导,达到了神韵生动、随心所欲的最高境界。 我国元代一件稀世名瓷青花四爱图梅瓶,有“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四幅图,可见,王羲之爱兰影响之深远。 慧宗禅师与兰花的故事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 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当晚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后悔不迭:眼前是倾倒的华架、破碎的花盆,颗颗兰花憔悴不堪,狼藉遍地。 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后,慧宗禅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是那样平静安详。他宽慰弟子们说: 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就是这么一句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然起敬之余更是如醍醐灌顶,顿时大彻大悟……

D. 与兰花有渊源的名人有谁

朱德元帅的兰花情怀:一生创作约40首咏兰诗词
朱德, 兰花, 兰诗词, 元帅, 情怀
朱德一生对兰花情有独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对兰花的钟爱始终如一。兰花不仅给朱德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也使人们看到了他充满生活情趣、感情细腻的一面。

早年在云南从军之时,朱德就已经开始喜欢兰花了。1928年,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井冈山茨坪东南的山中盛产各种兰花,特别是井冈兰,人称“兰花坪”。朱德常在闲暇时去山里寻花赏花。朱德爱兰的故事在井冈山广为流传,留下了“当年朱军长引种兰花,香飘湘赣边界八百里”的佳话。

解放后,朱德有条件得以认真研究兰花。每当外出视察时,只要当地产兰花,又有闲暇,他总是饶有兴致地去公园或山野寻兰。如果遇到花卉展览,他也一定不会错过。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江浙、闽赣、两广、川贵及海南岛等产兰的主要地区。据说,1961年2月,他到福州鼓山浏览,路过一棵古树,抬头一望,便说树上有兰花,大家半信半疑。于是,有人爬上树察看,果然从树上采得一束兰花。

在朱德既科学又细心的照料下,朱德家中养的几千盆名贵兰花长势良好。他经常把自己精心培植的兰花赠送他人或园林部门,与大家一起分享兰花的芬芳与美丽。从1961年开始,他派人专程将适合在亚热带地区栽培的160余盆兰花,分三次赠送给成都杜甫草堂。北京中山公园的兰花,许多是朱德所赠。据公园的一位老园艺工人回忆:“朱老总经常送给我们兰花,如海南岛的‘海燕齐飞’,广东的墨兰、‘玉沉大贡’、‘银边大贡’、‘金丝马尾’,四川的多花兰、夏蕙、‘隆昌素’、‘鹤起绿漪’,江浙的‘衢州素’,云南的‘大红舌’和秋兰等。”此外,朱德还把自己收藏的兰花方面的书籍送给园林部门,鼓励他们认真钻研,提高栽培技术。

1962年1月1日,朱德参观北京中山公园兰花展览,赋诗《咏兰展》:“春来紫气出东方,万物滋生齐发光。幽兰新展新都市,人人交口赞国香。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其末四句后来印制在1988年12月25日发行的特种邮票《中国兰花》小型张上。

1963年,朱德在成都杜甫草堂参观期间,赋有《草堂春兴》10余首,其中有一首咏兰诗:“幽兰出谷弱袅袅,移到草堂愿折腰。通道芳姿不解意,陪同工部发新条。”

1963年4月20日,朱德在四川考察时曾到峨眉山石笋峰寻兰,亲手把采集到的兰花栽到盆中,并对陪同的工作人员说:“古人说过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只有兰花有叶有花又有香。请你们替我管好这几盆兰花,今后我还要来峨眉,还要来看这些兰花的。”并即兴填词一首。

朱德一生共创作了约40首咏兰诗词,这些诗词真切反映了朱德寻兰、养兰、赏兰过程中的所感所悟。

在朱德看来,养兰有很多用途。1961年2月6日,朱德参观福州西湖公园,当走到兰花苗圃时,他对福州市园林管理处的陈时璋说:“武夷山的留香涧产兰很多,要广为采集,大量繁殖,作为出口物资,既可参加国际间文化交流,又可以充实兰谱内容。”1963年1月1日,在视察华南植物园时,他又对植物园负责人说:“不要小看兰花,兰花可以出口。要广种兰花,多赚外汇。”在当时中国工业水平落后、出口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发展兰花等花卉养殖,确实可以作为增加出口、赚取外汇的一个途径。

