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荷花课后笔记

荷花课后笔记

发布时间: 2023-09-01 12:46:54

㈠ 《荷花》读书笔记

《荷花》读书笔记 1

《荷花淀》是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作品充分体现了孙犁鲜明的三大创作特色:描写的是冀中一带尤其是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善于用精练的笔墨,写出人物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说带有浓郁的抒情味道,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小说。作品选取白洋淀一隅,在抗日战火硝烟弥漫的大背景下,主人公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就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荷花淀》不只是一篇小说,由此发端,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创作流派。它的不事雕琢和语言的简洁清丽,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荷花淀》也不只是一篇课文,由此发端,给学生以清新的生活气息、浓郁的语感和美感,让语文课属于学生,使他们有机会发表、有时间思考、有空间参与,在新课程标准下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辨析能力、表现能力。因此,我把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但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商量探夫”两段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达到让学生掌握学习小说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的目的。

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习小说一般方法。

这就是我对《荷花淀》这篇课文的看法!

人们永远充斥着战争,因为他带来的只有悲痛与泪水,愤怒与哀鸣。可是,当我们把侵略者赶走时,那种喜悦安抚了战争带来的创伤。

故事讲了一位叫水生的汉子,因为会上成立了一个地区队,要各位踊跃参加,而水生又很积极,就第一个举手报了名,回去与老婆一说,就匆匆走了。丈夫在外打仗,哪有媳妇不担心?水生的老婆与其他战士的老婆一商议,决定去看看水生他们。她们哗哗摇着船去了淀的对岸,才知道水生他们刚走。她们不得不失望的往回走。这时,一艘日本军船,紧紧地跟上了她们。幸亏她们在白洋淀长大,不船摇得飞快,她们打算把鬼子引进荷花淀,因为那里水浅,大船开不进,当她们驶进荷花堆中时,枪声响起了,她们想,陷在敌人埋伏里了,准要死了,就一齐翻身跳入水中,当她们不得不上来换气时,看到开枪的并不是鬼子,而是水生他们,最后,鬼子被逼无奈逃的逃,死的死,而水生老婆却如愿与水生见面了。

和平如大海般稳健,如蓝天般深邃,如草原般令人向往,而战争永远只能活在人们的唾沫腥子下。《荷花淀》写出了人们多么希望抗战早日结束,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要是因为战争而牺牲,那未来的美好年华岂不如被海啸噬没一般。我们只需要细腻精致的人生,不需要污秽漫长的战争。我们只愿赶走侵略者,永保和平。

《荷花》读书笔记 2

她一出生,妈妈便唤她小定子。这个名字可不是瞎起,她有个姐姐叫小桃子,但是她姐姐不到两岁就“逃”走了,被水淹了。那个时代的小孩都喜欢体验“凉爽”的感觉。而小定子的母亲为了不让她像姐姐一样“逃”走了,便撒了很多谎,让他畏惧水。很小的时候,妈妈骗他说河里有水鬼,单纯可爱的小定子便相信了,从不敢和小孩们下河玩水,只是呆呆的看着他们玩水。慢慢的,小定子也长大了,他居然不怕水鬼了。在同伴们的怂恿下,小定子第一次体验到了凉爽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他前所未有的,他感到飘飘欲仙。小定子的母亲知道后,便和二婶编了一段假对话,说有女孩下河游泳,肚子大了起来,大家嫌丑,把他给赶出家了。可爱的小定子便再一次的相信了。他整天摸着自己的肚子,生怕它会大起来。后来的日子,她每天一个人在荷花田上玩。直到有一天,小定子听到了,母亲和大娘的对话,就知道了原来母亲骗他的。白天他看到同伴们在河里面玩水,她非常想去,但她已经15岁了,不好意思再下去了。到了晚上,他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看到天上有一粒星星闪耀着柔和悦目的光亮。他便生了个念头:下河体验那凉爽的感觉去。第二天他被淹死了。淹死在了那一田青青的荷叶中。

好句摘抄:

