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兰花
Ⅰ 近代国外名画有哪些
刘海栗,原名盘,字季芳,号海翁。祖籍安徽凤阳,1896年3月生于江苏常州。早内期油画代表作容《夕阳》、《河边》、《湖光》、《塞纳河桥》、《林间信步》、《北京前门》等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赵无极,华裔法国画家。生于中国北京。童年在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画作品《绿色花瓶》、《莲花》、《11-12-70》
毕加索:《熨衣服的妇女》、《喝苦艾酒 者》、《杂技演员之家》;
凡高:《食土豆者》、《塞纳河滨》、《向日葵》、《邮递 员鲁兰》、《 咖啡馆夜市 》、《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 《星光灿烂》、《凡高在阿尔勒卧室》、《欧韦的教堂》;
保罗·塞尚:《绑架》、《圣安托万的企图》(均为英国私人收藏)、《解剖》、《黑人西比翁》、《巴德莱娜》以及《痛苦》、《现代奥林匹亚》(后两幅为卢浮宫收藏)
Ⅱ 中国最有名的名画是那几幅
晋.顾恺之 《洛神赋图》
唐.阎立本 《步辇图》
唐.韩滉 《五牛图》
唐.张萱 周昉 《唐宫仕女图》
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宋.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宋.张择瑞 《清明上河图》
元.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明.仇英 《汉宫春晓图》
清.郎世宁 《百骏图》
Ⅲ 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我的承诺和兰花的芳香一样长存不变,我的心和兰花一样忠贞不移。
兰花,被誉为君子之花,在中国十大名花中,兰花名列第四。
中国十大名花还有花中之魁梅花,花中之王牡丹,凌霜绽妍菊花,花中皇后月季,繁花似锦杜鹃,水中芙蓉荷花,花中娇客山茶花,十里飘香桂花和凌波仙子水仙。
乍暖还寒,各地都在举办兰花展,可以一饱兰花眼福。
孔子说,“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兰花自古以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竹、菊并称“四君子”,无数文人墨客养兰、画兰、咏兰,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孔子还说,“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喻指坚贞纯洁的爱情,若兰,不改不移。
中国栽种兰花的最早记载,始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浙江绍兴的渚山种兰,种兰之山,因此而名兰渚山。
《绍兴府志》记载:“兰渚山,有草焉,长叶白花,花有国馨,其名曰兰,勾践所树。”
三国时期,曹植曾在《公燕诗》诗中,借兰寄情: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晋朝的大隐者陶渊明,不仅爱菊,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且还爱兰,写有《饮酒·十七》诗: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唐太宗李世民,对兰花情有独钟,写有《芳兰》诗传世: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小幽山》诗中称赞兰花幽香流芳:
幽兰香风远,雅桂甜雨近。
蕙草流芳根,枯藤缺华叶。
欲寻千嶂壑,想知百思解。
直下水流深,突上人缺真。
杜牧则称赞兰花馨香比君子,《和令狐侍御赏蕙草》诗中写道:
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
南宋文学家杨万里也写有《咏兰》诗:
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
幽香空自秘,风肯秘幽香?
南宋理学家朱熹,同样对兰花赞誉有加,写有《兰涧》一诗:
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
历代文人墨客,对兰花,写之不绝,咏之不尽。
公元1233年,南宋赵时庚写成的《金漳兰谱》,不但是我国研究兰花的最早著作,还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
南宋画家赵孟坚所绘的《墨兰图》,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画上题有《题墨兰》诗:
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壹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壹岁才华壹两茎。
国画《题墨兰》,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价值连城。
近年来,兰花种植技术不断创新,新品种不断诞生,竞相争艳。
若有兰花展,莫错过,大饱兰花眼福。
Ⅳ 这是什么兰花
是大花蕙兰
参照图内:容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4%F3%BB%A8%DE%A5%C0%BC&in=14252&cl=2&cm=1&sc=0&lm=-1&pn=1&rn=1&di=2374163892&ln=1017
Ⅳ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谁能将 这首 唐彦谦《兰》 赏析翻译一下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先写叶后写花。兰叶细长,倒挂下来,形成圆环状,故有“翠环”的说法。“翠”,既写出兰叶的颜色,又写出兰叶的柔嫩,这样的兰叶在春风的摇曳之下,自然体态袅娜,舞姿悠美。兰叶翠,兰花,如苍玉。苍者,深绿色也。
可见作者描写中的兰叶、兰花,它们的色泽基本相似,因此形成色彩的和谐美,在落珠的滋润下,碧玉般的兰花晶莹剔透,它们含娇含羞地把美献给了多情的太阳。
后两句着重写兰花的芳香。“美人胡不纫?幽香有空谷”,这么美的芳兰,美人理应把它连缀起来,佩戴在身上,让它在身旁永远散发着醉人的浓香,怎么能让它把幽香捧给空谷—— 那无边的孤寂,毫无生命的花草树木以及山石呢?这两匀是托讽之词。
“美人”代指君王,芳兰象征那些隐居山野的贤德之人。作者希望唐王朝能“唯才是举,唯才是用”,不致让那些有德有识之士老死山中而不得为国家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从诗句中曲折地反映了出来。
唐代唐彦谦《兰》原文: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译文:
清爽的风摇动着翠环状的兰叶,清凉的露珠滴在碧玉般的花上。美人你为什么不把它连缀在身?却让它的幽香弥漫在空谷之中。
(5)名画兰花扩展阅读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
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花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
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
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自宋代开始兰则单指兰科植物的地生兰,兰是一种气味芬芳的香草。兰之所以长久地成为君子爱重的品格之花,因为它被赋予了人性化的道德形象,使得兰花具有了独特的文化意义——兰花不只是花,更成为一种人格魅力、道德模范、品格和崇高精神象征。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墨客将人的品格赋予兰,也从兰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中富有诗意并且拟人化地观照自己,以兰为鉴,以兰为镜。在传统文化精神中,兰被赋予了各种美好的寓意。
在众芳之中,唯兰以君子为名,从古至今,赏兰、养兰、写兰、绘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
兰,作为四君子之一,更是成为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笔下书写和绘画的宠儿。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兰花之香,无可比拟,无法替代,为花之香祖。
《孔子家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在拜见楚昭王的路上,经过陈蔡两国,和弟子一起被困于荒野上,绝粮七日,弟子们困的困、病的病。子路对此感到不解,孔子便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以兰的生长习性来表达自己不因贫富穷达而动摇志向,不因得失荣辱而改变信念。
Ⅵ 这是什么花
是细茎石斛 别名石斛 铜皮石斛