兰花是我国传统名花,它端庄素雅、质朴高洁、坚韧刚毅,很受人们推崇,与梅、竹、菊一起被称为“四君子”。兰花的高贵品格,正是朱德十分看重、推崇并要求自己要做到的。他一生为追求和实践真理而矢志奋斗,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淡泊名利、襟怀坦荡,就如那质朴高洁、弥久芬芳的兰花

E. 哪些诗人喜欢兰花

羲之摹兰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约友修禊,选择了兰亭为修禊之所,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外,此地还盛开幽兰,馨香扑鼻。同去的名士们因此而留下了“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微音选泳,馥为若兰”、“仰泳挹遗芳,怡神味重渊”等咏兰名句。
王羲之在精研书法体势时,更得益于爱兰。兰叶清翠欲滴、素静整洁、疏密相宜、流畅飘逸。王羲之将兰叶的各种姿态运用到书法中,使他的书法结构、笔法、章法的技巧达到精熟的高度。他的书法兰画映素,气脉贯通,字体秀美,错落自然,且因字生姿、因姿生妍、因妍生势、因势利导,达到了神韵生动、随心所欲的最高境界。
我国元代一件稀世名瓷青花四爱图梅瓶,有“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四幅图,可见,王羲之爱兰影响之深远。

慧宗禅师与兰花的故事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
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当晚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后悔不迭:眼前是倾倒的华架、破碎的花盆,颗颗兰花憔悴不堪,狼藉遍地。
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后,慧宗禅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是那样平静安详。他宽慰弟子们说:
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就是这么一句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然起敬之余更是如醍醐灌顶,顿时大彻大悟……

明代皇帝与兰花的故事
明朝正德(1506—1522)皇帝南巡时,听说浙江兰溪的兰荫山上出产名贵兰花,便来到兰溪,想选几株珍品带回宫。兰荫山上兰荫寺的主持和尚有一株罕见的梅瓣兰花,此花神韵隽永,色彩清丽,异香四溢。主持得知皇帝要上山寻兰后,为了这株兰花不被皇帝选走,便叫弟子将它从土中挖起,栽在一个小香炉里。接着用一条长绳子绑住小香炉,垂放到山上一口深井底处。主持认为此兰万无一失了。
皇帝己上山进了寺院,主持忙向前迎驾。皇帝在寺中歇了一会后便命众侍臣去选挖兰花。他们挖了几株回来,但是都不合皇帝的心意。此时,一股兰花的幽香飘来,皇帝命侍臣去找散发幽香的兰花。众侍臣顺着幽香,找到了藏有梅兰的古井边。见有一截绳子露在井外,一个侍臣顺手将绳子往上拉,拽出了那只小香炉。香气就是从小香炉里发出来的,但是小香炉里的兰花不见了,侍臣们带了小香炉回去复命。皇帝对小香炉翻来覆去地细细端详,除有幽香外,看不出有什么别的奇特之处。便宣来主持,盘问这只香炉的底细。主持和尚搪塞道:用这只小香炉取井中泉水喝,可使人双目明亮。皇帝听后立即命内侍去井中提回一香炉的泉水,率先喝了,又叫众侍臣喝。泉水清凉,初喝一口,人果然有清心明目的感觉。
由于这口古井散发出异香,喝上一口井中泉水,人便清心明目,皇帝高兴地说道:“怪也!怪也!”并命内侍取来文房四宝,准备题写“兰荫深处有异香”七字,谁知刚写下“兰荫深处”四字,突然感觉头昏目眩,腹部疼痛。众侍臣也个个捧腹弯腰,叫苦不迭。
原来大家上山时一个个大汗淋漓,没多久又喝了井水,冷热相冲,因而腹部疼痛。皇帝无心再写,只得草草落款,匆匆下山。至今兰荫山石壁上还留有石刻:御题,兰荫深处,正德十四年五月十六日。
皇帝走后,主持庆幸那株珍贵的梅兰未被搜去,便同弟子去井里打捞,可那梅兰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了。