1、一抹晨曦惊醒了竹叶间栖息的鸟儿,一片叽叽喳喳。

2、微风吹过,露珠一串串滑落。

3、尖尖的荷花,圆圆的荷叶,阳光在荷叶上闪耀着,风从荷花上游过,好似染上了一股清香。

4、天上没有一丝风,荷花一动不动,就连最爱摇曳的荷叶也静止了。

5、燃烧的太阳渐渐西坠,愈加鲜红了,淡青色的雾慢慢的涌来,远远近近的荷叶模糊成一片深绿,被斜阳一蒸,碧中泛金。

6、天上有一粒星星,闪耀着柔和悦目的光亮。

7、入秋了,荷叶经不得秋风吹,枯黄了,荷花的花瓣都落在了水田里。

《荷花》读书笔记 3

我最喜欢的.文章是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叶圣陶的文章《荷花》。

这篇文章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叶圣陶爷爷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读来使人身临其境,仿佛自己也是一朵荷花,随着微风翩翩起舞,使人陶醉流连忘返。每一次读都给我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使我爱不释手!

一个星期六,我到外婆家去。她知道我喜欢荷花,我以为外婆会给我一个惊喜,外婆真的给我了一个惊喜。她买了荷花的种子莲藕给我,外婆还帮我种了下去,我实在是太高兴了。以后我每个周末都去外婆家观察,荷杆已经长得有一米多高了,就是不见开花。过了几个月,我放暑假时,已是夏天了。夏天是荷花盛开的日子,我到塘边一看,它们全都开花了。有红有白,花瓣白嫩嫩的,多漂亮!我兴奋得无法形容!我站在池塘边沉浸在荷花的芳芳里,一边观赏,一边体会《荷花》。

荷花给人美的享受,《荷花》给我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给我启迪:人与自然完美和谐融为一体,这种境界多么美好!

我爱荷花,更爱叶圣陶爷爷《荷花》这篇文章。

《荷花》读书笔记 4

只听“啪”一声,我的发夹掉在了地上,my god!我觉得老师像一座桥,他弯下身子为我们连接了通往美好未来的路,我觉得老师像一棵大树,他张开手臂,在我们脆弱的时候,为我们遮风挡雨,我觉得老师是一个指南针,他引导着我们在我们迷茫无助的时候,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作品第三节,写水生嫂深夜编席。“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两个比喻,既写出了夜的深远,又表现了水生嫂勤劳、朴实的品质。作者让画面随人物的视线推移:“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写出了淀中的美好景物,使画面淡雅,突出了水生嫂像雪白的淀一样善良,而荷叶荷花香更使这宁静优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质感,让人看上去更加真实,更加朴素。不仅如此,作者还用画来衬托出人物的感情,景色是平静优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却不平静。她在这么晚的时候编竹席其实是为了等他的丈夫回来。可见水生夫妇是多么的恩爱,这与后面描写夫妻话别场面相照应,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了水生嫂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可是,日寇的侵略破坏了这美好的生活,这就衬托了了水生嫂最后决定参加抗日斗争的坚决果断。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把写景、抒情、心理刻画融合在一起,象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又象一首用轻音乐奏出的完整的乐曲,以景衬情,情景交织在一起,还很和谐。

这夜景的描写作者抓住了“静”,文中对中午的描写却抓住了“动”。“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象无边跳荡的水银。”廖廖几笔勾勒出了中午的荷花淀动态中的静美,衬托出荷花淀的美丽。景物描写的明快节奏使我们从中看到了这群年轻妇女装了一肚子的不快,那跃腾的浪花正暗暗反映出这群妇女乐观的精神。

淀上风光的描写,词浅意深,意境优美。可以想象:一群妇女坐在小船上,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荷花淀,近景远景层次井然,线条分明。让这群妇女处在这种特定环境中,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同时从稻秧、芦苇、浪花的起伏跳跃,我们仿佛听到这幅画面外的风声、水声,那就是当时风起云涌的抗日的时代潮流。一处景物的描写,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内容,可见作家笔底的功力的深厚。

如果我们对文中的几段景物描写再细细对比一下,会从中获得无限美好的享受。它们的构图不同、意境不同,那诗一样生动而凝炼的语言,创造了画一般美的充满诗情的意境。孙犁“诗体小说”的风格,我们从中可见一般。

