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泉山的荷花池
1. 家乡的五泉山
五泉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黄河之都——我可爱的家乡、兰州市的南边。 院内丘陵起伏,树木葱郁,环境清幽;庙宇建筑依山就势,廊亭楼阁相连,错落有致 。五泉山因“慧、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闻名。相传是东汉大将军霍去病抗击匈奴行至此,为了解士兵之渴,挥鞭打出来五眼泉水,泉水甘甜清澈、沁人心脾。
早春三月, 乍暖还寒时,去五泉山游玩的人就已经络绎不绝了。 放眼望去公园里小草从土地妈妈的怀抱里探出头来。红的、粉的、黄的迎春花竞相开放,它们争先恐后地面对太阳吹起了小喇叭,“滴滴答、滴滴答……”山上, 柳树姑娘甩动着她那长长的大辫子,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一行大雁从她头顶飞过,时而排成了“人”字、时而排成了“一”字, 唱着欢快的歌儿,好像在说:“美丽的五泉山,我回来了”! 孩子们唱着、跳着、在公园里尽情地吮吸着花草的清香。
到了夏天,五泉山更成为了人们纳凉休闲的好去处。参天的古树成了天然的大凉伞, 到处绿草如茵、郁郁葱葱、鸟语花香。艳丽夺目的鲜花把五泉山装扮的分外妖娆,尤其是荷花池中那一池荷花傲然独放,格外引人注目,使得人们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孩子们更是在泉水边赤着脚嬉戏着、玩耍着,欢快的歌声不绝于耳,为清幽的五泉山增添了一番别样的情怀。
转眼到了秋天,漫山遍野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山花, 路两旁的枫叶红的似火,好像在热情地招呼着来自四方的客人。 后山的'果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的苹果、黄澄澄的梨,果树爷爷乐得笑弯了腰。远远望去,五泉山就像一幅美丽的油画。
冬天的五泉山更是惹人怜爱,刚下过一场大雪,五泉山更加迷人了,到处银装素裹,厚厚的积雪给五泉山铺上了一层松软的白绒毯子,走在上面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好像在为五泉山吟诵一首冬天的赞歌。银白色的五泉山不仅吸引了摄影爱好者的目光,更引来了我们这群孩子,我们在这里堆雪人、打雪仗……此刻, 这里已成为了我们孩子的天堂 。
这就是家乡的五泉山,她正张开怀抱欢迎您 !
2. 行于五泉山,忽见那句“高处何如低处好”
初春的午后,阳光格外的明媚,暖暖地照在身上。这样的时刻呆在房里,真是对美好时光的一种辜负。于是不禁走进五泉山公园。
公园里人来人往,大家都是被这份春天的阳光召唤而来的。荷花池的冰雪已经完全融化,可以看到池塘里的金鱼自由自在地游玩着,水中的荷叶似乎也有萌动的迹象。沿着荷花池旁的台阶拾级而上,我忽然看到一个屋檐的牌匾上写着 “高处何如低处好”。望着那几个字,我似乎再也迈不开腿,顺着台阶往高处走。
而且我也奇怪,这个地方我来了无数次啊,这几个字我怎么才刚刚看到呢,看匾额上到处是充满着风吹雨打的裂痕,那几个字明显已经褪去了靓丽的颜色。它肯定是已经经历过许多年的风雨了。
看来我们身边许多的人和事,一直都在,只不过是我们不曾多看他一眼,或者是看到了也不曾过多的留意,更不会驻足去观赏打量。
忽又想起了苏轼的句子“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从低处一路走来,蓦然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风也变得凛冽起来。
身处高处所看到的风景也越来越凌乱,城市里高低起伏的楼宇,如同高高低低的火柴盒,失去了平日的美感。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地穿梭在这些盒子之间,我们所在意的事情纷繁复杂,现在站在高处,看着那些来来往往的人如同蚂蚁一样的穿梭其间。我所在意的就是那一块块的小面包渣,我所为之奔命也不过就是一粒米而已。而有时为了这粒米忍辱负重,蜿蜒蜗行。
或许在低处,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看不到别人的高高低低,也不用和自己对比,用别人的成功与骄傲,让自己感到挫败和自卑。
还是把目光放在低处。身边都是同我一样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如同我一样地沉醉在柴米油盐之中。
适当地放低姿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拥有一颗自然的平常心。不去肤浅的羡慕、无聊的攀比、笨拙地模仿,让自己活在别人的看法与眼光中,心该有多累啊!
想想当下,我能够自由地行走在风中。才觉得生活本来就并不热闹,我们每个人都独行在自己的生命里。许多人从我们的身旁,擦肩而过,从来都不会回头多看一眼,或许从高处再走向低处。你就会变得冷漠一点,疏离一点,不会走近太多人,也不会让太多人走近。
或许在低处,你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因为你就是一个普通人,你的好与坏,美与丑,你做的每一件事情,没有人去关注,也没有人去在意,大家都忙碌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许在这个时候你可能更会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