鲁迅采兰
鲁迅家里几代人都喜爱兰花。1933年11月14日,鲁迅在《致山本初枝》的信中讲到“我的曾祖父曾经栽培过许多兰花,还特地为此盖了三间房子”。鲁迅的祖父、父亲也都养过兰花。鲁迅从小就喜爱花、虫、鱼、鸟,读书之余跟随父亲在天井和百草园广植花草。他曾根据自已的经验、订正过《花镜》中的某些讹误。稍大一点,常约二弟作人、三弟建人至城内府山、塔山采兰。每年二三月份当兰花开放时,三兄弟常去会稽山、兰渚山、箬山春游、采兰。1911年3月18日,鲁迅和周建人、王鹤照去游览会稽山下大禹陵。出发前,鲁迅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只油漆马口铁桶和一把铜锸要大家带上。到了大禹陵,浏览了禹庙、窆石亭,就上会稽山采兰。后来,鲁迅把这次经历,写成《辛亥游录》,刊在1912年2月出版的《越社丛刊》上。
关于那次会稽山采兰之事,周建人晚年还经常提起:“老大(鲁迅)采到‘一叶兰’后,兴奋极了,对我说:‘老三,我们真不虚此行!’回到家里,我们小心地将兰花上盆种好。以后,老大应蔡元培先生之邀,赴京供职,起初他想把兰花也一起带走,但终因路远迢迢而未带去。临行前,他特别关照我,要把这几盆兰花种好。不久,我也应聘去一所学校任教,平时很少回家,后来,‘一叶兰’终于坏死。为了不使老大痛心,我始终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F. 朱德与兰花背后隐藏的革命精神

兰花,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花,它的品性高雅、纯洁、倔犟,花朵端庄秀丽、清纯大方,气味清香淡雅、素朴幽远,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坚贞、高洁的象征。朱德一生钟爱兰花,几十年如一日痴情不改。花如其人,花性与人品,互融一体,相映生辉。
喜欢兰花由来已久
朱德喜欢兰花,有着悠久的历史。即便是在战事频发、军情多变的戎马倥偬间,率队领军作战的总司令也要遣兴培植、欣赏兰花,对山中的野兰小草施以热情关爱。

在他20岁左右从军云南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一种开着白色花朵的野兰花。每到春夏交季之时,这种野兰花便会漫山遍野地灿烂怒放,煞是壮观,美景如画。当阵阵清风吹来时,兰花的缕缕清香袭人,令人陶醉,心旷神怡,特别地招人喜爱。当时,由于经常四处作战,流动性大,不能种花,朱德就找来瓶子养这些采来的野花。
再到后来,朱德的职位有了一定的升迁,他爱养兰花的兴趣依然不减。朱德征战每到一地,总是一边行军作战,一边在山里采集野生兰花,然后再移植到他那些简易而方便携带的“花盆”中。
时间一长,朱德认识了许多兰花品种。在朱德留学德国的宿舍里,见到最多的还是兰花。
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个时候,朱德又一次在井冈山上惊喜地发现了久违的野生兰花,并且记住了井冈山生长兰花的主要地点。相隔30年后,朱德来到井冈山的某个地区视察工作,他依然记得当年井冈山的野生兰花。在工作之余,朱德兴致盎然地爬山寻找记忆中的野兰所在地。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德竟然找到了,高兴地满载而归。他将兰花移植到瓦盆里,带下山来,千里迢迢地带进了中南海的花圃。
情系北京中山公园“兰室”
一向酷爱兰花的朱德,革命胜利后,尽管身负重任,工作繁忙,仍然坚持种养和欣赏兰花,这已成为他很少的业余闲暇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艺兰、赏花,给朱德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特殊情趣。
在朱德住处的阳台和花架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兰花的倩影,闻到兰花的清香。朱德清早醒来看,午觉起来看,晚上还要看,对兰花是达到了痴爱的程度。他不仅爱兰,而且精研《兰谱》,说起兰花,如数家珍。每当余暇,朱德会惦记着心爱的兰花,首要的事情就是给兰花除草、培土、浇水和施肥。有时,还会面对兰花,或驻足赏玩,或凝神沉思。他敬慕兰花、赞美兰花,一生还留下了许多赏爱兰花的诗作,寄托了他一份浓浓的感情。