㈡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荷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 #三年级# 导语】《荷花》这篇课文主要扒散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春烂氏荷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荷花》原文 篇一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2.小学三年级下历漏册语文第三课《荷花》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能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4、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初步体会荷花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荷塘图,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景色。

2、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荷花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2)指名读,正音

(3)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莲蓬:图示理解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读出感情。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要求

读出你所能体会到的美来。

2、自由读

3、指名读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体会荷花的美。

2、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3、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1、自由读课文,想象荷花的样子。认真朗读课文,通过你的朗读把荷花的美读出来。

2、指名读课文,你觉得怎么读能表现出荷花的美就怎么读,读后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其他同学听后说说你从他们的朗读中觉得荷花美吗?为什么?

3、把你觉得看的一种记在自己的脑海里。说给同学们听听。

4、指名说

5、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样子的荷花,描述一下。

6、老师这儿有一些荷花图,看图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姿势。

7、看了这么多荷花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二、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溶入自然的感觉。

1、引读课文

看着这么多的荷花,大家都觉得陶醉了。觉得自己仿佛就是——

2、说说看小鱼、蜻蜓会告诉我什么?

同坐讨论,全班交流。

3、看课件,体会这种感觉。

4、说说自己看后的感觉。

四、指导背诵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看谁读得。

2、你能把它背出来吗?看课件背诵。

3、指名背诵。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花。

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荷花》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二、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一、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二、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交流资料,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对荷花的了解。

2、播放荷花录象,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形象感知。

3、谈谈感受:看完录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白态的荷花……)

4、教师引入:荷花真美啊,美得同学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特别喜欢荷花,他还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让我们随着作者到文中细细欣赏吧。

二、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段落绘声绘色地读给同桌听,让他和你一同分享作者优美的语言。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是自己的感受、体会,也可以是自己的疑问。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发言小结一下:瞧,同学们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大家说得多好啊,老师把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以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自己的疑难。现在,我们先来欣赏美丽的荷花。刚才好多同学都夸荷花很美,你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5、小组学习、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写出了荷叶的多、大、绿。(出示课件,体会荷叶的挨挨挤挤)

生:我觉得“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个句子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出示课件,体会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

生: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冒”字用得特别好,它把白荷花写活了。

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你们可以比一比,也可以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比划)

师:多么千姿百态的白荷花啊,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

三、再创想象,拓展语感

师:同学们,这么美丽的荷花,真令人陶醉啊。现在,你们就是这满池荷花中的一朵了,哪一朵最美你就是哪一朵。你们穿着雪白的衣裳,在微风中摇摆。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用心倾听)

师:啊,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刚才还有哪些小动物告诉你什么悄悄话呢?

生自由表达:小鸟告诉我……蜜蜂告诉我……蝴蝶告诉我……青蛙告诉我……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多么美丽的荷花啊,连蜻蜓、小鱼、小鸟都被吸引过来了。请同学们再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先在小组里读,等一下各小组推选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比赛读,看谁读得。

四、拓展延伸,抒情表达

教师引入: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可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荷花!……

师总结: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它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依然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荷花,热爱生活吧。

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画一幅荷花图

2、写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

3、办一期有关荷花的手抄报

4、深情地颂读课文

4.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荷花》教学反思 篇四

《荷花》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在上课之初,我先以猜谜语来导入,这样做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荷花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欣赏,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爱。在学生情感调动起来以后,我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老师的朗读语气及停顿。然后,我再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闻荷花——看荷花——变荷花(想到的)。

课后我仔细回顾了这节课的过程,学生之所以能够很快走进文本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在这几点上做得比较好:

1.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我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2.丰富的想象还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鲜明的表象为想象提供了材料,但光有材料还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所以,在学生学习“看荷花”时我采用老师范读学生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这样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了解课文。最后在“赞荷花”上下功夫,用赞美之情把美好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引导学生想象,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朗读能把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是把学生引入情境,激起他们感情的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所以,只有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才会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不足之处在于,我在引导学生方面还要不断加强,而且还出现很多细节问题,如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第二自然段(看荷花)上,不断地纠缠在这个问题上。今后在类似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个问题。该简洁的环节就简洁,该具体的就具体。

