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画的荷花
❶ 瓷器表面的荷花图案(图)
图1
图2
图3
荷花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往往被人们赋予吉纯羡祥美好的寓意,它那出污泥而不染的性格一直为人们所崇尚。欣赏荷花,对于我们的心灵和视觉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在古代的陶瓷作品中,荷花也是常用的题材。南北朝以后,碗、盏、钵、盘等瓷器表面,很流行用荷花图案来装饰。明清以后,荷花的运用达到鼎盛时期,并常与动物纹样组合在一起,表达人们不同的心境和愿望。
图1为一对清代鸳鸯贵子冬瓜罐,连盖高29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2.5厘米,纹饰由鸳鸯和荷花组成。鸳鸯是一种水鸟,经常成对出入,旧时文艺作品中常用来比喻夫妻恩爱。《禽经》载:“鸳鸯,朝倚而暮偶,爱其类。”据说鸳鸯成对游弋,夜晚雌雄翼掩合颈相交,若其偶失,永不再配。莲实、莲子,喻连生贵子。“鸳鸯贵子”寓意夫妻恩爱、同偕到老。此对鸳鸯贵子冬瓜罐,姿态圆润,腹部鼓起,做工精细,胎体洁白厚实。两张碧绿的荷叶像撑开的两把大伞,旁边是盛开的荷花,紫色花瓣,清香四溢,还有一朵才露出尖尖的头,依偎在一个绿色的莲蓬身边。荷叶下面,一对鸳鸯在悠然戏水,自由游弋。整个画面给人以美丽温馨的享受。
图2为清乾隆青花釉里红一路连科盘,直径23厘米,由荷花、芦苇和鹭组成。鹭,水鸟名,翼大尾短,颈、腿长,活动于江湖边或水田沼泽,常见有白鹭、苍鹭等。“鹭”与“路”同音,“莲”与“连”同音,芦苇之“芦”与“路”谐音。芦苇生长,常是棵棵连成一片,故谐音“连科”取意。旧时科举考试,连续考中谓之“连科”,“一路连科”寓意应试求连捷,仕途顺遂,是科举时代对赶考学生的祝福,数裤没清代瓷器上多见。此盘胎质细腻,手感光滑。画面中,似有清风拂过,两张宽大的荷叶和一丛细细的芦苇在风中摇曳,一朵荷花也被吹弯了腰,一朵荷花藏在大荷叶后面,还有一朵半开,一朵刚从水中露出头。一只白鹭站在荷花下面,望着远方在沉思。整个画面在古色古香中给人以生动鲜活的感觉。
图3所示荷花香炉,是清代乾隆时期的釉里红产品,高9.5厘米、宽20.5厘米。图中荷花开得非常灿烂,荷叶长势茂盛,一只小小的蝴蝶在花间飞舞,几根芦苇仿佛在一旁助兴,让人感受到一派生机勃勃、香远益清的薯纳景象。荷花又名莲花,被奉为“佛门圣花”,它在佛教中的地位是圣洁而崇高的,在佛教艺术中被广泛运用。它代表“净土”,无量清净尘经云:“无量清净佛,七宝地中生莲花上;夫莲花者,出尘离染,清净无暇。”莲花在佛教中被视为佛的象征,代表了吉祥、平安、纯净,它是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也是不同流合污的清静世界。
❷ 西湖十景中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四幅由乾隆画的古画有什么典故吗
1、苏堤春晓俗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乃西湖十景之首。
她是由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之命名为“苏堤”。
苏堤卧波延伸,长达二千余米,两旁遍植桃柳,另有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的花木,四季景色各异。每逢阳春三月,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掩映湖面、风趣横生,真真是万般风情任人领略,故称之为“苏堤春晓”。
苏堤由南而北有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望山桥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
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难怪有诗道:“树烟花雾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