朱德是中南海有名的兰花“先生”。他经常在工作之余频频光顾中南海的大温室,极有情致地去倾心养植和观赏许多不同品种的兰花。
谁要是来到朱德家里,一进门首先就会被他满屋子水灵鲜亮的大小兰花所吸引。他在这个小天地里共种植有3000余盆品种不同的兰花,都是他长时间四处搜集来的,并且经常亲自侍弄。他的客厅、办公室、卧室,凡是能搁置花盆的地方,常有兰香飘逸。这些赏心悦目的兰花盆景,会令所有来客大为喜悦。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的中山公园开始养育兰花,培植兰花新品种。其时,公园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品种优良的兰花。朱德不知从哪儿知道了这条消息,一天,他乘车来到了中山公园,直奔兰花圃。他细致地观赏着每一个品种,足足两个小时后,才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去。
朱德一边参观兰花,一边和栽培兰花的园丁们聊天。园丁们很快发现,已是古稀之年的朱德竟然对兰花有着如此执著浓厚的兴趣。他们深受感染,洗耳恭听老人家的热情指教。
朱德将自己多年养花的经验滔滔不绝地介绍给大家。他说:“养兰入门容易,但是,要精通它就难了。必须得窥天气,测气候,勤于护持,做到栽养有法、得法,兰花才能生根发芽。”
他还语重心长地对园丁们道出了养兰的目的:“兰花是中国名贵品种的一种花卉,因栽养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以前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养得起它,只有少数人能观赏到它。现在是新中国了,你们要养好兰花,多养兰花,让老百姓都能看见兰花的芳姿……以后还要总结栽养兰花的经验,逐步普及,让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这是朱德第一次来中山公园看兰花。此后,在周末或假日里,朱德常常来此观赏兰花,朱德若有什么新品种的兰花,也常带去给中山公园养植。
大家见朱老总常送名贵的兰花来,就想着哪一天能有幸进朱德的花圃去看看。可是,冷静一想,中南海乃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不是什么人能随便进得去的。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他们的梦想竟然有一天真实现了。有一天,朱德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山公园。他一边观赏兰花,一边与园艺工人亲切地攀谈起来。他从四川青城山的野生兰谈到西藏的“虎头兰”,从河南鸡公山上的“蕙兰”谈到海南岛的“海燕齐飞”,越谈兴趣越浓,最后索性要亲自用他的苏联“大吉斯”轿车载上大家去他的花圃作一次参观。未等大家反应过来,朱德已为大家打开了车门,然后又放下汽车里面的加座……这是共和国第一元帅的专车呵!大家喜出望外,个个笑得都合不拢嘴。
不一会儿,车子在一个大温室前停下。朱德笑呵呵地下车说,这就是中南海的花圃了。大家走进棚子一看,一阵激动和惊讶,慨叹:这里简直就是兰花的海洋……
朱德如数家珍般地向大家一一介绍着这些心爱的兰花:四川的“夏蕙”,广东的“墨兰”、“银边大贡”,贵州的野生兰,无锡的“春兰”……他微笑的面容与和缓的语音,连同身边那洁净雅致的兰花的海洋,无不让人感到一种特别的意境,一种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见得到的宁静和超脱。
中山公园初建兰花室时,大家觉得门额上总该有个名字,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朱德。有人向卫士长谈了大家的愿望,没料想,几天之后,就收到朱德手书的几幅写有“兰室”的字幅,请中山公园从中选用。这散发笔墨浓香的笔迹厚重、朴实,真是字如其人。
中山公园按照朱德的要求,曾经多次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野生品种,交流养兰经验,先后共收集并养植了250余个兰花品种。每年都为群众举办春秋两次的兰花展览。