5.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荷花》教学反思 篇五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最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课文中,我也真切地认识到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有感情地朗读是把学生导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今后此类课文我还遵循这一模式。

㈢ 《荷花》的读书笔记

1.《荷花》读书笔记  
《荷花》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
文章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通过“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舞动”等词语,记叙了“我”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生动细致地描写了荷花的各种优美姿态和对大自然美丽的体验,为我们展示出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
我仿佛也看到了荷花的美丽,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我深深地陶醉在大自然的美丽之中!

2.优美词句:清香 破裂 姿势 碧绿 嫩黄色 花骨朵 挨挨挤挤 翩翩起舞 随风飘动
精彩片断:
这么多的百合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话,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造句:
仿佛——麦兰花开了仿佛是一排小喇叭在吹呢。
感想:荷花很纯洁,很美丽,到夏天我一定去看荷花。

㈣ 《荷花》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木有

㈤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荷花

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荷花笔记如下:

第三课《荷花》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我国第一位童话作家。

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岁肆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顽强的生命力及高洁的品格的赞美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今天替孩子们整理的第三课预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预习。预习笔记下面还有一套本课的课后练习题,同学们预习完后一定要做一做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这样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巩固知识纤雀辩点。

㈥ 小学二年级语文《荷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 #二年级# 导语】《荷花》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荷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虚掘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荷花》原文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荷花》教案

教学要求:

1、进一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能力,学习想象描写。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根据课后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对荷花静态美的特点描写部分。

2、体会想象部分中出现的景象及其动态美的叙述。

教具准备:放大的一张荷花图或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荷花盛开时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教师揭示课题:16、荷花

二、观察挂图、了解图意。

1、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看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觉得这池荷花怎么样?这池荷花在什么地方?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引导学生从局部观察。

荷花的叶子和花朵是什么样子的?图画上除了荷花,还画了哪些景物?看了这幅荷花图后,你有什么感想?

三、初读课文,拼读生字。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幅图上的荷花的呢?

2、学生自学,勾画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初读课文。

四、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图上有的,哪些是没有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荷花的?

2、综合学生的回答,围绕“闻——看——想”这一顺序组织教学。

(1)学习1自然段。

A、指名朗读。

B、“一……就……”这个词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

C、哪一个词表达了“我”去荷花池看荷花的迫切心情?(赶紧)

(2)学习2、3自然段。

默读课文并讨论:

A、“我”跑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一幅什么景象?

B、作者着重观察描写了荷花的哪部分?

C、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叶子呢?他们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D、作者描写荷花时,抓住了哪三种不同的样子来写?请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E、在2自然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把荷花写“活”了?

F、面对满池美丽的荷花,作者流露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看出?

G、为什么说“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答塌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呢?

讲述:课文前三段描写了荷花的香、多、美。

指导朗读。

(3)学习4、5自然段。

A、从哪些词看出是作者的想象?

B、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时候,面前起了什么变化?

C、我仿佛变成了荷花以后,蜻蜓和小鱼有什么表示?

D、让学生合理想象

E、默读4自清誉圆然段,看共有几句话,可分为几层意思?

小结:这两段写作者被荷花的美景陶醉了,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过了好一会儿,才回到现实中来。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指名读全文,其它同学看图听读,展开想象。

六、回顾全文,理清思路。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荷花》教学反思

《荷花》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人教版也选录了该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时预设了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大幅活的画?谁是画家?为什么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通过回顾前文内容、讨论交流,学生不但体会到了作者想像的精妙,而且领悟到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和热爱之情。

一、出现“意外”似乎令人疑虑

根据预设的教学流程,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学习下文,小明忽然举手发言:“老师,作者由美丽的荷花想到了画。我也有自己的想法……”“说吧,想到什么了?”“我想到了诗,想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得不错!”我称赞了一句,准备转入下文的学习,这时又举起了几只小手,有的还一边摆动着手一边急切地说:“我也想到了诗……”我疑虑了,照这样下去,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岂不难以完成了?如果是在上公开课,这种“教学意外”不但会占用不少时间,有时甚至会让老师无法应对,非常尴尬。