2、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侧,属苏堤右侧、岳庙前侧,靠北山路,以夏日里观风中之荷而著名,乃西湖十景之二。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婀娜摇曳,千姿百态。岸边修建了古香古色的水榭亭台,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四逸,步入波香亭深入绿盖红妆之中,顿时熏然醉于“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境中。
“曲院”原是指一家酿制官酒作坊使用的酒曲,1999年时杭州举办“杭州西湖酒文化节”,并在院内增辟的酒坊,有仿南宋官酿作坊的“酒道探源”陈列,引进曲水流觞一景,使曲苑风荷重再度飘起酒香。
3、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景区面积6000多平方米。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又增龙王祠,清康熙年间定名平湖秋月,为西湖十景之一。凭临湖水,登楼眺望秋月,在恬静中感西湖的浩淼,洗涤烦躁的心境,是她的神韵所在。
4、
断桥残雪,西湖十景之一。据明代 《西湖游览志》 所说,断桥是由于孤山来的白堤到此而断才得名的。宋代叫宝佑桥。元代因桥畔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故又称为段家桥。
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已残而未消,难免有些残山剩水之感,于是就拟出了“断桥残雪”这一西湖难得的景观。
❸ 和乾隆来一场荷花之旅
本文来源于圆明园微信公众号征稿
原标题《乾隆喊你来赏荷》
6月底的圆明园,荷花节如期而至,既可游千亩荷塘,赏“蕉心抽绿画千轴,荷瓣漂红霞一湖”的美景(清·乾隆《方壶胜境二首其一》),也可荡舟水上,感受“湖上风来晚正凉,船窗不断芰荷香”(清·乾隆《湖上》)。
炎炎夏日,相信你也不会错过拿着荷花冰淇淋到多稼如云打卡的网红环节。
来多稼如云赏品种纳桐荷花
多稼如云最初名“莲花馆”,中心池沼里种植了大量的荷花。“坡有桃,沼有莲,月地花天,虹梁云栋,巍若仙居矣。”(清·乾隆《多稼如云》)
圆明园的荷花品种基地就位于这里,是园内品种最多、最集中的荷花观赏地。在这个集科研、生产、观赏于一体的荷花科研基地,可以看到200多种荷花争奇斗艳。瑶池幻影、素质冰姿、粉娃莲、玫园秀色、绿如意……在这里都可以寻觅到它们的身影。
去曲院风荷偶遇黑天鹅
曲院风荷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与福海之间,主要由北部庭院与前边的九孔石桥及大片荷池组成。这是乾隆即位初期仿杭州西湖同名的景观而建。
乾隆九年御制“曲院风荷”诗序曰:“西湖曲院为宋时酒务地,荷花最多,是有曲院风荷之名。兹处红衣印波,长虹摇影,风景相似,故以其名名之。”诗云:“香远风清谁解图,亭亭花底睡双凫。停桡堤畔饶真赏,那数余杭西子湖!”
最近来曲院风荷,还能偶遇黑天鹅一家。它们常常流连于荷花中,伸长脖子,深情地注视着那朵朵娇艳的荷花。
到濂溪乐处品荷花君子品格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曾把莲比作君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雍正因为非常欣赏周敦颐所著的这篇《爱莲说》,将圆明园中面积最大的园中园命名为“濂溪乐处”。周敦颐号濂溪,濂溪先生是人们对他的敬称。
乾隆也很欣赏荷花的君子品格,曾在《濂溪乐处》中曰:“苑中菡萏甚多,此处特盛。小殿数楹,流水周环于其下。每月凉暑夕,风爽秋初,净绿粉红,动香不已。周敦颐把荷花比作君子,想西湖十里。野水苍茫,无此端严丽也。左右前后皆君子,洵可永日。”
乾隆固然欣赏这里的净绿粉红,但更多的是把此处看作是一处修身养性之地,提醒自己和子孙要对照荷花“出淤泥游茄陵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自觉规范德行,做到“愿为君子儒,不作逍遥游。”(清·乾隆《洞天深处》神戚)
吃荷花冰淇淋感受清宫纳凉的惬意
清宫消暑的必备食品是将甜瓜果藕、杏仁豆腐等冰镇,做成冰果、冰碗,或者在冰上淋上奶油、酥油,做出山峦的造型。乾隆为此特别赋诗:“浮瓜沉李堆冰盘,晶光杂映琉璃丸。”“蝉噪宫槐日未斜,液池风静白荷花。满堆冰果难消暑,勤进金盘哈密瓜”。
皇帝在夏天都忍不住吃冰纳凉,今天的我们来圆明园怎么能不吃一两根荷花或并蒂莲冰淇淋呢?既应景又解暑。每次吃的时候都在想,这两个名字尽管雅俗共赏,但也许应该开发出更多的文创产品,如“清宫雪”“菡萏冰”“芙蕖碗”等等,来展现皇家御园的别样风情。
荷花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