外出视察时寻兰芳踪、广交兰友
到外地视察工作,朱德有时也会在专列上带上一些兰花。而且,只要有条件有空闲,他总会到视察地长有兰花的地方光顾一番,哪里有浓郁兰香飘溢,哪里就留有朱德的足迹,朱德与兰花简直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而且,朱德一向喜欢以兰会友,不分身份、等级,只要兰趣相投,一视同仁,结交了不少兰友,其中有一些是兰花专家、工程师、外国朋友,也有一些是技术工人、寺院和尚与业余爱兰者。
解放后朱德来到四川视察工作期间,他总要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中抽空到杜甫草堂、文殊院、人民公园等处参观兰花。1963年春天,朱德再次来四川考察时,还专程到青城山去采集过野生兰花。他不顾70多岁的高龄,兴味盎然地一直攀登到青城山上别致壮观的一处景物“天然图画”上面,在远离石阶的一处山坡上终于发现了野生兔耳兰。当时,朱德夫妇分外高兴,对兰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建国后不久的某一年国庆节前夕,朱德来到了久别数十年的南昌,在原任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的熊式辉公馆、后为江西省领导同志杨尚奎夫妇居住处住了一段时间。在朱德下榻的院子里,有一片宽阔的草坪,长着几株很大的桂花树,芬芳四溢,这样幽雅的一个地方,赢得了朱德的喜爱。他把几十盆品种不同的兰花从专列上搬了下来,摆放在桂花树的四周。朱德便经常坐在石凳上,时而仰视金桂的挺拔和凝重,时而又俯看幽兰的优雅和飘逸。老人家身处这种兰香温馨的怀抱中,怡然自得,恬静安适,象一位在辛勤劳累之余欣赏自己成功作品的慈祥可爱的老园丁。
有一回,杨尚奎和水静去看朱德时,正碰上他和几位卫士、秘书在桂花树下摆弄兰花。朱德一见他俩来访,就喜得合不拢嘴。朱德夫人康克清听到声音,也从房子里走了出来。大家围坐在石凳上谈笑起来。水静对朱德说:“我很喜欢兰花的绰约风姿和淡雅清香,可是不管我怎么细心侍弄,总也养不好。”
朱德一听说水静也是爱兰的同道,便兴致极浓地对水静谈起了兰花经。朱德说:“兰花是难侍候。兰花生性高洁、倔犟,它讨厌浓肥大水,讨厌狎昵拨弄,讨厌喧嚣烟尘的纠缠。所以它的香味清雅幽远,无与伦比,古人称它为‘香祖’,王者之香。”
1961年冬,朱德夫妇又一次来到了南昌,住在了滨江招待所的一幢平房里边。这次住的时间比较长,在南昌渡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3月间,正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美好季节。76岁高龄的朱老总不辞辛苦,又去临川、大茅和井冈山视察。在井冈山期间,朱德兴致勃勃地攀山越岭,细致寻觅早年留有印象的野生兰花所在地,亲手挖了许多兰花,高高兴兴地把它们带回了北京。
1960年1月,朱德到贵州视察。当他在贵阳森林公园见到贵州的一些野生兰花时,欣喜万分。他分析情况,认为贵州的山川气候适合兰花生长,便向贵州园林部门提出应对这些野生兰花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把驯化培育和良种选育工作搞好,为祖国的大花园增色添香。朱德还即兴欣然命笔,写下了“馨同蕙兰”4个大字赠送给贵阳森林公园。随后又将自己亲手培种的40余盆“素心春兰”、“送春蕙兰”等优良品种的兰花送给贵阳森林公园。
1961年3月3日,朱德来到广州视察。忙完工作之后,他来到了广州著名的越秀公园游览风景。
在越秀公园内,一路缓缓观赏下来,朱德对满园的秀丽风光很感惬意。看到百花盛开,芳香四溢,莺歌燕舞,尤其是看到了其中长有许多漂亮的兰花,当即赋诗一首,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兰花的钟爱之情:
越秀公园花木林,
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
一时名贵五羊城。