二、接纳“意外”其实让人欣喜

然而,我又想到,“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如此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怎能视而不见呢?给时间让他们自由言说吧。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了,小丽说:“老师,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小刚说:“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平说:“我想到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孩子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其他学生有的说课后要去收集写荷花的诗歌,有的说要用彩笔画荷花,还有的说要查找其他作家写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说得多好啊!实在令人欣喜。

三、反思“意外”得到几点启发

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几点启发。

其一,如果说作者看到荷花感到的是“画意”,而学生们感悟到的既有“画意”,又有“诗情”。这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传递给我们的不正是诗情画意吗?学生的联想仿佛偏离了教师的预设。简直成了自由发言。其实,这自由发言正是学生独特感受的流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是来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视的课程资源……如果说这是一个“教学意外”,那也称得上是个“喜出望外”,因为,这是学生“潜心会文本”的直接体现。

其二,语文教学的“预设”是必须的,但要有弹性和留白;“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语文课程的活力所在。教师应该接纳和珍视教学中的“意外”,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教学就不会局限在“认知维度”一隅了。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意外”建构生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出望外的意境。

㈦ 关于荷花的作文读书笔记

我爱那美丽的荷花!

温馨的夏日,阳光散落在池面上,泛起细碎的银光。池面铺满了碧绿的荷叶,荷叶展绿叠翠,大大的绿手掌上滚动着晶莹剔透的小水珠。朝着密生倒刺的圆柱形叶柄看上去,星罗棋布的荷花袭水踏月,拔云推雾而来,在翡翠妆砌的舞台吐露绝卉芳华,它们披着粉色梦幻般的沙衣,看上去像小姑娘脸上的胭脂,又像织女遗落在人间的云雾,它们姿态不一的斜坐在荷叶叶盘上,高贵、清雅,如一位千金小姐,有的蓓蕾微绽,像一个刚刚揉开睡眼的小女孩,有的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蜻蜓在荷花上飞旋,赞叹着荷花的美。

微风拂过,荷花摆起了舞姿,小水珠在荷叶上不安分的跳动着,好象要比水跳的高,淡淡的清香迎风吹来,沁人心脾,似乎香气也是淡粉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世界。

夏末,碧绿的荷叶变成了深绿色,往常抖擞的精神也消失了,垂头丧气的躺在池面上,粉色的荷花也黯然无光,花瓣都快落光了。当初荷花中娇嫩的莲蓬已经成熟了,倒圆锥形的小房子里挤的满满的,好象要将小房子挤破的样子,莲子宝宝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这个大千世界了。顺着莲蓬往下摸,会发现有一肥胖的小子,长的一节节的,中间有许多管状小孔,它是莲的地下茎,名曰莲藕,在夏日,荷花不仅为人们带来了美丽与芳香,还留下价值连城的宝物给人们。

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周墩颐曾赞美它“春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的,荷花的出生在淤泥里,可它的本质一直是纯洁无暇的,不然,素装百衣的观音大世又怎会用莲花来做莲台!

啊,荷花,我爱你清幽的美,更爱你清高的品质

热点内容
花店创业分享 发布:2025-02-02 09:45:22 浏览:802
西兰花炒豆芽 发布:2025-02-02 09:39:00 浏览:474
红掌怎么插花 发布:2025-02-02 09:34:03 浏览:509
一枝玫瑰花的包装方法 发布:2025-02-02 09:29:19 浏览:174
泥炭盆栽 发布:2025-02-02 09:28:30 浏览:624
紫罗兰妈咪 发布:2025-02-02 09:18:16 浏览:392
七夕搞笑钻石 发布:2025-02-02 08:44:44 浏览:798
舒亦花卉 发布:2025-02-02 08:35:02 浏览:923
花语为暗恋的花 发布:2025-02-02 08:33:02 浏览:24
全网花店 发布:2025-02-02 08:23:54 浏览: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