广州华南热带植物园的养兰女工程师程式君回忆同朱德的交往时说,“朱总每次来,都很随便,同我们以兰友相交。他到兰圃参观时,也把我们带去,借以交流经验。当他了解到我们植物园经费和人员都不足的情况后,便对我们说‘我们交个朋友,我把北京的地址留给你,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随时可以给我写信,我尽力帮助解决。’他的和蔼慈祥和亲切关怀,使我终生难忘。”
每当朱德要离京外出视察时,他都要问一问中山公园,有没有送给外省的兰花品种。他总是走时带去几盆,返回时再另外带回几盆,为各地兰圃穿针引线,传递交换,希望各地能够广泛交流,共同发展。
有一年,中山公园到广东东北部山区去采集野生兰花。他们沿着朱德指点的路径去寻找,终于满载而归。当朱德看到这些熟悉的兰花时,就向大家讲述起几十年前的峥嵘往事。大家从朱德身上发现了许多优如兰花的高贵品格:质朴、坚韧、高洁、芬芳。用朱德的话来说,就是:“兰花品质高洁,香气纯朴,历来为人们崇尚,经济价值也高。”当有人提到:宋代郑恩肖画兰不画土,以示兰之高洁;鲁迅也曾用“岂惜捐馨酬薪者,独坐幽岩展素心”之句来比喻革命先烈的气节时,朱德点头称是地说:“人们崇尚兰的品格,所以称阳春之时为‘兰时’,称醇美之酒为‘兰觞’,称亲密挚友为‘兰友’。兰花的这些品格和情操不正是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某些可贵的精神的吗?”
爱兰养兰的坎坷遭遇
以前朱德喜爱养育兰花,情理所致,能为常人所理解。但是,自从庐山会议之后回到北京,朱德爱兰养兰就变成了一种极其专注的嗜好,几乎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朱德经常到中南海的花圃园里,一蹲就是半天。这时的朱德完全沉浸在万花丛中,是他最为舒心的时刻。
女儿朱敏当时好长时间都不知庐山会议的内情,更不知朱德的内心活动。只是觉得父亲从庐山回来后情绪始终低落,再也没有了授衔时候的那种激情和喜悦。有时见他独自一人孤坐在办公室,什么事也不做。有时母亲康克清在旁边话多了,他还显得那么厌烦,会用拐杖头拼命跺地。朱敏明显地感觉出父亲很不对劲,肯定有什么不愉快的隐情。
后来,她忍不住悄悄问妈妈,才明白在庐山会议上朱德作为受批评的领导人之一,处境变得微妙起来。朱德心情不好,变得更加沉默,更加痴迷种养兰花。和兰花为伴,他才能获得些许的安慰,获得心灵的释放。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国家的正常秩序被打乱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遭到严重破坏。从1966年7月7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33次会议之后,在长达8年零6个月的时间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再也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连朱德种养兰花,也有人在中南海贴大字报指责说这是“资产阶级情调”。朱德看到后,只是很平静地回到家里对康克清说:“种兰草还有这个事。”朱德沉默一会儿,轻叹一声,接着又补充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种兰草一可以美化环境;二可以调剂老人的业余生活;三可以出口为国挣外汇。”其实,客观地讲,朱德的这些见解非常深刻,言之有理。
为此,朱德在“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便得了一顶大“帽子”——养兰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
朱德沉默地走进花圃,用手抚摸着一朵朵怒放的兰花。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兰花,和他相伴度过了多少朝夕?给他紧张工作日程抹去多少疲惫?它们身上又留着他多少汗水?为养好它们,他在灯下查看了多少资料?……几乎每一株兰花,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严于克己的朱德,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把自己十多年收集来的6000余盆兰花,包括住宅里的兰花,全部送给了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的兰花一下子多了,可是朱德的心却空落落的了。离开兰花的朱德开始整日沉默寡言,悄然无声地孤坐在书房,打发没有兰花陪伴的寂寞日子。
赋闲的朱德眼前突然没有了绿色,没有了争奇斗艳、芬芳四溢的兰花,面对的是空寂无声的房间,好像旺盛的枝叶被抽去了筋一样,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在朱德眼里,连阳光灿烂的日子仿佛都变得暗淡无光,毫无生机。朱德整天心烦意乱,度日如年。
然而,朱德毕竟是横刀立马奔驰疆场久经考验的元帅,决不会因失去兰花就自暴自弃,意志消沉的。度过一段好似软禁的生活后,朱德又坚强地站了起来,走出了家门,在门前空地来回地打量起来。心想:不能养花,我就种菜!
朱德像当年在延安参加大生产运动时那样,挥动锄头,在自己门前开出一块菜地。每天傍晚,也是从前放下手头工作该去花圃的那个时间,他都要“下地”劳动一会儿,在地里摆弄一阵子才会比较满足而轻松地踱步回家。到了家门口,他先站在门前,不断地跺掉沾土。
家人每见他额头上汗涔涔地淌着水珠儿,手里捏着锄头把子,呼哧呼哧地喘气时,都会担心地问他累不累?
朱德总是笑呵呵地直摇头,他那黝黑如农民的脸庞上浮现着收获的喜悦。
也不知是与绿色有一种天然的缘分,还是有多年养花的经验,朱德种的菜总比别人种的长得好,绿油油一片,特别引人注目。不多久,门前的菜地开始有了收成,先是青菜,后是莴笋,再后来是西红柿、茄子、豆角,纷纷搬到了家中的餐桌上。每次收获,朱德总是让警卫员送些给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共同分享。
朱德在有了菜地后多少分担了他对兰花的思念。但是,朱德和兰花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他是无法割舍下这段情缘的。当1971年9月粉碎林彪反党集团之后,老帅们的日子才有所好转。朱德能够自由行动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中南海看望他的兰花。一进花圃,看见满眼熟悉而神采奕奕的兰花,好像看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朱德的眼眶都湿了,他心潮澎湃,感想万千。他在花圃里,走走,停停,看看,久久地驻足在各种兰花前,欣赏着,用心灵在与久违的兰花进行着亲昵、神圣的“对话”。
朱德离开花圃时,大家让他再搬一些兰花回去。朱德想了想,最后还是婉拒了。他觉得这些漂亮的兰花养在公园里是他的心愿,也是兰花最好的归宿。
从这个时候直到朱德离开人世,他再也未曾亲手养植兰花。
1976年春节来临之际,同往年一样,中山公园的兰花又一次灿然开放。朱德这位与兰花结下几十年深厚友情的老人,手拄拐杖,同以往一样再次来到兰室赏花。在公园领导与技师的陪伴下,他围着长长的展台,一盆一盆地仔细欣赏着,不时地提问,还说“今年素心的品种多了。”技师回答说“是的,但也有梅瓣的。”说着,技师举起两盆梅瓣兰请朱德观赏。转完一圈后,他好象想起什么,提出要去看看其他花室。来到唐花坞,他观赏了温室中的花卉。望着这些色彩缤纷、芳香四溢的美丽花卉,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不曾想,这次竟是朱德与中山公园兰花的最后一面。
朱德这位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的老前辈,他生前所养的兰花,有好多至今还活着,年年芬芳吐艳,清香满园。
“兰花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因困穷而改节。”这是世传《孔子家语》中用兰花比喻做人应有气节的话。颜师古赋兰有:“惟奇卉之灵德,禀国香于自然。洒佳言而擅美,拟贞操以称贤。”由此,在这些意形俱佳的兰花身上,人们分明品赏到了朱德那可敬的人格魅力。

G. 有哪些名人喜欢兰花

陈毅有诗为证:幽抄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周总理赠日本友人兰花连称好花。朱德1962年跟绍兴兰农诸有仁交流养兰经验(有照片),在中南海也养兰。鲁迅爱兰。他家是养兰世家,经常山上采兰。有一叶兰的故事。孔子咏兰闻芳赏节。屈原佩兰忠贞不屈。郑思肖画无根兰,抒亡国悲。郑板桥写兰鄙视权贵寄托清高。

H. 听古人赞美兰花

兰花以其独特的形态、优雅的风姿,以及四溢的幽香,从而赢得“天下第一香”、“花中君子”称号,历代不少名人仁士养兰爱兰,也为我们留下不少的有趣故事。

《乐府》上说,孔子见山谷之中的兰花,不禁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于是作了《漪兰妇》。孔于把兰花的品格用到处世上来:“与善人处,如人芝兰之室。”

屈原种兰,佩兰,且以兰自比。他的诗歌《离骚》多次提到兰花,并广为传播,使“兰”成为君子、佳人的代称,从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陶渊明爱兰,并弃官归故,采菊养兰,并写有咏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消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

北宋诗人苏轼爱兰,他的咏兰诗别具一格:“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篷艾深不见”,诗人把兰花比喻成美人,散发清香。

清代诗人、书画家郑板桥是有名的兰痴。他的文章《种兰》中说,他种了10多盆兰花,把它们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是一个避免阳光直晒,又阴凉干爽的地方,第二年就开了10多朵花,香气飘到很远的地方。他给这些兰花题诗:“兰草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

郑板桥还自称:“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任他雷雨风,终久不凋残”,他的题兰花诗有七八十首,兰画也应有这么多。他画兰名噪一时,咏兰诗也是脍炙人口,如“深山绝壁见幽兰,竹影萧萧几片寒。一顶乌纱早须脱,好来高枕卧其间”。

郑板桥晚年回乡,在家里还不忘养兰花。一天夜里来了小偷,他还未睡,想了一计,便吟诗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见,知道暗示自己,赶紧溜走,这时郑板桥又提醒说:“不要损坏兰花盆”,小偷于是小心避开逃走了。

孔子咏兰、屈原佩兰、勾践种兰、鲁迅采兰,国人似乎一直都在续写着自己与兰花的传情故事。历代文人骚客更是用着自己独特的方式,袒露着对于兰花的挚爱,将所有华丽的辞藻、惊艳的色彩一一堆砌在了繁华似锦里。

热点内容
瀛海花语府 发布:2025-02-03 20:59:20 浏览:518
盆栽唱 发布:2025-02-03 20:52:58 浏览:783
橡皮泥手工郁金香 发布:2025-02-03 20:42:23 浏览:441
花店创业分享 发布:2025-02-02 09:45:22 浏览:802
西兰花炒豆芽 发布:2025-02-02 09:39:00 浏览:474
红掌怎么插花 发布:2025-02-02 09:34:03 浏览:509
一枝玫瑰花的包装方法 发布:2025-02-02 09:29:19 浏览:174
泥炭盆栽 发布:2025-02-02 09:28:30 浏览:624
紫罗兰妈咪 发布:2025-02-02 09:18:16 浏览:392
七夕搞笑钻石 发布:2025-02-02 08:44:44 浏览: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